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35节
  “刑部清历司郎中洪承畴人才俊奇,师从洪启胤,可堪任事。”
  “噗!”
  朱由校一口气没喘匀,喷了满地水。
  内侍忙不迭上前伺候,朱由校自己用袖子将嘴擦干净了,心里顿时就笑了。
  这顾秉谦,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
  洪承畴,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是个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和卢象升他们不一样,这小子是因为投清而出名的。
  洪承畴的才能自不必过问,要是他能出任辽东巡抚,与经略辽东的熊廷弼相辅相成,倒是眼下最好的局面。
  不过这回铁杆“阉党”顾秉谦推荐他出来,会不会是洪承畴私下里与阉党搭上线了?
  明着与东林群贤厮混,又和“阉党”互通有无,这倒像是他能做出来的事儿。
  想到这里,朱由校走到东暖阁,一边在宫人们的伺候下穿戴戎服,一边说道:
  “着司礼监拟旨,调榆林总兵杨肇基移驻苏州,勘定止乱。升洪承畴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
  这两份圣旨一出,东林党人就全都明白了。
  两个月前,兵部尚书王象干递上辞呈,朱由校接受内阁的意见准其回家。
  张鸣鹤是东林党人,王象干致仕,按顺序就该是他上位,所以东林党人根本就不怕兵部尚书这个位子空缺出来。
  按理来说,皇帝都用这种语气下达了圣旨,做臣子的总该给皇帝一点儿面子,让这道旨意有效下达。
  可到了内阁讨论时,虽然叶向高、韩爌为了避嫌没有吭声,一直没什么动静的武英殿大学士刘一燝,这次却站出来表示反对。
  他反对的不是调杨肇基去苏州,却是以洪承畴巡抚辽东。
  在东林党人看来,苏州之事比起辽东巡抚花落谁家,还要再往后稍稍。
  其实,刘一燝不怎么知兵,但比起熊廷弼和洪承畴的固守之策,他的内心显然更中意另外一个人关于“全面反击”的策论。
  这个人,便是东林党人中鼎鼎大名的王化贞。
  王化贞,师从今首辅叶向高,东林党重要成员,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由户部主事转右参议。
  眼下,正以右参议衔,分兵驻守在广宁。
  东林党人已经把叶向高推到首辅的位子上来,但并不会满足于此,很快就盯上了辽东这块是非之地。
  辽东经略已经是出身楚党的熊廷弼,而朱由校在熊廷弼去留一事上态度强硬,东林党人只得徐徐图之。
  在他们看来,辽东经略问题上已经先失一城,巡抚一职,必须要由信得过的东林党人接手。
  圣谕下去的第二天,朱由校就接到两份奏疏,当即是冷笑不已。
  历史上经抚不和,导致努尔哈赤趁虚而入,连破辽阳、沈阳两大重镇怎么来的?
  东林党看事情,一直都是从党争的角度去看。
  他们只知道熊廷弼是楚党,王化贞是叶向高的得意弟子,无论有没有真能力,也要把他推到巡抚的位子上去。
  朱由校深呼几口气,冷静下来再去看这两份奏疏。
  第一份,是右参议王化贞所上,请求在一片石、三岔口等处增兵建城。
  单单就此时大明、蒙古、后金的情况来看,这个建议倒是颇有见地,朱由校决定准了。
  第二份,是内阁大学士刘一燝的,朱由校直接扔了第一张,去看关键部分。
  “定倾戡乱,全在人才,今羣贤毕集,诸保全封疆,剪灭逆酋之计,固以犁然毕具。”
  “而今条议凿凿,是在庙堂上专委任重事权。当以右参议王化贞任抚臣,请必应,应必速,辽事尚可办。”
  朱由校将刘一燝的奏疏留中,但紧接着第二天,兵部尚书张鸣鹤的奏疏就来了。
  在奏疏中,张鸣鹤对熊廷弼如今固守不前的战策大为鄙弃,说:
  “广宁所处辽河平原,土壤肥沃,我方可屯田于此,解决粮草之需,再以广宁为依托,复辽指日可待。若一味言守,无异于据猛虎于一隅。”
  瞧瞧,张鸣鹤这话里先将复辽二字说的轻描淡写,再把熊廷弼贬的一文不值。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什么军事上的专家!
  朱由校冷笑几声,继续留中。
  再过几日,熊廷弼听闻自己又遭人弹劾,火急火燎的辩白奏疏被快马到了京师。
  在熊廷弼的奏疏中,再次提及王化贞、张鸣鹤等人于辽地的屯田之策断不可行。
  他还强调,以如今辽东的情况来看,仅仅守住辽沈等地就已经力不从心。
  近几日后金正磨刀霍霍,一旦卷土重来,辽民或逃或亡,苦心屯田,终不免是代人做了嫁衣。
  洪承畴是个聪明的,知道这时候需要选边站。
  熊廷弼的奏疏到了几日,他的奏疏才是姗姗来迟。
  在奏疏中,洪承畴没有和张鸣鹤、熊廷弼等人那样言辞过激,只是轻描淡写的说王化贞的屯田之策绝不可行,表示支持熊廷弼的固守之策。
  看完了这些,朱由校淡然一笑。
  洪承畴算是通过了这个考验,若他上任,历史上的经抚不和,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正主全到了,也是时候表示自己是什么态度了。
  朱由校将内阁四位阁臣及张鸣鹤、顾秉谦等人全叫道面前,正色说道:
  “当日,朕要留熊廷弼在辽东,群臣皆要朕将他革职、问罪。如今辽东好不容易再有起色,尔等就急于做出这等卸磨杀驴之事。”
  “君子六艺,怕是已被你们踩在脚下了吧!”
  见众人面面相觑,朱由校冷哼一声,继续说道:
  “朕姑且信这顾秉谦一回。朕意已决,以洪承畴巡抚辽东,举国之力,固守辽东,以御逆虏兵戈。”
  “如有再议,朕,定不轻饶!”
  第四十八章:建奴又来了
  “可是皇上……”张鸣鹤似乎还有话说。
  朱由校抬起头,眸子里似有利刃,郑重说道:“你们都回吧,阁老留下经筵日讲。”
  张鸣鹤垂首领旨,偷偷咽了一口津液,暗暗决定,自今日起,每当辽事战报传来,他都要仔细查看。
  这个熊廷弼如此得皇上信任,到底是不是有真能耐。
  众人无话可说,纷纷退去,约半个时辰后,内阁首辅叶向高日讲完毕,也返回家中。
  没有多久,朱由校下谕:
  “礼部侍郎顾秉谦晋文渊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参预机要。”
  顾秉谦入阁,标志着东林党人宣扬的所谓“阉党”,正式开始参与朝政,与之对立。
  ......
  辽东首府,辽阳城。
  明朝立国后,北方边防一向是重中之重。
  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长达万里的防御线上,设有九个边防重镇,辽阳便是其中之一的辽东镇首府所在。
  《辽东志》载:辽阳城自洪武五年至十六年,历时十余载,在旧城址的基础上,几经修筑和扩建成为砖石结构,周长二十四里多的方城。
  此时,熊廷弼腰间挎着尚方宝剑,身着甲胄,伫立于城墙之上北望。
  在其身后,有五千名从沈阳城调来的兵士正缓缓入城,加上辽阳城内原本守军,总数达四万三千之众。
  其余数万精锐,分别驻扎在广宁、沈阳及各卫镇堡,严守不出,坚壁清野。
  因朝廷新巡抚之议悬而未决,所以包括分兵在广宁的右参议王化贞在内,全部听从于熊廷弼一人指挥。
  看着远方渐渐腾起的尘土,熊廷弼手中冒出细汗。
  他儿时因家境贫寒,曾为放牛牧童,后来即便苦读举仕,但相较名门子弟仍少了些儒雅和书卷气息。
  熊廷弼性格直爽,又兼有自负、好谩骂的习惯,于朝廷少有什么交好之人。
  在朱由校的圣旨到达之前,他对自己能不能继续留在辽东,其实一点底气也没有。
  这时,一名赞画走到他身边,说道:“启禀台台,朝廷的决议下来了。”
  台台,是明代对封疆大吏的笼统尊称,除此以外,也有专尊称辽东经略为参军的。
  接过文书,熊廷弼心中五味陈杂。
  感动、愤怒、不解……
  朝中,科道言官们对自己交章弹劾,但皇帝还是力保自己为经略,并且乾纲独断,破格提拔刑部清历司郎中洪承畴为辽东巡抚,平定争议。
  洪承畴这个人,熊廷弼不是很了解,他只希望这个人不会在辽事上与自己作对。
  现在的辽东局面,可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传来的是好消息,熊廷弼在对朱由校感恩戴德的同时,也从嘴里慢慢挤出两个字:
  “蠢驴。”
  在赞画看来,熊廷弼听到这个消息后,应该高兴才是,却没想到他黑着脸骂了一声。
  赞画有些茫然,下意识问道:“台台,方才所言为何?”
  熊廷弼闻言睨他一眼,让赞画浑身打了个冷颤。
  疾风如刃,甚至可以穿透将士们发下不久的棉甲,令人战栗不安,畏惧于边关的苦寒。
  只是在赞画眼中,这份寒意与熊廷弼满腔的怒火一比,立即显得相形见绌。
  只听熊廷弼道:“张鸣鹤、王化贞,还有东林党,这一帮还沉在党争中的蠢驴!”
  赞画闻言恍然大悟,也不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