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_分卷阅读_61
只是见一见谈一谈,不一定就能拿到角色,但柏雪很受鼓舞。爱米打电话给陈姐,陈姐在电话那一天松了一口气,今天一早就有很多节目找到她,问她柏雪愿不愿意再接真人秀,她的咖位在,人气却大不如以往,价位还不如现在正当红的小生小花。
就是这样的节目都是给人当陪衬的,每一个秀都有人设,柏雪必然拿不到最讨人喜欢的人设,是她捧别人,不是别人来捧她。
陈姐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趁着热势头接下两个来,如果柏雪一直都接不到戏,那么走综艺这条路也是无可奈何的。
现在保身价不愿意入场,等这块饼越来越大,想吃的人越来越多,就更轮不到她了,就算拿不到关导这个角色放放风声出去也是好的,像关导这样的导演,只要有合作的意愿,就已经能说明你的实力。
柏雪这么多年的累积终于开始显现有用的那一面,陈姐把手上正在挑选的广告也都压下去,不是没人找上门来,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但连二线品牌都很少。
她还记得柏雪息影之前来接洽的都是什么样的价位,今时不同往昔,咬牙不接,也自然有人接,陈姐揉揉额角,工作越是多,越是感觉到力不从心,所幸终于明了转机。
爱米当然要一起跟着去,订酒店包车,样样都是她来打理,订好了酒店套房,又去问柏雪:“要不要订几间餐厅?”北京有许多柏雪的旧朋友,曾经有过合作的女明星从香港嫁到了内地,多数都在北京上海两地,柏雪一直没有什么朋友圈子,这对她很不利。
她有点恍惚,她一个都不记得了,能想起来有交际就只有关导电影里演她闺蜜的陈咏珊,那部电影拍得很艰难,大家都没有演戏的经验,女主角跟女配角睡在一起,车上你靠着我我靠着你,一起去街边买鱼翅粉。
卖粉的大叔看到两个大眼靓女,还多给她们盛一点,说她们以后一定能当明星,两个人手拉着手,站在街边吃粉,也这么开心。
于是柏雪笑起来:“我想见一见珊珊。”
爱米当然知道陈咏珊,她的星途比柏雪的坎坷得多,一起出道的两个人,但镜头就是更钟爱柏雪,有了红花自然就有绿叶,她就是那个绿叶。
但她很聪明,在拍电影怎么也拍不火,一直都是小配角的时候,她立马转身投进了电视圈,正好是香港电视剧辉煌的那几年。
她拍了大量的剧集,有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当年想的是有一份工开,月月领到薪水,接接本土代言走秀活动。
等到内地市场开放,她又是第一批到内地来拍戏的女演员,年纪比柏雪大两岁,嫁了地产商,也没有放弃事业,慢慢转型当了电视剧的制作人。两人之后其实并没有多少交际,混的圈子不同,一个羡慕一个细水长流,一个羡慕一个星光熠熠。
十多年不再联系的朋友,约着一起喝个下午茶,柏雪想到就觉得很高兴,姜承航那些在心里反复思考才说出来的话完全被她抛到脑后去。
柏雪开始收拾东西,她的品味还是十四年前,但时尚恰好是个圈,毛呢复古包又开始流行,她的衣柜里很多这样的选择。
爱米欢快的畅想着未来,柏雪重回主流视线的时候,一定会再招人的,她就是总管,得给柏雪配两个生活助理,据说小花小生身边要七八个人跟着,人越多越是威风霸气。
现实是柏雪身边只有她一个,再加上保姆阿姨,五个人一起去北京,去机场的路上就被人拍到,下了飞机又是一路拍,靳易廷的戏是在北京拍摄的,于是就有人猜测柏雪是带着儿子到北京,要跟靳易廷会面的。
leo累了一路已经睡了,他很少想起爸爸,爸爸的影子在他心里非常淡,柏雪知道靳易廷在北京,可她也一样,这个人对她来说只是一个标签,她从没想过会跟他还有什么交际。
于是大家都跳过了他,直奔酒店,在见关导之前,陈姐接到了林深经济人的电话,探问柏雪去北京是不是试镜,如果可以希望她能够向关导推荐一下林深。
整个圈子都是人情串着人情,圈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事,当年大家一个师傅带出来,一个火了就带带另一个,这叫作有情有义,走出去别人都要竖拇指。
现在也依旧是人情串人情,何况林深用自己的人气带动了柏雪,于情于理都要开这个口,可关导演从来都是一个让人无法开口的人。
陈姐很为难,但她没有一口拒绝,她无问起了林深的档期:“关导演不用轧戏的演员,拍他的戏说杀青了也不一定杀青,他要重拍就得马上进组来,拍之前这些都要签合约。”
大导演有大导演的脾气,哪一点让他不顺心,整个演员他都否定,柏雪要不是把姿态摆的这么低,他其实是不愿意用柏雪的,他想用新人,新面孔新血液。
林深的经济人当然知道关导的规矩,但电视剧这边已经摆平,几分钟的客串也好,能有一个露脸的机会对林深来说,就已经足够好。
陈姐这回答应了,可以先跟关太太推荐,关太太同意了,再把人带给关导看看,林深的气质太阳光,不一定适合这样的戏,但也说不定就能挖出另一面,替他开拓戏路。
柏雪没想到第二次的会面会这么顺利,她拿到了这个机会,但是她的角色待定。
第51章 一点咖啡香
柏雪看过原著,爱米还替她摘抄过这本书的书评,《不沉默的玫瑰》原作书评就是两个极端,喜爱它的人夸奖这是一本震慑人心的巨作,从阴暗和腐朽里捉住一点微光。
厌恶它的人说它一无是处,作者用悲剧故事赚人眼泪,只配放在家庭主妇的床头柜上,让她们在结束一天的家务活之后,背着打鼾的丈夫流两滴热泪,除此之外没有半点用处,绝不能登大雅之堂。
柏雪对这本书谈不上喜欢,她受不了这样的悲情故事,就像是批判者的书评里写的那样,里面每一个人物早就已经预定了悲剧的结尾,作者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还保留着人性美好的人物,而把那些本来就丑恶的给轻轻绕过了。
她通读了小说,看完之后整整两天都不能睡上一个好觉,人物故事牵动着她的心,甚至对作者产生反感,觉得这是一场无意义的创作,除了让人更悲苦之外,没有品尝到一点甜的东西。
就是这样的节目都是给人当陪衬的,每一个秀都有人设,柏雪必然拿不到最讨人喜欢的人设,是她捧别人,不是别人来捧她。
陈姐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趁着热势头接下两个来,如果柏雪一直都接不到戏,那么走综艺这条路也是无可奈何的。
现在保身价不愿意入场,等这块饼越来越大,想吃的人越来越多,就更轮不到她了,就算拿不到关导这个角色放放风声出去也是好的,像关导这样的导演,只要有合作的意愿,就已经能说明你的实力。
柏雪这么多年的累积终于开始显现有用的那一面,陈姐把手上正在挑选的广告也都压下去,不是没人找上门来,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但连二线品牌都很少。
她还记得柏雪息影之前来接洽的都是什么样的价位,今时不同往昔,咬牙不接,也自然有人接,陈姐揉揉额角,工作越是多,越是感觉到力不从心,所幸终于明了转机。
爱米当然要一起跟着去,订酒店包车,样样都是她来打理,订好了酒店套房,又去问柏雪:“要不要订几间餐厅?”北京有许多柏雪的旧朋友,曾经有过合作的女明星从香港嫁到了内地,多数都在北京上海两地,柏雪一直没有什么朋友圈子,这对她很不利。
她有点恍惚,她一个都不记得了,能想起来有交际就只有关导电影里演她闺蜜的陈咏珊,那部电影拍得很艰难,大家都没有演戏的经验,女主角跟女配角睡在一起,车上你靠着我我靠着你,一起去街边买鱼翅粉。
卖粉的大叔看到两个大眼靓女,还多给她们盛一点,说她们以后一定能当明星,两个人手拉着手,站在街边吃粉,也这么开心。
于是柏雪笑起来:“我想见一见珊珊。”
爱米当然知道陈咏珊,她的星途比柏雪的坎坷得多,一起出道的两个人,但镜头就是更钟爱柏雪,有了红花自然就有绿叶,她就是那个绿叶。
但她很聪明,在拍电影怎么也拍不火,一直都是小配角的时候,她立马转身投进了电视圈,正好是香港电视剧辉煌的那几年。
她拍了大量的剧集,有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当年想的是有一份工开,月月领到薪水,接接本土代言走秀活动。
等到内地市场开放,她又是第一批到内地来拍戏的女演员,年纪比柏雪大两岁,嫁了地产商,也没有放弃事业,慢慢转型当了电视剧的制作人。两人之后其实并没有多少交际,混的圈子不同,一个羡慕一个细水长流,一个羡慕一个星光熠熠。
十多年不再联系的朋友,约着一起喝个下午茶,柏雪想到就觉得很高兴,姜承航那些在心里反复思考才说出来的话完全被她抛到脑后去。
柏雪开始收拾东西,她的品味还是十四年前,但时尚恰好是个圈,毛呢复古包又开始流行,她的衣柜里很多这样的选择。
爱米欢快的畅想着未来,柏雪重回主流视线的时候,一定会再招人的,她就是总管,得给柏雪配两个生活助理,据说小花小生身边要七八个人跟着,人越多越是威风霸气。
现实是柏雪身边只有她一个,再加上保姆阿姨,五个人一起去北京,去机场的路上就被人拍到,下了飞机又是一路拍,靳易廷的戏是在北京拍摄的,于是就有人猜测柏雪是带着儿子到北京,要跟靳易廷会面的。
leo累了一路已经睡了,他很少想起爸爸,爸爸的影子在他心里非常淡,柏雪知道靳易廷在北京,可她也一样,这个人对她来说只是一个标签,她从没想过会跟他还有什么交际。
于是大家都跳过了他,直奔酒店,在见关导之前,陈姐接到了林深经济人的电话,探问柏雪去北京是不是试镜,如果可以希望她能够向关导推荐一下林深。
整个圈子都是人情串着人情,圈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事,当年大家一个师傅带出来,一个火了就带带另一个,这叫作有情有义,走出去别人都要竖拇指。
现在也依旧是人情串人情,何况林深用自己的人气带动了柏雪,于情于理都要开这个口,可关导演从来都是一个让人无法开口的人。
陈姐很为难,但她没有一口拒绝,她无问起了林深的档期:“关导演不用轧戏的演员,拍他的戏说杀青了也不一定杀青,他要重拍就得马上进组来,拍之前这些都要签合约。”
大导演有大导演的脾气,哪一点让他不顺心,整个演员他都否定,柏雪要不是把姿态摆的这么低,他其实是不愿意用柏雪的,他想用新人,新面孔新血液。
林深的经济人当然知道关导的规矩,但电视剧这边已经摆平,几分钟的客串也好,能有一个露脸的机会对林深来说,就已经足够好。
陈姐这回答应了,可以先跟关太太推荐,关太太同意了,再把人带给关导看看,林深的气质太阳光,不一定适合这样的戏,但也说不定就能挖出另一面,替他开拓戏路。
柏雪没想到第二次的会面会这么顺利,她拿到了这个机会,但是她的角色待定。
第51章 一点咖啡香
柏雪看过原著,爱米还替她摘抄过这本书的书评,《不沉默的玫瑰》原作书评就是两个极端,喜爱它的人夸奖这是一本震慑人心的巨作,从阴暗和腐朽里捉住一点微光。
厌恶它的人说它一无是处,作者用悲剧故事赚人眼泪,只配放在家庭主妇的床头柜上,让她们在结束一天的家务活之后,背着打鼾的丈夫流两滴热泪,除此之外没有半点用处,绝不能登大雅之堂。
柏雪对这本书谈不上喜欢,她受不了这样的悲情故事,就像是批判者的书评里写的那样,里面每一个人物早就已经预定了悲剧的结尾,作者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还保留着人性美好的人物,而把那些本来就丑恶的给轻轻绕过了。
她通读了小说,看完之后整整两天都不能睡上一个好觉,人物故事牵动着她的心,甚至对作者产生反感,觉得这是一场无意义的创作,除了让人更悲苦之外,没有品尝到一点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