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南风噪兮两相乱 中
“这女子也非善茬。四哥,我看她对你是别有居心,你可得当心点。”他一本正经的对朱棣说着,“她常来找你的事,最好别传回京去,当心四嫂又不让你进东园!”
末句已是满含戏谑,他脸上更是不乏窃笑。朱棣却也淡然:“既是如此,明日就由你来应付。”
话音一出,朱橚霎时垮下脸,忙不迭摆手:“四哥,你饶了我吧!那等女子我可无福消受!”
朱棣扫他一眼,“为了四哥后院安妥,就请五弟委屈下。另外,五弟尚未纳妃,由你出面,旁人的闲话自也少。”
朱橚哭丧着脸,直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就知他这四哥最经不起玩笑,他却偏要去招惹!
翌日。丰容靓饰的吴蓁儿款款登门,朱棣果然称事外出,由朱橚出面。
吴蓁儿知朱棣不在,面露郁色,但她此来并非纯为见朱棣。如此,便请小厮引她去厅堂拜见朱橚。
厅堂里,朱橚闲适的呷着香茗。得了下人通报,仍自懒懒的拂着茶沫。
吴蓁儿姗步入内,脆音轻动:“参见周王殿下。”
朱橚淡淡“嗯”了声,眉目微抬,扫了眼吴蓁儿:“吴小姐今儿个来的不巧,四皇兄他随军出了城。”
吴蓁儿一笑:“周王殿下见笑了,小女子并不全为拜见燕王殿下而来。”若相比较,朱橚更易对付。
朱橚放下茶盏,面露讶异:“噢?那吴小姐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吴蓁儿欠了欠身:“前几日小女子送来一物请燕王殿下猜详,今日便是为求那谜而来。既然燕王殿下不在,但想必周王殿下也是知晓此事的,故而想请殿下赐教一二!”
朱橚拧眉,面有思索。陡然象是想起了甚么,恍然道:“你说的可是那支玉笛?”
吴蓁儿心下冷笑,装的倒是若无其事。她颔首一笑,“正是那支玉笛。”
朱橚看着她,懒声道:“那玉笛稀松平常的很,本王未瞧异状。听说那玉笛是位夫人送给吴小姐的,想必吴小姐是知之甚详了,本王倒要向吴小姐请教那物究竟有何玄妙?”
吴蓁儿微微眯起眼眸,笑道:“那支玉笛乃是一位夫人赠予小女子的,据那位夫人所言,此笛名为子笛,尚有一支母笛,合为子母笛,正是取母子嫡系之意。多年前,那位夫人因故与稚子失散,便凭子笛为念想。”
朱橚心中起伏不定,他勉力平复心绪,故作平静的道:“既然是如斯重要是物,那位夫人为何会赠予吴小姐?”
吴蓁儿眼丝在他脸上游移,似想看出他面皮下的激动。她吊人胃口的轻笑着,半晌复道:“那位夫人寻子十余载未果,早已是心伤神伤。后与小女子偶遇,极是投缘,小女子便拜夫人为义母。义母游历四海,临行前将子笛交予小女子,曾言若能找到手持母笛之人,必为其子。”
朱橚的面皮嗖地涨得通红,任谁也能瞧出他是激动无比。他摾捺震动,哑声道:“她、那位夫人收你为义女了?”
吴蓁儿不为所察的露出抹笑,从容的道:“毕竟,天下间有八分相似的人并不多,能遇便是缘。而义母失子多年,孤独十余载,小女子能承义母膝下孝敬,也是前世修来之福份。”
朱橚张了张嘴,看着吴蓁儿的眼神里已少了几分轻视。他起身上前,肃穆的盯着她,一字一字道:“你如何能证明?”
吴蓁儿也毫无退缩的回望着他,按住胸口道:“义母身上有处刺纹,小女子亦有同样刺纹。天下间,此刺纹除却其子知晓,再无人知。”
朱橚目光一紧,下意识的瞟了眼她的胸口,但瞬即又挪开视线并退后一部,有些尴尬的道:“既然此笛是重要之物,吴小姐就不该随意拿出来。”
吴蓁儿叹了一记:“小女子原也不会随意拿出,实是义母临行前只告诉了我,那子笛暗含谜意,若能猜出,必能知详母笛所在之处。小女子猜详数年未果,便想请燕王殿下相助,故才送来子笛。”
朱橚紧紧追问:“那位夫人难道就一直未猜出?”
吴蓁儿摇头:“小女子也曾问过,可义母只道知而不能见,还不若不知也不见。”
朱橚眸光一黯,怅然若失的喃喃:“知而不能见,还不若不知也不见……”
吴蓁儿一直紧凝着他,见他如斯神态,知此行用意已达到,遂福身道:“小女子叨扰多时,告辞。”
朱橚回神,忙道:“吴小姐不必着急,四皇兄待会就会回来,你大可问问他猜得如何。毕竟如果能猜出谜意,也能替那位夫人找到……子息,也算一件好事!”
不难听出他的话声中带着苦涩。吴蓁儿满意的勾了勾唇,又揖一礼:“如此,便叨扰了!”
栏阔鱼跃,凉风送爽,拂乱了水面映着的两抹伟岸身影。
朱棣面无表情的听完朱橚的转诉,良久一动未动。
“四哥,如果她……真是收了吴蓁儿为义女,吴蓁儿应不会危害她。”朱橚低声分析,“我们可要与她相认?”
又隔半晌,朱棣才淡声道:“吴蓁儿能将子笛送来,必是知晰她的身份,也知我们与她的关系。若非她授意,那么只能说一切皆是吴蓁儿之意,其心并不单纯。”
朱橚皱眉:“或许她是怕弄错了人,才弄得如此迂回。如果能证实她真为母……那位夫人的义女,一切也能说通。”
朱棣又沉默了片刻,终道:“让侍女查查她身上的刺纹。”
朱橚轻咳一记:“我已派侍女试过了,但吴蓁儿极为警惕,没能瞧见。四哥,要不你去试试?”
朱棣看他一眼,朱橚赶紧此地无银的解释:“我是说你和她谈谈,兴许她就放松了警惕!”
朱棣不应他的话,只道:“吴蓁儿的底细你继续派人彻查,当年随她前来京师的车夫与随行人等也一并查明。另外,派人去鹰潭……或许有她的线索!”吴蓁儿曾说过,正是在鹰潭与那位夫人偶遇的。(未完待续)
末句已是满含戏谑,他脸上更是不乏窃笑。朱棣却也淡然:“既是如此,明日就由你来应付。”
话音一出,朱橚霎时垮下脸,忙不迭摆手:“四哥,你饶了我吧!那等女子我可无福消受!”
朱棣扫他一眼,“为了四哥后院安妥,就请五弟委屈下。另外,五弟尚未纳妃,由你出面,旁人的闲话自也少。”
朱橚哭丧着脸,直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就知他这四哥最经不起玩笑,他却偏要去招惹!
翌日。丰容靓饰的吴蓁儿款款登门,朱棣果然称事外出,由朱橚出面。
吴蓁儿知朱棣不在,面露郁色,但她此来并非纯为见朱棣。如此,便请小厮引她去厅堂拜见朱橚。
厅堂里,朱橚闲适的呷着香茗。得了下人通报,仍自懒懒的拂着茶沫。
吴蓁儿姗步入内,脆音轻动:“参见周王殿下。”
朱橚淡淡“嗯”了声,眉目微抬,扫了眼吴蓁儿:“吴小姐今儿个来的不巧,四皇兄他随军出了城。”
吴蓁儿一笑:“周王殿下见笑了,小女子并不全为拜见燕王殿下而来。”若相比较,朱橚更易对付。
朱橚放下茶盏,面露讶异:“噢?那吴小姐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吴蓁儿欠了欠身:“前几日小女子送来一物请燕王殿下猜详,今日便是为求那谜而来。既然燕王殿下不在,但想必周王殿下也是知晓此事的,故而想请殿下赐教一二!”
朱橚拧眉,面有思索。陡然象是想起了甚么,恍然道:“你说的可是那支玉笛?”
吴蓁儿心下冷笑,装的倒是若无其事。她颔首一笑,“正是那支玉笛。”
朱橚看着她,懒声道:“那玉笛稀松平常的很,本王未瞧异状。听说那玉笛是位夫人送给吴小姐的,想必吴小姐是知之甚详了,本王倒要向吴小姐请教那物究竟有何玄妙?”
吴蓁儿微微眯起眼眸,笑道:“那支玉笛乃是一位夫人赠予小女子的,据那位夫人所言,此笛名为子笛,尚有一支母笛,合为子母笛,正是取母子嫡系之意。多年前,那位夫人因故与稚子失散,便凭子笛为念想。”
朱橚心中起伏不定,他勉力平复心绪,故作平静的道:“既然是如斯重要是物,那位夫人为何会赠予吴小姐?”
吴蓁儿眼丝在他脸上游移,似想看出他面皮下的激动。她吊人胃口的轻笑着,半晌复道:“那位夫人寻子十余载未果,早已是心伤神伤。后与小女子偶遇,极是投缘,小女子便拜夫人为义母。义母游历四海,临行前将子笛交予小女子,曾言若能找到手持母笛之人,必为其子。”
朱橚的面皮嗖地涨得通红,任谁也能瞧出他是激动无比。他摾捺震动,哑声道:“她、那位夫人收你为义女了?”
吴蓁儿不为所察的露出抹笑,从容的道:“毕竟,天下间有八分相似的人并不多,能遇便是缘。而义母失子多年,孤独十余载,小女子能承义母膝下孝敬,也是前世修来之福份。”
朱橚张了张嘴,看着吴蓁儿的眼神里已少了几分轻视。他起身上前,肃穆的盯着她,一字一字道:“你如何能证明?”
吴蓁儿也毫无退缩的回望着他,按住胸口道:“义母身上有处刺纹,小女子亦有同样刺纹。天下间,此刺纹除却其子知晓,再无人知。”
朱橚目光一紧,下意识的瞟了眼她的胸口,但瞬即又挪开视线并退后一部,有些尴尬的道:“既然此笛是重要之物,吴小姐就不该随意拿出来。”
吴蓁儿叹了一记:“小女子原也不会随意拿出,实是义母临行前只告诉了我,那子笛暗含谜意,若能猜出,必能知详母笛所在之处。小女子猜详数年未果,便想请燕王殿下相助,故才送来子笛。”
朱橚紧紧追问:“那位夫人难道就一直未猜出?”
吴蓁儿摇头:“小女子也曾问过,可义母只道知而不能见,还不若不知也不见。”
朱橚眸光一黯,怅然若失的喃喃:“知而不能见,还不若不知也不见……”
吴蓁儿一直紧凝着他,见他如斯神态,知此行用意已达到,遂福身道:“小女子叨扰多时,告辞。”
朱橚回神,忙道:“吴小姐不必着急,四皇兄待会就会回来,你大可问问他猜得如何。毕竟如果能猜出谜意,也能替那位夫人找到……子息,也算一件好事!”
不难听出他的话声中带着苦涩。吴蓁儿满意的勾了勾唇,又揖一礼:“如此,便叨扰了!”
栏阔鱼跃,凉风送爽,拂乱了水面映着的两抹伟岸身影。
朱棣面无表情的听完朱橚的转诉,良久一动未动。
“四哥,如果她……真是收了吴蓁儿为义女,吴蓁儿应不会危害她。”朱橚低声分析,“我们可要与她相认?”
又隔半晌,朱棣才淡声道:“吴蓁儿能将子笛送来,必是知晰她的身份,也知我们与她的关系。若非她授意,那么只能说一切皆是吴蓁儿之意,其心并不单纯。”
朱橚皱眉:“或许她是怕弄错了人,才弄得如此迂回。如果能证实她真为母……那位夫人的义女,一切也能说通。”
朱棣又沉默了片刻,终道:“让侍女查查她身上的刺纹。”
朱橚轻咳一记:“我已派侍女试过了,但吴蓁儿极为警惕,没能瞧见。四哥,要不你去试试?”
朱棣看他一眼,朱橚赶紧此地无银的解释:“我是说你和她谈谈,兴许她就放松了警惕!”
朱棣不应他的话,只道:“吴蓁儿的底细你继续派人彻查,当年随她前来京师的车夫与随行人等也一并查明。另外,派人去鹰潭……或许有她的线索!”吴蓁儿曾说过,正是在鹰潭与那位夫人偶遇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