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承天教主-10:沙门比丘
这以前都是要以生死相见的对手,但现在却以故人相称,态度还很客气,应难似乎将原来的恩怨早已忘怀,对于翁锐他们的到来不惊不喜,坦然轻松面对。
在翁锐他们回敬过礼之后,应难将这几个人领进院中,这院中除了两棵树别无他物,干干净净,但这两棵树都已经有些年月了,树干有一尺多粗,树冠延伸出去两丈有余,就像两把大伞撑在院子里,郁郁葱葱,有它们遮蔽大漠热毒的阳光,这树下肯定比坐在窑洞里面还要舒服。
树下各置一张宽大的石几,围绕石几是数个石凳,翁锐几人被请到其中的一棵树下坐下,应难相陪,几位灰衣少年已经给他们沏好热茶端了上来。
“师父,我们几个就在旁边候着,有事您叫我们。”一个灰衣少年道。
“这是你的弟子?”维耶缇娜道。
“是,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应难将这四人都叫过来,对诸人介绍道,“这是寂缘、寂明、寂性、寂空,我收他们为徒,在我这里做个小沙弥,你们见过教主和诸位大侠。”
“教主好,诸位大侠好。”寂缘带领几个少年合十躬身致意。
“寂缘、寂明你们俩留下候着,寂性、寂空你们去做你们的功课。”应难道。
“是,师父。”几位少年行礼后退,寂缘、寂明坐在了另一棵树下,寂性、寂空回到窑洞里去了。
“这么说应卫使已经自立门户?”维耶缇娜道。
“门为空门,户为心户,哪来的门户,呵呵。”应难轻笑道。
“那你刚才所说的沙门比丘是什么意思?沙门难道不是一个门派?”维耶缇娜道。
“沙门即空门,比丘、比丘尼就是沙门的男信徒和女信徒,”应难道,“他不是一个门派,而是一种智慧,只要获得这种智慧,在哪里你都可以成为佛的信徒。”
“佛?是你们信的神吗?就像天姆一样?”维耶缇娜道。
“佛不是神,是智慧的指引,是光明,”应难道,“俗世纷杂,人欲物欲充斥其间,烦忧苦难必不可免,空门就是一片净土,那里有佛的指引,可以让世人放下欲望与忧苦,开启智慧,获得无量三昧,远离一切苦,得大解脱。”
听到这里,翁锐的心已经砰然而动,感觉应难的几句话高深莫测,意趣无穷,不禁感慨道:“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分别也没几年,但今天听应难兄之一席话,意境高远,智慧无边,堪称大师矣,佩服!”
“什么大师啊,让翁院主见笑了,”应难道,“你说的那个应难已经随其名字消失了,我现在皈依沙门,只有个法号了因,也是存个让凡世一切因都化化了之之心,图得个内心清净。”
“了因,了因,这个名字太好了,”莫珺喃喃道,“了却的是因,不再纠结的是果,了了不染,不仅可以解脱自己,还可使世人得大解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通透自在,这一点了因大师之名当之无愧。”
“这位姑娘出口便是因果,深悟解脱真味,看来与沙门很是有缘啊。”应难道。
“惭愧,我该介绍一下的,”翁锐赶紧郑重道,“这是我妻子,她叫莫珺。”
翁锐这么说,自然是认为应难知道以前他和朱玉的关系,但这两人并没有真正见过面,也算是提个醒,省得说错了话引得大家难堪,应难会心一笑,即可明白其中缘由。
“莫姑娘兰心蕙质,心地良善,日后必得大福德报,阿弥陀佛。”应道双手合十道。
“那我就谢谢了因大师了。”莫珺也学着应难双手合十道。
“莫姑娘莫笑,大师之名实不敢当,”应难道,“沙门智慧博大精深,经典浩如烟海,就连我师法矩也只敢接受大比丘的称谓,我入沙门不久,能担当一比丘之称谓已经是福德了,万望不敢以大师称之。”
“那我等就以了因比丘称乎你了,当不会有不尊之感吧?”翁锐刚才言说大师那是出于对应难话中意境得尊崇,既然人家觉得不妥,自己也就不再坚持。
“如此甚好,也算是故人对我现在所选之路的认可,实属万幸。”了因道。
“了因比丘,您的这条路对我们可是个迷啊,能帮我们说说吗?”孙庸和应难算是有一面之交,进来后一直听着,他觉得这话说得越来越有意思了,遂道。
“既然孙大侠有言,了因岂有不尊之理,”了因道,“这还得从我受伤回到西域说起……”
应难重伤随迦南回到西域,直至出了汉境到了伊吾卢他才觉得有点放心,这里是他承天教圣左使的势力范围,差应人还是比较方便,住下来之后,便放出消息遍寻西域异人给他治伤。
迦南本是西域遵师级的人物,实力修为都十分强悍,并且他和峟宿仙人相处了不少时日,对他的医术也学得不少,这个时候还需要找人医治,说明他的伤确实很重,普通民间的医者根本就看不了。
四处寻找之下,得一来自焉耆国异人,秃头长须,身形高大,着灰袍,斜系一方形百纳披风,飘然有仙气,持钵沿途乞食,住山洞、廊下、树下不拘,口出异言,能知因果来世,高深莫测。
闻知此人,迦南即派人隆礼相请,盛情以待,但此人只讲大漠以南,雪域之外有天竺国,那里佛光普照,彩云纷飞,人人信奉佛祖得大自在,可解人世一切苦等等诸事,但对于武功之学、医伤之法却是知之寥寥,还不如迦南自己,让迦南甚是失望。
对于这等异人,迦南也不肯得罪,只是言说自己时日无多,死也要死在他自己建的黑叶堡,不久后便离开伊吾卢去了楼兰计式水边黑叶堡,弥虚尊者去给他治伤那是后话。
应难的伤本就没有迦南那么重,再加上迦南的医术还可以,到了伊吾卢的时候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这时候迦南要走,应难便以暂时照料焉耆异人的理由留了下来,其实是他心里还有不甘,他想离汉朝近一点,他觉得那里还有许多要他去做的事情。
留下来的应难有了许多和焉耆异人直接面对的机会,焉耆异人对他的信仰和学说不断地讲解给应难,应难本来只是很礼貌的听听,时日一多,渐渐感觉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位焉耆异人真名无人知晓,他自称法矩大比丘,通过他的讲解,使应难逐渐明白了法矩大比丘的来历和他所讲学说的一个大概轮廓。
当年汉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到了大月氏,不但知道大月氏周边有大宛、康居、羯宾、大夏、安息等国,往南还有一个很大的地区叫天竺,这天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靠近大月氏的是北天竺。
数百年前,天竺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释迦族智者,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以王子之尊,拥有奢华优越的生活,但他见部落间讨伐吞并,国家朝不保夕,普通百姓不光颠沛流离,更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结局,见种种苦,最终舍弃王位,出家寻求解脱之道。
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后四处寻访高人请教,学习修行,其中不乏苦行修炼,绝食静思,历经数年,都没有找到解脱之道,最后他在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经跏趺坐,静思冥索,终于觉悟成佛,号释迦牟尼。
所谓成佛,就是觉悟,释迦牟尼就是“释迦家族智者”之意,随着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菩提树下第一次弘法开始,在天竺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信徒越来越多,所讲述的道理都成了一个个佛家经典,成了广大信徒开启解脱智慧的一把把金钥匙,到达大自在彼岸的一条条舟筏。
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更是将佛教奉为国教,信徒广布天竺各地,名僧大德层出不穷,为了扩大势力,也为了显示他的恩威,阿育王派遣两名高僧摩诃勒弃多和末阐提出北天竺传教布道。
摩诃勒弃多布道于安息、康居等地,而末阐提则来到了健陀罗和迦湿弥罗等地布教,其影响已经不限于大月氏、羯宾等地,甚至越过高大的雪山,到达大漠的周边小国于阗、乌孙、焉耆等国,法矩就是他的弟子,以一己之力,在大漠周边布道数十年,最后在伊吾卢遇到了应难。
数日相聚闻法,应难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回想从爷爷应高,到师父迦南,最后殒命身挫,莫不因为心中的怨恨和欲望,用力越强,反噬则越大,因果循环,不惜不止,自己深陷不能自拔,还要搭上无数无辜的性命。
法矩大比丘的讲法布道,像给应难愤懑压抑的心里打开了一道天光,人原来还可以不活在仇恨和欲望中,每个人都可以走出来,可以得解脱,可以得大自在,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感受。
应难喜极而泣,拜倒在法矩大比丘坐下,愿皈依佛门,渡己渡人,追求圆满境界。
法矩见缘法已至,亲为应难摩顶剃度,赐法号了因,并为他一个人讲说佛门经典《四十二章经》:“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诫,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在翁锐他们回敬过礼之后,应难将这几个人领进院中,这院中除了两棵树别无他物,干干净净,但这两棵树都已经有些年月了,树干有一尺多粗,树冠延伸出去两丈有余,就像两把大伞撑在院子里,郁郁葱葱,有它们遮蔽大漠热毒的阳光,这树下肯定比坐在窑洞里面还要舒服。
树下各置一张宽大的石几,围绕石几是数个石凳,翁锐几人被请到其中的一棵树下坐下,应难相陪,几位灰衣少年已经给他们沏好热茶端了上来。
“师父,我们几个就在旁边候着,有事您叫我们。”一个灰衣少年道。
“这是你的弟子?”维耶缇娜道。
“是,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应难将这四人都叫过来,对诸人介绍道,“这是寂缘、寂明、寂性、寂空,我收他们为徒,在我这里做个小沙弥,你们见过教主和诸位大侠。”
“教主好,诸位大侠好。”寂缘带领几个少年合十躬身致意。
“寂缘、寂明你们俩留下候着,寂性、寂空你们去做你们的功课。”应难道。
“是,师父。”几位少年行礼后退,寂缘、寂明坐在了另一棵树下,寂性、寂空回到窑洞里去了。
“这么说应卫使已经自立门户?”维耶缇娜道。
“门为空门,户为心户,哪来的门户,呵呵。”应难轻笑道。
“那你刚才所说的沙门比丘是什么意思?沙门难道不是一个门派?”维耶缇娜道。
“沙门即空门,比丘、比丘尼就是沙门的男信徒和女信徒,”应难道,“他不是一个门派,而是一种智慧,只要获得这种智慧,在哪里你都可以成为佛的信徒。”
“佛?是你们信的神吗?就像天姆一样?”维耶缇娜道。
“佛不是神,是智慧的指引,是光明,”应难道,“俗世纷杂,人欲物欲充斥其间,烦忧苦难必不可免,空门就是一片净土,那里有佛的指引,可以让世人放下欲望与忧苦,开启智慧,获得无量三昧,远离一切苦,得大解脱。”
听到这里,翁锐的心已经砰然而动,感觉应难的几句话高深莫测,意趣无穷,不禁感慨道:“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分别也没几年,但今天听应难兄之一席话,意境高远,智慧无边,堪称大师矣,佩服!”
“什么大师啊,让翁院主见笑了,”应难道,“你说的那个应难已经随其名字消失了,我现在皈依沙门,只有个法号了因,也是存个让凡世一切因都化化了之之心,图得个内心清净。”
“了因,了因,这个名字太好了,”莫珺喃喃道,“了却的是因,不再纠结的是果,了了不染,不仅可以解脱自己,还可使世人得大解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通透自在,这一点了因大师之名当之无愧。”
“这位姑娘出口便是因果,深悟解脱真味,看来与沙门很是有缘啊。”应难道。
“惭愧,我该介绍一下的,”翁锐赶紧郑重道,“这是我妻子,她叫莫珺。”
翁锐这么说,自然是认为应难知道以前他和朱玉的关系,但这两人并没有真正见过面,也算是提个醒,省得说错了话引得大家难堪,应难会心一笑,即可明白其中缘由。
“莫姑娘兰心蕙质,心地良善,日后必得大福德报,阿弥陀佛。”应道双手合十道。
“那我就谢谢了因大师了。”莫珺也学着应难双手合十道。
“莫姑娘莫笑,大师之名实不敢当,”应难道,“沙门智慧博大精深,经典浩如烟海,就连我师法矩也只敢接受大比丘的称谓,我入沙门不久,能担当一比丘之称谓已经是福德了,万望不敢以大师称之。”
“那我等就以了因比丘称乎你了,当不会有不尊之感吧?”翁锐刚才言说大师那是出于对应难话中意境得尊崇,既然人家觉得不妥,自己也就不再坚持。
“如此甚好,也算是故人对我现在所选之路的认可,实属万幸。”了因道。
“了因比丘,您的这条路对我们可是个迷啊,能帮我们说说吗?”孙庸和应难算是有一面之交,进来后一直听着,他觉得这话说得越来越有意思了,遂道。
“既然孙大侠有言,了因岂有不尊之理,”了因道,“这还得从我受伤回到西域说起……”
应难重伤随迦南回到西域,直至出了汉境到了伊吾卢他才觉得有点放心,这里是他承天教圣左使的势力范围,差应人还是比较方便,住下来之后,便放出消息遍寻西域异人给他治伤。
迦南本是西域遵师级的人物,实力修为都十分强悍,并且他和峟宿仙人相处了不少时日,对他的医术也学得不少,这个时候还需要找人医治,说明他的伤确实很重,普通民间的医者根本就看不了。
四处寻找之下,得一来自焉耆国异人,秃头长须,身形高大,着灰袍,斜系一方形百纳披风,飘然有仙气,持钵沿途乞食,住山洞、廊下、树下不拘,口出异言,能知因果来世,高深莫测。
闻知此人,迦南即派人隆礼相请,盛情以待,但此人只讲大漠以南,雪域之外有天竺国,那里佛光普照,彩云纷飞,人人信奉佛祖得大自在,可解人世一切苦等等诸事,但对于武功之学、医伤之法却是知之寥寥,还不如迦南自己,让迦南甚是失望。
对于这等异人,迦南也不肯得罪,只是言说自己时日无多,死也要死在他自己建的黑叶堡,不久后便离开伊吾卢去了楼兰计式水边黑叶堡,弥虚尊者去给他治伤那是后话。
应难的伤本就没有迦南那么重,再加上迦南的医术还可以,到了伊吾卢的时候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这时候迦南要走,应难便以暂时照料焉耆异人的理由留了下来,其实是他心里还有不甘,他想离汉朝近一点,他觉得那里还有许多要他去做的事情。
留下来的应难有了许多和焉耆异人直接面对的机会,焉耆异人对他的信仰和学说不断地讲解给应难,应难本来只是很礼貌的听听,时日一多,渐渐感觉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位焉耆异人真名无人知晓,他自称法矩大比丘,通过他的讲解,使应难逐渐明白了法矩大比丘的来历和他所讲学说的一个大概轮廓。
当年汉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到了大月氏,不但知道大月氏周边有大宛、康居、羯宾、大夏、安息等国,往南还有一个很大的地区叫天竺,这天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靠近大月氏的是北天竺。
数百年前,天竺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释迦族智者,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以王子之尊,拥有奢华优越的生活,但他见部落间讨伐吞并,国家朝不保夕,普通百姓不光颠沛流离,更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结局,见种种苦,最终舍弃王位,出家寻求解脱之道。
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后四处寻访高人请教,学习修行,其中不乏苦行修炼,绝食静思,历经数年,都没有找到解脱之道,最后他在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经跏趺坐,静思冥索,终于觉悟成佛,号释迦牟尼。
所谓成佛,就是觉悟,释迦牟尼就是“释迦家族智者”之意,随着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菩提树下第一次弘法开始,在天竺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信徒越来越多,所讲述的道理都成了一个个佛家经典,成了广大信徒开启解脱智慧的一把把金钥匙,到达大自在彼岸的一条条舟筏。
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更是将佛教奉为国教,信徒广布天竺各地,名僧大德层出不穷,为了扩大势力,也为了显示他的恩威,阿育王派遣两名高僧摩诃勒弃多和末阐提出北天竺传教布道。
摩诃勒弃多布道于安息、康居等地,而末阐提则来到了健陀罗和迦湿弥罗等地布教,其影响已经不限于大月氏、羯宾等地,甚至越过高大的雪山,到达大漠的周边小国于阗、乌孙、焉耆等国,法矩就是他的弟子,以一己之力,在大漠周边布道数十年,最后在伊吾卢遇到了应难。
数日相聚闻法,应难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回想从爷爷应高,到师父迦南,最后殒命身挫,莫不因为心中的怨恨和欲望,用力越强,反噬则越大,因果循环,不惜不止,自己深陷不能自拔,还要搭上无数无辜的性命。
法矩大比丘的讲法布道,像给应难愤懑压抑的心里打开了一道天光,人原来还可以不活在仇恨和欲望中,每个人都可以走出来,可以得解脱,可以得大自在,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感受。
应难喜极而泣,拜倒在法矩大比丘坐下,愿皈依佛门,渡己渡人,追求圆满境界。
法矩见缘法已至,亲为应难摩顶剃度,赐法号了因,并为他一个人讲说佛门经典《四十二章经》:“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诫,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