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宫堂_分卷阅读_24
  “大哥不必如此,这是人之常情。既然误会已经解除,小弟以后还需要大哥多多指教。”凌蔚忙把凌韫扶起来,心中泪流满面。
  这种心情他明白啊,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这不就是现代社会一些独生子女会有的心态嘛?只是大部分人都是年幼时候才有这种心态,大哥你都二十了啊!二十了啊!还因为第一次离开母亲那么久而吃醋?你这是恋母情结吗?你是妈宝男吗?!
  主题:求助!!我爹是直男癌王子病,我哥是妈宝男恋母癖,作为我家唯一一个正常男人,我该怎么办!
  回答:凉拌。楼主还是快分家出去住吧,远离他们才是正道,不然你也会被带偏,成为蛇精病的!
  凌蔚不由再次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渣爹脑子有病!分家好啊!分家太好了啊!他解脱了!
  第二十章 蒙学
  凌蔚觉得最近特高兴。
  三年来,从未这么高兴。
  虽然自己家有蛇精病,但是蛇精病已经把自己赶出门外,简直没比这个更高兴的事了。
  凌蔚每天读读书练练字,和老师唠唠嗑和皇帝扯扯淡,忽悠一把萝莉正太之后,就在美王爷的陪伴下逛自家那还没建完的宅子以及分给自己的田地租户庄子,体会一把大财主的自豪感,人生简直滋润。
  只是凌蔚没想到国泰民安到这份上,黎膺作为主管京中兵务的大官,怎么能按时上下班来陪自己到处乱逛?就没有什么突发事件让他加加班?还是说本朝官员福利好效率高,从不加班?
  不管怎样,凌蔚还是决定认了这个朋友。当然当然,这不是因为黎膺长得太好看身材也太棒的原因。绝不是这个原因,至少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凌蔚自认为自己并不是颜控,绝对不是颜控。他只是被黎膺礼贤下士(?)的态度感动了,然后认可了这个朋友而已。
  凌蔚这段时间也看出来了,皇帝对这个弟弟是真的信任,而不是像小说电视剧里常写的那样,有戒备。所以他就算走得近也没关系。凌蔚很快就和这个未来的邻居混熟了。
  让凌蔚稍稍有些不习惯的是,自从说开之后,凌韫找他的时间也多了。似乎凌韫觉得,多了一个弟弟还是不错的。所以每当凌蔚练字的时候,凌韫都会过来指点一番。当凌蔚读书的时候,凌韫也会来讲解一番。虽说最初有些不适应,但凌韫的学识确实是不错的,见识也还算广,给凌蔚还是带来了挺大的帮助。特别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让凌蔚受益匪浅。
  凌蔚现在最大的难题,不在于努力就能背好的经义,也不是在于努力就能练好的字。而是两个世界的历史不一样,典故也不一样,前世一些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典故,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而这个世界众人皆知的典故,凌蔚是不知道的。
  读书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做文,都得用典。若是典故用错了,那可是贻笑大方。
  凌蔚想着,要不从头整理一遍典故,把常用的典故列出来,这样就不会弄错。
  普通人做这么件事,可能会做很多年。但凌蔚不用,他过目不忘啊,只要飞快的翻完一本书,如果他愿意记忆,就能记下来。只是整理典故,还是挺容易的。何况现在也有人整理过常用的典故,虽然不全,但也能省下凌蔚许多事。
  因着凌蔚只是露出整理出来自己用的意思,也没想到著书立说那么高大上,赵昭听了,也只认为凌蔚做的类似学习笔记一类,也挺支持。
  而后来凌蔚整理的这这一本书,居然成了他文学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成为他不但是文学家,还是教育家的第一个佐证,倒是让人没有想到。
  现在他只是想别出丑而已。
  在整理典故的时候,凌蔚想起他在幼儿园时,教导小朋友典故时的第一篇文,《三字经》。
  《三字经》最初起源约是宋朝时候,经时间推移,每朝每代都有增改,最后一次修改时新中国时候,增加了近代史部分。《三字经》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用典极多,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如诗如歌,简单通俗,朗朗上口,启迪心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蒙学第一书。
  蒙学三大教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其中《三字经》的内容无疑最广泛,也继承了《千字文》的长处。虽然有学者觉得《三字经》比不过《千字文》的文采,但凌蔚觉得,“没有文采”才是《三字经》比《千字文》作为蒙学读物,更高明的地方。
  若要学习文采,有的是其他精妙文章学习。幼童连字尚且不识,讲究什么辞藻?不过在学了《三字经》之后,再修习《千字文》就比较合适了。
  凌蔚时常陪着宫里那群小祖宗,老是讲故事做游戏也不成,他也不想自己被定义成一个玩伴,玩伴可不受重视,不符合他钻营的期望。所以他总是想尽法子交给皇子公主们一些东西,好歹在他们幼年的时候,有个半师之谊,也更受尊重些。凌蔚这路线到目前看来,走的还是满正确的,皇帝和皇后也更加信任他,越发让皇子公主多亲近他。
  如今朝代启蒙的教材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孩童所学,要么太深奥要么太粗粝。凌蔚想着,在整理典故的时候,改编一下《千字文》和《三字经》,把其中不是这个世界的典故替换掉,然后交给皇宫里的小朋友们,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若是被皇帝看中,推广给天下,自己刷名声的目标就不用等着科举扬名,提前往前跨越一大步了。
  至于《百家姓》,牵扯到姓氏排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事,他还是不沾这个了。
  打好主意之后,凌蔚就开始更加勤奋的读书,连皇宫里的藏书都舔着脸去蹭。因着凌蔚进宫之后就去看书,让一干小孩子们寂寞不少。但皇家的小孩子都被拘的很乖巧,至少在皇帝开口后都挺乖巧。听闻凌蔚是为了考举人而奋发努力,连最粘凌蔚的安康和锦阙都没有闹腾。
  两小孩子甚至在凌蔚读书的时候,蹭蹭蹭跑来陪着。他两也不说话打扰,就自己玩自己的,做自己的事情。
  凌蔚萌的心都要化了。他在看书看累了的时候,就会把书里的一些故事和道理用诙谐的语言,描述成小故事讲给两小孩听,还真让这两小孩学了不少东西。
  不管他们懂的了多少,但总归是比不知道的小孩明白些。
  一次胖太子在两小孩面前炫耀自己在太傅那学会的(终于听懂的)某个典故的时候,两小孩居然表示都听过,还用童言稚语把那典故和背后的道理都重复了一遍,甚至比胖太子还懂的多些。
  胖太子心里那个气啊,气的都要在地上打滚了。他一已经启蒙的九岁大孩子,还比不过两路都走不稳,字都不认识的不到三岁小孩。他这个做哥哥的,能不气吗?别说面子,里子都木有了!
  胖太子非常气愤的去皇帝陛下那里“告状”。皇帝听了也郁闷。那太傅虽然过于迂腐正直,不适合做官。但是学问大啊,在读书人那里名声高啊,给太子做启蒙老师,太子脸上有光啊。
  但是学问大的人,不一定适合教书。胖太子听不懂啊,学不会啊,现在还不如两个没启蒙的小孩啊。皇帝心里也憋屈了,对那太傅也颇不满。
  你丫也有小时候,也有不认字的时候,那时候你就是从四书五经开始学的?就是从深奥的文章开始读的?扯淡吧你!你那哪是教小孩,明明是炫耀学问!偏偏皇帝既然选中了这个太傅,在太傅没有过错的前提下,他还不能把这个烦人的老头子给下了。
  你说太子学不懂是太傅的错?不不不,在这个时候,学生学不会,哪是学生太笨。
  而让皇帝更气愤的是,太傅在几次抽查太子的功课不满意后,还回去长吁短叹,说太子愚钝。气的皇帝差点让人把太傅砍了。
  其实普通老师在教导普通学生的时候,学生学不好,回去念叨几句,也是常有的。但是太傅是普通的老师吗?太子是普通的学生吗?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世人也重视老师之语。皇帝眼见着自己的嫡长子“愚钝”的传闻居然传播了出去,简直灭人家满门的心都有了。
  但是他总不能因为一老师对学生的评语,就把老师砍了吧?他儿子,他自己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说起来,皇帝也是心塞的不要不要的,天天都盼着太傅要么自己赶快死,要么家里人赶快死,就算不死也要重病,好找借口把这个太傅换掉。
  当皇帝也是不容易啊。
  听着胖太子有一次“哭诉”,皇帝陛下大手一挥。你弟弟妹妹能去听凌蔚“讲课”,难道你不会去吗?反正太傅说你愚钝,朕就做主让你早上听课,下午自己琢磨功课。那下午你就去凌蔚那里呗。而凌蔚也每天进宫吧。什么?你要回家读书练字?练字不会早上练吗?读书家里的书有宫里多吗?给朕滚进宫,好好带孩子!
  “皇上,苛政猛于虎!”凌蔚一脸悲凉。
  “滚,朕这是看重你,你该感恩戴德。”皇帝陛下大手一挥,拍在凌蔚背上,拍的凌蔚一个踉跄,差点跌到在地上。
  第二十一章 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