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70节
院子里依然有许多穿戴华丽的侍女穿梭走动做事,还有满头钗环的大丫头打起精致绘了花卉的竹帘,用清脆圆润的声音恭请少爷姑娘们进屋。竹帘一掀起,谢慕林等人还未进门,就先闻到了屋里散发出来的沁人香气。
那是一种带着清凉气息的熏香,在谢映真的记忆中,乃是谢映慧夏天时的最爱。材料包含莲蕊、薄荷、冰片等等,价值不菲,制法繁琐,还是宫廷秘方。闻着这香,人们原本因为天气而忍不住有些烦躁的心绪,也能瞬间平静下来。
谢慕林心中暗叹一声,便看见谢映慧坐在桌边发着呆,看起来不象是心情很好的样子。
她面前的圆桌上,摆着一只三层的黑漆描银圆食盒,盒盖上有个六瓣花形的印记。谢慕林记得,但凡是谢家自家订做的器皿,好象都有这么一个印记。
谢显之跟妹妹打了招呼,也看见那食盒了:“这是金萱堂送过来的?今年家里人少了许多,厨子也换了人,不知道粽子与糕点都做什么花样了?我们那边,母亲倒是做了几样粽子,有你爱吃的馅儿,我特地多带了两碟过来,回头你多吃一点,我尝着味道还不错。”他边说话,边随手掀开了食盒的盖子,便不由得愣了一愣。
食盒的第一层摆着四只小孩拳头大小的粽子,外表没什么出奇的,但上头本该用彩色丝线缠绕的部分,却换成了黑白两色的棉线。
谢显之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意味着送出粽子的人家今年有丧事。不用说,这定是平南伯府送给谢映慧的了。
谢显之并没有得到平南伯府的节礼,不知道妹妹这边得了。他又掀开了底下两层食盒,发现第二层装的是四块绿豆糕,再下一层是一串枇杷果。
唔……虽然都是应节的食品,但是不是太寒酸了一点儿?他们谢家如今落魄了,文氏孝敬给谢老太太的食盒,也比这一份丰盛好几倍吧?
谢谨之也瞧见了食盒中的东西,犹豫着问了谢映慧一句:“这是平南伯府送过来的?”
谢映慧无精打采地回答说:“我刚刚让人备了一份节礼,给舅母和表哥送过去,这是他们回给我的,用的还是我自家的食盒。”她顿了一顿,忽然觉得很委屈,忍不住红了眼圈,“他们兴许根本就没想过还要给我送节礼吧?但平南伯府今年要守孝,礼数上有所欠缺,也没什么出奇的。”
就算平南伯府本来没打算给谢映慧送节礼,在谢映慧送了礼过去后,回过来这么一份敷衍意味深重的所谓节礼,那态度也够轻慢的了。看来,平南伯府那对母子,真的快要放弃谢映慧了。
谢慕林撇了撇嘴,觉得这还算是件好事。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受了这样的委屈,以往必定要大哭一场的谢映慧,居然只是红了红眼圈而已,看来她的抗压能力已经大为提高了。即使日后得到了曹文衡明确的拒绝,应该也不会闹着要死要活的了吧?
谢显之只得再度安慰起妹妹来,但他说来说去,还是那老三样,只会说曹文衡不是良配,妹妹早日对他死心是好事,日后离平南伯府远一些就是了,等等等等。
就连谢慕林与谢徽之,都能明眼看出谢映慧其实不想讨论这个话题。谢谨之便试图将谢映慧的注意力从食盒上转开:“听说大妹妹说服了老太太,下午要一同出门去游玩看戏?”
“是呀,虽然天儿很热,但成日待在家里也太无趣了。”谢映慧看向兄弟姐妹们,“不如你们也一块儿来吧?人多热闹些,只当是陪我了。否则等你们离开,天知道我们要几年后才能重聚?”
谢显之听得鼻子微酸,不等弟妹们表态,他已经先心软了。
第213章 端午(下)
当谢老太太吃过丰盛的午饭,打了个盹,换了一身华丽的夏装,戴上华贵的首饰,预备要体体面面地出门的时候,才发现陪自己一同去看戏的人,数目翻了一倍不止。上到文氏,下到谢涵之,除了宛琴留守贡院西街,大金姨娘也要留下看宅子以外,全都打算跟她同行。
谢老太太不由得有些懵,但懵完之后,又觉得这事儿无伤大雅。本来她就很想要象谢家出事前那般,上哪儿都前呼后拥地,跟班的丫头婆子一大堆,儿孙小辈们鞍前马后地侍奉,这才是一个老封君该有的排场。可惜文氏没教好几个小辈,竟然无人愿意搬回大宅来陪她,只有一个心怀叵测的谢映容愿意留在她身边侍候,让她老人家大为扼腕。如今她都已经对小辈们死了心,没想到临到分别了,还能再享受一回排场,谢老太太表示她心情很是愉悦。
于是谢家老少妇孺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出了门。
他们的目的地位于覆舟山脚下,从珍珠桥过去,坐船走水路便可抵达山脚附近,再换车也方便。这座道观规模挺大的,但建立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城中不算很有名气,但听闻背后有来历不凡的金主支持。谢老太太一听闻打醮的主家是城中世家名门赵家,便立刻积极地表示要去散散心了。
赵家可不是一般的书香门第,自打他家祖上在永乐年间出过一位内阁首辅以后,便代代有人入仕任高官,如今家族中有尚书、大学士、侍郎、布政使,绝对是朝中首屈一指的世宦名门。谢老太太虽然不再与过去的友人来往了,但也听说过赵家的姑娘最有可能成为太子正妃的消息。
这样显宦赫的人家,哪怕谢家从前没跟他们有往来,谢老太太也觉得自己应该多多结交。要是能与赵家哪位太太、奶奶交好,她在金陵城里还怕什么曹家报复针对呀?曹家不就仗着皇后与太子才会那么嚣张么?要是太子更亲近妻族,他的母族还能象现在这么风光?
谢老太太打起了如意算盘,对今天的道观之行满怀期待。
当谢家一行人来到道观门口的时候,就见到门外的缓坡山道上已经停了一溜儿的马车,再仔细瞧一瞧这些马车的规格与上头的名号印记,似乎都是颇有来历的人家。
谢老太太下了车,见状对赵家的期望更高了。
谢显之作为年纪最大的男丁,出面去跟道观里负责迎客的道士说话。他对各种交际场合还是挺习惯的,落落大方地向那道士说明了自家的名号,又说此行是奉祖母来听戏的。
象谢老太太这样被吸引来的诰命官眷其实不少,一个左参政的名头还不能让那位道士肃然起敬。他很是淡定地领了谢家一行人进门,带着他们去了听戏的院子,分别安排到了男宾席与女宾席上,再送上茶水小点。
谢家女眷登楼走向女宾席的时候,戏台上正演着一出十分热闹的大戏。谢慕林也不知道是讲什么的,只看到一个个打扮得仿佛神仙一般的演员在台上绕圈子,嘴里咿咿呀呀地唱着听不懂的词。她还懵着呢,谢老太太就先露出了赞赏的神色:“原来是红月班的人呀?我从前听过他家几出戏,唱得好着呢,那个老生的功底最佳。”
原来是懂行的?行吧,您老人家安心看戏也好。
谢慕林耐下心来,送谢老太太与文氏二人入座。她与三位姐妹另坐了一桌,也无心听什么戏,只留心把周围的情景扫视一圈,就发现还真有不少打扮富贵的女眷在此,而且大部分的人注意力都不在戏台上,而是在正中间的观戏席。
那是赵家老夫人与几位太太、奶奶、姑娘们的位置。
谢慕林自然也听说过赵家要出太子妃的消息,虽然因为王家女之事,她对太子的智商与人品不太有信心,但也不会因此就轻视了赵家的权势地位。她坐在侧面的观戏席上,隔着近百尺的距离,睁大双眼观察了一下赵家女眷们,没发现有哪位年纪合适又气度不凡可为太子正妃的姑娘,还以为对方今日不来呢。
谢映慧也在小声跟谢映容说话:“赵家姐姐好象不在,不过赵家席间空了一个位置出来,兴许她只是暂时走开了。”
谢映容也压低声音道:“大姐姐放心,一会儿我陪你出去找她,定会让你们见上面,说上话的。只要你能跟未来的太子妃成为闺中蜜友,平南伯夫人与世子就再也不能忽略你了!”
谢映慧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若真能与赵姐姐交好,我只盼着能把我母亲叫回京城来,父亲也不必去外头做官,兄弟姐妹们更不必回乡下老家避难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比什么都强,婚事……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谢慕林忍不住转头看她:“大姐姐,你是专程找赵家小姐来的?”
谢映慧叹道:“来碰个运气罢了。有这种想法的人何其多?我如今又不好再打出曹家的名号了,赵小姐会不会搭理我,还是未知之数呢。”
其实一直到今天早上为止,她对于趁着看戏的机会结交赵家千金一事,还是十分积极的。可惜,看到平南伯府回的那一食盒节礼之后,她就好象什么劲儿都提不起来了,灰心丧气,对自己与曹文衡的婚事不再抱有信心。
谢慕林知道她心结因何而来,但曹文衡根本不是良配,谢映慧早些对他死心才是好事,便不多言。
谢映容则是一脸的欲言又止,又怕说得太多会引谢慕林疑心,犹豫着不敢多说什么。
台上这一折戏热热闹闹地唱了半晌,终于告一段落了。演员们出来谢幕,各家官眷们争相打赏,但又很注意不会抢了赵家人的风头。
谢老太太叫何婆子送了赏钱下去,便探头看向正席的方向:“怎么这样多人?这叫我怎么挤过去……”她瞥了文氏一眼,“你去试试。倘若真能哄得赵家老夫人高兴,兴许谨之他爹能早些调回京城高升呢!”
文氏不由得面露难色。她真的有十几年没有跟人正式交际过了,谢老太太忽然这么说……
谢慕林插言道:“老太太,如今赵家那边有那么多人围着,我娘过去了也说不了两句话,赵家人只怕也没空搭理她。回头戏班子再次开锣了,大家就得散开,不打搅赵家人听戏。这么短的时间,够干什么的?您与其让我娘做不擅长的事,还不如安坐不动,叫所有人都看到您不是巴结权贵来的,比众人都要志存高洁、淡泊名利,兴许赵家人还会高看您几分。”
“唔……”谢老太太陷入了沉思。
这时,谢映容凑过来,在谢老太太耳边低语,表示要陪大姐谢映慧去更衣。
谢老太太眉头一皱,张口就想训斥孙女多事,眼角却瞥见赵家女眷席中,也有位上了年纪、气度雍容的太太起身,带着丫头往先前道士指过的更衣轩方向走去。
她心下一动,嘴里已经换了说辞:“行,你们去吧,先替我去瞧瞧地方。今儿喝了不少茶水,一会儿我也要去呢。”
第214章 友人
戏班子重新开锣,唱的同样是一出热闹戏,不过这回不再是神仙们咿咿呀呀了,而是一出武戏。戏台上几十个演员挥舞着彩旗,用刀呀枪的互相交叉打斗,还有人连翻了五十多个跟斗,引得楼下男宾席上一片叫好声,楼上的孩子们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谢慕林和谢映芬就看得挺迷的。这比那些听不懂的斯文戏要有意思多了。
期间谢慕林留意到谢映慧出去大概十分钟左右就回来了,同行的谢映容回来后就坐到了谢老太太那一桌。
本来她还想过,谢映慧与谢映容去更衣,要是打算做些什么的话,估计就要趁此机会了,但她俩带足了丫头婆子,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估计没打算干见不得人的事,所以她就没有动。
等台上的精彩表演告一段落之后,谢慕林总算有时间理会谢映慧了,便问对方:“大姐姐怎么好象心情不大好的样子?你不爱看戏吗?”
谢映慧懒懒地说:“吵吵闹闹的有什么意思?我素来不爱看这样的戏。”
谢慕林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大姐姐方才是去更衣了?地方离得远吗?干净吗?人不多吧?”
“地方还算干净,离得也不远,就在这个院子门外左拐,一直走到底就是了。那边还有个小园子,挺清幽的,景致不错。”谢映慧顿了一顿,“不过人嘛……就算不多,只要遇上一个你看不顺眼的,就够堵心的了。我还宁可那地方人多一些,毕竟人多了,某些厚颜无耻的家伙多少会有所顾忌,不敢露出丑陋的嘴脸来。”
哟,看来是有故事了?
谢慕林忙问是怎么回事,就连谢映芬也把注意力转回到姐妹们身上,眼巴巴地等待着谢映慧的回答了。
谢映慧无奈,又觉得这种事说出来也没什么,便告诉了她们。
她方才与谢映容一起去更衣,其实真的只是借口而已,目的是为了去“偶遇”迟迟未回到席间来的那位传闻中要做太子妃的赵小姐。她们打赏了一个倒茶送水的小道士,知道赵小姐是往那个方向走的。不过,赵小姐她们没遇见,却遇上了另外两位闺秀,一位是马玉蓉,另一位曾经是谢映慧的闺蜜,谢映慧不想提她的名字。
马玉蓉乃是当今皇帝的姐姐永宁长公主的幼女,在家十分得宠。而永宁长公主年幼丧母,被生母所在宫殿的主位——也就是当今太后收养,与太后亲如母女。皇帝的同母胞弟被过继去了燕王府,又长年驻守北平,少有回京的时候。太后的舔犊之情,皇帝的手足之情,多是体现在永宁长公主身上。即使曹家权倾朝野,也要忌惮她三分。
马玉蓉与谢映慧都是皇亲国戚家的小姑娘,还是同龄人,见面的机会很多,但从来就不是关系良好的密友。前者看不惯后者的行事作风,也对曹家很不感冒,当面就敢怼谢映慧,说曹家的不是。可曹家与谢映慧都拿她没办法,所以一直合不来。
然而方才谢映慧在更衣处外头遇见马玉蓉时,对方并没有如她所想的那样出言讽刺,反而淡淡地点头示意,礼数周到,还就天气问候了她的身体,客客气气地离开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时她们遇见的另一位姑娘。那位姑娘的父兄政治立场虽然更偏向承恩侯府一些,但从前也没少巴结平南伯府。姑娘本人更是积极地与谢映慧结交,还和她做了好朋友。谢映慧自问待对方不薄,时常送些礼物什么的,还时常在长辈面前为她说好话。可方才她们遇见时,那位姑娘却口出恶言,对她多有奚落之语,仿佛她被承恩侯府冷落,便等于沦落尘埃了。
可事实上,谢映慧如今还是三品高官家的千金,曹家的外孙女。那位姑娘的父亲官位还不到三品呢,态度变化如此唐突,真不是一般的势利呀。谢映慧想起对方从前对自己的谄媚,再回头看与自己不和的马玉蓉是什么态度,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她感叹着对在座的两位妹妹道:“我前不久才发现,深信不疑的亲人一直在对我撒谎。今日我又确定,本以为对我真心实意的未婚夫婿,很可能只是在哄骗我而已。而眼下,我又再看见,本来以为是好朋友的人对我冷嘲热讽,本来以为是对头的人却对我以礼相待。这世上的事,跟我想的真是完全不一样。我过去十三年是不是都瞎了眼?”
谢映芬连忙安慰她:“大姐姐别难过,都是身边最亲近的人,谁会无缘无故怀疑对方不是好人呢?这原也怪不得你。”
谢慕林则说:“现在你发现也不迟,那些欺骗暂时还没造成严重后果。乐观一点想,你早点儿知道真相,总好过等将来被骗得走投无路,才知道实情的好,是不是?”
谢映慧白了她一眼:“我怎会被骗到那个地步?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了!”
谢慕林笑笑,抬头望向斜对面的观戏席:“那边好象有人在吵架。”
谢映慧循声望去:“哦,那就是马玉蓉了,跟她吵起来的是她嫂子,我记得娘家是姓白的,是歧山伯夫人的娘家侄女儿。”
谢慕林仔细一看,原来那姑娘就是马玉蓉呀。她见过的。
她当初刚刚穿过来的时候,才从水中被救起,浑身湿冷地坐在岸边。文氏一再恳求钱妈妈请大夫来给自己看病,钱妈妈却以影响宴席为由,坚持要等散了席再请人来。当时围观的宾客中,就有一个绿衣小姑娘和一个黄衣小姑娘看不过眼,说了些讽刺曹氏主仆的话。马玉蓉正是绿衣的那位小姑娘。谢慕林当时睁眼看到她,还以为是到了小戏骨红楼梦的片场呢。
这位马姑娘三观挺正的,又有背景,怪不得当日能这么理直气壮地怼人呢。
也不知今日马玉蓉与她嫂子因为什么事,在众目睽睽之下吵了起来,她姑嫂二人的争吵已经引起了其他女眷们的注意力,连赵家的太太奶奶们也频频望过去。大概是不想被人看戏,马玉蓉的嫂子白氏先闭了嘴,面带忿恨地扭头下了楼梯。
马玉蓉板着脸坐下,留意到了斜对面的谢家姐妹,面色松了一松,露出一个矜持的微笑,点了点头。
谢慕林姐妹三个齐齐点头回应了对方的问好,心里都觉得,这位姑娘估计是真的不在乎谢家在金陵城中的地位变化。哪怕她并不热情,这等态度也算是难得了。
谢映慧叹息道:“以后我真该带眼识人才对。只是从前得罪她多了,不知道她还愿不愿意与我为友。”
谢慕林笑道:“大姐真心实意与她结交,她为什么要拒绝呢?只不过这种事不必太过刻意,顺其自然就好。”
谢映慧点点头,又看向戏台方向:“呀,接下来要唱的这一折戏好,那个小旦很是逗趣,你们注意听呀。”
谢映芬连忙转头望去。谢慕林听了一会儿,却听不懂演员在唱什么,只能看动作。她有些无趣地扭头打量其他人,意外地发现,谢老太太与谢映容不知几时消失了踪影。
第215章 寻人
谢慕林连忙扫视了周围一眼,确定谢老太太与谢映容是离了席,而且只带走了一个珍珠,没带其他人侍候。
虽然谢老太太先前说过要去更衣的话,但在这种陌生地方,谢映慧与谢映容都带足了丫头婆子,她为什么只带一个珍珠?
而且,谢慕林离她们这么近,方才就算专心听了一会儿戏,也不可能对隔壁桌稍大一点儿的动静一无所觉。她们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不可能是无意的,否则不可能一点儿声响都不出。
谢慕林下意识地觉得不对劲,连忙走到文氏身边小声问:“娘,老太太和三妹妹去了哪里?”
“说是更衣去了。”文氏把注意力从戏台上收回来,但还有些漫不经心,“你吃不吃素点心?这家道观的点心不错,茶也好。”
谢慕林现在哪里有心情吃点心?不过她也没理由对人家上厕所的事大惊小怪,只得回到自己位置上,小声叫过梨儿吩咐,让她悄悄儿去更衣处找一找谢老太太和谢映容。如果她俩确实没什么异动,那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有古怪的话,就得立刻回来向自己禀报。
梨儿本来看戏看得挺高兴的,领了这个命令,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她是个十分忠心的丫头,姑娘吩咐了,就会老实去干活,立刻就悄然下楼去了。
没过多久,她又重新跑了回来,面上犹带几分困惑。她向谢慕林报告,并没有找到谢老太太祖孙俩,还问过扫地的小道士,知道她们并不是往更衣处的方向去的,而是走的另一条路。
那是一种带着清凉气息的熏香,在谢映真的记忆中,乃是谢映慧夏天时的最爱。材料包含莲蕊、薄荷、冰片等等,价值不菲,制法繁琐,还是宫廷秘方。闻着这香,人们原本因为天气而忍不住有些烦躁的心绪,也能瞬间平静下来。
谢慕林心中暗叹一声,便看见谢映慧坐在桌边发着呆,看起来不象是心情很好的样子。
她面前的圆桌上,摆着一只三层的黑漆描银圆食盒,盒盖上有个六瓣花形的印记。谢慕林记得,但凡是谢家自家订做的器皿,好象都有这么一个印记。
谢显之跟妹妹打了招呼,也看见那食盒了:“这是金萱堂送过来的?今年家里人少了许多,厨子也换了人,不知道粽子与糕点都做什么花样了?我们那边,母亲倒是做了几样粽子,有你爱吃的馅儿,我特地多带了两碟过来,回头你多吃一点,我尝着味道还不错。”他边说话,边随手掀开了食盒的盖子,便不由得愣了一愣。
食盒的第一层摆着四只小孩拳头大小的粽子,外表没什么出奇的,但上头本该用彩色丝线缠绕的部分,却换成了黑白两色的棉线。
谢显之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意味着送出粽子的人家今年有丧事。不用说,这定是平南伯府送给谢映慧的了。
谢显之并没有得到平南伯府的节礼,不知道妹妹这边得了。他又掀开了底下两层食盒,发现第二层装的是四块绿豆糕,再下一层是一串枇杷果。
唔……虽然都是应节的食品,但是不是太寒酸了一点儿?他们谢家如今落魄了,文氏孝敬给谢老太太的食盒,也比这一份丰盛好几倍吧?
谢谨之也瞧见了食盒中的东西,犹豫着问了谢映慧一句:“这是平南伯府送过来的?”
谢映慧无精打采地回答说:“我刚刚让人备了一份节礼,给舅母和表哥送过去,这是他们回给我的,用的还是我自家的食盒。”她顿了一顿,忽然觉得很委屈,忍不住红了眼圈,“他们兴许根本就没想过还要给我送节礼吧?但平南伯府今年要守孝,礼数上有所欠缺,也没什么出奇的。”
就算平南伯府本来没打算给谢映慧送节礼,在谢映慧送了礼过去后,回过来这么一份敷衍意味深重的所谓节礼,那态度也够轻慢的了。看来,平南伯府那对母子,真的快要放弃谢映慧了。
谢慕林撇了撇嘴,觉得这还算是件好事。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受了这样的委屈,以往必定要大哭一场的谢映慧,居然只是红了红眼圈而已,看来她的抗压能力已经大为提高了。即使日后得到了曹文衡明确的拒绝,应该也不会闹着要死要活的了吧?
谢显之只得再度安慰起妹妹来,但他说来说去,还是那老三样,只会说曹文衡不是良配,妹妹早日对他死心是好事,日后离平南伯府远一些就是了,等等等等。
就连谢慕林与谢徽之,都能明眼看出谢映慧其实不想讨论这个话题。谢谨之便试图将谢映慧的注意力从食盒上转开:“听说大妹妹说服了老太太,下午要一同出门去游玩看戏?”
“是呀,虽然天儿很热,但成日待在家里也太无趣了。”谢映慧看向兄弟姐妹们,“不如你们也一块儿来吧?人多热闹些,只当是陪我了。否则等你们离开,天知道我们要几年后才能重聚?”
谢显之听得鼻子微酸,不等弟妹们表态,他已经先心软了。
第213章 端午(下)
当谢老太太吃过丰盛的午饭,打了个盹,换了一身华丽的夏装,戴上华贵的首饰,预备要体体面面地出门的时候,才发现陪自己一同去看戏的人,数目翻了一倍不止。上到文氏,下到谢涵之,除了宛琴留守贡院西街,大金姨娘也要留下看宅子以外,全都打算跟她同行。
谢老太太不由得有些懵,但懵完之后,又觉得这事儿无伤大雅。本来她就很想要象谢家出事前那般,上哪儿都前呼后拥地,跟班的丫头婆子一大堆,儿孙小辈们鞍前马后地侍奉,这才是一个老封君该有的排场。可惜文氏没教好几个小辈,竟然无人愿意搬回大宅来陪她,只有一个心怀叵测的谢映容愿意留在她身边侍候,让她老人家大为扼腕。如今她都已经对小辈们死了心,没想到临到分别了,还能再享受一回排场,谢老太太表示她心情很是愉悦。
于是谢家老少妇孺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出了门。
他们的目的地位于覆舟山脚下,从珍珠桥过去,坐船走水路便可抵达山脚附近,再换车也方便。这座道观规模挺大的,但建立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城中不算很有名气,但听闻背后有来历不凡的金主支持。谢老太太一听闻打醮的主家是城中世家名门赵家,便立刻积极地表示要去散散心了。
赵家可不是一般的书香门第,自打他家祖上在永乐年间出过一位内阁首辅以后,便代代有人入仕任高官,如今家族中有尚书、大学士、侍郎、布政使,绝对是朝中首屈一指的世宦名门。谢老太太虽然不再与过去的友人来往了,但也听说过赵家的姑娘最有可能成为太子正妃的消息。
这样显宦赫的人家,哪怕谢家从前没跟他们有往来,谢老太太也觉得自己应该多多结交。要是能与赵家哪位太太、奶奶交好,她在金陵城里还怕什么曹家报复针对呀?曹家不就仗着皇后与太子才会那么嚣张么?要是太子更亲近妻族,他的母族还能象现在这么风光?
谢老太太打起了如意算盘,对今天的道观之行满怀期待。
当谢家一行人来到道观门口的时候,就见到门外的缓坡山道上已经停了一溜儿的马车,再仔细瞧一瞧这些马车的规格与上头的名号印记,似乎都是颇有来历的人家。
谢老太太下了车,见状对赵家的期望更高了。
谢显之作为年纪最大的男丁,出面去跟道观里负责迎客的道士说话。他对各种交际场合还是挺习惯的,落落大方地向那道士说明了自家的名号,又说此行是奉祖母来听戏的。
象谢老太太这样被吸引来的诰命官眷其实不少,一个左参政的名头还不能让那位道士肃然起敬。他很是淡定地领了谢家一行人进门,带着他们去了听戏的院子,分别安排到了男宾席与女宾席上,再送上茶水小点。
谢家女眷登楼走向女宾席的时候,戏台上正演着一出十分热闹的大戏。谢慕林也不知道是讲什么的,只看到一个个打扮得仿佛神仙一般的演员在台上绕圈子,嘴里咿咿呀呀地唱着听不懂的词。她还懵着呢,谢老太太就先露出了赞赏的神色:“原来是红月班的人呀?我从前听过他家几出戏,唱得好着呢,那个老生的功底最佳。”
原来是懂行的?行吧,您老人家安心看戏也好。
谢慕林耐下心来,送谢老太太与文氏二人入座。她与三位姐妹另坐了一桌,也无心听什么戏,只留心把周围的情景扫视一圈,就发现还真有不少打扮富贵的女眷在此,而且大部分的人注意力都不在戏台上,而是在正中间的观戏席。
那是赵家老夫人与几位太太、奶奶、姑娘们的位置。
谢慕林自然也听说过赵家要出太子妃的消息,虽然因为王家女之事,她对太子的智商与人品不太有信心,但也不会因此就轻视了赵家的权势地位。她坐在侧面的观戏席上,隔着近百尺的距离,睁大双眼观察了一下赵家女眷们,没发现有哪位年纪合适又气度不凡可为太子正妃的姑娘,还以为对方今日不来呢。
谢映慧也在小声跟谢映容说话:“赵家姐姐好象不在,不过赵家席间空了一个位置出来,兴许她只是暂时走开了。”
谢映容也压低声音道:“大姐姐放心,一会儿我陪你出去找她,定会让你们见上面,说上话的。只要你能跟未来的太子妃成为闺中蜜友,平南伯夫人与世子就再也不能忽略你了!”
谢映慧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若真能与赵姐姐交好,我只盼着能把我母亲叫回京城来,父亲也不必去外头做官,兄弟姐妹们更不必回乡下老家避难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比什么都强,婚事……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谢慕林忍不住转头看她:“大姐姐,你是专程找赵家小姐来的?”
谢映慧叹道:“来碰个运气罢了。有这种想法的人何其多?我如今又不好再打出曹家的名号了,赵小姐会不会搭理我,还是未知之数呢。”
其实一直到今天早上为止,她对于趁着看戏的机会结交赵家千金一事,还是十分积极的。可惜,看到平南伯府回的那一食盒节礼之后,她就好象什么劲儿都提不起来了,灰心丧气,对自己与曹文衡的婚事不再抱有信心。
谢慕林知道她心结因何而来,但曹文衡根本不是良配,谢映慧早些对他死心才是好事,便不多言。
谢映容则是一脸的欲言又止,又怕说得太多会引谢慕林疑心,犹豫着不敢多说什么。
台上这一折戏热热闹闹地唱了半晌,终于告一段落了。演员们出来谢幕,各家官眷们争相打赏,但又很注意不会抢了赵家人的风头。
谢老太太叫何婆子送了赏钱下去,便探头看向正席的方向:“怎么这样多人?这叫我怎么挤过去……”她瞥了文氏一眼,“你去试试。倘若真能哄得赵家老夫人高兴,兴许谨之他爹能早些调回京城高升呢!”
文氏不由得面露难色。她真的有十几年没有跟人正式交际过了,谢老太太忽然这么说……
谢慕林插言道:“老太太,如今赵家那边有那么多人围着,我娘过去了也说不了两句话,赵家人只怕也没空搭理她。回头戏班子再次开锣了,大家就得散开,不打搅赵家人听戏。这么短的时间,够干什么的?您与其让我娘做不擅长的事,还不如安坐不动,叫所有人都看到您不是巴结权贵来的,比众人都要志存高洁、淡泊名利,兴许赵家人还会高看您几分。”
“唔……”谢老太太陷入了沉思。
这时,谢映容凑过来,在谢老太太耳边低语,表示要陪大姐谢映慧去更衣。
谢老太太眉头一皱,张口就想训斥孙女多事,眼角却瞥见赵家女眷席中,也有位上了年纪、气度雍容的太太起身,带着丫头往先前道士指过的更衣轩方向走去。
她心下一动,嘴里已经换了说辞:“行,你们去吧,先替我去瞧瞧地方。今儿喝了不少茶水,一会儿我也要去呢。”
第214章 友人
戏班子重新开锣,唱的同样是一出热闹戏,不过这回不再是神仙们咿咿呀呀了,而是一出武戏。戏台上几十个演员挥舞着彩旗,用刀呀枪的互相交叉打斗,还有人连翻了五十多个跟斗,引得楼下男宾席上一片叫好声,楼上的孩子们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谢慕林和谢映芬就看得挺迷的。这比那些听不懂的斯文戏要有意思多了。
期间谢慕林留意到谢映慧出去大概十分钟左右就回来了,同行的谢映容回来后就坐到了谢老太太那一桌。
本来她还想过,谢映慧与谢映容去更衣,要是打算做些什么的话,估计就要趁此机会了,但她俩带足了丫头婆子,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估计没打算干见不得人的事,所以她就没有动。
等台上的精彩表演告一段落之后,谢慕林总算有时间理会谢映慧了,便问对方:“大姐姐怎么好象心情不大好的样子?你不爱看戏吗?”
谢映慧懒懒地说:“吵吵闹闹的有什么意思?我素来不爱看这样的戏。”
谢慕林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大姐姐方才是去更衣了?地方离得远吗?干净吗?人不多吧?”
“地方还算干净,离得也不远,就在这个院子门外左拐,一直走到底就是了。那边还有个小园子,挺清幽的,景致不错。”谢映慧顿了一顿,“不过人嘛……就算不多,只要遇上一个你看不顺眼的,就够堵心的了。我还宁可那地方人多一些,毕竟人多了,某些厚颜无耻的家伙多少会有所顾忌,不敢露出丑陋的嘴脸来。”
哟,看来是有故事了?
谢慕林忙问是怎么回事,就连谢映芬也把注意力转回到姐妹们身上,眼巴巴地等待着谢映慧的回答了。
谢映慧无奈,又觉得这种事说出来也没什么,便告诉了她们。
她方才与谢映容一起去更衣,其实真的只是借口而已,目的是为了去“偶遇”迟迟未回到席间来的那位传闻中要做太子妃的赵小姐。她们打赏了一个倒茶送水的小道士,知道赵小姐是往那个方向走的。不过,赵小姐她们没遇见,却遇上了另外两位闺秀,一位是马玉蓉,另一位曾经是谢映慧的闺蜜,谢映慧不想提她的名字。
马玉蓉乃是当今皇帝的姐姐永宁长公主的幼女,在家十分得宠。而永宁长公主年幼丧母,被生母所在宫殿的主位——也就是当今太后收养,与太后亲如母女。皇帝的同母胞弟被过继去了燕王府,又长年驻守北平,少有回京的时候。太后的舔犊之情,皇帝的手足之情,多是体现在永宁长公主身上。即使曹家权倾朝野,也要忌惮她三分。
马玉蓉与谢映慧都是皇亲国戚家的小姑娘,还是同龄人,见面的机会很多,但从来就不是关系良好的密友。前者看不惯后者的行事作风,也对曹家很不感冒,当面就敢怼谢映慧,说曹家的不是。可曹家与谢映慧都拿她没办法,所以一直合不来。
然而方才谢映慧在更衣处外头遇见马玉蓉时,对方并没有如她所想的那样出言讽刺,反而淡淡地点头示意,礼数周到,还就天气问候了她的身体,客客气气地离开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时她们遇见的另一位姑娘。那位姑娘的父兄政治立场虽然更偏向承恩侯府一些,但从前也没少巴结平南伯府。姑娘本人更是积极地与谢映慧结交,还和她做了好朋友。谢映慧自问待对方不薄,时常送些礼物什么的,还时常在长辈面前为她说好话。可方才她们遇见时,那位姑娘却口出恶言,对她多有奚落之语,仿佛她被承恩侯府冷落,便等于沦落尘埃了。
可事实上,谢映慧如今还是三品高官家的千金,曹家的外孙女。那位姑娘的父亲官位还不到三品呢,态度变化如此唐突,真不是一般的势利呀。谢映慧想起对方从前对自己的谄媚,再回头看与自己不和的马玉蓉是什么态度,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她感叹着对在座的两位妹妹道:“我前不久才发现,深信不疑的亲人一直在对我撒谎。今日我又确定,本以为对我真心实意的未婚夫婿,很可能只是在哄骗我而已。而眼下,我又再看见,本来以为是好朋友的人对我冷嘲热讽,本来以为是对头的人却对我以礼相待。这世上的事,跟我想的真是完全不一样。我过去十三年是不是都瞎了眼?”
谢映芬连忙安慰她:“大姐姐别难过,都是身边最亲近的人,谁会无缘无故怀疑对方不是好人呢?这原也怪不得你。”
谢慕林则说:“现在你发现也不迟,那些欺骗暂时还没造成严重后果。乐观一点想,你早点儿知道真相,总好过等将来被骗得走投无路,才知道实情的好,是不是?”
谢映慧白了她一眼:“我怎会被骗到那个地步?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了!”
谢慕林笑笑,抬头望向斜对面的观戏席:“那边好象有人在吵架。”
谢映慧循声望去:“哦,那就是马玉蓉了,跟她吵起来的是她嫂子,我记得娘家是姓白的,是歧山伯夫人的娘家侄女儿。”
谢慕林仔细一看,原来那姑娘就是马玉蓉呀。她见过的。
她当初刚刚穿过来的时候,才从水中被救起,浑身湿冷地坐在岸边。文氏一再恳求钱妈妈请大夫来给自己看病,钱妈妈却以影响宴席为由,坚持要等散了席再请人来。当时围观的宾客中,就有一个绿衣小姑娘和一个黄衣小姑娘看不过眼,说了些讽刺曹氏主仆的话。马玉蓉正是绿衣的那位小姑娘。谢慕林当时睁眼看到她,还以为是到了小戏骨红楼梦的片场呢。
这位马姑娘三观挺正的,又有背景,怪不得当日能这么理直气壮地怼人呢。
也不知今日马玉蓉与她嫂子因为什么事,在众目睽睽之下吵了起来,她姑嫂二人的争吵已经引起了其他女眷们的注意力,连赵家的太太奶奶们也频频望过去。大概是不想被人看戏,马玉蓉的嫂子白氏先闭了嘴,面带忿恨地扭头下了楼梯。
马玉蓉板着脸坐下,留意到了斜对面的谢家姐妹,面色松了一松,露出一个矜持的微笑,点了点头。
谢慕林姐妹三个齐齐点头回应了对方的问好,心里都觉得,这位姑娘估计是真的不在乎谢家在金陵城中的地位变化。哪怕她并不热情,这等态度也算是难得了。
谢映慧叹息道:“以后我真该带眼识人才对。只是从前得罪她多了,不知道她还愿不愿意与我为友。”
谢慕林笑道:“大姐真心实意与她结交,她为什么要拒绝呢?只不过这种事不必太过刻意,顺其自然就好。”
谢映慧点点头,又看向戏台方向:“呀,接下来要唱的这一折戏好,那个小旦很是逗趣,你们注意听呀。”
谢映芬连忙转头望去。谢慕林听了一会儿,却听不懂演员在唱什么,只能看动作。她有些无趣地扭头打量其他人,意外地发现,谢老太太与谢映容不知几时消失了踪影。
第215章 寻人
谢慕林连忙扫视了周围一眼,确定谢老太太与谢映容是离了席,而且只带走了一个珍珠,没带其他人侍候。
虽然谢老太太先前说过要去更衣的话,但在这种陌生地方,谢映慧与谢映容都带足了丫头婆子,她为什么只带一个珍珠?
而且,谢慕林离她们这么近,方才就算专心听了一会儿戏,也不可能对隔壁桌稍大一点儿的动静一无所觉。她们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不可能是无意的,否则不可能一点儿声响都不出。
谢慕林下意识地觉得不对劲,连忙走到文氏身边小声问:“娘,老太太和三妹妹去了哪里?”
“说是更衣去了。”文氏把注意力从戏台上收回来,但还有些漫不经心,“你吃不吃素点心?这家道观的点心不错,茶也好。”
谢慕林现在哪里有心情吃点心?不过她也没理由对人家上厕所的事大惊小怪,只得回到自己位置上,小声叫过梨儿吩咐,让她悄悄儿去更衣处找一找谢老太太和谢映容。如果她俩确实没什么异动,那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有古怪的话,就得立刻回来向自己禀报。
梨儿本来看戏看得挺高兴的,领了这个命令,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她是个十分忠心的丫头,姑娘吩咐了,就会老实去干活,立刻就悄然下楼去了。
没过多久,她又重新跑了回来,面上犹带几分困惑。她向谢慕林报告,并没有找到谢老太太祖孙俩,还问过扫地的小道士,知道她们并不是往更衣处的方向去的,而是走的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