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22节
谢慕林听到外头大金姨娘与谢映容的交谈,不由得睁开了双眼。
这女儿是个糊涂蛋,做娘的却算是个明白人。不管大金姨娘往日是什么作派,至少在大是大非上,她是分得清的。这样也好,文氏身边总要有个靠得住的帮手。宛琴虽然跟着谢家人回来,算是背叛了曹家,但她在曹氏面前找了个借口,装作是忠心为主母着想的模样,主仆间并未反目。谢慕林有些担心她还有反水的一天,不敢太过相信她。有个大金姨娘在,好歹能与宛琴形成制衡,顺便还能帮着压制一下谢映容。
谢慕林听着外头院子里安静下来,便开始闭目养神。这个身体刚刚大病初愈,又一向不太健壮,奔波大半日,实在是有些累了,两条腿沉得象铅灌的一般。
谢映真可能这辈子都没走过这么长的路。
这样下去不行呀。无论将来谢家能不能平安脱难,她都需要有个好身体。万一谢璞最后还是叫曹家陷害成功了,等待着谢家女眷的不会是什么好日子。她继续这么弱歪歪的,将来怎么生活?
谢慕林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健身计划,结果睡不着了。躺了半个小时,她还是爬了起来,决定去看哥哥谢谨之。
谢谨之住在最西边的房间里,屋内跟其他的房间是差不多的格局,左右两边各有一张大床。由于谢谨之与谢涵之都生了病,便睡在一处。健康的谢徽之住在另一张床上,眼下并不在。
宛琴让谢映芬睡在空床上,自己坐在床边,一边照看几个孩子,一边寻空做两针女红。新衣任务大部分都交给大金姨娘去做了,她只负责亲生儿女的衣裳。有三个孩子需要她照看,因此她的进度并不快,不过做得很仔细。
见谢慕林进来,宛琴连忙起身,柔顺地小声说:“二姑娘来看二少爷么?中午李大夫来过一趟,给二少爷诊过脉,还换了一张方子。我喂二少爷吃过药了,虽然人还没醒,但比先前睡得安稳多了,气色也好了些。”
谢慕林仔细看了看谢谨之的脸色,确实如此,便暗暗松了口气。谢谨之病得最重,又自小体弱多病,她还挺担心的。现在看来,李六安的医术还可以,把谢谨之的病情稳住了,接下来只需要慢慢调养。
谢慕林又检查了谢涵之与谢映芬的情况。这两个孩子的状态比谢谨之更理想一些。谢涵之已经退了烧,小脸白白的,但睡得很安稳。据宛琴说,午饭时他吃了一大碗粥下去,胃口不错,可见病情好转了许多。谢映芬同样如此,她还能跟宛琴说话,帮着生母照看两个生病的哥哥。只不过是人小体弱,这会子才睡着了。
谢慕林对病人的痊愈情况还算满意,正色对宛琴道:“姨娘辛苦了。”
宛琴怔了怔,微笑道:“这也是我职责所在,不敢说辛苦。”
谢慕林点点头:“姨娘守了这半日,想必也累了。他们三人都睡着了,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有什么事,不如姨娘去休息休息,吃点东西吧?我在这里守着他们,若有事,再去叫你。”
宛琴忙道:“这怎么好?原是我跟老太太、二太太打了包票,要把三位少爷姑娘照顾好的,怎能中途偷懒呢?二姑娘跟着二太太出门,也累了大半日了,还是回房休息去吧。”
谢慕林摇头:“你先去休息一下,养养精神,歇完再来换我。不然你一直这么守着,自己吃不好睡不好的,也跟着累倒了,谁来照顾病人?我接下来没什么事可做了,就当作是打发时间。”
宛琴想了想,道:“既如此,那就劳烦二姑娘了。我出去走一走,透透气,就回来。”昨儿夜里她没睡好,今日又在屋里坐了这大半日,腰酸背痛的,确实很不舒服,出去吹吹风,也能解解困。反正她两个孩子病情都已好转了,她也有闲情操心一下自己了。
宛琴出了房子,谢慕林再查看一次三个小病人的状况,替他们掖掖被角,擦擦汗什么的,忽然发觉这屋里似乎有些闷热。
三个小病人都是因为感染了风寒才病倒的,这几日又正值倒春寒,气温比较低,宛琴为防孩子们病情反复,就在屋里烧了炭盆,摆在两张床之间。只是太阳升起来后,外头暖和了许多,宛琴就减少了盆中的炭,将屋里的温度稍稍下降了些。谢慕林初从外头进来时,只觉得屋中有点暖,旁的并未留意,等坐得久了,才有发闷的感觉。
她盯了炭盆两眼,再扭头去看门窗,发现北窗开着一条缝通风,顿时松了口气。
还好宛琴有常识,没闹出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
不过这屋里通风条件不好,哪怕不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很容易缺氧吧?就算是为了避免病人受凉,也不用搞得这么夸张呀。
谢慕林起身把北窗小心再开大了一点儿,又去将房门开了一丝缝儿,好让屋中空气对流,又不至于太冷。等过上十分钟左右,她才把房门关上了。
房间里的空气已经清新了许多,原本弥漫的那种烟气味儿也散尽了。谢慕林再看床上躺着的三个孩子,依旧睡得香甜,并没有异样,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拎过一张椅子,在谢映芬床边坐下,拿起宛琴做了一半的衣裳看了两眼,便借着那块布料做遮掩,从书房空间里挑了本书拿出来。
《绳结编织艺术》。唔,是时候复习一下小学时代的技能了。
第61章 好转
等到宛琴回来的时候,谢慕林已经复习了几个熟悉的绳结打法,又回顾了谢映真记忆中的时下流行络子打法,甚至还利用宛琴的针线箩里的丝线工具,稍稍模拟了一下编络子的手法,心里觉得可以不在人前露怯了。
时下的络子编织水平比书房空间里那本书上教的高多了,不过书上也有几个时下少见的花样,估计是以后才“发明”出来的。谢慕林在小学时代,也算是个中高手,不但从周围的同学那里学,还翻看了妈妈买来的书,甚至跑到街边的精品店里去研究人家卖的编织饰品,学会了许多花样,又擅长颜色与小饰物的搭配,每次编出来的手链或手机链,都深受班上女同学的追捧。曾有同学以二十块钱一条的价格请她编绳结手链呢。可惜她还没赚够一百块,就被妈妈发现阻止了。
谢慕林觉得,凭自己当年的手艺,再结合谢映真的记忆,编出来的络子,让李货郎去卖,应该不会滞销才对。虽说两个时代用的绳子材料不一样,但编法是相同的,练习一下,很快就能上手。
谢慕林底气足了许多,听到宛琴回来,她早已把书藏好了,只将宛琴的针线拿在手里,帮着缝了几针,还小声笑问:“姨娘怎的这么快就回来了?”
宛琴摸了摸发鬓,低声答道:“走了一圈,精神了许多。张姐姐还请我吃了些点心。这吃饱喝足的,我便回来了。要歇息,这边也有床,我可以与四姑娘挤一挤。我那屋里……金姐姐正忙着与三姑娘一道做衣裳呢,我怎么好去打搅她们?”其实是不想旁观大金姨娘教女。
谢慕林不过是顺口问一声,闻言也不再多劝,只将宛琴离去后,三个小病人的状况报告了一声。
三人都还在熟睡,不过期间谢涵之与谢映芬都醒过,要水喝。桌上暖壶里还有温开水,谢慕林倒了一点出来,拿小汤勺分别喂两人喝了。他们喝完后,又再沉睡过去。
宛琴看了看一双儿女,见他们小脸都有了血色,谢涵之唇上也没那么干了,心中更为欢喜,又谢过谢慕林:“二姑娘辛苦了。”
谢慕林笑笑:“职责所在罢了,不敢说辛苦。”
宛琴怔了一怔,又笑了。
谢谨之低声呻吟了一声,谢慕林立刻起身走了过去,见他睁开了双眼,便连声问:“二哥,你觉得怎么样?还难受吗?头还晕不晕?想不想喝水?肚子饿不饿?”
谢谨之眼中一片茫然,过了几瞬,方才清醒过来:“二妹妹……”他看了看四周,想起来了,这是在张俏姐家里,很安全。
谢谨之心定了一定,开始感觉到身上的不适了,试图再次出声:“有水么?”声音十分沙哑。
谢慕林忙倒了半杯水过来,扶着他坐起喂了。谢谨之喝完后,还觉得不够,宛琴连忙拎着壶过来,帮忙倒了半杯,谢慕林又喂他喝了下去。
谢慕林知道,谢谨之睡了这么久,屋里又一直有炭盆在烧,他肯定会觉得非常口干的,这时候必须多补充一点水份才行。她用眼神示意宛琴再给自己倒水,同时低声告知谢谨之最新消息:“二哥放心,娘和我带着三弟,已经去大理寺牢中见过爹爹了,把家里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他说他心里有数,让我们只管安心在家等待消息。他还让娘和我好生照顾你和四弟,尽快把你们的病治好了,也免得他为你们牵肠挂肚。”
谢谨之闻言,顿时睁大了双眼:“真的?你们已经见过爹爹了?爹爹一切安好?”
谢慕林点头,又喂他喝了大半杯水下去:“二哥还要喝吗?中午李大夫来看过你,换了一个药方,似乎比先前的更好些,你觉得自己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没那么难受了?”
谢谨之咳了两声,喘着气道:“确实好了许多,没先前那么晕了,只是喉咙干得仿佛火烧一般,腹中也十分饥饿。”
宛琴忙道:“我去厨房拿些热粥来。”张俏姐在厨房灶上一直用小火温着一瓦罐白米粥,预备几个小病人随时叫吃,是现成的。
宛琴离开后,谢慕林瞧瞧另外两个弟妹都没醒,便小声在谢谨之耳边道:“爹爹说了,他对自己的案子心里有数,大理寺的人也心里有数,不会冤枉了他的。他用不了多久就能出来,只是这事儿暂时不能叫曹家那边知道。二哥心里清楚就行了,别在其他人面前提。”
谢谨之瞬间就领会到了妹妹的暗示,她这是在防备宛琴姨娘?想到宛琴的身份,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并没有多说。
不过,谢璞明言自己很快就能出来,显然意味着谢家的困境也很快就能结束。这个好消息令谢谨之精神大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更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养病,争取在父亲出狱之前恢复健康,才能精神翼翼地迎接父亲的归来。
谢慕林其实并不知道谢璞能不能很快出狱,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对谢谨之撒一个善意的谎言。给这个少年多一点希望,让他振作些,心情更好些,也能对他的病情更有帮助。等到他身体痊愈之后,再知道实情,就没有大碍了。
谢谨之喝了水,身上也出了汗,谢慕林取过干衣,确定他可以自己搞定,便出门回避。等到宛琴拿粥回来,她们才一同进房间。谢谨之这时候已经换好中衣了,不过劳累这一小会儿,他已经气喘吁吁,手软脚软了。谢慕林忙开始喂他吃粥。宛琴顺道把他换下的衣裳拿了出去。
粥吃到一半,文氏过来了。她欣喜地看到儿子气色有所好转,又开始拭泪:“太好了……娘担心得不得了。都是娘的错,你病得这样,娘却丢下你去做别的事……”
谢谨之虚弱地笑笑:“娘别这么说。您是去做正事,自然是正事更要紧。儿子这不过是风寒小恙罢了,吃过药,养两天就没事了,娘不必担心。”
谢慕林也来安慰文氏,文氏擦了泪,点头道:“好,我不哭了。好孩子,你好生养着。等你好了,我与你一块儿去探你爹,也叫他知道你没事了,才好安心。”
谢谨之应了,就着妹妹的手,把碗里的粥吃个精光,又问什么时候吃药。
宛琴进门笑道:“晚上再说吧,午后二少爷才吃过一回呢。”
文氏告诉女儿:“徽之已经去了江家。我这心里实在是没数,只盼着江家人是真君子吧。”
谢谨之怔了怔:“怎么回事?”谢慕林就把事情起因说了,谢谨之叹了口气,没有多言。
宛琴顿了一顿,开口道:“江家恐怕是信不过的。二姑娘这门亲事,多半也保不住了。江太太其实已经看好了王家的小女儿,只等解决了江二少爷的婚约,便要向王家提亲了,毁约是早晚的事。”
文氏与谢慕林十分愕然,江家会背约是意料之中,但是王家的小女儿?哪个王家?总不能是王安贵的女儿吧?!
谢谨之厉声问宛琴:“这是什么意思?!”
第62章 痒处
宛琴愣了愣,忽然反应过来,自己的话有些让人误解,忙解释道:“二少爷别误会,我的意思是,江太太早就看好了王家的小女儿,想要为江大少爷求娶。只是如今谢王两家势成水火,王家恐怕是不会愿意让女儿与谢家姑娘做妯娌的。因此,江太太总要为江二少爷退了婚,才好去向王家人开口提亲。”
原来如此。谢谨之脸色稍稍缓和了些,但还是想不明白:“姨娘指的真是王安贵的女儿?可王安贵如今乃是待罪之身,江家竟然还要为嫡长子求娶其女?江太太难不成是糊涂了?!”
文氏也点头道:“是呀是呀,我们家老爷还未定罪呢,又是冤枉的,江家都想要退婚了。王安贵的罪行是明摆着的,如何逃得过去?江太太怎么还有如此荒唐的想法?”
宛琴叹了口气,道:“这些事,原也不是我该知道的。只是我父亲在平南伯府当差,还算有几分体面,因此我才听说了些传言,也不知道当不当得真。据说……王大人这回入狱,所有人都没预料到,便有些措手不及,方让事情闹大了。若想就此抹过,是不可能的,但真要让他因罪被处极刑,更不可能。东昌府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替罪羊,大理寺的人一到,就会有证据呈上。到时候王大人这里想些法子减轻自己的罪名,宫里再使使劲儿,估计最坏也就是个降职或是罢官的结果吧。王大人估计就是为了这个,方才咬死了我们老爷不放,想着只要老爷罪名定了,他的罪行就能轻一些。”
众人听得瞠目结舌,文氏的眼泪又要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即使老爷说过那位王大人几句坏话,那也是他先做了坏事,叫人看不过眼了。况且,说他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老爷好歹也是曹家的姻亲,他怎么就非得咬着我们老爷不放了呢?!”
宛琴低声道:“王大人的案子会被捅出来,好象跟我们老爷脱不开干系。平南伯夫人还说过,老爷要背叛曹家了,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因此才……”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的,文氏听得悲愤不已:“这又与老爷有何相干?!难道看不过眼说他姓王的几句坏话,就是背叛曹家了么?!每年十万八万两银子,还比不上一个贪官姻亲的份量?!”
宛琴摇了摇头:“并不是几句话那么简单的,好象是……老爷偷偷跟林家那边的什么人通信,要告密什么的……”
文氏常年与谢璞分居两地,并不了解他公事上的事,但她了解谢璞的性情为人:“不可能!林家同样是外戚,行事还不如曹家呢!老爷即使看曹家姻亲行事不顺眼,也不可能投靠林家!”曹家至少有太子正统,林家有什么?
宛琴说不出更多的了。她虽然一直在任上照顾谢璞生活起居,也担负着为曹氏做耳目的职责,但真正机密之事,无论是谢璞还是曹氏,都不可能让她知晓。她只是一个接收命令并执行命令的人而已。
文氏问不出更多的信息,心中对谢璞的处境更加担心了。本来已经松开的眉宇,又再次紧皱起来。
谢谨之也面露忧色,低低地咳着。他开始觉得,父亲的案子兴许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容易解决。父亲的话,多半只是在安慰家人罢了。
谢慕林连忙替他拍背顺气,抬头看了宛琴一眼。虽然她也想知道更多关于谢璞这桩案子的信息,但宛琴当着病人的面说这些,对谢谨之的病情没有半点好处。是时候歪一下楼了。
她问宛琴:“曹家对王安贵这个人好象特别优待,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他不过就是平南伯夫人娘家嫂子的兄弟罢了,本身既无才干,又无德行,他被人告上大理寺,完全就是自己惹的祸。曹家为什么要护着他,连宫里都愿意帮忙?”
宛琴欲言又止,一脸为难。
谢慕林不以为意:“姨娘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再隐瞒还有什么意义?你如今跟我们是在一条船上,知道什么内情,就都说出来吧。若是能把爹爹救出来,全家人都会记得你的功劳,四弟四妹将来也会有更好的前程。你一直隐瞒,又是为了保护谁?难不成你觉得自己还有回平南伯府侍候伯娘的那一天?”
这话未免有些诛心。宛琴的脸色立刻就变了。她没法否认,当她在曹氏面前继续装忠婢的时候,确实是存了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心思。
然而,面对文氏与谢谨之投来的怀疑目光,宛琴没办法再有所保留了。她想要搏得谢家人的信任,就必须给出足够的诚意来。
她犹豫着道:“我也说不准,这都是太太、伯夫人与程夫人身边的心腹之间流传的小道消息。好象……从差不多一年前开始,太子殿下就认识了王家的大小姐。那位小姐是位绝色美人,才艺性情皆是上上之选,深得太子殿下欢心。太子殿下早向皇后娘娘禀明,想要将她纳入东宫为妃。”
太子朱瑸今年十五岁了,差不多到了选太子妃的时候。其实他刚过十二岁,曹皇后就开始为他物色正妃与侧妃的人选。
最理想的,自然是从曹家再选一位太子妃出来,日后太子登基,曹家又出一位皇后,倘若再诞下皇储,便可保曹家百年的富贵尊荣。
然而,曹家这一代的女儿,年纪都偏小,只有庶出的曹二爷有个十四岁的嫡长女,其他的女孩儿都只有十一、二岁大。若是要在近期定下太子妃人选,她们多半就赶不上了。至于曹二爷的嫡长女,因是庶支出身,做侧妃倒罢了,做太子妃就有些不够格。可侧妃的身份地位如何能与正妃相比?
无奈皇帝是绝不可能让曹氏女同时占据太子正妃与侧妃之位的,曹家必须有所取舍。
因此,在承恩侯夫妇的劝说下,曹皇后便有意将太子选妃之事往后推,借口太子年纪太轻,不宜早婚,想等到曹家几位嫡出的小姐都及笄再说。
这两年,皇帝对皇后与太子的不满与日俱增,又偏宠林昭仪与二皇子,令曹皇后有了危机感。为了稳固太子的地位,她改变了想法,打算为太子择一位重臣之女为正妃,曹家再出一位侧妃。哪怕是曹家失去了太子妃的尊位,也不代表将来不会再出一个皇后。况且,只要曹家女生下皇孙,未来储位归属如何,还是未知之数呢。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一时得失不算什么。
曹皇后打的如意算盘,承恩侯勉强能接受,承恩侯夫人不甘不愿也只能接受,平南伯这一支,则是不同想法了。
承恩侯之女是不可能去给太子做侧妃的,会被选上的只有曹二爷的嫡长女,那平南伯府怎么办?两代皇后都与他们这一房有旧怨,他们将来还能有好日子过?
就在这时,王家主动找上门来,表示他们家的大小姐得太子倾心,只要平南伯能帮她成为太子良娣,那么她得宠后必然会帮平南伯府说话。日后等太子登基了,她也会助平南伯之女入宫为妃……甚至是为后的。
平南伯府一下就被搔到了痒处。
第63章 野望(推荐加更)
别看平南伯府也是曹家人,他们从曹皇后与太子身上得到的好处,跟承恩侯府以及曹二爷这一脉完全没法比。
这女儿是个糊涂蛋,做娘的却算是个明白人。不管大金姨娘往日是什么作派,至少在大是大非上,她是分得清的。这样也好,文氏身边总要有个靠得住的帮手。宛琴虽然跟着谢家人回来,算是背叛了曹家,但她在曹氏面前找了个借口,装作是忠心为主母着想的模样,主仆间并未反目。谢慕林有些担心她还有反水的一天,不敢太过相信她。有个大金姨娘在,好歹能与宛琴形成制衡,顺便还能帮着压制一下谢映容。
谢慕林听着外头院子里安静下来,便开始闭目养神。这个身体刚刚大病初愈,又一向不太健壮,奔波大半日,实在是有些累了,两条腿沉得象铅灌的一般。
谢映真可能这辈子都没走过这么长的路。
这样下去不行呀。无论将来谢家能不能平安脱难,她都需要有个好身体。万一谢璞最后还是叫曹家陷害成功了,等待着谢家女眷的不会是什么好日子。她继续这么弱歪歪的,将来怎么生活?
谢慕林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健身计划,结果睡不着了。躺了半个小时,她还是爬了起来,决定去看哥哥谢谨之。
谢谨之住在最西边的房间里,屋内跟其他的房间是差不多的格局,左右两边各有一张大床。由于谢谨之与谢涵之都生了病,便睡在一处。健康的谢徽之住在另一张床上,眼下并不在。
宛琴让谢映芬睡在空床上,自己坐在床边,一边照看几个孩子,一边寻空做两针女红。新衣任务大部分都交给大金姨娘去做了,她只负责亲生儿女的衣裳。有三个孩子需要她照看,因此她的进度并不快,不过做得很仔细。
见谢慕林进来,宛琴连忙起身,柔顺地小声说:“二姑娘来看二少爷么?中午李大夫来过一趟,给二少爷诊过脉,还换了一张方子。我喂二少爷吃过药了,虽然人还没醒,但比先前睡得安稳多了,气色也好了些。”
谢慕林仔细看了看谢谨之的脸色,确实如此,便暗暗松了口气。谢谨之病得最重,又自小体弱多病,她还挺担心的。现在看来,李六安的医术还可以,把谢谨之的病情稳住了,接下来只需要慢慢调养。
谢慕林又检查了谢涵之与谢映芬的情况。这两个孩子的状态比谢谨之更理想一些。谢涵之已经退了烧,小脸白白的,但睡得很安稳。据宛琴说,午饭时他吃了一大碗粥下去,胃口不错,可见病情好转了许多。谢映芬同样如此,她还能跟宛琴说话,帮着生母照看两个生病的哥哥。只不过是人小体弱,这会子才睡着了。
谢慕林对病人的痊愈情况还算满意,正色对宛琴道:“姨娘辛苦了。”
宛琴怔了怔,微笑道:“这也是我职责所在,不敢说辛苦。”
谢慕林点点头:“姨娘守了这半日,想必也累了。他们三人都睡着了,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有什么事,不如姨娘去休息休息,吃点东西吧?我在这里守着他们,若有事,再去叫你。”
宛琴忙道:“这怎么好?原是我跟老太太、二太太打了包票,要把三位少爷姑娘照顾好的,怎能中途偷懒呢?二姑娘跟着二太太出门,也累了大半日了,还是回房休息去吧。”
谢慕林摇头:“你先去休息一下,养养精神,歇完再来换我。不然你一直这么守着,自己吃不好睡不好的,也跟着累倒了,谁来照顾病人?我接下来没什么事可做了,就当作是打发时间。”
宛琴想了想,道:“既如此,那就劳烦二姑娘了。我出去走一走,透透气,就回来。”昨儿夜里她没睡好,今日又在屋里坐了这大半日,腰酸背痛的,确实很不舒服,出去吹吹风,也能解解困。反正她两个孩子病情都已好转了,她也有闲情操心一下自己了。
宛琴出了房子,谢慕林再查看一次三个小病人的状况,替他们掖掖被角,擦擦汗什么的,忽然发觉这屋里似乎有些闷热。
三个小病人都是因为感染了风寒才病倒的,这几日又正值倒春寒,气温比较低,宛琴为防孩子们病情反复,就在屋里烧了炭盆,摆在两张床之间。只是太阳升起来后,外头暖和了许多,宛琴就减少了盆中的炭,将屋里的温度稍稍下降了些。谢慕林初从外头进来时,只觉得屋中有点暖,旁的并未留意,等坐得久了,才有发闷的感觉。
她盯了炭盆两眼,再扭头去看门窗,发现北窗开着一条缝通风,顿时松了口气。
还好宛琴有常识,没闹出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
不过这屋里通风条件不好,哪怕不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很容易缺氧吧?就算是为了避免病人受凉,也不用搞得这么夸张呀。
谢慕林起身把北窗小心再开大了一点儿,又去将房门开了一丝缝儿,好让屋中空气对流,又不至于太冷。等过上十分钟左右,她才把房门关上了。
房间里的空气已经清新了许多,原本弥漫的那种烟气味儿也散尽了。谢慕林再看床上躺着的三个孩子,依旧睡得香甜,并没有异样,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拎过一张椅子,在谢映芬床边坐下,拿起宛琴做了一半的衣裳看了两眼,便借着那块布料做遮掩,从书房空间里挑了本书拿出来。
《绳结编织艺术》。唔,是时候复习一下小学时代的技能了。
第61章 好转
等到宛琴回来的时候,谢慕林已经复习了几个熟悉的绳结打法,又回顾了谢映真记忆中的时下流行络子打法,甚至还利用宛琴的针线箩里的丝线工具,稍稍模拟了一下编络子的手法,心里觉得可以不在人前露怯了。
时下的络子编织水平比书房空间里那本书上教的高多了,不过书上也有几个时下少见的花样,估计是以后才“发明”出来的。谢慕林在小学时代,也算是个中高手,不但从周围的同学那里学,还翻看了妈妈买来的书,甚至跑到街边的精品店里去研究人家卖的编织饰品,学会了许多花样,又擅长颜色与小饰物的搭配,每次编出来的手链或手机链,都深受班上女同学的追捧。曾有同学以二十块钱一条的价格请她编绳结手链呢。可惜她还没赚够一百块,就被妈妈发现阻止了。
谢慕林觉得,凭自己当年的手艺,再结合谢映真的记忆,编出来的络子,让李货郎去卖,应该不会滞销才对。虽说两个时代用的绳子材料不一样,但编法是相同的,练习一下,很快就能上手。
谢慕林底气足了许多,听到宛琴回来,她早已把书藏好了,只将宛琴的针线拿在手里,帮着缝了几针,还小声笑问:“姨娘怎的这么快就回来了?”
宛琴摸了摸发鬓,低声答道:“走了一圈,精神了许多。张姐姐还请我吃了些点心。这吃饱喝足的,我便回来了。要歇息,这边也有床,我可以与四姑娘挤一挤。我那屋里……金姐姐正忙着与三姑娘一道做衣裳呢,我怎么好去打搅她们?”其实是不想旁观大金姨娘教女。
谢慕林不过是顺口问一声,闻言也不再多劝,只将宛琴离去后,三个小病人的状况报告了一声。
三人都还在熟睡,不过期间谢涵之与谢映芬都醒过,要水喝。桌上暖壶里还有温开水,谢慕林倒了一点出来,拿小汤勺分别喂两人喝了。他们喝完后,又再沉睡过去。
宛琴看了看一双儿女,见他们小脸都有了血色,谢涵之唇上也没那么干了,心中更为欢喜,又谢过谢慕林:“二姑娘辛苦了。”
谢慕林笑笑:“职责所在罢了,不敢说辛苦。”
宛琴怔了一怔,又笑了。
谢谨之低声呻吟了一声,谢慕林立刻起身走了过去,见他睁开了双眼,便连声问:“二哥,你觉得怎么样?还难受吗?头还晕不晕?想不想喝水?肚子饿不饿?”
谢谨之眼中一片茫然,过了几瞬,方才清醒过来:“二妹妹……”他看了看四周,想起来了,这是在张俏姐家里,很安全。
谢谨之心定了一定,开始感觉到身上的不适了,试图再次出声:“有水么?”声音十分沙哑。
谢慕林忙倒了半杯水过来,扶着他坐起喂了。谢谨之喝完后,还觉得不够,宛琴连忙拎着壶过来,帮忙倒了半杯,谢慕林又喂他喝了下去。
谢慕林知道,谢谨之睡了这么久,屋里又一直有炭盆在烧,他肯定会觉得非常口干的,这时候必须多补充一点水份才行。她用眼神示意宛琴再给自己倒水,同时低声告知谢谨之最新消息:“二哥放心,娘和我带着三弟,已经去大理寺牢中见过爹爹了,把家里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他说他心里有数,让我们只管安心在家等待消息。他还让娘和我好生照顾你和四弟,尽快把你们的病治好了,也免得他为你们牵肠挂肚。”
谢谨之闻言,顿时睁大了双眼:“真的?你们已经见过爹爹了?爹爹一切安好?”
谢慕林点头,又喂他喝了大半杯水下去:“二哥还要喝吗?中午李大夫来看过你,换了一个药方,似乎比先前的更好些,你觉得自己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没那么难受了?”
谢谨之咳了两声,喘着气道:“确实好了许多,没先前那么晕了,只是喉咙干得仿佛火烧一般,腹中也十分饥饿。”
宛琴忙道:“我去厨房拿些热粥来。”张俏姐在厨房灶上一直用小火温着一瓦罐白米粥,预备几个小病人随时叫吃,是现成的。
宛琴离开后,谢慕林瞧瞧另外两个弟妹都没醒,便小声在谢谨之耳边道:“爹爹说了,他对自己的案子心里有数,大理寺的人也心里有数,不会冤枉了他的。他用不了多久就能出来,只是这事儿暂时不能叫曹家那边知道。二哥心里清楚就行了,别在其他人面前提。”
谢谨之瞬间就领会到了妹妹的暗示,她这是在防备宛琴姨娘?想到宛琴的身份,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并没有多说。
不过,谢璞明言自己很快就能出来,显然意味着谢家的困境也很快就能结束。这个好消息令谢谨之精神大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更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养病,争取在父亲出狱之前恢复健康,才能精神翼翼地迎接父亲的归来。
谢慕林其实并不知道谢璞能不能很快出狱,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对谢谨之撒一个善意的谎言。给这个少年多一点希望,让他振作些,心情更好些,也能对他的病情更有帮助。等到他身体痊愈之后,再知道实情,就没有大碍了。
谢谨之喝了水,身上也出了汗,谢慕林取过干衣,确定他可以自己搞定,便出门回避。等到宛琴拿粥回来,她们才一同进房间。谢谨之这时候已经换好中衣了,不过劳累这一小会儿,他已经气喘吁吁,手软脚软了。谢慕林忙开始喂他吃粥。宛琴顺道把他换下的衣裳拿了出去。
粥吃到一半,文氏过来了。她欣喜地看到儿子气色有所好转,又开始拭泪:“太好了……娘担心得不得了。都是娘的错,你病得这样,娘却丢下你去做别的事……”
谢谨之虚弱地笑笑:“娘别这么说。您是去做正事,自然是正事更要紧。儿子这不过是风寒小恙罢了,吃过药,养两天就没事了,娘不必担心。”
谢慕林也来安慰文氏,文氏擦了泪,点头道:“好,我不哭了。好孩子,你好生养着。等你好了,我与你一块儿去探你爹,也叫他知道你没事了,才好安心。”
谢谨之应了,就着妹妹的手,把碗里的粥吃个精光,又问什么时候吃药。
宛琴进门笑道:“晚上再说吧,午后二少爷才吃过一回呢。”
文氏告诉女儿:“徽之已经去了江家。我这心里实在是没数,只盼着江家人是真君子吧。”
谢谨之怔了怔:“怎么回事?”谢慕林就把事情起因说了,谢谨之叹了口气,没有多言。
宛琴顿了一顿,开口道:“江家恐怕是信不过的。二姑娘这门亲事,多半也保不住了。江太太其实已经看好了王家的小女儿,只等解决了江二少爷的婚约,便要向王家提亲了,毁约是早晚的事。”
文氏与谢慕林十分愕然,江家会背约是意料之中,但是王家的小女儿?哪个王家?总不能是王安贵的女儿吧?!
谢谨之厉声问宛琴:“这是什么意思?!”
第62章 痒处
宛琴愣了愣,忽然反应过来,自己的话有些让人误解,忙解释道:“二少爷别误会,我的意思是,江太太早就看好了王家的小女儿,想要为江大少爷求娶。只是如今谢王两家势成水火,王家恐怕是不会愿意让女儿与谢家姑娘做妯娌的。因此,江太太总要为江二少爷退了婚,才好去向王家人开口提亲。”
原来如此。谢谨之脸色稍稍缓和了些,但还是想不明白:“姨娘指的真是王安贵的女儿?可王安贵如今乃是待罪之身,江家竟然还要为嫡长子求娶其女?江太太难不成是糊涂了?!”
文氏也点头道:“是呀是呀,我们家老爷还未定罪呢,又是冤枉的,江家都想要退婚了。王安贵的罪行是明摆着的,如何逃得过去?江太太怎么还有如此荒唐的想法?”
宛琴叹了口气,道:“这些事,原也不是我该知道的。只是我父亲在平南伯府当差,还算有几分体面,因此我才听说了些传言,也不知道当不当得真。据说……王大人这回入狱,所有人都没预料到,便有些措手不及,方让事情闹大了。若想就此抹过,是不可能的,但真要让他因罪被处极刑,更不可能。东昌府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替罪羊,大理寺的人一到,就会有证据呈上。到时候王大人这里想些法子减轻自己的罪名,宫里再使使劲儿,估计最坏也就是个降职或是罢官的结果吧。王大人估计就是为了这个,方才咬死了我们老爷不放,想着只要老爷罪名定了,他的罪行就能轻一些。”
众人听得瞠目结舌,文氏的眼泪又要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即使老爷说过那位王大人几句坏话,那也是他先做了坏事,叫人看不过眼了。况且,说他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老爷好歹也是曹家的姻亲,他怎么就非得咬着我们老爷不放了呢?!”
宛琴低声道:“王大人的案子会被捅出来,好象跟我们老爷脱不开干系。平南伯夫人还说过,老爷要背叛曹家了,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因此才……”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的,文氏听得悲愤不已:“这又与老爷有何相干?!难道看不过眼说他姓王的几句坏话,就是背叛曹家了么?!每年十万八万两银子,还比不上一个贪官姻亲的份量?!”
宛琴摇了摇头:“并不是几句话那么简单的,好象是……老爷偷偷跟林家那边的什么人通信,要告密什么的……”
文氏常年与谢璞分居两地,并不了解他公事上的事,但她了解谢璞的性情为人:“不可能!林家同样是外戚,行事还不如曹家呢!老爷即使看曹家姻亲行事不顺眼,也不可能投靠林家!”曹家至少有太子正统,林家有什么?
宛琴说不出更多的了。她虽然一直在任上照顾谢璞生活起居,也担负着为曹氏做耳目的职责,但真正机密之事,无论是谢璞还是曹氏,都不可能让她知晓。她只是一个接收命令并执行命令的人而已。
文氏问不出更多的信息,心中对谢璞的处境更加担心了。本来已经松开的眉宇,又再次紧皱起来。
谢谨之也面露忧色,低低地咳着。他开始觉得,父亲的案子兴许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容易解决。父亲的话,多半只是在安慰家人罢了。
谢慕林连忙替他拍背顺气,抬头看了宛琴一眼。虽然她也想知道更多关于谢璞这桩案子的信息,但宛琴当着病人的面说这些,对谢谨之的病情没有半点好处。是时候歪一下楼了。
她问宛琴:“曹家对王安贵这个人好象特别优待,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他不过就是平南伯夫人娘家嫂子的兄弟罢了,本身既无才干,又无德行,他被人告上大理寺,完全就是自己惹的祸。曹家为什么要护着他,连宫里都愿意帮忙?”
宛琴欲言又止,一脸为难。
谢慕林不以为意:“姨娘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再隐瞒还有什么意义?你如今跟我们是在一条船上,知道什么内情,就都说出来吧。若是能把爹爹救出来,全家人都会记得你的功劳,四弟四妹将来也会有更好的前程。你一直隐瞒,又是为了保护谁?难不成你觉得自己还有回平南伯府侍候伯娘的那一天?”
这话未免有些诛心。宛琴的脸色立刻就变了。她没法否认,当她在曹氏面前继续装忠婢的时候,确实是存了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心思。
然而,面对文氏与谢谨之投来的怀疑目光,宛琴没办法再有所保留了。她想要搏得谢家人的信任,就必须给出足够的诚意来。
她犹豫着道:“我也说不准,这都是太太、伯夫人与程夫人身边的心腹之间流传的小道消息。好象……从差不多一年前开始,太子殿下就认识了王家的大小姐。那位小姐是位绝色美人,才艺性情皆是上上之选,深得太子殿下欢心。太子殿下早向皇后娘娘禀明,想要将她纳入东宫为妃。”
太子朱瑸今年十五岁了,差不多到了选太子妃的时候。其实他刚过十二岁,曹皇后就开始为他物色正妃与侧妃的人选。
最理想的,自然是从曹家再选一位太子妃出来,日后太子登基,曹家又出一位皇后,倘若再诞下皇储,便可保曹家百年的富贵尊荣。
然而,曹家这一代的女儿,年纪都偏小,只有庶出的曹二爷有个十四岁的嫡长女,其他的女孩儿都只有十一、二岁大。若是要在近期定下太子妃人选,她们多半就赶不上了。至于曹二爷的嫡长女,因是庶支出身,做侧妃倒罢了,做太子妃就有些不够格。可侧妃的身份地位如何能与正妃相比?
无奈皇帝是绝不可能让曹氏女同时占据太子正妃与侧妃之位的,曹家必须有所取舍。
因此,在承恩侯夫妇的劝说下,曹皇后便有意将太子选妃之事往后推,借口太子年纪太轻,不宜早婚,想等到曹家几位嫡出的小姐都及笄再说。
这两年,皇帝对皇后与太子的不满与日俱增,又偏宠林昭仪与二皇子,令曹皇后有了危机感。为了稳固太子的地位,她改变了想法,打算为太子择一位重臣之女为正妃,曹家再出一位侧妃。哪怕是曹家失去了太子妃的尊位,也不代表将来不会再出一个皇后。况且,只要曹家女生下皇孙,未来储位归属如何,还是未知之数呢。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一时得失不算什么。
曹皇后打的如意算盘,承恩侯勉强能接受,承恩侯夫人不甘不愿也只能接受,平南伯这一支,则是不同想法了。
承恩侯之女是不可能去给太子做侧妃的,会被选上的只有曹二爷的嫡长女,那平南伯府怎么办?两代皇后都与他们这一房有旧怨,他们将来还能有好日子过?
就在这时,王家主动找上门来,表示他们家的大小姐得太子倾心,只要平南伯能帮她成为太子良娣,那么她得宠后必然会帮平南伯府说话。日后等太子登基了,她也会助平南伯之女入宫为妃……甚至是为后的。
平南伯府一下就被搔到了痒处。
第63章 野望(推荐加更)
别看平南伯府也是曹家人,他们从曹皇后与太子身上得到的好处,跟承恩侯府以及曹二爷这一脉完全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