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重生日常_分卷阅读_72
王娡拉着阿娇的手,道:“母女之间不讲究这个。昨日我又想了想,彻儿说得对,你们还年轻,我等几年抱孙子也是使得的。你别恼母后,我呀,是被先前玉堂殿的人气着了,后来想着庶子到底不如嫡子尊贵,你且放下心来,只要你和彻儿好好的,母后就安心在长寿殿养老,不管你们其他的了。”
阿娇惊讶得差点失态:王娡这也反转太大了吧?她的意思是…..她可以专宠?噗,好吧,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让她迫切的改变了自己的立场。但是她不脱后腿更好,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她要做什么事情不会有来自长寿宫的干扰了,不错,也许这世老天爷是怜惜她的。
不过面子上还是要装作惊喜和羞涩,道:“谢谢母后,果然还是母后疼我。”
两人都有意营造气氛,所以到了长乐宫时,外人看来婆媳两人就是亲如母女了。
长乐宫中,窦太皇太后端坐在中间,两人分别给太皇太后见礼之后,分坐在她的身旁。
阿娇仔细的看了一下太皇太后,心里一酸:经历了丧子之痛,每次见到外祖母,都觉得她白发又多了一些,皱纹更深了一些。
王娡仔细看了一下,心中一松:看起来太皇太后气色并不好,果然是年纪大了,如平阳所说,她们只要等着就好了。口中笑着说:“太皇太后气色好多了,臣妾就放心了。”
阿娇勉强一笑,道:“是啊,祖母气色好了很多,现在苦夏马上就要过去了,早晚有些凉,司婆婆可要注意给祖母添些衣裳。”
司氏忙拱手道:“诺。”
窦太后大手一挥,爽朗的说:“就你们小心,别担心,我老婆子活到这么大的岁数了,也够了。倒是皇太后和娇娇,你们虽然年轻,还是要多注意身体。”
“诺。太皇太后乃是上天庇佑,一定是长命百岁的,只有您老人家在,我们这些小辈心里才有底。再说彻儿也还年轻,还需要您老人家多多指点呢。”最后一句话,王娡倒是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的。
阿娇也接口说道:“母后说得对,祖母,我还需要您多多提点呢,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身体。”
太皇太后笑了起来,说:“知道了,你们有孝心。皇太后身体可好点了?专心养好身体,不必惦记我这里。”没有事情不要过来了。
王娡道:“诺,臣妾谢太皇太后恩典。”然后起身道:“臣妾就不打扰太皇太后了,娇娇,你且好好陪陪太皇太后。”
阿娇忙起身,道:“诺。”
等王娡走了之后,阿娇立即快速过去,抱住太皇太后的手臂,撒娇的说:“外祖母不疼我了,我好几次要来看您,您都不召见我。”
女孩娇软的身体扑过来,窦太皇太后就感觉到生命的鲜活,不由得抚摸着阿娇的秀发,道:“外祖母知道你心疼外祖母,可是娇娇你现在是大汉的皇后,要尽快熟悉未央宫的一切,天天带着长乐宫,能做什么?外祖母老了,护不了你多久?你呀,要快快的长大,要保护好你娘。”
阿娇的眼泪一下子留下来了,但是极力的保持着声音的镇静,道:“我知道,外祖母。阿娇在努力长大,但是还是要外祖母看着啊。”
“外祖母能看你几年就是几年。行了,别哭哭啼啼的。”太皇太后虽然眼瞎了几十年,但是相对感官更加灵敏了,自然也是知道了阿娇极力遮掩的眼泪。
她继续说:“娇娇,哭不要紧,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俗语说得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你的内心一定要强大,知道自己要什么。我观你最近行事,很不错,但是娇娇,你一定记住,下定决心绝对不能心软,否则拖累的是你母亲,你可知道?”
说道最后已经言辞严厉了。
阿娇一直知道,窦太皇太后如此宠她,只不过是因为她是母亲的女儿,在她的心里母亲比任何人都重要。可是她却没有半分埋怨。因为她也爱着她的母亲。
要不是母亲和外祖母护着她,以她父亲的秉性和侯府的糟乱,她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诸侯王和公主也多的是,他们的孩子也不计其数,但是对孩子如此的好的,馆陶长公主绝对是独一份的。
阿娇使劲的点点头,道:“我知道,外祖母,我必不会让母亲受人欺辱。”这本就是她重生的最大目标。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道:“娇娇,你是一个心思纯的,但是胜在脑筋清楚,看人眼光不错,只要保持此心,以后你的福气在后头。”
阿娇脸有些热,这是太皇太后第一次夸她,也是对她的肯定,她心里更加有了信心,说:“谢谢外祖母夸赞,我会努力的。”
太皇太后点点头,话题一转:“你现在在做什么?”
阿娇今天来本也是要请教的,于是毫不隐瞒的说:“外祖母,我在看圣人书《老子》,但是也许是我太笨了,并不能理解其意。”
窦太皇太后来了兴趣,说:“哦,怎么想起看这个?”
“我也是想多学一点,以前总听外祖母说起:‘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虽然理解其意,但是并不能领会其字面之下的意思。这次忝为执掌宫务,才发现这句话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只要定好规矩,赏罚分明,各人做事就尽心的多。”
窦太皇太后欣慰的点点头,道:“不错,不错,娇娇你能领会到这些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黄老之学就是强调道生法,清静无为,主逸臣劳,宽简刑政,除削烦苛,务德化民,恢弘礼义,顺乎民欲,应乎时变…….”
说起黄老之学,窦太皇太后自是滔滔不绝,阿娇也是听得认真,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
一老一少,一个说一个学,时间倒是也过得快。等日上三竿,司氏才过来打断,两人才发现。
阿娇有些不好意思,说:“都是我不好,外祖母身体刚好,就来打扰了这么长时间。”
窦太后今天讲得很是开心,毫不在意的说:“打扰什么,黄老之学,博大精深,你还有得学。行了,今天就说道这里,你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有所得再过来问我。”
阿娇站起来,高兴一拱手,道:“诺。外祖母可比那些博士讲得好多了。”
窦太皇太后脸上就出现了自豪的神情,说:“我这是刻苦研究了的。不像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儒生,不事生产,却还瞧不起生产的人,读书不知其意,不知所谓。”
阿娇只知道刘彻诏举贤良的大多数都是儒生,那么又有何深意呢不过听外祖母这口气,难怪刘彻和外祖母对上了呢,外祖母根本是很不喜欢儒生,可是偏偏刘彻还把儒生弄到朝廷上来,这岂不是让外祖母动怒。
她想想说:“外祖母,儒生可是有不妥?”
窦太皇太后顿了顿,说:“今天先说道这里,你先把我说的回去想想再过来发问,否则我即使说了你也不明白。”
她没有说的是,不明白就无法影响朝政,要是朝廷真的被那帮瞧不起女人的儒生把持着,只怕以后女人就被真的锁在屋子里,被男人任意揉捏,却不能反抗。
阿娇带着疑惑,只好告辞回宫。看来光看《老子》还不行,其他的各门各派的也都得看看。
一连几天,阿娇都没有悟出点什么,只好放下,先不去长乐宫。再说她听到最近长安很多列侯都开始出入长乐宫了。
这天阿娇正在看《孔子》,就听到楚云急匆匆的过来,说:“中宫,卫绾辞去了丞相位,要求告老怀乡,陛下已经批准了。”
阿娇点点头,说:“继续盯着。”过不了几天刘彻绝对会有大动作的。
前世她压根没有关注前朝,再加上飘荡了这么久,记忆早就模糊不清了,所以她并不知道刘彻后来是如何动作的,但是和外祖母对上,被外祖母很是教训了一顿。刘彻于是郁郁,就经常出宫,然后认识了卫子夫。其余的完全是无知的状态。
还好,她有了这辈子,外祖母也愿意提点她。
楚云点点头,继续道:“朝堂上,陛下选的那些贤良日日都在辩论,很有指点朝政的意思。”
“他们都说什么?”阿娇很是有兴趣知道。
楚云想想说:“都是很多,什么国家当以贤者居之,复周制,尚宗法等,奴婢也不是很明白,中宫要是想知道,不如找南襄侯问问。”
阿娇摇摇头,冷哼一声道:“不必,我知道了,你且继续关注吧,尤其是那些儒生的底细和日常行为,好好查查。”其他的她不管,可是尚宗法是什么?那就是父权夫权,女人没有半点反抗的权利,一切都是她们说得算,端得好算盘。
她知道这些儒生一直对外祖母掌权,还有公主翁主动辄养面首的事情不满,认为她们不守妇道,可是男人三妻四妾竟然就正常了。果真如外祖母所说不知道所谓。
她听母亲说过,外祖母以前对各个学派也都是持开明的态度,容许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可是有个叫辕固生的儒生议论朝政不算,外祖母召见他辩论,他竟然不屑的说:“仅妇人论耳。”一副不屑的语气。可见儒生的嚣张。
这次竟然又卷土重来,虽然最后失败,但是刘彻心中只怕是正确的吧,她也得早作打算。
楚云看着阿娇脸上有怒色,虽然她不明白那些意思,但是想必是不好的。她一定要好好办好这件事,于是一拱手,道:“诺。”
三天之后,刘彻果然开始他的大动作。董仲舒入朝后,正事策问董仲舒关于治理国家之事。并征公孙弘为博士,董仲舒为江都相,严助为中大夫。
九月,立学校官员。
十月,修雍祠,开乐府,乐曲入礼。
十一月,以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十二月,设立明堂,改历,依古制定服色,恢复周礼。轰轰烈烈的儒家变革开始。
刘彻没有闲着,阿娇也是忙得很,整理宫中侍婢资料是耗时又耗力的事情,虽然不是她亲办,但是最后也是要到阿娇这里挨个过目,做到心中有数。有点闲时,她还得看书,到长乐宫问询。
这个时期长寿宫彻底低沉下去,连带平阳公主和隆虑公主也都没有出什么幺蛾子。但是长乐宫中,阿娇觉得太皇太后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列侯们甚至每天都会派人到宫中和长乐宫沟通。形势真是紧张万分。
就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新年终于到了,刘彻踌躇满志,新年庆典活动也是办得相当浩大,阿娇装作不知,继续抓紧自己的宫务和布局。
建元二年终于到了。刘彻守孝一年年满,也正式除了孝服,怎么看,一代帝王也应该就此起航。
可是阿娇却知道建元二年是刘彻的转折点,也许也是她的。
新年过完,第一次朝堂上,刘彻就宣布宣布新政开始。新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尊兴儒学、革除利弊和诏贤举荐。
阿娇惊讶得差点失态:王娡这也反转太大了吧?她的意思是…..她可以专宠?噗,好吧,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让她迫切的改变了自己的立场。但是她不脱后腿更好,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她要做什么事情不会有来自长寿宫的干扰了,不错,也许这世老天爷是怜惜她的。
不过面子上还是要装作惊喜和羞涩,道:“谢谢母后,果然还是母后疼我。”
两人都有意营造气氛,所以到了长乐宫时,外人看来婆媳两人就是亲如母女了。
长乐宫中,窦太皇太后端坐在中间,两人分别给太皇太后见礼之后,分坐在她的身旁。
阿娇仔细的看了一下太皇太后,心里一酸:经历了丧子之痛,每次见到外祖母,都觉得她白发又多了一些,皱纹更深了一些。
王娡仔细看了一下,心中一松:看起来太皇太后气色并不好,果然是年纪大了,如平阳所说,她们只要等着就好了。口中笑着说:“太皇太后气色好多了,臣妾就放心了。”
阿娇勉强一笑,道:“是啊,祖母气色好了很多,现在苦夏马上就要过去了,早晚有些凉,司婆婆可要注意给祖母添些衣裳。”
司氏忙拱手道:“诺。”
窦太后大手一挥,爽朗的说:“就你们小心,别担心,我老婆子活到这么大的岁数了,也够了。倒是皇太后和娇娇,你们虽然年轻,还是要多注意身体。”
“诺。太皇太后乃是上天庇佑,一定是长命百岁的,只有您老人家在,我们这些小辈心里才有底。再说彻儿也还年轻,还需要您老人家多多指点呢。”最后一句话,王娡倒是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的。
阿娇也接口说道:“母后说得对,祖母,我还需要您多多提点呢,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身体。”
太皇太后笑了起来,说:“知道了,你们有孝心。皇太后身体可好点了?专心养好身体,不必惦记我这里。”没有事情不要过来了。
王娡道:“诺,臣妾谢太皇太后恩典。”然后起身道:“臣妾就不打扰太皇太后了,娇娇,你且好好陪陪太皇太后。”
阿娇忙起身,道:“诺。”
等王娡走了之后,阿娇立即快速过去,抱住太皇太后的手臂,撒娇的说:“外祖母不疼我了,我好几次要来看您,您都不召见我。”
女孩娇软的身体扑过来,窦太皇太后就感觉到生命的鲜活,不由得抚摸着阿娇的秀发,道:“外祖母知道你心疼外祖母,可是娇娇你现在是大汉的皇后,要尽快熟悉未央宫的一切,天天带着长乐宫,能做什么?外祖母老了,护不了你多久?你呀,要快快的长大,要保护好你娘。”
阿娇的眼泪一下子留下来了,但是极力的保持着声音的镇静,道:“我知道,外祖母。阿娇在努力长大,但是还是要外祖母看着啊。”
“外祖母能看你几年就是几年。行了,别哭哭啼啼的。”太皇太后虽然眼瞎了几十年,但是相对感官更加灵敏了,自然也是知道了阿娇极力遮掩的眼泪。
她继续说:“娇娇,哭不要紧,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俗语说得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你的内心一定要强大,知道自己要什么。我观你最近行事,很不错,但是娇娇,你一定记住,下定决心绝对不能心软,否则拖累的是你母亲,你可知道?”
说道最后已经言辞严厉了。
阿娇一直知道,窦太皇太后如此宠她,只不过是因为她是母亲的女儿,在她的心里母亲比任何人都重要。可是她却没有半分埋怨。因为她也爱着她的母亲。
要不是母亲和外祖母护着她,以她父亲的秉性和侯府的糟乱,她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诸侯王和公主也多的是,他们的孩子也不计其数,但是对孩子如此的好的,馆陶长公主绝对是独一份的。
阿娇使劲的点点头,道:“我知道,外祖母,我必不会让母亲受人欺辱。”这本就是她重生的最大目标。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道:“娇娇,你是一个心思纯的,但是胜在脑筋清楚,看人眼光不错,只要保持此心,以后你的福气在后头。”
阿娇脸有些热,这是太皇太后第一次夸她,也是对她的肯定,她心里更加有了信心,说:“谢谢外祖母夸赞,我会努力的。”
太皇太后点点头,话题一转:“你现在在做什么?”
阿娇今天来本也是要请教的,于是毫不隐瞒的说:“外祖母,我在看圣人书《老子》,但是也许是我太笨了,并不能理解其意。”
窦太皇太后来了兴趣,说:“哦,怎么想起看这个?”
“我也是想多学一点,以前总听外祖母说起:‘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虽然理解其意,但是并不能领会其字面之下的意思。这次忝为执掌宫务,才发现这句话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只要定好规矩,赏罚分明,各人做事就尽心的多。”
窦太皇太后欣慰的点点头,道:“不错,不错,娇娇你能领会到这些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黄老之学就是强调道生法,清静无为,主逸臣劳,宽简刑政,除削烦苛,务德化民,恢弘礼义,顺乎民欲,应乎时变…….”
说起黄老之学,窦太皇太后自是滔滔不绝,阿娇也是听得认真,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
一老一少,一个说一个学,时间倒是也过得快。等日上三竿,司氏才过来打断,两人才发现。
阿娇有些不好意思,说:“都是我不好,外祖母身体刚好,就来打扰了这么长时间。”
窦太后今天讲得很是开心,毫不在意的说:“打扰什么,黄老之学,博大精深,你还有得学。行了,今天就说道这里,你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有所得再过来问我。”
阿娇站起来,高兴一拱手,道:“诺。外祖母可比那些博士讲得好多了。”
窦太皇太后脸上就出现了自豪的神情,说:“我这是刻苦研究了的。不像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儒生,不事生产,却还瞧不起生产的人,读书不知其意,不知所谓。”
阿娇只知道刘彻诏举贤良的大多数都是儒生,那么又有何深意呢不过听外祖母这口气,难怪刘彻和外祖母对上了呢,外祖母根本是很不喜欢儒生,可是偏偏刘彻还把儒生弄到朝廷上来,这岂不是让外祖母动怒。
她想想说:“外祖母,儒生可是有不妥?”
窦太皇太后顿了顿,说:“今天先说道这里,你先把我说的回去想想再过来发问,否则我即使说了你也不明白。”
她没有说的是,不明白就无法影响朝政,要是朝廷真的被那帮瞧不起女人的儒生把持着,只怕以后女人就被真的锁在屋子里,被男人任意揉捏,却不能反抗。
阿娇带着疑惑,只好告辞回宫。看来光看《老子》还不行,其他的各门各派的也都得看看。
一连几天,阿娇都没有悟出点什么,只好放下,先不去长乐宫。再说她听到最近长安很多列侯都开始出入长乐宫了。
这天阿娇正在看《孔子》,就听到楚云急匆匆的过来,说:“中宫,卫绾辞去了丞相位,要求告老怀乡,陛下已经批准了。”
阿娇点点头,说:“继续盯着。”过不了几天刘彻绝对会有大动作的。
前世她压根没有关注前朝,再加上飘荡了这么久,记忆早就模糊不清了,所以她并不知道刘彻后来是如何动作的,但是和外祖母对上,被外祖母很是教训了一顿。刘彻于是郁郁,就经常出宫,然后认识了卫子夫。其余的完全是无知的状态。
还好,她有了这辈子,外祖母也愿意提点她。
楚云点点头,继续道:“朝堂上,陛下选的那些贤良日日都在辩论,很有指点朝政的意思。”
“他们都说什么?”阿娇很是有兴趣知道。
楚云想想说:“都是很多,什么国家当以贤者居之,复周制,尚宗法等,奴婢也不是很明白,中宫要是想知道,不如找南襄侯问问。”
阿娇摇摇头,冷哼一声道:“不必,我知道了,你且继续关注吧,尤其是那些儒生的底细和日常行为,好好查查。”其他的她不管,可是尚宗法是什么?那就是父权夫权,女人没有半点反抗的权利,一切都是她们说得算,端得好算盘。
她知道这些儒生一直对外祖母掌权,还有公主翁主动辄养面首的事情不满,认为她们不守妇道,可是男人三妻四妾竟然就正常了。果真如外祖母所说不知道所谓。
她听母亲说过,外祖母以前对各个学派也都是持开明的态度,容许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可是有个叫辕固生的儒生议论朝政不算,外祖母召见他辩论,他竟然不屑的说:“仅妇人论耳。”一副不屑的语气。可见儒生的嚣张。
这次竟然又卷土重来,虽然最后失败,但是刘彻心中只怕是正确的吧,她也得早作打算。
楚云看着阿娇脸上有怒色,虽然她不明白那些意思,但是想必是不好的。她一定要好好办好这件事,于是一拱手,道:“诺。”
三天之后,刘彻果然开始他的大动作。董仲舒入朝后,正事策问董仲舒关于治理国家之事。并征公孙弘为博士,董仲舒为江都相,严助为中大夫。
九月,立学校官员。
十月,修雍祠,开乐府,乐曲入礼。
十一月,以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十二月,设立明堂,改历,依古制定服色,恢复周礼。轰轰烈烈的儒家变革开始。
刘彻没有闲着,阿娇也是忙得很,整理宫中侍婢资料是耗时又耗力的事情,虽然不是她亲办,但是最后也是要到阿娇这里挨个过目,做到心中有数。有点闲时,她还得看书,到长乐宫问询。
这个时期长寿宫彻底低沉下去,连带平阳公主和隆虑公主也都没有出什么幺蛾子。但是长乐宫中,阿娇觉得太皇太后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列侯们甚至每天都会派人到宫中和长乐宫沟通。形势真是紧张万分。
就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新年终于到了,刘彻踌躇满志,新年庆典活动也是办得相当浩大,阿娇装作不知,继续抓紧自己的宫务和布局。
建元二年终于到了。刘彻守孝一年年满,也正式除了孝服,怎么看,一代帝王也应该就此起航。
可是阿娇却知道建元二年是刘彻的转折点,也许也是她的。
新年过完,第一次朝堂上,刘彻就宣布宣布新政开始。新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尊兴儒学、革除利弊和诏贤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