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嫁纨绔 第134节
刑部还要复审全国死囚,审了又审,所以刑部的案子没简单的。
“你说哪件能给京兆府?小孩案还是疯狗案?这些案子都有牵连,而且卷入的人又多,我有预感真的要深究,朝堂上得少掉一半人,陛下的意思是春闱前把案子结了,让科考的举子们有希望。”
毕竟位子都腾出来了,就等着新人补官。
赵笙笛继续道:“可是,这回的举子。”
他直摇头,都是些书生意气,很容易误国,之前鸿文馆的事就反映出来。
“总要给他们机会,再说不是还有往年等候补的吗?翰林院还有不少在坐冷板凳。”萧元河为了三月能出游,这几天都派人暗中留意能干活的人。
“你不知道吧。”赵笙笛微微向前倾身,“如果这次把案子了结,最大收益是三殿下。连续四次科举,前三次清河出了不少人才,这些人的老师可都是魏老。”
一代大儒就是出自清河魏家,天下读书人都追随他的脚步。
“这可不一定啊,你是忘了洛太傅?”
洛家也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而洛家是支持六皇子的。
“说到底这么多幺蛾子也就是为了夺位。”赵笙笛目前谁都不站,只听皇帝的话。
萧元河支持谢澈,不过他爹也是听皇帝的,“夺位归夺位,他干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不愿意看他坐上那个位置。”
“我是不敢跟陛下说的,目前看来他断后很干净,我也没办法,现在查出来的东西都与他无关。”
“只要做过,肯定有蛛丝马迹。”萧元河不气馁,以前不敢谈,现在不也开始正大光明的查案了吗?
*
皇宫,叠翠宫。
谢淙因被罚鞭子,受了伤,目前在静养,但是正事不能忘,还有皇帝派下来的差事。皇子们身上都有官职,并不是无所事事,他在吏部任职,负责整理历年科考候缺的举人生平以及地方官考评,这事本来是谢湛在做,但是因为谢湛被幽禁便由他接手。
他趴在罗汉床上,三皇子妃在给他磨墨,边上的高几堆着高高的册子,他翻阅也快,时不时提笔写上记录。
“殿下要不先歇一歇,父皇昨日说你伤着先不着急办事。”
“你是不知道,他嘴上说不急,偏偏又把春闱日子提前,我要先把合适的人挑出来,要不然等到春闱一过,刑部那边一有动作就来不及。”
现在哪容得他缓缓行事,萧元河也是想让扰了他布下的局才如此,他更不应该浪费时间。
“殿下放心,耽误不了大事。我听说刑部还在焦头烂额,柳家都清干净了,只是不知道他们从哪抓的这两人。”
“听说你与福王妃关系不错。”谢淙突然问。
三皇子妃笑了笑:“见过几次面,人是有点小聪明,但是不足为虑,软肋又多,被卫国公保护得太好,不知道世道险恶。”
“你可别小看她,我都着了她的道,要不是她,我何至于损失这么大。”
“殿下放心,我看着呢,肯定不会让她误事。”
“还是你深得我心,父皇母后也对你称赞有加。”谢淙执起她的手亲了亲,“以后我不会辜负你的。”
叠翠宫在东苑不起眼的位置,三皇子妃有意结交,不少宫女内侍都愿意为她做事,消息也十分灵通,灵瑜宫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到她耳朵里。
她的贴身宫女轻手轻脚走进来,在她耳边耳语几句,她扬起笑脸。
“殿下,谨玉又进宫了,最近她经常进宫看望六皇子妃。”
“她什么时候与卫嫦走得近,难道张家支持老六?”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是张大公子担心心上人有事。”
“卫嫦?”
“要不然他怎么会娶谨玉。”
“我不在京城,变化还挺大。”
谢淙笑了,张绯玉多次拒绝他,他还以为是因为要争天下,原来名动天下的绯玉公子也难过情坎。
“你约她等会过来一趟,我有事找她。”
卫嫦最近口味变化大,沈蔓看她辛苦,只好把萧敬臣借给她,谢梧有些不高兴,“我挨了一顿打才把人借来,你倒好,又把人借走了。我也是为你着想。”
“那我们俩一起呗,准备一份跟准备两份有什么难的。”
“难道我不要吃了?六哥不吃饭?父皇知道敬臣在宫里,已经暗示几次让我孝敬他老人家我都不肯呢。”
沈蔓挺着肚子给他上药,笑着用力摁得他嗷嗷叫,“你说武威王上哪找来的人,又是练武奇才,又有做饭天赋。”
“听说是西北沙城人,家里爹娘都死了,被武威王救下,在军中待了两年,开始是在伙房干活,后来才送回京城陪元河,好像是元河七岁那年吧。厨艺是后来学的,元河不知道从哪里寻来几本食谱,你不知道,当年我也试过菜的。要不然,元河才不会把人借给我呢。后面几个都是跟他学的厨艺。”
想起往事,谢梧来了精神,眼睛发亮,与妻子分享以前趣事,“等儿子出生,也让他学厨艺!”
“你自己怎么不学?”沈蔓没好气地捏他腰。
她可真羡慕卫娴,府里那么多大厨,而且福王殿下还会花心思给她做吃的,不像谢梧,只会舞刀弄剑,皮粗肉糙。
“疼疼疼,快放开,我伤好就学!”谢梧大声干嚎。
“十一殿下要学什么?”何御舟被皇帝召进宫问话,得到允许来探望受伤的谢梧。
他是第一次进秋水宫,引路的小内侍还恭敬地站在他身边。
“你怎么来了?”谢梧想起身,不过又疼得呲牙咧躺回去。
看他是真挨打,何御舟也不好意思再笑他了,“十一殿下辛苦了,这次也多亏殿下,宫外反应不及时,给了我们机会。”
“还不是元河的主意,这家伙也不知道来看看我,就知道自己快活!”谢梧趴在床上疯狂抱怨。
何御舟终于还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转眼两天过去,元宵节晚上,京城灯火彻夜不熄,内河两岸都是灯市。
卫娴玩了两天带轮木椅,想带着出门,萧元河可不想她把椅子带出去,“花灯街上人多,椅子不方便,你想想,你坐在人群里都被挡住了,怎么看花灯?”
她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不过总归不太想走路,抱着琉璃音画八角灯坐在石阶上。
萧元河哄她:“岳父岳母他们都出门了,姑姑也到了,就等你一个,听说老夫人也出来看灯,你让老人家等你多不好。”
几家一起制灯挂在河边,还把福王府的画舫开到了河上,准备一起先游河赏灯,到了码头返转回城之后再步行赏灯,大多数人家都是这么安排。
“祖母有好几年不出门了,今夜她怎么会出门?”卫娴听劝地起身,萧元河替她披上斗篷。
她刚才已经换好了衣裳,束袖束腰的锦袍和软底珍珠鞋,走远路也不累,这会披上红色镶白狐毛的斗篷,雌雄莫辨,像个俊公子,头发也束成低马尾,打扮跟萧元河一样,两人都是披着红色镶白狐毛的斗篷,淡金色束腰锦袍,唇红齿白,打扮他们的尽圆尽方都看呆了。
太好看了,像神仙金童似的。
卫娴喜欢穿着舒服的衣裳,这身衣裳能让她走远一些不喊累,平时她娇气得很,走累了就不肯动,非要人背着。
哄劝半天她才不情不愿地上马车,不过,等马车行到半路上,她就被哄得笑脸扬起。
主要是萧元河给她读话本故事,选的话本都是轻松搞笑的。
下了马车她还在笑。
“笑什么呢这么高兴。”卫国公有好多天没看到女儿,一看福王府的马车到了,赶紧迎上去,看到她在那里笑弯了腰。
心里不是滋味,以前是他哄得她这么高兴,也在又多一个人,也是,嫁人之后,替她忧愁替她欢喜的人也应该是她夫君,萧元河在哄人方便还是不错的。
“岳父。”
虽然萧元河是王爷,但他在卫国公面前一向摆着乖巧女婿的模样。又分别跟其他长辈行了礼,结果被卫老夫人叫到一边。
卫明真扶着自己的老母亲寻了个能挡风的僻静之处停下,萧元河有些纳闷地跟在她们身后。
“王爷,听说你知道柳丛的身世。”
自从初二见了那孩子,卫老夫人一直寝食不安,非得亲自打听,卫明真无奈,这才以几家一起赏灯为由约萧元河出门。
萧元河见他们这么慎重,以为是不放心他跟在柳照身边,于是点了点头,“他父亲曾经要进长公主府教我剑法,是我机关术师父的好友,不过他已经死了,小丛的功夫是跟承西将军学的,你们放心,他身世清白。”
“你可知他父母叫什么?”卫老夫人略显激动,上前一步。
“母亲不知道名字,父亲姓崔,名叫九郎,祖籍湘河。我也派人去湘河打听过,是有这么个人,不过崔九郎是孤儿,自幼四处拜师学艺,门派有些多。”
“崔九郎?当真叫这个名字?”卫老夫人老泪对纵横。
这就是她大女婿啊!
“没错,是叫这个名字。”萧元河吓了一跳,赶紧扶起要摔倒的卫老夫人,“祖母,您小心些。”
“我的小外孙哦,你吃了这么多苦啊!”卫老夫人哭天抢地,挣扎着要去找,“快快快,让照哥儿带他来。”
“娘,您别激动。”卫明真担心她厥过去,取出她常吃的药丸喂了一粒,一面看萧元河,“王爷有所不知,崔九郎就是我大姐夫,他妻子就是我大姐,小丛是我外甥。”
“这是好事啊,今日元宵,合该一家团圆,我去找他来。”萧元河也很高兴,转身跑去叫人。
结果,柳照少年心性,早带着何丛跑远了,两人溜进人群就不见人影,几家下人到处找人不见。
卫国公夫妇听到大妹妹还有子嗣在,也十分激动,张罗着在画舫上摆宴席,又派人回去找族长准备明天入族谱。
总之是喜事,卫娴也很高兴,她只见过何丛一回,没想到他是她表弟。
河上也有不少世家大族的画舫,听到岸上欢呼声震天,派了人上岸打听,得知是卫府寻回多年前丢失的表少爷,都派人送来贺礼。
卫府下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柳照拉出人群。
“表少爷,老夫人叫您赶紧回去呢。”
“我还要看喷火。”柳照往前伸脖子,那里正有胡人表演喷火球,何丛刚帮他挤出一个绝佳位置。
“哎哟喂,我的少爷,老夫人找到外孙,就是你身边的何丛小少爷,他是你大姨母的孩子。”
“什么?小丛是我大姨的孩子?”他连大姨都没有呢,外祖母怎么回事?不过,何丛真的是他表兄弟的话也好,正好有人跟他做伴。
他又挤过去,把何丛拉出来,周围人多杂乱,都不能好好说话,他只好凑到他耳朵边,“小丛,找到你娘的家人了。”
何丛猛地转头,又大又黑的眼睛怔怔望着他。
“你成我亲兄弟啦!走,哥哥带你回家去。”
两个小少年手拉着手在河堤上飞奔,长马尾随着夜风飞扬。
福王府的画舫上,大家翘头以盼,突然喜事天降,大家都很高兴,顾国公夫妇也连忙让顾珩过来贺喜,他本来是在淳安长公主的画舫上。
何丛被人拉上船,看到大家都热切地望着自己,有些紧张,白皙的小脸也因为跑得快而染上红色。
“来,到外祖母身边来。”
卫老夫人眼睛通红,刚才她好好大哭了一场,这会儿倒不显得清冷严厉了。卫娴还是第一次见她这么激动,以前她都是板着脸,一举一动都符合大家闺秀的举止,从不出错,走动间裙摆都不动,步子永远是一样长短,眼里只有她大哥,不过现在,估计她大哥也得靠边站了。
何丛懵然走过去,卫老夫人上下打量他,“你原叫崔钰锦,你还记得吗?”
他摇了摇头。当这么多年小叫花子,从何丛到柳丛,早就忘记以前自己叫什么。
“你说哪件能给京兆府?小孩案还是疯狗案?这些案子都有牵连,而且卷入的人又多,我有预感真的要深究,朝堂上得少掉一半人,陛下的意思是春闱前把案子结了,让科考的举子们有希望。”
毕竟位子都腾出来了,就等着新人补官。
赵笙笛继续道:“可是,这回的举子。”
他直摇头,都是些书生意气,很容易误国,之前鸿文馆的事就反映出来。
“总要给他们机会,再说不是还有往年等候补的吗?翰林院还有不少在坐冷板凳。”萧元河为了三月能出游,这几天都派人暗中留意能干活的人。
“你不知道吧。”赵笙笛微微向前倾身,“如果这次把案子了结,最大收益是三殿下。连续四次科举,前三次清河出了不少人才,这些人的老师可都是魏老。”
一代大儒就是出自清河魏家,天下读书人都追随他的脚步。
“这可不一定啊,你是忘了洛太傅?”
洛家也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而洛家是支持六皇子的。
“说到底这么多幺蛾子也就是为了夺位。”赵笙笛目前谁都不站,只听皇帝的话。
萧元河支持谢澈,不过他爹也是听皇帝的,“夺位归夺位,他干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不愿意看他坐上那个位置。”
“我是不敢跟陛下说的,目前看来他断后很干净,我也没办法,现在查出来的东西都与他无关。”
“只要做过,肯定有蛛丝马迹。”萧元河不气馁,以前不敢谈,现在不也开始正大光明的查案了吗?
*
皇宫,叠翠宫。
谢淙因被罚鞭子,受了伤,目前在静养,但是正事不能忘,还有皇帝派下来的差事。皇子们身上都有官职,并不是无所事事,他在吏部任职,负责整理历年科考候缺的举人生平以及地方官考评,这事本来是谢湛在做,但是因为谢湛被幽禁便由他接手。
他趴在罗汉床上,三皇子妃在给他磨墨,边上的高几堆着高高的册子,他翻阅也快,时不时提笔写上记录。
“殿下要不先歇一歇,父皇昨日说你伤着先不着急办事。”
“你是不知道,他嘴上说不急,偏偏又把春闱日子提前,我要先把合适的人挑出来,要不然等到春闱一过,刑部那边一有动作就来不及。”
现在哪容得他缓缓行事,萧元河也是想让扰了他布下的局才如此,他更不应该浪费时间。
“殿下放心,耽误不了大事。我听说刑部还在焦头烂额,柳家都清干净了,只是不知道他们从哪抓的这两人。”
“听说你与福王妃关系不错。”谢淙突然问。
三皇子妃笑了笑:“见过几次面,人是有点小聪明,但是不足为虑,软肋又多,被卫国公保护得太好,不知道世道险恶。”
“你可别小看她,我都着了她的道,要不是她,我何至于损失这么大。”
“殿下放心,我看着呢,肯定不会让她误事。”
“还是你深得我心,父皇母后也对你称赞有加。”谢淙执起她的手亲了亲,“以后我不会辜负你的。”
叠翠宫在东苑不起眼的位置,三皇子妃有意结交,不少宫女内侍都愿意为她做事,消息也十分灵通,灵瑜宫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到她耳朵里。
她的贴身宫女轻手轻脚走进来,在她耳边耳语几句,她扬起笑脸。
“殿下,谨玉又进宫了,最近她经常进宫看望六皇子妃。”
“她什么时候与卫嫦走得近,难道张家支持老六?”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是张大公子担心心上人有事。”
“卫嫦?”
“要不然他怎么会娶谨玉。”
“我不在京城,变化还挺大。”
谢淙笑了,张绯玉多次拒绝他,他还以为是因为要争天下,原来名动天下的绯玉公子也难过情坎。
“你约她等会过来一趟,我有事找她。”
卫嫦最近口味变化大,沈蔓看她辛苦,只好把萧敬臣借给她,谢梧有些不高兴,“我挨了一顿打才把人借来,你倒好,又把人借走了。我也是为你着想。”
“那我们俩一起呗,准备一份跟准备两份有什么难的。”
“难道我不要吃了?六哥不吃饭?父皇知道敬臣在宫里,已经暗示几次让我孝敬他老人家我都不肯呢。”
沈蔓挺着肚子给他上药,笑着用力摁得他嗷嗷叫,“你说武威王上哪找来的人,又是练武奇才,又有做饭天赋。”
“听说是西北沙城人,家里爹娘都死了,被武威王救下,在军中待了两年,开始是在伙房干活,后来才送回京城陪元河,好像是元河七岁那年吧。厨艺是后来学的,元河不知道从哪里寻来几本食谱,你不知道,当年我也试过菜的。要不然,元河才不会把人借给我呢。后面几个都是跟他学的厨艺。”
想起往事,谢梧来了精神,眼睛发亮,与妻子分享以前趣事,“等儿子出生,也让他学厨艺!”
“你自己怎么不学?”沈蔓没好气地捏他腰。
她可真羡慕卫娴,府里那么多大厨,而且福王殿下还会花心思给她做吃的,不像谢梧,只会舞刀弄剑,皮粗肉糙。
“疼疼疼,快放开,我伤好就学!”谢梧大声干嚎。
“十一殿下要学什么?”何御舟被皇帝召进宫问话,得到允许来探望受伤的谢梧。
他是第一次进秋水宫,引路的小内侍还恭敬地站在他身边。
“你怎么来了?”谢梧想起身,不过又疼得呲牙咧躺回去。
看他是真挨打,何御舟也不好意思再笑他了,“十一殿下辛苦了,这次也多亏殿下,宫外反应不及时,给了我们机会。”
“还不是元河的主意,这家伙也不知道来看看我,就知道自己快活!”谢梧趴在床上疯狂抱怨。
何御舟终于还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转眼两天过去,元宵节晚上,京城灯火彻夜不熄,内河两岸都是灯市。
卫娴玩了两天带轮木椅,想带着出门,萧元河可不想她把椅子带出去,“花灯街上人多,椅子不方便,你想想,你坐在人群里都被挡住了,怎么看花灯?”
她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不过总归不太想走路,抱着琉璃音画八角灯坐在石阶上。
萧元河哄她:“岳父岳母他们都出门了,姑姑也到了,就等你一个,听说老夫人也出来看灯,你让老人家等你多不好。”
几家一起制灯挂在河边,还把福王府的画舫开到了河上,准备一起先游河赏灯,到了码头返转回城之后再步行赏灯,大多数人家都是这么安排。
“祖母有好几年不出门了,今夜她怎么会出门?”卫娴听劝地起身,萧元河替她披上斗篷。
她刚才已经换好了衣裳,束袖束腰的锦袍和软底珍珠鞋,走远路也不累,这会披上红色镶白狐毛的斗篷,雌雄莫辨,像个俊公子,头发也束成低马尾,打扮跟萧元河一样,两人都是披着红色镶白狐毛的斗篷,淡金色束腰锦袍,唇红齿白,打扮他们的尽圆尽方都看呆了。
太好看了,像神仙金童似的。
卫娴喜欢穿着舒服的衣裳,这身衣裳能让她走远一些不喊累,平时她娇气得很,走累了就不肯动,非要人背着。
哄劝半天她才不情不愿地上马车,不过,等马车行到半路上,她就被哄得笑脸扬起。
主要是萧元河给她读话本故事,选的话本都是轻松搞笑的。
下了马车她还在笑。
“笑什么呢这么高兴。”卫国公有好多天没看到女儿,一看福王府的马车到了,赶紧迎上去,看到她在那里笑弯了腰。
心里不是滋味,以前是他哄得她这么高兴,也在又多一个人,也是,嫁人之后,替她忧愁替她欢喜的人也应该是她夫君,萧元河在哄人方便还是不错的。
“岳父。”
虽然萧元河是王爷,但他在卫国公面前一向摆着乖巧女婿的模样。又分别跟其他长辈行了礼,结果被卫老夫人叫到一边。
卫明真扶着自己的老母亲寻了个能挡风的僻静之处停下,萧元河有些纳闷地跟在她们身后。
“王爷,听说你知道柳丛的身世。”
自从初二见了那孩子,卫老夫人一直寝食不安,非得亲自打听,卫明真无奈,这才以几家一起赏灯为由约萧元河出门。
萧元河见他们这么慎重,以为是不放心他跟在柳照身边,于是点了点头,“他父亲曾经要进长公主府教我剑法,是我机关术师父的好友,不过他已经死了,小丛的功夫是跟承西将军学的,你们放心,他身世清白。”
“你可知他父母叫什么?”卫老夫人略显激动,上前一步。
“母亲不知道名字,父亲姓崔,名叫九郎,祖籍湘河。我也派人去湘河打听过,是有这么个人,不过崔九郎是孤儿,自幼四处拜师学艺,门派有些多。”
“崔九郎?当真叫这个名字?”卫老夫人老泪对纵横。
这就是她大女婿啊!
“没错,是叫这个名字。”萧元河吓了一跳,赶紧扶起要摔倒的卫老夫人,“祖母,您小心些。”
“我的小外孙哦,你吃了这么多苦啊!”卫老夫人哭天抢地,挣扎着要去找,“快快快,让照哥儿带他来。”
“娘,您别激动。”卫明真担心她厥过去,取出她常吃的药丸喂了一粒,一面看萧元河,“王爷有所不知,崔九郎就是我大姐夫,他妻子就是我大姐,小丛是我外甥。”
“这是好事啊,今日元宵,合该一家团圆,我去找他来。”萧元河也很高兴,转身跑去叫人。
结果,柳照少年心性,早带着何丛跑远了,两人溜进人群就不见人影,几家下人到处找人不见。
卫国公夫妇听到大妹妹还有子嗣在,也十分激动,张罗着在画舫上摆宴席,又派人回去找族长准备明天入族谱。
总之是喜事,卫娴也很高兴,她只见过何丛一回,没想到他是她表弟。
河上也有不少世家大族的画舫,听到岸上欢呼声震天,派了人上岸打听,得知是卫府寻回多年前丢失的表少爷,都派人送来贺礼。
卫府下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柳照拉出人群。
“表少爷,老夫人叫您赶紧回去呢。”
“我还要看喷火。”柳照往前伸脖子,那里正有胡人表演喷火球,何丛刚帮他挤出一个绝佳位置。
“哎哟喂,我的少爷,老夫人找到外孙,就是你身边的何丛小少爷,他是你大姨母的孩子。”
“什么?小丛是我大姨的孩子?”他连大姨都没有呢,外祖母怎么回事?不过,何丛真的是他表兄弟的话也好,正好有人跟他做伴。
他又挤过去,把何丛拉出来,周围人多杂乱,都不能好好说话,他只好凑到他耳朵边,“小丛,找到你娘的家人了。”
何丛猛地转头,又大又黑的眼睛怔怔望着他。
“你成我亲兄弟啦!走,哥哥带你回家去。”
两个小少年手拉着手在河堤上飞奔,长马尾随着夜风飞扬。
福王府的画舫上,大家翘头以盼,突然喜事天降,大家都很高兴,顾国公夫妇也连忙让顾珩过来贺喜,他本来是在淳安长公主的画舫上。
何丛被人拉上船,看到大家都热切地望着自己,有些紧张,白皙的小脸也因为跑得快而染上红色。
“来,到外祖母身边来。”
卫老夫人眼睛通红,刚才她好好大哭了一场,这会儿倒不显得清冷严厉了。卫娴还是第一次见她这么激动,以前她都是板着脸,一举一动都符合大家闺秀的举止,从不出错,走动间裙摆都不动,步子永远是一样长短,眼里只有她大哥,不过现在,估计她大哥也得靠边站了。
何丛懵然走过去,卫老夫人上下打量他,“你原叫崔钰锦,你还记得吗?”
他摇了摇头。当这么多年小叫花子,从何丛到柳丛,早就忘记以前自己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