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第165节
“明天有两班去那边的火车,一班是上午的,还有一班是晚上的,你们坐哪一班?”
“上午的吧。”
“行,你们要买什么票?硬座还是卧铺?”
苏建民的喉咙被什么给堵了一下,“离地不远,就买站票吧。”
苏建军挑眉,这个弟弟竟然这么抠门?
他们父女俩坐火车也得一天一夜呢,竟然买站票?
“会不会太辛苦了?要不就买硬座?”
“不用了,哥。就买站票就行。”
苏建民是知道票价的,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来递了过去。
苏建军接过来,心里不是滋味儿,扭头往老太太那里瞄了一眼,见她没有反应,便什么也不说了。
不过,等苏建军要走的时候,又被老太太叫住了。
“这钱你拿着,给他买一张硬座一张站票吧。”
苏建军不解,明明有能力给他们买两张硬座的呀。
老太太翻个白眼儿道:“都这个岁数了,还想着让我养活呢?再说了,他家闺女跑出来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小气,直接就买的硬座。你也别瞎好心,就得让他受受罪,再臊臊他,回去才知道跟婆娘要钱花。”
苏建军明白了,敢情苏建民家里头是媳妇当家,连个出来坐车的钱都要算计?
想明白了这个,苏建军突然就发现自己更瞧不起这个三弟了。
咋能窝囊成这样!
李丽当初虽然也贴补娘家,但好歹家里头大事还是他做主的,而且给娘的孝敬也是一直没断过的。
可是苏建民都怂成了啥样儿?
这么多年,加一块儿就给了老太太一百五十块钱,这也能好意思?
他就不怕晚上做噩梦,然后老爷子从坟堆里爬出来找他算帐!
“票应该没问题,我昨天才看过的,这样吧,明天上午十一点发车,你们早点儿出发,我在火车站等你们,到时候直接把票给你们。”
“行。”
虽然苏建民是空着手回来的,可是苏建业和赵红梅也不好真地让他空着手回去。
好在自家闺女也在家里种了些蘑菇,所以弄了一些干香菇给他带上,再加上以前从山里得的一些干木耳也给他们带上了。
除此之外,苏奶奶又让他们装了十斤左右的玉米面一并带走。
苏建民是脸色通红地接过弟妹递给他的东西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羞愧呀!
而苏建民骨子里的那点儿血性,也终于在这一刻,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谁也没想到,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箱倒柜的找出了存折,然后一下子支出了六百块钱,全都给娘寄回去了。
按苏建军给老娘的孝敬钱来算,一个月五块,一年下来就是六十。
而六百块钱,看似很多,实际上,也不过只是十年的孝敬钱而已。
而苏建民离家已有二十余年,参加工作也有二十年了,如今只拿六百块钱孝敬亲娘,家里头却像是翻了天一样地闹起来了。
苏建民一家子在外头闹成了什么样,苏奶奶可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关心的。
倒是小陈同志将汇款单送过来的时候,苏奶奶还有几分诧异呢。
原以为是个怂的,没想到也有硬气的时候。
苏建业看着汇款单,心情复杂:“你说我三哥是咋想的?奶,这钱咱们取不取呀?”
苏奶奶挑眉道:“为啥不取?这六百块钱听着是不少,可是我二十多年没见过儿子的面儿,也没吃过他孝敬的一粒米,他却是自打结婚开始,就年年孝敬着他岳母岳丈的,我要他六百块钱多吗?”
苏建业哑然。
多吗?
自然是不多的。
毕竟是这么多年呢。
不过,苏建业猜测着,三哥这一下子拿出来六百块,他们家里的存款估计要少一大半儿了。
苏建业没猜错,苏建民家这么多年,抠抠缩缩地过日子,总共也才攒下来一千多块钱,这里面还有两个闺女的彩礼在里头算着呢。
要不然,苏小云她妈也不至于为了这个跟苏建民打了好几天的架。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好嚷嚷出去,毕竟人家孝敬自己的亲娘,咋说都是有道理的。
“那成,回头我去县里取回来。”
苏奶奶又从一旁的柜子里取出一个小布包来。
“这是票,你再去买几罐麦乳精回来,然后给你二伯和三伯娘家都各送一罐,就说是建民寄回来孝敬他们的。”
当年苏奶奶乍一守寡,一个人拉扯六个孩子,总归是有难处的。
要不是这些叔伯兄弟们帮忙,只怕现在也都活不了了。
所以,这些年来,苏奶奶一直记着人家的恩情,但凡是家里头有点儿好东西,都想着给几位兄嫂送过去。
苏建业也明白了,老太太这是想着给三哥找补一下子呢。
“那我再买点儿软和的鸡蛋糕吧,二伯和三伯娘牙口不好,这东西还能放上两天慢慢吃。”
“行。”
第239章 给软宝存上(三更)
这个年代很风靡的鸡蛋糕,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说是席卷至全国各地,这样的鸡蛋糕尤其在县城或是村镇似乎更多见一点。
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加上交通也不发达,所以可以选的点心不多。
而苏建业是要给两位长辈买的,买这个自然是最合适的,真要是带着二斤江米条过去,那才要被长辈们骂了。
红遍大江南北的鸡蛋糕做起来其实很简单的,只需要鸡蛋、面粉、白糖、油就能做出来。
这东西又轻又软,二斤看上去就不少了。
苏建业骑车子进村之后,没急着回家,先去两家把东西送了,而且一再表示这是他三哥特意寄回来孝敬几位长辈的。
二爷爷的脸上总算是有了几分笑模样,还算苏建民这小子懂事。
苏建业给两家长辈准备的除了一罐麦乳精、二斤鸡蛋糕之外,还额外给两家各带了一只搪瓷缸子。
这东西经用,而且不管是长辈还是孩子都能用得上,算是比较实惠的东西。
三奶奶那里得了东西,自然是十分高兴,正好小水过来给她送衣裳,三奶奶顺手就把这只搪瓷缸子给他了。
三奶奶的衣裳基本上都是王招娣在洗,也就是小水他娘。
这么长时间了,哪个儿子孝顺,哪个儿媳妇靠不住,老太太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晚上,三奶奶又把王招娣叫过来,然后让她拿了一个洗干净的罐头瓶子,将麦乳精倒了一半过去。
王招娣不太敢要,“娘,这东西补身子,还是您留着吃吧。”
“给你你就收着,最近向兵他们不是在扣砖坯嘛,弄好了之后还要盖房,辛苦着呢,给他冲一碗,还有小水小木几个,都在长身体,也喝点儿。”
王招娣心中感动不已,虽然婆婆没有提及自己,但是她知道婆婆这就是心里有他们的。
“谢谢娘。”
“嗯,回去的时候把东西收好了,别让人看见再生事端。”
“我知道了。”
苏建业把剩下的钱都给了老太太。
晚上,吃完饭苏奶奶就把苏小软和苏建业两口子都叫进屋了。
“这五百块钱,明天建业给存到软宝的存折里,余下的钱,就当家用。”
苏建业一脸震惊,随后又是反对:“娘,这不行,这是三哥孝敬您的,不能给软宝。”
苏小软也是连连摇头:“奶,这钱我可不能要。您收着吧,以后我带您去省城玩,咱们到时候买新衣裳穿,买好吃的。”
苏奶奶笑得一脸得蔼:“乖宝,奶奶知道你孝顺。这钱呀,奶奶拿着也没什么用,家里吃的用的,样样不缺。这钱是老三孝敬我的没错,可是这么多年,我一直跟着你们一起生活,按理说这钱是该着给建业,可是我老婆子偏心,而且这两年也没少让软宝吃亏,别的不说,光是给老大的那几支人参,那得要多少钱呀!”
苏建业仍然不同意:“那不一样,那是我亲哥。而且这么多年,大哥也没少帮衬我们,我们能帮得上忙就很高兴了,这钱我们不能要。”
苏奶奶沉下脸来:“我都说了,这钱是给软宝的,以后给软宝当嫁妆,没说要给你!”
苏建业一噎,扭头看向了苏小软。
苏小软也是一脸懵呀,她虽然看不上这些钱,可是五百块钱真不是小数了,她哪敢随便要呀。
赵红梅打圆场道:“娘,要不这钱您就代软宝收着吧。她还小,又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您收着就行,以后您给她添妆。”
苏奶奶摇头:“说了给软宝的就是给软宝的。今晚把你们两口子叫过来也是要说这个事儿,以后我手里头的东西,全都是要留给软宝的。当然,三个孙子结婚,我也会各自出一份儿,不会让你们为难。只是余下的,别人就别想着惦记了。”
苏建业和赵红梅也明白了老太太的意思,其实他们夫妻俩也心知肚明,家里头能有现在的好日子过,多亏了有软宝里里外外的忙活了。
而且早先的时候,家里吃不起细粮,还是多亏了软宝能弄到,要不然,这两年苏向南和苏向北兄弟俩能蹿到这么一米八多的大个子?
在北方,汉子们大多能长到一米七五左右,可是再高了,就比较少见了,主要还是因为营养跟不上。
而苏家的几兄弟,没有一个矮的,个个都超过了一米八,女孩子瞧着就有一种安全感。
苏小软的个头也不矮,今年才十五,这个子已经比赵红梅还要高了,估计还能再长长。
“娘,您心疼软宝我们都知道,我和红梅也商量过了,以后我们老了也就跟着软宝过,软宝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要给我们养老的,是吧,软宝?”
苏小软脸上的笑就跟那盛开的荷花似的,“当然了,我以后给爹娘养老,还有奶奶,以后也跟着我过。我带你们去省城,去外头的大城市里住小洋楼,吃最精贵的点心。”
且不说这番话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少,只说苏小软这样诚心,老太太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还是我的软宝最贴心呀,好,以后我们都跟着软宝过。”
苏小软用力地点点头:“就是呢,以后我肯定会赚很多的钱,可是我又不怎么会打理,总要奶奶帮我管着的,还有我也不太会做饭,万一吃不好怎么办?还得让娘照顾我呢。所以咱们平时在吃食上就不用太抠了,大家都有一副好身体才是最要紧的。”
苏建业哈哈大笑:“软宝说的对,咱们都听软宝的。”
“上午的吧。”
“行,你们要买什么票?硬座还是卧铺?”
苏建民的喉咙被什么给堵了一下,“离地不远,就买站票吧。”
苏建军挑眉,这个弟弟竟然这么抠门?
他们父女俩坐火车也得一天一夜呢,竟然买站票?
“会不会太辛苦了?要不就买硬座?”
“不用了,哥。就买站票就行。”
苏建民是知道票价的,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来递了过去。
苏建军接过来,心里不是滋味儿,扭头往老太太那里瞄了一眼,见她没有反应,便什么也不说了。
不过,等苏建军要走的时候,又被老太太叫住了。
“这钱你拿着,给他买一张硬座一张站票吧。”
苏建军不解,明明有能力给他们买两张硬座的呀。
老太太翻个白眼儿道:“都这个岁数了,还想着让我养活呢?再说了,他家闺女跑出来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小气,直接就买的硬座。你也别瞎好心,就得让他受受罪,再臊臊他,回去才知道跟婆娘要钱花。”
苏建军明白了,敢情苏建民家里头是媳妇当家,连个出来坐车的钱都要算计?
想明白了这个,苏建军突然就发现自己更瞧不起这个三弟了。
咋能窝囊成这样!
李丽当初虽然也贴补娘家,但好歹家里头大事还是他做主的,而且给娘的孝敬也是一直没断过的。
可是苏建民都怂成了啥样儿?
这么多年,加一块儿就给了老太太一百五十块钱,这也能好意思?
他就不怕晚上做噩梦,然后老爷子从坟堆里爬出来找他算帐!
“票应该没问题,我昨天才看过的,这样吧,明天上午十一点发车,你们早点儿出发,我在火车站等你们,到时候直接把票给你们。”
“行。”
虽然苏建民是空着手回来的,可是苏建业和赵红梅也不好真地让他空着手回去。
好在自家闺女也在家里种了些蘑菇,所以弄了一些干香菇给他带上,再加上以前从山里得的一些干木耳也给他们带上了。
除此之外,苏奶奶又让他们装了十斤左右的玉米面一并带走。
苏建民是脸色通红地接过弟妹递给他的东西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羞愧呀!
而苏建民骨子里的那点儿血性,也终于在这一刻,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谁也没想到,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箱倒柜的找出了存折,然后一下子支出了六百块钱,全都给娘寄回去了。
按苏建军给老娘的孝敬钱来算,一个月五块,一年下来就是六十。
而六百块钱,看似很多,实际上,也不过只是十年的孝敬钱而已。
而苏建民离家已有二十余年,参加工作也有二十年了,如今只拿六百块钱孝敬亲娘,家里头却像是翻了天一样地闹起来了。
苏建民一家子在外头闹成了什么样,苏奶奶可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关心的。
倒是小陈同志将汇款单送过来的时候,苏奶奶还有几分诧异呢。
原以为是个怂的,没想到也有硬气的时候。
苏建业看着汇款单,心情复杂:“你说我三哥是咋想的?奶,这钱咱们取不取呀?”
苏奶奶挑眉道:“为啥不取?这六百块钱听着是不少,可是我二十多年没见过儿子的面儿,也没吃过他孝敬的一粒米,他却是自打结婚开始,就年年孝敬着他岳母岳丈的,我要他六百块钱多吗?”
苏建业哑然。
多吗?
自然是不多的。
毕竟是这么多年呢。
不过,苏建业猜测着,三哥这一下子拿出来六百块,他们家里的存款估计要少一大半儿了。
苏建业没猜错,苏建民家这么多年,抠抠缩缩地过日子,总共也才攒下来一千多块钱,这里面还有两个闺女的彩礼在里头算着呢。
要不然,苏小云她妈也不至于为了这个跟苏建民打了好几天的架。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好嚷嚷出去,毕竟人家孝敬自己的亲娘,咋说都是有道理的。
“那成,回头我去县里取回来。”
苏奶奶又从一旁的柜子里取出一个小布包来。
“这是票,你再去买几罐麦乳精回来,然后给你二伯和三伯娘家都各送一罐,就说是建民寄回来孝敬他们的。”
当年苏奶奶乍一守寡,一个人拉扯六个孩子,总归是有难处的。
要不是这些叔伯兄弟们帮忙,只怕现在也都活不了了。
所以,这些年来,苏奶奶一直记着人家的恩情,但凡是家里头有点儿好东西,都想着给几位兄嫂送过去。
苏建业也明白了,老太太这是想着给三哥找补一下子呢。
“那我再买点儿软和的鸡蛋糕吧,二伯和三伯娘牙口不好,这东西还能放上两天慢慢吃。”
“行。”
第239章 给软宝存上(三更)
这个年代很风靡的鸡蛋糕,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说是席卷至全国各地,这样的鸡蛋糕尤其在县城或是村镇似乎更多见一点。
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加上交通也不发达,所以可以选的点心不多。
而苏建业是要给两位长辈买的,买这个自然是最合适的,真要是带着二斤江米条过去,那才要被长辈们骂了。
红遍大江南北的鸡蛋糕做起来其实很简单的,只需要鸡蛋、面粉、白糖、油就能做出来。
这东西又轻又软,二斤看上去就不少了。
苏建业骑车子进村之后,没急着回家,先去两家把东西送了,而且一再表示这是他三哥特意寄回来孝敬几位长辈的。
二爷爷的脸上总算是有了几分笑模样,还算苏建民这小子懂事。
苏建业给两家长辈准备的除了一罐麦乳精、二斤鸡蛋糕之外,还额外给两家各带了一只搪瓷缸子。
这东西经用,而且不管是长辈还是孩子都能用得上,算是比较实惠的东西。
三奶奶那里得了东西,自然是十分高兴,正好小水过来给她送衣裳,三奶奶顺手就把这只搪瓷缸子给他了。
三奶奶的衣裳基本上都是王招娣在洗,也就是小水他娘。
这么长时间了,哪个儿子孝顺,哪个儿媳妇靠不住,老太太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晚上,三奶奶又把王招娣叫过来,然后让她拿了一个洗干净的罐头瓶子,将麦乳精倒了一半过去。
王招娣不太敢要,“娘,这东西补身子,还是您留着吃吧。”
“给你你就收着,最近向兵他们不是在扣砖坯嘛,弄好了之后还要盖房,辛苦着呢,给他冲一碗,还有小水小木几个,都在长身体,也喝点儿。”
王招娣心中感动不已,虽然婆婆没有提及自己,但是她知道婆婆这就是心里有他们的。
“谢谢娘。”
“嗯,回去的时候把东西收好了,别让人看见再生事端。”
“我知道了。”
苏建业把剩下的钱都给了老太太。
晚上,吃完饭苏奶奶就把苏小软和苏建业两口子都叫进屋了。
“这五百块钱,明天建业给存到软宝的存折里,余下的钱,就当家用。”
苏建业一脸震惊,随后又是反对:“娘,这不行,这是三哥孝敬您的,不能给软宝。”
苏小软也是连连摇头:“奶,这钱我可不能要。您收着吧,以后我带您去省城玩,咱们到时候买新衣裳穿,买好吃的。”
苏奶奶笑得一脸得蔼:“乖宝,奶奶知道你孝顺。这钱呀,奶奶拿着也没什么用,家里吃的用的,样样不缺。这钱是老三孝敬我的没错,可是这么多年,我一直跟着你们一起生活,按理说这钱是该着给建业,可是我老婆子偏心,而且这两年也没少让软宝吃亏,别的不说,光是给老大的那几支人参,那得要多少钱呀!”
苏建业仍然不同意:“那不一样,那是我亲哥。而且这么多年,大哥也没少帮衬我们,我们能帮得上忙就很高兴了,这钱我们不能要。”
苏奶奶沉下脸来:“我都说了,这钱是给软宝的,以后给软宝当嫁妆,没说要给你!”
苏建业一噎,扭头看向了苏小软。
苏小软也是一脸懵呀,她虽然看不上这些钱,可是五百块钱真不是小数了,她哪敢随便要呀。
赵红梅打圆场道:“娘,要不这钱您就代软宝收着吧。她还小,又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您收着就行,以后您给她添妆。”
苏奶奶摇头:“说了给软宝的就是给软宝的。今晚把你们两口子叫过来也是要说这个事儿,以后我手里头的东西,全都是要留给软宝的。当然,三个孙子结婚,我也会各自出一份儿,不会让你们为难。只是余下的,别人就别想着惦记了。”
苏建业和赵红梅也明白了老太太的意思,其实他们夫妻俩也心知肚明,家里头能有现在的好日子过,多亏了有软宝里里外外的忙活了。
而且早先的时候,家里吃不起细粮,还是多亏了软宝能弄到,要不然,这两年苏向南和苏向北兄弟俩能蹿到这么一米八多的大个子?
在北方,汉子们大多能长到一米七五左右,可是再高了,就比较少见了,主要还是因为营养跟不上。
而苏家的几兄弟,没有一个矮的,个个都超过了一米八,女孩子瞧着就有一种安全感。
苏小软的个头也不矮,今年才十五,这个子已经比赵红梅还要高了,估计还能再长长。
“娘,您心疼软宝我们都知道,我和红梅也商量过了,以后我们老了也就跟着软宝过,软宝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要给我们养老的,是吧,软宝?”
苏小软脸上的笑就跟那盛开的荷花似的,“当然了,我以后给爹娘养老,还有奶奶,以后也跟着我过。我带你们去省城,去外头的大城市里住小洋楼,吃最精贵的点心。”
且不说这番话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少,只说苏小软这样诚心,老太太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还是我的软宝最贴心呀,好,以后我们都跟着软宝过。”
苏小软用力地点点头:“就是呢,以后我肯定会赚很多的钱,可是我又不怎么会打理,总要奶奶帮我管着的,还有我也不太会做饭,万一吃不好怎么办?还得让娘照顾我呢。所以咱们平时在吃食上就不用太抠了,大家都有一副好身体才是最要紧的。”
苏建业哈哈大笑:“软宝说的对,咱们都听软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