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关于军队的规划
山西大同,刘晋、朱厚照一行人并没有急着回京城。
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朱厚照一时半会是根本就不想回去,至于刘晋,当然也是带着目的出来的,现在事情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还没有完成,自然也是不急着回去。
犒赏三军仅仅只是刘晋表面上的事情,这一次,刘晋和朱厚照出来,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搞事情。
军权一直把控在文官集团手中,而文官集团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打压武将勋贵集团,对于大明军队各个方面的建设那是一点都不上心,甚至于还不断的打压。
长久下来,将原本可以打着鞑子哇哇直哭的大明军队变成了只能依靠高大城墙守卫的绵羊,几乎可以说丧失了大部分的战斗力。
想办法将军权从文官集团收回到皇帝的手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操作。
军权不拿回来,纵然是打造出再强大的军队,它也很快就会被文官集团给坏玩掉,文官集团并不希望大明军力强盛,更不喜欢皇帝开疆拓土。
在他们看来皇帝就应该垂拱而治,将大权交给他们这些大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至于外敌根本就不足为虑,无非就是要钱、要粮食、要女人嘛,送出去就是了,当然大明这一点上面还是比较有骨气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绝不和亲,绝不称臣纳贡。
所以天然上这些文官集团就不具备开疆拓土的特性,只适合窝里斗,对外方面都是软骨头,很多时候都寄希望于能够用他们那一套所谓的仁义来说法对方。
但事实证明,这一套是绝对行不通的。
对待外敌,唯有拳头,唯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够让对方明白你的强大,对你服服帖帖,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唯有马背上开疆拓土,从来没有听说靠一张嘴就能够开疆拓土的。
想要殖民全球,开启大航海时代,大明就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武力,没有强大的武力怎么去征服土著?
没有强大的武力,又如何去打败欧洲的殖民者强盗?
没有强大的武力,又如何去保护住自己的成果?
所以必须要对大明的军队动手,将军权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来,然后再来打造一直征战四方的强军。
当然夺回军权仅仅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还是改革大明的军制。
大明现在的军制和户役制度是挂钩的,军户它永远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
在明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同志雄才大略,想出了一个不用花钱就能够养起百万雄兵的政策,那就是军户制度。
他将大明的军队划分成为很多的卫所,每一个卫所分驻在一个地方,然后划分一大片土地给这个卫所,让这些卫所的兵自己耕种土地,从而不需要朝廷花费一分钱就能够养起这百万雄兵来。
这个制度的好处就确实是如同朱元璋同志所看到的那样,因为有土地,所以这些卫所的军户自己就可以自给自足,并不需要朝廷再另外调拨粮食来养活这些军户。
但朱元璋同志出身卑微,做事缺乏一个长远的眼光。
关于这一点,也许有人会反对,但朱元璋同志确实是一个缺乏长远眼光的同志,关于这一点军户制度是一个,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上,朱元璋同志将自己的一个个儿子都分封到各地,每一个都是掌握了地方权和军权的诸侯王,这也为后来朱棣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打下了伏笔。
朱元璋同志只是看到了这权力始终在他们老朱家的人手中,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选择的接班人位居中央,其它的分封诸侯王会一心一意的臣服于他选择的接班人。
却是根本就没有看到国家分裂的危险,历史上晋朝八王之乱就是因为诸侯王权力太大,有权有兵,最终八王之乱下,整个北方汉人都因为他们司马家的内斗而差点灭亡。
还有历史上的汉朝,也是因为刘邦分封了太多的诸侯王,并且诸侯王的实力太过强大,以至于老刘家几代皇帝都在为收拾这些诸侯王而烦恼。
他朱元璋同志目光短浅,也搞什么分封诸侯王,他在的时候,他那些儿子自然是老老实实,谁都不敢对他说半个‘不’字。
可是老朱同志一死,他的孙子立即就被他的儿子给夺走了江山,这就足以说明分封制度是非常失败的制度。
这也说明了老朱同志的目光非常短浅。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再回到军户制度上面,按照老朱同志的定下的这个制度,他确实是可以不花钱就养活了百万大军,甚至于连边军都靠盐引制度来养活,大大的节省了财政负担。
可是时移势迁,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
因为军户制度的缘故,他打天下磨砺出来的能征善战的雄兵全部成了耕地的农民,起初还并没有什么,但是一代、两代过后,这可以打垮北元的雄兵就彻底成了老实巴交,只会种地的农民了。
而且因为军户制度的缘故,这些军户不能从事其它的行业,只能够当兵,这军户的人口和数量在不断的膨胀,这给军户的土地却是始终只有那么多。
这就会导致军户的生活越来越贫瘠,逐渐的到了弘治朝的时候,这军户制度基本上都已经败坏了,军户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指望他们去打仗?
另外因为是世袭,所以这些军户还需要忍受百户、千户的剥削,这些千户、百户之类的不仅仅侵占属于卫所的田地,更是奴役和剥削这些军户,将这些军户当成自己的奴隶。
朱元璋时候可以征战四方的雄兵,因为这个制度的缘故,战力直线下滑,到了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除了因为有王振太监瞎指挥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那个时候军户制度下,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就已经低的可怜了。
根本就不再是朱元璋、朱棣同志征战四方的强军,而是一群临时拿上武器的农民,指望他们去打赢鞑子,简直就是搞笑了。
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老朱同志其实目光真心不行,看的很短,看不长远。
另外老朱同志对待当官的是真心非常的刻薄,这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当官的吃不饱,还指望下面的人能够吃得饱。
所以明朝贪污成风,即便是朱元璋同志薄皮实草依然无法阻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当官的也是人,也是要吃饱饭的。
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军权,改革大明的军制。
卫所制度已经完全败坏,根本就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事实上到了明朝后期,为了应对边患的问题,明朝也是不得不改革军户制度,慢慢的培养出了一些职业兵。
所以在刘晋的规划当中,未来大明还是要往职业兵和后世义务兵相集合,当兵就安安心心的当兵,该训练就训练,而不是一边当兵一边去当农民。
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科技也是会慢慢的发展起来,这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是会不断的革新,到时候就不再是刀剑的厮杀了,而是巨舰大炮之间的对垒了。
传统的军户制度根本就不能满足这一点,必须用职业兵和义务兵来结合,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强军出来。
当然这都是刘晋长远的规划了,现在他却是非常的头痛,想要从文官集团手中将军权夺回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官集团是不会轻易将军权给放出去的,这是他们好不容易才从土木堡之变当中夺取的权力,岂是轻易就能够多走的?
所以刘晋和朱厚照此时在边军这边巡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搞事情,不管有没有事情,那都要找出事情来,这样才有借口,才有理由。
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朱厚照一时半会是根本就不想回去,至于刘晋,当然也是带着目的出来的,现在事情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还没有完成,自然也是不急着回去。
犒赏三军仅仅只是刘晋表面上的事情,这一次,刘晋和朱厚照出来,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搞事情。
军权一直把控在文官集团手中,而文官集团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打压武将勋贵集团,对于大明军队各个方面的建设那是一点都不上心,甚至于还不断的打压。
长久下来,将原本可以打着鞑子哇哇直哭的大明军队变成了只能依靠高大城墙守卫的绵羊,几乎可以说丧失了大部分的战斗力。
想办法将军权从文官集团收回到皇帝的手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操作。
军权不拿回来,纵然是打造出再强大的军队,它也很快就会被文官集团给坏玩掉,文官集团并不希望大明军力强盛,更不喜欢皇帝开疆拓土。
在他们看来皇帝就应该垂拱而治,将大权交给他们这些大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至于外敌根本就不足为虑,无非就是要钱、要粮食、要女人嘛,送出去就是了,当然大明这一点上面还是比较有骨气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绝不和亲,绝不称臣纳贡。
所以天然上这些文官集团就不具备开疆拓土的特性,只适合窝里斗,对外方面都是软骨头,很多时候都寄希望于能够用他们那一套所谓的仁义来说法对方。
但事实证明,这一套是绝对行不通的。
对待外敌,唯有拳头,唯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够让对方明白你的强大,对你服服帖帖,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唯有马背上开疆拓土,从来没有听说靠一张嘴就能够开疆拓土的。
想要殖民全球,开启大航海时代,大明就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武力,没有强大的武力怎么去征服土著?
没有强大的武力,又如何去打败欧洲的殖民者强盗?
没有强大的武力,又如何去保护住自己的成果?
所以必须要对大明的军队动手,将军权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来,然后再来打造一直征战四方的强军。
当然夺回军权仅仅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还是改革大明的军制。
大明现在的军制和户役制度是挂钩的,军户它永远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
在明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同志雄才大略,想出了一个不用花钱就能够养起百万雄兵的政策,那就是军户制度。
他将大明的军队划分成为很多的卫所,每一个卫所分驻在一个地方,然后划分一大片土地给这个卫所,让这些卫所的兵自己耕种土地,从而不需要朝廷花费一分钱就能够养起这百万雄兵来。
这个制度的好处就确实是如同朱元璋同志所看到的那样,因为有土地,所以这些卫所的军户自己就可以自给自足,并不需要朝廷再另外调拨粮食来养活这些军户。
但朱元璋同志出身卑微,做事缺乏一个长远的眼光。
关于这一点,也许有人会反对,但朱元璋同志确实是一个缺乏长远眼光的同志,关于这一点军户制度是一个,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上,朱元璋同志将自己的一个个儿子都分封到各地,每一个都是掌握了地方权和军权的诸侯王,这也为后来朱棣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打下了伏笔。
朱元璋同志只是看到了这权力始终在他们老朱家的人手中,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选择的接班人位居中央,其它的分封诸侯王会一心一意的臣服于他选择的接班人。
却是根本就没有看到国家分裂的危险,历史上晋朝八王之乱就是因为诸侯王权力太大,有权有兵,最终八王之乱下,整个北方汉人都因为他们司马家的内斗而差点灭亡。
还有历史上的汉朝,也是因为刘邦分封了太多的诸侯王,并且诸侯王的实力太过强大,以至于老刘家几代皇帝都在为收拾这些诸侯王而烦恼。
他朱元璋同志目光短浅,也搞什么分封诸侯王,他在的时候,他那些儿子自然是老老实实,谁都不敢对他说半个‘不’字。
可是老朱同志一死,他的孙子立即就被他的儿子给夺走了江山,这就足以说明分封制度是非常失败的制度。
这也说明了老朱同志的目光非常短浅。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再回到军户制度上面,按照老朱同志的定下的这个制度,他确实是可以不花钱就养活了百万大军,甚至于连边军都靠盐引制度来养活,大大的节省了财政负担。
可是时移势迁,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
因为军户制度的缘故,他打天下磨砺出来的能征善战的雄兵全部成了耕地的农民,起初还并没有什么,但是一代、两代过后,这可以打垮北元的雄兵就彻底成了老实巴交,只会种地的农民了。
而且因为军户制度的缘故,这些军户不能从事其它的行业,只能够当兵,这军户的人口和数量在不断的膨胀,这给军户的土地却是始终只有那么多。
这就会导致军户的生活越来越贫瘠,逐渐的到了弘治朝的时候,这军户制度基本上都已经败坏了,军户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指望他们去打仗?
另外因为是世袭,所以这些军户还需要忍受百户、千户的剥削,这些千户、百户之类的不仅仅侵占属于卫所的田地,更是奴役和剥削这些军户,将这些军户当成自己的奴隶。
朱元璋时候可以征战四方的雄兵,因为这个制度的缘故,战力直线下滑,到了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除了因为有王振太监瞎指挥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那个时候军户制度下,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就已经低的可怜了。
根本就不再是朱元璋、朱棣同志征战四方的强军,而是一群临时拿上武器的农民,指望他们去打赢鞑子,简直就是搞笑了。
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老朱同志其实目光真心不行,看的很短,看不长远。
另外老朱同志对待当官的是真心非常的刻薄,这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当官的吃不饱,还指望下面的人能够吃得饱。
所以明朝贪污成风,即便是朱元璋同志薄皮实草依然无法阻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当官的也是人,也是要吃饱饭的。
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军权,改革大明的军制。
卫所制度已经完全败坏,根本就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事实上到了明朝后期,为了应对边患的问题,明朝也是不得不改革军户制度,慢慢的培养出了一些职业兵。
所以在刘晋的规划当中,未来大明还是要往职业兵和后世义务兵相集合,当兵就安安心心的当兵,该训练就训练,而不是一边当兵一边去当农民。
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科技也是会慢慢的发展起来,这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是会不断的革新,到时候就不再是刀剑的厮杀了,而是巨舰大炮之间的对垒了。
传统的军户制度根本就不能满足这一点,必须用职业兵和义务兵来结合,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强军出来。
当然这都是刘晋长远的规划了,现在他却是非常的头痛,想要从文官集团手中将军权夺回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官集团是不会轻易将军权给放出去的,这是他们好不容易才从土木堡之变当中夺取的权力,岂是轻易就能够多走的?
所以刘晋和朱厚照此时在边军这边巡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搞事情,不管有没有事情,那都要找出事情来,这样才有借口,才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