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21节
“你们在买什么?”沈清梧问道。
“新出了关于科举的书,马上院试了,先备着怕没了。”那人见沈清梧漂亮的样子,眼眸一亮语气放缓了。
沈清梧挤进去,眼睛亮晶晶的:“给我来五十本!”
第22章 回村
过了几日,书院放假了,柳应渠十分高兴。刘夫子给两个徒弟准备了几本书带回去看,还有几套试卷,最后是一套衣服。
“回去好好学,别丢我的脸。”刘夫子板着脸说。
伍生说道:“谢夫子教诲。”
柳应渠:“……”这也能叫教诲?
说起来柳应渠已经接到了沈清梧做的衣服。有十套,包括里面的和外面的,还有五十本书。
人是没在,衣服是那个驾着马车的李叔给的。
柳应渠有些疑惑:“清梧怎么没来?”
“少爷跟着老爷回老家去了。”
沈清梧的老家在云水县城,沈家祖祖辈辈都在那里,他们一年会回去三四趟。
柳应渠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看着这五十本书柳应渠头又开始痛了。
在书院里要看书,回家了还要看书,柳应渠他有点厌学了。
柳应渠去了山脚下,村里的牛车还没有来。他要去陈家铁铺扛筒车,就他这小身板不行。
陈老汉也厚道,指了指对面:“柳公子,你去巷子里找几个力气大,付给他们十几文钱就帮你扛回去。”
“也好。”柳应渠去山脚写信也有些铜钱,不然让他去杠估计得走到年末。
柳应渠背着背篓去做村里的牛车,叫了一等一等的八个壮汉,扛着筒车。
“应渠,你这孩子要扛这么大一个轮子回村啊。”万婶子进城里来买果脯和糖,家里的小孙子吵着要吃,最近手头宽松就来县城里买。
“万婶子,这是筒车,能灌溉田地不用人再去灌溉,是好东西。”柳应渠和壮汉们说家里的路线被听见了,也就回了万婶子的话。
“应渠你这么大个轮子能灌溉什么地。”万婶子笑道,完全不信。读书人就读书人行了,对农田有什么了解。
“十几亩应该可以。”柳应渠说道。
八个壮汉很给力,柳应渠回到家时,筒车已经到了。
柳云愿正摸着:“哥,你买个大轮子玩?”
“对田里有用。”柳应渠把自己的包袱放下,筒车就搁在院子里放着,柳应渠看了一眼鸡圈里的鸡,大了一圈。
小鸡一般养五个月左右就能产蛋了,六个小鸡再加上三个老母鸡,一只鸡蛋三文钱,到时候一天也有二十几文的收入了。
“哥,你那蘑菇方子卖了十两,我去山上采蘑菇和草药也赚了五百文。”柳云愿兴奋的说。
“有钱赚就好。”
“家里还有肉,今晚我们吃肉。”柳云愿从井水上方的桶里取下肉来。
“娘见你回来一定很高兴。”柳云愿干活利索,衬托得柳应渠很废。
“我帮你洗个菜。”柳应渠不会生火,就端了个小板凳在院子里洗菜。
柳云愿等锅热了开始放猪油,噼里啪啦的声音吸引了柳应渠。
很快出现了翻炒肉的气息。
“最近家里怎么样?”
“老样子,娘还在地里忙,我也去,只是中午和晚上就回来煮饭。”
柳应渠看见柳云愿手上老茧,心里有些波动。
“娘说今年可能收成不好,交了赋税后,剩不了多少。”
柳应渠心想那今年就不交。
“云愿,帮我提水,我腿伤了。”一个声音突然在门外响起。
宋婶子哎呀一声今天倒霉在田埂上摔倒了,这一条腿有些肿痛,家里还等着吃饭,只能来找找柳云愿帮帮忙。
宋婶撑着墙,半晌从柳家院子里走出来一个穿着长衫的俊美的男人。宋婶子一时间没认出来是柳应渠,结结巴巴的说:“你、你什么人啊,从柳家院子里出来?”
总不会是柳云愿的相好吧?柳云愿这孩子没这么大胆。
“宋婶,我是柳应渠,云愿在做饭,我帮你去提水。”柳应渠温和道,也不多说,就把地上的两桶水给拎了起来。
“提哪去?”
“家里,就里面,村里最里面就是我家里。”宋婶家没打井,这提水就要去田头的那边去提水。
宋婶子一看柳应渠嫌碍事就把袖口挽上来了,露出有力的臂弯来,在太阳底下蒙了一层金光。
以前村子里头都笑话谭大娘家的柳应渠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考了三次科举也没中,养在家里当闲人,现在瞧着也有是几把力气的人。
这脸也是十里八村也就顾家的顾焕崇能比比了,顾焕崇长得是高大俊美,而柳应渠这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有书生气的人。
柳应渠:“宋婶,我给你放灶台上,方便你做饭。”
宋婶:“哎,好后生!你喝口水。”
柳应渠笑了笑:“不了宋婶,我先回去了。”
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柳家村里都冒出了袅袅炊烟,还有饭香的味道飘出来,家还有的小孩在院子前头玩耍,虎头虎脑的。
柳应渠趁着这点时间去山上捡了些柴火和干草,等秋收的时候,把稻草晒一晒用来生火最容易燃烧。
他把柴火和干草抱在怀里回到家里,柳云愿已经做了三菜一汤出来了。
一个肉菜,一个丝瓜汤,还有一碟粉条,还有炒豆腐。
谭大娘回来就闻到家里的香味了,一看院子里果然柳应渠在,脸上就带笑了:“应渠读书回来了。”
柳应渠回过头来也笑了:“娘,快来吃饭。”
“来了。”谭大娘吃着菜,柳应渠还给谭大娘夹肉菜,谭大娘眼睛都笑弯了:“应渠你自己吃,你多吃点。”
“娘,明天我把筒车安上,你就能休息一会儿,以后不用时时刻刻都在田里。”
柳应渠吃完饭带着谭大娘来看筒车。
谭大娘也听不懂:“应渠,你小心庄稼就好了。”
柳云愿在屋子里收拾碗筷,柳应渠从外面走进来帮着收拾碗筷。
柳云愿心里压着事,有点心不在焉的。他去了一趟高大家里,他心里放不下心又偷偷的去看了一回,搁在院子外面的墙角看的。
他大哥蹲在地上洗衣服,那衣服看上去很多起码能洗个几天几夜,手都搓破了。高大家里也没那么多衣服洗,再加上高家也是几个儿子住在一起,四兄弟都有媳妇和夫郎,凭什么要让他大哥洗。
趁着高老太太不在家,柳云愿就溜进去:“大哥,你为什么有这么多衣服要洗?”
柳云华被柳云愿吓一跳,笑了笑:“是找的活,我也不是经常洗,你快回去,你一个未嫁的哥儿别一直往大哥这边跑。”
柳云愿对柳云华这话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
现在厨房里只剩下柳云愿和柳应渠,谭大娘早上也累着,中午有睡午觉的习惯。
“二哥。”
柳应渠正在专心致志的洗碗闻言抬起头来。
“云愿,你要说什么?”
谭大娘这几日一直念叨不能打扰柳应渠考试。
柳云愿攥紧了碗:“……没有,二哥你好好考试。”
柳应渠低头把碗洗干净就走进房间里了。
他把书本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心里没由来的想到柳云愿的神色,心中暗想那样子是有话要给他说吧。
柳应渠想到柳云愿手上的老茧,或许是有什么话不好说出口,或许还是要去问问。
在灶台上,柳云愿把碗筷放好。
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停在灶台前面,从上方传来柳应渠清越的声音。
“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我说。”
柳家村里,小孩子们的笑声传进家里,还有不少人端着碗在说闲话,一派闲适的样子。
柳应渠耐心的站在一旁,也没有催促柳云愿。
“……二哥,我发现高家对大哥似乎不是真的好。”
柳应渠从柳云愿的话中觉察到一点端详,手指微动,沉声问道:“大哥怎么了?”
柳应渠听了柳云愿的话。
“大哥手上还有伤,我看不像是起夜后摔伤的,还有为什么大哥要洗那么多衣服?”柳云愿也大着胆子:“我给娘说了,娘说做夫郎的就是要洗衣服做饭,什么事都要做,但我就是觉得不对劲,大哥的精神一日不如一日的好。”
柳应渠冷静的应了一声。
他也没多说,他走出灶台,素来带着笑的俊美的脸上有些冰冷。
“高家怎么走?”
柳云愿有些慌,“二、二哥你干什么去?”
柳应渠温和道:“没事,我也去看看。”
他说:“我就去看看。”
天上烈阳高照,马上就聚集了一些乌云,估计等会要下雨。柳应渠坐在牛车上很快就到了西村。
“应渠啊,我是在这等着,还是等会来接你们。”吴叔家里有牛车,这不是柳应渠这小子大中午来借牛车,心里也有些老大不愿意,没想到柳应渠给了钱,这态度就不一样。
“吴叔,麻烦你在这等一下。”柳应渠心里也有底。
走进西村正是吃饭的时间,村里头真热闹着,几个人凑在一起说闲话。
“高大家的那个还没有下蛋,以前我还羡慕他呢,没想到是个不下蛋的。”
“新出了关于科举的书,马上院试了,先备着怕没了。”那人见沈清梧漂亮的样子,眼眸一亮语气放缓了。
沈清梧挤进去,眼睛亮晶晶的:“给我来五十本!”
第22章 回村
过了几日,书院放假了,柳应渠十分高兴。刘夫子给两个徒弟准备了几本书带回去看,还有几套试卷,最后是一套衣服。
“回去好好学,别丢我的脸。”刘夫子板着脸说。
伍生说道:“谢夫子教诲。”
柳应渠:“……”这也能叫教诲?
说起来柳应渠已经接到了沈清梧做的衣服。有十套,包括里面的和外面的,还有五十本书。
人是没在,衣服是那个驾着马车的李叔给的。
柳应渠有些疑惑:“清梧怎么没来?”
“少爷跟着老爷回老家去了。”
沈清梧的老家在云水县城,沈家祖祖辈辈都在那里,他们一年会回去三四趟。
柳应渠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看着这五十本书柳应渠头又开始痛了。
在书院里要看书,回家了还要看书,柳应渠他有点厌学了。
柳应渠去了山脚下,村里的牛车还没有来。他要去陈家铁铺扛筒车,就他这小身板不行。
陈老汉也厚道,指了指对面:“柳公子,你去巷子里找几个力气大,付给他们十几文钱就帮你扛回去。”
“也好。”柳应渠去山脚写信也有些铜钱,不然让他去杠估计得走到年末。
柳应渠背着背篓去做村里的牛车,叫了一等一等的八个壮汉,扛着筒车。
“应渠,你这孩子要扛这么大一个轮子回村啊。”万婶子进城里来买果脯和糖,家里的小孙子吵着要吃,最近手头宽松就来县城里买。
“万婶子,这是筒车,能灌溉田地不用人再去灌溉,是好东西。”柳应渠和壮汉们说家里的路线被听见了,也就回了万婶子的话。
“应渠你这么大个轮子能灌溉什么地。”万婶子笑道,完全不信。读书人就读书人行了,对农田有什么了解。
“十几亩应该可以。”柳应渠说道。
八个壮汉很给力,柳应渠回到家时,筒车已经到了。
柳云愿正摸着:“哥,你买个大轮子玩?”
“对田里有用。”柳应渠把自己的包袱放下,筒车就搁在院子里放着,柳应渠看了一眼鸡圈里的鸡,大了一圈。
小鸡一般养五个月左右就能产蛋了,六个小鸡再加上三个老母鸡,一只鸡蛋三文钱,到时候一天也有二十几文的收入了。
“哥,你那蘑菇方子卖了十两,我去山上采蘑菇和草药也赚了五百文。”柳云愿兴奋的说。
“有钱赚就好。”
“家里还有肉,今晚我们吃肉。”柳云愿从井水上方的桶里取下肉来。
“娘见你回来一定很高兴。”柳云愿干活利索,衬托得柳应渠很废。
“我帮你洗个菜。”柳应渠不会生火,就端了个小板凳在院子里洗菜。
柳云愿等锅热了开始放猪油,噼里啪啦的声音吸引了柳应渠。
很快出现了翻炒肉的气息。
“最近家里怎么样?”
“老样子,娘还在地里忙,我也去,只是中午和晚上就回来煮饭。”
柳应渠看见柳云愿手上老茧,心里有些波动。
“娘说今年可能收成不好,交了赋税后,剩不了多少。”
柳应渠心想那今年就不交。
“云愿,帮我提水,我腿伤了。”一个声音突然在门外响起。
宋婶子哎呀一声今天倒霉在田埂上摔倒了,这一条腿有些肿痛,家里还等着吃饭,只能来找找柳云愿帮帮忙。
宋婶撑着墙,半晌从柳家院子里走出来一个穿着长衫的俊美的男人。宋婶子一时间没认出来是柳应渠,结结巴巴的说:“你、你什么人啊,从柳家院子里出来?”
总不会是柳云愿的相好吧?柳云愿这孩子没这么大胆。
“宋婶,我是柳应渠,云愿在做饭,我帮你去提水。”柳应渠温和道,也不多说,就把地上的两桶水给拎了起来。
“提哪去?”
“家里,就里面,村里最里面就是我家里。”宋婶家没打井,这提水就要去田头的那边去提水。
宋婶子一看柳应渠嫌碍事就把袖口挽上来了,露出有力的臂弯来,在太阳底下蒙了一层金光。
以前村子里头都笑话谭大娘家的柳应渠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考了三次科举也没中,养在家里当闲人,现在瞧着也有是几把力气的人。
这脸也是十里八村也就顾家的顾焕崇能比比了,顾焕崇长得是高大俊美,而柳应渠这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有书生气的人。
柳应渠:“宋婶,我给你放灶台上,方便你做饭。”
宋婶:“哎,好后生!你喝口水。”
柳应渠笑了笑:“不了宋婶,我先回去了。”
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柳家村里都冒出了袅袅炊烟,还有饭香的味道飘出来,家还有的小孩在院子前头玩耍,虎头虎脑的。
柳应渠趁着这点时间去山上捡了些柴火和干草,等秋收的时候,把稻草晒一晒用来生火最容易燃烧。
他把柴火和干草抱在怀里回到家里,柳云愿已经做了三菜一汤出来了。
一个肉菜,一个丝瓜汤,还有一碟粉条,还有炒豆腐。
谭大娘回来就闻到家里的香味了,一看院子里果然柳应渠在,脸上就带笑了:“应渠读书回来了。”
柳应渠回过头来也笑了:“娘,快来吃饭。”
“来了。”谭大娘吃着菜,柳应渠还给谭大娘夹肉菜,谭大娘眼睛都笑弯了:“应渠你自己吃,你多吃点。”
“娘,明天我把筒车安上,你就能休息一会儿,以后不用时时刻刻都在田里。”
柳应渠吃完饭带着谭大娘来看筒车。
谭大娘也听不懂:“应渠,你小心庄稼就好了。”
柳云愿在屋子里收拾碗筷,柳应渠从外面走进来帮着收拾碗筷。
柳云愿心里压着事,有点心不在焉的。他去了一趟高大家里,他心里放不下心又偷偷的去看了一回,搁在院子外面的墙角看的。
他大哥蹲在地上洗衣服,那衣服看上去很多起码能洗个几天几夜,手都搓破了。高大家里也没那么多衣服洗,再加上高家也是几个儿子住在一起,四兄弟都有媳妇和夫郎,凭什么要让他大哥洗。
趁着高老太太不在家,柳云愿就溜进去:“大哥,你为什么有这么多衣服要洗?”
柳云华被柳云愿吓一跳,笑了笑:“是找的活,我也不是经常洗,你快回去,你一个未嫁的哥儿别一直往大哥这边跑。”
柳云愿对柳云华这话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
现在厨房里只剩下柳云愿和柳应渠,谭大娘早上也累着,中午有睡午觉的习惯。
“二哥。”
柳应渠正在专心致志的洗碗闻言抬起头来。
“云愿,你要说什么?”
谭大娘这几日一直念叨不能打扰柳应渠考试。
柳云愿攥紧了碗:“……没有,二哥你好好考试。”
柳应渠低头把碗洗干净就走进房间里了。
他把书本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心里没由来的想到柳云愿的神色,心中暗想那样子是有话要给他说吧。
柳应渠想到柳云愿手上的老茧,或许是有什么话不好说出口,或许还是要去问问。
在灶台上,柳云愿把碗筷放好。
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停在灶台前面,从上方传来柳应渠清越的声音。
“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我说。”
柳家村里,小孩子们的笑声传进家里,还有不少人端着碗在说闲话,一派闲适的样子。
柳应渠耐心的站在一旁,也没有催促柳云愿。
“……二哥,我发现高家对大哥似乎不是真的好。”
柳应渠从柳云愿的话中觉察到一点端详,手指微动,沉声问道:“大哥怎么了?”
柳应渠听了柳云愿的话。
“大哥手上还有伤,我看不像是起夜后摔伤的,还有为什么大哥要洗那么多衣服?”柳云愿也大着胆子:“我给娘说了,娘说做夫郎的就是要洗衣服做饭,什么事都要做,但我就是觉得不对劲,大哥的精神一日不如一日的好。”
柳应渠冷静的应了一声。
他也没多说,他走出灶台,素来带着笑的俊美的脸上有些冰冷。
“高家怎么走?”
柳云愿有些慌,“二、二哥你干什么去?”
柳应渠温和道:“没事,我也去看看。”
他说:“我就去看看。”
天上烈阳高照,马上就聚集了一些乌云,估计等会要下雨。柳应渠坐在牛车上很快就到了西村。
“应渠啊,我是在这等着,还是等会来接你们。”吴叔家里有牛车,这不是柳应渠这小子大中午来借牛车,心里也有些老大不愿意,没想到柳应渠给了钱,这态度就不一样。
“吴叔,麻烦你在这等一下。”柳应渠心里也有底。
走进西村正是吃饭的时间,村里头真热闹着,几个人凑在一起说闲话。
“高大家的那个还没有下蛋,以前我还羡慕他呢,没想到是个不下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