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 第8节
  想劝小弟别犯傻,女人怀孕辛苦生孩子疼,那都是必须经历的,平日里多照顾照顾就是了,哪能因为这个原因不再要孩子,如果年年是个男孩也就算了,娘娘是个小姑娘,小弟不要孩子,那不就成了绝户。
  也想劝小弟别说这些肉麻腻歪的话,两口子感情好单独腻歪去,有人的时候还是要严肃些。
  可好不容易关系缓和了点,他怕自己一开口,又给弄僵了,只能浑身不自在的继续坐着,假装自然。
  顾青好歹是活过一世的人,什么样的小年轻没见过,再过个几十年,在大马路上接吻的情侣都有。
  只是姜露也就算了,七年前就敢追男人追到乡下,不是个会害羞的,当着大家的面一口一个阿北的喊小叔子。
  但小叔子这个人上辈子一直很……板,性子古板,为人板正,不会说什么腻歪的话。
  可现如今却跟换了个人一样,变得油嘴滑舌了起来,忒不稳重。
  顾青不喜欢油嘴滑舌的人,但又觉得丈夫实在嘴笨了点,人家两口子秀恩爱,丈夫倒好,恨不得把头埋进桌子底下。
  “妈还在家里等我们回去吃饭,我们先回了,你们俩有时间多带孩子来家里坐。”顾青扶着肚子站起来道。
  林向北和姜露把人送到门口,正准备关门。
  “别出来送了,外头天凉,小露穿着裙子出来肯定冷。”顾青道。
  这都快九月份了,谁还穿裙子出来晃悠,又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只知道爱美,不讲究温度。
  姜露吸着小腹,笑容浅浅:“那我就不送了,大嫂怀着孕路上走慢点儿。”
  等两个人一转身,姜露立刻松了口气,都快憋死她了。
  这条裙子是原身下乡前的裙子,腰身的部分很细,如今再穿,自然状态下可以看到微微凸起的小肚子,必须得提着气,浅浅的呼吸,才能把小肚子收住。
  “我去做会儿平板支撑。”姜露不关心一百块,只关心小肚子何时减掉。
  再说离开的林向南夫妻俩。
  算好了搬家的账,又往外掏了一百块钱,林向南如释重负,脚步都比来时轻快。
  “我看你和弟妹很能聊到一起去,往后多来看看弟妹,就算是分了家,也还是一家人。”
  顾青突然觉得很委屈,她和姜露哪里聊到一起去了,说的不过是场面话,不,连场面话都不是。
  她和姜露上辈子就喜欢相互比较,上辈子她输多赢少,刚刚居然也没占上风。
  “我是个孕妇,挺着六个月肚子的孕妇,姜家住一楼,可我们家住四楼,爬上爬下不危险吗,别人怀孕辛苦,我怀孕就不辛苦了?”顾青越说越委屈,眼泪都出来了。
  她给林向南生了两个儿子,现在还怀着第三胎,林向南就从来没觉得她辛苦。
  “怎么了这是,别哭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欺负你了,不想去就不去,谁又不会逼你去。”林向南焦急的劝道,这里来来往往都是人,还都是服装厂的工人,瞧见了肯定觉得他在欺负媳妇儿。
  可天地良心,他怎么会欺负自己媳妇。
  顾青最要面子,也知道不该在外头哭,忙擦了擦眼泪,可心里头还是觉得委屈。
  “五百块钱的事儿都说好了,其中一百都给了小弟了,你就别哭了,我以后省着点,不在厂里头吃,每天中午都带饭过去,把钱省出来行不行?”
  “你觉得我是因为钱?真可笑林向南,在你心里头我就是这样的人,五百块钱也值得我哭一场。”
  顾青之前只是委屈,但现在是真生气了。
  她刚重生过来的时候,已经和林向南领了证,但是还没有办酒席,如果她要反悔,不是来不及。
  林向南除了人踏实能干还有什么,嘴笨口舌不会说话,稀里糊涂得罪人,面包厂头一批下岗的工人里就有林向南。
  下岗之后,除了一身的笨力气什么也不会,做不了生意,也没手艺,一个城里人干和农民工一样的活。
  但就算是这样,重生回来之后,她也没想跟这个人离,明明她有更好的选择。
  原来大杂院里的吴钱那时候还是个光棍,条件不怎么样,可人家有淘换古董的本事,再过几年就发了,还有娘家那边烧锅炉的邻居,上辈子高考的时候比小叔子考的都好……
  这几年林向南升职是她走的关系,家里置换房子是她找的人,孩子上的育红班和小学也是她挑的,她无意间搅乱了小叔子和妯娌的前程,也算对不住这两口子,但她绝对对得住林向南。
  **
  林家,不,是姜家小两口并不知道男女主出去后吵了一架,吵完之后还冷战了起来。
  清晨的大好时光,正是适合背东西的时候。
  然而离开学校多年松散惯了的林二少,不光脑子生了锈,也没了背东西的耐心。
  坐不住,背不下,忍不住媳妇儿商量起了那一百块钱的用处。
  “给你和年年置办身新衣服,给老岳丈也来件外套,再给我买个大裤衩吧,当睡裤穿,要是有剩下的钱,给你买只口红?”
  就一百块钱,也不知道够不够。
  姜露一边做拉伸动作,一边道:“我是没意见,但光有钱是买不到衣服的,还得有布票,而且比起衣服,还是先给我来罐好点儿的擦脸霜吧。”
  漂亮衣服什么时候都能穿,等她减完肥、练完体态再穿,只会更好看。
  但对脸的保养,却是越早越好。
  林二少不了解护肤品,但了解老婆对护肤品的谨慎和重视:“到时候你自己挑,年年想要什么?”
  那可太多了。
  想换个新牙刷,想要草莓味的牙膏,想来只洗面奶,想换个擦脸霜,想要几双有弹性的袜子,想要几本没读过的故事书……但家里却只有一百块钱。
  “能不能把我那份钱给我,我自己买。”
  家里四口人,平均下来每人二十五。
  她买个新牙刷,再买两双袜子就行了,剩下的都攒起来,免得被爸爸妈妈全花了。
  一个家里怎么能没有存款呢。
  “行。”林二少直接从十张大团结里抽出三张递过去,“给你的零花钱。”
  这应该是他给过女儿最少的一笔零花钱,才三十块。
  他买条大裤衩就好,就算是棉布的,应该也花不了十块钱,剩下的钱,三十给女儿,三十给老岳丈花,剩下都是他老婆的。
  林年年仔细把钱收好,内心很是焦虑。
  挣钱的事儿不能指望妈妈,妈妈的小说到现在也只写了四个字,没有大纲,主角的名字也没定下来,连书名都没有。
  至于她爸爸……林年年看向被扔在窗台上的本子,轻声问道:“爸爸你背了几句?”
  “啊?”林二少开始觉得,给外国人当导游挣小费可能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年年叹气:“要不还是我来吧,我来背介绍词,我来当导游。”
  林二少也想让女儿来,但凡女儿比现在大个十二三岁,他都能像上辈子一样直接躺平了。
  “你现在还太小了,没有人会让四岁的孩子当导游,想挣钱还是等你长大再说吧。”
  林年年仔细考虑过了:“爸爸可以带我一起,你负责招揽客户,我负责做介绍,咱们父女齐心,好好挣钱。”
  林二少疯狂心动,带女儿一起做导游倒也不是不可以,有他寸步不离的跟着,不用担心女儿的安全问题,至于女儿的英文水平和背诵能力,他是一百个放心。
  还在做拉伸动作的姜露瞄了眼放本子的抽屉,要是能有人帮她写小说就好了,她脑子里满满的剧情,人物的对话表情都有,只是没有文笔,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逛街?”拎着葱和包子回来的姜父诧异道。
  “是。”林二少叭叭叭把一百块钱的由来说了一遍,“您哪天休班,我们全家一起逛街去,您和我老婆还有女儿都是三十块钱的份额,我吃点亏,剩下十块钱是我的。”
  “所以你们是打算把这一百块钱都花了?”
  林二少点头,姜露往回找补了一下:“也不是想着都花了,买完东西剩下还可以攒着。”
  那得看她能买到多贵的擦脸霜了,要是有三十块钱一瓶的,她手里的份额也就不剩什么了。
  小两口瞧着好像根本没把一百块钱放在眼里,跟小孩儿拿到一毛钱的零花钱是的,迫不及待的想要花了。
  姜父觉得他有必要找机会跟这两口子好好聊聊了。
  过日子不能大手大脚,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还要会攒钱。
  因为今天还要上班,姜父不好在家里多待,他昨天已经请过一天的假了,总不能今天还请。
  “先吃饭吧,我休班得下周了。”
  姜父打定主意晚上回来要好好找这两口子谈谈,就算是双职工家庭,也不能挥霍,更别说眼下小两口谁也没找到工作,往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不说别的,就说年年,小姑娘也到了快要上学的年纪,学费、书费是必须要交的,本子、笔、书包、衣服、鞋子这些哪样不花钱,总不能别家小孩穿的整整齐齐,自家孩子穿旧衣服吧。
  从国营饭店买来的酱肉包,稠乎乎的白米粥,还有腌得流油的咸鸭蛋。
  林二少吃的满嘴香,林年年更是直接吃到撑。
  姜露却是只敢吃五分饱,可即便是这样,她都觉得早上的拉伸和平板支撑可能白做了。
  唉,看来还是得学会用炉子,怕油烟可以不炒菜,但为了减肥瘦身,得会做水煮菜才行。
  照例是林二少刷碗刷锅收拾残局,等他从厨房出来的时候,一大一小都已经收拾打扮好了。
  “快快快,趁着太阳刚出来还不是很毒,咱们现在就去百货大楼。”姜露头顶上裹了一块毛巾,口鼻处又扎了一块毛巾,只有眼睛的位置还露在外面。
  这幅打扮……林二少一边笑,一边劝:“你包成这样去街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有皮肤病呢,去百货大楼也不是很远,咱们挑阴凉走,尽量少被太阳晒,你还是把这两块毛巾摘了吧。”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这么一出去不说引人围观,但肯定会让不少人偷笑。
  林年年满脸无奈,她妈妈找出那两块毛巾的时候她就已经劝过了,她劝不行,她爸劝估计也不行,毕竟说法都差不多。
  果然,姜露坚定的摇了摇头。
  “咱们挑阴凉处走,既要少被太阳晒到,还要用这两块毛巾护住脸。快别啰嗦了,赶紧出发,不然日头越来越高。”
  如果不是等不及想要买到润肤效果好一些的擦脸霜,她是绝不会选在今天出门去百货大楼的,挑个下雨的阴天不香吗。
  得得得,林二少不劝了,劝也没用,他老婆也不是头一次出门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了,只是以前的防晒帽和防晒口罩戴上去不会像裹两条毛巾这么好笑。
  关门上锁的时候,林二少还提醒了句:“你裹成这样,路上碰到熟人问怎么说?”
  难不成说为了防晒裹成这样。
  林二少昨天在外头逛了大半天,就没碰到过一个打太阳伞的人,连个戴口罩的都没有,可见大家都还没有防晒的意识。
  “就说我感冒了,怕见风,所以才包裹的这么严实。”姜露满不在乎的道。
  感冒了,怕见风,谁信?
  一家三口还没走到百货大楼的时候,一条流言就已经席卷了服装厂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