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394节
  当爹的登门以后双方还得礼貌性地三推三请全部流程走完后才算是正式把正宾和赞冠者都敲定下来!
  于是王华一边被儿子气还得一边琢磨给儿子请谁来当正宾和赞冠者。
  文哥儿如今算是品官了应当按照品官冠礼的流程走正宾和赞冠者到时候同样会穿公服出席,算是一场十分正经的仪式。
  要是单论自己家的交情王华倒是没什么犹豫的直接去请谢迁当正宾就好到时候两个人再商量着挑赞冠者一切都很好办。
  可问题是,文哥儿自己跟丘阁老关系好得很,这事儿怕是不能绕过丘阁老去。不管丘阁老想不想来,总得先去请一请!
  到时候丘阁老来了,谢迁和李东阳来了,徐首辅和刘阁老他们要不要请?真要把整个内阁都请来了,这还算他们王家的私宴吗?
  反正,王华有点犯愁。
  眼下家中上下都在为这事儿筹备着,文哥儿这个马上要加冠的正主倒是不怎么操心,他撩完他爹的虎须就跑,没一会就坐到老丘旁边开始唠嗑了。
  没想到自己才看完太子的热闹没多久,居然就要给别人看热闹了!
  丘濬没好气道:“这是顶要紧的事,怎么能叫热闹?”
  文哥儿对这些仪式没多重视,见丘濬说这事儿非常重要,当即热情相邀:“您要来给我当正宾吗?”
  老丘在他认得的人里头年纪最大,品阶最高,怎么算都是最适合的正宾人选。
  丘濬是个看重礼制的理学大家,自是嫌他这邀请不正式,臭着脸说道:“得你爹来请,不是你自己来请。”
  文哥儿一听,这就是同意了,换他爹来走走仪式就成了。他说道:“那我改天就让我爹来邀您当正宾!”
  丘濬便没再拒绝。
  文哥儿和丘濬讨论了一下太子听讲学的问题。这么小的孩子,天天这么听课会不会生出点逆反心理来?
  丘濬道:“这有什么,当初陛下听《文华大训》还是站着听的。”
  《文华大训》乃是宪宗皇帝命人给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祐樘编的。
  全书有四纲二十四目,足足分了十八卷,宪宗皇帝还亲自给每一纲写了序言,谆谆教诲朱祐樘该如何当个好太子、将来又如何当个好皇帝,可以说是非常关心太子成长了。
  书成之时乃是成化十八年,当时朱祐樘年方十二,每次听谢迁他们讲《文华大训》的时候都是全程站着受教。
  哪怕有人劝着让他坐下,他和侍讲诸官也坚定拒绝,表示这是对宪宗皇帝必须的敬重。
  文哥儿听得肃然起敬。
  小小年纪上课就要全程罚站听完十八卷书,真不容易!
  还好这会儿的一卷书也不是特别厚,和那些动辄几十万字的鸿篇巨著大不相同,不然的话朱祐樘说不准要罚站个三五年!
  文哥儿道:“知道了,下回太子殿下喊累,我就把这事儿讲给他听。”
  看看,比起你爹站着听课,你是不是舒服很多?是不是顿时就觉得不苦不累,可以再学五百年了?
  冲鸭,猪猪!
  丘濬:“…………”
  有你这么一位小先生,对太子来说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两人闲唠了一会,又取了卷新书读完,文哥儿才优哉游哉地归家去。他已经忘记自己出门前都干过什么了,回到家又去跟王华说起请老丘当正宾的事。
  他都已经和老丘说定了,王华只要意思意思上门去请人就成了!
  他,王小文,顶顶贴心一小孩,从来不让爹娘烦恼!
  王华正愁着呢,听文哥儿跑回来说自己已经邀请过丘濬了,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只能直接把写帖子的任务交给文哥儿,让他自个儿给相熟的人家下帖子。
  别人来不来是别人的事,你总是要请的。
  这可把文哥儿难倒了,他认识那么多人,全邀请来观礼的话家里哪里塞得下这么多人?
  文哥儿犯愁了半天,最后决定先把他爹娘初步拟好的名单写完再琢磨还要请谁。
  幸而这会儿不少新社成员已经归乡去了,要不然王家这点场地真不够看。
  对于那些实在不能请过来的,文哥儿也写了个帖子告知,说是寒舍简陋,不能一一相请,下次一定给大伙请客!
  光是写这些帖子,文哥儿便接连写了好些天。
  想想未来要是成婚说不准还要再写一次,他顿时有些恐婚了!
  人情往来可真不容易!
  朱厚照也收到了“寒舍简陋”帖,他很是不满意,表示自己这么小一个,文哥儿家再小也塞得下!
  朱六岁对着文哥儿上蹦下跳。
  就要去小先生家里玩!
  就要去小先生家里玩!
  文哥儿一阵头疼。
  这小子在别人面前不是挺有太子威仪的吗?怎么到他面前越来越不装样子了,小孩子该有的撒泼打滚招数他样样都没少干。
  文哥儿无奈说道:“殿下要出宫须得陛下同意才行,且事先不能告诉旁人,省得有人窥知圣踪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来。”
  朱厚照道:“那我跟父皇商量商量,到时候我悄悄地去!”
  文哥儿麻溜地把皮球踢给朱祐樘:“好,殿下且跟陛下商量妥了再说。”
  各家陆续收到帖子,不管来不来也都回了帖表示祝贺。
  文哥儿逐张逐张把回帖拆开,拟好肯定会来的名单拿给赵氏汇总,又私下里跟赵氏提了一嘴太子可能会过来的事,让她先不要跟旁人提起,只稍微准备一下就好。
  太子当然是不可能随便出宫的,只不过朱祐樘父子俩对他的态度不可用常理揣测。
  事实上文哥儿很清楚自己能以九岁之龄三元及第,除了他从小得几位名师教导以外,还有这皇家父子俩超出寻常的看重在。
  所以哪怕太子出宫的几率不算大,他还是得让赵氏先做好准备,省得到时候来个措手不及。
  母子俩商量完冠礼的安排,赵氏拉着文哥儿的手仔细打量他稚气未脱的脸庞,目光里满是感慨:“没想到一眨眼我儿马上就要加冠了,娘总感觉你还是那小小一个的奶娃娃……”
  她刚嫁给王华当续弦时还未满二十,不管是主持中馈还是养儿育女都还是生手,有时候见长辈们偏心长孙不免会有些不平。
  后来文哥儿出生了,他自小便贴心又可爱,每日都让人开开心心。
  无论出去认识了什么朋友、无论遇到了什么趣事,他都会回来奶声奶气地跟她讲。
  再后来有了让姐儿,他也对妹妹关爱有加,每日都要陪着妹妹玩游戏讲故事,连带她也在旁边学到许多趣味十足的新鲜玩法。
  许是因为儿子太懂事了,她只觉自己都没怎么操过心,他便已经快快活活地长到九岁。
  等到她逐渐从儿子三元及第的喜悦中缓了过来,心中不免有些忧虑,忧虑他才这么小的年纪,如何承受得住这般多的恩荣与期望。
  朝堂的事她不太懂,可她知道那不是个简单的地方。
  谁不想平步青云,谁不想朱衣玉带、荣显无边?所以想取代你那个位置的人多不胜数,你要是表现得不够好,便会被人想方设法踩到脚下去!
  像文哥儿这样少年得志的,外头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所以他的能力必须比旁人更为出众。
  哪怕皇帝和太子都看重他,师长们也十分爱重他,他还是得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才不至于被人说是才不配位或者德不配位。
  这本是许多人求都求不来的际遇,对赵氏这个当娘的人来说却总忍不住担心他会不会受不住这样的重压。
  自己的儿子自己心疼!
  赵氏说道:“你还小,不必什么事都做得面面俱到,也不必让所有人都满意,凡事尽力就行了,没必要强求事事都尽善尽美。哪怕是你爹他们这么大的人了,也会有做不到的事不是吗?”
  文哥儿顿住,安静地听赵氏说话。
  赵氏抬手摸着文哥儿的脑袋缓声叮嘱,“若是在外头太辛苦了或者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定要回来跟娘讲。娘虽然帮不上你什么忙,多给你做些你想吃的菜还是可以的……你要是总对娘报喜不报忧,娘反而会自己瞎琢磨,一直担惊受怕。”
  母亲向来是世上最柔软也最坚强、最愚笨也最聪明的存在。
  即便她们平时什么都不说,看起来什么都不懂,却还是比所有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赵氏也很了解自己看着长大的儿子。
  他从小就是极要强极要面子的性格,连练字都要偷偷练到可以见人了才肯拿出去给别人看。
  可是人长大以后就该认识到世上总有些事是做不到的。
  一味地追求尽善尽美只会累垮自己。
  赵氏并不清楚为什么文哥儿从小便有“我要努力让大家都喜欢我”的想法,只知晓只要是别人对他的好他都会牢牢记在心里,哪怕只是当初赵家表哥送他的一只小瓷哨,他也珍而重之地收藏了这么多年。
  在文哥儿即将要行冠礼的前夕,赵氏还是想让文哥儿知道并不是每个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都附带着要他去实现的期望
  至少在家里人面前,他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他已经比许多同龄人要出色太多了。
  如果还有人不满意,那就让他们不满意好了!
  文哥儿已经给她们涨了太多脸面,赵氏并不想文哥儿活得太累。
  她只希望他能快快活活长大。
  对上自家亲娘盛满关切的目光,文哥儿只觉心里暖洋洋的。
  “我知道的。”
  他认真应了下来。
  作者有话说:
  这辈子的文崽拥有很多很多爱!
  前世的文崽只有猫猫。
  *
  六千全勤,卒!
  *
  注:
  1《文华大训》介绍:参考《明孝宗实录》
  【宪宗制文华大训,间以进讲,必令左右撤案降座立听】
  还有《明史·周经传》里提到过:【讲《文华大训》,太子起立,阁臣以为劳,议请坐听。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