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与野(一)
戚国强盛,全都反映在民风上。百姓生活无忧,艺文娱乐活动蓬发,旺盛的精力气血从戚国文士的作品中即可窥看一二。报效国家、讚扬伟业,抑或是感叹光阴短暂,不及完成大事等,无不展现国人激昂豪迈的生活热情。
于戚国国君周显,他则将这股热情贯注在对外征战上,自他上位五年后,开始了对外大大小小的战役。正如南方大国晏称自己为上古齐国之后,东海羿国也是为大眾认知的上古东夷后代所建,戚国便也打着上古正统帝王周室的名号欲统一中原。梅静宣入朝两年,年岁二十之际,开啟了她的官场恶梦。
本是落魄世族之后的梅静宣,在朝中并无甚地位,顶多赖着皇帝赏识才有一席说话之地。然这又招来朝中有权势者的憎恨,诸如何氏、伊氏等家族,总爱结党的势利者──梅静宣对他们下了如此结论。可喜怒无常的帝王并不管这类琐事,他仍握有最大的权势,因此党人依旧「被」容许存在。
梅静宣入朝的第二年,皇帝正式开展自己的野心,在中原六国近乎稳定二百年之际,周显大动作宣布针对南方富庶大国展开挞伐,以水源争夺为名出师。这显然是不可理喻的,因为南方长河即使接近,但根本不接触戚国领土,顶多在出海之际与羿国相接。此名一出,全中土皆知戚国只是为找碴而已。
可这荒谬的理由仍造成战争开打,全国多少人民受召参与战争,动用了多少人力、多少粮草来投入这场实为闹剧的争斗,似乎戚国上下皆无人将其视为大事,因为那并无会动摇国基。
简直……「无礼」!
梅静宣怒气冲冲进入宣鸣殿,不理会宫侍的阻拦,在气定神间批改奏摺的皇帝面前行了标准礼,接着跪下叩首,声音响亮到让一旁护驾的宫侍彷彿也能感受到那疼痛一样抖了一下。「请陛下收回成命!」梅静宣抬起头,扣地的地方已有隐隐冒血的趋势,然依旧动摇不了冷血的君主。
「梅卿可知何谓『适可而止』?」皇帝仅稍稍抬眼,接着落笔写下「不可」两个红字。自征伐的命令一出,梅静宣便天天至此要他收回命令,两人进行过大量的辩论,却无法说服对方。毕竟,完全无交集的思路是无法达成对话的,周显在一週过后终于认清,放弃与梅静宣对谈,但对方却不这么认为。
「若陛下真知此四字之意,或许微臣能稍退一步。」
周显皱了下眉。梅静宣最近令他生起的不悦就在此,正在谈论这步之时,她已能正确将自己准备踏出的下一步猜出,继而列出各种应对方式来反对。太过聪明的对手使人心生不快,但能踏过这座阻人前进的山丘,才会使他做的事情產生更大意义。难以猜测的帝王是这般告诫自身的。
不管梅静宣如何劝诫,周显从未改变心意。无法动摇朝廷的寒门子弟随着时间推进、军队出发、战争开打,越发感到心灰意冷,但她明白自己不能放弃。皇帝不可能因一战而饜足,迎接戚国的将是永无止境为向外扩张的战争。
荒谬的「祈水战役」才落幕,果然,戚皇便又称西北领土遭封国马上民族侵略,再次出兵,史称「凉原之战」。风雪交加的寒冬,梅静宣即便在殿外跪至昏厥,依旧无法改变帝王之意。
隔年,与荆戎之「城围野战」、羿国之「东海之役」;再隔年,与晏国之「祈水二战」,荆戎之「牧原荒役」;又一年,与荆戎之「仁海战役」,韦国之「长山之战」;最后,与晏国爆发的惨烈战争──「丛山围战」,甚至也被记载为「平海劫难」的重大战争,才终于让戚国暂时停下向外侵略的脚步。
连续五年,与各方爆发了共九次战争,梅静宣无法阻挡任何一次,可怕的是,纵使最后一役產生了无法抹灭的人为灾难,戚国的强大之势仍不被影响。梅静宣想清了,她终究无法将皇帝那无底一般的欲望壑口封起。寒门入不了强势的权贵圈因而去影响皇家,她自己也不想如白家那样不想表态站在中立派。
她是错的吗?
难道百姓当真一点灾祸也无?她从书中所学的任何道理到了今世全都无用?天下已然不须旧时代传承下来的经验了?
迎着皇帝冷漠的目光与同僚嘲笑的嘴脸,梅静宣毅然决然辞官。
五年间的激进反抗对她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在京中休养了半年后,梅静宣踏上返乡之途。
以她之眼,细细观察世间因战争而受之影响。可令她心感复杂的是,不知戚国真否强大如斯,纵使穀粮收穫稍有减少,缺了些人力的乡野依旧年年丰收,人人脸上尽是扬着满足的笑顏。
似乎只有自己不受世道所青睞……
梅静宣沉寂下来,最终回到家乡,独居在更为偏僻的一处农村。
五年痛苦的光阴带给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亦有精神上的侵蚀。每到夜半,她总会看见当年拥武派的朝臣在她上书遭无视时露出的嘲讽脸孔,皇帝的冷言冷语、同僚的尖话酸言始终环绕在她耳边,又或是…更为可怕的暴力袭击,无一不使她从梦中惊醒。
皇帝扼住她的脖子问:「你除了说这些,还会别的吗?」
伊氏将她驱逐到墙角,大笑道:「何等可笑之丧家犬。」
何氏无言对着她,驱使拿着匕首的刺客:「赶紧杀了她吧,这世间已不需要她。」
……不需要她了。
匕首刺进她的肚腹,接着划破她的颈脉,温热的血喷洒出来,而她说不了话。
突来的恶梦又一次惊醒沉默的隐士,她一手抱着肚子,一手摸着颈部,惊魂未定。被匕首划过的感觉仍在,恐惧始终降不下来。不过,寂静中流淌的另一道呼吸声,让她过激的大脑恢復平静。
摆脱那混乱的梦境已有一段时间,如今它再度归来,梅静宣不知该说什么好。看一旁睡得雷打不醒的刘熙,她才拉走一丝思绪。距她平时出门的时间尚有两时辰,睡不着的当口她也仅能睁眼望着屋顶打发自己睡去。或许她有些想向床上的人看过去,然而长年的礼教不允许她做出如此不尊重他人的举动,只得生生忍着。
梅静宣想起对方称路过这里是为至京城赴考,比对了下路线,她猜测刘熙或许来自贴近南方晏国的大城,沾染些许柔和的文士气息,不同于京城富人的直爽气度,对方身上更多的是像羿、晏那般自古国传下来的书卷气。
据说中原文化在一至二千年前十分蓬勃发展,即使是上古──也就是六国稳定前的时代──遗留的偽作,也称当时的现象作「百家争鸣」。可惜上古中原诸侯之乱使得大部分典籍遗失了,当时代文人为躲避战乱,几乎都迁移至蛮夷之地(似乎诸侯国都将边缘地区视为未开化之蛮荒,因此并不多加理睬),直至上古时期末段,东夷出了一位喜爱中原文化的年轻女帝,在其国内盖了名为「雅楼」之建筑,招集各方文士至此聚会,中土文化才又重新发展起来。据说「雅楼」便是如今各国文学集团的前身,例如戚国之寒璟轩,便是国内雅楼其中一层之派系名称,以着抒情诗词与山水游览志为主。
「雅楼」发源于东夷,进而影响与之相近的齐国,在齐灭东夷莱国后,便投注大量人才于人文研究发展上,并致力于考据经典,后来大夫晏氏反齐篡位,在文学领域更下了诸多功夫,以致动乱年代末期还保有能力南下建国。更遑论长年坐壁上观、休身养息的东夷,羿国有明确史料记载是由上古东夷变迁而来,自莱国之祸以后,再没有国家能侵入东夷领地,那之后许多史学家总喜欢将东夷能长存的缘由归至其丰富多彩的文学发展上。
于戚国国君周显,他则将这股热情贯注在对外征战上,自他上位五年后,开始了对外大大小小的战役。正如南方大国晏称自己为上古齐国之后,东海羿国也是为大眾认知的上古东夷后代所建,戚国便也打着上古正统帝王周室的名号欲统一中原。梅静宣入朝两年,年岁二十之际,开啟了她的官场恶梦。
本是落魄世族之后的梅静宣,在朝中并无甚地位,顶多赖着皇帝赏识才有一席说话之地。然这又招来朝中有权势者的憎恨,诸如何氏、伊氏等家族,总爱结党的势利者──梅静宣对他们下了如此结论。可喜怒无常的帝王并不管这类琐事,他仍握有最大的权势,因此党人依旧「被」容许存在。
梅静宣入朝的第二年,皇帝正式开展自己的野心,在中原六国近乎稳定二百年之际,周显大动作宣布针对南方富庶大国展开挞伐,以水源争夺为名出师。这显然是不可理喻的,因为南方长河即使接近,但根本不接触戚国领土,顶多在出海之际与羿国相接。此名一出,全中土皆知戚国只是为找碴而已。
可这荒谬的理由仍造成战争开打,全国多少人民受召参与战争,动用了多少人力、多少粮草来投入这场实为闹剧的争斗,似乎戚国上下皆无人将其视为大事,因为那并无会动摇国基。
简直……「无礼」!
梅静宣怒气冲冲进入宣鸣殿,不理会宫侍的阻拦,在气定神间批改奏摺的皇帝面前行了标准礼,接着跪下叩首,声音响亮到让一旁护驾的宫侍彷彿也能感受到那疼痛一样抖了一下。「请陛下收回成命!」梅静宣抬起头,扣地的地方已有隐隐冒血的趋势,然依旧动摇不了冷血的君主。
「梅卿可知何谓『适可而止』?」皇帝仅稍稍抬眼,接着落笔写下「不可」两个红字。自征伐的命令一出,梅静宣便天天至此要他收回命令,两人进行过大量的辩论,却无法说服对方。毕竟,完全无交集的思路是无法达成对话的,周显在一週过后终于认清,放弃与梅静宣对谈,但对方却不这么认为。
「若陛下真知此四字之意,或许微臣能稍退一步。」
周显皱了下眉。梅静宣最近令他生起的不悦就在此,正在谈论这步之时,她已能正确将自己准备踏出的下一步猜出,继而列出各种应对方式来反对。太过聪明的对手使人心生不快,但能踏过这座阻人前进的山丘,才会使他做的事情產生更大意义。难以猜测的帝王是这般告诫自身的。
不管梅静宣如何劝诫,周显从未改变心意。无法动摇朝廷的寒门子弟随着时间推进、军队出发、战争开打,越发感到心灰意冷,但她明白自己不能放弃。皇帝不可能因一战而饜足,迎接戚国的将是永无止境为向外扩张的战争。
荒谬的「祈水战役」才落幕,果然,戚皇便又称西北领土遭封国马上民族侵略,再次出兵,史称「凉原之战」。风雪交加的寒冬,梅静宣即便在殿外跪至昏厥,依旧无法改变帝王之意。
隔年,与荆戎之「城围野战」、羿国之「东海之役」;再隔年,与晏国之「祈水二战」,荆戎之「牧原荒役」;又一年,与荆戎之「仁海战役」,韦国之「长山之战」;最后,与晏国爆发的惨烈战争──「丛山围战」,甚至也被记载为「平海劫难」的重大战争,才终于让戚国暂时停下向外侵略的脚步。
连续五年,与各方爆发了共九次战争,梅静宣无法阻挡任何一次,可怕的是,纵使最后一役產生了无法抹灭的人为灾难,戚国的强大之势仍不被影响。梅静宣想清了,她终究无法将皇帝那无底一般的欲望壑口封起。寒门入不了强势的权贵圈因而去影响皇家,她自己也不想如白家那样不想表态站在中立派。
她是错的吗?
难道百姓当真一点灾祸也无?她从书中所学的任何道理到了今世全都无用?天下已然不须旧时代传承下来的经验了?
迎着皇帝冷漠的目光与同僚嘲笑的嘴脸,梅静宣毅然决然辞官。
五年间的激进反抗对她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在京中休养了半年后,梅静宣踏上返乡之途。
以她之眼,细细观察世间因战争而受之影响。可令她心感复杂的是,不知戚国真否强大如斯,纵使穀粮收穫稍有减少,缺了些人力的乡野依旧年年丰收,人人脸上尽是扬着满足的笑顏。
似乎只有自己不受世道所青睞……
梅静宣沉寂下来,最终回到家乡,独居在更为偏僻的一处农村。
五年痛苦的光阴带给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亦有精神上的侵蚀。每到夜半,她总会看见当年拥武派的朝臣在她上书遭无视时露出的嘲讽脸孔,皇帝的冷言冷语、同僚的尖话酸言始终环绕在她耳边,又或是…更为可怕的暴力袭击,无一不使她从梦中惊醒。
皇帝扼住她的脖子问:「你除了说这些,还会别的吗?」
伊氏将她驱逐到墙角,大笑道:「何等可笑之丧家犬。」
何氏无言对着她,驱使拿着匕首的刺客:「赶紧杀了她吧,这世间已不需要她。」
……不需要她了。
匕首刺进她的肚腹,接着划破她的颈脉,温热的血喷洒出来,而她说不了话。
突来的恶梦又一次惊醒沉默的隐士,她一手抱着肚子,一手摸着颈部,惊魂未定。被匕首划过的感觉仍在,恐惧始终降不下来。不过,寂静中流淌的另一道呼吸声,让她过激的大脑恢復平静。
摆脱那混乱的梦境已有一段时间,如今它再度归来,梅静宣不知该说什么好。看一旁睡得雷打不醒的刘熙,她才拉走一丝思绪。距她平时出门的时间尚有两时辰,睡不着的当口她也仅能睁眼望着屋顶打发自己睡去。或许她有些想向床上的人看过去,然而长年的礼教不允许她做出如此不尊重他人的举动,只得生生忍着。
梅静宣想起对方称路过这里是为至京城赴考,比对了下路线,她猜测刘熙或许来自贴近南方晏国的大城,沾染些许柔和的文士气息,不同于京城富人的直爽气度,对方身上更多的是像羿、晏那般自古国传下来的书卷气。
据说中原文化在一至二千年前十分蓬勃发展,即使是上古──也就是六国稳定前的时代──遗留的偽作,也称当时的现象作「百家争鸣」。可惜上古中原诸侯之乱使得大部分典籍遗失了,当时代文人为躲避战乱,几乎都迁移至蛮夷之地(似乎诸侯国都将边缘地区视为未开化之蛮荒,因此并不多加理睬),直至上古时期末段,东夷出了一位喜爱中原文化的年轻女帝,在其国内盖了名为「雅楼」之建筑,招集各方文士至此聚会,中土文化才又重新发展起来。据说「雅楼」便是如今各国文学集团的前身,例如戚国之寒璟轩,便是国内雅楼其中一层之派系名称,以着抒情诗词与山水游览志为主。
「雅楼」发源于东夷,进而影响与之相近的齐国,在齐灭东夷莱国后,便投注大量人才于人文研究发展上,并致力于考据经典,后来大夫晏氏反齐篡位,在文学领域更下了诸多功夫,以致动乱年代末期还保有能力南下建国。更遑论长年坐壁上观、休身养息的东夷,羿国有明确史料记载是由上古东夷变迁而来,自莱国之祸以后,再没有国家能侵入东夷领地,那之后许多史学家总喜欢将东夷能长存的缘由归至其丰富多彩的文学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