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 第23节
汪为不敢说谎,只得应是。
“你若是去城内贩卖,必须前往城里的集市,在那边交摊位费,五十文一天,或者也可以在这城门口的集市处买卖,摊位费十文一天。若是不想交摊位费,那就在城门口集市外面,自己找个地方摆摊。如果带着牛羊进城,切记不可随处摆摊,必须自行找个院子把牛羊找地方归置好。”衙役说道。
没想到这官爷解释得还挺清楚!汪为心里便没那么害怕,他四处一看,只见城门处集市十分热闹,不少人带了鸡鸭来卖,集市往外,就十分偏僻,没什么人过去,十文一天他也拿的出来,不如先在此处试试,看看再说。
汪为交了十文钱,衙役便带着他们三人前往一处空地,那里立了个木牌,写着甲十号。汪为不识字,但常年做生意,甲乙丙丁,一到十,这些字却还认得。
汪为和儿子们把牛羊圈好,管旁边的邻居要了一些清水喝,就着自家干粮胡乱啃了两口,就开始吆喝叫卖起来。
边家村的村长边杰就是在此时过来的。边家村今年大丰收,粮食卖出去后换来了不少钱,大家衣兜里宽裕了,也爱出来逛逛。眼下已经过了农忙时候,边杰也忍不住出来溜达一圈。
南沧县城门口的集市已经有了小小名声,边杰就来了此处。逛来逛去,鸡鸭这些他家有,不用买,粮食米面也不需要。他挑来挑去,就舍得买了两匹粗麻布,琢磨着给家里人做点新衣裳。那些好看的头发带子,自己媳妇带有些太艳丽,可惜家里也没个闺女可以打扮。
走着走着,边杰却听见了黄牛的哞哞声音,他眼睛一亮,加快脚步,看见了一个卖牛羊的摊子!
牛羊好啊!尤其是牛,那就更好了!边家村太穷苦,整个村子里都找不出一头牛,今年磨面的石碾子都是村里的壮劳力自己拉,犁地自然也是全靠人力。隔壁溪头村仗着有家底,自打郡王爷发了农具后,村里养的三头牛派上了大用场,不管是犁地还是拉磨,都好使!
打那起养牛就成了边杰的一块心病。他一辈子好强,总觉得别村有的,自家村子也得有。可自从有了农具,南沧县城谁不知道养牛的好?县城里本来牛也不多,身价水涨船高,一头牛四两银子,再添点都够买上一亩薄田!
边杰节省惯了,自然舍不得花四两雪花银买一头牛,大不了自家多出点汗,也一样种地。今日见着牛了,他又勾起了念想。走到牛羊摊子前,他左右看看,这家牵出来的牛眼光清亮,体格壮健,看着倒是不错。
“老丈,可是想要买牛?不是我自夸,我们家的牛那真真是没的说!瞧,这头小公牛,刚刚两岁,正是下地的好时候。”汪为一看有人来看牛,也热情起来,立马掰开牛的牙口,给边杰说道。
边杰一看,牛嘴里一对宽阔平整的大牙,确实是两三岁的刚成年的牛。刚成年的小公牛最卖得上价,下地耕田能轻松做个五年八年。边杰犹豫着问:“那你这牛,多少钱一头?”
汪为也犹豫起来。长都郡城饲料价昂,不少人家都把家里的牛羊卖了,牛价下跌,现在也就二两银子。他琢磨着,便先给个郡城里一样的价钱试试。“二两银子一头。”汪为说道,他其实觉得,一两半也未尝不可接受,但开门做生意,汪为还是装出一副你赚大了的神情来。
二两银子!边杰心里怦怦直跳,这可比县城里卖的便宜!他一辈子和农活打交道,虽然自家没养过,那也见过不少牛,他能看出汪为家的牛是健牛。不过老村长到底还是按捺住火热心思,跟汪为拉扯几轮,装模作样说说缺点,然后就掏出二两银子,心满意足牵走一头小公牛。
捏着二两小银锭,汪为还没回过神来。刚刚那老丈,穿着最简陋的粗褐麻衣,踩着的是草鞋,一张脸被日头晒得紫黑,分明是地里刨食的农民,没想到深藏不露,一出手就是二两银子!
刚来没多久就开了张,汪为这下觉得,说不定这南沧县还是自己的福地?他和儿子们也都振作起了精神,吆喝的劲头更足了。
结果,还没吆喝上几声,老丈又带着好几个农民过来,纷纷检查了他家牛的牙口,摸摸牛的身子骨,竟然包圆全部买走了!走的时候,还顺手买了一头羊!
汪为傻眼了。牛比羊价高,足足二两银子一头,因此他今日赶了四头牛,十只羊来,万万没想到,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四头牛卖了个精光!还卖出一只羊!
旁边边家村的村民却是心满意足,到底还是村长厉害,带着我们买到这么便宜的牛,牛还这样好!听得村民夸赞,边杰也是满面红光。
这次来集市,边家村的村民们是互相邀着一起来。边杰刚刚买了一头牛回去找大家伙,村民们一看,村长牵了一头牛回来!自然是七嘴八舌地问。一听只要二两银子,村民们都心动了!
比如边老三家,家里壮劳力多,闺女自从去了纺织作坊做工,又时不时地买东西回来,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了边家村的富户,自然是也想买一头。其他几个村民,来逛这集市也属于有点闲钱的,关系好的两三户人家凑一凑,也够买一头牛。
于是,刚买完牛回去的边杰,又带着村民们,把汪为家剩下的三头牛给买走了。因汪为家羊也不贵,边家村村民一合计,干脆买了一头羊回去,几家一分,吃点肉打打牙祭。
送走边家村的村民,汪为这个新摊子也有了人气,不少人都上来问价,带来的羊一只一只地卖了出去。
瞅见了商机,汪为便日日带着自家牛羊,来南沧县城贩卖。一回生二回熟,他也逐渐打听明白了南沧县的牛羊市场。
南沧县的商税低,若是不想交摊位费,也可以提前找好主顾,把带来的牛羊交易完,主顾牵着牛羊带走,县廷府只要求把牛羊管理好,不可在街上随处摆摊叫卖,必须在固定地方,但能自行处理那就不管。
摆摊则丰俭由人,南沧县城内一共设了两处集市,东边那个离王府近,住的都是南沧县有钱一点的县民,摊位费最高,足足一百文一天,一个月下来,就要三两银子!西边的那个集市靠近南沧县的各个村子,主要做村民们的生意,一天只要五十文,摊位费少一半。当然,最便宜还是城门口的集市,也有很多村民上县城来这儿溜达。
汪为很快就发现,买自家牛的往往是富有的村民,买牛回去是为了干农活。因为自己家的牛养得好,健壮,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出了名气,即使在城门口摆摊,也能卖掉。至于价格,汪为还是继续按二两银子一头卖,和长都郡城一个价,他家祖辈做牛羊生意,更看重口碑。
至于上汪为家买羊的,要么就是村民们一起买一头,回家分食,要么就是要好的县民几家合力买一头。汪为很快下了决定,他花了三两银子在东市租了一个月摊位,让大儿子去那儿开了个羊肉铺子。
三两银子花得汪为心疼,可他想明白一个道理,肉价到底金贵,在城门口卖,无非是赶巧了卖出一两头,实际能天天吃起羊肉的,到底还是得看东市的有钱富户。而卖整羊,又不如散卖羊肉卖得快。每日送几头羊到东市,现宰现卖,附近的富户或多或少,都会来买个几斤吃。
汪为想得没错。即使是郡王府,因为主子统共也就宣瑾瑜和李氏两人,在这个节俭的年代,也不会天天宰羊吃,因为一头羊不赶着吃完,极易放坏。最好就是零买几斤肉,当天吃完。
汪为家的羊肉铺子在东市一开,很快就受到了追捧。他家的羊都是用的新鲜草料喂养,因此羊肉没有一点腥膻味儿,白水煮都香。
这种最上等的羊肉,只用切成大块,和着葱姜往水里一放,等水咕嘟咕嘟一响,就拿小勺子撇羊油沫子。沫子撇得差不多干净了,一盖盖子小火炖上一个时辰,就鲜美不可胜言。后世的泉水羊肉,便是这么个做法。
汪为的羊肉铺子每天可以卖出三头羊,细水长流,能赚不少银子。想买他家牛的老主顾知道后,以后但凡想要买牛,就去羊肉铺子问价,第二天汪为就从长都郡城送来牛,主顾牵走就是。
随着长都郡城和南沧县城的水泥路修通,两地商品互通有无,南沧县县民们能买到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今年丰收的南沧县,也有一部分粮食流通向了县城。至于水泥、香皂、菽豆酱这些特产,也借由长都郡城售卖到了其他各郡。
更快的人员流动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也带来了更多商税。因为赈灾,南沧县廷府花去了不少银子,可道路修通后,库银又迅速充沛起来。于是县廷府又酝酿起了新的利民政策。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公共牛车
南沧县的城门口, 立上了一块怪模怪样的显眼牌子。牌子上画着一辆马车。
这是什么东西?
有人好奇去问守城门的衙役。
衙役粗声粗气说:“以后从卯时到未时,每逢时辰整点儿, 在这个木牌子底下就会发两辆牛车, 从南沧县到长都郡城去。牛车只载人,不载货。”
两辆牛车?往来的县民们顿时好奇起来,恰好, 更漏也到了辰时的整点儿,只见从县城里缓缓驶出了两辆牛车。每辆牛车都由两头牛牵引, 后面拉着敞开的宽大板车。驾车的车夫停在了木牌子底下, 喊道:“出发, 去长都郡城的牛车!大人三文钱,小孩一文钱, 抱着的奶娃子不要钱!”
原来是送人去长都郡城的牛车!这价格却是公道,顿时就有不少打算走路去长都郡城的人说道:“我来,我来!”
可一辆牛车只能坐五个人,两辆也就十个人。最开始报名的十个好运气的人上了车, 一脸欢喜。只用花两三斤米的价钱,坐牛车去长都郡, 倒是轻省不少呢。因为牛车的车轮宽大, 在平滑的水泥上飞快滚动, 平日里五六个时辰的路,竟然三个时辰就到达了。
县廷府提供的便宜牛车就这样出了名。听守城门的官爷说, 郡王爷说这是公共牛车。县民们觉得这名字有些古怪,但因为是郡王爷取的, 便也这么叫了。
不过公共牛车太受欢迎, 每个时辰发两辆根本不够, 很快, 县廷府就把牛车增加到了足足十辆,才算是满足了民众的需求。考虑到牛车往来的速度,县廷府一共置办了三十辆牛车。宋冬干脆在城门外圈了块场地,专门停放管理公共牛车。牛车收上来的车费勉强够给黄牛们买点草料,余下全靠县廷府贴补。也是南沧县现在有钱了,每月才能给得起这笔花销。
见县廷府率先做起了牛车往来的生意,也有私人做起了拉车的行当。这私人经营的牛车,要足足收十文钱一个人,是县廷府的三倍还多。饶是这样,也有不少赶不上公共牛车的人去坐私家牛车。至于舍得花钱的,花上三十文,可以坐上更快更舒服的马车。
牛车行当蓬勃发展,南沧县也掀起了一波购置牛马的热潮。现在县民们都以家中养牛养马为荣。以畜力为驱动,南沧县的交通空前繁荣。
诚郡王府里,宣瑾瑜正忙着指导春香纺线。现下已是秋日,李氏就让丫鬟仆妇把库房里存着的毛皮大氅拿出来晒太阳,预备着秋末就该穿了。宣瑾瑜一看拿出来晾晒的皮毛大氅,便觉得十分厚重。她试了试穿在身上,保暖效果一流,但着实沉重压身,不够轻便,又不透气,容易闷出一身汗来。这种毛皮大氅价格又十分昂贵,寻常人根本穿不起。
宣瑾瑜忍不住又开始操心,入秋了,冬天还会远吗?自己的子民又该如何过冬呢?
系统抽出的棉花良种还封在抽卡自带的小箱子里,要等着明年春天才能下种,今年冬天,能有什么保暖的衣料?宣瑾瑜吃饭的时候有了灵感。瞅着厨房端上来的羊肉,她突然悟了,南沧县地处边关,比起关内,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牛羊,羊毛不就是上等的保暖材料?
于是说干就干,宣瑾瑜决心把这羊毛纺成毛线看看,反正王府里也摆着现成的纺线机。原来,上至郡王太妃李氏,下到贴身丫鬟春香,王府里的女眷在深宅大院里难免寂寞,大家就做做针线活打发日子。听说郡王爷发明了新的纺织机,李氏就让宣瑾瑜弄了几台回王府,给大家拨弄拨弄。
宣瑾瑜让春香带着人把纺织机这些家伙什取过来,自己亲自动手,开始纺织起了毛线。不过她脑瓜子灵活,手却生得笨拙,弄了没多久,就被春香请了下来。
“郡王爷想做什么就说,至于这纺织的活儿,还是奴婢来做吧。”春香比宣瑾瑜大几岁,自小伺候着王爷长大,说话也活泼直接。
春香的针线活儿在整个王府都排得上号,宣瑾瑜也乐得如此。她拿着羊毛给春香看:“我从古书上看到,这羊毛也可以跟苎麻一样纺出线来,羊毛线又可以编织成毛衣,轻薄保暖。”
这些羊毛宣瑾瑜已经命人清洗晒干,春香拿起一看,只见羊毛洁白而柔软,但缠绕成了毛团。刚刚郡王爷就是拿这毛团往纺线机上引,却总是拉不好毛线。
春香若有所思。这样的毛团太过杂乱,团积在一起,可不好纺织。平常纺麻线的时候,那些苎麻草都是规整成一束一束的,能不能把羊毛也像苎麻那样处理呢?
春香拿出木梳子,仔细把羊毛梳理开,一直梳到羊毛蓬松而柔软,这时她才揪出一缕羊毛,挂在纺线机的纺锤杆子上。她一边转动滚轮,一边牵引羊毛出线。纺线要求的是巧劲儿,手上的力度必须稳得住,春香一开始纺羊毛线,手上把不住劲儿的大小,羊毛线断了几次,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力度,羊毛线在她手中越滚越长。
春香平日里就喜欢做点针线活儿,也不觉得枯燥,高高兴兴地织出了一大团羊毛线,这才拿去找宣瑾瑜。“王爷要的可是这种毛线?”
宣瑾瑜拿起毛线使劲儿扯了扯,还挺结实,毛线纹丝不动。虽说手感有些粗糙,但也可以拿来织毛衣。前世宣瑾瑜跟着姥姥学了些织毛衣最简单的针法,她让人找来几根光滑的木签子,就教起春香打毛衣来。
宣瑾瑜先起了个平针,两根棒针交替,慢慢就织出了毛衣片,她琢磨着先织个简单的围巾。旁边春香跟着宣瑾瑜的做法,也开始起针编织起来。她只觉得这打毛衣极有意思,两根木签子一上一下,或挑或勾,就把这毛线能织成衣裳!春香手巧,人也聪明,很快就学明白了平针的针法,比起她平日里给宣瑾瑜做衣服费的手工,这可简单多了。
见春香这么快就上手,宣瑾瑜便又教了她自己会的几种针法,又大致给她说了怎么拿毛线织成衣服。于是,接下来几天,宣瑾瑜就看见春香茶不思饭不想,随手就拿着一个针线筐,觑着空儿了就要打上几针。宣瑾瑜哑然失笑,她虽然知道春香爱做点针线活儿,但没想到能痴迷如此,原来自己的大丫鬟竟然是个重度手工爱好者。
宣瑾瑜不知道的是,晚间春香休息的时候,还偷偷点着蜡烛打毛衣呢!
如此几天过去,春香兴高采烈地跟宣瑾瑜说:“王爷,您瞧瞧,那毛衣是不是这样的?”
宣瑾瑜定睛一看,只见春香手里拿着一件完完整整的毛衣。她接过来一看,毛衣针脚平整,毛线排列细密,因是对襟的式样,上面还缝上了两条系带。宣瑾瑜笑着说:“可不就是!这毛衣真漂亮!”
得了郡王爷的夸赞,春香自然欣喜。她织毛衣的时候,还想到了许多花样,想着之后再试试,能不能在这毛衣上织出些花样子。
于是,这天午间吃完饭,宣瑾瑜就把春香新织的毛衣给李氏看,让李氏试试。因这毛衣是单股线织成,十分轻薄,入秋后李氏畏寒,套在外面做个挡风的外套也合适。
李氏往身上一套,惊喜异常,这毛衣刚贴身,就非常暖和,比起那毛皮大氅来,又透气又轻便,正适合眼下时节。她又摸摸这毛衣,说着:“我看这毛衣裳好!就是这毛衣裳好像有点扎手,怕是不能贴身穿,只能在里衣外面套上。”
宣瑾瑜一想,说道:“这也有办法。春香,回头织毛衣的时候,专取羊贴身的那一层绒毛来纺线织衣,做出来的料子就精细得多了。”
这是个好法子!春香当即应下。她回去后就找了厨房的人,让他们宰羊的时候把羊毛都剪下送过来。见是郡王府的大丫鬟春香要,厨房的人不敢怠慢,不仅把王府肉羊的羊毛剃了送来,还去东市的羊肉铺子花钱买了些羊毛。
春香带着府里的小丫鬟,一起动手把整身羊毛里的细绒挑出来,清洗干净。她又找苏嬷嬷从纺织作坊里带了颜料,染成各色毛线,最后织出来一条十分精美的细绒毛披肩,献给李氏。秋日早晚间有寒气,李氏穿丝绸衣衫觉得太冷,穿皮毛又太热,自有了这毛披肩,这问题才迎刃而解。早晚李氏把披肩裹在身上,午间就脱下放在一边,又方便又舒适,当即喜得让春香再织几件来,除了这细绒毛披肩,还要再弄两件细绒毛衣服。
得了郡王太妃赞赏,春香织起毛衣来就更加有干劲。她本来就是宣瑾瑜的大丫鬟,除去给宣瑾瑜倒水奉茶,做做王爷的贴身衣物,几乎没什么别的事情,何况房里其他小丫鬟也听她调配。她干脆就带着小丫鬟们清洗羊毛,纺织毛线,织出来的毛衣花样是越来越多。
郡王府的风潮从来都影响着整个南沧县。因为宣瑾瑜也没说过需要保密,毛衣的织法就从王府一路流传出去。现在有人家一杀羊,就把羊毛剪下留出来,等着纺成毛线织衣服呢!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不急着做麻布衣服,针线篮子里现在放的都是打了一半的羊毛衣。
群众的智慧永远无穷,手工达人这种存在也跨越古今,南沧县的毛衣花样、针法越来越丰富。本来自打有了农具后,大家就只想养牛,不想养羊。现在凭借着产出羊毛,羊也终于在南沧县家畜界争下一席之地。不少人盘算着,养一只羊,年年剃了毛再长,家里的冬衣不就有了着落?于是,继养牛风潮之后,南沧县又掀起了一股养羊热。
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水磨坊
南沧县城外, 有一片平坦开阔的丘陵,附近人家的牛羊懒洋洋地在草地上踱步, 时不时低头嚼两口青草。
宣瑾瑜穿着一身轻便服装, 和宋冬、徐福在丘陵上走着,身后缀着一行侍卫。一行人走走停停,来到了河流旁边。
“郡王爷, 长都水灾之后,南沧县的水路也有了改变。玉带河比以前丰沛了不少。下官以为, 眼下正是修建水渠的好机会。”宋冬说着。
玉带河是南沧县外最大的一支河流, 离南沧县十来里路, 可惜河道较浅,水流不丰, 南沧县也一直没打算修建什么水利工程。长都郡城的主要水脉是锦水,锦水流入南沧县的这一段也就是玉带河。今年因为锦水暴涨汇入,玉带河的河道一下子就填满了,后面长都郡城里新挖开的金沙溪也一并汇入了玉带河, 这下子玉带河的河道顿时冲开,好在宋冬疏通开挖了水道, 这才没有造成水患。
没想到长都郡起了水灾, 南沧县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玉带河水量变得空前充沛,正好可以修建水利工程。宋冬便开始着手设计南沧县的水利工程, 想要从玉带河直接引水,通往南沧县下各个村落, 用以灌溉农田, 哺育苗禾。
今日, 宣瑾瑜就是带着宋冬和徐福前来考察。一行人沿着玉带河边走边看, 也听宋冬讲解这水渠打算如何修建。宋冬手里还拿着一副微缩的帛画,上面画着南沧县的各条水系,也大致画出了从玉带河开挖的水渠路线。等引水渠从玉带河通往各村后,还要再开挖更细小的支道,引往各片农田。
宋冬性喜农术,南沧县又一直雨水不丰,遇见荒年就时常减产,这是宋冬上任以来的一块心病。他一直想要修建水渠,如何修建也构思许久,因此宣瑾瑜听下来,也没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只不过她也有一个想要修建的水利工程。
宣瑾瑜想要修建几座水力磨坊。今年南沧县的粮食收成不错,以至于现在有些人家收来的麦子,都还没来得及用石碾子完全磨成面粉。虽说现在不少村民家里都添了牛,可在宣瑾瑜看来,这宝贵的畜力还是用来犁田的好,至于磨面的事情,还是交给水磨坊来。
宋冬一说要修建水渠,她就想到这事儿,琢磨着正好一道规划了,就找了时间唤出系统抽卡,好在系统给力,似乎也明白要抽出她需要的东西助力基建,最后真给她抽出了【水力磨坊】建筑图纸,还附带了一个精美的模型。
水力磨坊修建不难,只要水势落差能有个两三米,冲击下来的水力就足以带动磨盘转动。宋冬在修建引水渠的时候,自然也会遇见一些水道从高往低走的地方,这种地方正适合修建一处水磨坊,水从磨坊经过后,照样可以流入引水渠,继续沿着引水渠的水路往前奔流。
宣瑾瑜找了一处水势湍急之处,拿出水磨坊的图纸给宋冬和徐福讲解起来,模型也给了他二人把玩。徐福请示过宣瑾瑜后,直接把磨坊模型放在河道边,往里面浇了些水,这精致的模型就自动转动起来。
宋冬很快就明白了:“依下官看,这水磨坊着实巧夺天工,主要是修建引水道,木轮车,和上下两个磨盘。到时候,水从引水道里起来,冲刷水轮车转动,木轮车再带动磨盘转动磨面,只要这水流一日不停,这磨盘就可以一日不息啊。”
徐福也对这水力磨坊的设计赞叹不已,问道:“郡王爷,也不知这水力磨坊,一日可以磨多少斤米面?”
“五百斤到一千斤之间吧。”宣瑾瑜给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既然你二人也都明白了,那便在南沧县城外和各个村子,分别修建一个水力磨坊。这事儿宋冬来统领,也由你来为水磨坊选址,把这水磨坊当做这水渠路线的分支来修建。徐福则打个下手,负责修建这磨坊屋子、木轮车、磨盘这些。”
宋冬和徐福领命,依言前去操办。
修建水渠的第一步,还是招工。南沧县的村民们只觉得今年日子过得分外红火,本来以为秋收后没甚事情做,也没有进项,没想到县廷府开始招村民去修水泥路,给十文钱一天的工钱。水泥路修好后,村民们正遗憾少了一个美差,可没想到,县廷府又招人开始修水渠,还是十文钱一天!
这下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南沧县的百姓们蜂拥而至。修水渠好啊,谁不想把水直接引到农田,能省多少功夫!可村子里的小溪水量不够,玉带河远在城外十里,从十里外引水修进各个村子得花多少力气?得花多少银钱?农民们也就做梦时候想想。
万万没想到,祖祖辈辈都没来得及看到的事情,他们这一代却成真了!对于修建水渠,南沧县民们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互相督促着,谁也不会不卖力。
“你若是去城内贩卖,必须前往城里的集市,在那边交摊位费,五十文一天,或者也可以在这城门口的集市处买卖,摊位费十文一天。若是不想交摊位费,那就在城门口集市外面,自己找个地方摆摊。如果带着牛羊进城,切记不可随处摆摊,必须自行找个院子把牛羊找地方归置好。”衙役说道。
没想到这官爷解释得还挺清楚!汪为心里便没那么害怕,他四处一看,只见城门处集市十分热闹,不少人带了鸡鸭来卖,集市往外,就十分偏僻,没什么人过去,十文一天他也拿的出来,不如先在此处试试,看看再说。
汪为交了十文钱,衙役便带着他们三人前往一处空地,那里立了个木牌,写着甲十号。汪为不识字,但常年做生意,甲乙丙丁,一到十,这些字却还认得。
汪为和儿子们把牛羊圈好,管旁边的邻居要了一些清水喝,就着自家干粮胡乱啃了两口,就开始吆喝叫卖起来。
边家村的村长边杰就是在此时过来的。边家村今年大丰收,粮食卖出去后换来了不少钱,大家衣兜里宽裕了,也爱出来逛逛。眼下已经过了农忙时候,边杰也忍不住出来溜达一圈。
南沧县城门口的集市已经有了小小名声,边杰就来了此处。逛来逛去,鸡鸭这些他家有,不用买,粮食米面也不需要。他挑来挑去,就舍得买了两匹粗麻布,琢磨着给家里人做点新衣裳。那些好看的头发带子,自己媳妇带有些太艳丽,可惜家里也没个闺女可以打扮。
走着走着,边杰却听见了黄牛的哞哞声音,他眼睛一亮,加快脚步,看见了一个卖牛羊的摊子!
牛羊好啊!尤其是牛,那就更好了!边家村太穷苦,整个村子里都找不出一头牛,今年磨面的石碾子都是村里的壮劳力自己拉,犁地自然也是全靠人力。隔壁溪头村仗着有家底,自打郡王爷发了农具后,村里养的三头牛派上了大用场,不管是犁地还是拉磨,都好使!
打那起养牛就成了边杰的一块心病。他一辈子好强,总觉得别村有的,自家村子也得有。可自从有了农具,南沧县城谁不知道养牛的好?县城里本来牛也不多,身价水涨船高,一头牛四两银子,再添点都够买上一亩薄田!
边杰节省惯了,自然舍不得花四两雪花银买一头牛,大不了自家多出点汗,也一样种地。今日见着牛了,他又勾起了念想。走到牛羊摊子前,他左右看看,这家牵出来的牛眼光清亮,体格壮健,看着倒是不错。
“老丈,可是想要买牛?不是我自夸,我们家的牛那真真是没的说!瞧,这头小公牛,刚刚两岁,正是下地的好时候。”汪为一看有人来看牛,也热情起来,立马掰开牛的牙口,给边杰说道。
边杰一看,牛嘴里一对宽阔平整的大牙,确实是两三岁的刚成年的牛。刚成年的小公牛最卖得上价,下地耕田能轻松做个五年八年。边杰犹豫着问:“那你这牛,多少钱一头?”
汪为也犹豫起来。长都郡城饲料价昂,不少人家都把家里的牛羊卖了,牛价下跌,现在也就二两银子。他琢磨着,便先给个郡城里一样的价钱试试。“二两银子一头。”汪为说道,他其实觉得,一两半也未尝不可接受,但开门做生意,汪为还是装出一副你赚大了的神情来。
二两银子!边杰心里怦怦直跳,这可比县城里卖的便宜!他一辈子和农活打交道,虽然自家没养过,那也见过不少牛,他能看出汪为家的牛是健牛。不过老村长到底还是按捺住火热心思,跟汪为拉扯几轮,装模作样说说缺点,然后就掏出二两银子,心满意足牵走一头小公牛。
捏着二两小银锭,汪为还没回过神来。刚刚那老丈,穿着最简陋的粗褐麻衣,踩着的是草鞋,一张脸被日头晒得紫黑,分明是地里刨食的农民,没想到深藏不露,一出手就是二两银子!
刚来没多久就开了张,汪为这下觉得,说不定这南沧县还是自己的福地?他和儿子们也都振作起了精神,吆喝的劲头更足了。
结果,还没吆喝上几声,老丈又带着好几个农民过来,纷纷检查了他家牛的牙口,摸摸牛的身子骨,竟然包圆全部买走了!走的时候,还顺手买了一头羊!
汪为傻眼了。牛比羊价高,足足二两银子一头,因此他今日赶了四头牛,十只羊来,万万没想到,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四头牛卖了个精光!还卖出一只羊!
旁边边家村的村民却是心满意足,到底还是村长厉害,带着我们买到这么便宜的牛,牛还这样好!听得村民夸赞,边杰也是满面红光。
这次来集市,边家村的村民们是互相邀着一起来。边杰刚刚买了一头牛回去找大家伙,村民们一看,村长牵了一头牛回来!自然是七嘴八舌地问。一听只要二两银子,村民们都心动了!
比如边老三家,家里壮劳力多,闺女自从去了纺织作坊做工,又时不时地买东西回来,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了边家村的富户,自然是也想买一头。其他几个村民,来逛这集市也属于有点闲钱的,关系好的两三户人家凑一凑,也够买一头牛。
于是,刚买完牛回去的边杰,又带着村民们,把汪为家剩下的三头牛给买走了。因汪为家羊也不贵,边家村村民一合计,干脆买了一头羊回去,几家一分,吃点肉打打牙祭。
送走边家村的村民,汪为这个新摊子也有了人气,不少人都上来问价,带来的羊一只一只地卖了出去。
瞅见了商机,汪为便日日带着自家牛羊,来南沧县城贩卖。一回生二回熟,他也逐渐打听明白了南沧县的牛羊市场。
南沧县的商税低,若是不想交摊位费,也可以提前找好主顾,把带来的牛羊交易完,主顾牵着牛羊带走,县廷府只要求把牛羊管理好,不可在街上随处摆摊叫卖,必须在固定地方,但能自行处理那就不管。
摆摊则丰俭由人,南沧县城内一共设了两处集市,东边那个离王府近,住的都是南沧县有钱一点的县民,摊位费最高,足足一百文一天,一个月下来,就要三两银子!西边的那个集市靠近南沧县的各个村子,主要做村民们的生意,一天只要五十文,摊位费少一半。当然,最便宜还是城门口的集市,也有很多村民上县城来这儿溜达。
汪为很快就发现,买自家牛的往往是富有的村民,买牛回去是为了干农活。因为自己家的牛养得好,健壮,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出了名气,即使在城门口摆摊,也能卖掉。至于价格,汪为还是继续按二两银子一头卖,和长都郡城一个价,他家祖辈做牛羊生意,更看重口碑。
至于上汪为家买羊的,要么就是村民们一起买一头,回家分食,要么就是要好的县民几家合力买一头。汪为很快下了决定,他花了三两银子在东市租了一个月摊位,让大儿子去那儿开了个羊肉铺子。
三两银子花得汪为心疼,可他想明白一个道理,肉价到底金贵,在城门口卖,无非是赶巧了卖出一两头,实际能天天吃起羊肉的,到底还是得看东市的有钱富户。而卖整羊,又不如散卖羊肉卖得快。每日送几头羊到东市,现宰现卖,附近的富户或多或少,都会来买个几斤吃。
汪为想得没错。即使是郡王府,因为主子统共也就宣瑾瑜和李氏两人,在这个节俭的年代,也不会天天宰羊吃,因为一头羊不赶着吃完,极易放坏。最好就是零买几斤肉,当天吃完。
汪为家的羊肉铺子在东市一开,很快就受到了追捧。他家的羊都是用的新鲜草料喂养,因此羊肉没有一点腥膻味儿,白水煮都香。
这种最上等的羊肉,只用切成大块,和着葱姜往水里一放,等水咕嘟咕嘟一响,就拿小勺子撇羊油沫子。沫子撇得差不多干净了,一盖盖子小火炖上一个时辰,就鲜美不可胜言。后世的泉水羊肉,便是这么个做法。
汪为的羊肉铺子每天可以卖出三头羊,细水长流,能赚不少银子。想买他家牛的老主顾知道后,以后但凡想要买牛,就去羊肉铺子问价,第二天汪为就从长都郡城送来牛,主顾牵走就是。
随着长都郡城和南沧县城的水泥路修通,两地商品互通有无,南沧县县民们能买到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今年丰收的南沧县,也有一部分粮食流通向了县城。至于水泥、香皂、菽豆酱这些特产,也借由长都郡城售卖到了其他各郡。
更快的人员流动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也带来了更多商税。因为赈灾,南沧县廷府花去了不少银子,可道路修通后,库银又迅速充沛起来。于是县廷府又酝酿起了新的利民政策。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公共牛车
南沧县的城门口, 立上了一块怪模怪样的显眼牌子。牌子上画着一辆马车。
这是什么东西?
有人好奇去问守城门的衙役。
衙役粗声粗气说:“以后从卯时到未时,每逢时辰整点儿, 在这个木牌子底下就会发两辆牛车, 从南沧县到长都郡城去。牛车只载人,不载货。”
两辆牛车?往来的县民们顿时好奇起来,恰好, 更漏也到了辰时的整点儿,只见从县城里缓缓驶出了两辆牛车。每辆牛车都由两头牛牵引, 后面拉着敞开的宽大板车。驾车的车夫停在了木牌子底下, 喊道:“出发, 去长都郡城的牛车!大人三文钱,小孩一文钱, 抱着的奶娃子不要钱!”
原来是送人去长都郡城的牛车!这价格却是公道,顿时就有不少打算走路去长都郡城的人说道:“我来,我来!”
可一辆牛车只能坐五个人,两辆也就十个人。最开始报名的十个好运气的人上了车, 一脸欢喜。只用花两三斤米的价钱,坐牛车去长都郡, 倒是轻省不少呢。因为牛车的车轮宽大, 在平滑的水泥上飞快滚动, 平日里五六个时辰的路,竟然三个时辰就到达了。
县廷府提供的便宜牛车就这样出了名。听守城门的官爷说, 郡王爷说这是公共牛车。县民们觉得这名字有些古怪,但因为是郡王爷取的, 便也这么叫了。
不过公共牛车太受欢迎, 每个时辰发两辆根本不够, 很快, 县廷府就把牛车增加到了足足十辆,才算是满足了民众的需求。考虑到牛车往来的速度,县廷府一共置办了三十辆牛车。宋冬干脆在城门外圈了块场地,专门停放管理公共牛车。牛车收上来的车费勉强够给黄牛们买点草料,余下全靠县廷府贴补。也是南沧县现在有钱了,每月才能给得起这笔花销。
见县廷府率先做起了牛车往来的生意,也有私人做起了拉车的行当。这私人经营的牛车,要足足收十文钱一个人,是县廷府的三倍还多。饶是这样,也有不少赶不上公共牛车的人去坐私家牛车。至于舍得花钱的,花上三十文,可以坐上更快更舒服的马车。
牛车行当蓬勃发展,南沧县也掀起了一波购置牛马的热潮。现在县民们都以家中养牛养马为荣。以畜力为驱动,南沧县的交通空前繁荣。
诚郡王府里,宣瑾瑜正忙着指导春香纺线。现下已是秋日,李氏就让丫鬟仆妇把库房里存着的毛皮大氅拿出来晒太阳,预备着秋末就该穿了。宣瑾瑜一看拿出来晾晒的皮毛大氅,便觉得十分厚重。她试了试穿在身上,保暖效果一流,但着实沉重压身,不够轻便,又不透气,容易闷出一身汗来。这种毛皮大氅价格又十分昂贵,寻常人根本穿不起。
宣瑾瑜忍不住又开始操心,入秋了,冬天还会远吗?自己的子民又该如何过冬呢?
系统抽出的棉花良种还封在抽卡自带的小箱子里,要等着明年春天才能下种,今年冬天,能有什么保暖的衣料?宣瑾瑜吃饭的时候有了灵感。瞅着厨房端上来的羊肉,她突然悟了,南沧县地处边关,比起关内,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牛羊,羊毛不就是上等的保暖材料?
于是说干就干,宣瑾瑜决心把这羊毛纺成毛线看看,反正王府里也摆着现成的纺线机。原来,上至郡王太妃李氏,下到贴身丫鬟春香,王府里的女眷在深宅大院里难免寂寞,大家就做做针线活打发日子。听说郡王爷发明了新的纺织机,李氏就让宣瑾瑜弄了几台回王府,给大家拨弄拨弄。
宣瑾瑜让春香带着人把纺织机这些家伙什取过来,自己亲自动手,开始纺织起了毛线。不过她脑瓜子灵活,手却生得笨拙,弄了没多久,就被春香请了下来。
“郡王爷想做什么就说,至于这纺织的活儿,还是奴婢来做吧。”春香比宣瑾瑜大几岁,自小伺候着王爷长大,说话也活泼直接。
春香的针线活儿在整个王府都排得上号,宣瑾瑜也乐得如此。她拿着羊毛给春香看:“我从古书上看到,这羊毛也可以跟苎麻一样纺出线来,羊毛线又可以编织成毛衣,轻薄保暖。”
这些羊毛宣瑾瑜已经命人清洗晒干,春香拿起一看,只见羊毛洁白而柔软,但缠绕成了毛团。刚刚郡王爷就是拿这毛团往纺线机上引,却总是拉不好毛线。
春香若有所思。这样的毛团太过杂乱,团积在一起,可不好纺织。平常纺麻线的时候,那些苎麻草都是规整成一束一束的,能不能把羊毛也像苎麻那样处理呢?
春香拿出木梳子,仔细把羊毛梳理开,一直梳到羊毛蓬松而柔软,这时她才揪出一缕羊毛,挂在纺线机的纺锤杆子上。她一边转动滚轮,一边牵引羊毛出线。纺线要求的是巧劲儿,手上的力度必须稳得住,春香一开始纺羊毛线,手上把不住劲儿的大小,羊毛线断了几次,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力度,羊毛线在她手中越滚越长。
春香平日里就喜欢做点针线活儿,也不觉得枯燥,高高兴兴地织出了一大团羊毛线,这才拿去找宣瑾瑜。“王爷要的可是这种毛线?”
宣瑾瑜拿起毛线使劲儿扯了扯,还挺结实,毛线纹丝不动。虽说手感有些粗糙,但也可以拿来织毛衣。前世宣瑾瑜跟着姥姥学了些织毛衣最简单的针法,她让人找来几根光滑的木签子,就教起春香打毛衣来。
宣瑾瑜先起了个平针,两根棒针交替,慢慢就织出了毛衣片,她琢磨着先织个简单的围巾。旁边春香跟着宣瑾瑜的做法,也开始起针编织起来。她只觉得这打毛衣极有意思,两根木签子一上一下,或挑或勾,就把这毛线能织成衣裳!春香手巧,人也聪明,很快就学明白了平针的针法,比起她平日里给宣瑾瑜做衣服费的手工,这可简单多了。
见春香这么快就上手,宣瑾瑜便又教了她自己会的几种针法,又大致给她说了怎么拿毛线织成衣服。于是,接下来几天,宣瑾瑜就看见春香茶不思饭不想,随手就拿着一个针线筐,觑着空儿了就要打上几针。宣瑾瑜哑然失笑,她虽然知道春香爱做点针线活儿,但没想到能痴迷如此,原来自己的大丫鬟竟然是个重度手工爱好者。
宣瑾瑜不知道的是,晚间春香休息的时候,还偷偷点着蜡烛打毛衣呢!
如此几天过去,春香兴高采烈地跟宣瑾瑜说:“王爷,您瞧瞧,那毛衣是不是这样的?”
宣瑾瑜定睛一看,只见春香手里拿着一件完完整整的毛衣。她接过来一看,毛衣针脚平整,毛线排列细密,因是对襟的式样,上面还缝上了两条系带。宣瑾瑜笑着说:“可不就是!这毛衣真漂亮!”
得了郡王爷的夸赞,春香自然欣喜。她织毛衣的时候,还想到了许多花样,想着之后再试试,能不能在这毛衣上织出些花样子。
于是,这天午间吃完饭,宣瑾瑜就把春香新织的毛衣给李氏看,让李氏试试。因这毛衣是单股线织成,十分轻薄,入秋后李氏畏寒,套在外面做个挡风的外套也合适。
李氏往身上一套,惊喜异常,这毛衣刚贴身,就非常暖和,比起那毛皮大氅来,又透气又轻便,正适合眼下时节。她又摸摸这毛衣,说着:“我看这毛衣裳好!就是这毛衣裳好像有点扎手,怕是不能贴身穿,只能在里衣外面套上。”
宣瑾瑜一想,说道:“这也有办法。春香,回头织毛衣的时候,专取羊贴身的那一层绒毛来纺线织衣,做出来的料子就精细得多了。”
这是个好法子!春香当即应下。她回去后就找了厨房的人,让他们宰羊的时候把羊毛都剪下送过来。见是郡王府的大丫鬟春香要,厨房的人不敢怠慢,不仅把王府肉羊的羊毛剃了送来,还去东市的羊肉铺子花钱买了些羊毛。
春香带着府里的小丫鬟,一起动手把整身羊毛里的细绒挑出来,清洗干净。她又找苏嬷嬷从纺织作坊里带了颜料,染成各色毛线,最后织出来一条十分精美的细绒毛披肩,献给李氏。秋日早晚间有寒气,李氏穿丝绸衣衫觉得太冷,穿皮毛又太热,自有了这毛披肩,这问题才迎刃而解。早晚李氏把披肩裹在身上,午间就脱下放在一边,又方便又舒适,当即喜得让春香再织几件来,除了这细绒毛披肩,还要再弄两件细绒毛衣服。
得了郡王太妃赞赏,春香织起毛衣来就更加有干劲。她本来就是宣瑾瑜的大丫鬟,除去给宣瑾瑜倒水奉茶,做做王爷的贴身衣物,几乎没什么别的事情,何况房里其他小丫鬟也听她调配。她干脆就带着小丫鬟们清洗羊毛,纺织毛线,织出来的毛衣花样是越来越多。
郡王府的风潮从来都影响着整个南沧县。因为宣瑾瑜也没说过需要保密,毛衣的织法就从王府一路流传出去。现在有人家一杀羊,就把羊毛剪下留出来,等着纺成毛线织衣服呢!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不急着做麻布衣服,针线篮子里现在放的都是打了一半的羊毛衣。
群众的智慧永远无穷,手工达人这种存在也跨越古今,南沧县的毛衣花样、针法越来越丰富。本来自打有了农具后,大家就只想养牛,不想养羊。现在凭借着产出羊毛,羊也终于在南沧县家畜界争下一席之地。不少人盘算着,养一只羊,年年剃了毛再长,家里的冬衣不就有了着落?于是,继养牛风潮之后,南沧县又掀起了一股养羊热。
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水磨坊
南沧县城外, 有一片平坦开阔的丘陵,附近人家的牛羊懒洋洋地在草地上踱步, 时不时低头嚼两口青草。
宣瑾瑜穿着一身轻便服装, 和宋冬、徐福在丘陵上走着,身后缀着一行侍卫。一行人走走停停,来到了河流旁边。
“郡王爷, 长都水灾之后,南沧县的水路也有了改变。玉带河比以前丰沛了不少。下官以为, 眼下正是修建水渠的好机会。”宋冬说着。
玉带河是南沧县外最大的一支河流, 离南沧县十来里路, 可惜河道较浅,水流不丰, 南沧县也一直没打算修建什么水利工程。长都郡城的主要水脉是锦水,锦水流入南沧县的这一段也就是玉带河。今年因为锦水暴涨汇入,玉带河的河道一下子就填满了,后面长都郡城里新挖开的金沙溪也一并汇入了玉带河, 这下子玉带河的河道顿时冲开,好在宋冬疏通开挖了水道, 这才没有造成水患。
没想到长都郡起了水灾, 南沧县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玉带河水量变得空前充沛,正好可以修建水利工程。宋冬便开始着手设计南沧县的水利工程, 想要从玉带河直接引水,通往南沧县下各个村落, 用以灌溉农田, 哺育苗禾。
今日, 宣瑾瑜就是带着宋冬和徐福前来考察。一行人沿着玉带河边走边看, 也听宋冬讲解这水渠打算如何修建。宋冬手里还拿着一副微缩的帛画,上面画着南沧县的各条水系,也大致画出了从玉带河开挖的水渠路线。等引水渠从玉带河通往各村后,还要再开挖更细小的支道,引往各片农田。
宋冬性喜农术,南沧县又一直雨水不丰,遇见荒年就时常减产,这是宋冬上任以来的一块心病。他一直想要修建水渠,如何修建也构思许久,因此宣瑾瑜听下来,也没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只不过她也有一个想要修建的水利工程。
宣瑾瑜想要修建几座水力磨坊。今年南沧县的粮食收成不错,以至于现在有些人家收来的麦子,都还没来得及用石碾子完全磨成面粉。虽说现在不少村民家里都添了牛,可在宣瑾瑜看来,这宝贵的畜力还是用来犁田的好,至于磨面的事情,还是交给水磨坊来。
宋冬一说要修建水渠,她就想到这事儿,琢磨着正好一道规划了,就找了时间唤出系统抽卡,好在系统给力,似乎也明白要抽出她需要的东西助力基建,最后真给她抽出了【水力磨坊】建筑图纸,还附带了一个精美的模型。
水力磨坊修建不难,只要水势落差能有个两三米,冲击下来的水力就足以带动磨盘转动。宋冬在修建引水渠的时候,自然也会遇见一些水道从高往低走的地方,这种地方正适合修建一处水磨坊,水从磨坊经过后,照样可以流入引水渠,继续沿着引水渠的水路往前奔流。
宣瑾瑜找了一处水势湍急之处,拿出水磨坊的图纸给宋冬和徐福讲解起来,模型也给了他二人把玩。徐福请示过宣瑾瑜后,直接把磨坊模型放在河道边,往里面浇了些水,这精致的模型就自动转动起来。
宋冬很快就明白了:“依下官看,这水磨坊着实巧夺天工,主要是修建引水道,木轮车,和上下两个磨盘。到时候,水从引水道里起来,冲刷水轮车转动,木轮车再带动磨盘转动磨面,只要这水流一日不停,这磨盘就可以一日不息啊。”
徐福也对这水力磨坊的设计赞叹不已,问道:“郡王爷,也不知这水力磨坊,一日可以磨多少斤米面?”
“五百斤到一千斤之间吧。”宣瑾瑜给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既然你二人也都明白了,那便在南沧县城外和各个村子,分别修建一个水力磨坊。这事儿宋冬来统领,也由你来为水磨坊选址,把这水磨坊当做这水渠路线的分支来修建。徐福则打个下手,负责修建这磨坊屋子、木轮车、磨盘这些。”
宋冬和徐福领命,依言前去操办。
修建水渠的第一步,还是招工。南沧县的村民们只觉得今年日子过得分外红火,本来以为秋收后没甚事情做,也没有进项,没想到县廷府开始招村民去修水泥路,给十文钱一天的工钱。水泥路修好后,村民们正遗憾少了一个美差,可没想到,县廷府又招人开始修水渠,还是十文钱一天!
这下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南沧县的百姓们蜂拥而至。修水渠好啊,谁不想把水直接引到农田,能省多少功夫!可村子里的小溪水量不够,玉带河远在城外十里,从十里外引水修进各个村子得花多少力气?得花多少银钱?农民们也就做梦时候想想。
万万没想到,祖祖辈辈都没来得及看到的事情,他们这一代却成真了!对于修建水渠,南沧县民们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互相督促着,谁也不会不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