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大宋_分卷阅读_219
司马光:“……”
借钱跟你又有什么关系?你这个天子亲封的通玄先生,还用跟朝廷借钱吗?!
赵顼原本也听得津津有味,只觉心障尽去,前所未有的明白了水利的好处,正要把这惠国惠民的新法实施到底呢,突然听这么一句,也是无语。更要命的是,他知道这小道为啥兴奋啊!这人买了六千贯的国债,将来要有四百顷地呢!农具他还都包了,难不成修水利还要朝廷借钱给你?!
还好王安石反应机敏,咳了一声:“此借贷只为家贫之人所设,通玄先生想来不穷,何必借钱?”
听到这话,甄琼顿时不乐意了:“修水利哪是家贫之人能办的起的?没个几百亩田,修了也是白修。况且这么一大笔花销,若是利息低,肯定还是借了划算啊。”
他那四百顷地,全都修了灌溉设施,还不得花上几千贯?能借当然要借钱了,等到地里有收成了,再还不就行了。听了这么大半天莫名其妙的废话,好不容易听到点有用的,怎能轻易放过!
王安石:“……”
赵顼:“……”
司马光倒是一个激灵,立刻对天子行礼道:“官家,通玄先生这话有理啊。家贫之人,如何能修水利?此法一出,受惠定然非百姓,而是此等富家!”
你等等,甄琼都傻眼了,我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你这人到底是咋想的?!
谁料还没等他分辨,赵顼也一言难尽的点了点头:“此事的确有些欠妥,还当细细思量。”
他也不是没看报,《日新报》上所说的占用水道之事,在民间的确不少。现在鼓励私人借钱修水利,岂不是便宜了这些大户?水利是该修,但是不该是一家一户之事,而该是一州一郡之事。新法的确有可以更改之处啊。
说完,他转头笑着对甄琼道:“多亏了先生指点,朕才明白了新法优劣。那盐田之功,也当重赏才是!”
甄琼:“???”
他指点了啥?新法又是啥?今天叫他来宫里到底是干啥的来着?农药的事情就这么搁下了?哪还消不消他的经费了?
晕晕乎乎接了天子的赏赐,甄琼走出了大殿,呆呆看着天愣了半晌。算了,搞不懂的,还是回家问问邈哥吧。
作者有话要说:盐池晒盐唐时就有,海水晒盐却要等到明代以后,估计也是煮海成习惯了,反倒捅不破窗户纸。
第135章
见甄琼这么早就回家,还带回一堆的赏赐,韩邈也很是惊讶:“琼儿这是入宫了?可是又出了什么成果?”
以官家的脾性,能赏这么多的,肯定也得是大功啊。可是据他了解,宝应观最近并没有新项目,难不成琼儿又误打误撞,发现了什么?
“唉,我好好在丹房炼丹,突然被官家叫去问话。还以为是说农药,谁知道莫名其妙又拐到了水利上……”正憋屈着呢,甄琼噼里啪啦把今日的事情说了一遍,末了还抱怨一声,“都说了修水利可以借钱,官家怎么能反悔呢?哪有这样的道理!对了,新法到底是干什么的?”
韩邈:“……”
看着甄琼那一张茫然又无辜的脸,就连他也觉的哭笑不得。不知多少大臣殚思竭虑,上本直谏天子,连他都利用《日新报》造势,想要改一改圣心。谁料万般手段,都不如甄琼这么一通胡搞有用。
摇了摇头,韩邈笑道:“新法就是报上最近说的农田水利法。官家想要兴修水利,开垦荒田,这才颁布法令。”
“哦,原来新法就是搞水利啊?那不挺好的吗?”甄琼又不看报,如今总算明白了原委,又回忆了一下今天的争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是不是那个司马中丞家里穷,也不种地,才反对新法的?”
家里有田的,哪能不用水?兴修水利这样的大好事都要反对,还一脑门浆糊,说什么天地财物有定数,怕不是读书读傻了!
韩邈:“……”
司马中丞,应该是御史中丞司马光吧?这怎么也是三朝老臣,虽然清廉简朴,但也不穷啊。更别说,反对新法的理由太多,家里有地的,怕是叫声更大呢。
只是这些,跟甄琼说,他也未必能听懂。韩邈笑着解释道:“司马中丞只是恪守祖制,害怕改了法度,惹出麻烦。再说了,水利这等大事,牵扯太多,也着实需要细细思量。”
甄琼只差翻个白眼了。恪守祖制?当年葛仙翁还想给赵太祖献金丹呢,虽说开创了造化派,但是一本教材里错漏不知多少。还不是一代代真人查漏补缺,才有了造化一脉的兴盛。求知贵疑知道吗?都照搬祖宗那套,一辈子也别谈什么成就了,坐吃山空吧!
不过说到底,新法跟他毕竟没啥大关系。甄琼叹了声:“就是这人太记仇了,见说不过我,就让官家取消借贷。唉,咱家那四百顷地,要是修水利,还不知要花多少呢。现在只能自己掏钱了……”
这溢于言表的沮丧,惹得韩邈笑出了声:“琼儿不是要种棉花嘛,谁知道此物用水如何呢?再说了,借钱终归是要付利息的。新法原本定了二分息呢,哪有自己掏钱划算?”
“二分息?那算了!”甄琼震惊了,他那国库券才五厘的息钱啊,这群人收二分息还敢说利息低?幸好没有借,要不真亏了!
见他这模样,韩邈唇边笑容又浓了些:“取消了借贷,也是好事。还是琼儿看的明白,水利哪是寻常人家能动的?若真成了法令,还不知下面要如何摊派呢。”
其实韩邈原本就打算利用舆论,让天子察觉借贷修水利的不妥之处。虽然《日新报》上话里话外说的都是私家占用水道之害,但是朝廷借贷的最大害处,还在摊派。只要有了这法令,不知有多少破家的县令,会为了政绩,强令百姓借钱修渠。届时能不能因水利受益先不说,这二分的息钱,是必定要出的,那些中下户定然要深受其害。
水利虽说有益,却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朝廷从中斡旋,主持防洪修堤,围湖造田,才是应有之义。至于那些小型沟渠,还是该鼓励百姓自行修葺。只要派人指点,减免劳役,那些以田谋生的农人,又怎会吝惜气力?
借钱跟你又有什么关系?你这个天子亲封的通玄先生,还用跟朝廷借钱吗?!
赵顼原本也听得津津有味,只觉心障尽去,前所未有的明白了水利的好处,正要把这惠国惠民的新法实施到底呢,突然听这么一句,也是无语。更要命的是,他知道这小道为啥兴奋啊!这人买了六千贯的国债,将来要有四百顷地呢!农具他还都包了,难不成修水利还要朝廷借钱给你?!
还好王安石反应机敏,咳了一声:“此借贷只为家贫之人所设,通玄先生想来不穷,何必借钱?”
听到这话,甄琼顿时不乐意了:“修水利哪是家贫之人能办的起的?没个几百亩田,修了也是白修。况且这么一大笔花销,若是利息低,肯定还是借了划算啊。”
他那四百顷地,全都修了灌溉设施,还不得花上几千贯?能借当然要借钱了,等到地里有收成了,再还不就行了。听了这么大半天莫名其妙的废话,好不容易听到点有用的,怎能轻易放过!
王安石:“……”
赵顼:“……”
司马光倒是一个激灵,立刻对天子行礼道:“官家,通玄先生这话有理啊。家贫之人,如何能修水利?此法一出,受惠定然非百姓,而是此等富家!”
你等等,甄琼都傻眼了,我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你这人到底是咋想的?!
谁料还没等他分辨,赵顼也一言难尽的点了点头:“此事的确有些欠妥,还当细细思量。”
他也不是没看报,《日新报》上所说的占用水道之事,在民间的确不少。现在鼓励私人借钱修水利,岂不是便宜了这些大户?水利是该修,但是不该是一家一户之事,而该是一州一郡之事。新法的确有可以更改之处啊。
说完,他转头笑着对甄琼道:“多亏了先生指点,朕才明白了新法优劣。那盐田之功,也当重赏才是!”
甄琼:“???”
他指点了啥?新法又是啥?今天叫他来宫里到底是干啥的来着?农药的事情就这么搁下了?哪还消不消他的经费了?
晕晕乎乎接了天子的赏赐,甄琼走出了大殿,呆呆看着天愣了半晌。算了,搞不懂的,还是回家问问邈哥吧。
作者有话要说:盐池晒盐唐时就有,海水晒盐却要等到明代以后,估计也是煮海成习惯了,反倒捅不破窗户纸。
第135章
见甄琼这么早就回家,还带回一堆的赏赐,韩邈也很是惊讶:“琼儿这是入宫了?可是又出了什么成果?”
以官家的脾性,能赏这么多的,肯定也得是大功啊。可是据他了解,宝应观最近并没有新项目,难不成琼儿又误打误撞,发现了什么?
“唉,我好好在丹房炼丹,突然被官家叫去问话。还以为是说农药,谁知道莫名其妙又拐到了水利上……”正憋屈着呢,甄琼噼里啪啦把今日的事情说了一遍,末了还抱怨一声,“都说了修水利可以借钱,官家怎么能反悔呢?哪有这样的道理!对了,新法到底是干什么的?”
韩邈:“……”
看着甄琼那一张茫然又无辜的脸,就连他也觉的哭笑不得。不知多少大臣殚思竭虑,上本直谏天子,连他都利用《日新报》造势,想要改一改圣心。谁料万般手段,都不如甄琼这么一通胡搞有用。
摇了摇头,韩邈笑道:“新法就是报上最近说的农田水利法。官家想要兴修水利,开垦荒田,这才颁布法令。”
“哦,原来新法就是搞水利啊?那不挺好的吗?”甄琼又不看报,如今总算明白了原委,又回忆了一下今天的争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是不是那个司马中丞家里穷,也不种地,才反对新法的?”
家里有田的,哪能不用水?兴修水利这样的大好事都要反对,还一脑门浆糊,说什么天地财物有定数,怕不是读书读傻了!
韩邈:“……”
司马中丞,应该是御史中丞司马光吧?这怎么也是三朝老臣,虽然清廉简朴,但也不穷啊。更别说,反对新法的理由太多,家里有地的,怕是叫声更大呢。
只是这些,跟甄琼说,他也未必能听懂。韩邈笑着解释道:“司马中丞只是恪守祖制,害怕改了法度,惹出麻烦。再说了,水利这等大事,牵扯太多,也着实需要细细思量。”
甄琼只差翻个白眼了。恪守祖制?当年葛仙翁还想给赵太祖献金丹呢,虽说开创了造化派,但是一本教材里错漏不知多少。还不是一代代真人查漏补缺,才有了造化一脉的兴盛。求知贵疑知道吗?都照搬祖宗那套,一辈子也别谈什么成就了,坐吃山空吧!
不过说到底,新法跟他毕竟没啥大关系。甄琼叹了声:“就是这人太记仇了,见说不过我,就让官家取消借贷。唉,咱家那四百顷地,要是修水利,还不知要花多少呢。现在只能自己掏钱了……”
这溢于言表的沮丧,惹得韩邈笑出了声:“琼儿不是要种棉花嘛,谁知道此物用水如何呢?再说了,借钱终归是要付利息的。新法原本定了二分息呢,哪有自己掏钱划算?”
“二分息?那算了!”甄琼震惊了,他那国库券才五厘的息钱啊,这群人收二分息还敢说利息低?幸好没有借,要不真亏了!
见他这模样,韩邈唇边笑容又浓了些:“取消了借贷,也是好事。还是琼儿看的明白,水利哪是寻常人家能动的?若真成了法令,还不知下面要如何摊派呢。”
其实韩邈原本就打算利用舆论,让天子察觉借贷修水利的不妥之处。虽然《日新报》上话里话外说的都是私家占用水道之害,但是朝廷借贷的最大害处,还在摊派。只要有了这法令,不知有多少破家的县令,会为了政绩,强令百姓借钱修渠。届时能不能因水利受益先不说,这二分的息钱,是必定要出的,那些中下户定然要深受其害。
水利虽说有益,却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朝廷从中斡旋,主持防洪修堤,围湖造田,才是应有之义。至于那些小型沟渠,还是该鼓励百姓自行修葺。只要派人指点,减免劳役,那些以田谋生的农人,又怎会吝惜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