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第10节
把这事交代完了,领头的汉子也已经走到了自家门口。他伸出手一边对着大门猛拍,一边扬声高喊:“兰娘,兰娘!我回来了,快开下门。”
屋里的人显然还没入睡,几乎是他刚喊,煤灯就亮了起来。
一阵脚步声响起,大门被人从里面打开。只见一妇人举着昏暗的煤灯站在门边,问道:“今儿怎的回来得这般晚……”
“应了罗家村的人明日上他们那去割麦,大伙便加了把劲,把黄家村的麦子都收割完了才回来……”
“罗家村?我怎记得那村离咱们这满远的……”
“得有二十来里路呢……不过没关系,罗家村的人寻来时与我说好了,到时候他们村里会给大家安排住的地方。”
前些日子,大伙听取了林立文的建议,组建起了割麦团队,开始游走在各个村子里帮人割麦挣钱。
因为只需一枚铜钱便能帮割一亩地的麦子,于是他们割麦队格外受人欢迎。甭管到了哪个村子,都是被当地人争着抢着要他们去帮忙收割麦子。
在割了几天后,附近的几个较近的村子都被走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未曾想当初林立文给的第二个打出名号的建议,还真派上用场了。
像今天,罗家村的人便是听说了“堰塘林氏割麦队”正在黄家村帮人割麦,特意跑过来找人的!
而一开始因为两边村子相隔较远,众人是有点犹豫的。但“堰塘林氏割麦队”最近名头也响,不是什么不知根底的班子,因此罗家村的人才敢说出愿意给他们借宿的话。
不用每日来回走上这么多路,能一口气将一整个村子的麦地割完再回来,割麦队的大伙便也没什么意见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妇人高兴道:“收上一整个村子的麦地,又能挣回来不少钱。”
在这里地广人稀,再是贫穷的老百姓家里总归都能有好几亩的旱地。因此一个村子的地加在一块,绝对不算一个小数。
而他们这些割麦队,早已经熟练的掌握住麦钐的用法了。有那手脚快,力气大且人又勤奋的汉子,一日能割上十几亩的麦地!
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人,一日能挣上十几枚铜钱!这在老百姓的眼里,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等收完罗家村的麦地后,倒也不急着赶回来。”汉子显然想得更长远:“我到时候还可以上旁边村子去问问,若是那边的村子也愿意提供住宿,那我这一次就能挣回来更多的钱。”
“那也行……哎呀,你这也累了一日了,灶上我还给你温着热水在那,你快去洗个澡,早点上床睡觉……”
妇人说了会话,瞧着自家男人忙碌了一天回来后灰头土脸的一身,又心疼起来了。都说割麦挣钱,可挣来的也全都是辛苦钱。
那麦钐是比长镰刀好使,但每日这般的从早干到晚,自家男人那一双胳膊早酸疼到不行了。
只是村里组建的割麦队去的全是男人,她一妇人到底不好每日跟着在各个村子里跑动。因此妇人只能第二日一早就起来,替自家男人准备好多点干粮。
因着这次出去要在罗家村留宿,早起便不用像往常那般赶,于是汉子难得的睡了个好觉。等到他起床时,妇人已经把他要带去的干粮准备的差不多了。
烧了一半的木头被妇人拿了出来,放到一旁空地上弄灭,唯有一些之前已经烧成木炭的还在灶膛里留着没动,因为灶上面被妇人放置了一块平整的石板,石板上摆满了一片处理干净的小鱼小虾正在烤着。
其中一个碗里还装了大半碗烤好的,而且不仅如此,旁边还有一个木盆里,还装着小半盆还没来得及放上去烘烤的鱼虾。
汉子瞧了一眼,顺便问了一句:“这些都是要给我带去的?”
“啊?不是……碗里那些烤好的是给你带走的。剩下的这些,是要拿给大郎的。”妇人解释道:“大郎爱吃鱼虾,咱们得了他这么好的挣钱法子,总该送点东西表示一下。”
妇人嘴里的大郎指的林立文,或者应该说,现在只要是林家村的人,嘴里喊出来的“大郎”如果未特意表明的话,都是指的林立文。
汉子听了立即说道:“大郎爱吃鱼虾?那你别给我了,都留给大郎吧!”
“那碗里装着的,你还是拿去。你在外面割麦也辛苦,大郎那里若是少了,晚点我跟婆婆再去河里下几个地笼便是……”妇人是感激林立文,但她也心疼自己男人。
“那行吧。”汉子说道:“我先拿着,等麦子割完,到时候我也去给大郎摸点鱼虾送去!”
林家这边,林立文一大早上又收到了村民们送来的鱼虾了。
因着大多都是村民们用地笼弄来的,所以这些鱼虾的个头都不大。虾是极细小的那种,鱼也多是小孩拇指粗细。这里边有如之前的妇人那般处理好了再送过来的,也有直接拿盆或者是拿桶提过来的活鱼虾。
这些村民们送鱼虾来时,还一个个的在那里说:“听说大郎爱吃鱼虾……”还说道:“不够了再与我说一声,我去给大郎弄……”
弄得林立文想推却都找不到理由,他总不能跟人家说,自己不爱吃鱼虾,是村民们想错了吧?
要说这事也确实是村民们想错了,只是最开始引起这个误会的,却是林杨氏。
那日林立文刚做出麦钐拿去与林老头瞧,林老头误会林立文馋鱼吃了,林周氏和林杨氏也误会了。
后面林立文解释了一番,林周氏也私底下问了,确定林立文没想吃鱼才作罢。但林杨氏却把这事记在了心里,还支使林老二拿地笼去河边弄鱼,又被村民们瞧见。
村民们上前闲聊了几句,最后大家都得知了——林大郎爱吃鱼。
这段时间,大家接连得了林立文想出来的农具的好处,甚至还靠着林立文的法子挣来了些钱,大伙正不知该如何感谢林立文呢!
旁的事情他们或许做不来,摸点鱼虾送去给林立文表示感谢,那还是能办得到的!
于是众人在听说林立文爱吃鱼后,一个个的就都去弄鱼了。
这么几日下来,林老太和林周氏,以及林杨氏三婆媳一有空几乎都在处理这些村民们送来的鱼虾。能烘干的尽量烘干,烘不完的,她们只能挤掉内脏后清洗干净,再撒上一点盐放到太阳底下去晒。
这般搞了几天后,林立文只觉得整个屋子都飘散着一股子的鱼腥味。
然这还没完,这日林家大姑也拎着桶上门来了。
林大姑一瞧见林立文,立即就笑着对他说道:“大郎,快,拿个桶过来。听说你爱吃鱼,大姑特意给你弄了些鱼虾来!”
林家村跟刘家村不止是隔的近,两个村子的田地更是共用着一条河水来灌溉。因此当林家村的众人都去河边弄鱼虾时,刘家村那边的人便也听说了林大郎爱吃鱼。
刘家父母得知这事,也让刘家三兄弟去弄鱼虾。甭管怎么说,因为林家把林大姑看重,好处最后也一样落在了他们刘家头上。
于是就有了现在林大姑也来送鱼虾的这一出。
“大姑,你怎么也来给我送鱼虾了啊?你瞧,家里现在这么多,真不用给我送的。”林立文停下手里的竹笔,又拿石头将纸张盖住以免被风吹走,才站起来哭笑不得的说道。
林大姑也瞧见了满院子拿簸箕晒着的鱼虾,但却不肯把东西拿回去:“后面送不送的再说,你把今天大姑拿来的先收下。”
林立文无奈只得收下这些鱼虾。
将桶里带来的鱼虾空出来后的林大姑却并未离去,而是好奇的盯着林立文放在凳子上用石头压着的纸张:“大郎,你这是在作画?”
“不是作画,是在画一样新的农具。”林立文回道。
林大姑闻言,眼睛立即一亮:“大郎你又想出一样新农具了呀?是做什么用的?”
“这东西叫打谷机,是我见着家里爷奶爹娘他们用连枷打麦穗太过辛苦方才想出来的……”林立文就把这打谷机的简单原理,以及它的好使之处细细的对着林大姑讲了一遍。
林大姑听说只需要用脚使劲,就能很轻松的将麦穗和水稻脱粒,便忍不住催促林立文:“那大郎你赶紧把这个农具做出来啊!”
林立文只能解释道:“大姑,这农具其他部分都好弄,难的是它里面的脱粒装置,还需得上县城铁铺定制一番才行……”
因着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中午从地里回来休息的林老头和林老大他们刚走近自家院门口,就听见了林立文说要去县城铁铺定制的话。
林老头整个人站在那,愣是有点不敢进去了。
若是进去,大郎又要找他要钱,那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前几日在刘家村割麦挣来的钱,注定又要保不住了吗?
第14章 打谷机
“爹,你怎的不进去了?”林老头这一停下,紧随其后的林老大便满脸不解的问道。
“对呀,快进去啊!大郎说他又想出一个好使的农具了!”同样听到了林立文刚刚说的话,林老二却是一脸的高兴。
这段时间,林老二帮着林立文制作新农具,又教授村民们制作。导致林老二也没少受到村民们的感激和夸赞,现在大家一个个的对着他要多热情有多热情。
就连林杨氏私底下也说道:“我嫁了你这么多年,万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虽说平日里家里凳子椅子桌子有点小问题,都是林老二修的,但这到底不打眼。便是家里用的箩筐,簸箕,林老二也没少编织,也最多被大家说上一句手巧。
可这种手巧,在林家村里也并不少见。谁家的东西不都是尽量自己做的,有点小问题自己修?至于花钱去买?那可没几个人能舍得。
于是林老二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体会这种感觉。
这会催促完林老头后,林老二口里还大声冲着院子里喊道:“大郎,你快与我说说,你这回想出来的那个新农具……”
林老头就瞧见自家二儿子一边说着一边绕过了他,欢快的跟个二傻子一样的跑去找大郎了。
紧跟随林老二后面跑进去的,还有林老大。
林老大手没林老二那么巧,木工那些活他做不大来,也就没法跟林老二一样得村里人的夸赞。但是没关系,这些农具可全是他家大郎想出来的。现在村里人见着他一次,几乎都要夸他一句“好福气,生了个好儿子”这样的话……而对林老大这个当爹的来说,村里人夸赞林立文可比夸赞他本人来得还要高兴。
“哎呦,我的钱……”林老头一个人站在原地,心疼到不行。
“爹,你怎的还站在那里?快来瞧瞧大郎新想出来的这农具!”林老二拿着图纸仔细看了下后,迫不及待的再次催促起林老头来。
“来了,来了。”林老头强忍着心疼应道。
林老头走过来后,林立文喊道:“爷,你也来看看我画的新农具的图。”
“我又不识字。”林老头嘴里是这么说的,但是手却无比诚实的伸了过去。他把图纸拿在手里仔细的看了又看,名堂还是没看出来,但是却不妨碍林老头心里升起的骄傲和自得。
果然不愧是他孙子,脑子不仅好使,还晓得体贴他们做爷奶的。怕他们辛苦,特意又想出来了一个新农具。
“我刚听说,你这农具是用来打麦穗的?”林老头问道。
“对!”林立文又再次解释了一番打谷机的作用:“爷,等我把这打谷机做出来了,以后你跟奶就不用再那么辛苦的打连枷了。”
这个时候给麦穗脱粒用的就是一种叫连枷(注1)的农具,使用的时候就是人顶着个大太阳站在那,高举着连枷的杆子,一下又一下的对晾晒着的麦穗不停的摔打。
也因此每年给麦穗脱粒一次,林老头他们的胳膊都要酸上几天。
林老头听得是心动,可还是心疼钱:“大郎啊,做这个打谷机,怕是得用不少铁吧?”
“嗯,比之前做耧车所需的铁,还要多得多。”林立文回道。
打谷机若想好使,里边所需要的铁确实不在少数。而铁用的多,那么就意味着花出去的钱也就多。
于是这话一出来,便是林老大和林老二也安静下来了。
好在,林立文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更是早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四月下旬(注2),先前说等麦收割完后要给林立文摸鱼的汉子,带着他那一对割麦队,正拿着麦钐在麦地里挥汗如雨的劳作着。
“大伙加把劲,咱们争取今日能完工。先前隔壁上塘村和下塘村的人都来与我说了,也要请咱们割麦队过去帮忙收割麦子呢!”汉子大声喊道。
他们最开始是接了罗家村的割麦生意,也早就打算趁着这次过来,看看能不能把附近村子的生意也接了。可没想到的是,寻来找他们割麦的村子会这般的多。以至于割麦队的众人一个个的每天天刚擦亮就下地,要一直干到天色暗淡这才舍得停下休息。
因为麦收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待过了这段时间,他们也挣不到这个钱了。所以辛苦归辛苦,但割麦队的人却都很珍惜这份难得的挣钱机会。
“大伙加把劲哈!嘿哟,嘿哟!”汉子继续高喊着给连续忙碌了许多天的众人打气。
大家也高声回应,后面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有人竟然用家乡话唱起了歌谣来。那歌谣声一起,众人立刻跟着附和。
这歌谣一唱,众人好像觉得原本的疲惫也消散了些,于是越唱越带劲,越唱也越响亮。
而在割麦队唱着歌谣时,不远处的马路上,正缓缓走来三人。
待听见这歌谣声时,三人忍不住停驻在了原地。
为首的人细细听了会这歌谣声,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虽他听得不是很懂这用乡话所唱歌谣的意思,但是情绪是会感染的,这歌声里的愉悦,只要听见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也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份愉悦,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然等到他走近后,脸上立刻浮现出了震惊之色。
屋里的人显然还没入睡,几乎是他刚喊,煤灯就亮了起来。
一阵脚步声响起,大门被人从里面打开。只见一妇人举着昏暗的煤灯站在门边,问道:“今儿怎的回来得这般晚……”
“应了罗家村的人明日上他们那去割麦,大伙便加了把劲,把黄家村的麦子都收割完了才回来……”
“罗家村?我怎记得那村离咱们这满远的……”
“得有二十来里路呢……不过没关系,罗家村的人寻来时与我说好了,到时候他们村里会给大家安排住的地方。”
前些日子,大伙听取了林立文的建议,组建起了割麦团队,开始游走在各个村子里帮人割麦挣钱。
因为只需一枚铜钱便能帮割一亩地的麦子,于是他们割麦队格外受人欢迎。甭管到了哪个村子,都是被当地人争着抢着要他们去帮忙收割麦子。
在割了几天后,附近的几个较近的村子都被走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未曾想当初林立文给的第二个打出名号的建议,还真派上用场了。
像今天,罗家村的人便是听说了“堰塘林氏割麦队”正在黄家村帮人割麦,特意跑过来找人的!
而一开始因为两边村子相隔较远,众人是有点犹豫的。但“堰塘林氏割麦队”最近名头也响,不是什么不知根底的班子,因此罗家村的人才敢说出愿意给他们借宿的话。
不用每日来回走上这么多路,能一口气将一整个村子的麦地割完再回来,割麦队的大伙便也没什么意见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妇人高兴道:“收上一整个村子的麦地,又能挣回来不少钱。”
在这里地广人稀,再是贫穷的老百姓家里总归都能有好几亩的旱地。因此一个村子的地加在一块,绝对不算一个小数。
而他们这些割麦队,早已经熟练的掌握住麦钐的用法了。有那手脚快,力气大且人又勤奋的汉子,一日能割上十几亩的麦地!
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人,一日能挣上十几枚铜钱!这在老百姓的眼里,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等收完罗家村的麦地后,倒也不急着赶回来。”汉子显然想得更长远:“我到时候还可以上旁边村子去问问,若是那边的村子也愿意提供住宿,那我这一次就能挣回来更多的钱。”
“那也行……哎呀,你这也累了一日了,灶上我还给你温着热水在那,你快去洗个澡,早点上床睡觉……”
妇人说了会话,瞧着自家男人忙碌了一天回来后灰头土脸的一身,又心疼起来了。都说割麦挣钱,可挣来的也全都是辛苦钱。
那麦钐是比长镰刀好使,但每日这般的从早干到晚,自家男人那一双胳膊早酸疼到不行了。
只是村里组建的割麦队去的全是男人,她一妇人到底不好每日跟着在各个村子里跑动。因此妇人只能第二日一早就起来,替自家男人准备好多点干粮。
因着这次出去要在罗家村留宿,早起便不用像往常那般赶,于是汉子难得的睡了个好觉。等到他起床时,妇人已经把他要带去的干粮准备的差不多了。
烧了一半的木头被妇人拿了出来,放到一旁空地上弄灭,唯有一些之前已经烧成木炭的还在灶膛里留着没动,因为灶上面被妇人放置了一块平整的石板,石板上摆满了一片处理干净的小鱼小虾正在烤着。
其中一个碗里还装了大半碗烤好的,而且不仅如此,旁边还有一个木盆里,还装着小半盆还没来得及放上去烘烤的鱼虾。
汉子瞧了一眼,顺便问了一句:“这些都是要给我带去的?”
“啊?不是……碗里那些烤好的是给你带走的。剩下的这些,是要拿给大郎的。”妇人解释道:“大郎爱吃鱼虾,咱们得了他这么好的挣钱法子,总该送点东西表示一下。”
妇人嘴里的大郎指的林立文,或者应该说,现在只要是林家村的人,嘴里喊出来的“大郎”如果未特意表明的话,都是指的林立文。
汉子听了立即说道:“大郎爱吃鱼虾?那你别给我了,都留给大郎吧!”
“那碗里装着的,你还是拿去。你在外面割麦也辛苦,大郎那里若是少了,晚点我跟婆婆再去河里下几个地笼便是……”妇人是感激林立文,但她也心疼自己男人。
“那行吧。”汉子说道:“我先拿着,等麦子割完,到时候我也去给大郎摸点鱼虾送去!”
林家这边,林立文一大早上又收到了村民们送来的鱼虾了。
因着大多都是村民们用地笼弄来的,所以这些鱼虾的个头都不大。虾是极细小的那种,鱼也多是小孩拇指粗细。这里边有如之前的妇人那般处理好了再送过来的,也有直接拿盆或者是拿桶提过来的活鱼虾。
这些村民们送鱼虾来时,还一个个的在那里说:“听说大郎爱吃鱼虾……”还说道:“不够了再与我说一声,我去给大郎弄……”
弄得林立文想推却都找不到理由,他总不能跟人家说,自己不爱吃鱼虾,是村民们想错了吧?
要说这事也确实是村民们想错了,只是最开始引起这个误会的,却是林杨氏。
那日林立文刚做出麦钐拿去与林老头瞧,林老头误会林立文馋鱼吃了,林周氏和林杨氏也误会了。
后面林立文解释了一番,林周氏也私底下问了,确定林立文没想吃鱼才作罢。但林杨氏却把这事记在了心里,还支使林老二拿地笼去河边弄鱼,又被村民们瞧见。
村民们上前闲聊了几句,最后大家都得知了——林大郎爱吃鱼。
这段时间,大家接连得了林立文想出来的农具的好处,甚至还靠着林立文的法子挣来了些钱,大伙正不知该如何感谢林立文呢!
旁的事情他们或许做不来,摸点鱼虾送去给林立文表示感谢,那还是能办得到的!
于是众人在听说林立文爱吃鱼后,一个个的就都去弄鱼了。
这么几日下来,林老太和林周氏,以及林杨氏三婆媳一有空几乎都在处理这些村民们送来的鱼虾。能烘干的尽量烘干,烘不完的,她们只能挤掉内脏后清洗干净,再撒上一点盐放到太阳底下去晒。
这般搞了几天后,林立文只觉得整个屋子都飘散着一股子的鱼腥味。
然这还没完,这日林家大姑也拎着桶上门来了。
林大姑一瞧见林立文,立即就笑着对他说道:“大郎,快,拿个桶过来。听说你爱吃鱼,大姑特意给你弄了些鱼虾来!”
林家村跟刘家村不止是隔的近,两个村子的田地更是共用着一条河水来灌溉。因此当林家村的众人都去河边弄鱼虾时,刘家村那边的人便也听说了林大郎爱吃鱼。
刘家父母得知这事,也让刘家三兄弟去弄鱼虾。甭管怎么说,因为林家把林大姑看重,好处最后也一样落在了他们刘家头上。
于是就有了现在林大姑也来送鱼虾的这一出。
“大姑,你怎么也来给我送鱼虾了啊?你瞧,家里现在这么多,真不用给我送的。”林立文停下手里的竹笔,又拿石头将纸张盖住以免被风吹走,才站起来哭笑不得的说道。
林大姑也瞧见了满院子拿簸箕晒着的鱼虾,但却不肯把东西拿回去:“后面送不送的再说,你把今天大姑拿来的先收下。”
林立文无奈只得收下这些鱼虾。
将桶里带来的鱼虾空出来后的林大姑却并未离去,而是好奇的盯着林立文放在凳子上用石头压着的纸张:“大郎,你这是在作画?”
“不是作画,是在画一样新的农具。”林立文回道。
林大姑闻言,眼睛立即一亮:“大郎你又想出一样新农具了呀?是做什么用的?”
“这东西叫打谷机,是我见着家里爷奶爹娘他们用连枷打麦穗太过辛苦方才想出来的……”林立文就把这打谷机的简单原理,以及它的好使之处细细的对着林大姑讲了一遍。
林大姑听说只需要用脚使劲,就能很轻松的将麦穗和水稻脱粒,便忍不住催促林立文:“那大郎你赶紧把这个农具做出来啊!”
林立文只能解释道:“大姑,这农具其他部分都好弄,难的是它里面的脱粒装置,还需得上县城铁铺定制一番才行……”
因着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中午从地里回来休息的林老头和林老大他们刚走近自家院门口,就听见了林立文说要去县城铁铺定制的话。
林老头整个人站在那,愣是有点不敢进去了。
若是进去,大郎又要找他要钱,那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前几日在刘家村割麦挣来的钱,注定又要保不住了吗?
第14章 打谷机
“爹,你怎的不进去了?”林老头这一停下,紧随其后的林老大便满脸不解的问道。
“对呀,快进去啊!大郎说他又想出一个好使的农具了!”同样听到了林立文刚刚说的话,林老二却是一脸的高兴。
这段时间,林老二帮着林立文制作新农具,又教授村民们制作。导致林老二也没少受到村民们的感激和夸赞,现在大家一个个的对着他要多热情有多热情。
就连林杨氏私底下也说道:“我嫁了你这么多年,万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虽说平日里家里凳子椅子桌子有点小问题,都是林老二修的,但这到底不打眼。便是家里用的箩筐,簸箕,林老二也没少编织,也最多被大家说上一句手巧。
可这种手巧,在林家村里也并不少见。谁家的东西不都是尽量自己做的,有点小问题自己修?至于花钱去买?那可没几个人能舍得。
于是林老二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体会这种感觉。
这会催促完林老头后,林老二口里还大声冲着院子里喊道:“大郎,你快与我说说,你这回想出来的那个新农具……”
林老头就瞧见自家二儿子一边说着一边绕过了他,欢快的跟个二傻子一样的跑去找大郎了。
紧跟随林老二后面跑进去的,还有林老大。
林老大手没林老二那么巧,木工那些活他做不大来,也就没法跟林老二一样得村里人的夸赞。但是没关系,这些农具可全是他家大郎想出来的。现在村里人见着他一次,几乎都要夸他一句“好福气,生了个好儿子”这样的话……而对林老大这个当爹的来说,村里人夸赞林立文可比夸赞他本人来得还要高兴。
“哎呦,我的钱……”林老头一个人站在原地,心疼到不行。
“爹,你怎的还站在那里?快来瞧瞧大郎新想出来的这农具!”林老二拿着图纸仔细看了下后,迫不及待的再次催促起林老头来。
“来了,来了。”林老头强忍着心疼应道。
林老头走过来后,林立文喊道:“爷,你也来看看我画的新农具的图。”
“我又不识字。”林老头嘴里是这么说的,但是手却无比诚实的伸了过去。他把图纸拿在手里仔细的看了又看,名堂还是没看出来,但是却不妨碍林老头心里升起的骄傲和自得。
果然不愧是他孙子,脑子不仅好使,还晓得体贴他们做爷奶的。怕他们辛苦,特意又想出来了一个新农具。
“我刚听说,你这农具是用来打麦穗的?”林老头问道。
“对!”林立文又再次解释了一番打谷机的作用:“爷,等我把这打谷机做出来了,以后你跟奶就不用再那么辛苦的打连枷了。”
这个时候给麦穗脱粒用的就是一种叫连枷(注1)的农具,使用的时候就是人顶着个大太阳站在那,高举着连枷的杆子,一下又一下的对晾晒着的麦穗不停的摔打。
也因此每年给麦穗脱粒一次,林老头他们的胳膊都要酸上几天。
林老头听得是心动,可还是心疼钱:“大郎啊,做这个打谷机,怕是得用不少铁吧?”
“嗯,比之前做耧车所需的铁,还要多得多。”林立文回道。
打谷机若想好使,里边所需要的铁确实不在少数。而铁用的多,那么就意味着花出去的钱也就多。
于是这话一出来,便是林老大和林老二也安静下来了。
好在,林立文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更是早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四月下旬(注2),先前说等麦收割完后要给林立文摸鱼的汉子,带着他那一对割麦队,正拿着麦钐在麦地里挥汗如雨的劳作着。
“大伙加把劲,咱们争取今日能完工。先前隔壁上塘村和下塘村的人都来与我说了,也要请咱们割麦队过去帮忙收割麦子呢!”汉子大声喊道。
他们最开始是接了罗家村的割麦生意,也早就打算趁着这次过来,看看能不能把附近村子的生意也接了。可没想到的是,寻来找他们割麦的村子会这般的多。以至于割麦队的众人一个个的每天天刚擦亮就下地,要一直干到天色暗淡这才舍得停下休息。
因为麦收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待过了这段时间,他们也挣不到这个钱了。所以辛苦归辛苦,但割麦队的人却都很珍惜这份难得的挣钱机会。
“大伙加把劲哈!嘿哟,嘿哟!”汉子继续高喊着给连续忙碌了许多天的众人打气。
大家也高声回应,后面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有人竟然用家乡话唱起了歌谣来。那歌谣声一起,众人立刻跟着附和。
这歌谣一唱,众人好像觉得原本的疲惫也消散了些,于是越唱越带劲,越唱也越响亮。
而在割麦队唱着歌谣时,不远处的马路上,正缓缓走来三人。
待听见这歌谣声时,三人忍不住停驻在了原地。
为首的人细细听了会这歌谣声,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虽他听得不是很懂这用乡话所唱歌谣的意思,但是情绪是会感染的,这歌声里的愉悦,只要听见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也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份愉悦,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然等到他走近后,脸上立刻浮现出了震惊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