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 第104节
早已准备好的仆妇稳婆前后出入, 凤藻宫的几个贴身大宫女在内陪同, 连太医院的太医都多来了好几个,没敢到皇帝眼皮子底下,在门槛外头熬煮汤药的一个小屋子里头说话。
孟诚一会儿起身,一会儿又坐下, 将手旁的茶盏盖敲得一阵阵乱响, 听着就心烦不已。他的态度跟对别人完全不同, 皇后的安危性命不说跟奴婢们比, 就是跟其他嫔御相比较, 在他心里的重量也是不一样的。
董灵鹫从旁陪他坐着,倒是很平稳安静。她的另一侧手边是孟摘月,公主单手撑着额头, 然后滑下来揉捏了一下自己丰润的脸颊,透出一股忧心和烦躁兼有之情, 尤其是听到里面类似于皇嫂的声音,更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事儿赶事儿都堆到一起了。
“坐下。”董灵鹫看了一眼孟诚, “别慌。”
孟诚先是回母后,嘴硬说了前半句:“儿臣没有慌……”
话一停, 扭头看了眼孟摘月, 各种情绪繁杂地涌上心头,有点急中失言:“要不是跟小妹吵了一场,兴许没这事, 不该在凤藻宫兴事的……都怪那个该死的奴才。”
孟摘月眼皮一跳, 捂着脸屈指敲了敲眉心, 呼出一口气来,道:“不为盈盈想,也为嫂子积些德吧。”
“朕已经……”
“坐下。”董灵鹫加重了一点语气。
孟诚闭上嘴,重新坐到了董灵鹫身边,因为七情六欲、着急愤怒混杂在了一起,导致他的神情都有些放空,只是双手交握,攥得紧紧的,指节绷得发白。
董灵鹫扫了一眼,见门帘被掀开,郑玉衡一边跟入内伺候的女医说话,一边跨过门槛,转头走到几人面前,也没顾忌着礼节行礼,直接靠近董灵鹫,低声道:“用了一副药,应当无碍。”
“催产药?”
“是,方子我看了。”
郑玉衡虽然不是这一桩事的妙手,但他母亲在这方面倒是小有薄名,也算有一点家学渊源,光是看方子合不合适还是很准的。
他进来回完话,本该立即出去,但还没转身,孟摘月忽然道:“皇兄把人关到哪儿去了?”
董灵鹫喝了口茶,说:“殿前司,紫微卫。”
孟摘月转头看着她,眼睛湿润润的,她思索一刹,道:“这样添丁的喜事,不宜见血造杀。”
“哀家知道。”董灵鹫心平气和地道,“事有轻重缓急,不是处置他的时候。”
孟摘月松了口气,又看了皇兄一眼,起身道:“我进去看看嫂子。”
说罢提裙入内,一旁的女使不敢拦阻,见太后娘娘没有阻止,也就叮嘱了公主殿下几句,而后向外退开。
小皇帝心烦意乱,也懒得跟郑玉衡吵架了,他对着那扇长屏风上的鸟雀,有些恍惚,魂不守舍。董灵鹫便稍微示意了一下,让郑玉衡靠近些。
郑玉衡会意地低首附耳过去,听她轻道:“去帮我看着许祥,想杀他的人不在少数。”
郑玉衡瞥了一眼自己名义上的正经主子——皇帝的脸色。发现他根本没分出一点儿心思来注意,他当然把自己当董灵鹫的人,于是马上“叛变”阵营,道:“好,我这就去。”
董灵鹫所说的话,自然比圣旨还管用,何况许祥对他还有几分昔日求恳的恩情,郑玉衡也不犹豫,直接退出殿内,取出殿前司的身份令牌和官印绶带,立即前往。
这一等就不知道多久。王婉柔是头一胎,按照稳婆们的话来说,就是顺利,大概五六个时辰也是有的,大概等了三个时辰之后,董灵鹫把盈盈叫回来,也没挪动地方,就直接在凤藻宫的配殿简单用膳,都没有什么胃口。
此刻已是傍晚,外头天光昏暗,残余的晚霞落入窗棂上。
孟诚别说吃饭了,他魂都叫不回来一条,不饮不食,脑海里不知道想些什么,反应都慢了好几拍。原本近侍们还要再劝,董灵鹫说“不要管他”,将近侍们遣了下去,才跟盈盈一起吃了点东西。
孟摘月也比她皇兄好不到哪里去,她目光游移,欲言又止,因为在殿上没少掉泪珠子,眼眶微肿,两弯柳叶眉一直蹙着。
她才动了几下筷子,而后又放下,再三思量,还是道:“……母后。”
董灵鹫眼皮不抬,“嗯”了一声。
“这本来就不是他的错。”孟摘月道,“为什么皇兄却……”
“因为诚儿觉得人有贵贱。”董灵鹫目光无波地道,“你早就见识过了,不必问这么浮于表面、显而易见的问题。”
孟摘月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她如此开口,只是为了寻找到一个适合的话头,见母后直言,便也不避讳,将她在皇兄面前还示于人前的天真任性直接抛开,泪意已干,目光明亮,切实地问道:“有什么能将人保下来的办法吗?”
董灵鹫道:“你自己想想。”
“儿臣来时匆忙,现下将事情捋了一遍。”孟摘月道,“此事我不能出头,我越出头,他死得越快,皇兄就越恨他。但母后却不能为他求情,正因他是母后所用的刑官,如今遭受弹劾,在陛下雷霆大怒的情况下,朝野内外的人一定都想将他拉下去成为弃子,如若母后出面,便有维护之嫌。这下子,就算那些老臣相公们本不想下场,也会因害怕母后不愿放权于陛下、贪权徇私,欲行昔日武皇事。要是招来老尚书们的反感在意,不仅损伤母后圣誉,而且他必死无疑。”
她语调轻缓,娓娓道来,观察着董灵鹫的神色。
董灵鹫开口:“陛下?”
“有时不能仅仅将皇兄视为皇兄。”孟摘月应道,然后微顿,“就像母后有时会叫他皇帝,而不是名字一样。”
“那你此前匆匆而来,明知如此,还跟他大吵一架。”董灵鹫注视着她。
孟摘月条理清楚,已经冷静下来不少:“一则,儿臣怕皇兄冲动,一道斩首圣旨下去,无可挽回,也有些理智失控。二则,王明严先生跟儿臣说过一个道理,要达成一个目的,首先要示敌以弱,做出束手无策之态,才能出其不意、令人不起防备心。”
“嗯。”董灵鹫道,“继续说。”
“我要是不闹,怕皇兄动了杀机,直接动手,既然一定要闹,干脆就用最简单最老套的方式,一哭二闹三上吊,先维持住局面,让陛下觉得我也只会做这些,就未必会防着其他的动作。”
她说得“不能出头”,显然只体现在朝政当中,不能在群臣百官面前坐实弹劾,而在孟诚面前不在此列,这用意有点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继续。”董灵鹫放下汤匙,示意她讲下去。
“皇兄恨之欲其死,想要治许祥的罪,不过就落在他从前的职务上,内狱的案卷我翻过,里面的实情我也都知道些,说许秉笔没有一点儿罪责,这儿臣也说不出口,但细细究来,他在处置上已经尽力减少牵连挂落无辜之人,罪不至死。”孟摘月仔细回想,斟酌着语句,“我会将这些罪责整理出来,请老师、或是请魏侍郎上书弹劾他,表面上是弹劾,实际上若按照这份条理清楚、证据充实的折子来办,应该能救他一命。”
董灵鹫点了点头,道:“以退为进,不错。那你怎么能确定皇帝就用魏侍郎、或是王先生的这份折子来办呢?”
孟摘月所疑虑正是这点,她额角微汗,面露思索,喃喃道:“公理所在……”
“公理所在,”董灵鹫叹了口气,“虽不能得,心向往之。皇帝一定更想启用别人所谈的办法,许祥下狱之事一出,必定群起而攻之,就算你整理的罪责和证据都有律法可依,他未必肯用。”
“这不是仁君所为。”孟摘月脱口而出。
董灵鹫依旧看着她,只不过眼神中微微流露出一丝笑意,道:“看来盈盈对仁君两个字,多有感悟了?”
孟摘月:“……感悟,没有。烦恼倒是一大堆。”
“你在哀家面前特意提出此言,不止是想跟我展示你所想的这些吧?”董灵鹫自问自答,“你还想拜托我施加压力,以仁君明君的要求为理由,让你皇兄不得不选出最公正的那一份建言,让他不能用此名义杀之泄恨。”
“逃不过母后法眼。”孟摘月低头道,“求母后帮我。”
董灵鹫道:“你们还是太守规矩了一些。”
“什么?”
董灵鹫却避而不答,只是说:“即便免除一死,也是起码是流放之刑,终身不得入京,而且这身份还让皇帝日夜惦念,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世上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不如就死了。”
孟摘月愣住了,好半晌才道:“……娘亲……”
“王先生教得很好,我也有句话教你。”董灵鹫与她对视,温和道,“想要成事,就要掩盖自己的目的。人人皆知你欲其活,就都会防备你让他活下来的种种手段,而如果你此时放弃,换个新面首夜夜笙歌,你皇兄肯定大松一口气,恨不得烧香拜佛,给你多介绍几个身家清白的世家子来。”
孟摘月目瞪口呆,结巴道:“……啊、啊?我不是,我……”
“你不是想效仿山阴公主么。”董灵鹫从容不迫道,“哀家让皇帝明日就物色,给你送几个去,盈盈一贯喜新厌旧,不是吗?”
最后半句几乎不像是疑问了。
孟摘月看着董灵鹫起身,转向凤藻宫内殿,脑海有点晕晕乎乎的,她看了看案上未凉的膳食,又看了看母后的背影,皱着眉头琢磨母后的意思。
……
殿前司虽然也有私狱,但这是皇帝的私人刑狱,从前都是明德帝孟臻使用,而孟诚登基后,内有内狱,外有刑部、大理寺,几乎没有怎么使用过。
许祥还是第一位皇帝亲口说关在这儿的高阶内侍。
郑玉衡虽然迟了一阵子,但也很快便赶到,只不过他这时候来,还是稍慢了一步。
许祥人虽然没事,但太后的懿旨只说了不可擅杀,其实很多人都在冷笑着观望他的下场,而紫微卫里不乏有看不上宦官的世族子弟,虽然只是挂个一官半职,但自诩清高,将自己与内官视为云泥之别。
也正是因此,当郑玉衡赶到时,推案司正在按照“流程”,在入狱囚犯身上用了一套刑,这是昔日明德帝时期规定的,孟诚没有改动。
那根捆绑犯人的木桩子上,有不知道几年以前浸干的暗血,地面冰冷,锁链沉重,鞭声破空如啸。因为这狱中根本没有关押过身份这么特别、触怒皇帝陛下的人,所以一贯清闲的两个京官子弟倍感新奇,他们命令狱卒继续行刑,自己则从旁闲聊。
“他也能落到这个份儿上?善哉善哉,这活阎王有人收了?”
“啧,你还不知道?内官就是陛下的一条狗,看不惯就杀了,都是一群没有家族没有背景的人,杀他们可不用投鼠忌器。这人要不是之前沾太后的光,有多少人想杀他。”
“我就看不上这些摇尾乞怜的人,奴颜婢膝,靠主子活着。”
“跟咱们怎么一样,”先前那人说着,“这下有戏看了,树倒猢狲散,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掌刑人终受刑死,都是报应啊。”
两人其实也没有参与到政治中心,要不然怎么会在这个三年没有一件大事的地方待着?不过就是跟家里讨个职务做,跟那些来镀金的优秀子弟并不一样。
这交谈声一边响着,那头的鞭声一直没有停下,但许祥咬牙不肯失态,竟然活生生地忍了许久,两人都以为他已经晕过去了,凑近一看,发觉他竟然神智清楚,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如纸。
狱卒道:“大人,打够了。”
“这就够了?”其中一个怀疑道,“这案宗上怎么说三十鞭子能把人打得昏死过去,你们是不是留手了?”
“都说了触怒天颜,商恺商大伴那么威武神气,说处死不也处死了?他既然进了这个地方,你们就别怕,这人翻不了身,天塌下来呢,有祖宗遗命顶着……”
此人正侃侃而谈,忽而面前的狱卒神色骤变,变得恭敬了不少。他还以为是自己说得令人信服,旋即却发现狱卒看向的是自己身后。
两人来不及回头,便见到一只力气大得让人猝不及防的手将自己推向一边,一个声音忽然响起:“把他放下来!”
狱卒见到穿着腰间佩着腰牌和鱼袋的郑玉衡,从装束明了他的身份,连忙点头哈腰,上前解开锁链。
被推开数步的两人跟着一愣,扭头看到殿帅亲自撑腰的郑钧之郑大人,面色猛然一变,心说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郑钧之可是许祥举荐的人。没想到皇帝都动了怒,他还这么顾念着旧情。
两人换了张脸色,刚要上前解释,就听到他冷冷地道:“未有旨意下达之前,不许对他动刑,谁要是让他出了事,就自己跪在太后面前回禀吧,滚!”
说罢看都不看其他人一眼,走近数步,抬起手臂扶住许祥,而对方的身躯遍布鞭痕,深处血流不止,根本无法支撑得住,猛地倒了下来,吐出一口咬在齿关忍了很久的血。
“许秉笔。”郑玉衡唤道。
许祥仓促粗重地喘/息,嗓子里含着血液的铁锈味道,他沙哑道:“……殿下……不要让她……求情……”
“我知道,我知道。”郑玉衡连忙回应,“有太后在,她不会冲动出事的。”
许祥这才缓缓抬眼看向了他。
说实话,郑玉衡没有见过许祥这么狼狈的时候,两人相识至今,大多都是他在许祥面前狼狈不堪、处处受制。许秉笔总是一身冷寂,面无表情,像眼下这么血污遍身,痛得站不起身、喘不过气的情况,还是头一回。
但许祥说完了这句话,却没有其余剧烈的情绪,他抬手擦了擦唇角的血迹,抬起手道:“锁进狱中吧。”
郑玉衡从腰间携物的小袋子里翻了翻,掏出一个药瓶,从中取出丸药塞进他嘴里,说道:“含服,丸者缓也,暂时只能将就一下了,总比没有好。”
许祥承了他的好意,含糊道:“……多谢。”
郑玉衡此举已经算是出格了,许祥抬眼示意他离开,跟他保持距离,不要太过越线,然后撑起身体,极其谦卑顺服地戴上狱卒拿过来的镣铐,关入牢中。
他衣衫被抽得破烂,粘在伤口上,蜷缩在角落,静静地等候发落。
在这种疼痛、冰冷、与黑暗交织的情况下,许祥的精神好像随之忽然一空,他不太在意外面如何、不在意这些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而是慢慢想起之前在他的刑罚之下死去的人、落下残疾的人,还想起在三司会审时陈情冷笑的商恺、那个被廷杖打死的小太监……
这一切的一切,光影交织,像是梦境一样从他眼前掠过,然后他的思绪放得更空,想起幼时母亲抚摸他时,那只温柔又轻缓的手,想起那桩牵连无数的“朱墨谋逆案”,他的生命就在此处分裂,割落出另一个自己。
最后,他非常平静、非常安然地想到了那场雪。
雪中撑着一把红伞,她趴在他的背上,跟他叙说着理想和自己的思考,大理寺中立着的獬豸石雕威武庄严,永恒地伫立、凝望。
过了不知多久,静夜降临。
孟诚一会儿起身,一会儿又坐下, 将手旁的茶盏盖敲得一阵阵乱响, 听着就心烦不已。他的态度跟对别人完全不同, 皇后的安危性命不说跟奴婢们比, 就是跟其他嫔御相比较, 在他心里的重量也是不一样的。
董灵鹫从旁陪他坐着,倒是很平稳安静。她的另一侧手边是孟摘月,公主单手撑着额头, 然后滑下来揉捏了一下自己丰润的脸颊,透出一股忧心和烦躁兼有之情, 尤其是听到里面类似于皇嫂的声音,更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事儿赶事儿都堆到一起了。
“坐下。”董灵鹫看了一眼孟诚, “别慌。”
孟诚先是回母后,嘴硬说了前半句:“儿臣没有慌……”
话一停, 扭头看了眼孟摘月, 各种情绪繁杂地涌上心头,有点急中失言:“要不是跟小妹吵了一场,兴许没这事, 不该在凤藻宫兴事的……都怪那个该死的奴才。”
孟摘月眼皮一跳, 捂着脸屈指敲了敲眉心, 呼出一口气来,道:“不为盈盈想,也为嫂子积些德吧。”
“朕已经……”
“坐下。”董灵鹫加重了一点语气。
孟诚闭上嘴,重新坐到了董灵鹫身边,因为七情六欲、着急愤怒混杂在了一起,导致他的神情都有些放空,只是双手交握,攥得紧紧的,指节绷得发白。
董灵鹫扫了一眼,见门帘被掀开,郑玉衡一边跟入内伺候的女医说话,一边跨过门槛,转头走到几人面前,也没顾忌着礼节行礼,直接靠近董灵鹫,低声道:“用了一副药,应当无碍。”
“催产药?”
“是,方子我看了。”
郑玉衡虽然不是这一桩事的妙手,但他母亲在这方面倒是小有薄名,也算有一点家学渊源,光是看方子合不合适还是很准的。
他进来回完话,本该立即出去,但还没转身,孟摘月忽然道:“皇兄把人关到哪儿去了?”
董灵鹫喝了口茶,说:“殿前司,紫微卫。”
孟摘月转头看着她,眼睛湿润润的,她思索一刹,道:“这样添丁的喜事,不宜见血造杀。”
“哀家知道。”董灵鹫心平气和地道,“事有轻重缓急,不是处置他的时候。”
孟摘月松了口气,又看了皇兄一眼,起身道:“我进去看看嫂子。”
说罢提裙入内,一旁的女使不敢拦阻,见太后娘娘没有阻止,也就叮嘱了公主殿下几句,而后向外退开。
小皇帝心烦意乱,也懒得跟郑玉衡吵架了,他对着那扇长屏风上的鸟雀,有些恍惚,魂不守舍。董灵鹫便稍微示意了一下,让郑玉衡靠近些。
郑玉衡会意地低首附耳过去,听她轻道:“去帮我看着许祥,想杀他的人不在少数。”
郑玉衡瞥了一眼自己名义上的正经主子——皇帝的脸色。发现他根本没分出一点儿心思来注意,他当然把自己当董灵鹫的人,于是马上“叛变”阵营,道:“好,我这就去。”
董灵鹫所说的话,自然比圣旨还管用,何况许祥对他还有几分昔日求恳的恩情,郑玉衡也不犹豫,直接退出殿内,取出殿前司的身份令牌和官印绶带,立即前往。
这一等就不知道多久。王婉柔是头一胎,按照稳婆们的话来说,就是顺利,大概五六个时辰也是有的,大概等了三个时辰之后,董灵鹫把盈盈叫回来,也没挪动地方,就直接在凤藻宫的配殿简单用膳,都没有什么胃口。
此刻已是傍晚,外头天光昏暗,残余的晚霞落入窗棂上。
孟诚别说吃饭了,他魂都叫不回来一条,不饮不食,脑海里不知道想些什么,反应都慢了好几拍。原本近侍们还要再劝,董灵鹫说“不要管他”,将近侍们遣了下去,才跟盈盈一起吃了点东西。
孟摘月也比她皇兄好不到哪里去,她目光游移,欲言又止,因为在殿上没少掉泪珠子,眼眶微肿,两弯柳叶眉一直蹙着。
她才动了几下筷子,而后又放下,再三思量,还是道:“……母后。”
董灵鹫眼皮不抬,“嗯”了一声。
“这本来就不是他的错。”孟摘月道,“为什么皇兄却……”
“因为诚儿觉得人有贵贱。”董灵鹫目光无波地道,“你早就见识过了,不必问这么浮于表面、显而易见的问题。”
孟摘月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她如此开口,只是为了寻找到一个适合的话头,见母后直言,便也不避讳,将她在皇兄面前还示于人前的天真任性直接抛开,泪意已干,目光明亮,切实地问道:“有什么能将人保下来的办法吗?”
董灵鹫道:“你自己想想。”
“儿臣来时匆忙,现下将事情捋了一遍。”孟摘月道,“此事我不能出头,我越出头,他死得越快,皇兄就越恨他。但母后却不能为他求情,正因他是母后所用的刑官,如今遭受弹劾,在陛下雷霆大怒的情况下,朝野内外的人一定都想将他拉下去成为弃子,如若母后出面,便有维护之嫌。这下子,就算那些老臣相公们本不想下场,也会因害怕母后不愿放权于陛下、贪权徇私,欲行昔日武皇事。要是招来老尚书们的反感在意,不仅损伤母后圣誉,而且他必死无疑。”
她语调轻缓,娓娓道来,观察着董灵鹫的神色。
董灵鹫开口:“陛下?”
“有时不能仅仅将皇兄视为皇兄。”孟摘月应道,然后微顿,“就像母后有时会叫他皇帝,而不是名字一样。”
“那你此前匆匆而来,明知如此,还跟他大吵一架。”董灵鹫注视着她。
孟摘月条理清楚,已经冷静下来不少:“一则,儿臣怕皇兄冲动,一道斩首圣旨下去,无可挽回,也有些理智失控。二则,王明严先生跟儿臣说过一个道理,要达成一个目的,首先要示敌以弱,做出束手无策之态,才能出其不意、令人不起防备心。”
“嗯。”董灵鹫道,“继续说。”
“我要是不闹,怕皇兄动了杀机,直接动手,既然一定要闹,干脆就用最简单最老套的方式,一哭二闹三上吊,先维持住局面,让陛下觉得我也只会做这些,就未必会防着其他的动作。”
她说得“不能出头”,显然只体现在朝政当中,不能在群臣百官面前坐实弹劾,而在孟诚面前不在此列,这用意有点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继续。”董灵鹫放下汤匙,示意她讲下去。
“皇兄恨之欲其死,想要治许祥的罪,不过就落在他从前的职务上,内狱的案卷我翻过,里面的实情我也都知道些,说许秉笔没有一点儿罪责,这儿臣也说不出口,但细细究来,他在处置上已经尽力减少牵连挂落无辜之人,罪不至死。”孟摘月仔细回想,斟酌着语句,“我会将这些罪责整理出来,请老师、或是请魏侍郎上书弹劾他,表面上是弹劾,实际上若按照这份条理清楚、证据充实的折子来办,应该能救他一命。”
董灵鹫点了点头,道:“以退为进,不错。那你怎么能确定皇帝就用魏侍郎、或是王先生的这份折子来办呢?”
孟摘月所疑虑正是这点,她额角微汗,面露思索,喃喃道:“公理所在……”
“公理所在,”董灵鹫叹了口气,“虽不能得,心向往之。皇帝一定更想启用别人所谈的办法,许祥下狱之事一出,必定群起而攻之,就算你整理的罪责和证据都有律法可依,他未必肯用。”
“这不是仁君所为。”孟摘月脱口而出。
董灵鹫依旧看着她,只不过眼神中微微流露出一丝笑意,道:“看来盈盈对仁君两个字,多有感悟了?”
孟摘月:“……感悟,没有。烦恼倒是一大堆。”
“你在哀家面前特意提出此言,不止是想跟我展示你所想的这些吧?”董灵鹫自问自答,“你还想拜托我施加压力,以仁君明君的要求为理由,让你皇兄不得不选出最公正的那一份建言,让他不能用此名义杀之泄恨。”
“逃不过母后法眼。”孟摘月低头道,“求母后帮我。”
董灵鹫道:“你们还是太守规矩了一些。”
“什么?”
董灵鹫却避而不答,只是说:“即便免除一死,也是起码是流放之刑,终身不得入京,而且这身份还让皇帝日夜惦念,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世上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不如就死了。”
孟摘月愣住了,好半晌才道:“……娘亲……”
“王先生教得很好,我也有句话教你。”董灵鹫与她对视,温和道,“想要成事,就要掩盖自己的目的。人人皆知你欲其活,就都会防备你让他活下来的种种手段,而如果你此时放弃,换个新面首夜夜笙歌,你皇兄肯定大松一口气,恨不得烧香拜佛,给你多介绍几个身家清白的世家子来。”
孟摘月目瞪口呆,结巴道:“……啊、啊?我不是,我……”
“你不是想效仿山阴公主么。”董灵鹫从容不迫道,“哀家让皇帝明日就物色,给你送几个去,盈盈一贯喜新厌旧,不是吗?”
最后半句几乎不像是疑问了。
孟摘月看着董灵鹫起身,转向凤藻宫内殿,脑海有点晕晕乎乎的,她看了看案上未凉的膳食,又看了看母后的背影,皱着眉头琢磨母后的意思。
……
殿前司虽然也有私狱,但这是皇帝的私人刑狱,从前都是明德帝孟臻使用,而孟诚登基后,内有内狱,外有刑部、大理寺,几乎没有怎么使用过。
许祥还是第一位皇帝亲口说关在这儿的高阶内侍。
郑玉衡虽然迟了一阵子,但也很快便赶到,只不过他这时候来,还是稍慢了一步。
许祥人虽然没事,但太后的懿旨只说了不可擅杀,其实很多人都在冷笑着观望他的下场,而紫微卫里不乏有看不上宦官的世族子弟,虽然只是挂个一官半职,但自诩清高,将自己与内官视为云泥之别。
也正是因此,当郑玉衡赶到时,推案司正在按照“流程”,在入狱囚犯身上用了一套刑,这是昔日明德帝时期规定的,孟诚没有改动。
那根捆绑犯人的木桩子上,有不知道几年以前浸干的暗血,地面冰冷,锁链沉重,鞭声破空如啸。因为这狱中根本没有关押过身份这么特别、触怒皇帝陛下的人,所以一贯清闲的两个京官子弟倍感新奇,他们命令狱卒继续行刑,自己则从旁闲聊。
“他也能落到这个份儿上?善哉善哉,这活阎王有人收了?”
“啧,你还不知道?内官就是陛下的一条狗,看不惯就杀了,都是一群没有家族没有背景的人,杀他们可不用投鼠忌器。这人要不是之前沾太后的光,有多少人想杀他。”
“我就看不上这些摇尾乞怜的人,奴颜婢膝,靠主子活着。”
“跟咱们怎么一样,”先前那人说着,“这下有戏看了,树倒猢狲散,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掌刑人终受刑死,都是报应啊。”
两人其实也没有参与到政治中心,要不然怎么会在这个三年没有一件大事的地方待着?不过就是跟家里讨个职务做,跟那些来镀金的优秀子弟并不一样。
这交谈声一边响着,那头的鞭声一直没有停下,但许祥咬牙不肯失态,竟然活生生地忍了许久,两人都以为他已经晕过去了,凑近一看,发觉他竟然神智清楚,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如纸。
狱卒道:“大人,打够了。”
“这就够了?”其中一个怀疑道,“这案宗上怎么说三十鞭子能把人打得昏死过去,你们是不是留手了?”
“都说了触怒天颜,商恺商大伴那么威武神气,说处死不也处死了?他既然进了这个地方,你们就别怕,这人翻不了身,天塌下来呢,有祖宗遗命顶着……”
此人正侃侃而谈,忽而面前的狱卒神色骤变,变得恭敬了不少。他还以为是自己说得令人信服,旋即却发现狱卒看向的是自己身后。
两人来不及回头,便见到一只力气大得让人猝不及防的手将自己推向一边,一个声音忽然响起:“把他放下来!”
狱卒见到穿着腰间佩着腰牌和鱼袋的郑玉衡,从装束明了他的身份,连忙点头哈腰,上前解开锁链。
被推开数步的两人跟着一愣,扭头看到殿帅亲自撑腰的郑钧之郑大人,面色猛然一变,心说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郑钧之可是许祥举荐的人。没想到皇帝都动了怒,他还这么顾念着旧情。
两人换了张脸色,刚要上前解释,就听到他冷冷地道:“未有旨意下达之前,不许对他动刑,谁要是让他出了事,就自己跪在太后面前回禀吧,滚!”
说罢看都不看其他人一眼,走近数步,抬起手臂扶住许祥,而对方的身躯遍布鞭痕,深处血流不止,根本无法支撑得住,猛地倒了下来,吐出一口咬在齿关忍了很久的血。
“许秉笔。”郑玉衡唤道。
许祥仓促粗重地喘/息,嗓子里含着血液的铁锈味道,他沙哑道:“……殿下……不要让她……求情……”
“我知道,我知道。”郑玉衡连忙回应,“有太后在,她不会冲动出事的。”
许祥这才缓缓抬眼看向了他。
说实话,郑玉衡没有见过许祥这么狼狈的时候,两人相识至今,大多都是他在许祥面前狼狈不堪、处处受制。许秉笔总是一身冷寂,面无表情,像眼下这么血污遍身,痛得站不起身、喘不过气的情况,还是头一回。
但许祥说完了这句话,却没有其余剧烈的情绪,他抬手擦了擦唇角的血迹,抬起手道:“锁进狱中吧。”
郑玉衡从腰间携物的小袋子里翻了翻,掏出一个药瓶,从中取出丸药塞进他嘴里,说道:“含服,丸者缓也,暂时只能将就一下了,总比没有好。”
许祥承了他的好意,含糊道:“……多谢。”
郑玉衡此举已经算是出格了,许祥抬眼示意他离开,跟他保持距离,不要太过越线,然后撑起身体,极其谦卑顺服地戴上狱卒拿过来的镣铐,关入牢中。
他衣衫被抽得破烂,粘在伤口上,蜷缩在角落,静静地等候发落。
在这种疼痛、冰冷、与黑暗交织的情况下,许祥的精神好像随之忽然一空,他不太在意外面如何、不在意这些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而是慢慢想起之前在他的刑罚之下死去的人、落下残疾的人,还想起在三司会审时陈情冷笑的商恺、那个被廷杖打死的小太监……
这一切的一切,光影交织,像是梦境一样从他眼前掠过,然后他的思绪放得更空,想起幼时母亲抚摸他时,那只温柔又轻缓的手,想起那桩牵连无数的“朱墨谋逆案”,他的生命就在此处分裂,割落出另一个自己。
最后,他非常平静、非常安然地想到了那场雪。
雪中撑着一把红伞,她趴在他的背上,跟他叙说着理想和自己的思考,大理寺中立着的獬豸石雕威武庄严,永恒地伫立、凝望。
过了不知多久,静夜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