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的家主大人 第19节
花帖递到上一任花魁手中,花魁于六月初一之前将进封入丝囊,盛入锦盒,交给花榜的评审官。
评审官共有十二人,有文人雅士,有江湖豪客,也有达官贵人,姜其昀便是评审官之一。
等到六月初六,所有参选花榜的女伎将在会真楼进行第一次初选,只取前十二名,名为“十二春”。
七夕之夜,会在平江之畔抬起高台,从“十二春”中选出花魁,花雨开道,金辔香车,横贯整座京城,送入姜家献艺。
届时整个京城的人都将拜倒在花魁的艳光之下,那是无数女伎都渴望的最高梦想。
元墨上会真楼递花帖的时候,夏婆子起初不敢相信,随后哈哈大笑,全身的肥肉都在震动:“小老弟,你怎么这么想不开?选花魁要花多少钱你又不是不知道,若真有捧的起来的,捧一捧赌一赌也罢了,你们家那些货色,连我家仙儿的手指都比不上,你又何苦拿银子打水漂?”
“比不比得上,等比了再说。”元墨不卑不亢。
此时此刻,她忽然发现自己以前和夏婆子的针锋相对有多愚蠢——赢不了人家,放再多狠话也是赢不了;而若是有赢的底气,又何必去放狠话?
现在她心中就充满了这种底气,整个人都和和气气,从从容容,将花帖递给玉菰仙。
玉菰仙伸出两根纤纤玉指,仿佛多碰了这帖子一分,手就脏了似的。
在玉菰仙眼里,红馆和元墨都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她讨厌红馆,因为总有客人提起昔年的双璧坊,她也讨厌元墨,因为元墨整天都是笑嘻嘻的,就好像红馆不曾败落似的。
“装模作样!”
元墨走后,夏婆子向着元墨离开的方向道,“我就不信他能折腾出朵花来。”
玉菰仙轻轻将花帖扔进丝囊里,撇了撇嘴:“他敢来,那就掏空他的家底。替我把话传出去,今年的花灯不上一百盏,就不要再到我面前来了。”
夏婆子眉开眼笑:“是。”
元墨一回红馆,就被元宝请进了大厅。
姑娘们都在,手里不是捧着衣裳,就是捧着首饰,纷纷送到元墨面前来。
元墨不解:“这是干什么?”
“我的东西也不多,全在这里了。”欢姐抚着手里的一只螺钿盒子,脸上有一丝迷濛的微笑,“当年花钱如流水,早知道该省减些,给自己多打点金银首饰,如今后悔也晚了,你先拿去用吧。”
“还有我。”元宝从口袋里掏出几串铜钱,郑重放到元墨手里,“我算过了,以后我每顿少吃三个馒头,一天就可以省十文钱,省上一年,也有好几贯呢。”
衣裳、首饰、铜钱,堆在元墨手上,沉甸甸的。
元墨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了。
花魁是选出来的,更是捧出来的,每一名花魁脚下踏着的,都是金山银山。
元墨心里微微发热,这股热流涌到喉头,让她一时难以开口。
好一会儿,她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好,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了,等咱们家出了花魁,大家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然而回到小院,脸上的笑容就垮了下来。
就是算大家倾囊而出,也只不过是杯车车薪,哪里够啊?
本打算先回屋放好东西,再去找阿九,结果阿九就在院中,立在树下,看枣树上新结的一粒粒小果子。
天更热了些,阳光也更亮了些,阿九照旧长发未梳,衣裾垂地,站在树下微微仰头,阳光洒在脸庞上,日光耀目,容光更耀目。
元墨想:就冲这张脸,赌便赌了。
阿九看了元墨怀里的东西一眼:“我不要。”
“这不是给你的。”元墨道,“是给我的。”
阿九再看了一眼:“哦,已经这般穷了吗?”
有些事情不要这么一猜就准好吗花魁姐姐!
“阿九,评选花魁不是单看脸,还要考才艺,你会歌舞吗?”
“不会。”
元墨不由有些头疼:“诗文虽好,但评选共有两场,最后还要献艺,总不能回回都是写诗。”
再者并不是人人都懂诗,总要弄些雅俗共赏的才好。
“欢姐的回旋舞很拿手,腊梅的琵琶也不错,要不要我让她们教教你?虽说是临时抱佛脚,但只要你一露脸,估计大伙儿也不大在意你到底弄了些什么。”
阿九默然片刻:“你可以买把琴来。”
“你会抚琴?”元墨大乐,“阿九啊阿九,你究竟还能给我多少惊喜?”
琴不必买,云画情屋中就有现成的。阿九在这里住得久了,云画情不再把阿九当那个男人,而是和元墨一样当作宝宝,宝宝要借琴一用,云画情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还有一件事。”阿九道,“在进姜家之前,我不能露脸。”
元墨一呆:“这……不可能啊,不露脸,人家怎么知道你是丑是美,怎么选你?”
“一切我自会看着办,准备好面纱便是。”
后来元墨想,这就叫欲擒故纵,越神秘,便越吸引人,当真是妙极。
不过在当时,阿九淡淡说出这句话,隐隐然有股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仪,她连个“为什么”都没能问出口,就乖乖去照办了。
这一去去得有点久,回来的时候,除了面纱,元墨怀里还揣着厚厚一叠银票。
她把红馆押给了夏婆子。
红馆是存是灭,就看这一局了。
第十九章
六月初五,会真楼初选。
这一场初选会持续续三天。
会真楼最角落的位置都挤满了人,点一杯花茶要五两银子,即便如此,还有大把的人客人被挤在门外进不来,抱怨不已。
“这回一定要把红馆买下来!”夏婆子暗暗发誓,明年,明年的评花榜,她的会真楼里将接纳所有的客人,只要有钱,每个人都能进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已经是第三天的深夜,评审官们连看了三天三夜的美人,各式各样,花团锦簇,就算是再好色的人也有些疲劳了,且心中大都已经把十二春的名额定下来了。
用膝盖想也知道,这是夏婆子的有心安排,按元墨递帖子的时间,阿九应该排在最后一名。
最后一名有压轴之效,反而更引人注目,所以夏婆子把阿九排在倒数第五名,正是评审官们满脑子“快看完了马上就可以歇歇了”的时候。
评花榜还有一项,就是客人可以给自己喜欢的美人投绢花,绢花一朵十两银子,绢花多者胜出。
昨天,元墨斥巨资买了一杯花茶,进来探了探敌情。
姜其昀没来,看来是没能逃出平公公的手心。
一名中年男子取代他坐在最正中的主席上,气度不凡,温文尔雅,十分英俊,是玉菰仙最大的恩客,古清古世子。
大央只有两位异姓王,一是姜家,二便是古家。
两家的先祖都曾在开国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封王爵,世袭罔替。
这位世子颇欣赏玉菰仙,前两年玉菰仙成为花魁,就离不开这位世子,这次显然是因为玉菰仙的关系,所以代替姜其昀来救场。
女伎则有一半都是熟面孔,也就是去年评花榜时落选的,另一半是新面孔,要么是各家乐坊新买的,要么是去年才貌不足而今年大有进益的。
总之是琳琅满目,花枝招展,香风阵阵,整个会真楼直如天仙宝境,看得客人们心醉神迷。
当是此情景,元墨暗暗发誓:明年,明年的评花榜一定是在红馆!
选出花魁的乐坊拥有下一届评花榜的初选权,旁的不说,单只这三天的茶水钱,就能赚得满盆满钵。
此时元墨陪着阿九在厅后,隔着帘子,隐约可以望见大厅的盛况。
初选行将结束,客人们已喝得半醉,正是最热闹喧哗之时。
元墨道:“阿九,不要紧张,一定要稳住,一旦觉得自己心跳过快,便放缓呼吸,这样,呼——吸——呼——吸——”
阿九半张脸隐在面纱后,一双眼睛露在面纱外,望着元墨,就像月下的深深湖泊,无风无浪。
呃……元墨发现紧张的其实是她自己。
“红馆,阿九姑娘!”
厅上的司仪唱名。
元墨的心猛地一跳。
阿九挑开帘子,离开之前,淡淡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声音是熟悉的清冽,也许是隔着一层面纱,变得有些含糊,含糊得,有几分温柔了。
然而阿九怎么可能温柔呢?声音里永远有淡淡的嘲讽,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
元墨一听这话,顿时不紧张了。
因为紧张已经全部变成了担心——
千万不要用这种语气跟评审官说话啊姐姐!求你了!
厅上的喧闹如热浪,客人们的谈笑声、女伎们的嬉闹声、跑的唱诺声、评审官们的商议声……潮水一般布满整间大厅。
隔着细致的竹帘,元墨看着阿九走出去。
走向辉煌的大厅,走向喧闹的人群。
走向红馆的未来。
元墨整个人都在轻轻发抖。
阿九和任何女伎都不同,她根本管不了。
虽说是要弹琴,但之前在家里元墨百般央求,阿九都不肯试弹一下,琴艺到底如何,元墨压根儿没谱。
低低的议论声从外面传来,人们交头接耳:
“怎么还戴着面纱?”
“搞什么名堂?”
“哪家的?”
“红馆。”
“红馆?没听过……”
“乱来……”
评审官共有十二人,有文人雅士,有江湖豪客,也有达官贵人,姜其昀便是评审官之一。
等到六月初六,所有参选花榜的女伎将在会真楼进行第一次初选,只取前十二名,名为“十二春”。
七夕之夜,会在平江之畔抬起高台,从“十二春”中选出花魁,花雨开道,金辔香车,横贯整座京城,送入姜家献艺。
届时整个京城的人都将拜倒在花魁的艳光之下,那是无数女伎都渴望的最高梦想。
元墨上会真楼递花帖的时候,夏婆子起初不敢相信,随后哈哈大笑,全身的肥肉都在震动:“小老弟,你怎么这么想不开?选花魁要花多少钱你又不是不知道,若真有捧的起来的,捧一捧赌一赌也罢了,你们家那些货色,连我家仙儿的手指都比不上,你又何苦拿银子打水漂?”
“比不比得上,等比了再说。”元墨不卑不亢。
此时此刻,她忽然发现自己以前和夏婆子的针锋相对有多愚蠢——赢不了人家,放再多狠话也是赢不了;而若是有赢的底气,又何必去放狠话?
现在她心中就充满了这种底气,整个人都和和气气,从从容容,将花帖递给玉菰仙。
玉菰仙伸出两根纤纤玉指,仿佛多碰了这帖子一分,手就脏了似的。
在玉菰仙眼里,红馆和元墨都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她讨厌红馆,因为总有客人提起昔年的双璧坊,她也讨厌元墨,因为元墨整天都是笑嘻嘻的,就好像红馆不曾败落似的。
“装模作样!”
元墨走后,夏婆子向着元墨离开的方向道,“我就不信他能折腾出朵花来。”
玉菰仙轻轻将花帖扔进丝囊里,撇了撇嘴:“他敢来,那就掏空他的家底。替我把话传出去,今年的花灯不上一百盏,就不要再到我面前来了。”
夏婆子眉开眼笑:“是。”
元墨一回红馆,就被元宝请进了大厅。
姑娘们都在,手里不是捧着衣裳,就是捧着首饰,纷纷送到元墨面前来。
元墨不解:“这是干什么?”
“我的东西也不多,全在这里了。”欢姐抚着手里的一只螺钿盒子,脸上有一丝迷濛的微笑,“当年花钱如流水,早知道该省减些,给自己多打点金银首饰,如今后悔也晚了,你先拿去用吧。”
“还有我。”元宝从口袋里掏出几串铜钱,郑重放到元墨手里,“我算过了,以后我每顿少吃三个馒头,一天就可以省十文钱,省上一年,也有好几贯呢。”
衣裳、首饰、铜钱,堆在元墨手上,沉甸甸的。
元墨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了。
花魁是选出来的,更是捧出来的,每一名花魁脚下踏着的,都是金山银山。
元墨心里微微发热,这股热流涌到喉头,让她一时难以开口。
好一会儿,她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好,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了,等咱们家出了花魁,大家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然而回到小院,脸上的笑容就垮了下来。
就是算大家倾囊而出,也只不过是杯车车薪,哪里够啊?
本打算先回屋放好东西,再去找阿九,结果阿九就在院中,立在树下,看枣树上新结的一粒粒小果子。
天更热了些,阳光也更亮了些,阿九照旧长发未梳,衣裾垂地,站在树下微微仰头,阳光洒在脸庞上,日光耀目,容光更耀目。
元墨想:就冲这张脸,赌便赌了。
阿九看了元墨怀里的东西一眼:“我不要。”
“这不是给你的。”元墨道,“是给我的。”
阿九再看了一眼:“哦,已经这般穷了吗?”
有些事情不要这么一猜就准好吗花魁姐姐!
“阿九,评选花魁不是单看脸,还要考才艺,你会歌舞吗?”
“不会。”
元墨不由有些头疼:“诗文虽好,但评选共有两场,最后还要献艺,总不能回回都是写诗。”
再者并不是人人都懂诗,总要弄些雅俗共赏的才好。
“欢姐的回旋舞很拿手,腊梅的琵琶也不错,要不要我让她们教教你?虽说是临时抱佛脚,但只要你一露脸,估计大伙儿也不大在意你到底弄了些什么。”
阿九默然片刻:“你可以买把琴来。”
“你会抚琴?”元墨大乐,“阿九啊阿九,你究竟还能给我多少惊喜?”
琴不必买,云画情屋中就有现成的。阿九在这里住得久了,云画情不再把阿九当那个男人,而是和元墨一样当作宝宝,宝宝要借琴一用,云画情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还有一件事。”阿九道,“在进姜家之前,我不能露脸。”
元墨一呆:“这……不可能啊,不露脸,人家怎么知道你是丑是美,怎么选你?”
“一切我自会看着办,准备好面纱便是。”
后来元墨想,这就叫欲擒故纵,越神秘,便越吸引人,当真是妙极。
不过在当时,阿九淡淡说出这句话,隐隐然有股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仪,她连个“为什么”都没能问出口,就乖乖去照办了。
这一去去得有点久,回来的时候,除了面纱,元墨怀里还揣着厚厚一叠银票。
她把红馆押给了夏婆子。
红馆是存是灭,就看这一局了。
第十九章
六月初五,会真楼初选。
这一场初选会持续续三天。
会真楼最角落的位置都挤满了人,点一杯花茶要五两银子,即便如此,还有大把的人客人被挤在门外进不来,抱怨不已。
“这回一定要把红馆买下来!”夏婆子暗暗发誓,明年,明年的评花榜,她的会真楼里将接纳所有的客人,只要有钱,每个人都能进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已经是第三天的深夜,评审官们连看了三天三夜的美人,各式各样,花团锦簇,就算是再好色的人也有些疲劳了,且心中大都已经把十二春的名额定下来了。
用膝盖想也知道,这是夏婆子的有心安排,按元墨递帖子的时间,阿九应该排在最后一名。
最后一名有压轴之效,反而更引人注目,所以夏婆子把阿九排在倒数第五名,正是评审官们满脑子“快看完了马上就可以歇歇了”的时候。
评花榜还有一项,就是客人可以给自己喜欢的美人投绢花,绢花一朵十两银子,绢花多者胜出。
昨天,元墨斥巨资买了一杯花茶,进来探了探敌情。
姜其昀没来,看来是没能逃出平公公的手心。
一名中年男子取代他坐在最正中的主席上,气度不凡,温文尔雅,十分英俊,是玉菰仙最大的恩客,古清古世子。
大央只有两位异姓王,一是姜家,二便是古家。
两家的先祖都曾在开国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封王爵,世袭罔替。
这位世子颇欣赏玉菰仙,前两年玉菰仙成为花魁,就离不开这位世子,这次显然是因为玉菰仙的关系,所以代替姜其昀来救场。
女伎则有一半都是熟面孔,也就是去年评花榜时落选的,另一半是新面孔,要么是各家乐坊新买的,要么是去年才貌不足而今年大有进益的。
总之是琳琅满目,花枝招展,香风阵阵,整个会真楼直如天仙宝境,看得客人们心醉神迷。
当是此情景,元墨暗暗发誓:明年,明年的评花榜一定是在红馆!
选出花魁的乐坊拥有下一届评花榜的初选权,旁的不说,单只这三天的茶水钱,就能赚得满盆满钵。
此时元墨陪着阿九在厅后,隔着帘子,隐约可以望见大厅的盛况。
初选行将结束,客人们已喝得半醉,正是最热闹喧哗之时。
元墨道:“阿九,不要紧张,一定要稳住,一旦觉得自己心跳过快,便放缓呼吸,这样,呼——吸——呼——吸——”
阿九半张脸隐在面纱后,一双眼睛露在面纱外,望着元墨,就像月下的深深湖泊,无风无浪。
呃……元墨发现紧张的其实是她自己。
“红馆,阿九姑娘!”
厅上的司仪唱名。
元墨的心猛地一跳。
阿九挑开帘子,离开之前,淡淡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声音是熟悉的清冽,也许是隔着一层面纱,变得有些含糊,含糊得,有几分温柔了。
然而阿九怎么可能温柔呢?声音里永远有淡淡的嘲讽,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
元墨一听这话,顿时不紧张了。
因为紧张已经全部变成了担心——
千万不要用这种语气跟评审官说话啊姐姐!求你了!
厅上的喧闹如热浪,客人们的谈笑声、女伎们的嬉闹声、跑的唱诺声、评审官们的商议声……潮水一般布满整间大厅。
隔着细致的竹帘,元墨看着阿九走出去。
走向辉煌的大厅,走向喧闹的人群。
走向红馆的未来。
元墨整个人都在轻轻发抖。
阿九和任何女伎都不同,她根本管不了。
虽说是要弹琴,但之前在家里元墨百般央求,阿九都不肯试弹一下,琴艺到底如何,元墨压根儿没谱。
低低的议论声从外面传来,人们交头接耳:
“怎么还戴着面纱?”
“搞什么名堂?”
“哪家的?”
“红馆。”
“红馆?没听过……”
“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