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293节
随着蹬蹬蹬的脚步声从后面厨房延伸到二楼走廊,店伙计的声音在楼上响起:“开饭喽,客官们请来前厅用饭呀!”
各间房屋里面立刻便有了反应,方长待店伙计在一楼的走廊也喊过两遍后,才起身朝外面走去。
走到前厅,只见前厅的十几张方桌上,各自摆了一盆菜一盆饭一盆汤。
菜是用了浓酱的白菜炖豆腐,里面掺了一些薄猪肉片;饭不是普通的粟米饭或者高粱米饭,而是粟米饭混合了菜和碎腊肉丁蒸出来的咸饭;汤则是普通的蛋花汤,不过看分量,估计每桌也就将近一颗蛋。
饭菜盆和汤盆中都放了个大勺子,旁边还有一叠碗,谁有需要可以自取。
下来用餐的人陆续都到齐,各自找位置坐下,各自拿碗盛饭菜。大家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风格,吃多少盛多少,并开始交谈。
外面的天色很快黑下去,应当是太阳已经落山。
店老板林二哥待天色十分黯淡的时候,才点燃了几盏油灯,几星如豆的灯火亮起时,前厅里的人们也已经吃了半饱,有了食物打底,大家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进食的速度,聊天的气氛也热烈起来。
有旅客拿出随身的袋子:“我这里有些自家的咸炒豆,大家尝尝。”说着起身给每个桌上取碗放了一小把。炒过的豆子嘎嘣脆,喷喷香,还带着些盐味,吃了豆子后,大家纷纷称赞。
方长也凑了个热闹,他拿起酒葫芦,也说道:“我带了些家里酿的高粱酒,极其醇烈,大家也尝一尝。”
对此,大家纷纷叫好。
此时酒算是贵重东西,尤其是高度酒,都是粮食才能酿造出来,有人愿意分享酒,自然是极好的事情。
所以当方长起身,给每桌倒了一碗酒后,旅客们纷纷道谢。
倒是柜台后面的店主林二哥,道谢后拒绝了方长的酒。
见到有酒,大家飞快地将碗中的饭吃光,又喝光了鸡蛋汤,而后用才饭碗分了酒,就着剩下的白菜豆腐,还有刚刚那位旅客送的炒豆子,齐举碗喝上两小口,借着酒劲儿聊得更加火热。
他们先是大赞这高粱酒的醇香,说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酒。这些人却不知道,他们竟有缘喝到了仙栖崖上酿出的灵酒,自然远非凡间村酿可比。不过方长丝毫未解释,只是对夸赞的人点头致意。
聊了一会儿,有人美滋滋地抿了口酒,大声说道:
“我也算是从这条官道上来往多年的老手了,从龙安府到怀凤府,住在虎桥镇最合算,从怀凤府到龙安府,住在林溪村最合算。我第一次走这条路时候,这林溪村还是个普通山村,林二哥已经开始经营住宿生意,但我那时候不知道啊,赶不到虎桥镇时,都是住在野地里。”
“后来,我遇到同行的脚夫,就是怀凤府小谢的父亲,那时候他还活着,大家都叫他老谢。这老谢告诉我,林溪村晚上能够住宿,比虎桥镇便宜实惠。我就来了这里,然后一看,好么,就一间空屋子,大家挤在一起,用些草自己打地铺。”
“不过确实是便宜啊,按人头每人交两文钱就行,还管饭。喏,就是这样的蒸粟饭,但腊肉几乎看不见几粒,还有蛋花汤。两文钱什么概念啊,大家都是知道的,在虎桥镇,也就买半个伏虎饼,真是实惠极了。不过如今林二哥有了这客栈之后,价格上涨了不少,这餐饭的价格和虎桥镇也已经差不离,当然,还是要实惠一些。”
旁边柜台上的林二哥对这客人很是熟悉,听见对方促狭自己,辩解道:
“那时候的粟米菜蔬都是自己种的,能够换到钱就是赚,毕竟平时卖点儿粮食也不容易,院子也只是个旧院子。”
“哪像如今,虽然菜蔬都是自己种,但家里的田种上了药材,每天来的客人又多,腊肉鸡子和粟米都是从外面买来的,自是不能像之前那样的价卖,不然我早就赔死了。住宿也是,这栋楼可把我半辈子攒的钱都搭了进去,还指望着蹬腿前回本呐。”
众人哈哈一笑,纷纷举碗道:“那我们祝林二哥早些回本,到时候记得请客。”
林二哥陪笑道:“一定,一定。”引得大家哄笑。
有人提议大家轮流讲故事,以渡过这漫漫长夜,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不过大家赞同的同时,也要求提出这个提议的人,率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那我就抛砖引玉罢,先讲个小时候睡前听到的,猴包饺子的故事。”
“从前,有家人很穷,这家有四个孩子,但是某年大旱,收成不好,活不下去,没办法只能扔掉三个孩子。孩子们的父母早起后,先是哭了一番,而后将家里最后一个鸡蛋煮了,用头发丝儿切开,给三个孩子分吃掉。”
“对于穷人家,鸡蛋都是用来换杂货的,平常那里舍得吃,这三个孩子吃的很是高兴。而后这父亲便背上筐子,领上三个孩子道:‘咱们出门罢。’孩子们很好奇,问爹啊爹啊要带我们去哪儿?当爹的心里难过,没有说话。”
“孩子们里的大姐年龄最大,看出来不对,于是偷偷捡了一把小石子儿,每隔一段路,就偷偷扔下一个。四个人走啊,走啊,直到深山之中,当爹的说,你们闭上眼睛数数儿,数到一百再睁眼。”
“孩子们数数儿,再睁眼时,已经不见了父亲。大姐已经懂事儿,哭着说:‘这是不要我们了’孩子们一起哭,而后互相说要想办法回家。”
------------
第536章 【故事时间】
“于是这几个孩子走啊,走啊……大姐说,她在刚出家门时候,扔了一路小石子儿,只要找到就能找到家,这让孩子们终于坚持了下来。不过他们又累又饿又冷,在森林里走啊,走啊,寻找着大姐说的那些小石子儿。”
“忽然,他们看到远处有灯光亮着,三个孩子顿时来了精神,朝灯光走了过去。到了近处,才发现这原来是所房子,修建在荒郊野岭中。他们躲在窗沿下,听着里面有说话声。”
“只听里面说道:‘猴哥猴哥,这些饺子够吃了不?’然后有声音回复:‘不够不够,再包半盖垫,过年饺子得有剩才行。’原来今天正是大年三十儿,但这几个孩子家里穷,并没见过饺子啥样。”
“他们听着,然后偷偷用唾沫润湿了窗纸,往里面看,结果发现,竟然是两个猴儿在包饺子。这可让几个孩子着实吃了一惊,不过他们又冷又饿又累,没有出声。”
“过了一会儿,俩猴子包完了饺子,准备睡觉。猴子们躺在炕上,忽然有个猴儿说道:‘猴哥猴哥,我冻得睡不着。’另一个猴子说:‘天天都是这样的,忍着点儿。’然后那个猴子忽然高兴地说:‘猴哥猴哥,咱们昨天烙饼的锅里头,应该还是热的,咱们去锅里睡咋样。’”
“于是两个猴子高高兴兴地躺进了灶台上的锅里,兴奋地说:‘果然暖和,舒服舒服,睡吧。’很快便响起了鼾声。外面三个孩子也冻得受不了,他们冲进了屋里,大姐拿起锅盖就盖上压住,另外两个便在灶里点火。”
“随着火旺起来,只听见锅里有猴子说:‘猴哥猴哥,怎么突然热了?’然后就是‘嘣嘣’跳的声音和‘刺啦——吱——’但三个孩子不敢停手,他们直到锅里没动静了,才收拾好煮饺子吃了。第二天,他们带着找到的粮食和金银,终于找到了那些小石子儿,然后回去过上了好日子。”
对屋里的人们来说,这个故事很荒诞,但众人并不在意,只是哄笑着让下一个人接着讲。
方长默默摇头,这个故事倒是秉承了睡前故事惯有的灰暗色彩。
忽然旁边有人叹道:“猴子们又无罪,忽然就有人冲出来烧死,搜刮走全部家当,太过残忍了。”
有人斥道:“猴子和人比起来,自然还是人重要。”
眼见两人有些杠起来的意思,旁边赶紧有人笑着劝解:“算了算了,都挺惨的,这故事我小时候也听过,远远算不得最吓人的那批,甚至小时候听了,还想像他们一样去山里找猴,搜掠饺子和金银。”
旁边自有人说道:“看来老兄听过不少故事喽?快给大家讲上一个。”
劝解的这人,衣衫上打着补丁,但两眼很有神,一看便是个走江湖惯了的,他分毫不怵,笑道:“这有何难,我给你们讲个云中山仙人的故事,就是咱们脚下这座云中山,据说里面可有了不得的人物。”
众人哄笑打趣:“这就不够意思了,云中山仙人的故事谁不知道啊?大家都听过,那山里的仙人在当初天下大乱时候行走天下,成了开国时候的柳丞相和于元帅麾下第一先锋,这事儿早就传遍天下了。”
也有人调侃:“脚下就是云中山,大家谁有兴趣,可以进山访仙,说不得就能找到那位据说和柳丞相于元帅一起归隐的仙人,得传那无上大道。”
见大家气氛热烈,但都对云上山仙人的故事不感兴趣,刚刚劝解的人立刻改口道:
“既然你们不爱听这个,那我讲个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儿,你们绝对没有听过。”
“噢?说来听听,我们不信。”众人纷纷道。
见大家终于有了兴趣,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
“前不久,新皇登基后,使身边宦官在天下寻访,要选妃。据说人皇在头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的妃子‘手持竹尖枪,头顶亮银盔,骑着土龙,怀抱金凤凰’,于是将这个条件给奉命的人说了,让他依样去找。”
“这可难坏了人,据说接了这个命令的大太监,当时就一脑门子汗:这可哪儿去找?但这可是皇命,没办法,只能带着人,在天下到处转悠,每个村镇都不落下。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听得入神,很多人立刻被勾引起了情绪,被动捧哏道:“怎么着?”
讲故事的一拍大腿:
“就这个条件,真让他给找着了!”
看着众人直勾勾看着自己,他志得意满,将碗中剩下的那点儿好酒一饮而尽,马上有后悔,于是边心疼酒边说道:“西面六七百里的地方,有个淮岗镇,那里有户人家,他家的闺女自生下来就傻呵呵的,而且长得特壮实。最与众不同的,是他家的闺女头上自小长满了疤瘌,密密麻麻一层叠一层,也不长头发。”
“这天,选妃的队伍到了这淮岗镇,仪仗鲜明,热闹非凡。于是镇上的人纷纷出去看热闹。闺女的父母也去看热闹,但有点不放心闺女,就把大门锁上了。结果这闺女不乐意了,听见外面动静,三两下就上了墙头。墙头一人高,是土坯制的,上面被雨淋的有些圆滑坐不稳,她只好扶住院外长出来的几根细竹。正好旁边的大公鸡受了惊扰,飞将过来,被她一把抱住。”
“那选妃的大太监,远远一眼就看到了这幅场景,毕竟周围都是站着看的,就她一个骑在墙上,最为明显。然后这大宦官眼前一亮:‘嘿!这骑着土墙头不就是骑着土龙嘛,旁边的竹子就是竹尖枪,头顶上层叠反光是亮银盔,怀里的大公鸡,正是凤凰啊,我终于能交差了!’”
“于是他立刻带着周围人冲过去见礼,口称皇妃,那闺女哪里见过这情形啊,吓得从墙头上跌进了院子。众人吓坏了赶紧跑进去,结果发现皇妃娘娘晕倒在地上,满头秀发,旁边地上躺着个银碗。”
------------
第537章 【时过境迁】
众人纷纷称奇,这个故事很对大家的口味。
讲故事的人笑道:“这可是前不久的真事儿,刚刚传扬开来,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是从皇都附近回来,才听说了这个故事,据说这位皇妃娘娘,已经被迎进了宫中,不久之后就会颁布尊号。”
大家一齐举碗,敬了讲故事这人口酒,不过看到这幕,他忽然有些心塞。
毕竟刚刚他兴致来了,已经将自己碗里的酒一口干掉。
倒是方长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哈哈一笑,拎起自己的葫芦,给这位讲故事的仁兄满上。后者大喜,赶紧对方长道谢,方长笑道:“这是缘于阁下故事讲得好,算是我的一点敬意。”
看到讲的故事好有酒喝,众人的表达欲瞬间强烈了起来。
又有人开口讲道:
“我前几天听到个简短的故事,十分有趣,且听我说上一说。”
“江南有座不知名的小城里,一个人生病痊愈后变得特别狰狞恐怖,但凡有人看到,必然心生惧意。但这个人从小就爱美,见自己变得这个样子,就接受不了,于是准备报复世人。”
“他在傍晚人少时候悄悄出去,四处寻找目标,结果看到个坐在街边乞讨的老婆婆。于是他走上去,轻轻扔了两个铜钱吸引注意力,而后他慢慢凑上去,轻声喊道:‘老婆婆……我美么?’”
“这人本意是吓唬这个可怜的老婆婆,谁知老婆婆抬头说道:‘当然了,你真美。’这让此人十分惊讶,笑出声来:‘哈哈哈,我美?’这笑容让他的脸更加狰狞恐怖,再加上周围是傍晚,估计鬼神都会被吓晕在地。”
“他继续凑上前,却看见老婆婆双眼是闭着的,于是心里惊呼道:‘她是盲人?’这时候听眼前的老婆婆说:‘都快入夜了,你竟然还愿意帮助我这个没用的老太婆,一定是个外表和心灵一样美的人。’”
“听到这话,原本想着吓唬这个老婆婆的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将身上的钱统统留下,默默转身离去。”
听到这里,前厅里的众人都沉默了,有人感动,有人深思。
大家都感觉这个故事很有味道,不过这个人还没讲完,只听他接着讲道:
“过了一会儿,这个老婆婆朝他离开的方向,偷偷看了一眼,见已经看不到他的背影了,立刻从地上窜起来,抓住面前的钱,落荒而逃。”
众人愣了下,接着便是哄笑。
原本富有韵味的故事,瞬间变得荒诞起来。
方长也笑,并拎起葫芦,给讲这个故事的人碗里斟了小半碗酒。
夜渐渐深了,众人聊了尽兴,也喝了个尽兴,纷纷回屋休息。不过方长叫住了刚刚和林二哥互相调侃的人,说要聊上两句。
对方不知道方长有什么事,不过见是刚刚给大家送酒的人,也自然肯给面子,于是在大家回房的时候,他留了下来,坐在方长对面:
“不知道您有什么事情?”
方长说道:“刚刚听阁下提到,说怀凤府老谢,如今已经不在了?当初我和他也算是点头之交,但已经多年未见。按照岁数,他未过壮年,不应该走的如此早才是。”
听见是这个问题,对方心中释然,遂解释道:
“嗯,怀凤府老谢是常年行路的,身体甚好,他去世是个意外。当初有两个剪径贼人欺压良善,劫财之余还准备伤人,于是老谢奋起搏斗,将两个贼人统统干掉,救下了同行的几个妇孺。”
“据说场面极其惨烈,而老谢也不治身亡。承其恩的众人感念其德,包办了他的身后事,并资助他的儿子去读书。但这小谢的志向是承父之业,于是便接过老谢的扁担,当上了两府之间的脚夫。”
…………
虎桥镇的繁华,比当初更胜几筹。
不仅是新朝各府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繁荣,也因为周围不少村镇都找到些适合当地的产业,于是纷纷兴旺起来。这让虎桥镇里的伏虎饼,再涨了一文——上次伏虎饼涨价,还是大劫时期物价飞涨时候。
虎桥镇的学堂已经重新修葺扩建过,里面的孩子数量不少,教书的除了徐五仁之外,还多了一男一女两位先生。
这许多年飞快渡过,当初的铁匠铺和酒馆都已经换了人,连小镇头上种菜为生的“种菜的老谢”,也已经故去,而当初镇边的菜畦,也已经因为小镇的规模变大,被房屋包夹了起来。
各间房屋里面立刻便有了反应,方长待店伙计在一楼的走廊也喊过两遍后,才起身朝外面走去。
走到前厅,只见前厅的十几张方桌上,各自摆了一盆菜一盆饭一盆汤。
菜是用了浓酱的白菜炖豆腐,里面掺了一些薄猪肉片;饭不是普通的粟米饭或者高粱米饭,而是粟米饭混合了菜和碎腊肉丁蒸出来的咸饭;汤则是普通的蛋花汤,不过看分量,估计每桌也就将近一颗蛋。
饭菜盆和汤盆中都放了个大勺子,旁边还有一叠碗,谁有需要可以自取。
下来用餐的人陆续都到齐,各自找位置坐下,各自拿碗盛饭菜。大家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风格,吃多少盛多少,并开始交谈。
外面的天色很快黑下去,应当是太阳已经落山。
店老板林二哥待天色十分黯淡的时候,才点燃了几盏油灯,几星如豆的灯火亮起时,前厅里的人们也已经吃了半饱,有了食物打底,大家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进食的速度,聊天的气氛也热烈起来。
有旅客拿出随身的袋子:“我这里有些自家的咸炒豆,大家尝尝。”说着起身给每个桌上取碗放了一小把。炒过的豆子嘎嘣脆,喷喷香,还带着些盐味,吃了豆子后,大家纷纷称赞。
方长也凑了个热闹,他拿起酒葫芦,也说道:“我带了些家里酿的高粱酒,极其醇烈,大家也尝一尝。”
对此,大家纷纷叫好。
此时酒算是贵重东西,尤其是高度酒,都是粮食才能酿造出来,有人愿意分享酒,自然是极好的事情。
所以当方长起身,给每桌倒了一碗酒后,旅客们纷纷道谢。
倒是柜台后面的店主林二哥,道谢后拒绝了方长的酒。
见到有酒,大家飞快地将碗中的饭吃光,又喝光了鸡蛋汤,而后用才饭碗分了酒,就着剩下的白菜豆腐,还有刚刚那位旅客送的炒豆子,齐举碗喝上两小口,借着酒劲儿聊得更加火热。
他们先是大赞这高粱酒的醇香,说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酒。这些人却不知道,他们竟有缘喝到了仙栖崖上酿出的灵酒,自然远非凡间村酿可比。不过方长丝毫未解释,只是对夸赞的人点头致意。
聊了一会儿,有人美滋滋地抿了口酒,大声说道:
“我也算是从这条官道上来往多年的老手了,从龙安府到怀凤府,住在虎桥镇最合算,从怀凤府到龙安府,住在林溪村最合算。我第一次走这条路时候,这林溪村还是个普通山村,林二哥已经开始经营住宿生意,但我那时候不知道啊,赶不到虎桥镇时,都是住在野地里。”
“后来,我遇到同行的脚夫,就是怀凤府小谢的父亲,那时候他还活着,大家都叫他老谢。这老谢告诉我,林溪村晚上能够住宿,比虎桥镇便宜实惠。我就来了这里,然后一看,好么,就一间空屋子,大家挤在一起,用些草自己打地铺。”
“不过确实是便宜啊,按人头每人交两文钱就行,还管饭。喏,就是这样的蒸粟饭,但腊肉几乎看不见几粒,还有蛋花汤。两文钱什么概念啊,大家都是知道的,在虎桥镇,也就买半个伏虎饼,真是实惠极了。不过如今林二哥有了这客栈之后,价格上涨了不少,这餐饭的价格和虎桥镇也已经差不离,当然,还是要实惠一些。”
旁边柜台上的林二哥对这客人很是熟悉,听见对方促狭自己,辩解道:
“那时候的粟米菜蔬都是自己种的,能够换到钱就是赚,毕竟平时卖点儿粮食也不容易,院子也只是个旧院子。”
“哪像如今,虽然菜蔬都是自己种,但家里的田种上了药材,每天来的客人又多,腊肉鸡子和粟米都是从外面买来的,自是不能像之前那样的价卖,不然我早就赔死了。住宿也是,这栋楼可把我半辈子攒的钱都搭了进去,还指望着蹬腿前回本呐。”
众人哈哈一笑,纷纷举碗道:“那我们祝林二哥早些回本,到时候记得请客。”
林二哥陪笑道:“一定,一定。”引得大家哄笑。
有人提议大家轮流讲故事,以渡过这漫漫长夜,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不过大家赞同的同时,也要求提出这个提议的人,率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那我就抛砖引玉罢,先讲个小时候睡前听到的,猴包饺子的故事。”
“从前,有家人很穷,这家有四个孩子,但是某年大旱,收成不好,活不下去,没办法只能扔掉三个孩子。孩子们的父母早起后,先是哭了一番,而后将家里最后一个鸡蛋煮了,用头发丝儿切开,给三个孩子分吃掉。”
“对于穷人家,鸡蛋都是用来换杂货的,平常那里舍得吃,这三个孩子吃的很是高兴。而后这父亲便背上筐子,领上三个孩子道:‘咱们出门罢。’孩子们很好奇,问爹啊爹啊要带我们去哪儿?当爹的心里难过,没有说话。”
“孩子们里的大姐年龄最大,看出来不对,于是偷偷捡了一把小石子儿,每隔一段路,就偷偷扔下一个。四个人走啊,走啊,直到深山之中,当爹的说,你们闭上眼睛数数儿,数到一百再睁眼。”
“孩子们数数儿,再睁眼时,已经不见了父亲。大姐已经懂事儿,哭着说:‘这是不要我们了’孩子们一起哭,而后互相说要想办法回家。”
------------
第536章 【故事时间】
“于是这几个孩子走啊,走啊……大姐说,她在刚出家门时候,扔了一路小石子儿,只要找到就能找到家,这让孩子们终于坚持了下来。不过他们又累又饿又冷,在森林里走啊,走啊,寻找着大姐说的那些小石子儿。”
“忽然,他们看到远处有灯光亮着,三个孩子顿时来了精神,朝灯光走了过去。到了近处,才发现这原来是所房子,修建在荒郊野岭中。他们躲在窗沿下,听着里面有说话声。”
“只听里面说道:‘猴哥猴哥,这些饺子够吃了不?’然后有声音回复:‘不够不够,再包半盖垫,过年饺子得有剩才行。’原来今天正是大年三十儿,但这几个孩子家里穷,并没见过饺子啥样。”
“他们听着,然后偷偷用唾沫润湿了窗纸,往里面看,结果发现,竟然是两个猴儿在包饺子。这可让几个孩子着实吃了一惊,不过他们又冷又饿又累,没有出声。”
“过了一会儿,俩猴子包完了饺子,准备睡觉。猴子们躺在炕上,忽然有个猴儿说道:‘猴哥猴哥,我冻得睡不着。’另一个猴子说:‘天天都是这样的,忍着点儿。’然后那个猴子忽然高兴地说:‘猴哥猴哥,咱们昨天烙饼的锅里头,应该还是热的,咱们去锅里睡咋样。’”
“于是两个猴子高高兴兴地躺进了灶台上的锅里,兴奋地说:‘果然暖和,舒服舒服,睡吧。’很快便响起了鼾声。外面三个孩子也冻得受不了,他们冲进了屋里,大姐拿起锅盖就盖上压住,另外两个便在灶里点火。”
“随着火旺起来,只听见锅里有猴子说:‘猴哥猴哥,怎么突然热了?’然后就是‘嘣嘣’跳的声音和‘刺啦——吱——’但三个孩子不敢停手,他们直到锅里没动静了,才收拾好煮饺子吃了。第二天,他们带着找到的粮食和金银,终于找到了那些小石子儿,然后回去过上了好日子。”
对屋里的人们来说,这个故事很荒诞,但众人并不在意,只是哄笑着让下一个人接着讲。
方长默默摇头,这个故事倒是秉承了睡前故事惯有的灰暗色彩。
忽然旁边有人叹道:“猴子们又无罪,忽然就有人冲出来烧死,搜刮走全部家当,太过残忍了。”
有人斥道:“猴子和人比起来,自然还是人重要。”
眼见两人有些杠起来的意思,旁边赶紧有人笑着劝解:“算了算了,都挺惨的,这故事我小时候也听过,远远算不得最吓人的那批,甚至小时候听了,还想像他们一样去山里找猴,搜掠饺子和金银。”
旁边自有人说道:“看来老兄听过不少故事喽?快给大家讲上一个。”
劝解的这人,衣衫上打着补丁,但两眼很有神,一看便是个走江湖惯了的,他分毫不怵,笑道:“这有何难,我给你们讲个云中山仙人的故事,就是咱们脚下这座云中山,据说里面可有了不得的人物。”
众人哄笑打趣:“这就不够意思了,云中山仙人的故事谁不知道啊?大家都听过,那山里的仙人在当初天下大乱时候行走天下,成了开国时候的柳丞相和于元帅麾下第一先锋,这事儿早就传遍天下了。”
也有人调侃:“脚下就是云中山,大家谁有兴趣,可以进山访仙,说不得就能找到那位据说和柳丞相于元帅一起归隐的仙人,得传那无上大道。”
见大家气氛热烈,但都对云上山仙人的故事不感兴趣,刚刚劝解的人立刻改口道:
“既然你们不爱听这个,那我讲个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儿,你们绝对没有听过。”
“噢?说来听听,我们不信。”众人纷纷道。
见大家终于有了兴趣,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
“前不久,新皇登基后,使身边宦官在天下寻访,要选妃。据说人皇在头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的妃子‘手持竹尖枪,头顶亮银盔,骑着土龙,怀抱金凤凰’,于是将这个条件给奉命的人说了,让他依样去找。”
“这可难坏了人,据说接了这个命令的大太监,当时就一脑门子汗:这可哪儿去找?但这可是皇命,没办法,只能带着人,在天下到处转悠,每个村镇都不落下。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听得入神,很多人立刻被勾引起了情绪,被动捧哏道:“怎么着?”
讲故事的一拍大腿:
“就这个条件,真让他给找着了!”
看着众人直勾勾看着自己,他志得意满,将碗中剩下的那点儿好酒一饮而尽,马上有后悔,于是边心疼酒边说道:“西面六七百里的地方,有个淮岗镇,那里有户人家,他家的闺女自生下来就傻呵呵的,而且长得特壮实。最与众不同的,是他家的闺女头上自小长满了疤瘌,密密麻麻一层叠一层,也不长头发。”
“这天,选妃的队伍到了这淮岗镇,仪仗鲜明,热闹非凡。于是镇上的人纷纷出去看热闹。闺女的父母也去看热闹,但有点不放心闺女,就把大门锁上了。结果这闺女不乐意了,听见外面动静,三两下就上了墙头。墙头一人高,是土坯制的,上面被雨淋的有些圆滑坐不稳,她只好扶住院外长出来的几根细竹。正好旁边的大公鸡受了惊扰,飞将过来,被她一把抱住。”
“那选妃的大太监,远远一眼就看到了这幅场景,毕竟周围都是站着看的,就她一个骑在墙上,最为明显。然后这大宦官眼前一亮:‘嘿!这骑着土墙头不就是骑着土龙嘛,旁边的竹子就是竹尖枪,头顶上层叠反光是亮银盔,怀里的大公鸡,正是凤凰啊,我终于能交差了!’”
“于是他立刻带着周围人冲过去见礼,口称皇妃,那闺女哪里见过这情形啊,吓得从墙头上跌进了院子。众人吓坏了赶紧跑进去,结果发现皇妃娘娘晕倒在地上,满头秀发,旁边地上躺着个银碗。”
------------
第537章 【时过境迁】
众人纷纷称奇,这个故事很对大家的口味。
讲故事的人笑道:“这可是前不久的真事儿,刚刚传扬开来,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是从皇都附近回来,才听说了这个故事,据说这位皇妃娘娘,已经被迎进了宫中,不久之后就会颁布尊号。”
大家一齐举碗,敬了讲故事这人口酒,不过看到这幕,他忽然有些心塞。
毕竟刚刚他兴致来了,已经将自己碗里的酒一口干掉。
倒是方长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哈哈一笑,拎起自己的葫芦,给这位讲故事的仁兄满上。后者大喜,赶紧对方长道谢,方长笑道:“这是缘于阁下故事讲得好,算是我的一点敬意。”
看到讲的故事好有酒喝,众人的表达欲瞬间强烈了起来。
又有人开口讲道:
“我前几天听到个简短的故事,十分有趣,且听我说上一说。”
“江南有座不知名的小城里,一个人生病痊愈后变得特别狰狞恐怖,但凡有人看到,必然心生惧意。但这个人从小就爱美,见自己变得这个样子,就接受不了,于是准备报复世人。”
“他在傍晚人少时候悄悄出去,四处寻找目标,结果看到个坐在街边乞讨的老婆婆。于是他走上去,轻轻扔了两个铜钱吸引注意力,而后他慢慢凑上去,轻声喊道:‘老婆婆……我美么?’”
“这人本意是吓唬这个可怜的老婆婆,谁知老婆婆抬头说道:‘当然了,你真美。’这让此人十分惊讶,笑出声来:‘哈哈哈,我美?’这笑容让他的脸更加狰狞恐怖,再加上周围是傍晚,估计鬼神都会被吓晕在地。”
“他继续凑上前,却看见老婆婆双眼是闭着的,于是心里惊呼道:‘她是盲人?’这时候听眼前的老婆婆说:‘都快入夜了,你竟然还愿意帮助我这个没用的老太婆,一定是个外表和心灵一样美的人。’”
“听到这话,原本想着吓唬这个老婆婆的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将身上的钱统统留下,默默转身离去。”
听到这里,前厅里的众人都沉默了,有人感动,有人深思。
大家都感觉这个故事很有味道,不过这个人还没讲完,只听他接着讲道:
“过了一会儿,这个老婆婆朝他离开的方向,偷偷看了一眼,见已经看不到他的背影了,立刻从地上窜起来,抓住面前的钱,落荒而逃。”
众人愣了下,接着便是哄笑。
原本富有韵味的故事,瞬间变得荒诞起来。
方长也笑,并拎起葫芦,给讲这个故事的人碗里斟了小半碗酒。
夜渐渐深了,众人聊了尽兴,也喝了个尽兴,纷纷回屋休息。不过方长叫住了刚刚和林二哥互相调侃的人,说要聊上两句。
对方不知道方长有什么事,不过见是刚刚给大家送酒的人,也自然肯给面子,于是在大家回房的时候,他留了下来,坐在方长对面:
“不知道您有什么事情?”
方长说道:“刚刚听阁下提到,说怀凤府老谢,如今已经不在了?当初我和他也算是点头之交,但已经多年未见。按照岁数,他未过壮年,不应该走的如此早才是。”
听见是这个问题,对方心中释然,遂解释道:
“嗯,怀凤府老谢是常年行路的,身体甚好,他去世是个意外。当初有两个剪径贼人欺压良善,劫财之余还准备伤人,于是老谢奋起搏斗,将两个贼人统统干掉,救下了同行的几个妇孺。”
“据说场面极其惨烈,而老谢也不治身亡。承其恩的众人感念其德,包办了他的身后事,并资助他的儿子去读书。但这小谢的志向是承父之业,于是便接过老谢的扁担,当上了两府之间的脚夫。”
…………
虎桥镇的繁华,比当初更胜几筹。
不仅是新朝各府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繁荣,也因为周围不少村镇都找到些适合当地的产业,于是纷纷兴旺起来。这让虎桥镇里的伏虎饼,再涨了一文——上次伏虎饼涨价,还是大劫时期物价飞涨时候。
虎桥镇的学堂已经重新修葺扩建过,里面的孩子数量不少,教书的除了徐五仁之外,还多了一男一女两位先生。
这许多年飞快渡过,当初的铁匠铺和酒馆都已经换了人,连小镇头上种菜为生的“种菜的老谢”,也已经故去,而当初镇边的菜畦,也已经因为小镇的规模变大,被房屋包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