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八尺大汉
  大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不怎么靠谱,但除了立国之初的这几个皇帝。
  陈松的那些问题,第二天朱元璋就开始着手解决了。
  差不多两天的时间,朱元璋就找到了人选。
  是宫中御用画师,最擅长工笔画。
  可能画作没有什么特点,也没有什么灵性,可是画画的基础却非常牢靠。
  为了以防万一,朱元璋多给陈松配了几个。
  宝钞行事衙门中,几个画师坐在大厅中,陈松站在他们的前方。
  这些画师面前摆放着画板,陈松手中拿着之前自己绘制的手稿。
  这些画师看着陈松手中手稿,差不多都是一言难尽的表情。
  陈松置若罔闻,将手中的手稿高高的举起,大声的念着自己的需求:
  “诸位,这是在制定的新宝钞的图案,还请诸位能够竭尽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事完成,到时候,定要去陛下那里给你们报功!”
  这些画师对此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在来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说明了这些事情。
  陈松的手稿上,图案不是特别精细,但也不是之前的宝钞能够比较的。
  宝钞的大小和后世的百元大钞差不多大,这是规制最小的宝钞。
  宝钞的制定,陈松完全参考了后世的体系。
  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将宝钞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百文之下的,分为: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
  第二文是百文以上,千文以下,分为:两百文、五百文。
  第三类就是千文以上,这个分类只有一千文选项。
  到了千文以上,使用的频率就小了下来,所以面额设置的太大,也没有什么意义。
  一文的面积最小,和后世的百元大钞一样大。
  毕竟纸张比不上后世的钞票质量,所以不得不制造的大一点。
  但最大,也不会超过之前宝钞的面积。
  一千文的新宝钞,面积也要比以前的宝钞小很多。
  一文到一百文的图案是一样的,陈松采取了后世的一元硬币上面的图案,是一朵菊花。
  背面中间位置有一朵大菊花,在菊花的周围还有一圈小字,上书:“大明朝通行宝钞,宝钞督办总衙门监制。”
  这几个字是用小楷写成的,字不大,但也能看清楚。
  在宝钞的正面,左边位置是一朵和后面一模一样的菊花,只不过要比后面的小很多。
  在右边,写着一个大大的“一文”,表明这是一文钱。
  顶端位置,上书一行小字,“大明通行宝钞。”
  在最下面,写着“大明洪武年间某某年制。”
  一文钱到一百文都是一样的图案,只是颜色和上面代表钱数的字不一样,其他的地方,几乎一模一样。
  一文是黑色的,五文和十文是蓝色的,二十文和五十文是绿色的,一百文是红色的。
  百文以上的宝钞,图案是梅花,大体形制和一文到百文的一样。
  千文宝钞,上面是兰花,呈红色,剩下的地方和其他的宝钞差不多一样。
  这些宝钞,按照面值大小,面积逐渐增大。
  很快,这些画师就按照陈松的要求,将那些东西全都画了出来。
  不得不说,这些画师的基本功是真的扎实。
  画出来的东西工整美观,还没有任何的差错。
  “行了,何湘啊,带着他们去下馆子吧!”陈松看着站在大厅旁边的何湘,说道。
  何湘点点头,带着这些人走了出去。
  陈松将这些画师画出来的东西全都收了起来,坐在主位上,认认真真的看着。
  “宫廷画师就是还不一样,比后世那些所谓的大师,可要强上不知道多少倍了!”各种赞美的话,从陈松的嘴里蹦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印制的雕版了,木制的雕版容易变形,而且还不耐用,也没有办法印制特别精细的图案。
  金属制成的雕版倒是能达到这些,可代价太大,雕版制造起来也非常的困难。看来还是得要找那些工匠了......”
  带着这些图案,陈松走出了宝钞行事衙门,先回了一趟家。
  吃了饭后,又让何湘去找那些负责制造雕版的工匠。
  旧宝钞也是用雕版印刷的,印刷局里面也有制造雕版的工匠。
  所以陈松就想看看,这些工匠,能不能做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
  这个时代毕竟没有数控机床,所以陈松让画师画的这些东西,精度完全是按照这个时代来的。
  按理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
  宝钞行事衙门,大厅中站满了人,这些人都是何湘找来的,他们站在大厅中。
  陈松本来是想让他们坐下来的,可是他们压根就不敢坐下,不管陈松如何劝说,都固执的站在那里。
  见这些人如此固执,陈松也就没有强求。
  “侯爷,他叫做张老六,是宝钞提举司技艺最精湛的工匠,制雕版技艺无人能比,之前还给朝廷制过铜印,叫他老张头就行!”
  何湘站在陈松的旁边,指着人群最前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对着陈松说道。
  老张头看起来有些拘谨,双手一直动来动去,显然是不知道该放在哪里!
  “老张头啊,不用这么紧张,我又不会吃人,平常心就好!”陈松一脸和煦的看着老张头。
  话是这么说,可是老张头又怎么能平静的下来?
  这可是朝廷的侯爷啊,平时压根就见不到,现在竟然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要说不会紧张,那是假的。
  如果不是之前造纸的那些工匠给他们说过,恐怕他们要比现在拘谨多了。
  老张头只是憨笑,陈松笑着摇了摇头,不再纠结这事。
  陈松站了起来,拿着之前画师画的那些东西来到了老张头面前。
  从里面取出一张,放在了老张头的面前,问道:“这上面的东西,能制造出来吗?”
  老张头从陈松的手中接过,认真的看着。
  皱着眉头看了又看,迟迟给不出回答。
  陈松也没有着急,静静的站在他的旁边等待着。
  良久之后,老张头道:“能是能,就是使用的次数不会太多,木头被墨泡的次数多了会变形的!”
  “那如果不用木头呢?”陈松反问。
  老张头脸上的皱纹瞬间增多,眉头皱的更紧了。
  “如果不用木头,那就是用铜或者胶泥。
  铜的话,不是制造不出来,就是代价太大,时间太长。
  要是用胶泥的话,在烧制成型的时候,需要把控火候。这东西不比之前,要是有任何细小的偏差,就会前功尽弃。”老张头说着自己的看法。
  “用铜的话,需要很长的时间,最起码也要好几个月。青铜太硬,不适合,只能用纯铜,可纯铜太贵了,速度也很慢很慢,有一点差错,就前功尽弃。
  铜是钱啊,要是用铜,成本就会很大,宝钞就是一张纸,感觉划不来。用胶泥的话,估计报废的会很多,恐怕一炉出不了几个成品!”
  陈松认真的听着老张头说的这些话,老张头说的不错,陈松连连点头。
  陈松倒也不担心这些工匠制造不出铜制的雕版,明朝的工匠,技艺非常精湛,万历皇帝那顶金冠都能造出来,别说是一个雕版了。
  “如果用铜的话,你估计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用胶泥的话,需要多少时间?以及使用这些东西的成本?”陈松问道。
  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陈松又不是行行精通,对于这些事情,几乎就是两眼一抹黑。
  “用铜和胶泥的话,少说也到年后了。而且,这两个东西非常烧钱,只怕……”老张头面露难色,一脸为难。
  尽管老张头没有把后半句说出来,可陈松依然听明白。
  拍了拍老张头的肩膀,陈松道:“成本不是问题,这件事情是陛下钦定出来的,主要是时间问题。
  如果到年后的话,时间有些来不及,这太慢了!”
  陈松想了想,又道:“这样吧,三管齐下,先制造木质雕版,先凑合着用,至于铜制的和胶泥的,慢慢来吧,不要太过着急。
  如果你们能提前造出来,赏赐大大的。赏赐的规制,就按照上次赏赐造纸的那帮人那个规制来吧!”
  陈松一番话落下,众人皆倒吸一楼冷气。
  这些工匠之前听造纸的那帮子说过,说陈松的赏赐丰厚。
  在来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想着,看这次陈松会不会和上次一样,本来还以为不会这样搞了,毕竟花的可是自己的真金白银。
  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和上次的一模一样。
  回过神来之后,老张头眼睛几乎都要瞪出来了。
  在宝钞提举司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这要是办成了,少说能宽松一年多。
  老张头连连感谢,说着就给陈松作揖,“侯爷仁德,侯爷大恩大德,小人不敢忘!”
  “行礼就算了,能提前造出来,自然有赏赐。这事情我就交给你了,我对这事也不熟悉,全权交给你打理,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必须要将我要求的这些东西制造出来,不计成本!”
  说完话,陈松把手中的画册交给了老张头,同时说道:“这些东西你拿着,先临摹一些,可万不能丢了,这是宫廷画师画的,虽然也能让他们补画,可总归是一件麻烦事!”
  老张头接过这些东西,小心翼翼的折叠好,揣进怀中。
  朝着陈松拱拱手,郑重其事,“侯爷就放心吧,就算我把我丢了,也不会把这些东西丢了!”
  “有这话就好!”陈松朝着老张头摆摆手,“你们先回去吧!”
  何湘又带着他们出去,陈松则留在了这里,处理这去中都后尚未完成的事情。
  天色渐晚,何湘去而复返。
  书房中,何湘看着坐在书桌后面的陈松,疑惑不解的询问:“侯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属下看,这些工匠肯定有法子,哪里还用得着这样赏赐他们?还是用侯爷您的钱,这更不合适啊!”
  纵观朝廷,只有用官家的钱办自己的事,哪里有用自己的钱给官家办事的?
  陈松放下手中的笔,靠着椅子靠背,道:“话不能这么说,陛下既然将这事情交给了我,那我就要好好的把这事完成,早一天完成,早一天省事!”
  陈松当然不会把自己的真心话说出来,随意胡诌了一句。
  何湘心中连连感慨,“怪不得侯爷升迁如此迅速,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不结党营私也就罢了,甚至还掏钱给官家做事,活该他发达!”
  “天色渐晚,马上就要宵禁了,回家吧!”陈松将书桌上的东西收拾好,走了出去。
  何湘跟在陈松的身后,充当随从。
  回去的路上,陈松没有坐马车,尽管快要宵禁,可时间还来得及。
  走在大街上,陈松脚步轻快,时不时的看着街道两边准备收摊的小商小贩。
  行至一处菜摊边上,陈松瞧见了有趣的一幕。
  只见一个八尺大汉,正在和身高不足六尺的中年人讨价还价。
  大汉衣着普通,可看上去却别有一番气质,不像是个普通人。
  他和小贩讨价还价时的场面,让陈松觉得滑稽。
  “你这菜都蔫了,怎么还能卖这么贵?再便宜点,我就买了!”大汉拿着一捆菜,一脸不满。
  那小贩脸色阴沉,任谁被人说自己的东西不好,都会发怒的。
  “你要买就买,不买就别买。我这菜我自己回家吃,不买算了!”小贩说着,就要推着独轮车走。
  大汉连忙拦住,埋怨的道:“我又不是说不买,你为啥这么急躁?这样吧,我把这些菜都买了,你给我便宜一些?”
  独轮车上没剩多少菜,可大部分都蔫了。
  “行啊,你全买我就便宜点!”小贩道。
  “好!”
  大汉点点头,一边从身上摸钱,一边询问,“那这些菜要多少钱?”
  “这样吧,算你三十五文大钱吧。”小贩算了算,说道。
  “你这收不收宝钞?我身上的铜钱不太够!”大汉一脸尴尬,摸遍全身,也只摸出来十来个铜钱和一卷宝钞。
  小贩瞬间不开心了,只以为这人拿自己寻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