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214节
  但纪彬这里就是抢着交。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邑伊县衙门日子好过了些,靠他买山买地,靠他交税。
  从永义十五年初到如今永义十六年底,就不说纪彬提醒拨款那件事吧,他们家平日交税都足以往他的政绩往上提一提了。
  至于纪彬种棉花这事,他也想过税款会极多,但收到引娘亲自送来的三万五千两税款,还是让他震惊。
  柴尺提前来说,讲引娘缴税款的时候想低调点。
  她是想低调的,那也是外部低调而已,衙门管账的,还有王知县,稍微算算就知道是个巨额税款。
  而且引娘还赶在年底前交完钱,这政绩就是在他身上啊。
  想必今年可以挪个好地方了!
  其实王知县也不挑,若是能到春安城就行,毕竟春安城富裕啊,又或者去个什么大点的城当个文官,然后一步步升迁。
  这都是好事。
  就拿他铺桥修路,救济百姓,任下民风极好,税款多多的情况,这不升迁,那就出鬼了。
  所以王知县数完税款,一面觉得自己马上要走,这些税款全留给下一任做政绩了。
  另一面觉得心里可太安定了。
  三万五千两啊!
  抵得上往年加起来的了。
  不是王知县没出息,他们这里偏远,自然不能跟汴京一带,江南一带相比。
  跟自己周围这几个穷兄弟比较,他是很厉害的了。
  等回家之后,王知县立刻让夫人备下年礼,今年要走下纪家的门户,毕竟自己马上要离开这,也不介意这些事。
  而且自己送了年礼过去,也让旁人不敢看轻引娘自己在家。
  不过说起来这纪彬也真是,大过年的竟然又去汴京做生意了,若是能成,是不是又有笔税款?
  可他为了赚钱,过年家都不回啊。
  也是个狠人。
  若是刚开始读书刚开始做官的时候,王知县还会瞧不起商贾之人,可当知县当久了,可太知道没钱寸步难行,连他们衙门都是如此好吧。
  而且跟纪彬接触下来,他倒不像是纯粹的商人,总觉得跟别人有些不同。
  也怪不得自己喜欢与纪彬交好啊。
  有了知县家亲自送来的节礼,别说纪滦村了,就连邑伊县都在羡慕纪家。
  看看人家,就算是家里男人不在,可日子照样红火。
  更别说人家男人可是去都城做买卖啊!
  你们要是有这个本事,两年不回家都行!
  不少人觉得这话不对劲,但又没法反驳,毕竟说得确实有道理啊!
  引娘见税款的事清了,心里也就安稳许多,其实那封信她还没看,总觉得要把手头的事做完再说。
  她总是习惯把最好的事留在后面。
  而纪大哥给她写了封这么厚的信,那就是好事。
  纪彬带回来的礼物,除了春安城的之外,还有邑伊县,纪滦村,荆高庄等等。
  纪彬向来是个礼数周到的人,自然都顾及到了。
  而江南地方的物件精美异常,谁看了不欣喜呢。
  引娘娘家知道纪彬过年不回来,宣老爹跟宣老娘自然不好说什么,但两人过来,让引娘去娘家过年。
  要是平常人回娘家过年,肯定会有人说道,可纪彬家就不一样了。
  就算引娘随手指了个人,要去那人家过年,估计都会欢天喜地地迎接。
  引娘同意是同意了的,但是她还有许多事要做,别的不说,刺绣坊全都靠她呢。
  还有马上过年了,还有来这里的百戏游人,听说今年来的人数很多,百戏也更多。
  引娘还要留在这里发礼钱,这些要是做得不周到,回头这些百戏游人就能把纪滦村抠门的事传到很远的地方。
  去年他们这里做得好,可是得了许多人的夸赞。
  名声不就是这样慢慢来的嘛。
  就算是纪大哥不在,她也会帮忙守着这些名声的。
  引娘准备等到年前百戏游人们走了,她这里彻底没事,然后再去娘家住几天。
  宣老爹宣老娘见引娘如此很有主意,而且说得很对,自然不会反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家最小的女儿都能立起事了。
  跟之前再也不一样,又或者他家小女儿一直都是如此,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等爹娘走了之后,引娘才打开那封长长的信,里面说的许多话都是引娘能猜到的,纪彬还是详细写了。
  倒是没有想念之类的话,可字字句句又像是想念。
  引娘脸一红,说不定是自己想多了。
  纪大哥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此时的纪彬已经到了汴京。
  要说他也算去了许多地方,整个宿勤郡就不说了吧,只要是繁华点的,他或多或少都去过。
  再有松江府也不算什么小地方。
  从松江府一路北上,纪彬,焦家人他们,都是坐马车,大大小小的城镇见过许多。
  可如汴京城这般的,还是头一次见,以前有人说汴京城内,雕车竞驻,宝马争驰,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竟然一点也不是虚言。
  进门便是高耸城楼,当初纪彬第一次去春安城的时候,就被城楼震撼过,此时更是夸张。
  当时春安城扩张过的外城也不过方圆十多里,此时的汴京外城都有方圆四十多地。
  外面护城河戒备森严,禁止行人来往,肉眼可见皇城的巍峨。
  这还是没走进门,若是走进去,粉墙朱户让人不由得生畏。
  不愧为京都,不愧是汴京。
  同样的城墙,江南一带柔多于刚,宿勤郡一带太过粗糙。
  只有汴京此地,才能让人感受到京都的浩穰。
  即使纪彬柴力陈乙他们一路奔波,但还是下意识观望许久。
  纪彬知道自己肯定会来一次汴京,之前觉得肯定是准备好行囊,找个好机会出发。
  没想到真正过来,竟然是因为太子召见。
  人生际遇,还真是神奇。
  门口的护卫检查过他们的身份通牒,确实无误后放人进来。
  从十月二十四雇马车赶路,走了十五天的路程,终于在十一月初八这天到了汴京城内。
  好在汴京城里有熟人,他们不必去住酒楼,而是被焦家人接到宅子里住。
  这宅子是焦家人凑钱买来的,毕竟他们手里确实不缺银两,唯独缺些自由罢了。
  反正汴京各户人家都不让他们离京,在汴京随便玩都可以,可是回鲁地?那还是算了吧。
  等到明年还是要种棉花的。
  此时的汴京棉已经运往全国各地,应该已经开始销售了。
  焦家人只管种这些东西,具体怎么卖,他们是不知晓的,可汴京的棉花价却不如纪彬想象中低。
  按理说汴京这边种棉的人更多,种的产量也多,应该不会很贵才是。
  可现在汴京棉价却在三千文到三千五百文。
  竟然比宿勤郡还要贵,这都有些不正常了。
  可纪彬,焦家主他们刚到,此时不了解情况,也就没多问。
  负责此处的焦老二道:“大家还是先洗漱吧,坐了这么久的马车,只怕骨头都要散架了,还是先休息休息,吃个饭,我们再详聊。”
  这样自然好,就算是柴力也有些疲惫,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不过焦家人却在打量纪彬。
  毕竟在焦十一的信里面,把纪彬夸得天花乱坠。
  原本以为是焦十一太夸张了,谁知道后来焦家主的信里也是如此,跟特意嘱托了。
  写书这事虽然是纪彬提起,但也是他愿意做的,跟纪彬无关,突然被太子问话,自然也跟纪彬无关。
  因为焦家主的书信,焦家人自然对纪彬极客气。
  要说焦家出事之前,还有人不服焦家主,可这一年时间过去,大家都明白只有焦家人一条心,才能有生存的机会。
  否则只会被逐个击破,等这些人会种棉花之后,那他们是真的没用了。
  而这一年里,汴京那些豪门贵族的脸色,他们可都看过了。
  更别说焦家主竟然被杭州景家那般对待,好在纪彬帮他们找回面子,否则这口闷气现在还堵心口。
  以前的事就不说了,关键是太子找他们做什么啊。
  实在是让人发愁,早知道就在边域种棉花算了,来什么这里啊。
  可后悔已经晚了,再说来这里种棉花也不是错事,至少错的又不是他们。
  纪彬洗了个热水澡,整个人都舒坦许多。
  这一路上京确实辛苦,可他心里却没那么多慌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有什么事情真的能把人为难住?
  而且太子找他们,可能并非只是坏处,更有可能是机遇?
  反正一会多问问情况,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