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卷阅读_391
上官要微服,下属却不能不来迎接。两人从侧门进府衙,接到消息的宋知府等便匆匆从后面上来相迎。
府衙此时也早散值,诸官早都换了便服,此时也来不及换公服,挤在同样稠衫纱帽、长幼参差的学生当中竟有些认不出人来。
幸好宋时来时,那群学生不知怎么认得他,如月出云破般向两边分开,避开一线小路,容他稳稳地走上前来。
他只穿着一身天青儒衫,戴一领荷叶巾,神色温和闲雅。看着也不比别人多什么,但只往人前一露面,周围雍雍攘攘的人流便都退为他身后模糊不清的图画,只有他清晰的立在视线当中。
卓卓如野鹤立于鸡群。
宋时拱手行礼,动作规矩如在堂上,微微垂眸低首,说了声:“属下汉中知府宋时参见卢大人”,又朝他挑起一边长眉,眼底映出初秋黄昏天边一片明霞,灼灼生辉:“见过桓大人。”
桓凌仿佛被那点细碎霞光晃回神,悄悄吐出了从方才起便闷在胸口的一口气,向他扬袖致意:“宋贤弟,卢大人欲来听你讲学,晚间或恐要搬到知府院里住,你叫人收拾一下吧。”
卢大人之前原还有些惦着那个眼熟的学生,见了他也将那事放下了,点头道:“今晚却要打扰宋大人一宿了。”
宋大人温和地笑笑,应了声“喏”。
成啊,反正他也不常住这儿,正房、客房差不多干净,收拾起来不费事。
他转身引卢大人和桓大人到后院,路上抓了个差役,吩咐厨下给大人备下茶水点心。众学生自觉地跟在他们身后,在他们身后围了个小小半圆,拖出一道长尾,安静而有序地进了院子。
因天气还算和暖,外头又明亮,宋知府便使人在院里摆下考场用的条桌椅,正堂门口挂了个半人高的黑板,前头支个小圆桌当讲桌。学生们都是上熟了课的,安安静静入座,到坐下时男女便自觉分开,依着身材高矮坐了一院。
偶尔有几声低语,也都是问些学问、课业上的问题。
——都是见过世面的学生,领导视察时可知道怎么表现了。
领导来自然又有别的座位,从知府书房里架了条案靠在讲台侧面,人正对着讲桌,具体位置就跟高中老师把某些学生提到眼前差不多。
但因坐的人不一样,这位置的意义自然就不同了。
这就是为方便领导检视老师讲课,察看学生学习状态而放的!
卢大人端坐位上,看看左右视线都好,也十分满意,含笑点头:“学生已满座,不知宋大人今晚欲讲什么?”
宋时道:“近日自各省而来,向下官学电学的学生渐多,如今下官所讲,便好自电入手。今日仍先做一个实验,然后来讲讲近日许多学生私下留帖询问的问题——”
他从小圆桌上的木盒出抽出一支粉笔,熟练地在指尖转了一圈,回头在黑板上写下“阴阳”。
笔画纤线,转折坚劲,仍是宋氏印刷字的笔法。
台下一片低低的呼声,卢大人却眼前一亮,略显兴奋地回头与桓凌说:“今日来得正好!本官临出京时便拜读过三元论电的文章,其中说到电分阴阳,解水后能得阴阳二气……”
桓凌含笑点头:“今日宋大人要讲的阴阳,便是这个阴阳。大人且宽坐,我帮他备些器材,好看着实验讲。”
卢大人眼前一亮,谑笑道:“宋三元昔日讲‘大气论’,已传得‘京师纸贵’,今再出这‘二气论’,又不知该是怎样的场面。”
虽是朝廷正在西北动兵,他心里连日积攒了许多忧虑,可看着这些学子、名士一心追寻天理的热切模样,他也打起了几分精神,看向前头讲台。
从侧面游廊后出来几个小厮,抬着几个四四方方的盒子上前,桓凌熟稔地用带铁夹的棕黄电线将其连在一起,又将两道黄白薄片插到连在最后的一个水箱上,手执铁夹,稳、准、快地夹到了薄片上。
这是铜片和倭铅片,以电通于二金片上,水自被电解化为阴阳二气。
京里只见过文章,但他一路走来汉中,还没亲眼见过电解水的,眼见着原本装满水的玻璃试管里咕噜噜地进气,压下里面的水。但那管中之气长短却不一样,一边长似另一边的两倍,汽走到中途,宋时便眼疾手快地拿出试管,从一个微微冒白汽的碗里拿出小块棕黄薄片扣在管上,将之严严实实封了起来。
底下的学生又激动起来,小声议论着一会儿要怎么点火。
然而宋知府这回又不点火,而是将试管放回架上,取了根细线,在黑版上画了个标准的圆。而后又画小圆相切,擦去多余线条,涂色点睛,便是个完美的阴阳鱼。
他虽没有徒手画圆的功力,但讲课讲多了,技术也是不差的。
画完之后,便讲:“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以太极之内观之,是阴阳相对,泾渭分明,而以太极之外观之,则阴阳相抱,阴中怀阳、阳中藏阴,不能独生。”
正是,电分阴阳,他们已自看见了。那管里便是阴阳之气。
只是这阴阳二气,为何一长一短,一多一少呢?
他们买了手摇发电机,以此发电解水,为何水沸而乱,两管气却是一样多少,烧着的火焰亦是外青内红,就不像宋先生那电池解的水一样分明。
宋时含笑听着他们的问题,一一解释道:“昔者我说电分阴阳二级,这电池之电,与手摇线圈得出的电,乃是一动一静。静者阴极恒阴、阳极恒阳,而动者阴阳相互转换,阴可为阳、阳亦可为阴。”
他细细讲了一遍交流电原理,又拿试管与众人看:“然这阴极解水所得之气与阳极解水所得之气却不是阴阳二气。”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生六十四卦……世间有亿兆之物,皆是阴阳化生,其中阴阳之数不同,岂得如此容易便拆化为纯粹的阴阳二气?
府衙此时也早散值,诸官早都换了便服,此时也来不及换公服,挤在同样稠衫纱帽、长幼参差的学生当中竟有些认不出人来。
幸好宋时来时,那群学生不知怎么认得他,如月出云破般向两边分开,避开一线小路,容他稳稳地走上前来。
他只穿着一身天青儒衫,戴一领荷叶巾,神色温和闲雅。看着也不比别人多什么,但只往人前一露面,周围雍雍攘攘的人流便都退为他身后模糊不清的图画,只有他清晰的立在视线当中。
卓卓如野鹤立于鸡群。
宋时拱手行礼,动作规矩如在堂上,微微垂眸低首,说了声:“属下汉中知府宋时参见卢大人”,又朝他挑起一边长眉,眼底映出初秋黄昏天边一片明霞,灼灼生辉:“见过桓大人。”
桓凌仿佛被那点细碎霞光晃回神,悄悄吐出了从方才起便闷在胸口的一口气,向他扬袖致意:“宋贤弟,卢大人欲来听你讲学,晚间或恐要搬到知府院里住,你叫人收拾一下吧。”
卢大人之前原还有些惦着那个眼熟的学生,见了他也将那事放下了,点头道:“今晚却要打扰宋大人一宿了。”
宋大人温和地笑笑,应了声“喏”。
成啊,反正他也不常住这儿,正房、客房差不多干净,收拾起来不费事。
他转身引卢大人和桓大人到后院,路上抓了个差役,吩咐厨下给大人备下茶水点心。众学生自觉地跟在他们身后,在他们身后围了个小小半圆,拖出一道长尾,安静而有序地进了院子。
因天气还算和暖,外头又明亮,宋知府便使人在院里摆下考场用的条桌椅,正堂门口挂了个半人高的黑板,前头支个小圆桌当讲桌。学生们都是上熟了课的,安安静静入座,到坐下时男女便自觉分开,依着身材高矮坐了一院。
偶尔有几声低语,也都是问些学问、课业上的问题。
——都是见过世面的学生,领导视察时可知道怎么表现了。
领导来自然又有别的座位,从知府书房里架了条案靠在讲台侧面,人正对着讲桌,具体位置就跟高中老师把某些学生提到眼前差不多。
但因坐的人不一样,这位置的意义自然就不同了。
这就是为方便领导检视老师讲课,察看学生学习状态而放的!
卢大人端坐位上,看看左右视线都好,也十分满意,含笑点头:“学生已满座,不知宋大人今晚欲讲什么?”
宋时道:“近日自各省而来,向下官学电学的学生渐多,如今下官所讲,便好自电入手。今日仍先做一个实验,然后来讲讲近日许多学生私下留帖询问的问题——”
他从小圆桌上的木盒出抽出一支粉笔,熟练地在指尖转了一圈,回头在黑板上写下“阴阳”。
笔画纤线,转折坚劲,仍是宋氏印刷字的笔法。
台下一片低低的呼声,卢大人却眼前一亮,略显兴奋地回头与桓凌说:“今日来得正好!本官临出京时便拜读过三元论电的文章,其中说到电分阴阳,解水后能得阴阳二气……”
桓凌含笑点头:“今日宋大人要讲的阴阳,便是这个阴阳。大人且宽坐,我帮他备些器材,好看着实验讲。”
卢大人眼前一亮,谑笑道:“宋三元昔日讲‘大气论’,已传得‘京师纸贵’,今再出这‘二气论’,又不知该是怎样的场面。”
虽是朝廷正在西北动兵,他心里连日积攒了许多忧虑,可看着这些学子、名士一心追寻天理的热切模样,他也打起了几分精神,看向前头讲台。
从侧面游廊后出来几个小厮,抬着几个四四方方的盒子上前,桓凌熟稔地用带铁夹的棕黄电线将其连在一起,又将两道黄白薄片插到连在最后的一个水箱上,手执铁夹,稳、准、快地夹到了薄片上。
这是铜片和倭铅片,以电通于二金片上,水自被电解化为阴阳二气。
京里只见过文章,但他一路走来汉中,还没亲眼见过电解水的,眼见着原本装满水的玻璃试管里咕噜噜地进气,压下里面的水。但那管中之气长短却不一样,一边长似另一边的两倍,汽走到中途,宋时便眼疾手快地拿出试管,从一个微微冒白汽的碗里拿出小块棕黄薄片扣在管上,将之严严实实封了起来。
底下的学生又激动起来,小声议论着一会儿要怎么点火。
然而宋知府这回又不点火,而是将试管放回架上,取了根细线,在黑版上画了个标准的圆。而后又画小圆相切,擦去多余线条,涂色点睛,便是个完美的阴阳鱼。
他虽没有徒手画圆的功力,但讲课讲多了,技术也是不差的。
画完之后,便讲:“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以太极之内观之,是阴阳相对,泾渭分明,而以太极之外观之,则阴阳相抱,阴中怀阳、阳中藏阴,不能独生。”
正是,电分阴阳,他们已自看见了。那管里便是阴阳之气。
只是这阴阳二气,为何一长一短,一多一少呢?
他们买了手摇发电机,以此发电解水,为何水沸而乱,两管气却是一样多少,烧着的火焰亦是外青内红,就不像宋先生那电池解的水一样分明。
宋时含笑听着他们的问题,一一解释道:“昔者我说电分阴阳二级,这电池之电,与手摇线圈得出的电,乃是一动一静。静者阴极恒阴、阳极恒阳,而动者阴阳相互转换,阴可为阳、阳亦可为阴。”
他细细讲了一遍交流电原理,又拿试管与众人看:“然这阴极解水所得之气与阳极解水所得之气却不是阴阳二气。”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生六十四卦……世间有亿兆之物,皆是阴阳化生,其中阴阳之数不同,岂得如此容易便拆化为纯粹的阴阳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