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卷阅读_344
汉中府那些只需潜心做事而不需勾心斗角的平静生活,如今再不可得了。
第211章
丙午年会试定在二月初八试第一场。
三千余名各地考生从去年下半年便陆陆续续到了京里,到会试前夕,京城内外的会馆、客栈、僧院道观、百姓民居几乎都住得满满腾腾的,不好寻房子了。
可到临考前几天,却还有一群满面风霜之色的学子从西边儿赶来,捧着银子到处找投宿的地方。
可这临近大考的日子,哪里还寻得着客房?
他们在西城外问了一圈,那些伙计都不往里招揽,指点他们道:“如今怕是连城外山寺、道观也腾不出房子了,老爷们也不必到处寻客舍,不如寻几位陕西出身的官人,问他们借间小房存身吧。”
这些做客栈营生的人门路广,自然清楚哪位官人是陕西出身,收了他们几块银子,便写了帖子,让他们去内城某街某巷寻人。
这群举子过得关卡、进了城门,便商议着先往最近的一位陕西籍工部大使家借住,住不下的再往别处寻人。只是天公不作美,还没走出几条街,天上竟落了冷雨,伴着寒风吹打着马车窗玻璃。
春雨贵如油,可是春雨中行车、寻住处却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这京里的路是黄土垫道,又不像汉中府的是柏油石子路,水泡得久了就有些软,车轮陷进泥里,走得极慢。此时天色已不算早,又兼半天阴云遮罩,只怕不到申时天就能黑透了,而他们如今还没寻到下处,哪里有不着急的?
岂止车里的学子,赶车的车夫也急,顶着斗笠都遮不尽的雨丝说:“这京城的天气也忒阴冷了,咱们汉中府这时候都能种上宋大人的试验稻了,这里还冻得出不了手呢!”
前后的车夫也附和道:“都说京里繁华,路却不如咱们汉中好走。若在汉中,莫说这么小的雨,去年夏秋几雨大雨,也不曾听说把路面冲软的!”
“若在汉中,进了城路边就有路牌高挂,写着咱们前方是哪条路,过多少里拐弯……不认路的人都能走到地方,比这京里寻人还方便呢。”
他们议论着汉中的方便之处,把这繁华富庶的京城挑出了无数毛病,引得车队前后的行人、车马纷纷看他们。只是隔着一层软烟冷雨,目光的杀伤力被削弱了,这些车夫径自议论着,直到耳边响起敲玻璃的脆响和低沉威严的问话声,才回过神来——
“你们是汉中府来的?车里的可是应试的举子?可认得宋知府?”
车中举子们隔着玻璃便听到外头连珠似的问话声,因听到“宋知府”三字,忙拉开被雨打得一片模糊的车窗,透过雨丝看向那人。
那人穿着七品青色补服,容貌清俊,颔下留着三缕清须,微眯着眼看向车里众人,似乎在评估他们的身份。车里一名老成的举子连忙代众人应道:“我等正是陕西来的考生,曾有幸见过宋知府数面,未知阁下……”
他身后一名汉中举子蓦然叫道:“这位官人生得好像宋大人!”
车里众人下意识努力回忆宋时的模样,那官人的脸色也变了变,挑眉道:“你们果然是汉中来的。”
不,也不全是汉中来的。有许多其实连陕西人都不是,只是在汉中学院考过一回试,吃过宋知府给办的送行宴,还打了几两银子的秋风而已。
追车的官员闻声笑道:“看来时、我三弟在汉中府任上做得略有些可夸处,至少教化一项算得上成功了。”
他原来就是宋知府的亲兄长,如今在内阁做中书舍人的,散值回来的路上被细雨阻道,阴差阳错遇上了这些学子。他也和宋知府一般的急公好义,关照读书人,听说他们是为了报考汉中学院耽搁的进京时间,以致如今寻不着下处,便主动邀他们到家中小住。
他们家里虽不是多么富裕,但买的是西涯边空阔的地方,尚有些空屋舍可以住人。
这群学生正愁着不知到谁家借宿,怕这几天休息不好,耽搁了考试。如今天降一个宋知府的哥哥要带他们回家留宿,哪里还有不答应的?
忙不迭地道了谢,便随宋昀回了宋家。
宋老爷是乘马车回来的,还在后头慢慢磨蹭着,家里是老宜人和他们兄弟做主,直接把这些举子安排在了西边客院里。
那间院子本是要留给桓凌的,正房厢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布置了个小书房。可惜自打桓凌踏进他们家大门,就始终睡在宋时身边,这客房装好了也是白放着,只偶尔招待些老家来的亲戚。
说起来也是住过四品佥宪的院子,住的人面上都有光彩。
譬如这些借住的举子,住进传说中桓大人的院子,就似身上披了层二甲前十的光环。再去参观过宋知府住过的跨院,见过三元的父兄,那就更了不得了,仿佛文曲星已经顶到头上,只待下场就能拿个二甲回来。
宋家上下得了这群举子也颇高兴,抓着他们问汉中的情形,宋时在府里行的惠政,做出的成绩。
这些学生中毕竟有许多汉中府人,还有些认得汉中学院的研究学,借阅过他们的讲义和教科书,答起来上究天人之际,令人除了赞叹再说不出别的话来。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让他们别再说那听不懂的了……
宋老大人偷偷地看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却还是宋二哥机灵,遣人去叫了儿子和侄儿们。
来,都是你们三叔和桓三叔教出来的,跟汉中的师兄们探讨探讨!
正处于,并打算长期保持代数学习初级阶段的宋家小一辈三兄弟被汉中学子们论及的物理、化学、地理、农学知识狠狠震憾了一把。
第211章
丙午年会试定在二月初八试第一场。
三千余名各地考生从去年下半年便陆陆续续到了京里,到会试前夕,京城内外的会馆、客栈、僧院道观、百姓民居几乎都住得满满腾腾的,不好寻房子了。
可到临考前几天,却还有一群满面风霜之色的学子从西边儿赶来,捧着银子到处找投宿的地方。
可这临近大考的日子,哪里还寻得着客房?
他们在西城外问了一圈,那些伙计都不往里招揽,指点他们道:“如今怕是连城外山寺、道观也腾不出房子了,老爷们也不必到处寻客舍,不如寻几位陕西出身的官人,问他们借间小房存身吧。”
这些做客栈营生的人门路广,自然清楚哪位官人是陕西出身,收了他们几块银子,便写了帖子,让他们去内城某街某巷寻人。
这群举子过得关卡、进了城门,便商议着先往最近的一位陕西籍工部大使家借住,住不下的再往别处寻人。只是天公不作美,还没走出几条街,天上竟落了冷雨,伴着寒风吹打着马车窗玻璃。
春雨贵如油,可是春雨中行车、寻住处却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这京里的路是黄土垫道,又不像汉中府的是柏油石子路,水泡得久了就有些软,车轮陷进泥里,走得极慢。此时天色已不算早,又兼半天阴云遮罩,只怕不到申时天就能黑透了,而他们如今还没寻到下处,哪里有不着急的?
岂止车里的学子,赶车的车夫也急,顶着斗笠都遮不尽的雨丝说:“这京城的天气也忒阴冷了,咱们汉中府这时候都能种上宋大人的试验稻了,这里还冻得出不了手呢!”
前后的车夫也附和道:“都说京里繁华,路却不如咱们汉中好走。若在汉中,莫说这么小的雨,去年夏秋几雨大雨,也不曾听说把路面冲软的!”
“若在汉中,进了城路边就有路牌高挂,写着咱们前方是哪条路,过多少里拐弯……不认路的人都能走到地方,比这京里寻人还方便呢。”
他们议论着汉中的方便之处,把这繁华富庶的京城挑出了无数毛病,引得车队前后的行人、车马纷纷看他们。只是隔着一层软烟冷雨,目光的杀伤力被削弱了,这些车夫径自议论着,直到耳边响起敲玻璃的脆响和低沉威严的问话声,才回过神来——
“你们是汉中府来的?车里的可是应试的举子?可认得宋知府?”
车中举子们隔着玻璃便听到外头连珠似的问话声,因听到“宋知府”三字,忙拉开被雨打得一片模糊的车窗,透过雨丝看向那人。
那人穿着七品青色补服,容貌清俊,颔下留着三缕清须,微眯着眼看向车里众人,似乎在评估他们的身份。车里一名老成的举子连忙代众人应道:“我等正是陕西来的考生,曾有幸见过宋知府数面,未知阁下……”
他身后一名汉中举子蓦然叫道:“这位官人生得好像宋大人!”
车里众人下意识努力回忆宋时的模样,那官人的脸色也变了变,挑眉道:“你们果然是汉中来的。”
不,也不全是汉中来的。有许多其实连陕西人都不是,只是在汉中学院考过一回试,吃过宋知府给办的送行宴,还打了几两银子的秋风而已。
追车的官员闻声笑道:“看来时、我三弟在汉中府任上做得略有些可夸处,至少教化一项算得上成功了。”
他原来就是宋知府的亲兄长,如今在内阁做中书舍人的,散值回来的路上被细雨阻道,阴差阳错遇上了这些学子。他也和宋知府一般的急公好义,关照读书人,听说他们是为了报考汉中学院耽搁的进京时间,以致如今寻不着下处,便主动邀他们到家中小住。
他们家里虽不是多么富裕,但买的是西涯边空阔的地方,尚有些空屋舍可以住人。
这群学生正愁着不知到谁家借宿,怕这几天休息不好,耽搁了考试。如今天降一个宋知府的哥哥要带他们回家留宿,哪里还有不答应的?
忙不迭地道了谢,便随宋昀回了宋家。
宋老爷是乘马车回来的,还在后头慢慢磨蹭着,家里是老宜人和他们兄弟做主,直接把这些举子安排在了西边客院里。
那间院子本是要留给桓凌的,正房厢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布置了个小书房。可惜自打桓凌踏进他们家大门,就始终睡在宋时身边,这客房装好了也是白放着,只偶尔招待些老家来的亲戚。
说起来也是住过四品佥宪的院子,住的人面上都有光彩。
譬如这些借住的举子,住进传说中桓大人的院子,就似身上披了层二甲前十的光环。再去参观过宋知府住过的跨院,见过三元的父兄,那就更了不得了,仿佛文曲星已经顶到头上,只待下场就能拿个二甲回来。
宋家上下得了这群举子也颇高兴,抓着他们问汉中的情形,宋时在府里行的惠政,做出的成绩。
这些学生中毕竟有许多汉中府人,还有些认得汉中学院的研究学,借阅过他们的讲义和教科书,答起来上究天人之际,令人除了赞叹再说不出别的话来。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让他们别再说那听不懂的了……
宋老大人偷偷地看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却还是宋二哥机灵,遣人去叫了儿子和侄儿们。
来,都是你们三叔和桓三叔教出来的,跟汉中的师兄们探讨探讨!
正处于,并打算长期保持代数学习初级阶段的宋家小一辈三兄弟被汉中学子们论及的物理、化学、地理、农学知识狠狠震憾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