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卷阅读_293
他们路上不是骑马就是乘车,赶一天路下来只怕脾肉都要磨破了;晚上住在多半不怎么干净舒服的驿站客馆里,还要细细回忆起白天所见所闻,整理成他写起来不费力的白话段子……
他只要想到桓凌在驿馆浅窄的房间里,笼着一身蒸屉般的热气,带着白日的沙尘汗水为他写文章,甚至要写到半夜,就恨不能追过去教育教育,把这孩子打醒。
他出差就好好出差,天天逼着自己干这么多事,就不怕累坏了吗?晚上睡不好,万一白天赶路时骑不好马,不小心出了事故怎么办?
熬得时间太晚,也容易伤肝肾,可不能仗着自己年轻,身材高,头发浓密就可着劲儿作啊!
宋时隔着两千里地隔空在心里教育桓凌,自己却也不能免俗,挑灯夜战,慢慢把他的书信看了一遍。
他这么个自幼背论文,考到三元及第,看书从来都是一目一页的人,看完这封书信竟花了一个多小时。其他院落和家人值房的灯火次第熄灭,窗外一片漆黑,刚刚还挂在天空的半轮明月已没入地平线下,唯余天上点点明星,在黑暗间微微闪动。
再过几天就是八月十五了,也不知道他们在路上过节冷清不冷清,想家不想家,有没有好月饼吃。
诗词里说什么“共婵娟”“共此时”“四海同”的,真到了中秋正日,满城灯火,一对对一家家团团圆圆地欢应佳节时,孤身的游子总是最难受的。哪怕是他这个安安稳稳在汉中府住着的,只要一想到八月十五府衙的赏月宴散后,别人都能回去与家人团聚,他却只能回来孤灯只影,对月加班,也是满腹的意难平。
想要飞机、高铁,想要手机,电脑……实在不行想让晋江文献网挂到桓凌身上,跟他文对文地隔空联系。
哪怕只能在后台买论文,靠论文题目传情达意呢?
宋时轻叹一声,把方才教育桓凌早睡的心思扔到脑后,提起墨条在砚池里轻轻打转,研出满满一池浓墨,给他写回信。
没提笔时有许多要写的,但拿起笔来,那些话又都壅塞在脑中,闹得他一时想不出该写什么好,对着白纸坐了半天,也只回得一句最为俗套的“展信安”。
中秋佳节将至,念君远行,时时牵挂,今日得君书信,知君无恙,心意遂平。得此信时正值八月初五,入夜来清辉洒地,鸣蛰处处,秋色才浓。汉中府天气温和,此时尚可披单衣、赤足踏屐而坐,未知吾兄客旅之中寒温如何,饮食可周,身体安好否?
桓凌那封信里几度关照他注意寒温,估计是九边各镇靠北,早早就觉出了冷意。
周王车队如今已到大同,再有六七百里就到宣府,接下来该是过居庸关、蓟镇、山海关,再北上辽东。到宣府、居庸关这两个围护京师的重镇时应该还在重阳节前,不算太冷,再往东北可就要入冬了……
他当初给他们收拾的衣服倒不少,只希望桓凌注意气候变化,冷了就及时加衣,再管着点周王,别让他因为爱美就不肯穿军大衣吧。
他细致到有些唠叨地叮嘱了加衣之事,又劝桓凌在路上不可为图方便就多吃腌腊肉食,尽量在路上买新鲜肉菜烧煮。尤其时近中秋,瓜果蔬菜都极多,多吃些蔬果,常以山药、芋艿、南瓜和粗粮代替精米白面,对身体更有好处……
叮嘱完衣食又是住行,写着写着,不知不觉竟用到了第四页纸,写的还是一栏双行的小字,数数这几页都够一篇高考作文了。
是不是太啰嗦了?
他这信可是要随周王的家书、节礼一起送往车队里的,中途万一有别人看见,见他为个衣裳都能念叨几页,岂不要以为他是个婆婆妈妈的人了?
罢了,唠叨太多只怕小师兄都不爱看了,还是写点正事吧。
他自己轻轻地笑了一下,写下最后一句“盼多珍重”,笔墨一转,改写起了自己这边的事:
他们的学校已经建起来了,收了一百一十三名学生,暂时都是择校生,等明年夏收后再开入学考试,招收普通学生。桓凌这个副校长没在,学生他自己就先教着了,这些日子先讲了讲为学之道,正心守敬、知行并重的道理。
学生算术水平良莠不齐,实在讲不起数理化,只能先等着他们补齐基础,期间带他们到厂区看看滑轮组,看看水车、水碓、净水装置,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个利用大型工具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的印象。
不过那些学生倒是老实听话,虽然算不出来力和力矩的关系,不知道一个滑轮组能节省多少力量,水力能转化成多大冲压力,但都知道写文章夸赞这些工具的好处。
甚至有差役还向他告状,说是那些开工坊人家里就有偷学他们的技术,在货栈、码头改装有大型动滑轮组的辘轳吊货的事。
吓得他赶紧把府城各家商户唤来,开了一回安全生产大会,发布了吊装滑轮组固定架与滑轮外形、大小,所用钢材、绳索、装卸物的质量标准。
现有产品全部按最高标准审核,不合格的立刻停用整改,供货方、制造人、检察员、使用者全数签押留证,质量或使用中出了问题都要精准追责,造成意外伤害的,装设滑轮组的商家也要负全责。
虽然监督检查时麻烦了些,但改装上标准滑轮组的滑车装卸效率要比传统定滑轮绞索滑车高得多,这一切麻烦就都显得值得。
八月前就要输夏税上京,有这些新建的滑轮组车,搬运大包的麦、绢、丝棉、草料、银包等物,自然省了许多民夫之力。即便是有些瘦弱的人也能毫不费力地拉起一大捆包裹,转移到推车上时亦可轻松控制货物落下的速度和力道,车子也更稳当,装卸运转速度更比平常快了近四分之一。
运粮期间正值水稻拔节、结穗的关键期,服役的民夫早日归家,便能多投些力气到田里,没有稻田的也能多种些瓜果豆菜,或在城里做些生计,养家糊口。
多挣几分银子,有时就是贫家的救命钱。
他挑了些会搭滑车的匠人,连着图稿一并送到各州县,让他们到下面依样搭建滑轮组车,尽快将收上的钱粮和贡物装船北上。七月间本府钱粮就已收缴装船,等到桓凌他们走到宣府一带,说不定汉中府的运粮船队都已经到了京师。
他派去押钱粮的书办、差役还能给两家亲人递个信——宋家自不必说,桓凌的大堂兄桓文还在京里坐监,想必早盼着堂弟的消息了。
周王一行身负军机要务,只怕桓凌不方便和家人通信,他这个当弟婿的……呃,信里不好写得太清楚,只写个“代赠”就是了。
总之,家里一切有他,桓师兄在外头不必惦念私事,只以军务为重,辅佐周王为重。
再顺便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今年在实验田里施的磷肥果然有效,水稻分蘖比往年他在福建、广西梯田那样的好地方还多。如今到了抽穗期,已看得出哪些是能抽穗结籽的有效分蘖,他下田抽查了几回,最高的竟可达十三枝之多。
秋收时就是十三穗饱满的稻穗!
他只要想到桓凌在驿馆浅窄的房间里,笼着一身蒸屉般的热气,带着白日的沙尘汗水为他写文章,甚至要写到半夜,就恨不能追过去教育教育,把这孩子打醒。
他出差就好好出差,天天逼着自己干这么多事,就不怕累坏了吗?晚上睡不好,万一白天赶路时骑不好马,不小心出了事故怎么办?
熬得时间太晚,也容易伤肝肾,可不能仗着自己年轻,身材高,头发浓密就可着劲儿作啊!
宋时隔着两千里地隔空在心里教育桓凌,自己却也不能免俗,挑灯夜战,慢慢把他的书信看了一遍。
他这么个自幼背论文,考到三元及第,看书从来都是一目一页的人,看完这封书信竟花了一个多小时。其他院落和家人值房的灯火次第熄灭,窗外一片漆黑,刚刚还挂在天空的半轮明月已没入地平线下,唯余天上点点明星,在黑暗间微微闪动。
再过几天就是八月十五了,也不知道他们在路上过节冷清不冷清,想家不想家,有没有好月饼吃。
诗词里说什么“共婵娟”“共此时”“四海同”的,真到了中秋正日,满城灯火,一对对一家家团团圆圆地欢应佳节时,孤身的游子总是最难受的。哪怕是他这个安安稳稳在汉中府住着的,只要一想到八月十五府衙的赏月宴散后,别人都能回去与家人团聚,他却只能回来孤灯只影,对月加班,也是满腹的意难平。
想要飞机、高铁,想要手机,电脑……实在不行想让晋江文献网挂到桓凌身上,跟他文对文地隔空联系。
哪怕只能在后台买论文,靠论文题目传情达意呢?
宋时轻叹一声,把方才教育桓凌早睡的心思扔到脑后,提起墨条在砚池里轻轻打转,研出满满一池浓墨,给他写回信。
没提笔时有许多要写的,但拿起笔来,那些话又都壅塞在脑中,闹得他一时想不出该写什么好,对着白纸坐了半天,也只回得一句最为俗套的“展信安”。
中秋佳节将至,念君远行,时时牵挂,今日得君书信,知君无恙,心意遂平。得此信时正值八月初五,入夜来清辉洒地,鸣蛰处处,秋色才浓。汉中府天气温和,此时尚可披单衣、赤足踏屐而坐,未知吾兄客旅之中寒温如何,饮食可周,身体安好否?
桓凌那封信里几度关照他注意寒温,估计是九边各镇靠北,早早就觉出了冷意。
周王车队如今已到大同,再有六七百里就到宣府,接下来该是过居庸关、蓟镇、山海关,再北上辽东。到宣府、居庸关这两个围护京师的重镇时应该还在重阳节前,不算太冷,再往东北可就要入冬了……
他当初给他们收拾的衣服倒不少,只希望桓凌注意气候变化,冷了就及时加衣,再管着点周王,别让他因为爱美就不肯穿军大衣吧。
他细致到有些唠叨地叮嘱了加衣之事,又劝桓凌在路上不可为图方便就多吃腌腊肉食,尽量在路上买新鲜肉菜烧煮。尤其时近中秋,瓜果蔬菜都极多,多吃些蔬果,常以山药、芋艿、南瓜和粗粮代替精米白面,对身体更有好处……
叮嘱完衣食又是住行,写着写着,不知不觉竟用到了第四页纸,写的还是一栏双行的小字,数数这几页都够一篇高考作文了。
是不是太啰嗦了?
他这信可是要随周王的家书、节礼一起送往车队里的,中途万一有别人看见,见他为个衣裳都能念叨几页,岂不要以为他是个婆婆妈妈的人了?
罢了,唠叨太多只怕小师兄都不爱看了,还是写点正事吧。
他自己轻轻地笑了一下,写下最后一句“盼多珍重”,笔墨一转,改写起了自己这边的事:
他们的学校已经建起来了,收了一百一十三名学生,暂时都是择校生,等明年夏收后再开入学考试,招收普通学生。桓凌这个副校长没在,学生他自己就先教着了,这些日子先讲了讲为学之道,正心守敬、知行并重的道理。
学生算术水平良莠不齐,实在讲不起数理化,只能先等着他们补齐基础,期间带他们到厂区看看滑轮组,看看水车、水碓、净水装置,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个利用大型工具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的印象。
不过那些学生倒是老实听话,虽然算不出来力和力矩的关系,不知道一个滑轮组能节省多少力量,水力能转化成多大冲压力,但都知道写文章夸赞这些工具的好处。
甚至有差役还向他告状,说是那些开工坊人家里就有偷学他们的技术,在货栈、码头改装有大型动滑轮组的辘轳吊货的事。
吓得他赶紧把府城各家商户唤来,开了一回安全生产大会,发布了吊装滑轮组固定架与滑轮外形、大小,所用钢材、绳索、装卸物的质量标准。
现有产品全部按最高标准审核,不合格的立刻停用整改,供货方、制造人、检察员、使用者全数签押留证,质量或使用中出了问题都要精准追责,造成意外伤害的,装设滑轮组的商家也要负全责。
虽然监督检查时麻烦了些,但改装上标准滑轮组的滑车装卸效率要比传统定滑轮绞索滑车高得多,这一切麻烦就都显得值得。
八月前就要输夏税上京,有这些新建的滑轮组车,搬运大包的麦、绢、丝棉、草料、银包等物,自然省了许多民夫之力。即便是有些瘦弱的人也能毫不费力地拉起一大捆包裹,转移到推车上时亦可轻松控制货物落下的速度和力道,车子也更稳当,装卸运转速度更比平常快了近四分之一。
运粮期间正值水稻拔节、结穗的关键期,服役的民夫早日归家,便能多投些力气到田里,没有稻田的也能多种些瓜果豆菜,或在城里做些生计,养家糊口。
多挣几分银子,有时就是贫家的救命钱。
他挑了些会搭滑车的匠人,连着图稿一并送到各州县,让他们到下面依样搭建滑轮组车,尽快将收上的钱粮和贡物装船北上。七月间本府钱粮就已收缴装船,等到桓凌他们走到宣府一带,说不定汉中府的运粮船队都已经到了京师。
他派去押钱粮的书办、差役还能给两家亲人递个信——宋家自不必说,桓凌的大堂兄桓文还在京里坐监,想必早盼着堂弟的消息了。
周王一行身负军机要务,只怕桓凌不方便和家人通信,他这个当弟婿的……呃,信里不好写得太清楚,只写个“代赠”就是了。
总之,家里一切有他,桓师兄在外头不必惦念私事,只以军务为重,辅佐周王为重。
再顺便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今年在实验田里施的磷肥果然有效,水稻分蘖比往年他在福建、广西梯田那样的好地方还多。如今到了抽穗期,已看得出哪些是能抽穗结籽的有效分蘖,他下田抽查了几回,最高的竟可达十三枝之多。
秋收时就是十三穗饱满的稻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