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小熊
小虎可以有儿子,不过它自己是不能生的,它只能做爸爸。
而且小肉球也不是儿子,它是个女孩儿。
小肉球嫩歪歪圆滚滚,四肢短短脑袋和肚子胖嘟嘟的,身上的幼毛蓬松柔软极了,走起路来像是一颗蓬松的小球在床上滚,连脚上的小肉垫儿都是嫩嫩的粉红色,一看就没满月的样子。
周小安抱着小虎走过去看它,它一把扑住小虎的尾巴,用四只小断腿紧紧抱在怀里就不松开了。小虎尾巴轻轻一摇就把它扒拉得在床上滚了好几个跟头。
不过滚完它又第一时间扑过来,还是又准又狠地一把抱住小虎的尾巴。小虎又把它甩得滚了好几滚。
小肉球锲而不舍地扑过来七八次,每次都被甩开,它却韧劲儿十足,笨拙地在床上翻跟头,翻完又第一时间扑过来。
周小安兴致勃勃地看着,觉得小肉球眼里都开始绕蚊香线了。最后不知道小虎烦了还是被它弄得没脾气了,任它四只小断腿紧紧抱住自己的大尾巴不搭理它了。
小肉球终于所愿,抱住小虎的大尾巴满足地消停了。
周小安几乎要被它的小样子萌化了,高兴地问小虎,“你媳妇呢?就生了一个吗?你对女儿温柔点儿呀!当爸爸的怎么能脾气这么大呢!”
小土豆实在忍不住提醒她,“安安,这个小肉球跟小虎长得不像,可能不是它闺女。”
小肉球是只奶牛猫,抱着小虎的尾巴尖儿蜷起来就是一个饭团,身上雪白,圆圆的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一边脸的眼睛部分也是黑的,尾巴尖儿和背上有几块黑色,跟小虎长得一点儿不像。
可是神态动作却跟它小时候一模一样,所以周小安看了第一眼就觉得它是小虎的孩子。
等沈阅海下班回来周小安还在纠结,这到底是不是小虎的宝宝呢?
是不是小虎都带回来了,也得好好照顾它。
沈阅海像小虎小时候一样拿个塑料眼药水小瓶喂小肉球,这小家伙像抱小虎尾巴一样,刚尝一口就四只小爪子一起上,紧紧把他的手抱住了。
周小安和沈阅海对视一眼,这回不用怀疑了,肯定是小虎的闺女!这小家伙吃东西这个劲头跟小虎小时候一模一样,叼到嘴里不吃撑了是不会松开的!
吃饱了小家伙毫不认生,四肢摊开趴在沈阅海手上,舒服得直哼哼。可沈阅海一把它放到床上,它就第一时间跑去抱住小虎的尾巴。
抱住尾巴就一点一点往上挪,小虎不甩开它它就得寸进尺,一点一点挪到最上面就往人家身下钻。
小虎被它烦得不行,可又想挨着周小安,就围着她身边一点一点地躲它。小肉球就死皮赖脸地跟着小虎挪,挪了大半圈儿,小虎懒得躲了,它就得偿所愿终于钻到小虎肚子底下去了。
周小安第二天把小虎和小熊去跟沈玫显摆,对,小肉球有名字了,小名叫小熊,大名沈阅海坚决反对叫沈饭团,只能待定。
其实周小安觉得叫沈滚滚比较写实,可惜它祖父还是不满意,所以只能先起个小名叫着。
叫小熊是因为它长得特别像熊猫,黑耳朵黑眼圈又圆圆的,而且还特别喜欢挂在小虎身上当挂件儿。
小虎趴着它就挂尾巴上,小虎走路它就扒在人家腿上,反正就是小虎干什么它都得挂人家身上。
周小安给沈玫展示了一遍小熊的挂件儿功能,非常骄傲,“有意思吧!我们小虎出门十多天就带回个女儿!”
沈玫却戳戳小虎的脑袋,非常关心它的体重问题,“小虎是不是又胖了?别的猫都饿死了,它跑出去半个月胖了一圈儿还捡了个大胖闺女!这是猫吗?这是只猫妖吧?”
周小安看看小虎,“胖了吗?我怎么没看出来?”她现在对小虎的心态就是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回家过寒假的妈妈,怎么都觉得孩子在外面受苦了,没瘦那也是瘦了的。
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她也得必须承认,小虎确实没瘦。
不过不是谁都能像小虎一样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在为能吃上一口活命粮而努力。
“增量蒸饭法”早就已经普及开来,张大勺一提这个就黑脸,“饭出得再多,那也是多加的水!”
可还是不得不让食堂的蒸饭师傅在米里反复加水,反复蒸,力求能用最少的米蒸出更多的饭来。能让大家混个水饱,骗骗肚肠也好。
水肿和肝炎病人越来越多,凭医院的诊断书也不能买糖和黄豆了,现在改发“康复粉票”,凭票去领取“康复粉”。
周小安见过厂里工友手里的“康复粉”,里面是麦麸、豆粉和一点点糖,用开水冲服,据说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有“奇效”……
代食品也开始成为人们日常最常说的名词,厂里的游泳池已经关闭了,里面养上了小球藻,据说是某位科学家新研究出来的最好的代食品。
万战天他们最近也已经撕不起粮票了,也不能总是每天两碗清汤,就把目光盯在了代食品上。特别是小球藻这种容易饲养产量多周期短的植物。
还去食堂要求张大勺带头用小球藻制作糕点、面包、小球藻粥和小球藻酱,把这项事业当成了又一个为国家省粮食的新途径。
甚至还去托儿所鼓吹用小球藻喂孩子,“营养丰富,跟奶粉不相上下。”
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填饱肚子,可饥饿的威胁还是越来越严重,在一位工友因为饥饿而意识麻木,硬生生把手伸进切割机械里以后,周小安又一次感受到了还带着热度的鲜血,她知道她必须做点什么了。
以前听周爷爷他们讲过这段时期的事,周小安清晰地记得,几位老工人最为推崇的是一个从外地传过来的代食品方案,说别的办法都是瞎折腾,没有一样管用的,只有这个很实际也确实有效。
可现在这个方案还没传过来,那她就只能自己先动手了。
周小安先去找赵元华了解情况,他是食品厂仓库调度,对食品厂的事非常了解。
而且周小安一直有一种感觉,赵元华对她抱有很大的善意,甚至带着一种莫名的亲近和敬畏,这绝不是素不相识一次举手之劳的救助就能产生的感情。
而且小肉球也不是儿子,它是个女孩儿。
小肉球嫩歪歪圆滚滚,四肢短短脑袋和肚子胖嘟嘟的,身上的幼毛蓬松柔软极了,走起路来像是一颗蓬松的小球在床上滚,连脚上的小肉垫儿都是嫩嫩的粉红色,一看就没满月的样子。
周小安抱着小虎走过去看它,它一把扑住小虎的尾巴,用四只小断腿紧紧抱在怀里就不松开了。小虎尾巴轻轻一摇就把它扒拉得在床上滚了好几个跟头。
不过滚完它又第一时间扑过来,还是又准又狠地一把抱住小虎的尾巴。小虎又把它甩得滚了好几滚。
小肉球锲而不舍地扑过来七八次,每次都被甩开,它却韧劲儿十足,笨拙地在床上翻跟头,翻完又第一时间扑过来。
周小安兴致勃勃地看着,觉得小肉球眼里都开始绕蚊香线了。最后不知道小虎烦了还是被它弄得没脾气了,任它四只小断腿紧紧抱住自己的大尾巴不搭理它了。
小肉球终于所愿,抱住小虎的大尾巴满足地消停了。
周小安几乎要被它的小样子萌化了,高兴地问小虎,“你媳妇呢?就生了一个吗?你对女儿温柔点儿呀!当爸爸的怎么能脾气这么大呢!”
小土豆实在忍不住提醒她,“安安,这个小肉球跟小虎长得不像,可能不是它闺女。”
小肉球是只奶牛猫,抱着小虎的尾巴尖儿蜷起来就是一个饭团,身上雪白,圆圆的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一边脸的眼睛部分也是黑的,尾巴尖儿和背上有几块黑色,跟小虎长得一点儿不像。
可是神态动作却跟它小时候一模一样,所以周小安看了第一眼就觉得它是小虎的孩子。
等沈阅海下班回来周小安还在纠结,这到底是不是小虎的宝宝呢?
是不是小虎都带回来了,也得好好照顾它。
沈阅海像小虎小时候一样拿个塑料眼药水小瓶喂小肉球,这小家伙像抱小虎尾巴一样,刚尝一口就四只小爪子一起上,紧紧把他的手抱住了。
周小安和沈阅海对视一眼,这回不用怀疑了,肯定是小虎的闺女!这小家伙吃东西这个劲头跟小虎小时候一模一样,叼到嘴里不吃撑了是不会松开的!
吃饱了小家伙毫不认生,四肢摊开趴在沈阅海手上,舒服得直哼哼。可沈阅海一把它放到床上,它就第一时间跑去抱住小虎的尾巴。
抱住尾巴就一点一点往上挪,小虎不甩开它它就得寸进尺,一点一点挪到最上面就往人家身下钻。
小虎被它烦得不行,可又想挨着周小安,就围着她身边一点一点地躲它。小肉球就死皮赖脸地跟着小虎挪,挪了大半圈儿,小虎懒得躲了,它就得偿所愿终于钻到小虎肚子底下去了。
周小安第二天把小虎和小熊去跟沈玫显摆,对,小肉球有名字了,小名叫小熊,大名沈阅海坚决反对叫沈饭团,只能待定。
其实周小安觉得叫沈滚滚比较写实,可惜它祖父还是不满意,所以只能先起个小名叫着。
叫小熊是因为它长得特别像熊猫,黑耳朵黑眼圈又圆圆的,而且还特别喜欢挂在小虎身上当挂件儿。
小虎趴着它就挂尾巴上,小虎走路它就扒在人家腿上,反正就是小虎干什么它都得挂人家身上。
周小安给沈玫展示了一遍小熊的挂件儿功能,非常骄傲,“有意思吧!我们小虎出门十多天就带回个女儿!”
沈玫却戳戳小虎的脑袋,非常关心它的体重问题,“小虎是不是又胖了?别的猫都饿死了,它跑出去半个月胖了一圈儿还捡了个大胖闺女!这是猫吗?这是只猫妖吧?”
周小安看看小虎,“胖了吗?我怎么没看出来?”她现在对小虎的心态就是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回家过寒假的妈妈,怎么都觉得孩子在外面受苦了,没瘦那也是瘦了的。
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她也得必须承认,小虎确实没瘦。
不过不是谁都能像小虎一样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在为能吃上一口活命粮而努力。
“增量蒸饭法”早就已经普及开来,张大勺一提这个就黑脸,“饭出得再多,那也是多加的水!”
可还是不得不让食堂的蒸饭师傅在米里反复加水,反复蒸,力求能用最少的米蒸出更多的饭来。能让大家混个水饱,骗骗肚肠也好。
水肿和肝炎病人越来越多,凭医院的诊断书也不能买糖和黄豆了,现在改发“康复粉票”,凭票去领取“康复粉”。
周小安见过厂里工友手里的“康复粉”,里面是麦麸、豆粉和一点点糖,用开水冲服,据说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有“奇效”……
代食品也开始成为人们日常最常说的名词,厂里的游泳池已经关闭了,里面养上了小球藻,据说是某位科学家新研究出来的最好的代食品。
万战天他们最近也已经撕不起粮票了,也不能总是每天两碗清汤,就把目光盯在了代食品上。特别是小球藻这种容易饲养产量多周期短的植物。
还去食堂要求张大勺带头用小球藻制作糕点、面包、小球藻粥和小球藻酱,把这项事业当成了又一个为国家省粮食的新途径。
甚至还去托儿所鼓吹用小球藻喂孩子,“营养丰富,跟奶粉不相上下。”
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填饱肚子,可饥饿的威胁还是越来越严重,在一位工友因为饥饿而意识麻木,硬生生把手伸进切割机械里以后,周小安又一次感受到了还带着热度的鲜血,她知道她必须做点什么了。
以前听周爷爷他们讲过这段时期的事,周小安清晰地记得,几位老工人最为推崇的是一个从外地传过来的代食品方案,说别的办法都是瞎折腾,没有一样管用的,只有这个很实际也确实有效。
可现在这个方案还没传过来,那她就只能自己先动手了。
周小安先去找赵元华了解情况,他是食品厂仓库调度,对食品厂的事非常了解。
而且周小安一直有一种感觉,赵元华对她抱有很大的善意,甚至带着一种莫名的亲近和敬畏,这绝不是素不相识一次举手之劳的救助就能产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