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279节
  太子想到前些日子见到的三舅,为了融入外族,已经看不出原来的身形了,想当初,他虽然不大记得三舅的样子,可有画像啊,母后没少画的,当年的俊朗二郎,现在跟个野人似的!
  皇上看着沉默的太子,“只是现在还不是还他身份的时候。”
  太子抬头,他心里明白,三舅拿到了消息,东北边外的外族准备开战了,这个时候三舅更不能露面,只是不露面意味着,父皇没想让三舅带兵出征啊,“儿子臣明白。”
  皇上勾着嘴角,“希望你真的明白。”
  他承认宁家都是带兵大战的奇才,可又如何,现在的宁家就很好了,势力不太大,本本分分,所以宁老三留在京城的好,说到底,他还是为了儿子铺路啊!
  下午,周书仁就接到了皇上批复的折子,叫来了汪大人,“我前几日让你统计衙门手里空置的宅子统计了没?”
  汪苣就知道找他是这事,“这是整理好的,上面的是去年抄家封掉的宅子,剩下的是一些衙门以前就有的。”
  周书仁翻看着,指出两处临近城门比较大的宅子,“这一出三进的院子先当做库房,等明年开春了挑些位置建,这一出二进的院子,找人都收拾出来,每个屋子都建起大通铺的炕。”
  汪大人知道库房的事,周书仁心里想的没瞒着他,可,“这二进的院子有什么用处?”
  周书仁道:“备用收容处,收容孩子和老人的。”
  汪大人心里感触很深,难怪周大人在礼州城被民众尊敬,周大人这只狐狸对百姓是软心肠的,“我这就去处理。”
  周书仁又安排了一些事情,心里终于踏实了不少,回家的脚程也轻快了些。
  津州动了起来,因为有平港这个口岸在,物资购买很方便,虽然没在下雪,周书仁也没停下安排的步伐。
  一个小时后,还有一章
  第616章 嫉妒啊
  周家也没闲着,周家给各地的年礼也都一一送走了,根据回信,海鲜在内地是稀罕物很的亲戚们的喜爱,今年就多准备了不少。
  尤其是鱼和虾,今年周家自己的渔场有收入了,周家也不再采买海鲜,自家的渔场加上苏萱的渔船,周府省了一大笔的花销。
  李家的粮食也都送来了,这一次亲家公没跟来,压送的是李氏的两个哥哥,因为怕下大雪,送了粮食和银子就急冲冲的往回走了。
  竹兰也怕大雪,又有陶氏时不时的念叨,城内发生雪灾和乡下还是不同的,炭火少的人家,真能冻死人,加上粮食不够,真有灾难挨的很。
  前几年就有过雪灾,竹兰记得,只是在老家准备的齐全,也没觉得什么,可陶氏的记忆就特别的深刻了。
  所以,竹兰又让老大老二买了不少的肉等备着。
  京城,太子将父皇拨给他的银子都换成了物资存放,最后亲自去检查了一遍封了库房。
  这事没瞒着任何人,太子带人从库房出来,就遇到几个弟弟了。
  二皇子语气酸酸的,老远就能闻到味道,“父皇还是最疼大哥啊,这好事直接给了大哥。”
  不管有没有灾,有这些准备的物资在,也能让百姓心里踏实,瞧瞧这些天,他去哪里都能听到有人议论,太子如何仁德,太子怎么怎么好,想想就来气。
  太子笑着,“二弟不提,我也知道父皇对我最好。”
  二皇子,“……”
  故意气他呢吧,他心里要扎小人了。
  三皇子也憋得慌,“太子大哥,这库房还是看紧一些的好,虽然雪还没化,万一失了火就不好了。”
  四皇子幽幽的看着三哥,三哥失言了,这是真的嫉妒了啊,好吧,他也嫉妒的要命,“三哥,你这话一出,真出事了你的嫌疑可就大了。”
  三皇子怼了回去,“只要你别让我背锅就好,哥哥我替你背了不少锅了,人要学会适可而止。”
  四皇子眯着眼睛,呸,该死的老三,他甩锅的时候怎么不说。
  五皇子看着走远的太子,又看了看掐起来的三哥四哥,最后看着库房,指尖勾着掌心,他也有背锅的人选呢!
  京城没着火呢,周书仁这边就失火了,大半夜的,周书仁被慎行叫了起来,竹兰起身,“出什么事了?”
  周书仁穿鞋道:“有人在库房内放火,抓到人了。”
  竹兰一下子坐起身,她知道物资花了多少银子,也知道周书仁花了多少的心思,“库房没事吧?”
  周书仁,“还好我派了不少人手看着,装棉花的屋子烧了一些,已经扑灭了。”
  竹兰呼出口气,“没事就好。”
  真要都毁了,她都不用想一定有人掺周书仁。
  周书仁穿好了衣服,“你休息吧,我今晚不回来了。”
  “好,你小心一些。”
  “嗯。”
  周书仁到了库房先去看了损失,还好没损失几包棉花,他自从京城和其他几个州也准备备用防寒物资后,他防着这一天,他为了百姓间接的帮着皇上刷了民望,也给自己拉了不少仇恨值呢!
  谨言站在一侧,看着房间内最外层的棉花,这些棉花都是湿的,明天都要喷水上去的,真的很难点着,来放火的又不能随身带着油罐子啊,不过,还是佩服大人想得周全。
  周书仁去看了抓到的三个蒙面防火人,已经死了一个,剩下的两个嘴里都筛子布料,正瞪着眼睛看他呢!
  谨言拿着剑站在一侧护着,周书仁笑了,笑得很灿烂,“喂他们吃蒙汗药。”
  他不自己审讯呢,他也没这个本事审讯出什么,这两个人还是交给皇上的人好。
  次日,津州都知道库房差点被烧的事了,汪大人到衙门问,“大人需不需要加派人手?”
  “不用了。”
  汪大人又问,“听说抓到人了,大人打算亲自审讯吗?”
  周书仁摆手,“人已经送走了,这事不用我们管了。”
  说完,周书仁继续低头看着新绘制的津州城图纸,他的重点在东城,东城的房子很房子都年代久远,东城也杂乱的,又看向北城,北城有比东城还一些,叹气的想着津州的税收,他来了津州,攒了不少银子也花了不少,这又刚花了一笔,得了,只能压着不能着急了。
  周书仁一抬头,“呀,你怎么还在?”
  汪大人抽搐着嘴角,他能说他肝疼吗?周大人来了后,他的工作量一直在增加,瞧瞧刚才周大人专注的模样,他就怕怕的,总觉得周大人憋着大事,干笑一声,“我这就走。”
  津州的事,皇上知道了,太子眨了眨眼睛,呦,他还想利用库存钓鱼呢,结果,谁脑子有坑的先算计周大人啊,这回好了,他甭想钓鱼了,一时半刻没人敢动手了。
  姚侯府,姚文琦觉得自己迟早要被气死,虽然他恼火周书仁一直帮皇室刷声望,可他就没想过先算计周书仁,他的目标是京城的库房,他就等着机会,现在声望越高,等真发生雪灾大火一烧,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添了乱还坑了太子一把。
  他都找好人背锅了,结果队友自己行动了,姚文琦阴沉着脸,他的势力被削弱了不少,队友有了别的心思,这是不继续信任他了?
  时间飞逝,一转眼就是小半个月,放火的事早就过去了,竹兰家吴咛的二哥吴咏来了。
  竹兰看着眼前的小伙子,多年不见,有些认不出了,“怎么救你自己来了,吴听呢?他怎么没跟来?”
  吴咏回着道:“吴听要年后过来,妹妹成亲由我和弟弟送,我先过来是来买宅子的,大哥的意思,明年让我和弟弟来津州这边的书院读书。”
  竹兰可不认为吴鸣无缘无故送两个弟弟过来,开口道:“买什么宅子,府内有住的地方,你们住在府内就好,我也能替你们大哥照顾你们。”
  吴咏心里感激周家,可他不能厚脸皮,他们家已经送妹妹过来了,这些年很麻烦周家了,“婶子,我和弟弟都大了,我们能照顾好自己,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锻炼。”
  竹兰见吴咏的态度坚决,换了话题,“我听容川说,你定亲了?”
  吴咏脸红了,“是,定亲了,明年年末成亲。”
  第617章 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竹兰是女子,她与吴咏也并不是很熟悉,了解吴咏定亲是吴鸣选的后,也没再多问什么,随后就让吴咏去休息了。
  竹兰等吴咏跟着容川走了,感慨的很,“当年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成家了。”
  她都要忘了刚来的时候,孩子们的样子了。
  宋婆子,“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责任,这是长大了。”
  “是啊,都长大了,明个吴咏去买宅子,你去和老二说一声,让老二带着吴咏去。”
  宋婆子,“是。”
  晚上吃晚饭,周书仁带着吴咏去书房单独聊了一会,竹兰给儿子洗完澡,周书仁才回来,“聊了这么久?”
  周书仁顺手接过裹着衣服的儿子,抱着被窝里塞,“聊的有些多,你也知道吴鸣所在的县在边境附近,他也一直关注着外族的动静,吴鸣传递的意思,哪怕今年没有雪灾等恶劣的天气,边境也不会安稳。”
  “啊,所以吴鸣才让吴咏来津州这边买宅子,他是怕危险所以将两个弟弟安排过来啊。”
  周书仁拿过暖和的小衣服给要爬出被窝的儿子穿上,“嗯,吴咏和我说了,你让他住到家里。”
  “我寻思两家的关系在,家里地方多住进来也能照顾,不过,听了你的话,如果是安家过来,的确该买宅子,这样吴咛出家后也能多个娘家可回。”
  周书仁有些担忧吴鸣,“如果真的有战乱,也不知道吴鸣能不能护好自己。”
  竹兰给儿子擦头的手顿了下,“一定能的,吴鸣可不是一般人。”
  周书仁笑着道:“的确,去年朝廷得了一大笔的银钱,大部分都用在了将士们身上,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了。”
  竹兰见宋婆子进来,抱起胖胖的儿子,“我去哄他睡觉。”
  “好。”
  次日,周老二利索的帮着吴咏买了宅子,宅子是二进的院子,吴咏只带了一个贴身小厮和马夫来,买了宅子也需要休整。
  还好有周老二这个津州的万事通,周老二科举不行,可有自己的道,加上周家二爷的身份,津州的三教九流都熟,帮着吴咏置办家具等,帮了吴咏很多忙。
  一日的功夫,宅子内的东西就置办的差不多了,价钱还省了不少。
  晚饭,吴咏万分的感谢,“今个多亏了二哥帮忙,弟弟这里敬二哥一杯酒。”
  周老二乐呵呵的,他这儿用心帮忙不仅是因为娘的嘱咐,还因为他为了儿子多拉关系,“太见外了,咱们两家的关系在,这都是应该的。”
  周老大看着昌义,他是怎么都学不来昌义的圆滑啊,整个津州,周二爷的名头很响亮的。
  只不过,周老大看着大侄女玉霜,昌义的圆滑有些影响大侄女的,都是闺女像爹,他听闺女说过有些谣言说玉霜的心机深,闺女还让他多和昌义说说呢!
  竹兰这边看着吴咛,哥哥来了就不是不一样,吴咛像是有了跟一样,整个人的自信是发自内心的。
  京城太子府,太子和三舅舅相对而坐,“三舅,这些日子住在这里可还好?”
  宁绪拿着碗喝酒,“挺好的,不过,皇上的胆子依旧大,竟然让我住进太子府上,你这里盯着的人可不少。”
  太子目光看着三舅手里的碗,看样子习惯是很难改回来了,“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谁又能想到三舅就是当年的宁三郎。”
  宁绪摸着自己脸上的大胡子,长叹一口气,“与家如此近,却不能靠近一步啊。”
  太子的心里不大好受,说来宁家才是为父皇付出最多的,据说当年大舅舅救了父皇,父皇还喝过大舅舅的血呢,父皇能活着都是熬的大舅舅的命,等二舅到的时候,大舅舅全靠毅力护着父皇,见到二舅舅才放心去了。
  宁绪看着外甥,太子啊,当年他走的时候,这小家伙才没多大,瞧瞧这侧脸,真像皇上啊,“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