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思考对策
朝臣们慌了,于是争吵得更加厉害,官员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治理蝗虫,另一派则主张皇帝祭天,认为蝗虫是天灾,是上天在实行惩罚。
两派大臣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相让,唯有皇帝和丞相冷眼旁观,不知在想些什么。
“丞相,你怎么看?”被众人吵得头晕目眩,皇帝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却是询问丞相邹正,也是他的老丈人。
邹正上前一步,朝皇帝施了一礼,大殿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邹正,想听他怎么说。这些年来,朝廷官员来来去去,上上下下就没停过,可唯独邹正这个丞相,一坐就是十几年,从未动摇过。
除了因为他是皇帝的老丈人,更因为他出色的能力,以及忠正耿直的性情。
“回禀皇上,蝗虫自古有之,况且大秦在皇上的带领下风调雨顺、民生安乐,所以臣认为这并不是天罚。实际上,古语有云:旱极而蝗,今年天气干旱,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本就很高。还请皇上不要信奉小人之言,认为蝗灾是上天降下的惩罚,肯定皇上下旨,让万民同心协力捕杀蝗虫才是。”
邹正的话铿锵有力,明明已经七十出头,浑身气势却少有人及。一双眼睛更是利如鹰隼,朝臣百官但凡被他一扫,都会脚底心发凉。
只是被他说成小人,当反对派气得怒火中烧,恨不得跳起来跟他拼命。而这里面,又以威武将军付震平和兵部侍郎付刚为主!
这二人是太子坚实的后盾,恨不能所有人都认为蝗灾是天罚,是上天不满意当今皇帝。若是激起民愤,百姓们都这么认为,皇帝只怕也当到头了。失了民心,还做什么皇帝?到时候太子必定能顺利取而代之!
“丞相,你这话就没理了,旱极而蝗,为何偏偏今年大旱,又发生蝗灾?为何旱灾、蝗灾同时发生在我大秦,而不是西陵、扶渊、青玉等国?”如果说群臣中谁最不怕邹正,必然是付震平了。
这二人一文一武,也是两派各自的领头人,更重要的是,还是大仇人!
邹正面无表情道:“付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大秦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上天?还是说,皇上得罪了上天?”
付震平一滞,老皇帝却面若寒霜,冷冷瞪着他。
“休得歪曲老夫的意思!老夫只是就事论事,认为蝗灾是上天的惩罚而已!”
“哼!上天的惩罚?谁不知道蝗灾之后必定饿殍遍野,那才是惩罚!是惩罚大家的不作为!明明只是灭掉蝗虫,就能减少百姓损失,为什么偏偏要相信什么天罚,让人白白饿死?还是说付将军早就囤够了粮食,足够全天下人吃上半年!”
说到最后,邹正已经色厉内荏,“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付将军,到时候饿殍遍野,你就是罪魁祸首!”
付震平带兵是一把好手,否则也不会掌管十五万兵马,可是论与人争辩,全然不是邹正的对手。邹正几句话就将他辩得哑口无言不说,还给他设了个陷阱。
付震平要是再坚持说蝗灾是天罚,第一个饶不了他的就是皇帝。试想,一个囤积了足够天下人吃半年粮食的人,是想做什么?拥有何等居心?老皇帝本来早就想处理掉付家了,只是一直在等洛轻尘亲自出手,付震平要是继续坚持,老皇帝说不定会打破约定,就此拿下付家!而且会冠上谋逆的罪名!
“丞相,你休要陷害老夫!皇上,老臣对皇上忠心耿耿,家里的粮食仅够自家人食用而已,从不曾囤积更多,还望皇上明察!”付震平额头上冷汗直冒。皇帝要是真信了邹正的话,他付家必定不会好过。
“罢了,两位爱卿,朕知道你们都有各自的理由。付爱卿,既然你家里没有囤积更多的粮食,蝗灾之后,你认为如何安抚失去粮食的百姓?到时候饿殍遍野,难道视而不见?”老皇帝面无表情,心里想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付震平心下懊恼,听皇帝的意思,似乎同意邹正捕杀蝗虫了。可是如此一来,老皇帝不仅不会名声扫地,还会更受百姓爱戴,他的计划岂不是全部落了空?
可是,他没有办法反驳,因为他先承认了家里没有囤积更多的粮食,这时候自然不会自打嘴巴。没有粮食,让百姓吃什么?难道眼睁睁看着大家饿死?
他叹息一声,道:“老臣……同意灭蝗。”
邹正又开始冷眼旁观,老皇帝则欣慰地笑了笑,随即问:“诸位爱卿是否还有不同观点?”
“臣等恳请皇上同意灭蝗!”再无一人敢反对,邹正和付震平都同意,而且老皇帝也有这个想法,哪还有人敢出头反对?
只是上官景阳的神色越发阴郁起来,盯着邹正的目光也更加不善。这个臭老头子一直跟他作对,总有一天他要娶了邹明珠好好折磨!等他登基为帝时,第一个要铲除的就算邹家,还有苏家!苏紫芸那个小贱人,他会将她好好玩弄一番,让她生不如死,再慢慢杀掉!
“太子,你似乎有不同的意见?”
正想得出神,忽然听到皇帝的声音,上官景阳顿时回过神来,惊得冷汗直流。
“回父皇,儿臣也认为应该消灭蝗虫,只是在思索灭蝗的方法而已。”
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皇帝早就将他当作棋子,他要是再不表现好一点,只怕很快连棋子的作用都会失去,一定要在那之前得到皇位。
“哦?那你可有什么好的想法?”老皇帝不紧不慢地问道,声音里没有一丝感情,似乎在对一个陌生人讲话。
“儿臣以为,可以编织出网子去网,就像女孩子们网蝴蝶一样。相信比赤手双拳去捉,效果会好些。”慌忙之中,上官景阳想到了这么个办法。
老皇帝摸摸胡子,点了点头:“众爱卿以为如何?”
付震平道:“老臣以为此计甚好,太子果然聪慧!”
皇帝不置可否,继续问:“众爱卿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两派大臣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相让,唯有皇帝和丞相冷眼旁观,不知在想些什么。
“丞相,你怎么看?”被众人吵得头晕目眩,皇帝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却是询问丞相邹正,也是他的老丈人。
邹正上前一步,朝皇帝施了一礼,大殿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邹正,想听他怎么说。这些年来,朝廷官员来来去去,上上下下就没停过,可唯独邹正这个丞相,一坐就是十几年,从未动摇过。
除了因为他是皇帝的老丈人,更因为他出色的能力,以及忠正耿直的性情。
“回禀皇上,蝗虫自古有之,况且大秦在皇上的带领下风调雨顺、民生安乐,所以臣认为这并不是天罚。实际上,古语有云:旱极而蝗,今年天气干旱,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本就很高。还请皇上不要信奉小人之言,认为蝗灾是上天降下的惩罚,肯定皇上下旨,让万民同心协力捕杀蝗虫才是。”
邹正的话铿锵有力,明明已经七十出头,浑身气势却少有人及。一双眼睛更是利如鹰隼,朝臣百官但凡被他一扫,都会脚底心发凉。
只是被他说成小人,当反对派气得怒火中烧,恨不得跳起来跟他拼命。而这里面,又以威武将军付震平和兵部侍郎付刚为主!
这二人是太子坚实的后盾,恨不能所有人都认为蝗灾是天罚,是上天不满意当今皇帝。若是激起民愤,百姓们都这么认为,皇帝只怕也当到头了。失了民心,还做什么皇帝?到时候太子必定能顺利取而代之!
“丞相,你这话就没理了,旱极而蝗,为何偏偏今年大旱,又发生蝗灾?为何旱灾、蝗灾同时发生在我大秦,而不是西陵、扶渊、青玉等国?”如果说群臣中谁最不怕邹正,必然是付震平了。
这二人一文一武,也是两派各自的领头人,更重要的是,还是大仇人!
邹正面无表情道:“付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大秦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上天?还是说,皇上得罪了上天?”
付震平一滞,老皇帝却面若寒霜,冷冷瞪着他。
“休得歪曲老夫的意思!老夫只是就事论事,认为蝗灾是上天的惩罚而已!”
“哼!上天的惩罚?谁不知道蝗灾之后必定饿殍遍野,那才是惩罚!是惩罚大家的不作为!明明只是灭掉蝗虫,就能减少百姓损失,为什么偏偏要相信什么天罚,让人白白饿死?还是说付将军早就囤够了粮食,足够全天下人吃上半年!”
说到最后,邹正已经色厉内荏,“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付将军,到时候饿殍遍野,你就是罪魁祸首!”
付震平带兵是一把好手,否则也不会掌管十五万兵马,可是论与人争辩,全然不是邹正的对手。邹正几句话就将他辩得哑口无言不说,还给他设了个陷阱。
付震平要是再坚持说蝗灾是天罚,第一个饶不了他的就是皇帝。试想,一个囤积了足够天下人吃半年粮食的人,是想做什么?拥有何等居心?老皇帝本来早就想处理掉付家了,只是一直在等洛轻尘亲自出手,付震平要是继续坚持,老皇帝说不定会打破约定,就此拿下付家!而且会冠上谋逆的罪名!
“丞相,你休要陷害老夫!皇上,老臣对皇上忠心耿耿,家里的粮食仅够自家人食用而已,从不曾囤积更多,还望皇上明察!”付震平额头上冷汗直冒。皇帝要是真信了邹正的话,他付家必定不会好过。
“罢了,两位爱卿,朕知道你们都有各自的理由。付爱卿,既然你家里没有囤积更多的粮食,蝗灾之后,你认为如何安抚失去粮食的百姓?到时候饿殍遍野,难道视而不见?”老皇帝面无表情,心里想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付震平心下懊恼,听皇帝的意思,似乎同意邹正捕杀蝗虫了。可是如此一来,老皇帝不仅不会名声扫地,还会更受百姓爱戴,他的计划岂不是全部落了空?
可是,他没有办法反驳,因为他先承认了家里没有囤积更多的粮食,这时候自然不会自打嘴巴。没有粮食,让百姓吃什么?难道眼睁睁看着大家饿死?
他叹息一声,道:“老臣……同意灭蝗。”
邹正又开始冷眼旁观,老皇帝则欣慰地笑了笑,随即问:“诸位爱卿是否还有不同观点?”
“臣等恳请皇上同意灭蝗!”再无一人敢反对,邹正和付震平都同意,而且老皇帝也有这个想法,哪还有人敢出头反对?
只是上官景阳的神色越发阴郁起来,盯着邹正的目光也更加不善。这个臭老头子一直跟他作对,总有一天他要娶了邹明珠好好折磨!等他登基为帝时,第一个要铲除的就算邹家,还有苏家!苏紫芸那个小贱人,他会将她好好玩弄一番,让她生不如死,再慢慢杀掉!
“太子,你似乎有不同的意见?”
正想得出神,忽然听到皇帝的声音,上官景阳顿时回过神来,惊得冷汗直流。
“回父皇,儿臣也认为应该消灭蝗虫,只是在思索灭蝗的方法而已。”
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皇帝早就将他当作棋子,他要是再不表现好一点,只怕很快连棋子的作用都会失去,一定要在那之前得到皇位。
“哦?那你可有什么好的想法?”老皇帝不紧不慢地问道,声音里没有一丝感情,似乎在对一个陌生人讲话。
“儿臣以为,可以编织出网子去网,就像女孩子们网蝴蝶一样。相信比赤手双拳去捉,效果会好些。”慌忙之中,上官景阳想到了这么个办法。
老皇帝摸摸胡子,点了点头:“众爱卿以为如何?”
付震平道:“老臣以为此计甚好,太子果然聪慧!”
皇帝不置可否,继续问:“众爱卿是否还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