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新军旗
  “既然西班牙殖民者,是通过闽粤的汉家儿郎移民,统治着殖民地属民,那么这早之前的汉家儿郎移民们,怎么安置,这是一个问题。
  要知道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在西历1591年,就有赐封地共有267处,其中隶属于总督府直接管理的王家赐封地31处,总督授予私人的赐封地236处,共有应缴贡赋的居民667612人。
  而这私人赐封地,多汉家儿郎华人移民管理,王家赐封地也多汉家儿郎从业者,光西历1590年时,马尼拉“涧内”华商就有三、四千人,全岛华商总数为六至七千人,还不包括贸易季节来往的行商。
  西历1603年,有华人近三万,严重威胁到了只有千余人的西班牙人殖民者统治地位,因此爆发了第一次吕宋屠华事件。
  在吕宋华人百不存一,惨死者不分老弱妇孺,过三万,具体数字没有精确统计,有记载两万五,有记载两万三,有幸存者言超过三万。
  自此马尼拉没有理发师、没有裁缝、没有鞋匠、没有厨师、没有农民和牧民。
  西班牙人自己也说:“没有粮食吃,没有鞋子穿,即使出极高的价钱也买不到”。
  西历1638年,即崇祯十一年,华人又恢复了过来,吕宋岛上演第二次屠华事件。
  西班人大军再次用大炮将“涧内”轰平,使昔日繁荣的“涧内”顷刻化为灰烬,接着在吕宋全境进行大屠杀,有的把华商骗到一个大院内进行集体枪杀,有的采用突然袭击的手段,将毫无准备的华商杀害,甚至连老人、小孩也不能幸免。
  这次大屠杀延续了三个多月,罹难华商达二万四千余人。
  华人再次百不存一。
  如今,八年过去,“涧内”三次繁华,并成了我们郑家军于吕宋主要置业点,因为我们的加入,在吕宋的华人,明里暗里以我们为首,如此也方便了统计。
  全吕宋,由我军带过来的吕宋开拓军团军民,共三万,非郑家军华人移民,同样有三万。
  这三万非郑家军华人移民如何安置。
  还有,郑家军既然要与郑家十八芝合并,而最先合并的就是这个近五万海陆大军的联合舰队,那么再打郑家军军旗,或者顺天侯府旗帜,都不合时宜。
  新合并后的军旗也将提出来议议,且这新旗帜将万年永存,不再改变,所以不能再以一家一姓冠名,需要海纳百川般的包罗万象。
  这两个议题大家都说说。”
  坐在增高椅子上的郑恩,看向了麾下文武,因为居高临下,而下面之人按照传统礼仪,又不可抬头去偷窥郑恩的容颜,所以他们的表情表现,郑恩可以慢慢打量,而对方却不知道郑恩的表情表现,只能从语气中判断。
  郑恩的语气很严肃,下面的人也更加小心思量起来,期间不免对两次屠华事件,而感到愤怒者。
  而郑恩也发现大家的情绪多被两次屠华事件所吸引,而没有注意安置三万非郑家军华人移民,和新军旗的上面。
  于是开口道:
  “这些屠杀华人的刽子手们,将永远在危险重重的矿洞里,永远不见天日,直到力竭而亡,还有他们的九族,都将作为最危险行业的从事者,为我们开发吕宋而付出一生。
  至于没有参与其中的西班牙殖民者,他们的好日子也只是暂时的,要么加入我军,在军中为我们付出生命,要么,在榨干他们的价值之后,吕宋的开发事业,如多蚊虫瘴气的环境开垦生地,都需要他们一生去赎罪。
  至于他们的罪,不是我说的,是他们的上帝说的,说他们生来就有罪,那么我们勉为其难,帮他们救赎好了。”
  郑恩如此说完之后,众人的沉重又愤怒的心,才平缓起来,落后就要挨打,强盛了就要找回场子,而不是崇洋媚外式的一笑泯恩仇,这就是郑恩。
  这才是郑家军。
  对于屠华事件的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都有了很好的处置,至于对方的九族不在此地,会不会就此罢休,这郑家军文武就不担心了。
  侯爷自有办法,再说,还有什么比索要人犯还好的开战理由呢?
  到时要与那个国家开战,就去问哪个国家要当初屠华事件刽子手们的九族,给,你们国家的威望大损,不给,那么开战吧!打到你给就是了,顺便签订不平等条约。
  如此,进入了下面的议题,三万余非郑家军华人很好处理,最后决定,作为对这些自发冒险殖民先驱的,他们将得到大量优待。
  其中包括,土著的管理者将大量任用他们,还有即将组建的土著随从军,大量提拔他们为基层军官或者是高级将领的副官等等。
  这些经历了两次劫难依旧自发下南洋的闽粤移民,也是总算得到好的回报了,历史上的他们,可是到了最后都没有落到什么好结果,仅有的几个华人国家也是先后覆灭了,最终先是被一次次的屠杀,最后直接融入到了当地土著人之中去。
  这跟本就说好听点就是爱好和平的传统有关系,也跟没有一个枭雄将他们凝聚成团有关系,更多的还是自身的原因。
  因为,西方殖民先驱们,可不是每一个都是枭雄,却能开拓一块块的殖民地,而华夏人下南洋,自汉末三国时就有,最终结果竟然是融入到了土著中去。
  有些东西不能明说,但郑恩会直接去做,首先就是将他们都军管起来,用军队的铁与血,将他们凝聚在一起。
  “那么这合并之后的军旗呢?
  既然已经合并,那么再插遍吕宋群岛的旗帜,用之前的郑家军旗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且,此军旗将万年不变,并不再代表一家一姓,而是代表所有为了华夏民族、为了汉家儿郎千秋万代,而聚集在一起的将士们。”
  居高临下的郑恩,不怒而威的道。
  座下的文武一阵商议,再由低级参军们根据文武高层的口述而绘画,最终,一个个军旗雏形,呈现到了郑恩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