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
“臣李成梁拜见皇帝陛下。”
“诶,汝契啊,都一把年纪了,不必多礼。来人啊,给宁远伯搬个凳子过来。”
“皇上如此厚待老臣,老臣感激涕零!”
在内阁的阁老们商量着给朱由栋找老师的时候,万历皇帝也把在辽东镇守的,此时已经七十八岁的李成梁给招了回来。
这当然是朱由栋的主意。
在历史本位面,李成梁先后两次出镇辽东。前期镇守期间,一方面是他还年轻,建功立业的想法还很强烈。另一方面,那时候文有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等人做他的后台,哪条疯狗敢喷他就会被阁老们收拾。而武有戚继光对他进行各种支持。所以,他第一次镇守辽东期间,日子过得很舒服,也扎扎实实的做了很多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591年他被弹劾罢免。
等到1601年,辽东总兵马林被弹劾去职后。由于李如松在此之前已经阵亡,辽东一时找不到有威望的大将。所以首辅沈一贯再次推荐李成梁出镇辽东。
历史证明,这一次安排李成梁出镇辽东,对于大明来说,就是灾难的开始。
人呢,随着年龄的增长,热情、进取、奋斗、开拓什么的精神都会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保守、为子孙后代考虑更多的私利以及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不可避免带来的昏聩。
具体到李成梁来说,由于早年都被朝廷各方大佬保护得很好,所以一直顺风顺水。等到申时行、王锡爵等人因为国本之争迅速倒台后,他就被张鹤鸣这样的家伙一本参倒,然后坐了十年冷板凳。因此,在再次出镇辽东后,他的想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可以说,历史本位面上,1601到1608的七八年间,那就是努尔哈赤这个李成梁的家奴发展的黄金时期。李成梁把建州女真附近的汉人迁走,出兵打击建州女真最大的敌人叶赫部。让努尔哈赤迅速的做大了起来……
小爷的任务是如此的繁重,时间是如此的紧迫,怎么能够让建奴拖住小爷的脚步?
不过,到底朱由栋这会儿才四岁。即便他在万历面前表现惊艳,但在不能自曝的前提下,上下嘴唇一碰,就让万历把李成梁这种国家大将从辽东调回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是曲线救国:皇爷爷,您不是要孙儿提要求么?那孙儿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请让我大明最负盛名的统帅,李成梁伯爵,担任我的老师吧!
这个要求,着实让万历很为难。
中原政权,能够威胁其生存的力量,从来都是来自北方。具体到这个时间点来说,两百多年的军事、经济、文化打击累积下来,正北方向的蒙古已经衰落、分裂得不成样子了。而东北方的女真人却颇有一点方兴未艾的感觉。所以,现在大明的边防压力,主要就是在东北。为了皇太孙的教育,就把国家最重要的边防大将抽调回来,这要是以后出了事情,算谁的?
再说,李家是辽东的超级大地主、大军头。麾下的家丁都上万了。你说调回来就调回来?
而且,明代的皇子教育,啥时候开始是武将能够掺和的了?要不是李成梁有宁远伯的爵位,一个武将想在非出征的时间点单独面见皇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到底是穿越者,虽然对历史大势的了解远胜这个时代。但到了具体实务的时候,朱由栋考虑得绝对没有万历周全。
“这次招汝契回来呢,主要就是很久没见到汝契了。看到汝契身体如此康健,朕心甚慰。”
“劳烦皇上挂念,老臣感动莫名!”
“嗯,汝契啊,现在辽东的形势如何啊?”
“请皇上放心,辽东的边防问题,主要就在女真人。最近这些年来,建州女真非常恭顺,海西女真四部屡遭重击。至于野人女真,离我大明甚远,无所虑也。”
“嗯……建州女真这些年恭顺是恭顺了,但是汝契在辽东要注意女真诸部之间的平衡。不能因为建州女真的恭顺就对其疏忽大意。”
“臣遵旨。请皇上放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臣是一直牢记在心头的。”
“呵呵呵,那就好。汝契啊,你今年都七十八了吧?”
“多谢皇上记得老臣的年纪。”
“嗯,没想到昔年威震辽东的宁远伯,今日也是耄耋老人了。”
“皇上,臣虽老,但仍能……”
“诶……”伸出一只手,打断了李成梁的话,万历道:“李家世代为将,乃是我大明的栋梁之一。哎,朕的爱将子茂若是没有阵亡的话,现在也该有五十五岁了吧。”
“老臣谢过皇上还记得犬子,如松他若是活到现在,确实当有五十五岁了。”
“汝契节哀,你的儿子可比朕多啊。嗯,不算子茂,都有八个呢。”
“呵呵,老臣惭愧。”
“你的小儿子今年多大年纪?”
“臣的九子如楠,今年十八岁。”
“你的长孙呢?”
“呃,老臣惶恐,臣的长孙世忠,今年三十二岁了。”
“哈哈哈哈~~汝契啊,朕也不跟你绕弯了。实话跟你讲,朕的太孙朱由栋,计划明年正式就学。朕需要一些重臣子弟,来做太孙的侍卫。你的长孙年纪太大了一点,你的小儿子年龄正合适。让这孩子转职锦衣卫,先给个百户的品级吧。怎么样?你可舍得?”
“太孙有需要,臣有什么舍得不舍得的。只是皇上,老臣实话实说,因为如楠这孩子是老臣六十岁才得到的儿子,所以从小溺爱了一些。现如今十八岁了,弓马都称不上娴熟,比起他的几个兄长来,简直是我李家之耻。所以,若是要太孙的侍卫的话,莫不如让臣的长孙来伺候。”
“这……汝契啊,太孙今年才四岁啊。”
“为皇上效力,臣不会去想那些没用的东西。”
“好!汝契啊,朕除了要给太孙选侍卫之外。还需要给太孙寻找陪读。这陪读嘛,大内的内书堂会选择一到两名聪慧点的小宦官。此外,英国公、成国公府上年龄合适的子弟也会选上一两位。但是朕还想在你的子孙里找一位年龄合适的。”
“老臣多谢皇上关爱。如此,臣有一孙,名纯忠,今年六岁。与太孙年龄相仿,可以为太孙伴读。”
“呵呵呵,好。汝契啊,朕看你虽然精神矍铄,但到底是年纪大了。虽说辽东须臾离不得你。但这人哪,年纪大了身边怎么能没有儿女照顾?朕把如柏派到辽东去做个参将吧。如此,也可就近照顾你一些。”
“浩荡天恩,直让老臣感激涕零。臣定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诶,汝契啊,都一把年纪了,不必多礼。来人啊,给宁远伯搬个凳子过来。”
“皇上如此厚待老臣,老臣感激涕零!”
在内阁的阁老们商量着给朱由栋找老师的时候,万历皇帝也把在辽东镇守的,此时已经七十八岁的李成梁给招了回来。
这当然是朱由栋的主意。
在历史本位面,李成梁先后两次出镇辽东。前期镇守期间,一方面是他还年轻,建功立业的想法还很强烈。另一方面,那时候文有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等人做他的后台,哪条疯狗敢喷他就会被阁老们收拾。而武有戚继光对他进行各种支持。所以,他第一次镇守辽东期间,日子过得很舒服,也扎扎实实的做了很多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591年他被弹劾罢免。
等到1601年,辽东总兵马林被弹劾去职后。由于李如松在此之前已经阵亡,辽东一时找不到有威望的大将。所以首辅沈一贯再次推荐李成梁出镇辽东。
历史证明,这一次安排李成梁出镇辽东,对于大明来说,就是灾难的开始。
人呢,随着年龄的增长,热情、进取、奋斗、开拓什么的精神都会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保守、为子孙后代考虑更多的私利以及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不可避免带来的昏聩。
具体到李成梁来说,由于早年都被朝廷各方大佬保护得很好,所以一直顺风顺水。等到申时行、王锡爵等人因为国本之争迅速倒台后,他就被张鹤鸣这样的家伙一本参倒,然后坐了十年冷板凳。因此,在再次出镇辽东后,他的想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可以说,历史本位面上,1601到1608的七八年间,那就是努尔哈赤这个李成梁的家奴发展的黄金时期。李成梁把建州女真附近的汉人迁走,出兵打击建州女真最大的敌人叶赫部。让努尔哈赤迅速的做大了起来……
小爷的任务是如此的繁重,时间是如此的紧迫,怎么能够让建奴拖住小爷的脚步?
不过,到底朱由栋这会儿才四岁。即便他在万历面前表现惊艳,但在不能自曝的前提下,上下嘴唇一碰,就让万历把李成梁这种国家大将从辽东调回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是曲线救国:皇爷爷,您不是要孙儿提要求么?那孙儿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请让我大明最负盛名的统帅,李成梁伯爵,担任我的老师吧!
这个要求,着实让万历很为难。
中原政权,能够威胁其生存的力量,从来都是来自北方。具体到这个时间点来说,两百多年的军事、经济、文化打击累积下来,正北方向的蒙古已经衰落、分裂得不成样子了。而东北方的女真人却颇有一点方兴未艾的感觉。所以,现在大明的边防压力,主要就是在东北。为了皇太孙的教育,就把国家最重要的边防大将抽调回来,这要是以后出了事情,算谁的?
再说,李家是辽东的超级大地主、大军头。麾下的家丁都上万了。你说调回来就调回来?
而且,明代的皇子教育,啥时候开始是武将能够掺和的了?要不是李成梁有宁远伯的爵位,一个武将想在非出征的时间点单独面见皇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到底是穿越者,虽然对历史大势的了解远胜这个时代。但到了具体实务的时候,朱由栋考虑得绝对没有万历周全。
“这次招汝契回来呢,主要就是很久没见到汝契了。看到汝契身体如此康健,朕心甚慰。”
“劳烦皇上挂念,老臣感动莫名!”
“嗯,汝契啊,现在辽东的形势如何啊?”
“请皇上放心,辽东的边防问题,主要就在女真人。最近这些年来,建州女真非常恭顺,海西女真四部屡遭重击。至于野人女真,离我大明甚远,无所虑也。”
“嗯……建州女真这些年恭顺是恭顺了,但是汝契在辽东要注意女真诸部之间的平衡。不能因为建州女真的恭顺就对其疏忽大意。”
“臣遵旨。请皇上放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臣是一直牢记在心头的。”
“呵呵呵,那就好。汝契啊,你今年都七十八了吧?”
“多谢皇上记得老臣的年纪。”
“嗯,没想到昔年威震辽东的宁远伯,今日也是耄耋老人了。”
“皇上,臣虽老,但仍能……”
“诶……”伸出一只手,打断了李成梁的话,万历道:“李家世代为将,乃是我大明的栋梁之一。哎,朕的爱将子茂若是没有阵亡的话,现在也该有五十五岁了吧。”
“老臣谢过皇上还记得犬子,如松他若是活到现在,确实当有五十五岁了。”
“汝契节哀,你的儿子可比朕多啊。嗯,不算子茂,都有八个呢。”
“呵呵,老臣惭愧。”
“你的小儿子今年多大年纪?”
“臣的九子如楠,今年十八岁。”
“你的长孙呢?”
“呃,老臣惶恐,臣的长孙世忠,今年三十二岁了。”
“哈哈哈哈~~汝契啊,朕也不跟你绕弯了。实话跟你讲,朕的太孙朱由栋,计划明年正式就学。朕需要一些重臣子弟,来做太孙的侍卫。你的长孙年纪太大了一点,你的小儿子年龄正合适。让这孩子转职锦衣卫,先给个百户的品级吧。怎么样?你可舍得?”
“太孙有需要,臣有什么舍得不舍得的。只是皇上,老臣实话实说,因为如楠这孩子是老臣六十岁才得到的儿子,所以从小溺爱了一些。现如今十八岁了,弓马都称不上娴熟,比起他的几个兄长来,简直是我李家之耻。所以,若是要太孙的侍卫的话,莫不如让臣的长孙来伺候。”
“这……汝契啊,太孙今年才四岁啊。”
“为皇上效力,臣不会去想那些没用的东西。”
“好!汝契啊,朕除了要给太孙选侍卫之外。还需要给太孙寻找陪读。这陪读嘛,大内的内书堂会选择一到两名聪慧点的小宦官。此外,英国公、成国公府上年龄合适的子弟也会选上一两位。但是朕还想在你的子孙里找一位年龄合适的。”
“老臣多谢皇上关爱。如此,臣有一孙,名纯忠,今年六岁。与太孙年龄相仿,可以为太孙伴读。”
“呵呵呵,好。汝契啊,朕看你虽然精神矍铄,但到底是年纪大了。虽说辽东须臾离不得你。但这人哪,年纪大了身边怎么能没有儿女照顾?朕把如柏派到辽东去做个参将吧。如此,也可就近照顾你一些。”
“浩荡天恩,直让老臣感激涕零。臣定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