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冯美案
关于紫宸园发生那件没头没脑,却恢诡憰怪之事,韦海池当然不会因为毫发无伤,就抛之脑后,但在太后锲而不舍地追问下,任瑶光一口咬定她的确目睹了“青红二鬼”,且数十黑影幢幢,扑面而来,便觉脑袋轰的一声,魂魄出窍,不省人事。
又因当日闻听一声惊呼,飞速赶往的那群暗卫,遍察四周,均未发觉蛛丝马迹,如果依任氏、卢媛供述,这么多人装神弄鬼,岂能全无痕迹?这下子连不少暗卫也怀疑,也许真是冤魂不散,导致白日见鬼。
殊能料,当时只有萧小九一人在场,先使卢媛误导任氏,后伏击得手,轻点要穴,致使任氏迷迷糊糊,再用摧眠之术,惑其神智,活生生把任氏吓晕,自然可以不留痕迹,而任氏清醒之后,也笃断目睹鬼魂。
可惜莒世南掌握这门摧眠“摄魂”之术,不能同时迷惑众人,且有一定限制,否则,萧小九完全不用如此大废周章,必需利用南乔与卢媛相助。
韦太后半信半疑,但更加偏向的仍是有人装神弄鬼,且锁定主使便是十一娘,可让她不得其解的是,十一娘为何大废周章,却没造成任何损害?
总不能皇后闲得发慌,弄出这场闹剧,就是为了吓一吓任瑶光?
直到卢媛去辞,南乔突而疏远,韦海池更加确信这事决非冤魂显灵,必定内藏阴谋。
可那日之后,除了南乔卢媛两人异动之外,一切又皆风平浪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这一生,活了六十年,韦海池也算经历过不少人事,鲜少有她看不通透的吊诡,但这回却真有如坠五云雾里,全然不明脉络。
若说十一娘是不满她借御园设宴,耀武扬威,必定会借闹鬼一事,引生舆论,可过了甚长一段时日,外界对此吊诡之事却毫无察闻,总不能十一娘这么做,就是为了败她兴致罢?
韦海池不信皇后会如此幼稚。
当百思不得其解,且又无从追察,韦太后也只好把这事暂时搁置,更不说未久,又一件突发之事,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
这事要说也不大——至少在韦太后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事发多年之前,苦主乃长安城中,修政坊一户人家,家主姓冯,名美,少时纨绔,因其祖父也曾官拜中书舍人,虽非世家大族,却也颇有积产。然这冯美,一心赌玩,不思上进,很快便将产业败卖大半,只留宅院一所,赁出一半给人租住,以此作为活计。
但祖上仍然还留下不少名家字画,冯美虽说败家,却还没有转卖一空,尤其是那几幅美人图,怎么也不舍得转让。
他后来因为生计拮据,渐渐戒了赌博,娶了平民之女为妻,因妻子贤惠又能持家,小日子倒也还过得和美。
但爱好交游这一习惯,却一直未曾戒绝,常有酒肉之徒,来冯美家中饮乐,冯美屡屡把那仅余的美人图,示出显摆,追忆当年,家世如何显赫。
不想却惹火烧身。
是酒肉之徒当中一位,与光禄丞郑宕有牵三搭四的亲谊关联,这酒肉之徒,又知郑宕偏好收藏美人图,正好冯美私藏,确为名家绘制,甚为珍贵,连忙告密,又自告奋勇,游说冯美将私藏转让。
冯美哪里乐意?一口拒绝。
郑宕乃谢饶平党徒,虽不居要职,又怎会将冯美一介白衣放在眼里?求索不得,便生强取之意,于是便令其子郑慧,狡撰一张借据,以讨债为名,行豪夺之事。
冯美私藏被夺,更遭受一场辱打,气愤难已,奈何状告无门,最终郁郁而亡。
现如今是冯美之子冯暨,突然又至万年县衙击鼓鸣冤,状告郑慧夺画伤人,致使父亲惨死。
事隔多年,冯暨现在才又发作,且状告之人的父亲,已经谢饶平保举提携,如今早已不是区区光禄丞而已,擢升为工部侍郎,隶属尚书省。
韦太后不信巧合,料断这一定来自十一娘的反击。
于是紧急会见谢、韦等人,面授机宜,交待务必让郑慧一口咬定,当年冯美的确写下借据,也是冯美自愿以画抵债,冯美乃重病不治,其子冯暨,乃诬告官家子弟。
哪知还不等御史弹劾,谢、韦于朝堂之上与后系据理力争,郑慧竟然招供,当初的确是他行为豪夺之事,强抢冯美私藏,但他是因为逼于无奈,因为其父郑宕,起初下令嫡长子郑宜行恶,郑宜深觉掠夺他人属无耻违法之行,跪劝父亲莫行恶事,触怒郑宕,竟将嫡长子杖责致死!
郑慧原本只是庶子,眼看连嫡长兄都落得如此结局,哪里还敢违逆父命?于是乎只能听令行事。
此案顿时引起了不少言官愤议,纷纷弹劾郑宕。
谢饶平不得不为党徒辩解,称郑慧举告其父,属不孝大罪,理当处死,供辞也不应采信。
哪知郑宕之妻,也就是被父亲活活打死的郑宜之母,竟然跪于丹凤门外,呈血书,证实郑宕之罪。
谢饶平理屈辞穷,只能申辩,说什么子逆父在先,父施以责训并不违礼法,就算一时失手,重责致死,属过失杀,依大周律法,不受追究;而冯美案,劫掠者为郑慧,并非郑宕,所以应由郑慧偿命,郑宕不被追责。
这简直就是强辞夺理,引起众多言官抨击,冯继峥有心相助,却又担心自己身上也沾染污水,到底还是坐壁上观。
十一娘眼见迟儿颇有跃跃欲试的情态,便未先作决断,而问道:“太子若有见解,不妨抒发,就算有不足之处,诸位臣公也能及时指正。”
这下殿内的七嘴八舌顿时安静下来,全都洗耳恭听太子有何高论,偏只有韦元平仍然嘀咕,虽那声音并不响亮,可因为四周突然安静,仍有不少人听见了他的质疑。
“太子启蒙未久,稚龄少知,想穆宗帝当年,如这般年纪,太后可从不允以稚拙之语,议论政事。”
林昔立即给予反驳:“太子尚未言论,韦相何以断定蒙昧无知?穆宗帝莫说幼学之龄,便是大婚已足亲政,太后尚且不甘交权,此乃后宫擅国之谬,韦相竟还用为标榜?!”
“你,你竟敢……”韦元平又要怒斥林昔毁谤。
“韦相国,大周律法从不以言论定罪,如韦相国从前,屡常顶撞穆宗,目无君上,又怎限言论?若真论罪,韦相国此时怕且不在朝堂之上了,太后执政时,便多有言官举劾,主张太后理当交权,由穆宗亲政,否则便是擅国图逆,连太后都恐于此忠直之谏,不敢再罔顾礼法,韦相国以此责林中丞毁谤,似乎自己方有毁谤之嫌。”十一娘冷冷说道。
韦太后乃老奸擅国,这本是天下共识,难道仅仅因为她乃太后,就能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纵然势败,也不容舆论谴责半句?
况乎十一娘之所以用郑宕开刀,目的便是对所谓父母尊长之权加以限制,否则韦太后作为天子嫡母,莫说治罪,批评两句都算不孝,到她真动手肃清朝堂时,难保太后不会再上演脱簪跣足,跪席待罪的闹剧。
也是时候让朝堂与臣民达成共识,孝道决不能成为某些人手里的杀手锏,更不是免死牌!
迟儿也不怯场,扬声道:“韦相既认定孤蒙昧无知,那么待孤言论之后,先请韦相指正。”
又因当日闻听一声惊呼,飞速赶往的那群暗卫,遍察四周,均未发觉蛛丝马迹,如果依任氏、卢媛供述,这么多人装神弄鬼,岂能全无痕迹?这下子连不少暗卫也怀疑,也许真是冤魂不散,导致白日见鬼。
殊能料,当时只有萧小九一人在场,先使卢媛误导任氏,后伏击得手,轻点要穴,致使任氏迷迷糊糊,再用摧眠之术,惑其神智,活生生把任氏吓晕,自然可以不留痕迹,而任氏清醒之后,也笃断目睹鬼魂。
可惜莒世南掌握这门摧眠“摄魂”之术,不能同时迷惑众人,且有一定限制,否则,萧小九完全不用如此大废周章,必需利用南乔与卢媛相助。
韦太后半信半疑,但更加偏向的仍是有人装神弄鬼,且锁定主使便是十一娘,可让她不得其解的是,十一娘为何大废周章,却没造成任何损害?
总不能皇后闲得发慌,弄出这场闹剧,就是为了吓一吓任瑶光?
直到卢媛去辞,南乔突而疏远,韦海池更加确信这事决非冤魂显灵,必定内藏阴谋。
可那日之后,除了南乔卢媛两人异动之外,一切又皆风平浪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这一生,活了六十年,韦海池也算经历过不少人事,鲜少有她看不通透的吊诡,但这回却真有如坠五云雾里,全然不明脉络。
若说十一娘是不满她借御园设宴,耀武扬威,必定会借闹鬼一事,引生舆论,可过了甚长一段时日,外界对此吊诡之事却毫无察闻,总不能十一娘这么做,就是为了败她兴致罢?
韦海池不信皇后会如此幼稚。
当百思不得其解,且又无从追察,韦太后也只好把这事暂时搁置,更不说未久,又一件突发之事,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
这事要说也不大——至少在韦太后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事发多年之前,苦主乃长安城中,修政坊一户人家,家主姓冯,名美,少时纨绔,因其祖父也曾官拜中书舍人,虽非世家大族,却也颇有积产。然这冯美,一心赌玩,不思上进,很快便将产业败卖大半,只留宅院一所,赁出一半给人租住,以此作为活计。
但祖上仍然还留下不少名家字画,冯美虽说败家,却还没有转卖一空,尤其是那几幅美人图,怎么也不舍得转让。
他后来因为生计拮据,渐渐戒了赌博,娶了平民之女为妻,因妻子贤惠又能持家,小日子倒也还过得和美。
但爱好交游这一习惯,却一直未曾戒绝,常有酒肉之徒,来冯美家中饮乐,冯美屡屡把那仅余的美人图,示出显摆,追忆当年,家世如何显赫。
不想却惹火烧身。
是酒肉之徒当中一位,与光禄丞郑宕有牵三搭四的亲谊关联,这酒肉之徒,又知郑宕偏好收藏美人图,正好冯美私藏,确为名家绘制,甚为珍贵,连忙告密,又自告奋勇,游说冯美将私藏转让。
冯美哪里乐意?一口拒绝。
郑宕乃谢饶平党徒,虽不居要职,又怎会将冯美一介白衣放在眼里?求索不得,便生强取之意,于是便令其子郑慧,狡撰一张借据,以讨债为名,行豪夺之事。
冯美私藏被夺,更遭受一场辱打,气愤难已,奈何状告无门,最终郁郁而亡。
现如今是冯美之子冯暨,突然又至万年县衙击鼓鸣冤,状告郑慧夺画伤人,致使父亲惨死。
事隔多年,冯暨现在才又发作,且状告之人的父亲,已经谢饶平保举提携,如今早已不是区区光禄丞而已,擢升为工部侍郎,隶属尚书省。
韦太后不信巧合,料断这一定来自十一娘的反击。
于是紧急会见谢、韦等人,面授机宜,交待务必让郑慧一口咬定,当年冯美的确写下借据,也是冯美自愿以画抵债,冯美乃重病不治,其子冯暨,乃诬告官家子弟。
哪知还不等御史弹劾,谢、韦于朝堂之上与后系据理力争,郑慧竟然招供,当初的确是他行为豪夺之事,强抢冯美私藏,但他是因为逼于无奈,因为其父郑宕,起初下令嫡长子郑宜行恶,郑宜深觉掠夺他人属无耻违法之行,跪劝父亲莫行恶事,触怒郑宕,竟将嫡长子杖责致死!
郑慧原本只是庶子,眼看连嫡长兄都落得如此结局,哪里还敢违逆父命?于是乎只能听令行事。
此案顿时引起了不少言官愤议,纷纷弹劾郑宕。
谢饶平不得不为党徒辩解,称郑慧举告其父,属不孝大罪,理当处死,供辞也不应采信。
哪知郑宕之妻,也就是被父亲活活打死的郑宜之母,竟然跪于丹凤门外,呈血书,证实郑宕之罪。
谢饶平理屈辞穷,只能申辩,说什么子逆父在先,父施以责训并不违礼法,就算一时失手,重责致死,属过失杀,依大周律法,不受追究;而冯美案,劫掠者为郑慧,并非郑宕,所以应由郑慧偿命,郑宕不被追责。
这简直就是强辞夺理,引起众多言官抨击,冯继峥有心相助,却又担心自己身上也沾染污水,到底还是坐壁上观。
十一娘眼见迟儿颇有跃跃欲试的情态,便未先作决断,而问道:“太子若有见解,不妨抒发,就算有不足之处,诸位臣公也能及时指正。”
这下殿内的七嘴八舌顿时安静下来,全都洗耳恭听太子有何高论,偏只有韦元平仍然嘀咕,虽那声音并不响亮,可因为四周突然安静,仍有不少人听见了他的质疑。
“太子启蒙未久,稚龄少知,想穆宗帝当年,如这般年纪,太后可从不允以稚拙之语,议论政事。”
林昔立即给予反驳:“太子尚未言论,韦相何以断定蒙昧无知?穆宗帝莫说幼学之龄,便是大婚已足亲政,太后尚且不甘交权,此乃后宫擅国之谬,韦相竟还用为标榜?!”
“你,你竟敢……”韦元平又要怒斥林昔毁谤。
“韦相国,大周律法从不以言论定罪,如韦相国从前,屡常顶撞穆宗,目无君上,又怎限言论?若真论罪,韦相国此时怕且不在朝堂之上了,太后执政时,便多有言官举劾,主张太后理当交权,由穆宗亲政,否则便是擅国图逆,连太后都恐于此忠直之谏,不敢再罔顾礼法,韦相国以此责林中丞毁谤,似乎自己方有毁谤之嫌。”十一娘冷冷说道。
韦太后乃老奸擅国,这本是天下共识,难道仅仅因为她乃太后,就能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纵然势败,也不容舆论谴责半句?
况乎十一娘之所以用郑宕开刀,目的便是对所谓父母尊长之权加以限制,否则韦太后作为天子嫡母,莫说治罪,批评两句都算不孝,到她真动手肃清朝堂时,难保太后不会再上演脱簪跣足,跪席待罪的闹剧。
也是时候让朝堂与臣民达成共识,孝道决不能成为某些人手里的杀手锏,更不是免死牌!
迟儿也不怯场,扬声道:“韦相既认定孤蒙昧无知,那么待孤言论之后,先请韦相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