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锦绣阁
“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只不过她的师父和师娘是世外之人,不愿意参与这些俗事,又想为君为忧,才从胡商那里买来了土豆和玉米这些高产粮食的种子,指导婧文在山里种植,希望能有所收益。”刘氏笑着说。
“没想到还真的种出来了,而且产量不是一般的高,他们就更用心了,为了争取得到尽可能多的种子,他们除了试吃过几次外,一点都不敢乱费,每年都是收了种,种了再收,几年之后,终于有了一定的规模。”
“婧文年纪小,在家里的处境又不好,那些东西又不敢拿回家,正在想着要怎么处理这些种子的时候,她去如意楼卖蘑菇的时候洵郡王看到了她篓子里的玉米,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之下,她的玉米种子通过洵郡王献给了朝庭。”
“我之所以说她运气好,是她有幸碰到了视她如亲女的师父和师娘,他们不仅息心教导她武艺和医术,教她琴棋书画,还教她怎么做人、做事,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婧文。”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有今天,最主要的还是她的勤奋和努力,如果她的人品不过关,她的师父和师娘也不会看上她,更不能这么全心教导她,并且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她来做。”
彭夫人可不认为这事全都是她师父和师娘的功劳,那对夫妇充其量弄来来了种子,并且教了她种植方法,世外高人,想要他们亲手干种植的活是不可能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管有没有外力相助,如果自己不努力,只能一世无成。”刘氏点点头,她的女儿固然有她师父和师娘相助,她要是自己不努力,怎么可能有今天?
锦绣阁的面积比较比大,当然不能单纯只卖绣品,还卖布匹和成衣,在李婧文的建议下,锦绣阁走高挡路线,他们家的绸缎和细布都是从京都进来的,不仅质量好,花色也是正时新的。
彭夫人和于太太原来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之所以过来看看纯粹是给李婧文面子,可是到店里看了之后,不仅对里面的绣品大为赞叹,看到里的布匹更是惊讶,而那些成衣,则是让她感到惊奇。
做为于家的当家太太,她也参与家里的生意,也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地方,但是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衣服:款式之新奇,配花之大胆,都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
“刘安人,这衣服是今年冬天京都的新出来的?”于太太指着那条修身长裙问。
“我没有去过京都,并不知道京都流行什么,这些衣服都是我女儿亲手设计的。”刘氏自豪的说。
“婧安县主还会服装设计?”彭夫人走过来惊讶的问,然后看着那套长裙说,“京都没有这样的衣服,这应该是婧安县独创的。”
“彭夫人前几天刚从京都回来,对京都的流行什么应该很清楚,你说不是就肯定不是了。”于太太没想到李婧文这么有才气。
“她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捣鼓那些新奇的玩意儿。”刘氏笑着说,“我们想着她以前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再说这孩子也有十几岁了,在家里也呆不了几年,也就不拘着她。”
“没想到她还真捣鼓出了一些新奇的东西,家里要开绣庄,她就从布店里买回去几十匹麻布,从此就扎进了布堆里,每天裁裁剪剪,缝缝补补,还拉着她妹妹帮忙,最后弄出了几套衣服,也不知道有没有有喜欢?”
“肯定有人喜欢,刘安人,我去试试这衣服。”于太太更是爱美之人,看到这么漂亮的衣服早就把来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她只想看看这么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是什么效果。
刘氏没想到于太太会喜欢这样的衣服,赶紧招呼小妹来服侍她去试衣间试衣服。
于太太换上衣服,看到穿衣镜里那个苗条的身影,那大朵大朵的牡丹花,把自己的白皙的脸映衬更加美艳,她拍拍自己的脸:“太美了,我都差点被迷住了。”
还好,她记得这是在锦绣阁的试衣间里,她不能总占着试衣间,看到效果后很快就换下了衣服。
“小妹,麻烦你把这套、这套······全给我包上。”锦绣阁的产品大大刺激了她的购买欲望。
他们家本是南星首富,虽然去年莫名的丢失了一批珠宝和银子,但并没有伤筋动骨,开业仪式过后,她就开始了买、买、买的历程,特别是那些衣服,她基本上每年样式都买了一套。
彭夫人虽然不能象她那样大手笔的买入,但是买了几套衣服、几件绣品和几匹锦缎。
她们的买、买、买大大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县太爷夫人和首富太太都看好的东西,肯定不会差,于是,很多人都加入了买、买、买的队伍中。
“婧安县主,你们家的货是直接从京都进来的吧?”于太太好奇的问,他们于家并不是没有布店,也是从京都进布,但是不管质量和花样都比不上锦绣阁。
“嗯,我们家布都是直接从京都进回来的,不管棉布和绸缎都是。”李婧文点点头,这事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没有必要隐瞒。
“还是县主有门路,你们家的布不管质量还是花色都比县城里最大的布行还要好。”于太太点点头,心想婧安县主真是个妖孽,小小的年纪不仅种田是一把好手,连做生意也不比积年的老麻雀差。
“这还真不是我的功劳,我们家之所以能进到最时新的布料全靠底下人的努力。”李婧文摇摇头。
能跟京都最大的织布行华发织布行联系上,少不了楚云皓在其中穿针引线,最重要的是华发的大老板喜欢吃酱板鸭。
徐永来提着十只酱油板鸭敲开了华发老板的大门,最后在每个供应他十只酱板鸭的条件下才发话与锦绣阁合作,并且同意把最新产品给他们。
如果没有酱板鸭这一大杀器,就是有楚云皓牵线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毕竟锦绣阁的规模太小,跟那些货栈相比走的货实在是太少了,他们懒得费心。
“没想到还真的种出来了,而且产量不是一般的高,他们就更用心了,为了争取得到尽可能多的种子,他们除了试吃过几次外,一点都不敢乱费,每年都是收了种,种了再收,几年之后,终于有了一定的规模。”
“婧文年纪小,在家里的处境又不好,那些东西又不敢拿回家,正在想着要怎么处理这些种子的时候,她去如意楼卖蘑菇的时候洵郡王看到了她篓子里的玉米,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之下,她的玉米种子通过洵郡王献给了朝庭。”
“我之所以说她运气好,是她有幸碰到了视她如亲女的师父和师娘,他们不仅息心教导她武艺和医术,教她琴棋书画,还教她怎么做人、做事,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婧文。”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有今天,最主要的还是她的勤奋和努力,如果她的人品不过关,她的师父和师娘也不会看上她,更不能这么全心教导她,并且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她来做。”
彭夫人可不认为这事全都是她师父和师娘的功劳,那对夫妇充其量弄来来了种子,并且教了她种植方法,世外高人,想要他们亲手干种植的活是不可能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管有没有外力相助,如果自己不努力,只能一世无成。”刘氏点点头,她的女儿固然有她师父和师娘相助,她要是自己不努力,怎么可能有今天?
锦绣阁的面积比较比大,当然不能单纯只卖绣品,还卖布匹和成衣,在李婧文的建议下,锦绣阁走高挡路线,他们家的绸缎和细布都是从京都进来的,不仅质量好,花色也是正时新的。
彭夫人和于太太原来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之所以过来看看纯粹是给李婧文面子,可是到店里看了之后,不仅对里面的绣品大为赞叹,看到里的布匹更是惊讶,而那些成衣,则是让她感到惊奇。
做为于家的当家太太,她也参与家里的生意,也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地方,但是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衣服:款式之新奇,配花之大胆,都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
“刘安人,这衣服是今年冬天京都的新出来的?”于太太指着那条修身长裙问。
“我没有去过京都,并不知道京都流行什么,这些衣服都是我女儿亲手设计的。”刘氏自豪的说。
“婧安县主还会服装设计?”彭夫人走过来惊讶的问,然后看着那套长裙说,“京都没有这样的衣服,这应该是婧安县独创的。”
“彭夫人前几天刚从京都回来,对京都的流行什么应该很清楚,你说不是就肯定不是了。”于太太没想到李婧文这么有才气。
“她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捣鼓那些新奇的玩意儿。”刘氏笑着说,“我们想着她以前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再说这孩子也有十几岁了,在家里也呆不了几年,也就不拘着她。”
“没想到她还真捣鼓出了一些新奇的东西,家里要开绣庄,她就从布店里买回去几十匹麻布,从此就扎进了布堆里,每天裁裁剪剪,缝缝补补,还拉着她妹妹帮忙,最后弄出了几套衣服,也不知道有没有有喜欢?”
“肯定有人喜欢,刘安人,我去试试这衣服。”于太太更是爱美之人,看到这么漂亮的衣服早就把来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她只想看看这么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是什么效果。
刘氏没想到于太太会喜欢这样的衣服,赶紧招呼小妹来服侍她去试衣间试衣服。
于太太换上衣服,看到穿衣镜里那个苗条的身影,那大朵大朵的牡丹花,把自己的白皙的脸映衬更加美艳,她拍拍自己的脸:“太美了,我都差点被迷住了。”
还好,她记得这是在锦绣阁的试衣间里,她不能总占着试衣间,看到效果后很快就换下了衣服。
“小妹,麻烦你把这套、这套······全给我包上。”锦绣阁的产品大大刺激了她的购买欲望。
他们家本是南星首富,虽然去年莫名的丢失了一批珠宝和银子,但并没有伤筋动骨,开业仪式过后,她就开始了买、买、买的历程,特别是那些衣服,她基本上每年样式都买了一套。
彭夫人虽然不能象她那样大手笔的买入,但是买了几套衣服、几件绣品和几匹锦缎。
她们的买、买、买大大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县太爷夫人和首富太太都看好的东西,肯定不会差,于是,很多人都加入了买、买、买的队伍中。
“婧安县主,你们家的货是直接从京都进来的吧?”于太太好奇的问,他们于家并不是没有布店,也是从京都进布,但是不管质量和花样都比不上锦绣阁。
“嗯,我们家布都是直接从京都进回来的,不管棉布和绸缎都是。”李婧文点点头,这事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没有必要隐瞒。
“还是县主有门路,你们家的布不管质量还是花色都比县城里最大的布行还要好。”于太太点点头,心想婧安县主真是个妖孽,小小的年纪不仅种田是一把好手,连做生意也不比积年的老麻雀差。
“这还真不是我的功劳,我们家之所以能进到最时新的布料全靠底下人的努力。”李婧文摇摇头。
能跟京都最大的织布行华发织布行联系上,少不了楚云皓在其中穿针引线,最重要的是华发的大老板喜欢吃酱板鸭。
徐永来提着十只酱油板鸭敲开了华发老板的大门,最后在每个供应他十只酱板鸭的条件下才发话与锦绣阁合作,并且同意把最新产品给他们。
如果没有酱板鸭这一大杀器,就是有楚云皓牵线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毕竟锦绣阁的规模太小,跟那些货栈相比走的货实在是太少了,他们懒得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