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全赖先生一人之力(为淡看风云之巅
  一听这话,课堂内顿时为之一静。
  他们虽然并不是特别关心遥远的河套那边如何,但是,光复了一个地方,这确实又是一个胜利。
  为什么朝廷这段时间来,一直是捷报频传呢?
  有一部分人为此高兴,可是,也有一部分人,却开始担心上了。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胜利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他们要对付的男人!
  本来,他们就已经是难以对付的了,如今,肯定更难对付。
  有这种想法的人,便是以那个文生为代表。他回想着昨天那人的分析,如今看来,真是一点都不靠谱。
  怎么办?
  以他为首的人在发愁,但是,在紫禁城内,原本从登基以来就一直愁眉苦脸居多的崇祯皇帝,却是笑得合不拢嘴。当然,这也是在私下里,最多是在王承恩等家奴的面前,他才会表现得如此开心。
  这不,看着捷报上的内容,崇祯皇帝便忍不住拍着捷报对王承恩说道:“看到没有?要不是先生提起来,我们都不知道,原来福建水师竟然真得这么能打!用在辽东,真是好刀用在钢刃上了!”
  王承恩一听,忍不住嘴角一抽,看皇上高兴的,竟然都口误了!
  不过,他很识相,假装没听到。反正崇祯皇帝要是正常的话,绝对不会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上说错的!
  “万岁爷说得是!”王承恩只是笑着迎合道,“先生的来历注定了,他所提出的那些,都是证明过的。好像先生还说过一句什么话来的,什么时间是检验真相的唯一标准!对他来说,不真是如此么!”
  崇祯皇帝听得当即哈哈大笑起来,用手指着王承恩说道:“你这个滑头,朕怎么就没听先生说过这话?朕要是没记错的话,先生在说他那科学技术学识时,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你会改!”
  王承恩说这话,本来就是要逗崇祯皇帝开心,因此此时见崇祯皇帝果然很开心,他便跟着呵呵地陪笑起来。
  总之,这气氛非常地不错,都让边上站着的宫女和内侍很轻松。
  特别是一些年老点的宫女内侍,经历过以前的,看到这一幕,回想起以前,他们对崇祯皇帝的改变,感触最深了!
  战战兢兢,度日如年的不堪回首往事,该是一去不复还了吧!
  他们在想着,崇祯皇帝却也想起什么,便带着期待,又带着好奇问王承恩道:“大伴,你说这捷报中所描述的,那奴酋会有事么?”
  在李来亨发来的这份捷报上,有描述黄马褂抬人下山的情况,并附有推测,但没有下结论。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要是下了结论,万一有问题的话,那绝对是谎报军功,一场大胜之下反而可能会引来处罚,那就不好了!
  对于建虏那边的情况,崇祯皇帝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那些黄马褂,就类似于锦衣卫,是直属奴酋的亲卫。
  一般而言,在那种情况下,由黄马褂小心翼翼伺候着的,必然是奴酋本人的。
  看着崇祯皇帝期待的眼神,王承恩也不敢下结论,只是猜测着说道:“万岁爷,奴婢是这么想的。那奴酋既然亲自领军去攻打皮岛的话,肯定是要观战的。而他想必对于此次攻打皮岛是寄予厚望的,要不然,他也不大可能把朝鲜国王招过去看一场败仗。如此一来,寄予厚望的一场胜仗,结果却变成了全军覆没。奴婢从这点上来看,那担架上的人,很有可能是奴酋本人!”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对王承恩说道:“先生曾告诉过朕,说那奴酋是个大胖子,而大胖子呢,身上肯定有各种毛病。这气急攻心之下,说不定真得气死都有可能。真要这样,那就太好了!”
  “先生说过,好像这奴酋也就只有今年的命!”王承恩听了,便跟着笑道,“反正先生很快就要到了,回头不如问问先生,便会更清楚一些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都有种迫不及待之感,当即感慨地说道:“呀,先生为朕南征北战,平定贼乱,这一眨眼,就已经离京一年又两个月十三天了。也不知道先生如今如何了?”
  “……”听到这话,王承恩忽然心中有点嫉妒了。
  皇上和兴国公分别的时间,竟然记得这么清楚,都具体到天数上了。这么挂念的,真是没谁了!
  对了,坤兴公主不也是随着先生南征北战么?这可是亲生女儿,还是第一个女儿,皇上咋就不提上一句?
  想着这个,王承恩不由得有点为坤兴公主难过。
  当然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而已,就听他带着笑,回复崇祯皇帝道:“万岁爷,过几天不就见到了?奴婢觉得,先生肯定是健壮如牛,不会有事的!”
  “呵呵!”崇祯皇帝听了,笑着又点了点王承恩道,“那有你这样形容先生的,还健壮如牛!”
  看着王承恩陪着笑容,他心情很好,便吩咐道:“起驾去文华殿,召集内阁六部议一议,这次大捷的封赏吧!”
  王承恩听了,便连忙答应一声。不过还没动身,就听到外面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同时还有人在喊着:“万岁爷,大捷,万岁爷,大捷啊!”
  话音还未落,就见王二彪出现在殿门口了。
  不过他看到王承恩在这里,稍微有点意外,脸上的笑容,有那么一瞬间便没了。
  但是很快,王二彪便又露出笑容,向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延绥急报,土默特部已被清除,河套已入朝廷手中,随时可占了!”
  王承恩听了,便走了过去,从他手中接过,转呈给了崇祯皇帝,笑着说道:“万岁爷,该是先生调往辽东的军队,出塞建功了!”
  张明伟派招安过来的流贼军队去往辽东的时候,顺便扫荡草原上靠近大明边关的蒙古鞑子,这个事情当然是会向朝廷报备的。而王承恩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因此他是肯定知道的。
  崇祯皇帝听了,满心欢喜,连忙接过又看了起来。
  对于河套那边的战事,其重要性相对而言,确实不高。
  就算打了胜仗,夺下了河套又如何?以前的时候,大明不是没有占下过河套。
  可是,那地方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块宝地,但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其实就是鸡肋。
  也因此,当初大明占领了河套之后,其实是主动放弃的。
  因为河套远在长城之外,无险可守。
  大明强大之时,蒙古部族不敢进犯,还能安稳一时。可是,如果大明稍微弱一点,或者草原上有强大起来的部族,那对占领河套那边的大明地方官府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可此时,既然是胜仗,崇祯皇帝当然也是开心的。
  看完之后,就听崇祯皇帝高兴地说道:“不错,不错啊!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了河套的土默特部。虽然朕不在意那河套,可从今往后很长一些年,秦晋边地便再也不用担心蒙古方向的敌人了!”
  言外之意,还是很明显的,就是没打算派人去占领治理河套。
  对于这个说法,王承恩也没有任何异议。
  此时,崇祯皇帝对于这份捷报的关注点,并不在河套这块地方上,就听他对王承恩笑着说道:“先生一出马,看到没有?”
  说着话的同时,他拍了拍御案上的两份捷报,笑容满面地说道:“流贼精锐,尽为朝廷所用,为朝廷立下功勋,实乃一大善策也!”
  “万岁爷说得极是!”王承恩听了,连忙拍着马屁道,“先生之招安,得万岁爷的鼎力支持,便是永久之良策,不但朝廷得到许多精锐,也让朝廷在平贼之事上,得以极短时间内便安定了天下。”
  底下的王二彪听了,脸上露着笑容,张口也想附和。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却见王承恩看了他一眼,顿时,想说得话一下便咽了回去。
  崇祯皇帝倒没有注意这些细节,只是还在感慨道:“如今之局面,全赖先生一人之力也。朕对此,还是明白的很,大伴你也不要把功劳往朕身上拉!”
  没有张明伟,之前那些年已经证明,他连忠奸是非都分不清楚。
  在感慨了一下之后,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两份捷报,又都是和张明伟有关的,便对王承恩说道:“反正先生过几天就要到京师了,议功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时,就等先生到了再说吧!”
  说完之后,他站起来又说道:“朕要回宫,找皇后说个事情,你去忙吧!”
  王承恩听了,便连忙恭送崇祯皇帝离去。
  王二彪看到没有其他人之后,便连忙向王承恩跪倒说道:“儿子只是看到送来的捷报,干爹刚好不在,便想着让万岁爷高兴一下,就先送过来了,别无他意!”
  王承恩听了,低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了一句:“是么?”
  看到王二彪想说话,他便补充一句,用充满了非常自信地语气说道:“你放心,咱家不会处置你的。咱家就告诉你一点,在这崇祯朝,还有下一代大明皇帝面前,任何人,都不要对咱家有任何歪心思,那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