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专场演唱会
  张明伟给出来的,自然是实验用的各种玻璃器皿了。
  这或许就是穿越的好处了!
  如果是自然发展的,那绝对是遇到什么情况了,要用到什么样的东西,才会琢磨着去设计,然后再寻找玻璃厂去订做。觉得真好用了,才会推广!
  这个过程,从遇到情况开始到普及一种实验用的玻璃器皿,有可能是很长的一个过程。
  然而,在如今的大明,这种情况就会一步到位,能让更多的人,直接就知道什么情况用什么,玻璃器皿都是现成的。
  朱慈烺看到这些草图,还看到有划线,很是奇怪,便问情况。
  朱媺娖这时候过来,便给他详细解释了起来。
  张明伟拐到景德镇玻璃厂来的最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这些器皿。因为这次回京师之后,大概率会让物理化学这些正式亮相。
  因此,他最终在这里只是待了两天,主要视察了下玻璃厂内的情况之后,便坐船离开,继续沿长江东去,再到扬州,走京杭大运河回京师。
  太子朱慈烺也要回应天府,便和张明伟一起走。一路上,两人也聊了很多。
  从他这边,张明伟已经知道,晒盐法的推广,让那些大盐商不敢再囤积食盐高价售卖。整体上,盐价已经低了原来一半。并且从趋势上看,应该还有下跌的空间。
  从一些私底下传出来的消息,以前的私盐贩子如今纷纷改行。因为他们贩卖私盐的风险太高,获得的利润降了好多,已经不足以让他们继续冒险贩卖私盐了。
  对此,张明伟便决定,等到了扬州之后见见张煌言,听听他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的。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等他到达扬州的时候,扬州风月楼的一些头牌,竟然联名请见。说是要开一个新曲专场,希望兴国公能捧场!
  代为转达的,就是张煌言这个年轻小伙子!
  看到兴国公有点意外,张煌言小心地先偷看了一眼边上的坤兴公主,然后连忙解释道:“扬州这边,那些头牌自己私下凑了私房钱,雇了人,也找了场地,然后向《明报》总社申请了办分社的资格。在揭幕之时,她们决定表演在《明报》中刊登过的新曲以吸引人气。刚好知道了国公要路过扬州,才有此不情之请!”
  《明报》要在南方开分社的事情,其实从一开始就交代给了陈圆圆的。后来张明伟和朱媺娖都忙于战事,对于这个事情,自然都忘到脑后去了。
  此时听到,张明伟才记起这事。
  说真的,当初让陈圆圆当《明报》的总编,其实就有借助她人脉名气,为《明报》在江南这边能快速推广的考虑。
  因为《明报》首先是一份报纸,必须是识字的人才能看的。
  虽然江南这边的识字率相对来说会高不少,但是,普通老百姓,就算识得几个字,也不会花这个钱去买报纸的。再者说了,一般百姓,哪有京师百姓那么关心政治。
  因此,一般来说,《明报》肯定是读书人中先传开。受他们欢迎了,才有更广普及的可能。
  而就这个时代来说,扬州就是大明时尚之都。而扬州的时尚,引领风气的,还真不是别人,而是各风月场。
  这些风月场,那都是非常高档的。一般而言,文人墨客,也得是有钱有才华的才能去的。特别是那些头牌,就更是如此。这个时代有名的才子,都和风月场有过交集的。甚至各才子的交流,那也是在风月场举办诗词茶会之类的。
  如果扬州的头牌能致力于《明报》的宣传,比如举办《明报》中某个话题的讨论。那些想获得美人芳心的,肯定会去认真地读《明报》,从中获得自己的一些见解什么的。这么一来,《明报》便能在读书人中更快普及了。
  事实上,张明伟其实并不受读书人待见。
  虽然他是兴国公,如今的权势滔天。但是,要说愤青的,可能会不服张明伟的,不会是朝堂上的官员,而是还在读书的那些小年轻。
  张明伟对士绅阶层其实并不友好,包括他倡导的开封、湖广、蜀地的清丈土地,清查隐户,设立屯田军等等。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动了士绅的利益。
  不过他的权势滔天,没法直接反抗。但是,张明伟在他们这一阶层的口碑,却是不可能会好的。
  而能读书的,基本上都是这一士绅阶层的。
  开明之士有没有?
  绝对有!
  比如方以智、黄宗羲等人便是!
  但是,大部分读书人,其实都是普通人,自家的利益可能受损,当然就不会对张明伟有好感。
  当然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了解张明伟。
  这个时代,资讯远没有后世发达。消息的传播,更多的是口口相传。有人刻意歪曲一下,张明伟的形象便能黑上一分。
  其实,哪怕到了后世,这消息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米国的总统选举,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钱?
  就是因为哪怕后世那么发达的资讯,可要让全国百姓都能了解总统候选人的主张和想法,就必须花大力气去推广才行。
  换成大明这个时代,就更是如此了,绝非空口白话一句话,舆论就已经掌握在手里了。
  如今因为陈圆圆的出身关系,让扬州的头牌便有了榜样。
  私下凑钱,或许可以托庇在兴国公的麾下,将来人老珠黄的一天,都还能有份收入。并且只要兴国公不倒,也不用担心《明报》扬州分社被豪强吞并,或者说,都不用担心那些妈妈们染指,因此,她们便私下串联,有了这个事情。
  虽然张明伟并不清楚细节,可他考虑着这个事情,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他在想着的时候,张煌言看他不说话,心中就有点慌了。
  本来向兴国公提及这事,也是考虑到《明报》其实是兴国公的产业,和兴国公有关,因此就大着胆子说了。
  但是,堂堂兴国公,还有坤兴公主陪同的,又岂会和扬州风月人物有关联?
  就身份摆在那里,肯定是会有顾忌的吧!
  哪怕是头牌相邀,那又怎么样?在兴国公眼里,肯定是什么都不是!
  至于能为兴国公赚钱?
  那更是笑话了!
  兴国公要当心没钱的话,会捐献几个聚宝盘?
  就《明报》扬州分社可能赚得那点点钱,兴国公估计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这么想着,张煌言是越想越后悔提这事了,连忙开口向张明伟说道:“是下官孟浪了,此等非分之请,本就不该向国公提及!”
  边上的朱媺娖,一直保持着微笑的脸,并不开口,只是看着他们俩。
  张明伟听到张煌言的话,回过神来,当即微笑着说道:“你去转告她们,明天我会去的。”
  “好的,下官回头就训……”张煌言以为兴国公定然是不去的,因此下意识地回答,突然之间,他就回过神来,顿时有点傻眼道,“国公的意思是……是去?”
  “去!”张明伟听了点点头,正色说道,“她们既然不顾身份上的差距,找了你这边的关系找上门来,肯定是有什么困难的。要不然,我相信她们不会多此一举!既然如此,我便要去看看,她们到底会有什么困难!”
  说起来,其实张明伟自己并不是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有钱,甚至可以说,他自己并没有多少钱!
  而且,这个时候,他的心思也不在这方面。而《明报》的扩张,其实是很费钱的。因此,在这前期的时候,开《明报》分社,就是给一份样板到各地,比如扬州。然后由扬州这边的分社进行刊印售卖,收入所得进行提成。这种模式,就是最省心的扩张模式了。
  之前一直在南征北战,如今既然路过扬州,又刚好扬州分社要开张,他自然是要去看看情况的。
  张煌言听了他的话,还是有点犹豫了,便提醒张明伟道:“国公,这……这会不会有……有损您的名声?”
  他就差没说,公主还在身边呢!
  张明伟听了,当即呵呵一笑,也没看朱媺娖,就对张煌言说道:“我需要在乎名声么?只要做事堂堂正正,何虑他人去说!”
  一听这话,边上的朱媺娖便露出了笑容,那眼睛都成了月牙湾了。很显然,她对这句话很欣赏。
  而张煌言听了,在稍微一愣之后,便面露惭愧之色,就没有再多言,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张明伟自然也问了他有关盐政上的事情,有军队在看着场子,还有近在应天府的太子给他撑腰,基本上也没什么大麻烦。
  于是,在谈论了很久之后,天色已到傍晚之时,张煌言才辞别而去。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张明伟看看时辰差不多了,便准备出发去听他的专场演唱会。因为那些曲子,基本上都是他写的。
  临走之时,发现朱媺娖没跟上,便笑着说道:“走了,一起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