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兵临城下
好在皇太极这几个月似乎是晕习惯了,御医早就在边上候着,身边的人也知道怎么处理,因此,没过一会,皇太极就醒了。
随后,他便让大部分人退下,只留下了八大贝勒里面还没有被他整掉的那几个。
皇太极靠在龙椅背上,气色明显差了很多,扫视多尔衮等人,有点有气无力地开口说道:“八大晋商被明国朝廷给诛杀了九族,我们就算再找商人,至少在短期内估计也是不可能的了。如此一来,不说别的,就眼下的粮食怕都不够,你们有什么想法?”
事实上,八大晋商的毁灭,远不止辽东缺少粮食这么简单。只是,这个粮食问题,是眼下继续解决的。
阿济格是紧抱皇太极大腿的,听到这话,毫不犹豫地说道:“臣弟愿领兵入关,抢他娘的。”
皇太极听了,并没有答复,而是目光扫视其他人。
济尔哈朗见此,皱着眉头说道:“如今还没到年底,我们入关的话,大军吃喝从哪里来?以往入关的时候,都是知道明国漕粮北运到通州,而且就算抢不到粮食,也还有晋商这最后的措施在,不用担心军队有没有吃的问题。”
“是啊,按照以往惯例,我们就算要入关的话,那至少也要等十月份才好!”多尔衮听到这话,脸色严峻地附和道。
阿济格听到他们不赞同,便又对皇太极说道:“陛下,关内那些弱鸡,只要攻下了城池,还怕没粮食?臣弟愿立下军令状,不抢够足够的钱粮人口,就绝不回辽东!”
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并没有再说废话。
之前说话积极,羞辱范文程的多铎倒是还没有说话过,此时一见皇太极把目光转向他,他便只好回答道:“我们好几年没有入关了,也不知道关内怎么样了?”
皇太极听了,皱着眉头沉吟片刻之后,便开口说道:“此事可以问洪承畴,他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
一听这话,多铎便立刻用不相信地语气说道:“说不定就是他通风报信的,问他,他能说实话?”
“……”听到他这话,皇太极不由得沉默了。
不过他在仔细地想了一会之后,摇摇头说道:“应该不会是他。”
说到这里,他看到其他人看着他,便解释道:“如今他是无兵无权,身边一个能信得过的人都没有吧?如此,他如何去给关内的明国朝廷通风报信?”
当年的刘爱塔可是大金的总兵,又有兄弟,手下也有用的人,因此才能与当时的登莱巡抚袁可立勾勾搭搭。
不过多铎显然没有被说服,而是立刻就反驳道:“那要是他和有兵有权的人勾结了呢?”
“……”一听这话,皇太极便又沉默了。
在他看来,确实有这个可能。如果原本的汉将中,有试图叛变大清的,以洪承畴的身份找上去勾结的话,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崇政殿内,很是沉默了一会,最后,皇太极还是决定说道:“粮草短缺之问题,必须要解决。可如今我们已经没有关内的消息来源,贸然入关,实在不妥。那个白杆军不是到了张家口么?明国朝廷又内撤了关宁军,这些人安置在哪里,眼下是个什么情况?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
言外之意,他还是不赞成入关劫掠了。
但是,要是没有额外粮草补给的话,这个冬天肯定会饿死不少人!谁让他们把这几年积存起来的物资,都用于打松锦之战了呢!
又是一阵沉默,最终多尔衮开口说道:“或许可以传令蒙古各部,让他们入关打秋谷,以此试探明国边关的情况。而我们,暂时先让朝鲜多进贡一些粮草过来救急?”
皇太极听了,点点头,这确实是个方法。反正蒙古各部在往年,也是要打秋谷的,如今,就让他们提前一点世间,去试试松锦之战后的明国边防也行。
而在大清的属国中,就只有朝鲜是农耕国家,他们那边才能有粮食,如今也只能去找朝鲜那边要了。
于是,虽然没有商议出远期该怎么做,怎么来填补八大晋商毁灭的空白,但至少也能将就着对付下眼下情况了。
皇太极有点累了,正要宣布散会时,济尔哈朗便又追问道:“觉华岛那边的明军怎么办?从之前明军那么匆忙地内撤,说不定觉华岛上也有不少粮草!”
以前的时候,明军就是把粮草存储在觉华岛上,曾被先汗攻陷过,一把火烧了。如今想来,都是肉疼。
听到他这话,皇太极把目光看向他,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用孔有德等人?”
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及尚可喜等人归降大清时,有带战船过来投靠。不过如今那些战船都是扔在三岔河与太子河的交界处,平时最多是用来渡河,也没有保养维修,损坏了也不介意,如今要用,恐怕是个问题。
之所以会如此,还是因为刘爱塔害的,让这些建虏不敢让汉将脱离掌控。要不然,真有背叛之心的话,就直接驾船又跑回去,而他们根本就无可奈何。
如今,听到皇太极直截了当地问话,如果说以前的话,济尔哈朗还是会点头,谨慎同意。但此时,已经知道辽东有人向明国通风报信,他衡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回答道:“一切由陛下决断!”
皇太极用心想了会,最终还是说道:“等冬天吧,那个时候如果还缺粮,大海又没冰冻,就再来说这个事情。”
这些奴酋最终其实没有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于是,派出使者,前往蒙古和朝鲜去了。
……………………
与此同时,在开封这边,夜不收还没有探听清楚李自成所部的粮草辎重以及家属安置在哪里,却发现,到处都是流贼的探马,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双方交锋之下,快马便疾驰回开封,几乎是南边各个方向都有。
“驾驾驾”的呼喝声,急促地马蹄声,不绝于耳。任凭谁看到这一幕,都知道有大事发生了。而对于开封这边来说,大事基本上就只有一个。
张明伟这边也立刻紧张了起来,手下幕僚团队明显忙了起来,各路将领也进进出出,来见他的频率一下高了几倍。消息汇总之后,情况就比较明朗了。
“诸位,李自成和罗汝才所部流贼联军已经向开封这边进发,号称百万大军,看这样子是来和我们决战的。”紧急召开的军议上,张明伟开门见山地宣布道。
说着话的同时,他扫视底下众将,发现他们没有一个有畏惧之色,相反,一个个都还有兴奋之意,这让他感到很满意。
事实上他也能理解这些将领心中的想法:流贼号称百万,这种虚张声势的惯常做法,也只能吓吓那些新兵蛋子或者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官。对底下这些武将来说,哪个不是久经沙场的,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岂会怕他们!
另外一个,流贼主动过来,就等于是把战场设在了开封,是底下将领和将士们最为熟悉,又能以逸待劳,这又是一个优势。
果然,在张明伟宣布完之后,底下将领一个个都争着请战。
不过张明伟没有答应,而是沉声宣布道:“大营和开封成掎角之势,掩护身后的粮道通畅。诸位回去备战,做好迎战准备。”
“末将遵命!”回应他的声音,非常地响亮。
随后,朝廷官军这边,便正式开始备战,无关人等,加速撤离,粮草辎重,军械盔甲,也一应查备。
只用了一日时间,开封这边就做好了准备。所有人,不管是严肃还是兴奋等等,全都在等待流贼大军的到来。
一天之后,朝廷夜不收开始回撤,纷纷从各地归营。不少夜不收队都是带伤回来的,甚至有的还带着战死同袍的遗体。很显然,斥候之战更激烈了,这也预示着,流贼大军马上就到了。
果然,等到第二天午后的时候,从开封府南边,拥来无数的流贼,铺天盖地的,漫山遍野地都是。
只是没多久,开封府的周边,就全是流贼的骑军,纵横呼啸奔驰,极其嚣张。
而朝廷官军这边,张明伟已经回到城外中军帐,和开封府形成掎角之势,严阵以待。
流贼的步军主力也逐次到达,使得视线所及之处,几乎就只有流贼了。
听说流贼数量多是一回事,亲眼见到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流贼,就又是另一回事。特别是流贼骑军,虽然没看到全部,可就眼前所看到的,就知道要比朝廷这边多多了。
看着他们在眼前嚣张,看着无数的流贼人头。之前还兴奋可以立军功的将士,都不由得严峻了起来。
此时的他们,显然都知道接下来的大战,肯定会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事。
一时之间,开封这个战场上,就几乎只有流贼的动静,而朝廷这边,不管是军营还是开封城头,都是静悄悄的,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
随后,他便让大部分人退下,只留下了八大贝勒里面还没有被他整掉的那几个。
皇太极靠在龙椅背上,气色明显差了很多,扫视多尔衮等人,有点有气无力地开口说道:“八大晋商被明国朝廷给诛杀了九族,我们就算再找商人,至少在短期内估计也是不可能的了。如此一来,不说别的,就眼下的粮食怕都不够,你们有什么想法?”
事实上,八大晋商的毁灭,远不止辽东缺少粮食这么简单。只是,这个粮食问题,是眼下继续解决的。
阿济格是紧抱皇太极大腿的,听到这话,毫不犹豫地说道:“臣弟愿领兵入关,抢他娘的。”
皇太极听了,并没有答复,而是目光扫视其他人。
济尔哈朗见此,皱着眉头说道:“如今还没到年底,我们入关的话,大军吃喝从哪里来?以往入关的时候,都是知道明国漕粮北运到通州,而且就算抢不到粮食,也还有晋商这最后的措施在,不用担心军队有没有吃的问题。”
“是啊,按照以往惯例,我们就算要入关的话,那至少也要等十月份才好!”多尔衮听到这话,脸色严峻地附和道。
阿济格听到他们不赞同,便又对皇太极说道:“陛下,关内那些弱鸡,只要攻下了城池,还怕没粮食?臣弟愿立下军令状,不抢够足够的钱粮人口,就绝不回辽东!”
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并没有再说废话。
之前说话积极,羞辱范文程的多铎倒是还没有说话过,此时一见皇太极把目光转向他,他便只好回答道:“我们好几年没有入关了,也不知道关内怎么样了?”
皇太极听了,皱着眉头沉吟片刻之后,便开口说道:“此事可以问洪承畴,他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
一听这话,多铎便立刻用不相信地语气说道:“说不定就是他通风报信的,问他,他能说实话?”
“……”听到他这话,皇太极不由得沉默了。
不过他在仔细地想了一会之后,摇摇头说道:“应该不会是他。”
说到这里,他看到其他人看着他,便解释道:“如今他是无兵无权,身边一个能信得过的人都没有吧?如此,他如何去给关内的明国朝廷通风报信?”
当年的刘爱塔可是大金的总兵,又有兄弟,手下也有用的人,因此才能与当时的登莱巡抚袁可立勾勾搭搭。
不过多铎显然没有被说服,而是立刻就反驳道:“那要是他和有兵有权的人勾结了呢?”
“……”一听这话,皇太极便又沉默了。
在他看来,确实有这个可能。如果原本的汉将中,有试图叛变大清的,以洪承畴的身份找上去勾结的话,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崇政殿内,很是沉默了一会,最后,皇太极还是决定说道:“粮草短缺之问题,必须要解决。可如今我们已经没有关内的消息来源,贸然入关,实在不妥。那个白杆军不是到了张家口么?明国朝廷又内撤了关宁军,这些人安置在哪里,眼下是个什么情况?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
言外之意,他还是不赞成入关劫掠了。
但是,要是没有额外粮草补给的话,这个冬天肯定会饿死不少人!谁让他们把这几年积存起来的物资,都用于打松锦之战了呢!
又是一阵沉默,最终多尔衮开口说道:“或许可以传令蒙古各部,让他们入关打秋谷,以此试探明国边关的情况。而我们,暂时先让朝鲜多进贡一些粮草过来救急?”
皇太极听了,点点头,这确实是个方法。反正蒙古各部在往年,也是要打秋谷的,如今,就让他们提前一点世间,去试试松锦之战后的明国边防也行。
而在大清的属国中,就只有朝鲜是农耕国家,他们那边才能有粮食,如今也只能去找朝鲜那边要了。
于是,虽然没有商议出远期该怎么做,怎么来填补八大晋商毁灭的空白,但至少也能将就着对付下眼下情况了。
皇太极有点累了,正要宣布散会时,济尔哈朗便又追问道:“觉华岛那边的明军怎么办?从之前明军那么匆忙地内撤,说不定觉华岛上也有不少粮草!”
以前的时候,明军就是把粮草存储在觉华岛上,曾被先汗攻陷过,一把火烧了。如今想来,都是肉疼。
听到他这话,皇太极把目光看向他,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用孔有德等人?”
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及尚可喜等人归降大清时,有带战船过来投靠。不过如今那些战船都是扔在三岔河与太子河的交界处,平时最多是用来渡河,也没有保养维修,损坏了也不介意,如今要用,恐怕是个问题。
之所以会如此,还是因为刘爱塔害的,让这些建虏不敢让汉将脱离掌控。要不然,真有背叛之心的话,就直接驾船又跑回去,而他们根本就无可奈何。
如今,听到皇太极直截了当地问话,如果说以前的话,济尔哈朗还是会点头,谨慎同意。但此时,已经知道辽东有人向明国通风报信,他衡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回答道:“一切由陛下决断!”
皇太极用心想了会,最终还是说道:“等冬天吧,那个时候如果还缺粮,大海又没冰冻,就再来说这个事情。”
这些奴酋最终其实没有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于是,派出使者,前往蒙古和朝鲜去了。
……………………
与此同时,在开封这边,夜不收还没有探听清楚李自成所部的粮草辎重以及家属安置在哪里,却发现,到处都是流贼的探马,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双方交锋之下,快马便疾驰回开封,几乎是南边各个方向都有。
“驾驾驾”的呼喝声,急促地马蹄声,不绝于耳。任凭谁看到这一幕,都知道有大事发生了。而对于开封这边来说,大事基本上就只有一个。
张明伟这边也立刻紧张了起来,手下幕僚团队明显忙了起来,各路将领也进进出出,来见他的频率一下高了几倍。消息汇总之后,情况就比较明朗了。
“诸位,李自成和罗汝才所部流贼联军已经向开封这边进发,号称百万大军,看这样子是来和我们决战的。”紧急召开的军议上,张明伟开门见山地宣布道。
说着话的同时,他扫视底下众将,发现他们没有一个有畏惧之色,相反,一个个都还有兴奋之意,这让他感到很满意。
事实上他也能理解这些将领心中的想法:流贼号称百万,这种虚张声势的惯常做法,也只能吓吓那些新兵蛋子或者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官。对底下这些武将来说,哪个不是久经沙场的,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岂会怕他们!
另外一个,流贼主动过来,就等于是把战场设在了开封,是底下将领和将士们最为熟悉,又能以逸待劳,这又是一个优势。
果然,在张明伟宣布完之后,底下将领一个个都争着请战。
不过张明伟没有答应,而是沉声宣布道:“大营和开封成掎角之势,掩护身后的粮道通畅。诸位回去备战,做好迎战准备。”
“末将遵命!”回应他的声音,非常地响亮。
随后,朝廷官军这边,便正式开始备战,无关人等,加速撤离,粮草辎重,军械盔甲,也一应查备。
只用了一日时间,开封这边就做好了准备。所有人,不管是严肃还是兴奋等等,全都在等待流贼大军的到来。
一天之后,朝廷夜不收开始回撤,纷纷从各地归营。不少夜不收队都是带伤回来的,甚至有的还带着战死同袍的遗体。很显然,斥候之战更激烈了,这也预示着,流贼大军马上就到了。
果然,等到第二天午后的时候,从开封府南边,拥来无数的流贼,铺天盖地的,漫山遍野地都是。
只是没多久,开封府的周边,就全是流贼的骑军,纵横呼啸奔驰,极其嚣张。
而朝廷官军这边,张明伟已经回到城外中军帐,和开封府形成掎角之势,严阵以待。
流贼的步军主力也逐次到达,使得视线所及之处,几乎就只有流贼了。
听说流贼数量多是一回事,亲眼见到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流贼,就又是另一回事。特别是流贼骑军,虽然没看到全部,可就眼前所看到的,就知道要比朝廷这边多多了。
看着他们在眼前嚣张,看着无数的流贼人头。之前还兴奋可以立军功的将士,都不由得严峻了起来。
此时的他们,显然都知道接下来的大战,肯定会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事。
一时之间,开封这个战场上,就几乎只有流贼的动静,而朝廷这边,不管是军营还是开封城头,都是静悄悄的,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