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当家[种田]_分卷阅读_52
崔玉也不矫情,更不着急着催促对方。只大大方方的让人看着菜,自个时不时喝口热茶暖身子。
掌柜的看了眼稳如泰山的崔玉,心道这个小女子倒是把他们的心思摸了个清楚。酒楼的生意可是全年的,就算到了过年,也会有人预定许多招牌菜的。而这么新鲜的蔬菜,就算是当配角去搭配盘子,也能涨不少价的。
就更别说因为这独一份的鲜菜,能给八宝楼带来多少生意了。要是运作好了,其中的赚头还真不是一星半点的呢。
这么一盘算,掌柜的就拍手道:“大妹子是个有能耐的,若是个男子,指不定能干一番大事儿呢。”所谓和气生财,该给人戴高帽奉承的时候,他自然也不会吝啬,而且还能顺带着给赵二石一个人情,“有赵家兄弟这份关系,我也不再跟你压价了。只一点,还希望以后大妹子的货只供给我们一家。就算是县城有了人要收购,也是不行的。不知道你的意思呢?”
崔玉心里早就想过了,如果能定下一家,又能稳当的结账,那是最好不过的。来来回回的,倒也省了她的麻烦。只是有一点也要考虑到,就是若八宝楼无力经营了,她的菜也该能去卖给别家。
虽说八宝楼的根基在那,家大业大的许是几十年倒不了,可不能不防着这种情况。毕竟未雨绸缪,可是现代时候人人都知道的成语。
两方谈拢了,说定了,自然也就该签契约了。掌柜的是打县城派来的人,自然也是识字儿的,直接摆手让人准备了笔墨纸砚,一字一句的跟崔玉商量着写下了契约。
从价格斤称,到崔玉供应多少八宝楼就收多少,崔玉只供八宝楼一家,到两方见货全付款,方方面面写的极为仔细。至于毁约,自然也是要赔钱的。
待一切写完之后,崔玉又要求去官家盖章入册。虽说许多人家签契约两方签字按手印就可以了,但崔玉总觉得过一遍官家的手,会更可靠一些。
这似乎也是因着前世的经验,无论干什么,总会去公证一下,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
掌柜的也没想到崔玉那么谨慎,瞧着全然不像是没有见识的农家女,倒是也看重了几分。等从官家出来,回到八宝楼后厨,这才舀了斤称算了钱。
“那赶明我再来给酒楼送一趟菜,保管您生意兴隆,成了咱们这生意最红火的酒馆。”得了银钱,又解决了日后蔬菜的销路,崔玉自然眉开眼笑高兴的很。
八宝楼的掌柜的跟秦管事自然也是乐呵的很,他们有的是门路把这些菜抬价卖出去。其中挣下的一成,可是能落进自己腰包的。至于秦掌柜,他的工钱可是跟酒楼的采买挂钩的,如今能涨工钱哪能不高兴?
送走了崔玉跟赵二石,掌柜的赶紧叫伙计带了刚刚进的青菜跟辣椒,跟着自个乘马车往县城去了。县城的八宝楼是东家派来的本家掌柜的,只要能得了他的好,日后还怕自己没出路?
离开了八宝楼,崔玉念起了给虎子买笔墨的事儿。
如今他刚开始学写字,若是总用树枝只怕误了学拿笔的正确姿势。所谓字如其人,不管日后他有多大出息,字写的好了总归是有好处的。
现在的崔玉根本没意识到,随着日子一点点的好起来,她越发的跟崔家人亲近了。若是不提醒,只怕她都要忘记自己是穿越而来的了呢。
镇上读书的人并不多,所以卖笔墨纸砚的地方也很少,也就靠近私塾的那个杂货店有一些。
瞧着日头快到头顶了,崔玉有心让赵二石先去忙活。可赵二石也不放心她一个人,重要的是,他很愿意那么不远不近的守着她。崔玉红着脸任由人跟了她一路,直到去买了纸跟笔。想了想,又让店主给找了一本半旧的磨边的三字经。
别看这物件不多,可对于大熙朝这样造纸业还未发达,而且并不是人人提倡读书,尤其是寒门学子难有出路的朝代来说,一本旧书的价格并不低。
便是这不起眼的三字经,虽是旧的也用了二百文钱呢。这也就是为什么村里少有人送孩子读书的原因。除去束脩,购买笔墨纸砚跟书籍,可也是不小的花费呢。
置办玩了物件,崔玉被赵二石送到了镇口,才发现陈大叔两口子可正在那等着她呢。被陈婶子调笑的眼神一瞧,她直接就红了脸,最后还是别别扭扭的让赵二石早点回去。
路上陈婶子跟崔玉并排坐在牛车板子上,因为这会儿天冷,车板子上还铺了一层麦秸秆跟一床破棉褥。
“还真是没想到,一眨眼的光景,你们都长这么大了。”陈婶子叹口气,笑着拍了拍崔玉的手背说道,“早些年有你爹那会儿,也有不少人家想去提亲,可你爹不是嫌人品不好就是嫌对方家里长辈不情理。邻村孟家,用十几两银子聘你,生生被你爹一脖子拐给甩出去了呢。那时候,还真是让不少人眼红。”
十几两银子,那可是一处房子,好几亩田地的钱数呢。她印象里,还真没有这么一回事儿。
俩人一路说了不少话,也因着相熟了,崔玉倒是不再那般拘谨了。回了家,正好瞧见李氏带了三妮在鸡窝跟前喂鸡儿。
之前小鸡崽子跟鸭崽都是由虎子带着三妮照看的,三妮又喜欢跟小物件们玩。所以就算如今虎子去学字儿了,换了李氏喂养家畜,她也会迈着小腿儿带了自家的小黑跟着到鸡窝前玩。
如今瞧见崔玉回来了,她赶紧扭着身子往大姐怀里扑。直到被抱起来,小家伙还在叽叽咕咕的学着小鸡叫呢。
“玉娘,这几天叶柴胡收的越来越少了。而且因着官家的规定,来卖木材的人家,也少了起来。”李氏抖了抖用白菜根拌着剩菜汤弄得鸡食,边挡住鸡窝边说。
其实这事儿崔玉早就料想过了,叶柴胡的生意能持续到现在还没断,也是出乎她的意料了。不过既然有人还在挖,就说明她们还有挣头。至于木材,她们本就存下了不少备着烧炭,加上十里八村那些因着盖房或者占地砍掉树木的,也断不了来源。
“娘,这事儿你也别担心,我心里有数。咱们如今收的木头,足够今年冬天烧炭用的了。跟方家那边定了一月出千斤银碳,三个月也就是三千多斤,二十几棵树咱们都已经付了钱,签了契约存下了呢。”崔玉抱着三妮往屋里走,然后从篓子里拿出买的东西细细压平,就等着虎子回来了用呢。
倒是李氏进屋一瞧,不由的皱了皱眉,叹口气道:“知道你想着虎子,可也不该平白花这个冤枉钱啊。”
她以前去赶庙时候,也听说过别的村有读书识字的人,二十来岁了也就是拿着树枝比划着写罢了。哪有人会给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糟践钱,还买了那么多。
掌柜的看了眼稳如泰山的崔玉,心道这个小女子倒是把他们的心思摸了个清楚。酒楼的生意可是全年的,就算到了过年,也会有人预定许多招牌菜的。而这么新鲜的蔬菜,就算是当配角去搭配盘子,也能涨不少价的。
就更别说因为这独一份的鲜菜,能给八宝楼带来多少生意了。要是运作好了,其中的赚头还真不是一星半点的呢。
这么一盘算,掌柜的就拍手道:“大妹子是个有能耐的,若是个男子,指不定能干一番大事儿呢。”所谓和气生财,该给人戴高帽奉承的时候,他自然也不会吝啬,而且还能顺带着给赵二石一个人情,“有赵家兄弟这份关系,我也不再跟你压价了。只一点,还希望以后大妹子的货只供给我们一家。就算是县城有了人要收购,也是不行的。不知道你的意思呢?”
崔玉心里早就想过了,如果能定下一家,又能稳当的结账,那是最好不过的。来来回回的,倒也省了她的麻烦。只是有一点也要考虑到,就是若八宝楼无力经营了,她的菜也该能去卖给别家。
虽说八宝楼的根基在那,家大业大的许是几十年倒不了,可不能不防着这种情况。毕竟未雨绸缪,可是现代时候人人都知道的成语。
两方谈拢了,说定了,自然也就该签契约了。掌柜的是打县城派来的人,自然也是识字儿的,直接摆手让人准备了笔墨纸砚,一字一句的跟崔玉商量着写下了契约。
从价格斤称,到崔玉供应多少八宝楼就收多少,崔玉只供八宝楼一家,到两方见货全付款,方方面面写的极为仔细。至于毁约,自然也是要赔钱的。
待一切写完之后,崔玉又要求去官家盖章入册。虽说许多人家签契约两方签字按手印就可以了,但崔玉总觉得过一遍官家的手,会更可靠一些。
这似乎也是因着前世的经验,无论干什么,总会去公证一下,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
掌柜的也没想到崔玉那么谨慎,瞧着全然不像是没有见识的农家女,倒是也看重了几分。等从官家出来,回到八宝楼后厨,这才舀了斤称算了钱。
“那赶明我再来给酒楼送一趟菜,保管您生意兴隆,成了咱们这生意最红火的酒馆。”得了银钱,又解决了日后蔬菜的销路,崔玉自然眉开眼笑高兴的很。
八宝楼的掌柜的跟秦管事自然也是乐呵的很,他们有的是门路把这些菜抬价卖出去。其中挣下的一成,可是能落进自己腰包的。至于秦掌柜,他的工钱可是跟酒楼的采买挂钩的,如今能涨工钱哪能不高兴?
送走了崔玉跟赵二石,掌柜的赶紧叫伙计带了刚刚进的青菜跟辣椒,跟着自个乘马车往县城去了。县城的八宝楼是东家派来的本家掌柜的,只要能得了他的好,日后还怕自己没出路?
离开了八宝楼,崔玉念起了给虎子买笔墨的事儿。
如今他刚开始学写字,若是总用树枝只怕误了学拿笔的正确姿势。所谓字如其人,不管日后他有多大出息,字写的好了总归是有好处的。
现在的崔玉根本没意识到,随着日子一点点的好起来,她越发的跟崔家人亲近了。若是不提醒,只怕她都要忘记自己是穿越而来的了呢。
镇上读书的人并不多,所以卖笔墨纸砚的地方也很少,也就靠近私塾的那个杂货店有一些。
瞧着日头快到头顶了,崔玉有心让赵二石先去忙活。可赵二石也不放心她一个人,重要的是,他很愿意那么不远不近的守着她。崔玉红着脸任由人跟了她一路,直到去买了纸跟笔。想了想,又让店主给找了一本半旧的磨边的三字经。
别看这物件不多,可对于大熙朝这样造纸业还未发达,而且并不是人人提倡读书,尤其是寒门学子难有出路的朝代来说,一本旧书的价格并不低。
便是这不起眼的三字经,虽是旧的也用了二百文钱呢。这也就是为什么村里少有人送孩子读书的原因。除去束脩,购买笔墨纸砚跟书籍,可也是不小的花费呢。
置办玩了物件,崔玉被赵二石送到了镇口,才发现陈大叔两口子可正在那等着她呢。被陈婶子调笑的眼神一瞧,她直接就红了脸,最后还是别别扭扭的让赵二石早点回去。
路上陈婶子跟崔玉并排坐在牛车板子上,因为这会儿天冷,车板子上还铺了一层麦秸秆跟一床破棉褥。
“还真是没想到,一眨眼的光景,你们都长这么大了。”陈婶子叹口气,笑着拍了拍崔玉的手背说道,“早些年有你爹那会儿,也有不少人家想去提亲,可你爹不是嫌人品不好就是嫌对方家里长辈不情理。邻村孟家,用十几两银子聘你,生生被你爹一脖子拐给甩出去了呢。那时候,还真是让不少人眼红。”
十几两银子,那可是一处房子,好几亩田地的钱数呢。她印象里,还真没有这么一回事儿。
俩人一路说了不少话,也因着相熟了,崔玉倒是不再那般拘谨了。回了家,正好瞧见李氏带了三妮在鸡窝跟前喂鸡儿。
之前小鸡崽子跟鸭崽都是由虎子带着三妮照看的,三妮又喜欢跟小物件们玩。所以就算如今虎子去学字儿了,换了李氏喂养家畜,她也会迈着小腿儿带了自家的小黑跟着到鸡窝前玩。
如今瞧见崔玉回来了,她赶紧扭着身子往大姐怀里扑。直到被抱起来,小家伙还在叽叽咕咕的学着小鸡叫呢。
“玉娘,这几天叶柴胡收的越来越少了。而且因着官家的规定,来卖木材的人家,也少了起来。”李氏抖了抖用白菜根拌着剩菜汤弄得鸡食,边挡住鸡窝边说。
其实这事儿崔玉早就料想过了,叶柴胡的生意能持续到现在还没断,也是出乎她的意料了。不过既然有人还在挖,就说明她们还有挣头。至于木材,她们本就存下了不少备着烧炭,加上十里八村那些因着盖房或者占地砍掉树木的,也断不了来源。
“娘,这事儿你也别担心,我心里有数。咱们如今收的木头,足够今年冬天烧炭用的了。跟方家那边定了一月出千斤银碳,三个月也就是三千多斤,二十几棵树咱们都已经付了钱,签了契约存下了呢。”崔玉抱着三妮往屋里走,然后从篓子里拿出买的东西细细压平,就等着虎子回来了用呢。
倒是李氏进屋一瞧,不由的皱了皱眉,叹口气道:“知道你想着虎子,可也不该平白花这个冤枉钱啊。”
她以前去赶庙时候,也听说过别的村有读书识字的人,二十来岁了也就是拿着树枝比划着写罢了。哪有人会给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糟践钱,还买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