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逆袭 第196节
白大姐赞同道:“小顾说得对,我们不能因为怕困难就束手束脚。等技术员来了,我们的人要好好地学习,科学养殖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各科室的同志,对于买鸭苗的事是众说纷纭,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更多的人保持中立。
谢宣自然是持反对意见,可惜事情已定,他反对也没用。
但谢宣也对顾立春的独断专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加快了行动的步伐,每天早出晚归,在五场四处走动,拿着笔记本写写画画。
赵高小孙小康他们见此情形,心直犯嘀咕,就一起来找顾立春:“顾哥,那个姓谢的天天来问东问西的,光猪场就来了好几趟,面的员工被他问了个遍,就差没向猪提问题了。你说咱们要不要给他使个绊子?”
顾立春摆手:“不用,我跟他是光明正大的竞争,随他去吧。他们问什么,你们尽力配合,不要有抵触情绪。”
小孙的小道消息比较多,他又说道:“顾哥,那个姓谢的在总场可是有关系的,你得小心。”
顾立春笑着点头:“没关系,我有人民群众的支持。”
大家苦笑,提拔干部这事,光是人民群众支持起不到关键作用啊。罢了,看顾哥这么胸有成竹的模样,应该是没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顾立春也是早出晚归,他没事就到下面的生产队转悠,生产队的队员跟他熟,一见了他就热情地让他进屋坐坐,喝口水,他也不客气,逮到谁家就进去歇会儿,跟人家拉家常,无论七八十的老头老太太,还是五六岁的小孩,他都能跟人聊得来。
谢宣一直在关注着顾立春的行为,被他这一通操作弄得莫名其妙,想破脑袋也想不通他这是想干什么。
顾立春除了在各大生产队转悠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带领农业研究小组的成员开荒种花种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他正忙着,陆大爷让人送过来一封信和一个包裹。
顾立春一看是省城寄来的,赶紧拿着东西回猪场办公室。
信是葛珲寄来的,信中详细写了他回来之后发生的事情。
王年木不在之后,王家人仍旧霸占着房子不肯还,于是他按照原先定好的计划,半夜装鬼去吓王家人,效果很显著,王家人心惶惶,惊恐不已。硬撑几天后,终于灰溜溜地搬走了。
于天蓝一家三口正准备搬过去,葛珲他姐葛玲也过去陪着于天蓝。如此一来,人民路的房子就空了出来,大家商量之后,准备让葛珲和葛伯搬进去看房子,以后等到合适的机会再把房子要回来。
说完房子的事,葛珲又说了他们工作的事,他和花大娘的儿子都应聘上了,两人暂时是临时工,工资20块钱,他们都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很开心。
于天蓝顶替花大娘儿子的名额,当上了清洁工,主要负责人民公园的卫生,不算太累,由花大娘帮着,也没人欺负她,她也很满意。
最后一件事,是关于王嫂子的。葛珲说夫妻俩收到他送的钱后,再三表示感谢,他们带着孩子去省城医院看病,大夫说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很容易治好,他们等孩子看完病就准备回老家。两人临走前还向葛珲的人打听顾立春的地址,葛珲没让那人说。
顾立春看罢松了一口气,这件事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下一步对就是对付毕主任以及打听父亲的下落,不过眼前要做的是先挤掉谢宣,当上五场的副场长。他越往上升职,掌控力就越强。
顾立春把信收好,然后开始拆包裹,面是省城的一些特产,还有一部分工具。
这些东西自然也是葛珲寄的,他在信中提了一句,两人离开的那天早上,他拿着东西来送行,结果没赶上,干脆就寄了过来。
他刚把东西收后,就有人敲门。
进来的是孙厚玉和小康,两人是来送统计表的。这几天,不只是顾立春一个人在行动,他们农业科研小组的核心成员都在行动。
顾立春接过统计表看了一眼,五场各生产队愿意养猪的人家有八百多户,符合养猪条件的人家有七百多户。这还只是五分场的职工,要是放到全农场,那就更多了。
小康兴奋地说道:“顾哥,咱们要是扩大猪场,那兽医队伍是不是也得扩大了?”小康自从上次受到叶北林的刺激后,一直在苦学兽医知识。他有预感,自己的机会很快就要来了。
顾立春鼓励道:“肯定得扩大,所以你好好地学,以后有机会,你去进修进修,再考个认证。”
小康激动地说道:“好的,顾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两人离开后,顾立春摊开稿纸,开始写计划书。
今年的生产计划主要分成五大块:春种春播、苜蓿种植、猪场、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工程。
春种春播跟往年一样,没什么可写的;苜蓿种植,跟去年相比,只是扩大种植面积而已;水产养殖,顾立春多写了一些;
重点是猪场的扩大计划,他这次没有向总场要拨款要人,只是提个建议:集养猪与职工家庭养猪并举,这个计划还有个名字叫做“藏猪于民”。如此一来,既减轻了分场和总场的负担和任务,又促进了职工家庭副业的发展。随计划书一起附上的还有两张调查统计表。
顾立春写完计划书,就交了上去。接下来的就是等消息。
不过,顾立春没有等来好消息,却等来了吕进步的冷讽热嘲。
他一看顾立春就幸灾乐祸道:“顾同志,恭喜你呀,这次竟然引起了总场场办的注意,你赶紧准备吧,史书记肯定会找你谈话的。”
顾立春波澜不惊地说道:“吕同志,多谢你的提醒,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吕进步见他的话竟然未能引起顾立春的慌乱,实在不甘心,忍不住再次提醒一句:“顾同志,这次是史书记为代表的场级领导找你谈话。你该不会以为他们是想跟你闲叙吧?”
顾立春一脸见怪不怪,同时又用怜悯的目光打量着吕进步,叹息一声:“吕同志,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事多看报,瞧你这少见多怪、咋咋呼呼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
吕进步一脸问号:“十年前的你才多大?”
顾立春拍拍他的肩膀,拖长声调说道:“吕同志,你的名字跟你的智商是相得益彰啊,吕进步,倒过来念就是步进吕,你不仅驴,你还蠢,蠢驴。”
吕进步气得满脸通红:“你、你——”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不仅驴”和“蠢驴”的绰号就传开了。
吕进步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想找顾立春算帐,人家已经去总场场办了。
半路上,顾立春遇到了谢宣,谢宣皮笑肉不笑地跟他打招呼:“顾同志,史书记他们只是让咱们谈谈今年的生产计划,很平常的例行谈话,你不要紧张。”这话说得居心叵测,要是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听了,一定会更紧张。
顾立春听罢只是微微一笑:“谢同志,我倒无所谓,我只是个陪跑的,今天的主角是你呀,一会儿,你一定要好好表现,千万别辜负了领导和家人的期望。”
两人各怀心思,话中有话,却又偏偏言笑晏晏。
他们到了总场场办会议室,就发现邓场和朱书记他们也在。
邓场经过顾立春身边时,轻声说道:“别紧张,你只需要用五成的功力就能忽悠住他们。”
顾立春谦虚地答道:“谢邓场鼓励,我是个实在人,不爱忽悠。”
第166章 我不忽悠人
不爱忽悠人的顾立春走进了会场。
总场会议室里, 谈场长、史书记、方副场长他们正在小声讨论着问题,看样子他们刚开完会,估计是顺便叫他们来问问。
邓场和朱书记一前一后进去, 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领着他们找位置坐下。
至于顾立春和谢宣, 两人年纪最小,职位最低, 那自然是坐在末位。
谈场长和气地对两人笑道:“小顾,小谢, 我们刚开完会, 看到你们送上来的计划书,觉得有些意思, 你们年轻人就是敢想啊, 这不, 就顺便叫你们过来谈一谈,都不要紧张, 放松些。”
史书记也尽力显得和蔼可亲:“老谈说得对, 今天咱们随便聊聊。”
话是这么说, 但谢宣还是不可避免地紧张起来,脊背挺得直直的, 全身僵硬。
而顾立春实际上一点都不紧张, 可是他想让谢宣更紧张,于是表面上就假装很紧张, 坐得比谢宣还直, 手足无措,谢宣果然被他感染得更紧张了。
各位领导各说了几句场面话,开始步入正题。
谈场长先就谢宣的计划书提出了几个疑问:“小谢, 你的计划书写得不错,看得出来下了真功夫,有些问题很有见地。”
史书记看谈场长对谢宣大为夸赞,不由得眉毛一耸,略有些意外。
谢宣更是意外加惊喜,他稳稳心神,故作平静地回答道:“多谢谈场长的鼓励。这份计划,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谈场长和蔼地一笑:“你果然是个谦虚的好同志,你这份计划书,优点很多,不足之处也有不少。比如说,你上面写的要扩建500间猪舍,要进行机械化养猪,你显然没考虑到咱们红河农场的实际情况啊。扩大500间猪舍,需要多少物力、财力和人力?你具体算过吗?机械化养猪不是不行,那又得需要多少财力?咱们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都不高,养猪却来个机械化,不合常理啊。当然啦,年轻人敢想敢提建议,是好事。”
史书记:“……”他说谈场长怎么夸起他的人了,原来还有个坑在这等着呢。
他心生不悦,清清嗓子说道:“老谈,我倒觉得小谢的计划书没有错,咱们要扩大养猪场,就必须要扩建猪舍,猪舍扩大了,人手就得增加。增加饲养员人数或是实行机械化养殖,必须得选一个。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谈场长笑吟吟地问道:“老史,难道你没看到小顾的计划书?那里面有一个办法,不用扩建猪舍。”
史书记眼风一扫顾立春,淡淡地说道:“小顾这个办法恐怕有路线方面的问题,我持保留意见。”
谈场长将目光转向顾立春:“小顾啊,你的觉悟一向很高,对路线问题和政策问题吃得很透,我觉得你不至于会犯这种错误吧?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顾立春站了起来,语气诚恳地说道:“各位领导,我写这份计划书,翻阅了不少报纸资料,甚至连以前的很多旧报纸也翻阅了。其中,我找到一份朱领导在1958年3月的讲话,他说,农场除主业外,要进行多种经营,养猪要大力发展,猪身上的猪鬃、肠衣、皮等都可以加工,那时全国各大国营农场刚开始兴建,都贯彻了朱领导的指示,大力发展养猪业。
1959年,上级对国营农场提出了成为出口产品基地的要求。各农场充分领会领导精神,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此后十来年,畜牧业出口产品大幅增加,而且是以蓄产品和水产品为主。当我接到总场的通知时,我就忍不住一阵激动,原来咱们红河农场的各位领导一直记得上面的指示,也一直没忘记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的初心和使命。”
谈场长和史书记等人面面相觑。他们能说,他们已经不记得这两个讲话了吗?也不是不记得,仔细想想还是有点印象的。
尤其是史书记,做为农场的党委书记,他怎么能说自己不记得组织的政策,便重重咳了一声,说道:“小顾,你还能找出这么久远的资料认真学习,精神可嘉啊。”
顾立春顺杆往上爬:“我这看书看报的习惯都是进农场后养成的,尤其是朱书记到五场后,我跟着他学习了很多。我们年轻人,没经过战争和革命的洗礼和锤炼,没有前辈们的境界和觉悟,唯有趁着年轻记性好多进行理论学习。”
史书记微微点了下头。
谢宣看着顾立春这滔滔不绝的样子,心里开始急了。可是再急,他也不好抢着发言。
史书记突然话题一转,“小顾,你记得这么多资料,可是怎么还是犯了路线的错误呢?你看看你提出的办法。”
这时候,邓场忍不住插话道:“史书记,我们讨论问题时可以提出疑问,可以争论,最好不要直接说路线这么严重的问题,小顾年纪小,经得事情少,万一吓坏了,以后场里的年轻人谁还提出大胆的想法和建议?”
谈场长也和气地道:“是啊,老史,你不要这么严肃嘛。”
史书记面色更加严肃,不过,他也没有再说什么。倒是黄副书记有些阴阳怪气地说道:“小邓,你还是这么护短。”
谢宣刚想开口,顾立春却笑着说道:“谢谢谈场长、邓场这么维护我脆弱的心灵。紧抓思想问题是史书记的本职工作,我能理解。
下面,我就史书记的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想法。我先继续说我看旧资料受到的启发,其中有一份资料建议说,农场养的猪可以直接交到外贸部门。我再查了近期的资料,发现去年农业部和外贸部就制定了《建立出□□猪基地试行办法》。江省目前的规定是,出口一头优质猪,奖售原粮200公斤,还给试验费15块。我不知道咱们省的规定是什么,但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
我一看到这个就更激动了。怪不场里要扩大养猪场,原来是这个考量。场里领导有如此眼界和大格局。做为农场的一份子的我也受到了激励,我们每个人是农场的主人翁,都要以场为家,我也要为场里尽点绵薄之力。
我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不怎么花钱还能扩大养猪规模的办法。这个办法是从我的生活经验中得来的,我来农场前生活在农村,我们生产队也搞养殖,我们那儿是以公养为主,同时发动社员养猪,生产队提供猪仔,每家根据各自情况养猪,有的养一头,有的养两头,养到年底,社员再统一交到生产队,生产队补给社员肉票或是现金。我想,生产队都可以这么做,为什么农场不可以?我们是符合政策和规定的,不存在路线问题。”
说到这里,顾立春看着史书记问道:“史书记,我们可是社会主义国营农场,是领头和示范单位,我觉得我们农场在级别上应该比生产队要高吧?”
谈场长接过话道:“我觉得理论上是这样,生产队社员有的权利,我们农场职工自然也有。”
说罢他转头看向史书记:“老史,你是不是太谨慎了?”
史书记皱着眉头,沉吟好久。
顾立春正准备再加一把火,继续忽悠大法。
谢宣再也按捺不住,抢着说道:“顾同志,生产队社员可以这么做,不代表我们农场职工就可以这么做,我们的居住条件和工作性质跟他们不一样,我们虽然是农业工人,可也是工人,请问你见过城市里的工人家有养猪的吗?”
说完这句,他自认为抓住了关键问题,不□□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
顾立春一脸无奈:“谢同志,你一句话就暴露出两个思想问题。你的前半句意思是工人阶级高于农民阶级,你这个错误太严重了,我们工农兄弟一家亲,我们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谢宣被抢白得满脸通红,正要出口反驳,顾立春一摆手,接着说道:“不要急不要急,等我把话说完,你再进行自我批评。你的后半句更让人一言难尽,我们分工不同,人家工人同志有自己的职责,在兢兢业业的为社会主义工业做贡献,你却来一句人家不养猪。人家工人同志有时间养吗?有空间养吗?谢同志,你可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学习呀,你要在广阔天地炼红心,充分领会领袖的思想和精神;说话要有原则,不能张口就来;要不然,你不但辜负了领导的信任,还伤了同志们的心。”
谢宣心中有一万头猪踩过,他只想骂人、怼人。
顾立春看着谢宣,心平气和地说道:“行啦,我的话说完了,谢同志,你可以进行自我批评了。”
在众目睽睽之下,谢宣是如坐针毡,万分为难,他该说些什么?直接反驳,一时又想不起该反驳哪句;自我批评?他被人批了还要进行自我批评?
各科室的同志,对于买鸭苗的事是众说纷纭,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更多的人保持中立。
谢宣自然是持反对意见,可惜事情已定,他反对也没用。
但谢宣也对顾立春的独断专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加快了行动的步伐,每天早出晚归,在五场四处走动,拿着笔记本写写画画。
赵高小孙小康他们见此情形,心直犯嘀咕,就一起来找顾立春:“顾哥,那个姓谢的天天来问东问西的,光猪场就来了好几趟,面的员工被他问了个遍,就差没向猪提问题了。你说咱们要不要给他使个绊子?”
顾立春摆手:“不用,我跟他是光明正大的竞争,随他去吧。他们问什么,你们尽力配合,不要有抵触情绪。”
小孙的小道消息比较多,他又说道:“顾哥,那个姓谢的在总场可是有关系的,你得小心。”
顾立春笑着点头:“没关系,我有人民群众的支持。”
大家苦笑,提拔干部这事,光是人民群众支持起不到关键作用啊。罢了,看顾哥这么胸有成竹的模样,应该是没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顾立春也是早出晚归,他没事就到下面的生产队转悠,生产队的队员跟他熟,一见了他就热情地让他进屋坐坐,喝口水,他也不客气,逮到谁家就进去歇会儿,跟人家拉家常,无论七八十的老头老太太,还是五六岁的小孩,他都能跟人聊得来。
谢宣一直在关注着顾立春的行为,被他这一通操作弄得莫名其妙,想破脑袋也想不通他这是想干什么。
顾立春除了在各大生产队转悠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带领农业研究小组的成员开荒种花种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他正忙着,陆大爷让人送过来一封信和一个包裹。
顾立春一看是省城寄来的,赶紧拿着东西回猪场办公室。
信是葛珲寄来的,信中详细写了他回来之后发生的事情。
王年木不在之后,王家人仍旧霸占着房子不肯还,于是他按照原先定好的计划,半夜装鬼去吓王家人,效果很显著,王家人心惶惶,惊恐不已。硬撑几天后,终于灰溜溜地搬走了。
于天蓝一家三口正准备搬过去,葛珲他姐葛玲也过去陪着于天蓝。如此一来,人民路的房子就空了出来,大家商量之后,准备让葛珲和葛伯搬进去看房子,以后等到合适的机会再把房子要回来。
说完房子的事,葛珲又说了他们工作的事,他和花大娘的儿子都应聘上了,两人暂时是临时工,工资20块钱,他们都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很开心。
于天蓝顶替花大娘儿子的名额,当上了清洁工,主要负责人民公园的卫生,不算太累,由花大娘帮着,也没人欺负她,她也很满意。
最后一件事,是关于王嫂子的。葛珲说夫妻俩收到他送的钱后,再三表示感谢,他们带着孩子去省城医院看病,大夫说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很容易治好,他们等孩子看完病就准备回老家。两人临走前还向葛珲的人打听顾立春的地址,葛珲没让那人说。
顾立春看罢松了一口气,这件事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下一步对就是对付毕主任以及打听父亲的下落,不过眼前要做的是先挤掉谢宣,当上五场的副场长。他越往上升职,掌控力就越强。
顾立春把信收好,然后开始拆包裹,面是省城的一些特产,还有一部分工具。
这些东西自然也是葛珲寄的,他在信中提了一句,两人离开的那天早上,他拿着东西来送行,结果没赶上,干脆就寄了过来。
他刚把东西收后,就有人敲门。
进来的是孙厚玉和小康,两人是来送统计表的。这几天,不只是顾立春一个人在行动,他们农业科研小组的核心成员都在行动。
顾立春接过统计表看了一眼,五场各生产队愿意养猪的人家有八百多户,符合养猪条件的人家有七百多户。这还只是五分场的职工,要是放到全农场,那就更多了。
小康兴奋地说道:“顾哥,咱们要是扩大猪场,那兽医队伍是不是也得扩大了?”小康自从上次受到叶北林的刺激后,一直在苦学兽医知识。他有预感,自己的机会很快就要来了。
顾立春鼓励道:“肯定得扩大,所以你好好地学,以后有机会,你去进修进修,再考个认证。”
小康激动地说道:“好的,顾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两人离开后,顾立春摊开稿纸,开始写计划书。
今年的生产计划主要分成五大块:春种春播、苜蓿种植、猪场、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工程。
春种春播跟往年一样,没什么可写的;苜蓿种植,跟去年相比,只是扩大种植面积而已;水产养殖,顾立春多写了一些;
重点是猪场的扩大计划,他这次没有向总场要拨款要人,只是提个建议:集养猪与职工家庭养猪并举,这个计划还有个名字叫做“藏猪于民”。如此一来,既减轻了分场和总场的负担和任务,又促进了职工家庭副业的发展。随计划书一起附上的还有两张调查统计表。
顾立春写完计划书,就交了上去。接下来的就是等消息。
不过,顾立春没有等来好消息,却等来了吕进步的冷讽热嘲。
他一看顾立春就幸灾乐祸道:“顾同志,恭喜你呀,这次竟然引起了总场场办的注意,你赶紧准备吧,史书记肯定会找你谈话的。”
顾立春波澜不惊地说道:“吕同志,多谢你的提醒,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吕进步见他的话竟然未能引起顾立春的慌乱,实在不甘心,忍不住再次提醒一句:“顾同志,这次是史书记为代表的场级领导找你谈话。你该不会以为他们是想跟你闲叙吧?”
顾立春一脸见怪不怪,同时又用怜悯的目光打量着吕进步,叹息一声:“吕同志,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事多看报,瞧你这少见多怪、咋咋呼呼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
吕进步一脸问号:“十年前的你才多大?”
顾立春拍拍他的肩膀,拖长声调说道:“吕同志,你的名字跟你的智商是相得益彰啊,吕进步,倒过来念就是步进吕,你不仅驴,你还蠢,蠢驴。”
吕进步气得满脸通红:“你、你——”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不仅驴”和“蠢驴”的绰号就传开了。
吕进步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想找顾立春算帐,人家已经去总场场办了。
半路上,顾立春遇到了谢宣,谢宣皮笑肉不笑地跟他打招呼:“顾同志,史书记他们只是让咱们谈谈今年的生产计划,很平常的例行谈话,你不要紧张。”这话说得居心叵测,要是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听了,一定会更紧张。
顾立春听罢只是微微一笑:“谢同志,我倒无所谓,我只是个陪跑的,今天的主角是你呀,一会儿,你一定要好好表现,千万别辜负了领导和家人的期望。”
两人各怀心思,话中有话,却又偏偏言笑晏晏。
他们到了总场场办会议室,就发现邓场和朱书记他们也在。
邓场经过顾立春身边时,轻声说道:“别紧张,你只需要用五成的功力就能忽悠住他们。”
顾立春谦虚地答道:“谢邓场鼓励,我是个实在人,不爱忽悠。”
第166章 我不忽悠人
不爱忽悠人的顾立春走进了会场。
总场会议室里, 谈场长、史书记、方副场长他们正在小声讨论着问题,看样子他们刚开完会,估计是顺便叫他们来问问。
邓场和朱书记一前一后进去, 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领着他们找位置坐下。
至于顾立春和谢宣, 两人年纪最小,职位最低, 那自然是坐在末位。
谈场长和气地对两人笑道:“小顾,小谢, 我们刚开完会, 看到你们送上来的计划书,觉得有些意思, 你们年轻人就是敢想啊, 这不, 就顺便叫你们过来谈一谈,都不要紧张, 放松些。”
史书记也尽力显得和蔼可亲:“老谈说得对, 今天咱们随便聊聊。”
话是这么说, 但谢宣还是不可避免地紧张起来,脊背挺得直直的, 全身僵硬。
而顾立春实际上一点都不紧张, 可是他想让谢宣更紧张,于是表面上就假装很紧张, 坐得比谢宣还直, 手足无措,谢宣果然被他感染得更紧张了。
各位领导各说了几句场面话,开始步入正题。
谈场长先就谢宣的计划书提出了几个疑问:“小谢, 你的计划书写得不错,看得出来下了真功夫,有些问题很有见地。”
史书记看谈场长对谢宣大为夸赞,不由得眉毛一耸,略有些意外。
谢宣更是意外加惊喜,他稳稳心神,故作平静地回答道:“多谢谈场长的鼓励。这份计划,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谈场长和蔼地一笑:“你果然是个谦虚的好同志,你这份计划书,优点很多,不足之处也有不少。比如说,你上面写的要扩建500间猪舍,要进行机械化养猪,你显然没考虑到咱们红河农场的实际情况啊。扩大500间猪舍,需要多少物力、财力和人力?你具体算过吗?机械化养猪不是不行,那又得需要多少财力?咱们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都不高,养猪却来个机械化,不合常理啊。当然啦,年轻人敢想敢提建议,是好事。”
史书记:“……”他说谈场长怎么夸起他的人了,原来还有个坑在这等着呢。
他心生不悦,清清嗓子说道:“老谈,我倒觉得小谢的计划书没有错,咱们要扩大养猪场,就必须要扩建猪舍,猪舍扩大了,人手就得增加。增加饲养员人数或是实行机械化养殖,必须得选一个。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谈场长笑吟吟地问道:“老史,难道你没看到小顾的计划书?那里面有一个办法,不用扩建猪舍。”
史书记眼风一扫顾立春,淡淡地说道:“小顾这个办法恐怕有路线方面的问题,我持保留意见。”
谈场长将目光转向顾立春:“小顾啊,你的觉悟一向很高,对路线问题和政策问题吃得很透,我觉得你不至于会犯这种错误吧?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顾立春站了起来,语气诚恳地说道:“各位领导,我写这份计划书,翻阅了不少报纸资料,甚至连以前的很多旧报纸也翻阅了。其中,我找到一份朱领导在1958年3月的讲话,他说,农场除主业外,要进行多种经营,养猪要大力发展,猪身上的猪鬃、肠衣、皮等都可以加工,那时全国各大国营农场刚开始兴建,都贯彻了朱领导的指示,大力发展养猪业。
1959年,上级对国营农场提出了成为出口产品基地的要求。各农场充分领会领导精神,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此后十来年,畜牧业出口产品大幅增加,而且是以蓄产品和水产品为主。当我接到总场的通知时,我就忍不住一阵激动,原来咱们红河农场的各位领导一直记得上面的指示,也一直没忘记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的初心和使命。”
谈场长和史书记等人面面相觑。他们能说,他们已经不记得这两个讲话了吗?也不是不记得,仔细想想还是有点印象的。
尤其是史书记,做为农场的党委书记,他怎么能说自己不记得组织的政策,便重重咳了一声,说道:“小顾,你还能找出这么久远的资料认真学习,精神可嘉啊。”
顾立春顺杆往上爬:“我这看书看报的习惯都是进农场后养成的,尤其是朱书记到五场后,我跟着他学习了很多。我们年轻人,没经过战争和革命的洗礼和锤炼,没有前辈们的境界和觉悟,唯有趁着年轻记性好多进行理论学习。”
史书记微微点了下头。
谢宣看着顾立春这滔滔不绝的样子,心里开始急了。可是再急,他也不好抢着发言。
史书记突然话题一转,“小顾,你记得这么多资料,可是怎么还是犯了路线的错误呢?你看看你提出的办法。”
这时候,邓场忍不住插话道:“史书记,我们讨论问题时可以提出疑问,可以争论,最好不要直接说路线这么严重的问题,小顾年纪小,经得事情少,万一吓坏了,以后场里的年轻人谁还提出大胆的想法和建议?”
谈场长也和气地道:“是啊,老史,你不要这么严肃嘛。”
史书记面色更加严肃,不过,他也没有再说什么。倒是黄副书记有些阴阳怪气地说道:“小邓,你还是这么护短。”
谢宣刚想开口,顾立春却笑着说道:“谢谢谈场长、邓场这么维护我脆弱的心灵。紧抓思想问题是史书记的本职工作,我能理解。
下面,我就史书记的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想法。我先继续说我看旧资料受到的启发,其中有一份资料建议说,农场养的猪可以直接交到外贸部门。我再查了近期的资料,发现去年农业部和外贸部就制定了《建立出□□猪基地试行办法》。江省目前的规定是,出口一头优质猪,奖售原粮200公斤,还给试验费15块。我不知道咱们省的规定是什么,但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
我一看到这个就更激动了。怪不场里要扩大养猪场,原来是这个考量。场里领导有如此眼界和大格局。做为农场的一份子的我也受到了激励,我们每个人是农场的主人翁,都要以场为家,我也要为场里尽点绵薄之力。
我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不怎么花钱还能扩大养猪规模的办法。这个办法是从我的生活经验中得来的,我来农场前生活在农村,我们生产队也搞养殖,我们那儿是以公养为主,同时发动社员养猪,生产队提供猪仔,每家根据各自情况养猪,有的养一头,有的养两头,养到年底,社员再统一交到生产队,生产队补给社员肉票或是现金。我想,生产队都可以这么做,为什么农场不可以?我们是符合政策和规定的,不存在路线问题。”
说到这里,顾立春看着史书记问道:“史书记,我们可是社会主义国营农场,是领头和示范单位,我觉得我们农场在级别上应该比生产队要高吧?”
谈场长接过话道:“我觉得理论上是这样,生产队社员有的权利,我们农场职工自然也有。”
说罢他转头看向史书记:“老史,你是不是太谨慎了?”
史书记皱着眉头,沉吟好久。
顾立春正准备再加一把火,继续忽悠大法。
谢宣再也按捺不住,抢着说道:“顾同志,生产队社员可以这么做,不代表我们农场职工就可以这么做,我们的居住条件和工作性质跟他们不一样,我们虽然是农业工人,可也是工人,请问你见过城市里的工人家有养猪的吗?”
说完这句,他自认为抓住了关键问题,不□□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
顾立春一脸无奈:“谢同志,你一句话就暴露出两个思想问题。你的前半句意思是工人阶级高于农民阶级,你这个错误太严重了,我们工农兄弟一家亲,我们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谢宣被抢白得满脸通红,正要出口反驳,顾立春一摆手,接着说道:“不要急不要急,等我把话说完,你再进行自我批评。你的后半句更让人一言难尽,我们分工不同,人家工人同志有自己的职责,在兢兢业业的为社会主义工业做贡献,你却来一句人家不养猪。人家工人同志有时间养吗?有空间养吗?谢同志,你可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学习呀,你要在广阔天地炼红心,充分领会领袖的思想和精神;说话要有原则,不能张口就来;要不然,你不但辜负了领导的信任,还伤了同志们的心。”
谢宣心中有一万头猪踩过,他只想骂人、怼人。
顾立春看着谢宣,心平气和地说道:“行啦,我的话说完了,谢同志,你可以进行自我批评了。”
在众目睽睽之下,谢宣是如坐针毡,万分为难,他该说些什么?直接反驳,一时又想不起该反驳哪句;自我批评?他被人批了还要进行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