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夫之上必有勇妻_分卷阅读_365
卷子一交出去,林大娘带着先生和师兄弟们杀回了刀府。他们这也是哪都没有去,蒙头睡了个大觉,就煮了点酒,弄了点小菜,大家凑一块喝喝酒,吟吟诗,弹弹琴,作作画,很是休息了几天……
等考完批卷,那时候又是一场血风腥雨。
当然了,这也得考试能顺利进行。
前年十月的考卷,是皇上亲自盯着让宫坊印的,今年交给了九皇子,谁知道会不会出事。
所以当大将军回来告诉她,说太子私下有动作时,林大娘一点也没有意外。
太子没有动作才有鬼了,九皇子要是做成了这事,那可是得往上爬了。
以前归皇子管的,重要的事情都是太子过手,现在没了太子的份,这对于朝臣来说,也是皇帝给他们的一个信号——太子失宠了。
而于九皇子来说,这是皇帝交给他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他要是搞砸了,那就说明他没有那个能力争那个位置。
所以这兄弟俩私底下不斗个天翻地覆才怪。
皇帝把这事交给九皇子,就没安什么好心眼,不过帝位嘛,就那么一个,大多数坐上去的人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宫里是不太平,但民间可是再热闹繁荣不过了。
因着燕地人流的增多,燕地的宵禁也开放到了亥时,这玩的也多了,唱戏的说书的也多了起来,酒楼更是凭地而起开了无数家,比之前大了一半的京城夜夜灯火辉煌,亮如白昼。
林大娘这天等孩子们被带去睡了,还唆使大将军带她出去溜了一圈,还听了一段有关于大将军和她的说书,回来高兴得不行。
尽管说书里的那位为了夫君哭倒宫墙求皇上见她,让她献策的大将军夫人她根本就不认识。
他们也没休息几天,这时殿试已过,中榜的前三甲一出,他们这边的考试也即将要开始了。
这次监考由内阁带头,而批卷的是国学堂的先生们,而这一次,林大娘是这次审卷的主审官,卷子一出来,所有卷子都要在她这里过手,才会送到她先生和皇帝的眼前。
最终,入学国学堂的学生也将由他们三位决定。
这个任务很重,本来这只是她先生和皇帝的事情,但她先生跟她皇帝商量过后,也把她纳入了其中。
皇帝的内阁和别的大臣对此也没有反对意见。
林大娘相当清楚,她先生是在为她谋真正的实权。
有别于过去纯献计,用此谋小利的身份,她现在正式上升到了拥有决定权的主审官,于这个已得到大家默认的位置来说,她已与朝中真正的大臣已无异。
因此,这几天也有一些大人们来给刀府送了点薄礼当贺礼,不过也都知道她现在不宜见人,也都是礼到,人没登门造访。
这一次国学堂的考试有五天,这五天里林大娘一天也没闲着,给自己定审卷的规矩。
这对她来说挺重要的,干好了这一次,才有下一次。
她先生苦心为她铺路,她并不打算浪费。
刀府有大将军,还有她,两人共同持家,她那与众不同的儿女们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被踩在他们上头的人轻易鱼肉。
很快,进国学堂的考试就完了。
卷子一送到历来批卷的文善殿,就听闻九皇子倒了下去。
这时候已经开始批卷,即便是皇帝也坐在首位等着卷子送到他手里,听说九皇子只是累极昏了过去,遂也就只派了太监去看了看儿子。
这一次的考卷比上次就精彩多了,也出色多了,就半天,批卷的先生们就送了五十多份到林大娘的案头,但大多都被林大娘押到了她这头,只送了一部份她再批过的到她先生和皇帝那里过眼。
宇堂南容和皇帝接过她的卷子都看得相当仔细,皇帝看着都跟宇堂大师坐在一块了,时时跟大师请教卷子中的问题。
等一天都过去,德妃已经派了人来请了皇帝三次了,皇帝看她就批完了一半不到,顿了一下,跟林郎中说:“要不,朕叫大将军过来陪你吧?”
批卷其间不能离开文善殿,林大娘闻言摇了摇头,“谢皇上,不用了。”
皇帝也没说什么。
林郎中的卷子批得细,每道题她都能划出重点来,以及她会就此引申开来再给他划重点,说实话,皇帝看一天,不过是又被她引出来的问题让大师给他上了一天的课。
以前林郎中跟他说的都是一些宏观的东西,现在,她则把细节展现到了他面前让他去看,去想,哪怕她是女子,他也必须得说,她是宇堂南容最出色的弟子。
林大娘批卷批得细,那是给皇帝一个选人才的标准,而不是用他皇帝的喜怒和偏好去决定一个人才的未来,和这个国家的未来。
皇帝是个非常肯有大局观的人,她还指望着他这边定了,给下面的皇帝做好榜样,最好明文出来定下规矩,这有益国家的人才生生不息。
她还是不想仅因为这个朝代出了她先生这样的天才,她老师兄弟那样的人,和她这样的人,还有皇帝,她家的大将军,大臣这些人才变得特别,特别到了他们这些人没了,这个国家不进反退。
她再明白不过,再灿烂的文明,如果没有继承的进取者,很快就会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这次参加国学堂考试的人有点多,所以就算是国学堂的二十个先生,再加上后来加入的阁老和六部的大学士和郎中们,这次批卷也用了半个月之久。
而等内部和六部的人到了后,国学堂和朝廷官员因为意见的不统一对峙了好几场,最终因为宇堂大师那暴脾气在,国学堂取得了全面压倒性的胜利。
所以这批卷批得辛苦,但吵架吵赢了的国学堂的先生回去都喜气洋洋的,尤其林郎中大人虽说人瘦了一点,但那满载而归的得意样子让她艳如桃李,像是刚刚踏春归来一般。
小将军一见他的美娘子,都感叹:“祖祖说你摆脱我们去美去了,原来说的是真的呀!”
一点都没有骗他!
他跟妹妹是小拖油瓶!
林大娘听了更得意了,摸了摸脸:“是吗?是罢?更美了吗?”
小将军抱她的腿,跟她说:“你别抛弃我们喽。”
林大娘哈哈大笑,强行抱起了他,但就抱了一会她的手就不行了,她已经抱不动她的胖儿子了,遂赶紧把他放下,“算了,还是抛弃吧,太重了。”
托大将军给她选的六个带进去的管事娘子还有小丫也跟着进去了的福,林大娘尽管是累了点,但睡的好也吃的好,就是消耗大了瘦了点肉,别的一概都好,回来洗好澡吃了顿饭睡了一觉,等醒来还陪她家大将军胡闹了一阵,神清气爽得很。
这时候国学堂的榜也出来了,也是有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
这次国学堂将选一百个人,但这一百个人当中,先前最被看好的都没在其中,尤其在民间呼声最高的几个才子一个都没进去。
这其中还有远道而来的世族大家中的公子,且还还有以前得了进士,还不屑做官的世家子弟子们,这些人都是恃才傲物之人,以为国学堂的主持大师,宇堂世家出身的人跟他们是同等的人物,必会与他们惺惺相惜,没想却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些公子爷们怒了,没少在酒馆青楼当中说国学堂的沽名钓誉。
但这只是一部份世家子弟的反应,于国学堂的先生和皇帝来说,这些都是些绣花枕头。
而这时,朝廷大臣当中一些着重培养的几位子弟,上次没进选的这次进选了,这些大人也是松了好大的一口气,知道在国学堂当中占了一席的位置,心里算是踏实了——不少人已经知道,之前被皇帝暗暗留下的那两位出自国学堂的天才,现在已经在工部和户部就职,四品之官,却领着三品大员的俸禄了,可见他们以后之前途无量。
而这次花了大钱的商人们的家中子弟也是没一个得已入学的。
但有意思的是,林大娘发现这些人是反应最小,但也是反应最快的,他们已经开始寻摸老师,给家中子弟们补课了。
他们非常直面他们的不足之处。
开商令一来,得到了重视的商人们也显得非常的活跃,于林大娘看来,这是一个抱怨最少,付出最多的群体,他们的活跃给燕地和壬朝的绝不仅仅是商物的流动,还有,他们也无形当中给壬朝注入了勃勃的生机,这又也一个她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影响。
但他们受到重视的时机太短了,很多羹,他们还没具备那个条件来分。
这次国学堂的先生们也是力排众议,这次取的一百名学生当中,有三十五名佼佼者皆来自民间普通人家,排在了众多世族大家出身的人名字前面,其中,有很多都是来自匠户的人家,这也是之前宇堂大师为他们在皇帝面前争取的名额,这些人一旦入学国学堂,就可脱匠户入平户,以后也可做官。
壬朝的匠户与军户一样,世代为国为君尽力,不可买地务农,不可买卖从商,更不可科举。
这对林大娘来说,也是她最佩服她先生的一点,她先生看着狂傲不羁,却是再懂世情不过的一个人,他没有跟皇帝商量取消匠户这种皇帝不可能答应的事,而是让皇帝先开特例,步步蚕食这种规矩,从而把当中最好的人选拔出来,得已让整个国家得到最大的好处。
而尝到了甜头的皇帝,只会继续尝下去。
——
等考完批卷,那时候又是一场血风腥雨。
当然了,这也得考试能顺利进行。
前年十月的考卷,是皇上亲自盯着让宫坊印的,今年交给了九皇子,谁知道会不会出事。
所以当大将军回来告诉她,说太子私下有动作时,林大娘一点也没有意外。
太子没有动作才有鬼了,九皇子要是做成了这事,那可是得往上爬了。
以前归皇子管的,重要的事情都是太子过手,现在没了太子的份,这对于朝臣来说,也是皇帝给他们的一个信号——太子失宠了。
而于九皇子来说,这是皇帝交给他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他要是搞砸了,那就说明他没有那个能力争那个位置。
所以这兄弟俩私底下不斗个天翻地覆才怪。
皇帝把这事交给九皇子,就没安什么好心眼,不过帝位嘛,就那么一个,大多数坐上去的人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宫里是不太平,但民间可是再热闹繁荣不过了。
因着燕地人流的增多,燕地的宵禁也开放到了亥时,这玩的也多了,唱戏的说书的也多了起来,酒楼更是凭地而起开了无数家,比之前大了一半的京城夜夜灯火辉煌,亮如白昼。
林大娘这天等孩子们被带去睡了,还唆使大将军带她出去溜了一圈,还听了一段有关于大将军和她的说书,回来高兴得不行。
尽管说书里的那位为了夫君哭倒宫墙求皇上见她,让她献策的大将军夫人她根本就不认识。
他们也没休息几天,这时殿试已过,中榜的前三甲一出,他们这边的考试也即将要开始了。
这次监考由内阁带头,而批卷的是国学堂的先生们,而这一次,林大娘是这次审卷的主审官,卷子一出来,所有卷子都要在她这里过手,才会送到她先生和皇帝的眼前。
最终,入学国学堂的学生也将由他们三位决定。
这个任务很重,本来这只是她先生和皇帝的事情,但她先生跟她皇帝商量过后,也把她纳入了其中。
皇帝的内阁和别的大臣对此也没有反对意见。
林大娘相当清楚,她先生是在为她谋真正的实权。
有别于过去纯献计,用此谋小利的身份,她现在正式上升到了拥有决定权的主审官,于这个已得到大家默认的位置来说,她已与朝中真正的大臣已无异。
因此,这几天也有一些大人们来给刀府送了点薄礼当贺礼,不过也都知道她现在不宜见人,也都是礼到,人没登门造访。
这一次国学堂的考试有五天,这五天里林大娘一天也没闲着,给自己定审卷的规矩。
这对她来说挺重要的,干好了这一次,才有下一次。
她先生苦心为她铺路,她并不打算浪费。
刀府有大将军,还有她,两人共同持家,她那与众不同的儿女们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被踩在他们上头的人轻易鱼肉。
很快,进国学堂的考试就完了。
卷子一送到历来批卷的文善殿,就听闻九皇子倒了下去。
这时候已经开始批卷,即便是皇帝也坐在首位等着卷子送到他手里,听说九皇子只是累极昏了过去,遂也就只派了太监去看了看儿子。
这一次的考卷比上次就精彩多了,也出色多了,就半天,批卷的先生们就送了五十多份到林大娘的案头,但大多都被林大娘押到了她这头,只送了一部份她再批过的到她先生和皇帝那里过眼。
宇堂南容和皇帝接过她的卷子都看得相当仔细,皇帝看着都跟宇堂大师坐在一块了,时时跟大师请教卷子中的问题。
等一天都过去,德妃已经派了人来请了皇帝三次了,皇帝看她就批完了一半不到,顿了一下,跟林郎中说:“要不,朕叫大将军过来陪你吧?”
批卷其间不能离开文善殿,林大娘闻言摇了摇头,“谢皇上,不用了。”
皇帝也没说什么。
林郎中的卷子批得细,每道题她都能划出重点来,以及她会就此引申开来再给他划重点,说实话,皇帝看一天,不过是又被她引出来的问题让大师给他上了一天的课。
以前林郎中跟他说的都是一些宏观的东西,现在,她则把细节展现到了他面前让他去看,去想,哪怕她是女子,他也必须得说,她是宇堂南容最出色的弟子。
林大娘批卷批得细,那是给皇帝一个选人才的标准,而不是用他皇帝的喜怒和偏好去决定一个人才的未来,和这个国家的未来。
皇帝是个非常肯有大局观的人,她还指望着他这边定了,给下面的皇帝做好榜样,最好明文出来定下规矩,这有益国家的人才生生不息。
她还是不想仅因为这个朝代出了她先生这样的天才,她老师兄弟那样的人,和她这样的人,还有皇帝,她家的大将军,大臣这些人才变得特别,特别到了他们这些人没了,这个国家不进反退。
她再明白不过,再灿烂的文明,如果没有继承的进取者,很快就会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这次参加国学堂考试的人有点多,所以就算是国学堂的二十个先生,再加上后来加入的阁老和六部的大学士和郎中们,这次批卷也用了半个月之久。
而等内部和六部的人到了后,国学堂和朝廷官员因为意见的不统一对峙了好几场,最终因为宇堂大师那暴脾气在,国学堂取得了全面压倒性的胜利。
所以这批卷批得辛苦,但吵架吵赢了的国学堂的先生回去都喜气洋洋的,尤其林郎中大人虽说人瘦了一点,但那满载而归的得意样子让她艳如桃李,像是刚刚踏春归来一般。
小将军一见他的美娘子,都感叹:“祖祖说你摆脱我们去美去了,原来说的是真的呀!”
一点都没有骗他!
他跟妹妹是小拖油瓶!
林大娘听了更得意了,摸了摸脸:“是吗?是罢?更美了吗?”
小将军抱她的腿,跟她说:“你别抛弃我们喽。”
林大娘哈哈大笑,强行抱起了他,但就抱了一会她的手就不行了,她已经抱不动她的胖儿子了,遂赶紧把他放下,“算了,还是抛弃吧,太重了。”
托大将军给她选的六个带进去的管事娘子还有小丫也跟着进去了的福,林大娘尽管是累了点,但睡的好也吃的好,就是消耗大了瘦了点肉,别的一概都好,回来洗好澡吃了顿饭睡了一觉,等醒来还陪她家大将军胡闹了一阵,神清气爽得很。
这时候国学堂的榜也出来了,也是有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
这次国学堂将选一百个人,但这一百个人当中,先前最被看好的都没在其中,尤其在民间呼声最高的几个才子一个都没进去。
这其中还有远道而来的世族大家中的公子,且还还有以前得了进士,还不屑做官的世家子弟子们,这些人都是恃才傲物之人,以为国学堂的主持大师,宇堂世家出身的人跟他们是同等的人物,必会与他们惺惺相惜,没想却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些公子爷们怒了,没少在酒馆青楼当中说国学堂的沽名钓誉。
但这只是一部份世家子弟的反应,于国学堂的先生和皇帝来说,这些都是些绣花枕头。
而这时,朝廷大臣当中一些着重培养的几位子弟,上次没进选的这次进选了,这些大人也是松了好大的一口气,知道在国学堂当中占了一席的位置,心里算是踏实了——不少人已经知道,之前被皇帝暗暗留下的那两位出自国学堂的天才,现在已经在工部和户部就职,四品之官,却领着三品大员的俸禄了,可见他们以后之前途无量。
而这次花了大钱的商人们的家中子弟也是没一个得已入学的。
但有意思的是,林大娘发现这些人是反应最小,但也是反应最快的,他们已经开始寻摸老师,给家中子弟们补课了。
他们非常直面他们的不足之处。
开商令一来,得到了重视的商人们也显得非常的活跃,于林大娘看来,这是一个抱怨最少,付出最多的群体,他们的活跃给燕地和壬朝的绝不仅仅是商物的流动,还有,他们也无形当中给壬朝注入了勃勃的生机,这又也一个她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影响。
但他们受到重视的时机太短了,很多羹,他们还没具备那个条件来分。
这次国学堂的先生们也是力排众议,这次取的一百名学生当中,有三十五名佼佼者皆来自民间普通人家,排在了众多世族大家出身的人名字前面,其中,有很多都是来自匠户的人家,这也是之前宇堂大师为他们在皇帝面前争取的名额,这些人一旦入学国学堂,就可脱匠户入平户,以后也可做官。
壬朝的匠户与军户一样,世代为国为君尽力,不可买地务农,不可买卖从商,更不可科举。
这对林大娘来说,也是她最佩服她先生的一点,她先生看着狂傲不羁,却是再懂世情不过的一个人,他没有跟皇帝商量取消匠户这种皇帝不可能答应的事,而是让皇帝先开特例,步步蚕食这种规矩,从而把当中最好的人选拔出来,得已让整个国家得到最大的好处。
而尝到了甜头的皇帝,只会继续尝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