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母女嫌隙
林盈袖喝着茶没说话,一旁的小周氏会意,笑道:“家里的规矩可坏不得。裴家从侯府到咱们国公府,底下奴仆也有一二百人,外头庄子上也有不少。若不按照规矩来,岂不是乱了套,莫说是远房的表妹,就是嫡亲的妹子一同入府的也要执妾礼。”
堂姑半晌也没语言,就是三娘也有些害怕,她们家虽不算富裕,姑娘家也是娇身惯养出来的,从小都是别人伺候着,哪里伺候过别人?
三娘打了退堂鼓,可堂姑却不死心。
林家当初都快饿死的人,攀上裴垣,如今林晓峰做了京官,高门大宅里,奴仆成群。她们家比当初林家不知好了多少,难道只她们家有这么好命,他们就不行了?
“袖姐儿,你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不用别人说也该安排人在姑爷身边服侍。只管拈酸吃醋,也不怕人笑话,更丢了咱们林家的脸。我知道,你是怕三娘夺了你的宠,何苦拿这些话来吓唬小孩子家?今儿我这话你细细想想。”
小周氏忍着笑看着林盈袖,这姑娘好大的野心,人还没进来,就想着越过林盈袖去。
“阿娘,你是怎么说来着?”
林盈袖看着家中一众亲戚,这一个个都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只是要银钱也就罢了,这回竟然还想爬她头上去。若是再让,那她也不用活着了。
林氏犹犹豫豫,谁也不肯看着自己女儿受委屈,巴不得姑爷身边一个妾都没有。
可这话是林家人提起,她总不好不给家里人面子。
“嫂子,这可不是我有私心。若是你女儿自己添一个妾给姑爷屋里,别人会说她这个做正室的贤惠,若是姑爷自己领的人回来,别人不知该怎么说咱们林家。”
林氏听了这话也觉得在理,扭头看着林盈袖。
不等林氏说话,林盈袖便知道了她的意思,扶着四儿的手缓缓地起身,小周氏见她脸色不大好看,也跟着起身。
“合着阿娘也觉得我年老色衰,想找个人顶替我。”
说罢,吩咐人收拾东西回国公府去。
林氏才要说话,林二婶连忙扯了一下她的袖子,起身跟着林盈袖去。
“姑娘可千万别气着,你这可是双身子的人,你阿娘是碍着情面才顺口说。莫说嫡亲的女孩儿,就是我们大姐儿,我也是不肯给她添人的。”
林二婶追着林盈袖和小周氏,陪着笑脸和小周氏道:“好姑太太,你也帮着我劝劝你们姐姐才是,她与你最是亲近,你说的只怕她还肯听些。”
小周氏叹息一声,扶着林盈袖手,柔声说道:“到底是姐姐娘家,今儿动气走了,老太太脸上怎么过意的去?姐姐且宽宽心,看在妾身头一次来贵府上,你消消气等老爷回来再说。”
林盈袖住了脚,道了声,“罢了。”让四儿扶她到凉亭那边坐会儿。
人刚坐下,龚家大太太和邓氏带了人过来,放下帘子,上热茶,妯娌两个陪着笑脸。
邓氏也不好说婆母的不是,只说,“姐姐是何等大度宽厚的人,虽说这些亲戚们着三不着两的,您就当听个笑话罢了。就是你兄弟那边,也是顾着姐姐。”
龚大太太也跟着道:“正是这话,你哥哥昨儿晚上还嘱咐我来着,大妹妹难得回来,合该做嫂子的好生照顾才是,若是惹妹妹不痛快,那就是我们做嫂子的伺候不周,回头知道该怪我。妹妹多疼疼嫂子,给个好脸色。”
林盈袖听着不由得笑了起来,“还是哥哥疼我,从前家里只有兄弟,我一向只当他是个孩子。有了哥哥,省了多少事情。有哥哥撑腰,就不怕那几个。”
小周氏也跟着凑趣儿,“正是这话,也亏得嫂嫂好刚口,我和二婶娘劝了许久,哄了许久也不得一个笑脸。”
说说笑笑,林盈袖心里的气也消了一大半,因在风口,几个人也没久呆。
没说几句话,便往林盈袖的屋里去,龚大太太亲自到厨房里做了燕窝粥,送到林盈袖跟前,看她吃了粥这才罢了。
晚饭前裴垣着小厮回来说晚饭与几个同窗外头吃,叫林盈袖不用等着。
林盈袖心中不快,便不往前头吃饭,只叫人送来,和小周氏曦宁在屋里用些。
那堂姑见林盈袖不来,越发张狂起来,只说林盈袖先说了不算,她必定得带了三娘到裴垣跟前,求裴垣收下。又说林氏不会管教女儿,堂堂诰命夫人,竟这等拈酸吃醋,失了妇人的本分。
林氏听着心里也不自在,三娘到底是林家的人,比外头来的强,林盈袖分明是不给家里长辈和她这个做娘的面子。
等宴席散了,林氏亲自到林盈袖屋里,见跟前只一个贴身丫鬟服侍,打发走自己身边的下人,语重心长地道:“姑娘,你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人,家里能有今日也多亏了你。”
林盈袖听着这话,将四儿也打发出去,且听听林氏如何说。
林氏接着说道:“自古大户人家都是三妻四妾,你虽是正室,出身却也不是显贵。姑老爷身边虽也有两三个人,到底都是跟了好些年的,也该添上一两个新人才是。”
“咱们做妇人的,总归是要大度些,方才让夫主欢喜。你膝下有几个孩子,就是纳个贵妾也不怕越过你去。三娘性子软和,又是咱们林家的人,那府里你婆母知道,也会夸你贤惠。既得了好名声,又帮了亲戚,岂不是一举两得。”
林盈袖听了这话气的手脚冰凉,好半晌才质问林氏,“你给那姓唐的做保山娶了表姑家的女儿,还拿了钱给他买官?”
林氏正要解释,就听见林盈袖冷着嗓音说道:“阿娘一向觉得是我辜负了唐家,阿娘也见过月娘,若是当初我嫁到唐家去,我只怕过的还不如月娘。你可想过,峰弟和你靠什么活?”
“月娘生了孩子才几日便背着孩子在街上贩卖东西,尚且自顾不暇,更别提照顾你们。我欠着他们家什么了?这样的虎狼窝,阿娘还觉得是良配,巴巴儿从家里找个女孩子嫁过去,倘或人过的不容易岂不是害了人家一生?”
堂姑半晌也没语言,就是三娘也有些害怕,她们家虽不算富裕,姑娘家也是娇身惯养出来的,从小都是别人伺候着,哪里伺候过别人?
三娘打了退堂鼓,可堂姑却不死心。
林家当初都快饿死的人,攀上裴垣,如今林晓峰做了京官,高门大宅里,奴仆成群。她们家比当初林家不知好了多少,难道只她们家有这么好命,他们就不行了?
“袖姐儿,你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不用别人说也该安排人在姑爷身边服侍。只管拈酸吃醋,也不怕人笑话,更丢了咱们林家的脸。我知道,你是怕三娘夺了你的宠,何苦拿这些话来吓唬小孩子家?今儿我这话你细细想想。”
小周氏忍着笑看着林盈袖,这姑娘好大的野心,人还没进来,就想着越过林盈袖去。
“阿娘,你是怎么说来着?”
林盈袖看着家中一众亲戚,这一个个都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只是要银钱也就罢了,这回竟然还想爬她头上去。若是再让,那她也不用活着了。
林氏犹犹豫豫,谁也不肯看着自己女儿受委屈,巴不得姑爷身边一个妾都没有。
可这话是林家人提起,她总不好不给家里人面子。
“嫂子,这可不是我有私心。若是你女儿自己添一个妾给姑爷屋里,别人会说她这个做正室的贤惠,若是姑爷自己领的人回来,别人不知该怎么说咱们林家。”
林氏听了这话也觉得在理,扭头看着林盈袖。
不等林氏说话,林盈袖便知道了她的意思,扶着四儿的手缓缓地起身,小周氏见她脸色不大好看,也跟着起身。
“合着阿娘也觉得我年老色衰,想找个人顶替我。”
说罢,吩咐人收拾东西回国公府去。
林氏才要说话,林二婶连忙扯了一下她的袖子,起身跟着林盈袖去。
“姑娘可千万别气着,你这可是双身子的人,你阿娘是碍着情面才顺口说。莫说嫡亲的女孩儿,就是我们大姐儿,我也是不肯给她添人的。”
林二婶追着林盈袖和小周氏,陪着笑脸和小周氏道:“好姑太太,你也帮着我劝劝你们姐姐才是,她与你最是亲近,你说的只怕她还肯听些。”
小周氏叹息一声,扶着林盈袖手,柔声说道:“到底是姐姐娘家,今儿动气走了,老太太脸上怎么过意的去?姐姐且宽宽心,看在妾身头一次来贵府上,你消消气等老爷回来再说。”
林盈袖住了脚,道了声,“罢了。”让四儿扶她到凉亭那边坐会儿。
人刚坐下,龚家大太太和邓氏带了人过来,放下帘子,上热茶,妯娌两个陪着笑脸。
邓氏也不好说婆母的不是,只说,“姐姐是何等大度宽厚的人,虽说这些亲戚们着三不着两的,您就当听个笑话罢了。就是你兄弟那边,也是顾着姐姐。”
龚大太太也跟着道:“正是这话,你哥哥昨儿晚上还嘱咐我来着,大妹妹难得回来,合该做嫂子的好生照顾才是,若是惹妹妹不痛快,那就是我们做嫂子的伺候不周,回头知道该怪我。妹妹多疼疼嫂子,给个好脸色。”
林盈袖听着不由得笑了起来,“还是哥哥疼我,从前家里只有兄弟,我一向只当他是个孩子。有了哥哥,省了多少事情。有哥哥撑腰,就不怕那几个。”
小周氏也跟着凑趣儿,“正是这话,也亏得嫂嫂好刚口,我和二婶娘劝了许久,哄了许久也不得一个笑脸。”
说说笑笑,林盈袖心里的气也消了一大半,因在风口,几个人也没久呆。
没说几句话,便往林盈袖的屋里去,龚大太太亲自到厨房里做了燕窝粥,送到林盈袖跟前,看她吃了粥这才罢了。
晚饭前裴垣着小厮回来说晚饭与几个同窗外头吃,叫林盈袖不用等着。
林盈袖心中不快,便不往前头吃饭,只叫人送来,和小周氏曦宁在屋里用些。
那堂姑见林盈袖不来,越发张狂起来,只说林盈袖先说了不算,她必定得带了三娘到裴垣跟前,求裴垣收下。又说林氏不会管教女儿,堂堂诰命夫人,竟这等拈酸吃醋,失了妇人的本分。
林氏听着心里也不自在,三娘到底是林家的人,比外头来的强,林盈袖分明是不给家里长辈和她这个做娘的面子。
等宴席散了,林氏亲自到林盈袖屋里,见跟前只一个贴身丫鬟服侍,打发走自己身边的下人,语重心长地道:“姑娘,你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人,家里能有今日也多亏了你。”
林盈袖听着这话,将四儿也打发出去,且听听林氏如何说。
林氏接着说道:“自古大户人家都是三妻四妾,你虽是正室,出身却也不是显贵。姑老爷身边虽也有两三个人,到底都是跟了好些年的,也该添上一两个新人才是。”
“咱们做妇人的,总归是要大度些,方才让夫主欢喜。你膝下有几个孩子,就是纳个贵妾也不怕越过你去。三娘性子软和,又是咱们林家的人,那府里你婆母知道,也会夸你贤惠。既得了好名声,又帮了亲戚,岂不是一举两得。”
林盈袖听了这话气的手脚冰凉,好半晌才质问林氏,“你给那姓唐的做保山娶了表姑家的女儿,还拿了钱给他买官?”
林氏正要解释,就听见林盈袖冷着嗓音说道:“阿娘一向觉得是我辜负了唐家,阿娘也见过月娘,若是当初我嫁到唐家去,我只怕过的还不如月娘。你可想过,峰弟和你靠什么活?”
“月娘生了孩子才几日便背着孩子在街上贩卖东西,尚且自顾不暇,更别提照顾你们。我欠着他们家什么了?这样的虎狼窝,阿娘还觉得是良配,巴巴儿从家里找个女孩子嫁过去,倘或人过的不容易岂不是害了人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