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分卷阅读_133
换成以前的赵之桢,估计听了这话还是得生一阵子闷气,可如今“江山在望”,他越发豁达:生母一直单纯天真下去,也没什么不好。
回府后,他先去瞧瞧小腿受伤的儿子。
赵晗骑射天赋不成,但不缺果断和勇气……这会儿正拄着拐杖,在自己房里慢慢走路呢。
赵之桢见状,便劝说道,“为何这样心急?等伤口长得再实一些,走路也不迟。”
赵晗小脸一下子就红了,“儿子不想一直养在床上……”
赵之桢瞬间了然,也调侃起了儿子,“原来是不想一瘸一拐地成亲啊。”
林海和李维两家人一起到王府暂住的那一晚,赵晗的未婚妻特地来瞧了他一回……赵晗显然对这姑娘非常满意,因此一点也不想在成亲时留下半点遗憾。
看过儿子,赵之桢便进了元春的院子,而且这剩下的半天他也不打算再出来了。
元春好不容易熬到大局已定,大大方方地窝在床上坐月子:除了补气补血,她的伤口愈合得也很不如人意,而且为了止疼,太医自然要在药中多加些安神的药材,因此这些日子只要王爷这边没什么要紧事,她就能……安安心心地睡上大半天,横竖府里连赵之桢都不舍得“招惹”她。
这回也不例外,元春打个盹儿的功夫,抬眼便见王爷归来,她把手往腰间一搭,做个道万福的样子,“王爷面带喜色,等我睡醒咱们再说话?”说着,侧耳听了听暖阁里的动静,又“吩咐”道,“那屋里一大一小都等着您呢。”
“又支使我……”赵之桢忍不住笑道,“我就在暖阁里,不自在记得叫我。”又替元春掖了掖被角,“好生歇着。”
元春是饿醒的,再睁眼时都已经掌灯了。真等二人能好好聊天的时候,赵之桢也钻进被窝,躺到她身边。
赵之桢先问道:“累不累?”
“咱们说话肯定不累。”元春老实道,“前些天纵是歇着,哪里又敢睡实了?如今当然不一样。”
“是啊,不一样。”赵之桢跟元春说心里话都成了习惯,“其实,不知道李靖他们的下落那会儿,我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甭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多数人还是得顺势而为,也就是谁坐上那张龙椅就听谁的。当然,这些人未必没有赚个从龙之功的打算,只不过苦于“投效无门”罢了,而那些真正有机会更进一步的皇子,也不会随便谁来投靠就得接纳。
因此,这“大多数人”赵之桢并不担心,李靖他们将近两万人的骑兵精锐才是他立足的根本。
军中从将军到队长,都是由他一一提拔,其中还有几位年轻的将军根本就是赵之桢亲兵出身,不仅是他们这些军官,连麾下普通小兵也大多身经百战……不夸张地说,这一万多人几乎各个都是宝贝。
再加上这些精兵随身的数万匹战马——这都是圣上殚精竭虑,苦心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可以说,这支精锐大军比大齐关内二十万守军的价值更重,意义更大。
当赵之桢得知这万多人的精锐出关追进北狄骑兵,之后下落不明之际,脑子里就是嗡的一声,不过恰逢圣上风寒高热昏迷不醒,他不得不强大精神进宫值守,又赶上“东宫之乱”,一整夜里指挥调动,甚至自己也亲自上阵作战,压根没工夫想东想西。
好不容易尘埃落定,回到府中儿子和爱人又全都成了病号,再加上他坚守整夜疲惫不堪,哪有力气胡思乱想?
等他真正有力气有心情来谋划,从关外迎回自己的爱将和手下时,元春的内侄儿贾蓉已经乘着商船,把太子给送了回来,更带回了他那些心腹爱将们的消息。
可以想见,惊喜、得意与欣慰都憋了大半天了,好不容易元春有精神头说话,赵之桢自然要大开话匣,“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真是意外之喜!”
元春笑道:“看得出来。”听说马车上大皇子与太子再次差点打起了,又好奇问道,“没能亲手揍上一顿,您不后悔吗?”
赵之桢直接坐了起来,握了握拳头,“怎么不后悔?!明亏暗亏吃了这么多年,怎么一时手软啊!以后也没法儿说罚就罚。”
元春一愣,旋即道,“王爷,您竟然也能如此活泼……”
赵之桢轻咳一声,“小时候,我也很淘气的。不过懂事之后,身边人都悄悄劝谏,皇子要庄重严明,喜怒不形于色,装深沉装久了也就装出了习惯,如今反倒放不开了。”
元春忽然听得……有些心酸。
前世赵之桢登基后没多久,父皇母妃便双双辞世,之后更是赵晗病故,赵之桢人到中年几乎所有他真心关爱的人全部离他而去,也不怪他常年一副清冷寡言,仿佛不染分毫七~情~六~欲的模样了。
想到这里,元春伸手拍了拍赵之桢的胸膛,笑眯眯道,“王爷的心可是火热的。”
“那是。”赵之桢笑道,“宝儿满月请你娘家亲朋过来吃酒,我下帖子,得好生谢谢你娘家姑父和哥哥,蓉哥儿也在京城,让他也来。”
娘家有哥哥做主,立场没问题,关键之战更是真正地立下了功劳,还有蓉哥儿这个意外之喜,再加上宝玉他们的表现,娘家注定荣宠不衰,后继有人,哪里还需要元春特地说好话?
宝儿满月,亲戚们能好生聚一聚、乐一乐自是美事,不过元春该提醒的话也从不避讳,“您二哥回京了,圣上又刚刚痊愈,宝儿满月不好操办吧?”
赵之桢道:“我问过妃母,她说该如何就如何。晗儿和暄儿婚事也照旧,不过等晗儿成亲,我要到北面走一遭。”
元春点了点头,“横竖离得近,年底您也就回来了吧。”
“这是当然。”赵之桢如今也是什么话都肯说,“以后就是我想跑远点,父皇未必肯依。”
在宫中,圣上与贵妃也是一样无话不可谈。
勤政爱民,知人善任,这二者圣上全都当得起……凭圣上的眼光如何不知道太子并非明智之选,但他总是自欺欺人地觉得太子还小,他迟早会长大、开窍,无奈现实直接给了圣上两嘴巴,然后……圣上就被抽醒了。
“我以为他最起码也是跪地痛哭认罪……”圣上的心都凉透了,“他倒是肯认罪,我怎么能把江山交给这逆子!”
太子的确是跪了,也哭了,更是认错了,父子一番恳谈……贵妃只听说圣上砸了东西……她挽着圣上的胳膊,劝道,“不能强求。”
二人相依相伴几十年,圣上哪里听不懂贵妃说的是先帝?他转过头看着贵妃,“我小时候没少因为他吃苦,不想儿女们与我经历一般,万没想到!万没想到啊!”
圣上越说越来气,“哭够了他竟然跟我抱怨,说我太偏疼他兄弟,你听听这叫人话?!还质问我要是真疼他,为什么一直提拔老大荐上来的人,还问我为什么老七要马给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却总是驳他的面子!”
贵妃都听乐了,“我都替您委屈。”就费家那样行事,若非是太子的妻族,全家坟上的野草都得半人高了。
圣上怒道:“我不委屈,我憋屈!”
大病初愈的圣上底气不足,说了这么些话,就累得不行,整个人沉到软枕堆里,任由贵妃给他揉捻,缓了一会儿才幽幽道,“他不把我,不把江山百姓当回事儿,我也不把他当儿子。”
太子被废被圈已成定局,贵妃捏着圣上的手,“您还能抱怨,一抱怨就是这么久,还抱怨得这样有条理……我终于安心了。”
圣上一噎,旋即无奈道,“你啊……”
圣上和他的儿子赵之桢性情相差甚远,可这父子俩身边都有一个怎么也生不起气来,喜怒哀乐都甘愿与之分享的贴心~红~颜。
两日后,圣上下诏废太子。大殿上端坐之上的圣上瘦了一小圈儿,且气色不佳,但从容依旧,怎么看也都不是“暴毙”之相。
随后便是封赏有功之臣:为首的自是挺身而出的赵之桢,他晋了亲王,也是诸位皇子之中唯一的亲王。而大皇子与三皇子爵位未变,而小皇子们也暂未封爵……众臣瞬间明了,这是要留给新君施恩了——圣上生了隐退之心。
散朝后,圣上更是把赵之桢留在宫中,父子说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话。
回府后,赵之桢面对元春,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回府后,他先去瞧瞧小腿受伤的儿子。
赵晗骑射天赋不成,但不缺果断和勇气……这会儿正拄着拐杖,在自己房里慢慢走路呢。
赵之桢见状,便劝说道,“为何这样心急?等伤口长得再实一些,走路也不迟。”
赵晗小脸一下子就红了,“儿子不想一直养在床上……”
赵之桢瞬间了然,也调侃起了儿子,“原来是不想一瘸一拐地成亲啊。”
林海和李维两家人一起到王府暂住的那一晚,赵晗的未婚妻特地来瞧了他一回……赵晗显然对这姑娘非常满意,因此一点也不想在成亲时留下半点遗憾。
看过儿子,赵之桢便进了元春的院子,而且这剩下的半天他也不打算再出来了。
元春好不容易熬到大局已定,大大方方地窝在床上坐月子:除了补气补血,她的伤口愈合得也很不如人意,而且为了止疼,太医自然要在药中多加些安神的药材,因此这些日子只要王爷这边没什么要紧事,她就能……安安心心地睡上大半天,横竖府里连赵之桢都不舍得“招惹”她。
这回也不例外,元春打个盹儿的功夫,抬眼便见王爷归来,她把手往腰间一搭,做个道万福的样子,“王爷面带喜色,等我睡醒咱们再说话?”说着,侧耳听了听暖阁里的动静,又“吩咐”道,“那屋里一大一小都等着您呢。”
“又支使我……”赵之桢忍不住笑道,“我就在暖阁里,不自在记得叫我。”又替元春掖了掖被角,“好生歇着。”
元春是饿醒的,再睁眼时都已经掌灯了。真等二人能好好聊天的时候,赵之桢也钻进被窝,躺到她身边。
赵之桢先问道:“累不累?”
“咱们说话肯定不累。”元春老实道,“前些天纵是歇着,哪里又敢睡实了?如今当然不一样。”
“是啊,不一样。”赵之桢跟元春说心里话都成了习惯,“其实,不知道李靖他们的下落那会儿,我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甭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多数人还是得顺势而为,也就是谁坐上那张龙椅就听谁的。当然,这些人未必没有赚个从龙之功的打算,只不过苦于“投效无门”罢了,而那些真正有机会更进一步的皇子,也不会随便谁来投靠就得接纳。
因此,这“大多数人”赵之桢并不担心,李靖他们将近两万人的骑兵精锐才是他立足的根本。
军中从将军到队长,都是由他一一提拔,其中还有几位年轻的将军根本就是赵之桢亲兵出身,不仅是他们这些军官,连麾下普通小兵也大多身经百战……不夸张地说,这一万多人几乎各个都是宝贝。
再加上这些精兵随身的数万匹战马——这都是圣上殚精竭虑,苦心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可以说,这支精锐大军比大齐关内二十万守军的价值更重,意义更大。
当赵之桢得知这万多人的精锐出关追进北狄骑兵,之后下落不明之际,脑子里就是嗡的一声,不过恰逢圣上风寒高热昏迷不醒,他不得不强大精神进宫值守,又赶上“东宫之乱”,一整夜里指挥调动,甚至自己也亲自上阵作战,压根没工夫想东想西。
好不容易尘埃落定,回到府中儿子和爱人又全都成了病号,再加上他坚守整夜疲惫不堪,哪有力气胡思乱想?
等他真正有力气有心情来谋划,从关外迎回自己的爱将和手下时,元春的内侄儿贾蓉已经乘着商船,把太子给送了回来,更带回了他那些心腹爱将们的消息。
可以想见,惊喜、得意与欣慰都憋了大半天了,好不容易元春有精神头说话,赵之桢自然要大开话匣,“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真是意外之喜!”
元春笑道:“看得出来。”听说马车上大皇子与太子再次差点打起了,又好奇问道,“没能亲手揍上一顿,您不后悔吗?”
赵之桢直接坐了起来,握了握拳头,“怎么不后悔?!明亏暗亏吃了这么多年,怎么一时手软啊!以后也没法儿说罚就罚。”
元春一愣,旋即道,“王爷,您竟然也能如此活泼……”
赵之桢轻咳一声,“小时候,我也很淘气的。不过懂事之后,身边人都悄悄劝谏,皇子要庄重严明,喜怒不形于色,装深沉装久了也就装出了习惯,如今反倒放不开了。”
元春忽然听得……有些心酸。
前世赵之桢登基后没多久,父皇母妃便双双辞世,之后更是赵晗病故,赵之桢人到中年几乎所有他真心关爱的人全部离他而去,也不怪他常年一副清冷寡言,仿佛不染分毫七~情~六~欲的模样了。
想到这里,元春伸手拍了拍赵之桢的胸膛,笑眯眯道,“王爷的心可是火热的。”
“那是。”赵之桢笑道,“宝儿满月请你娘家亲朋过来吃酒,我下帖子,得好生谢谢你娘家姑父和哥哥,蓉哥儿也在京城,让他也来。”
娘家有哥哥做主,立场没问题,关键之战更是真正地立下了功劳,还有蓉哥儿这个意外之喜,再加上宝玉他们的表现,娘家注定荣宠不衰,后继有人,哪里还需要元春特地说好话?
宝儿满月,亲戚们能好生聚一聚、乐一乐自是美事,不过元春该提醒的话也从不避讳,“您二哥回京了,圣上又刚刚痊愈,宝儿满月不好操办吧?”
赵之桢道:“我问过妃母,她说该如何就如何。晗儿和暄儿婚事也照旧,不过等晗儿成亲,我要到北面走一遭。”
元春点了点头,“横竖离得近,年底您也就回来了吧。”
“这是当然。”赵之桢如今也是什么话都肯说,“以后就是我想跑远点,父皇未必肯依。”
在宫中,圣上与贵妃也是一样无话不可谈。
勤政爱民,知人善任,这二者圣上全都当得起……凭圣上的眼光如何不知道太子并非明智之选,但他总是自欺欺人地觉得太子还小,他迟早会长大、开窍,无奈现实直接给了圣上两嘴巴,然后……圣上就被抽醒了。
“我以为他最起码也是跪地痛哭认罪……”圣上的心都凉透了,“他倒是肯认罪,我怎么能把江山交给这逆子!”
太子的确是跪了,也哭了,更是认错了,父子一番恳谈……贵妃只听说圣上砸了东西……她挽着圣上的胳膊,劝道,“不能强求。”
二人相依相伴几十年,圣上哪里听不懂贵妃说的是先帝?他转过头看着贵妃,“我小时候没少因为他吃苦,不想儿女们与我经历一般,万没想到!万没想到啊!”
圣上越说越来气,“哭够了他竟然跟我抱怨,说我太偏疼他兄弟,你听听这叫人话?!还质问我要是真疼他,为什么一直提拔老大荐上来的人,还问我为什么老七要马给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却总是驳他的面子!”
贵妃都听乐了,“我都替您委屈。”就费家那样行事,若非是太子的妻族,全家坟上的野草都得半人高了。
圣上怒道:“我不委屈,我憋屈!”
大病初愈的圣上底气不足,说了这么些话,就累得不行,整个人沉到软枕堆里,任由贵妃给他揉捻,缓了一会儿才幽幽道,“他不把我,不把江山百姓当回事儿,我也不把他当儿子。”
太子被废被圈已成定局,贵妃捏着圣上的手,“您还能抱怨,一抱怨就是这么久,还抱怨得这样有条理……我终于安心了。”
圣上一噎,旋即无奈道,“你啊……”
圣上和他的儿子赵之桢性情相差甚远,可这父子俩身边都有一个怎么也生不起气来,喜怒哀乐都甘愿与之分享的贴心~红~颜。
两日后,圣上下诏废太子。大殿上端坐之上的圣上瘦了一小圈儿,且气色不佳,但从容依旧,怎么看也都不是“暴毙”之相。
随后便是封赏有功之臣:为首的自是挺身而出的赵之桢,他晋了亲王,也是诸位皇子之中唯一的亲王。而大皇子与三皇子爵位未变,而小皇子们也暂未封爵……众臣瞬间明了,这是要留给新君施恩了——圣上生了隐退之心。
散朝后,圣上更是把赵之桢留在宫中,父子说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话。
回府后,赵之桢面对元春,就有点“一言难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