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一触即发
此时中途岛的停机坪上已经停满了战斗机和轰炸机,五十架已经改装的b-24重型轰炸机就藏身在这些飞机当中,四十五枚“捕鲸叉反舰导弹”已经装上了飞机,随时可以开赴战场。
蒋浩然和尼米兹在岛上巡视了一圈,确定无误,才登上此次战役的旗舰——衣阿华号战列舰,前往正前方五百海里开外的第三舰队。
衣阿华号战列舰是米国海军建成的排水量最大的一艘战列舰。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标准排水量44500吨,满载排水量55710吨,装甲总重18466吨,全长270.4米,水线长262.1米,最大宽度33米,最大吃水深11米,主机功率212000马力,续航力15900海里17节,主炮9门50倍口径406毫米3座三联装,副炮20门38倍口径127毫米10座双联装,舰载机4架弹射器2台。
历史上,衣阿华号下水的时间是1942年,但蒋浩然的出现早已经让历史千疮百孔。
虽然是针对日军大和号战列舰应运而生的衣阿华号,由于岛国人对大和舰的建造和使用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得米国海军在很长时间里大大低估了该舰的实力,错误地认为其排水量不超过46000吨,采用406毫米口径的主炮,航速30节。
基于错误情报,美国人相信“依阿华”级战列舰在达到33节高速的同时,其火力和装甲厚度已经足以对付日本的新式战列舰,而事实上,大和舰的吨位、主炮威力、装甲厚度都超过了同时代的战列舰,依然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强战列舰。
当然,在这个航母高速发展的时期里,战列舰其实已经从巅峰时期开始走向末路。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承担远洋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若干世纪里,战列舰曾经雄霸海洋世界,独领一代蓝色风骚,是海军舰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早在17世纪中叶,海上就已出现了三桅风帆战舰,它的船体为木质,排水量增加到4000吨一5000吨;火炮甲板最多有3层,能装100多门火炮。这种战舰在海战中彻底改变了过去接舷战斗的战术,主要采用多艘舰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由此而得名"战列舰"。19世纪后半叶,战列舰普遍采用钢铁装甲,满载排水量达1万吨一1.2万吨,航速16节一17节,主炮口径由200毫米增至300毫米一350毫米,舰体防护装甲厚度达230毫米一450毫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海战中,战列舰充分显示了大舰巨炮的优势,因而成为各国海军竞相发展的重点。
20世纪30年代后期,战列舰的发展达到顶峰。这个时期建造的战列舰,如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排水量已达七万余吨,3座三联装主炮的口径为460毫米,航速27节;装甲厚度也大体与主炮口径相同,并加强了水下防护,以抵御鱼雷的进攻,大舰巨炮的特点更加明显。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战列舰一直是各海上强国的舰队主力舰和核心力量,占据着海上霸主的地位。
但在二战后期,航空母舰完全取代战列舰的重要地位,成为海上霸主。
衣阿华号战列舰追上第三舰队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时分,暗淡的星月下,三艘航母和百余艘各式战舰乘风破浪前进,它们将在天亮前将战线扩充到距离中途岛一千海里。
第三舰队是此次战役的正面部队,担当着诱敌深入的重任,在第三舰队西南方向的后方五百海里,是米国太平洋第七舰队两艘航母组成的航母战斗群,东南方向与第七舰队同样距离的,是英军东印度舰队两艘航母组成的航母战斗群。
三个航母战斗群在浩瀚的大海上形成一个巨型“品”字,只等前方的第三舰队将日军联合舰队成功牵入距离中途岛五百海里的距离,后方埋伏的两个航母战斗群立即上来扎紧口袋,此役的战术目的是全歼所有来犯之敌。
二战时期的各国,包括米国在内都没有固定的航母战斗群编制,甚至没有航母战斗群这个概念。因为当时各国海军舰队组成是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编成的,舰队中的战列舰、航母、轻重巡洋舰、驱逐舰的数量及规模都是不定的,比如说莱特湾海战时美军舰队共计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而珊瑚海海战时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只是由2艘航空母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
可以说,航母战斗群这个全新的理念是蒋浩然一手策划出来的,尽管此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尼米兹大将,但整个方案几乎都是出自蒋浩然的手笔。
三个航母战斗群可以说是独自为战,但又相互依存、相互策应,但前提是,在第三舰队将岛军联合舰队引入埋伏圈之前,后方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必须完全隐身,不被敌人察觉,一旦提前暴露,日军万一集中火力对付侧翼的某一个航母战斗群,不管是米国的第七舰队还是英国的东印度舰队都绝对无法抵挡,相距几百海里的长途,救援都会变得极为渺茫。所以,后方两个航母战斗群的距离拉开到五百海里,就是为了防范这一点。
但此举也有弊端,这就意味着在前期的诱敌战役中,正面的第三舰队必须独自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风险不可谓之不高。
第二天清晨,衣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上,蒋浩然和尼米兹和一众参谋将领迎风而立,海风吹得米字旗猎猎作响,几只被镀了色的海鸥从舰艇边掠过,一轮红日从海里冒出,悬挂在云层之中,光彩四射,层层云海被染得橙红鲜亮,如同一团火焰在沸腾,海水也被染红了,昭示着今天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适合杀敌建功的好天气。远处是一片旌旗招展的战舰,微风举浪,好一幅海上日出图,蒋浩然不禁轻吟“半江瑟瑟半江红。”
“啊,什么?”尼米兹侧脸看着蒋浩然狐疑道,蒋浩然说的是中文,他回应的是英文。
蒋浩然莞尔一笑,用英文回答道:“没有什么,说海景漂亮而已。”
尼米兹苦笑着摇摇头,道:“你倒是还有这闲情逸致,到现在还没有猴子军的踪影,他们会不会来或是我们能否如期遇到他们都还没有结果,我这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啦。”
蒋浩然微微一笑道:“不着急,他们会来的,我们选择的是最佳的直线距离,从航程和战术机动上他们都会选择从这里经过,我们耐心等着就行了。”
尼米兹无奈地瘪嘴耸肩,目光却落在了远处修复一新的“企业号”航母上,一架飞机正从航母上起飞,银色的涂装在晨光里熠熠生辉,画出一道流畅的线条冲向天空,慢慢变成一个黑点消失在视野中,侦察机已经出动了。
蒋浩然也将这一幕收在眼底,表情有些冷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他身后是苏灿文和十几个雪狼特战队队员,虽然依然身姿笔直冷峻如铁,但脸色就不是那么好看了,有种虚弱的惨白,从来没有上过战舰甚至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海上的颠簸,让他们一个个都呕得翻江倒海胆汁都吐出来了,这十几个还算是好的,剩下的包括梅家姐妹、梁小天、小刀和其他队员,此时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但蒋浩然好像没有一点感觉,一如常日。
十几分钟后,一个高级参谋急匆匆地前来报告,前方潜艇已经发现敌人舰艇,具体数量不详,距离我方航母舰队三百海里左右。
“好!”尼米兹凌空挥舞着手臂,命令所有人员做好战斗准备,密切注意岛军动向,派出侦察机彻查岛军舰艇数量。
半个小时后,侦察机传回消息,发现日军四艘航母,其他战列舰、驱逐舰、巡洋舰等大小战舰百余艘,正在全速前进,目标方向直指第三舰队。
尼米兹欣喜若狂,四艘航母未必是敌人的全部力量,但一定是主力攻击舰队,它们的出现,证明了敌人的进攻方向没有错,完全是按照米军的思路来的,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扛住岛军的第一波攻击,尽力调出岛军的支援舰队,再一步步将他们牵进伏击圈。
尼米兹命令舰队摆开防守阵型,准备迎敌。
须臾之间,海面上就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航母、舰艇的士兵开始涌现甲板,进入战斗位置,一架架舰载机也开始从航母上起飞,快速组成空中编队。
米军的侦察机能发现岛军的航母,同样,岛军的侦察机也会发现米军的航母舰队,大型空战已经一触即发。
蒋浩然和尼米兹在岛上巡视了一圈,确定无误,才登上此次战役的旗舰——衣阿华号战列舰,前往正前方五百海里开外的第三舰队。
衣阿华号战列舰是米国海军建成的排水量最大的一艘战列舰。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标准排水量44500吨,满载排水量55710吨,装甲总重18466吨,全长270.4米,水线长262.1米,最大宽度33米,最大吃水深11米,主机功率212000马力,续航力15900海里17节,主炮9门50倍口径406毫米3座三联装,副炮20门38倍口径127毫米10座双联装,舰载机4架弹射器2台。
历史上,衣阿华号下水的时间是1942年,但蒋浩然的出现早已经让历史千疮百孔。
虽然是针对日军大和号战列舰应运而生的衣阿华号,由于岛国人对大和舰的建造和使用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得米国海军在很长时间里大大低估了该舰的实力,错误地认为其排水量不超过46000吨,采用406毫米口径的主炮,航速30节。
基于错误情报,美国人相信“依阿华”级战列舰在达到33节高速的同时,其火力和装甲厚度已经足以对付日本的新式战列舰,而事实上,大和舰的吨位、主炮威力、装甲厚度都超过了同时代的战列舰,依然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强战列舰。
当然,在这个航母高速发展的时期里,战列舰其实已经从巅峰时期开始走向末路。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承担远洋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若干世纪里,战列舰曾经雄霸海洋世界,独领一代蓝色风骚,是海军舰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早在17世纪中叶,海上就已出现了三桅风帆战舰,它的船体为木质,排水量增加到4000吨一5000吨;火炮甲板最多有3层,能装100多门火炮。这种战舰在海战中彻底改变了过去接舷战斗的战术,主要采用多艘舰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由此而得名"战列舰"。19世纪后半叶,战列舰普遍采用钢铁装甲,满载排水量达1万吨一1.2万吨,航速16节一17节,主炮口径由200毫米增至300毫米一350毫米,舰体防护装甲厚度达230毫米一450毫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海战中,战列舰充分显示了大舰巨炮的优势,因而成为各国海军竞相发展的重点。
20世纪30年代后期,战列舰的发展达到顶峰。这个时期建造的战列舰,如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排水量已达七万余吨,3座三联装主炮的口径为460毫米,航速27节;装甲厚度也大体与主炮口径相同,并加强了水下防护,以抵御鱼雷的进攻,大舰巨炮的特点更加明显。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战列舰一直是各海上强国的舰队主力舰和核心力量,占据着海上霸主的地位。
但在二战后期,航空母舰完全取代战列舰的重要地位,成为海上霸主。
衣阿华号战列舰追上第三舰队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时分,暗淡的星月下,三艘航母和百余艘各式战舰乘风破浪前进,它们将在天亮前将战线扩充到距离中途岛一千海里。
第三舰队是此次战役的正面部队,担当着诱敌深入的重任,在第三舰队西南方向的后方五百海里,是米国太平洋第七舰队两艘航母组成的航母战斗群,东南方向与第七舰队同样距离的,是英军东印度舰队两艘航母组成的航母战斗群。
三个航母战斗群在浩瀚的大海上形成一个巨型“品”字,只等前方的第三舰队将日军联合舰队成功牵入距离中途岛五百海里的距离,后方埋伏的两个航母战斗群立即上来扎紧口袋,此役的战术目的是全歼所有来犯之敌。
二战时期的各国,包括米国在内都没有固定的航母战斗群编制,甚至没有航母战斗群这个概念。因为当时各国海军舰队组成是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编成的,舰队中的战列舰、航母、轻重巡洋舰、驱逐舰的数量及规模都是不定的,比如说莱特湾海战时美军舰队共计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而珊瑚海海战时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只是由2艘航空母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
可以说,航母战斗群这个全新的理念是蒋浩然一手策划出来的,尽管此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尼米兹大将,但整个方案几乎都是出自蒋浩然的手笔。
三个航母战斗群可以说是独自为战,但又相互依存、相互策应,但前提是,在第三舰队将岛军联合舰队引入埋伏圈之前,后方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必须完全隐身,不被敌人察觉,一旦提前暴露,日军万一集中火力对付侧翼的某一个航母战斗群,不管是米国的第七舰队还是英国的东印度舰队都绝对无法抵挡,相距几百海里的长途,救援都会变得极为渺茫。所以,后方两个航母战斗群的距离拉开到五百海里,就是为了防范这一点。
但此举也有弊端,这就意味着在前期的诱敌战役中,正面的第三舰队必须独自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风险不可谓之不高。
第二天清晨,衣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上,蒋浩然和尼米兹和一众参谋将领迎风而立,海风吹得米字旗猎猎作响,几只被镀了色的海鸥从舰艇边掠过,一轮红日从海里冒出,悬挂在云层之中,光彩四射,层层云海被染得橙红鲜亮,如同一团火焰在沸腾,海水也被染红了,昭示着今天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适合杀敌建功的好天气。远处是一片旌旗招展的战舰,微风举浪,好一幅海上日出图,蒋浩然不禁轻吟“半江瑟瑟半江红。”
“啊,什么?”尼米兹侧脸看着蒋浩然狐疑道,蒋浩然说的是中文,他回应的是英文。
蒋浩然莞尔一笑,用英文回答道:“没有什么,说海景漂亮而已。”
尼米兹苦笑着摇摇头,道:“你倒是还有这闲情逸致,到现在还没有猴子军的踪影,他们会不会来或是我们能否如期遇到他们都还没有结果,我这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啦。”
蒋浩然微微一笑道:“不着急,他们会来的,我们选择的是最佳的直线距离,从航程和战术机动上他们都会选择从这里经过,我们耐心等着就行了。”
尼米兹无奈地瘪嘴耸肩,目光却落在了远处修复一新的“企业号”航母上,一架飞机正从航母上起飞,银色的涂装在晨光里熠熠生辉,画出一道流畅的线条冲向天空,慢慢变成一个黑点消失在视野中,侦察机已经出动了。
蒋浩然也将这一幕收在眼底,表情有些冷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他身后是苏灿文和十几个雪狼特战队队员,虽然依然身姿笔直冷峻如铁,但脸色就不是那么好看了,有种虚弱的惨白,从来没有上过战舰甚至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海上的颠簸,让他们一个个都呕得翻江倒海胆汁都吐出来了,这十几个还算是好的,剩下的包括梅家姐妹、梁小天、小刀和其他队员,此时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但蒋浩然好像没有一点感觉,一如常日。
十几分钟后,一个高级参谋急匆匆地前来报告,前方潜艇已经发现敌人舰艇,具体数量不详,距离我方航母舰队三百海里左右。
“好!”尼米兹凌空挥舞着手臂,命令所有人员做好战斗准备,密切注意岛军动向,派出侦察机彻查岛军舰艇数量。
半个小时后,侦察机传回消息,发现日军四艘航母,其他战列舰、驱逐舰、巡洋舰等大小战舰百余艘,正在全速前进,目标方向直指第三舰队。
尼米兹欣喜若狂,四艘航母未必是敌人的全部力量,但一定是主力攻击舰队,它们的出现,证明了敌人的进攻方向没有错,完全是按照米军的思路来的,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扛住岛军的第一波攻击,尽力调出岛军的支援舰队,再一步步将他们牵进伏击圈。
尼米兹命令舰队摆开防守阵型,准备迎敌。
须臾之间,海面上就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航母、舰艇的士兵开始涌现甲板,进入战斗位置,一架架舰载机也开始从航母上起飞,快速组成空中编队。
米军的侦察机能发现岛军的航母,同样,岛军的侦察机也会发现米军的航母舰队,大型空战已经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