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屡战屡败
只见那个汉人一脸讨好的笑容,跪在那里见礼道:“末将柴时华,见过大清和硕郑亲王殿下,大清多罗武英郡王殿下!”
郑亲王自然是济尔哈朗了,而多罗武英郡王则是爱新觉罗阿济格,没被封为亲王,还只是一个郡王而已。在原本的历史上,要到一六四四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或者说顺治元年,才会被封为和硕英亲王。
济尔哈朗一挥手,让柴时华站了起来,而后和蔼地脸色问道:“关内的情况,你是最了解的,可有何策献上?”
他一向谨小慎微,唯皇太极马首是瞻。不过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点类似皇太极,很有城府,一般不会喜形于色。不像在他侧面站着的阿济格,满脸的厌恶之色,就能看出他对柴时华是个什么看法。
听到济尔哈朗的问话,柴时华便只看着他,连忙回答道:“要是末将知道殿下要领军过来的话,肯定早就先联系,那样一来,出其不意之下,定能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搞不好,都能把秦兵给打残了……”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边上的阿济格一听,顿时就不耐烦地插话训道,“什么如果不如果的,有什么鸟用,就说当下!”
“是,是,是!”柴时华一听,转头看向阿济格,连连点头,不敢违抗。说话时,还是转头看向济尔哈朗的:“如今,关宁明军知道殿下领军驻扎在这归化城,因此会有所防备,就不是很好打了。”
说到这里,他连忙瞧了阿济格一眼,就怕他再训自己,立刻接着说道:“不过也没多大关系,末将领兵先去和明军交手,就和以前一样,假装打不过明军败退……”
“你还用假装么?”阿济格听到这里,不由得又插嘴,一脸厌恶地说道,“自己总兵的位置都保不住,四处借兵,却连战连败,无能之辈而已!”
建虏以武闻名,以武立足,当然看不起常败将军的。阿济格又不是很有城府的人,或者说,是个没脑子的人,厌恶柴时华,就随口说出来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阿济格就是因为没脑子,不但向多尔衮要求也封他为叔王,结果当然被多尔衮拒绝了。于是,等多尔衮一死,他就想学多尔衮,结果被削爵幽禁到死的下场。
但不管怎么样,他打仗是有一手,至少到现在为止,已经打了好多胜仗,皮岛的东江军,就是被他率领的建虏给灭了的。因此,他是有足够的资格去鄙视柴时华的。
柴时华没想到阿济格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就算他脸皮厚,也被阿济格说得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亏了济尔哈朗看到这个情况,冲阿济格摆摆手,没让阿济格再说下去,要不然,他那可怜的自尊心就会被阿济格给狠狠地丢地上踩了。
稍微稳了下神,柴时华才继续向济尔哈朗说道:“事先的时候,末将领军,会把沿途的人都杀光。然后,殿下领军就埋伏起来不怕走漏风声,等末将带着明军过来的时候,伏兵杀出,明军绝对挡不住大清军队,如此一来,明军一除,殿下所领大军就可以在关内为所欲为了!”
“呵呵,就这点想法?本王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计策呢!原来也不过如此!”阿济格听了,不由得冷笑一声道,“明国那边能打得你连战连败,就你这点想法,他们会不知道,他们会不提防我大清军队?”
柴时华听到这话,那脸色顿时又难看了。虽然他觉得明军未必会提防,但是,他也没法反驳阿济格的话,万一明军有提防呢?他可不敢立军令状!
阿济格说完之后,很不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头对济尔哈朗说道:“这样吧,我打着我们的旗号,领部分人马,外加蒙古军队冒充我大清军队,去攻打明国的大同,吸引明军的注意。而后,你领我大清主力悄然而行,再按这笨蛋的法子去伏击明军,如此应该能让明军上当。”
不得不说,阿济格打仗就是有两把刷子的。
济尔哈朗听了,点点头道:“不错,这个法子好!本王再让乌拉特部也去骚扰明国延绥地区,如此一来,柴总兵的入关,就显得不再引人注目,明军上当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有一点他其实没有说出来,大清领着蒙古部族再次攻打明国边关,哪怕只是骚扰,一般情况下,明军肯定是以防守为主,不会贸然出击的。但是,柴时华这个废物,就如同阿济格所说得那样,是屡战屡败,估计他的对手,也就是他以前的副手早就从骨子里藐视他了,必然不会在意,有很大的可能会对柴时华进行追击。
其实,柴时华也没有真得如此不堪。他从大明叛逃之后,自己的亲信军队荡然无存。全靠了去西部和草原借兵,才有人马来攻打大明。
如此一来,显而易见的是,第一,他对借来的兵马指挥,不会得心应手。第二,那些借来的兵马,肯定不会卖死力帮他打仗,而是来关内捞好处的。一旦死了人,或者打了硬仗,这些借来的兵不跑才怪!
这柴时华又没有古之名将的本事,对于借来的兵马压根没法整合,真正收为己用,自然就只能连战连败了。
此时,柴时华牵头献上的一条计策,经过阿济格和济尔哈朗的完善之后就成型了。
随后,柴时华立刻赶回西部去,而济尔哈朗也开始传出军令,立刻开始调兵遣将起来。
这时候的草原部族,自然都是臣服满清的,济尔哈朗的军令传到,也当然是听的。虽然有土默特部被明军所灭的例子在,可这也只是个例。对于大部分蒙古部族来说,他们觉得是土默特部脑子有屎,全是骑军,竟然都能被明国灭掉。这不是明国有多厉害,而是土默特部犯了不知道多大的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再加上辽东的战况还没有传到草原上,在这些蒙古部族的眼里,满清军队还是无敌的存在。他们对明军,那是碾压的存在。连去关内,就在明国皇帝的眼皮底下烧杀劫掠,明军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此情况下,这些蒙古部族自然是抱满清的大腿,听从满清军队的调遣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在蒙古东部草原上,正有满清的信使在疾驰。
科尔沁草原离辽东可以说很近,从盛京那边出了关口就是了。因此,满清的信使是最先赶到的。
科尔沁族的族长寨桑布和闻讯,立刻恭迎信使。虽然他的妹妹和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太极,但在礼节上,却还是保持着恭敬。
此时,他见到大清使者如此急切地赶来,猜着肯定是有要事。虽然他想不到是什么要事,可这不影响他的好奇。
听信使一读完皇太极的圣旨,布和不由得非常意外,有点难以置信,下意识地确认道:“什么?明国皇帝领军攻打辽东腹地?这……这可能么?”
“有什么不可能的!”那信使听了,便立刻回答道,“明国皇帝不过打了一次胜仗,就骄纵没边了,以为大清就不是明国的对手,不自量力地想攻打辽东腹地,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如今皇上正领军赶回辽东,贝勒这边可千万不要怠慢了,立刻按照旨意配合行动,务必把明国皇帝留在辽东!”
布和一听,连忙答应。随后,他便打听辽东那边战事细节。
这一次,皇太极领军攻打朝鲜,并没有通知草原上的部族,因此布和对此并不清楚。在他的有心问话之下,便大概了解了辽东和朝鲜那边的战况。
布和不知道详情还好,一问明白详情之后,顿时就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原来大清也会有这么困难的一天。
明国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厉害了?那明国皇帝以前的风评,不是昏庸无能的主么?怎么还亲自领兵,竟然打得睿亲王都全军覆没,那可是有一万多大清军队的啊!
这么想着,表面上,科尔沁族人喊马嘶的,立刻就响应了皇太极的旨意,就在调兵遣将。但是,实际上他又偷偷叫了他儿子吴克善,吩咐他去关内的时候悠着点,千万别犯浑去和明军死磕。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布和把他妹子和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太极。可在他的心中,当然还是科尔沁族排在最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以前的时候,科尔沁族和建州女真那也是有仇的,双方打过很多次战事,不过最终科尔沁族被野猪皮教训了,最后不得不臣服。为了表示忠心,布和就把他妹子给卖了,觉得这还不够,就又卖了他的小女儿,全都给了皇太极。
等到后来,皇太极成了大金大汗,并且展现出英明神武的一面,大金在他的手中越来越兴旺,并从他女儿和妹子那边得知,皇太极有真正称帝的野心后,布和索性就把他最喜欢的大女儿,也嫁给了皇太极。这个时候,就差把他自己嫁给皇太极去抱皇太极的大腿了。
从这个事情上能看出来,草原上的蒙古部族之所以全都臣服满清,就是因为满清越来越强大,让他们觉得,跟着满清混,至少不会被打,有时还能跟着捞好处。比如满清的每次入关,其实都有这些蒙古部族跟着去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跟在满清军队的身后,也没少在大明关内烧杀劫掠。
吴克善将来是要接他爹的位置,成为科尔沁族族长的。自然也是以科尔沁族为重,就算布和不说,他知道了辽东那边的情况之后,也会谨慎而行的。
于是,科尔沁族的军队出发之后,并没有表现得如同在信使面前那般卖力。
不止是科尔沁族,蒙古东部草原这边,有份收到皇太极加急送出旨意的部族,也全都明白了辽东局势之后,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和科尔沁族一般,光打雷不下雨,表面积极卖命,实际看菜吃饭,量力而行。
不过还没等他们这些蒙古部族的兵马入关,皇太极的加急信使就又跑来了。对他们说大清皇帝已经回师辽东,明国皇帝闻讯而逃,已经逃回关内去了。
这么一来,这个事情就这样作罢了。
但是,有关这一次的辽东战事,却在蒙古东部草原慢慢地传开了。
虽然他们相信,明国皇帝知道大清皇帝领兵回来之后,肯定是会闻风而逃。但是,对于之前的战事,他们还是感到非常吃惊的。明国皇帝,竟然能一战而灭多尔衮所部的一万多大清军队,这真是太让他们惊讶了。
他们和建虏打交道已久,自然知道,那个多尔衮可不是无能之辈,隐隐地,是皇太极以下最为精明的大清亲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犯浑的,马失前蹄,就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呢?
讨论着这事,另外一件有关明国皇帝的事情也重新被提了出来,就是河套土默特部被明国皇帝领军所灭。
以前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如同西部蒙古部族那般,认为是土默特部自己出了问题,才会导致全军覆没。可是,如今再加上多尔衮这一万多人马,他们就吃惊了。
一次犯傻还说得过去,两次犯傻,这怎么可能呢?总不可能,土默特部和多尔衮碰到明国皇帝领军的时候,都会自动犯傻吧?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明国皇帝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昏庸无能!而是明国朝堂上有奸臣当道,因此以前的时候,明国皇帝才表现得有点昏庸无能。如今他不信他的臣子,自己亲自领兵打仗,就看到他的厉害了。
一得到这个结论,这些东部的蒙古部族不由得都隐隐觉得蛋疼。要知道,明国从立国以来,就是和草原部族死磕,这都过去了将近三百年了,明国一直压制着草原部族。要是明国皇帝真是个能打仗的主,那以后他们的日子,就绝对是难过的。
这么想着,他们又没有别的方法,只能暗暗向长生天祈祷,明国这边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与此同时,奉旨返回辽东的吴三桂所部,沿着长城关内走着走着,眼看着便到大同了。
郑亲王自然是济尔哈朗了,而多罗武英郡王则是爱新觉罗阿济格,没被封为亲王,还只是一个郡王而已。在原本的历史上,要到一六四四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或者说顺治元年,才会被封为和硕英亲王。
济尔哈朗一挥手,让柴时华站了起来,而后和蔼地脸色问道:“关内的情况,你是最了解的,可有何策献上?”
他一向谨小慎微,唯皇太极马首是瞻。不过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点类似皇太极,很有城府,一般不会喜形于色。不像在他侧面站着的阿济格,满脸的厌恶之色,就能看出他对柴时华是个什么看法。
听到济尔哈朗的问话,柴时华便只看着他,连忙回答道:“要是末将知道殿下要领军过来的话,肯定早就先联系,那样一来,出其不意之下,定能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搞不好,都能把秦兵给打残了……”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边上的阿济格一听,顿时就不耐烦地插话训道,“什么如果不如果的,有什么鸟用,就说当下!”
“是,是,是!”柴时华一听,转头看向阿济格,连连点头,不敢违抗。说话时,还是转头看向济尔哈朗的:“如今,关宁明军知道殿下领军驻扎在这归化城,因此会有所防备,就不是很好打了。”
说到这里,他连忙瞧了阿济格一眼,就怕他再训自己,立刻接着说道:“不过也没多大关系,末将领兵先去和明军交手,就和以前一样,假装打不过明军败退……”
“你还用假装么?”阿济格听到这里,不由得又插嘴,一脸厌恶地说道,“自己总兵的位置都保不住,四处借兵,却连战连败,无能之辈而已!”
建虏以武闻名,以武立足,当然看不起常败将军的。阿济格又不是很有城府的人,或者说,是个没脑子的人,厌恶柴时华,就随口说出来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阿济格就是因为没脑子,不但向多尔衮要求也封他为叔王,结果当然被多尔衮拒绝了。于是,等多尔衮一死,他就想学多尔衮,结果被削爵幽禁到死的下场。
但不管怎么样,他打仗是有一手,至少到现在为止,已经打了好多胜仗,皮岛的东江军,就是被他率领的建虏给灭了的。因此,他是有足够的资格去鄙视柴时华的。
柴时华没想到阿济格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就算他脸皮厚,也被阿济格说得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亏了济尔哈朗看到这个情况,冲阿济格摆摆手,没让阿济格再说下去,要不然,他那可怜的自尊心就会被阿济格给狠狠地丢地上踩了。
稍微稳了下神,柴时华才继续向济尔哈朗说道:“事先的时候,末将领军,会把沿途的人都杀光。然后,殿下领军就埋伏起来不怕走漏风声,等末将带着明军过来的时候,伏兵杀出,明军绝对挡不住大清军队,如此一来,明军一除,殿下所领大军就可以在关内为所欲为了!”
“呵呵,就这点想法?本王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计策呢!原来也不过如此!”阿济格听了,不由得冷笑一声道,“明国那边能打得你连战连败,就你这点想法,他们会不知道,他们会不提防我大清军队?”
柴时华听到这话,那脸色顿时又难看了。虽然他觉得明军未必会提防,但是,他也没法反驳阿济格的话,万一明军有提防呢?他可不敢立军令状!
阿济格说完之后,很不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头对济尔哈朗说道:“这样吧,我打着我们的旗号,领部分人马,外加蒙古军队冒充我大清军队,去攻打明国的大同,吸引明军的注意。而后,你领我大清主力悄然而行,再按这笨蛋的法子去伏击明军,如此应该能让明军上当。”
不得不说,阿济格打仗就是有两把刷子的。
济尔哈朗听了,点点头道:“不错,这个法子好!本王再让乌拉特部也去骚扰明国延绥地区,如此一来,柴总兵的入关,就显得不再引人注目,明军上当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有一点他其实没有说出来,大清领着蒙古部族再次攻打明国边关,哪怕只是骚扰,一般情况下,明军肯定是以防守为主,不会贸然出击的。但是,柴时华这个废物,就如同阿济格所说得那样,是屡战屡败,估计他的对手,也就是他以前的副手早就从骨子里藐视他了,必然不会在意,有很大的可能会对柴时华进行追击。
其实,柴时华也没有真得如此不堪。他从大明叛逃之后,自己的亲信军队荡然无存。全靠了去西部和草原借兵,才有人马来攻打大明。
如此一来,显而易见的是,第一,他对借来的兵马指挥,不会得心应手。第二,那些借来的兵马,肯定不会卖死力帮他打仗,而是来关内捞好处的。一旦死了人,或者打了硬仗,这些借来的兵不跑才怪!
这柴时华又没有古之名将的本事,对于借来的兵马压根没法整合,真正收为己用,自然就只能连战连败了。
此时,柴时华牵头献上的一条计策,经过阿济格和济尔哈朗的完善之后就成型了。
随后,柴时华立刻赶回西部去,而济尔哈朗也开始传出军令,立刻开始调兵遣将起来。
这时候的草原部族,自然都是臣服满清的,济尔哈朗的军令传到,也当然是听的。虽然有土默特部被明军所灭的例子在,可这也只是个例。对于大部分蒙古部族来说,他们觉得是土默特部脑子有屎,全是骑军,竟然都能被明国灭掉。这不是明国有多厉害,而是土默特部犯了不知道多大的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再加上辽东的战况还没有传到草原上,在这些蒙古部族的眼里,满清军队还是无敌的存在。他们对明军,那是碾压的存在。连去关内,就在明国皇帝的眼皮底下烧杀劫掠,明军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此情况下,这些蒙古部族自然是抱满清的大腿,听从满清军队的调遣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在蒙古东部草原上,正有满清的信使在疾驰。
科尔沁草原离辽东可以说很近,从盛京那边出了关口就是了。因此,满清的信使是最先赶到的。
科尔沁族的族长寨桑布和闻讯,立刻恭迎信使。虽然他的妹妹和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太极,但在礼节上,却还是保持着恭敬。
此时,他见到大清使者如此急切地赶来,猜着肯定是有要事。虽然他想不到是什么要事,可这不影响他的好奇。
听信使一读完皇太极的圣旨,布和不由得非常意外,有点难以置信,下意识地确认道:“什么?明国皇帝领军攻打辽东腹地?这……这可能么?”
“有什么不可能的!”那信使听了,便立刻回答道,“明国皇帝不过打了一次胜仗,就骄纵没边了,以为大清就不是明国的对手,不自量力地想攻打辽东腹地,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如今皇上正领军赶回辽东,贝勒这边可千万不要怠慢了,立刻按照旨意配合行动,务必把明国皇帝留在辽东!”
布和一听,连忙答应。随后,他便打听辽东那边战事细节。
这一次,皇太极领军攻打朝鲜,并没有通知草原上的部族,因此布和对此并不清楚。在他的有心问话之下,便大概了解了辽东和朝鲜那边的战况。
布和不知道详情还好,一问明白详情之后,顿时就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原来大清也会有这么困难的一天。
明国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厉害了?那明国皇帝以前的风评,不是昏庸无能的主么?怎么还亲自领兵,竟然打得睿亲王都全军覆没,那可是有一万多大清军队的啊!
这么想着,表面上,科尔沁族人喊马嘶的,立刻就响应了皇太极的旨意,就在调兵遣将。但是,实际上他又偷偷叫了他儿子吴克善,吩咐他去关内的时候悠着点,千万别犯浑去和明军死磕。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布和把他妹子和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太极。可在他的心中,当然还是科尔沁族排在最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以前的时候,科尔沁族和建州女真那也是有仇的,双方打过很多次战事,不过最终科尔沁族被野猪皮教训了,最后不得不臣服。为了表示忠心,布和就把他妹子给卖了,觉得这还不够,就又卖了他的小女儿,全都给了皇太极。
等到后来,皇太极成了大金大汗,并且展现出英明神武的一面,大金在他的手中越来越兴旺,并从他女儿和妹子那边得知,皇太极有真正称帝的野心后,布和索性就把他最喜欢的大女儿,也嫁给了皇太极。这个时候,就差把他自己嫁给皇太极去抱皇太极的大腿了。
从这个事情上能看出来,草原上的蒙古部族之所以全都臣服满清,就是因为满清越来越强大,让他们觉得,跟着满清混,至少不会被打,有时还能跟着捞好处。比如满清的每次入关,其实都有这些蒙古部族跟着去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跟在满清军队的身后,也没少在大明关内烧杀劫掠。
吴克善将来是要接他爹的位置,成为科尔沁族族长的。自然也是以科尔沁族为重,就算布和不说,他知道了辽东那边的情况之后,也会谨慎而行的。
于是,科尔沁族的军队出发之后,并没有表现得如同在信使面前那般卖力。
不止是科尔沁族,蒙古东部草原这边,有份收到皇太极加急送出旨意的部族,也全都明白了辽东局势之后,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和科尔沁族一般,光打雷不下雨,表面积极卖命,实际看菜吃饭,量力而行。
不过还没等他们这些蒙古部族的兵马入关,皇太极的加急信使就又跑来了。对他们说大清皇帝已经回师辽东,明国皇帝闻讯而逃,已经逃回关内去了。
这么一来,这个事情就这样作罢了。
但是,有关这一次的辽东战事,却在蒙古东部草原慢慢地传开了。
虽然他们相信,明国皇帝知道大清皇帝领兵回来之后,肯定是会闻风而逃。但是,对于之前的战事,他们还是感到非常吃惊的。明国皇帝,竟然能一战而灭多尔衮所部的一万多大清军队,这真是太让他们惊讶了。
他们和建虏打交道已久,自然知道,那个多尔衮可不是无能之辈,隐隐地,是皇太极以下最为精明的大清亲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犯浑的,马失前蹄,就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呢?
讨论着这事,另外一件有关明国皇帝的事情也重新被提了出来,就是河套土默特部被明国皇帝领军所灭。
以前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如同西部蒙古部族那般,认为是土默特部自己出了问题,才会导致全军覆没。可是,如今再加上多尔衮这一万多人马,他们就吃惊了。
一次犯傻还说得过去,两次犯傻,这怎么可能呢?总不可能,土默特部和多尔衮碰到明国皇帝领军的时候,都会自动犯傻吧?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明国皇帝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昏庸无能!而是明国朝堂上有奸臣当道,因此以前的时候,明国皇帝才表现得有点昏庸无能。如今他不信他的臣子,自己亲自领兵打仗,就看到他的厉害了。
一得到这个结论,这些东部的蒙古部族不由得都隐隐觉得蛋疼。要知道,明国从立国以来,就是和草原部族死磕,这都过去了将近三百年了,明国一直压制着草原部族。要是明国皇帝真是个能打仗的主,那以后他们的日子,就绝对是难过的。
这么想着,他们又没有别的方法,只能暗暗向长生天祈祷,明国这边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与此同时,奉旨返回辽东的吴三桂所部,沿着长城关内走着走着,眼看着便到大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