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颜稳住天下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415
第165章番外一
陆上丝绸之路因着康国和缚赐的战火波及而在三年后提前回来,完成圣上所托归来的臣子们皆受到了应有的封赏。
领头三位臣子按功封赏,加官进爵。薛远封签书枢密院事,领从三品以上武散官,受封二等博远候。
签书枢密院事是枢密使副手的副手,是以后枢密使的候选,掌军机要事,正好全权协助于圣上。
薛远没有外调的经历却能跃入三品官之列,虽是丝路有功,但更多的还是他本身的能力强劲和圣上对他的期待和看重。
枢密院和政事堂直接听命于圣上,不受任何大臣的把控。他们手中的权力完全被顾元白所掌控,能放下来就能收上来,这对于以往的薛远来说很难忍受,但现在他却甘之如饴。
相比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则是缓慢地行了五年,在五年之后,林知城一行人才带着铺天盖地挥舞着大恒旗帜的船只归来。
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除了千百万两的金银铜之外,还有各国换取的货物,但比财富更重要的,是海外其他国家现如今的情况。
林知城献上了厚厚的一个折子,里面详细写了每个国家的见闻和地理位置。还有一些尚且无人占据的岛屿,林知城在面圣时很有急迫感地道:“圣上,这些岛屿我们都可以占领啊。”
顾元白也很有急迫感,他肯定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他询问了林知城很多,林知城一一答来,“外头的一些国家虽很是富有,但国情却很复杂。有些地方的吃食与我们天差地别,甚至茹毛饮血。我们依据着旧航线所走,大唐时没有显露名声的一些国家如今也有了不凡的实力,但都比不上我们大恒天朝。此次出海,大恒威名扬名于海内外,不少小国对大恒很是向往崇敬,不止送上了贡品,还意欲与我大恒建立起稳固的通商船队。”
林知城此次回程,还带回了各国对大恒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他们想要看一看遥远东方的这块土地,想要去感受一些能生产出茶叶、丝绸、瓷器的这个国家是有多么的繁华和文明。
顾元白心道,现在的年代,海上霸主还没有影,欧洲的那些国家还处于混乱的中世纪时代,没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而这个时候,中华还是世界第一,大恒有着相匹配的能力,有着震慑世界的船舰。
林知城的这一次出海,光是带来的财富就会震撼整个大恒王朝的人。
或许未来不远的一天,海洋上到处飘荡的都是大恒的旗帜。
顾元白笑了笑,又问了他特意留意的一些种子。旧航线不到美洲、欧洲一带,玉米和番薯、土豆这几样高产作物应当是带不回来了。
但出乎他的意料,林知城还真的给他带回了惊喜!
顾元白倏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林知城被他吓了一跳,“圣上?”
顾元白盯着桌上的三小袋种子不放,被这惊喜砸得又懵又晕,“这作物种子是哪里来的?”
“臣去往的那些国家之中有自称是来自一个叫做西班牙国度的人,”林知城道,“这个国家似乎离我们很是遥远,据此人所说,他们国家如今正发生驱逐入侵者的战斗。而他则在战斗之中因为意外独自漂流到异国之中,他用这些种子来与臣进行交换,让臣将他来到大恒。臣一看,就觉得黄色布袋中的种子同圣上曾说过的‘玉米’相同,都是金子光泽犹如牙齿大小的米粒形状。余下两种,臣却认不出来了。”
顾元白的一颗心此时都已躁动了起来,他反复翻看了玉米粒,又去打开另外两个布袋,种子一黄一深,皆是缺水到干枯的模样,分明就是土豆和番薯的种子。
这些其貌不扬的种子在顾元白眼里却像是无价之宝一般,顾元白惊喜之余又开始凝重,这些种子看起来相当不妙,谁知道还能不能种活?
机会都摆在面前了,要是种不活岂不是得怄死?
顾元白当机立断:“来人!”
能不能活,得先试试,只要有一丝成活的希望,顾元白都会想尽办法让这些作物在大恒的土地上生长。
*
皇帝陛下如获至宝地种地时,天下不如他所料地因为林知城的此次出海而震荡起来。
比较有门脉的商户和朝中官员,多多少少都为此次的航行投了一笔钱。这笔钱经过五年的等待,彻底翻了数倍,被这么大利益砸晕了的人们,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向了海上贸易这一块。
随后上书到顾元白桌子上,飞雪一般的折子都在求问皇帝陛下下一次的出海是在什么时候。
要是没有强大的军队和船舰在周边保护,他们的商队实在不敢在海洋上走得太远。
民间开始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出海的热潮,关于海外的游记一夜之间犹如百花初绽,不光是游记,还有更为详细地由出海人亲自编纂的传记。
这些东西越多,大家能认识的就越多。在户部和刑部的人将船舱上的金银铜和货物运送到国库中时,许多人都意识到了一件事实——海外是个聚宝盆。
他们蠢蠢欲动,但顾元白没有空理他们。
如今正好是农耕时节,他召来了数百名对种植之道最有心得的农户,将三小袋不到一百粒的种子交给他们,神色严肃,反复叮嘱,承诺种植成功的人荣华富贵。
数百名农户面面相觑,缓缓张大了嘴巴。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目光热烈了起来。
农户热火朝天的琢磨了起来,顾元白对这件事无比的关注,他记得这三样作物都适合在四月份播种,其中玉米是耐旱作物,种植成功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太低。
他夜里也念叨着这件事,“番薯倒是也耐旱,只是比不上玉米。土豆用水则是很大,我再想想,看看还能想出来什么……”
陆上丝绸之路因着康国和缚赐的战火波及而在三年后提前回来,完成圣上所托归来的臣子们皆受到了应有的封赏。
领头三位臣子按功封赏,加官进爵。薛远封签书枢密院事,领从三品以上武散官,受封二等博远候。
签书枢密院事是枢密使副手的副手,是以后枢密使的候选,掌军机要事,正好全权协助于圣上。
薛远没有外调的经历却能跃入三品官之列,虽是丝路有功,但更多的还是他本身的能力强劲和圣上对他的期待和看重。
枢密院和政事堂直接听命于圣上,不受任何大臣的把控。他们手中的权力完全被顾元白所掌控,能放下来就能收上来,这对于以往的薛远来说很难忍受,但现在他却甘之如饴。
相比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则是缓慢地行了五年,在五年之后,林知城一行人才带着铺天盖地挥舞着大恒旗帜的船只归来。
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除了千百万两的金银铜之外,还有各国换取的货物,但比财富更重要的,是海外其他国家现如今的情况。
林知城献上了厚厚的一个折子,里面详细写了每个国家的见闻和地理位置。还有一些尚且无人占据的岛屿,林知城在面圣时很有急迫感地道:“圣上,这些岛屿我们都可以占领啊。”
顾元白也很有急迫感,他肯定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他询问了林知城很多,林知城一一答来,“外头的一些国家虽很是富有,但国情却很复杂。有些地方的吃食与我们天差地别,甚至茹毛饮血。我们依据着旧航线所走,大唐时没有显露名声的一些国家如今也有了不凡的实力,但都比不上我们大恒天朝。此次出海,大恒威名扬名于海内外,不少小国对大恒很是向往崇敬,不止送上了贡品,还意欲与我大恒建立起稳固的通商船队。”
林知城此次回程,还带回了各国对大恒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他们想要看一看遥远东方的这块土地,想要去感受一些能生产出茶叶、丝绸、瓷器的这个国家是有多么的繁华和文明。
顾元白心道,现在的年代,海上霸主还没有影,欧洲的那些国家还处于混乱的中世纪时代,没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而这个时候,中华还是世界第一,大恒有着相匹配的能力,有着震慑世界的船舰。
林知城的这一次出海,光是带来的财富就会震撼整个大恒王朝的人。
或许未来不远的一天,海洋上到处飘荡的都是大恒的旗帜。
顾元白笑了笑,又问了他特意留意的一些种子。旧航线不到美洲、欧洲一带,玉米和番薯、土豆这几样高产作物应当是带不回来了。
但出乎他的意料,林知城还真的给他带回了惊喜!
顾元白倏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林知城被他吓了一跳,“圣上?”
顾元白盯着桌上的三小袋种子不放,被这惊喜砸得又懵又晕,“这作物种子是哪里来的?”
“臣去往的那些国家之中有自称是来自一个叫做西班牙国度的人,”林知城道,“这个国家似乎离我们很是遥远,据此人所说,他们国家如今正发生驱逐入侵者的战斗。而他则在战斗之中因为意外独自漂流到异国之中,他用这些种子来与臣进行交换,让臣将他来到大恒。臣一看,就觉得黄色布袋中的种子同圣上曾说过的‘玉米’相同,都是金子光泽犹如牙齿大小的米粒形状。余下两种,臣却认不出来了。”
顾元白的一颗心此时都已躁动了起来,他反复翻看了玉米粒,又去打开另外两个布袋,种子一黄一深,皆是缺水到干枯的模样,分明就是土豆和番薯的种子。
这些其貌不扬的种子在顾元白眼里却像是无价之宝一般,顾元白惊喜之余又开始凝重,这些种子看起来相当不妙,谁知道还能不能种活?
机会都摆在面前了,要是种不活岂不是得怄死?
顾元白当机立断:“来人!”
能不能活,得先试试,只要有一丝成活的希望,顾元白都会想尽办法让这些作物在大恒的土地上生长。
*
皇帝陛下如获至宝地种地时,天下不如他所料地因为林知城的此次出海而震荡起来。
比较有门脉的商户和朝中官员,多多少少都为此次的航行投了一笔钱。这笔钱经过五年的等待,彻底翻了数倍,被这么大利益砸晕了的人们,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向了海上贸易这一块。
随后上书到顾元白桌子上,飞雪一般的折子都在求问皇帝陛下下一次的出海是在什么时候。
要是没有强大的军队和船舰在周边保护,他们的商队实在不敢在海洋上走得太远。
民间开始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出海的热潮,关于海外的游记一夜之间犹如百花初绽,不光是游记,还有更为详细地由出海人亲自编纂的传记。
这些东西越多,大家能认识的就越多。在户部和刑部的人将船舱上的金银铜和货物运送到国库中时,许多人都意识到了一件事实——海外是个聚宝盆。
他们蠢蠢欲动,但顾元白没有空理他们。
如今正好是农耕时节,他召来了数百名对种植之道最有心得的农户,将三小袋不到一百粒的种子交给他们,神色严肃,反复叮嘱,承诺种植成功的人荣华富贵。
数百名农户面面相觑,缓缓张大了嘴巴。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目光热烈了起来。
农户热火朝天的琢磨了起来,顾元白对这件事无比的关注,他记得这三样作物都适合在四月份播种,其中玉米是耐旱作物,种植成功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太低。
他夜里也念叨着这件事,“番薯倒是也耐旱,只是比不上玉米。土豆用水则是很大,我再想想,看看还能想出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