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分卷阅读_747
第八百六十章 你个势利眼(两章合一)
丁坚很好奇,宋知府给皇上写了什么。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丁坚平日里太知道皇上是很打怵收到这些私报的。
每日各地,都有大量奏折上报,政事还好,至少它是正事。
就怕各地大臣的私信。
那真是五花八门,什么事情都有。
就说前儿个,就有大臣非要给皇上运送当地的一种特产水果。
这事儿,早在一个月前,皇上就二次回绝了,这已经是第三次又来私信想孝敬。
心是好的,可是这样的折子一多,烦啊。
皇上每日政事都处理不过来,还要回这些杂事儿,还挡不住各地好些大臣都这样做,它加在一起就量多。
丁坚当时就看到皇上在压抑愤怒。
他认为皇上那阵,心里想的应该是:吃吃吃,你就知道吃,舟车马顿就为运口吃的,怎么的,是朝廷富裕啊,还是你当地很富饶?
但皇上压抑着那口气,让他代笔给回帖写的是:
果子虽然难得,但也有人吃过。
朕问过了,并不是那么好吃。
爱卿代朕多吃一些就罢,此事不要再问。
所以丁坚眼下就琢磨:难道宋知府也步入后尘啦?黄龙那面又产出什么特产,想孝敬皇上?
唔。
此时的皇上,一边看信,一边莫名其妙心情不错。
宋爱卿不但什么也不孝敬他,而且还要麻烦他。
麻烦皇上,一点儿屁大的事儿,直接求到皇上头上,求到顶了。
找教养嬷嬷,这在皇上眼中确实是屁大的事儿,换成其他大臣家,都不能算是事儿。
皇上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被臣子求这种事情。
一般不都是求皇上谏言,求皇上饶命嘛。
但宋爱卿还真不是故意的。
信里字字诚恳。
感谢这个指婚,心中欢喜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忧愁。
正视自己寒门出身,见识上还是差许多。
宁可求皇上找教养嬷嬷,也不想求国公府。
还在信里表示,以后女儿成为王妃,她要是需要娘家出面处理的难题,臣要是无力解决还得找皇上。
皇上放下信,端起杯,喝了一口茶。
皇上心中不足以向外人道的感受:心有熨帖。
宋爱卿遇到难言的事儿,和他说。
直言,不想宋家从此依傍陆家;
不想女儿嫁过去被人低看,好像有一堆娘家人要借光似的;
不想让人误会女儿嫁好了,整个宋家就会更上一层楼。
不想蝇附骥尾。
这并不是宋氏一族追求的。
宋氏一族一直以来,只想靠忠心,靠实干,靠对皇上、对朝廷和百姓,无怨无悔的多做好事,而让曾经寒门的宋家步步登高。
以上这些,宋爱卿透过笔墨都表达了出来。
皇上动了一丝心思,想借机派“自己人”到宋家。
但他又在心里将这个想法否了。
宋爱卿在信里坦坦荡荡和他说心里话,这也是第一次求他,他要送去干干净净的人。
皇上摆驾去前皇后的宫里。
丁坚代皇上给宋知府回信:不日,嬷嬷就会到黄龙。
丁坚边回信边觉得表弟的岳父真是位妙人。
他现在有点谁都不服,就服这位。
处处能合皇上心意,这不是妙人是什么?
换咱是皇上,咱也不喜欢抱团啊。
你们沾亲带故抱团要做什么,要合起伙来抵抗朕?要抱团谋私利吗?
然而放眼望去,满朝文武,真就沾亲带故。
这种情况,对于皇上来讲,没办法的事,是门当户对造成的,但实际上很反感。
尤其是想重用的人,也因为联姻陷进这种关系网里,就很无奈,要费心多观察。
而表弟这岳父,一年到头不给皇上来封信,忽然在皇上嘴上不说,谁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时,给来了一封“表忠信。”
在丁坚看来,这就是表忠。
借着小事说事,一副要和陆家先撕撸开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怕陆家占他便宜呢。
还表现出一副傲骨,宋家不打算更不会靠陆家。
宋家就是宋家,宋家一定会行,定死了,但靠的是自己。
甚至信里还有些文人的狂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敢说他靠对皇上的衷心,靠兢兢业业的实干,将来就不如陆家?
这是一份自信,更是一种对皇上许诺会好好治理地方的魄力。
丁坚观察,御前行走这么久,还别说,正中靶心,皇上还真就欣赏这样的,宁要那狂傲的,也许会犯错,也不要那不出头的。
就连他也是。
大家都是人。
你说换咱是皇上,将心比心,高不高兴有宋知府这样的臣子?
这叫懂事儿。
另外,丁坚在代笔回信时,还在心里好笑的替别的大臣委屈一番。
因为有的大臣也有像宋福生信中这么想,且这么做的。
在朝堂上,联姻又如何,公是公,私是私。想法不一致,照样撕破脸。
他家,他外祖家就是这样做的。
唉,就是没抓住机会向皇上表态一番。
达到的效果,它就是不如那种会说话的,比如宋知府。
宋知府以后能不能做到还两说呢,可人家及时表态,真是个大妙人。
丁坚心想:要将信内容背下,将来表弟回京,要背给表弟听。
看看你岳父,在皇上面前,和你要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逗逗表弟。
而皇上此刻已经到了前皇后的宫里。
他先看着前皇后的画像,独自一人坐了好一会儿。
皇后和他吃了不少苦。
担惊受怕,一步也不敢行错,那时候被其他皇子妃没轻了奚落。
天下统一,庆典,分封,他最近很忙,已经好久没来坐一坐。
当皇上出来时,特意唤过前皇后身边的老嬷嬷。提起煜亲王妃教养嬷嬷的事。
这位老嬷嬷眼下已七十高龄。
她跪在皇上面前,感谢皇上想恩赐她出宫,有这种好事还会想着她。更感谢这些年,皇上对前皇后身边这些老人的优待。
只是老嬷嬷仍是拒绝,对皇上讲,她年纪大了,想一直陪着前皇后,从始至终。
自己拒绝了,这老嬷嬷却叫来四十多岁快五十岁的景嬷嬷和曾嬷嬷。
她求皇上,想让这两位嬷嬷出宫去伺候煜亲王妃。
两位嬷嬷闻言很吃惊,最初也是想拒绝的。
但老嬷嬷私下劝她们,从先皇后进宫选秀,你们就被分派来照顾她。
那时候的皇上还是皇子,连正主都不受宠,就可想而知当时选配出的先皇后并不出类拔萃,在一众秀女中身份也不高。
从那时候,这俩嬷嬷就跟在先皇后身边,跟着主子一起吃凉饭,一起受冻没碳,宫里要想欺负人,有许多方式。
可以说,没过几日好日子。
后来,随先皇后去奉天,先皇后生的皇子一个个离世,她们这些身边人跟着先皇后差些哭瞎眼睛,先皇后也撒手离去,更是留下她们在宫里度日如年。
老嬷嬷劝说那两位嬷嬷,你们从黑发变白发,趁着还能动,是时候抓住这个好机会出宫。新主子煜亲王妃,能被煜亲王看中,想必性情极好,一定会厚待你们。你们也要好好待新主子。”
新主子,她年轻,忠心耿耿的服侍她,盼着她能支起门庭,成为一家主母,生子,就不用度日如年了,活着有盼头。
就这样,十一岁进宫做宫女、后跟随先皇后,现已快五十岁的景嬷嬷和曾嬷嬷,踏上了去黄龙的路。
陆家有耳闻。
这不亲戚里有个丁坚传话嘛。
老夫人笑呵呵道,“我那个侄子呦。”
丁坚很好奇,宋知府给皇上写了什么。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丁坚平日里太知道皇上是很打怵收到这些私报的。
每日各地,都有大量奏折上报,政事还好,至少它是正事。
就怕各地大臣的私信。
那真是五花八门,什么事情都有。
就说前儿个,就有大臣非要给皇上运送当地的一种特产水果。
这事儿,早在一个月前,皇上就二次回绝了,这已经是第三次又来私信想孝敬。
心是好的,可是这样的折子一多,烦啊。
皇上每日政事都处理不过来,还要回这些杂事儿,还挡不住各地好些大臣都这样做,它加在一起就量多。
丁坚当时就看到皇上在压抑愤怒。
他认为皇上那阵,心里想的应该是:吃吃吃,你就知道吃,舟车马顿就为运口吃的,怎么的,是朝廷富裕啊,还是你当地很富饶?
但皇上压抑着那口气,让他代笔给回帖写的是:
果子虽然难得,但也有人吃过。
朕问过了,并不是那么好吃。
爱卿代朕多吃一些就罢,此事不要再问。
所以丁坚眼下就琢磨:难道宋知府也步入后尘啦?黄龙那面又产出什么特产,想孝敬皇上?
唔。
此时的皇上,一边看信,一边莫名其妙心情不错。
宋爱卿不但什么也不孝敬他,而且还要麻烦他。
麻烦皇上,一点儿屁大的事儿,直接求到皇上头上,求到顶了。
找教养嬷嬷,这在皇上眼中确实是屁大的事儿,换成其他大臣家,都不能算是事儿。
皇上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被臣子求这种事情。
一般不都是求皇上谏言,求皇上饶命嘛。
但宋爱卿还真不是故意的。
信里字字诚恳。
感谢这个指婚,心中欢喜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忧愁。
正视自己寒门出身,见识上还是差许多。
宁可求皇上找教养嬷嬷,也不想求国公府。
还在信里表示,以后女儿成为王妃,她要是需要娘家出面处理的难题,臣要是无力解决还得找皇上。
皇上放下信,端起杯,喝了一口茶。
皇上心中不足以向外人道的感受:心有熨帖。
宋爱卿遇到难言的事儿,和他说。
直言,不想宋家从此依傍陆家;
不想女儿嫁过去被人低看,好像有一堆娘家人要借光似的;
不想让人误会女儿嫁好了,整个宋家就会更上一层楼。
不想蝇附骥尾。
这并不是宋氏一族追求的。
宋氏一族一直以来,只想靠忠心,靠实干,靠对皇上、对朝廷和百姓,无怨无悔的多做好事,而让曾经寒门的宋家步步登高。
以上这些,宋爱卿透过笔墨都表达了出来。
皇上动了一丝心思,想借机派“自己人”到宋家。
但他又在心里将这个想法否了。
宋爱卿在信里坦坦荡荡和他说心里话,这也是第一次求他,他要送去干干净净的人。
皇上摆驾去前皇后的宫里。
丁坚代皇上给宋知府回信:不日,嬷嬷就会到黄龙。
丁坚边回信边觉得表弟的岳父真是位妙人。
他现在有点谁都不服,就服这位。
处处能合皇上心意,这不是妙人是什么?
换咱是皇上,咱也不喜欢抱团啊。
你们沾亲带故抱团要做什么,要合起伙来抵抗朕?要抱团谋私利吗?
然而放眼望去,满朝文武,真就沾亲带故。
这种情况,对于皇上来讲,没办法的事,是门当户对造成的,但实际上很反感。
尤其是想重用的人,也因为联姻陷进这种关系网里,就很无奈,要费心多观察。
而表弟这岳父,一年到头不给皇上来封信,忽然在皇上嘴上不说,谁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时,给来了一封“表忠信。”
在丁坚看来,这就是表忠。
借着小事说事,一副要和陆家先撕撸开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怕陆家占他便宜呢。
还表现出一副傲骨,宋家不打算更不会靠陆家。
宋家就是宋家,宋家一定会行,定死了,但靠的是自己。
甚至信里还有些文人的狂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敢说他靠对皇上的衷心,靠兢兢业业的实干,将来就不如陆家?
这是一份自信,更是一种对皇上许诺会好好治理地方的魄力。
丁坚观察,御前行走这么久,还别说,正中靶心,皇上还真就欣赏这样的,宁要那狂傲的,也许会犯错,也不要那不出头的。
就连他也是。
大家都是人。
你说换咱是皇上,将心比心,高不高兴有宋知府这样的臣子?
这叫懂事儿。
另外,丁坚在代笔回信时,还在心里好笑的替别的大臣委屈一番。
因为有的大臣也有像宋福生信中这么想,且这么做的。
在朝堂上,联姻又如何,公是公,私是私。想法不一致,照样撕破脸。
他家,他外祖家就是这样做的。
唉,就是没抓住机会向皇上表态一番。
达到的效果,它就是不如那种会说话的,比如宋知府。
宋知府以后能不能做到还两说呢,可人家及时表态,真是个大妙人。
丁坚心想:要将信内容背下,将来表弟回京,要背给表弟听。
看看你岳父,在皇上面前,和你要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逗逗表弟。
而皇上此刻已经到了前皇后的宫里。
他先看着前皇后的画像,独自一人坐了好一会儿。
皇后和他吃了不少苦。
担惊受怕,一步也不敢行错,那时候被其他皇子妃没轻了奚落。
天下统一,庆典,分封,他最近很忙,已经好久没来坐一坐。
当皇上出来时,特意唤过前皇后身边的老嬷嬷。提起煜亲王妃教养嬷嬷的事。
这位老嬷嬷眼下已七十高龄。
她跪在皇上面前,感谢皇上想恩赐她出宫,有这种好事还会想着她。更感谢这些年,皇上对前皇后身边这些老人的优待。
只是老嬷嬷仍是拒绝,对皇上讲,她年纪大了,想一直陪着前皇后,从始至终。
自己拒绝了,这老嬷嬷却叫来四十多岁快五十岁的景嬷嬷和曾嬷嬷。
她求皇上,想让这两位嬷嬷出宫去伺候煜亲王妃。
两位嬷嬷闻言很吃惊,最初也是想拒绝的。
但老嬷嬷私下劝她们,从先皇后进宫选秀,你们就被分派来照顾她。
那时候的皇上还是皇子,连正主都不受宠,就可想而知当时选配出的先皇后并不出类拔萃,在一众秀女中身份也不高。
从那时候,这俩嬷嬷就跟在先皇后身边,跟着主子一起吃凉饭,一起受冻没碳,宫里要想欺负人,有许多方式。
可以说,没过几日好日子。
后来,随先皇后去奉天,先皇后生的皇子一个个离世,她们这些身边人跟着先皇后差些哭瞎眼睛,先皇后也撒手离去,更是留下她们在宫里度日如年。
老嬷嬷劝说那两位嬷嬷,你们从黑发变白发,趁着还能动,是时候抓住这个好机会出宫。新主子煜亲王妃,能被煜亲王看中,想必性情极好,一定会厚待你们。你们也要好好待新主子。”
新主子,她年轻,忠心耿耿的服侍她,盼着她能支起门庭,成为一家主母,生子,就不用度日如年了,活着有盼头。
就这样,十一岁进宫做宫女、后跟随先皇后,现已快五十岁的景嬷嬷和曾嬷嬷,踏上了去黄龙的路。
陆家有耳闻。
这不亲戚里有个丁坚传话嘛。
老夫人笑呵呵道,“我那个侄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