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卷阅读_49
谁知道撒下去之后,这些种子倒是生长的生机勃勃,赵九福见了有些心动,就没让他爹都霍霍了,反倒是留下大部分过了夏。
到了秋天,山脚下那一片也变得金灿灿的,那些没有人照顾的稻苗居然生长的不过,虽然产量低,但其中有无人照料的缘故在。
不说别的,光是这随地就能生长,生命力堪比野草的性能就足够赵九福主意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陈家村附近可就有不少的荒地,若是能开一开撒上种子,就算一亩地只产出一两百斤,那也是凭空多出来的收入啊。
赵九福能看到这一点,经年种地的老人们自然也知道,老村长果然又来了一趟赵家,这一次老赵头没有直接松口,只是说粮种太少,这要分出去也不知道给谁好,不如打听打听粮种是从哪里来的,找好路子过去买岂不是更好。
老村长一想也是,这粮种是赵九福找回来的,来路清白干净,自然很快就找到了来路,那地方距离新亭府可不近,看起来就是个穷山僻壤的地方。
老村长是个有决断的人,很快就从村子里头组织成一个队伍来,出发去那边买粮种。这些人里头还有赵九福的两个哥哥赵老大和赵老二在内。
村里头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但老村长这一次却独断专行,他心中明白稻种的优良带来的好处,如果按照一年来算,他们走这么老远的一趟说不定还亏了钱。
但村子里的人又不是只活这么一年,他们子子孙孙都能把这稻种种下去,这种子不挑地方,旱地也可以种植,一年年的下来肯定是能赚回来的。
再者,赵九福那边早早的找过孙光宗帮忙,孙家的车队答应了带着他们一块儿出发,路过那地方等他们买够了种子,再把他们带回来。
孙家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样一来大家伙儿的安全还是能保障的,也就是路上吃喝花费,但万事就是如此,想要一点不出钱就拿到东西的好事儿哪儿能有。
倒是有人提出过让赵九福去找孙家疏通,让他们带一些粮种回来就是。
没等赵九福反驳,老村长就直接驳回去了,这次他们可不是要买一袋两袋的粮食,而是足够全村人明年用的粮种,赵九福难道还能让孙家做生意的时候只带着粮食回来不成?
别说孙家平时并不做粮食的生意,就算他们做,这价格肯定也高出许多。再者,他们也没有这么大的脸,让赵九福去欠别人人情。
虽然还有人叽叽歪歪,但最后陈家村组成的队伍还是出发了,经此一事,赵九福倒是真的开始反省自己,他不是小孩子了,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应该要懂。
陈家村的队伍是秋天离开的,按照时间他们能在两个月后回来,也不会耽误各家各户过年。在这一年的秋天,县学也迎来了一批新的学生。
这一次来县学入学的新生生员只有三人,听说今年戴河镇的学子们考试失利,通过生员考试的并不多,这三人之中有一个人还是赵九福曾经的同窗,一样在胡秀才手底下读过书。
按理来说被同一个先生教导过,他们应该比常人亲密一些才是,事实上因为胡秀才的偏爱,他手底下其余的学生对赵九福并不感冒,即使现在都进了县学都疏远的很。
赵九福一开始还有心交好,见他并不放在心上也就不再上心,他向来不是暗中烂好心,能把自己热脸贴着冷屁股的人。
又一年下来,赵九福已经把顾行之书房里头的书看了七七八八,他的记忆力极好,虽说不是过目不忘,但背诵和看书的速度也比常人快上许多。
赵九福不但看了,觉得好的书都抄写了一本,这么一来他原本的小书架子就不够用了,也幸好如今老赵家房间够多,找一个干燥的小房间单独拉一个书架就是。
老赵头对于儿子老是往家里头搬书的举动十分支持,不但老是偷偷给他银钱买书买笔墨纸砚,还亲自动手给他打了一个楠木的书架子。
这书架子不但够大够结实,上头还雕刻着云纹,摸起来光滑润泽,看起来浑然一体,似乎连契结的地方也看不到,赵九福一看就喜欢上了,心底佩服自家老爹的手艺。
书搬回来自然不能就这么放着,赵九福自己看,也让家里头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来看,只是叮嘱他们不能把书弄脏弄坏了,每一次没看完一本不能拿下一本。
因为家里头出了一个读书人,赵九福又特别喜欢抓着侄子侄女教导,更或者是皇帝的一句夸赞带来的效果,赵家人上上下下不说有没有天分吧,至少是喜欢书的。
喜欢书,他们就不会故意弄破弄乱书,但喜欢却不代表能看得进去,就像是赵老大的大儿子赵顺德,他当年跟赵九福读书的时候就坐不住,现在年纪大了,好不容易家里头已经给收好了亲事,哪里能安安心心的看一本书。
相比起来他弟弟赵顺义是真的喜欢看书,虽然他脑子不如亲哥哥聪明,但胜在有恒心,除了赵老二的两个女儿,反倒是他看书最多一些,比下头赵老大赵老三咬牙送去读书的赵顺荣和赵顺昌还好一些,这两个读书其实没啥天分,即使家里头老人硬逼着而已。
正因为如此,老赵头和几个儿子也没指望家里头能再出一个读书人,只想着让他们多读几天书,以后前程也好一些。
赵九福如今读书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抓着侄子侄女读书,愿意来的,他就多教导一些,不愿意来的,也就轻轻放过,于是乎这个书房里头来的最多的人,除了赵顺义就是温柔了。
第92章 准备考试
顾行之这一两年养出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走到哪儿手里头都把玩着一颗鸡油黄,原本这颗石头是用来当纸镇的,比起把玩用的手把件个头大了一些,但顾行之显然并不介意。
这块石头原本就出色,如今被他把玩了一年越发的温润,在阳光下一眼看去就像是能够流动一般,看的县学里头其他的训导颇为眼红。
这一日也是如此,顾训导一边把玩着鸡油黄蜜蜡,溜达了一圈回到书房,就瞧见自己的小弟子还在用功,他忍不住笑道:“你整日的看书,这些书也快倒背如流了吧。”
赵九福谦虚的说道:“倒是没有倒背如流,不过确实是能够背出来了,先生,不如你考考我,看我今日学的如何?”
顾训导微微挑眉,扑哧笑道:“也不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喜欢被人考校,既然你不怕被人考,那我今日就出一个难题来考一考你。”
赵九福不但不害怕反倒是露出了兴致勃勃的神态来,实在是县学不如家里,他总不能天天缠着四个先生一人问他一个问题吧,既然拜了师,只能辛苦一下顾训导了。
顾训导略一思考,果然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赵九福微微皱眉很快就答了上来,师徒两个来了兴致,就在小小的书房里头你来我往的对答。
赵九福是拜师之后才发现的,顾训导虽然功名只是举人,但是他的才华恐怕不会比孔教谕低,甚至更胜一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先生一直没有继续考。
很快,十个积分就落到了赵九福的口袋里头,赵九福心中有些可惜,系统的积分计算中,功名好像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标准,即使顾训导的才学十分出众,但最后只能奖励十分。
不过现在他的积分奖励的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遇到小时候那种为了三个积分不得不折腰的事情了,脱离了积分控制之后,赵九福反倒是更加能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顾训导的遍布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偏偏即使他因为赵九福必定不知道的那一题,赵九福皱着眉头演算了一番也给出了答案来。
到了最后,顾训导忍不住露出一个笑容来,十分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弟子,觉得这孩子收的实在是不亏:“不错不错,虽然还有几分不足之处,但比为师年幼的时候强多了。”
赵九福与他熟悉了,这会儿笑着打诨:“这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先生您说是不是。”
顾行之的回答是直接给了他一个脑镚儿,似笑非笑的说道:“你这厚脸皮跟谁学的?”
赵九福笑嘻嘻的说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跟谁学的先生您能不知道吗?”
两人插科打诨了一会儿,顾行之才严肃了一下脸色,开口问道:“后年的乡试,你可有准备下场?”
乡试三年一次,都是在八月份的时候举行,如今距离下一场乡试满打满算其实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那时候赵九福正好十三岁,若是不去参加的话就得再等三年。
赵九福进县学之后已经错过了一次,这一次他私心里是想要去试试看的,不管能不能中至少知道一下乡试的情况,积累一下经验也是好的。
不过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转而问道:“老师,您心里头怎么看?”
顾行之眯了眯眼睛,淡淡说道:“你是县学的第一名,如今蝉联第一已经有两年之久,若是你都不敢去下场一试,那让其他人怎么办。”
话虽如此,要知道上一个蝉联第一的徐晖第一次参加乡试就惨败而归,赵九福不会小看自己,但也从来不会麻木自信:“既然老师不反对,那我必然是要去试一试的。”
顾行之见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忍不住又给了一个脑镚儿,笑着说道:“小狐狸,你心里头是不是早就打算下场试试看了,口中还故意问我的话。”
赵九福却没有被戳穿心思的不好意思,反倒是振振有词的说道:“我猜着老师的心思,肯定是希望我下场试试看的,自己个人也想去试试,不过老师万一不希望我去的话,那我肯定还是得听老师的。”
自从有了师徒名义之后,顾行之对他极好,虽然不至于体贴入微吧,但作为一个老师肯定是合格的,不说别的,就是赵九福抚琴的手艺都提升了不少。
这样一个老师是绝对不会故意害自己的,若是他十分激烈的反对自己参加这一次乡试,那么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在,赵九福自然也会听从。
顾行之再一次被取悦了,口中却还是骂道:“真是个小滑头。”
赵九福心中无奈,只得再接再厉的拍马屁,实在是自家这位师傅有点幼稚,有时候就跟个小孩儿似的得要别人捧着哄着,赵九福有时候会想,是不是他家师娘受不了所以才没跟来。
师徒俩说定了一年半以后就会参加乡试,这时候快到过年了,距离县学放假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春假又有一个月,算起来赵九福用来备考的时间也不长。
顾行之并不是个传统的好老师,看他在县学里头的表现就知道了,能跟上的都是天才,跟不上的在他眼中就是蠢材,根本不需要搭理。
但是现在,顾行之却为赵九福整理出一套备考的资料来,说是资料也不尽然,其实是顾行之自己总结了前三届乡试的考题而来的。
不止如此,从这一日开始,赵九福每日都要做一篇策论交给顾行之,顾行之这一次可没有丝毫留情,写的稳妥了,他骂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写的创新了,他骂狗屁不通。
这个时候赵九福才理解为什么当年孙训导那么讨厌顾训导,实在是这家伙毒舌起来不是人,不带一个脏字都能说得别人无地自容。
也幸好赵九福不是真正的稚龄小孩,不然的话这样子的打击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也就是他脸皮厚才能撑下来,换成自尊心特别强烈的人还不得恨死他。
不得不说,顾行之的方法虽然简单粗暴,却确实在短时间内让赵九福飞快的适应进步着,以前他也看书,也学习,但更像是在慢慢的积累沉淀,而现在却在顾行之的带领下飞奔的朝着前面,只要走慢一点就有毒舌的皮鞭等着。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至少县学里头的同窗们就不行,在他们看来顾训导这不是故意折腾自己的弟子吗,谁家读书这么卖命的。
但在赵九福看来却觉得不错,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优点多多,上辈子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不都是经历过这么一段黑暗的岁月,更别提读研考博之前的日子了,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顾行之一开始布置大量的作业,其中也带着几分测试和试探的意思在,若是赵九福真的受不了做不完,他后面就准备降低一些密度。
谁知道出乎他预料的是,这孩子不但不叫苦喊累,反倒是适应良好,甚至有几次都超额的完成了他不知的内容,要知道县学里头的课业也不轻松,有些生员光是那个就应付不来。
顾行之觉得自己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对小徒弟刮目相看了,赵九福越是出色,他越是想看看这孩子的极限在哪里,这才出现了之前的那一幕。
赵九福若是知道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获得了更多的作业,不知道会不会放慢一些脚步,他的心中有一个野望,院试的第一名奖励惊人,那么作为更高一级的考试乡试又会如何呢?
这师徒俩沉浸在学海无涯之中,日子只觉得过得飞快,却不知道赵家人看着赵九福担心的很,以前虽然也读书,但自家阿福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啊。
但是现在天不亮就得起来,天色黑了还看见他在涂写,一度老陈氏都想进去哄他早些安睡,却被老赵头一把拦住了。
老赵头他们都是知道赵九福打算参加下一届乡试的,这会儿儿子这般用功,老赵头是既心痛又骄傲:“这是孩子自己选的路,你就别去添乱了。”
老陈氏只得说道:“读书也不能这么拼命啊,这几日看着都瘦了。”
老赵头却说:“瘦了就瘦了,你多煮一些滋补的给他补补身体就是了,但读书是大事儿,咱们不能拖后腿。”
老陈氏一听也是,于是第二天就开始折腾起滋补品来,她的手艺不错,也不吝惜银子,没一天重样的煲汤烧肉给儿子吃,直把赵九福吃的满嘴流油。
其实赵九福看着清瘦了一些,但精神却不错,顾行之是想要锤炼弟子,又不是真的要害他,布置功课的多少还是有分寸在的。
再者他还有白玉灵泉这个金手指在,不愁身体调养不好,但全天下的父母估计都一个样,看着儿子就觉得瘦,生怕他们吃不饱吃不好,恨不得将最好的东西都塞进他们的嘴巴。看着老陈氏忙忙碌碌,赵九福痛并快乐着,他亲娘的手艺实在是太好了。
第93章 再战
赵九福坐在马车上,身边是胡明河和赵炳生两人,这会儿大家都没有心思看书,一个个恨不得拿着蒲扇一直用力,即使如此空气中的热潮还是源源不断的涌进来。
他们正在赶考的路上,这一届的乡试就在新亭府进行,倒是省了新亭府内的生员奔波太远,但这一年的秋天却分外的热,秋老虎的威名让人望而生畏。
胡明河是三人之中体质最差的一个,这会儿他浑身都湿透了,只穿着一件单衣也无济于事,忍不住说道:“不如我还是去车前坐着吧,这也太热了,真让人吃不消。”
赵九福却一把拉住他,劝道:“可别,你现在浑身是汗,车前有风,这要是吹了风着凉了可不好,你再忍忍,旁边的窗都开着呢,马车里头其实也不闷。”
赵炳生好歹是三年之前参加过一次乡试的,也跟着一起劝道:“可不是吗,你可别觉得外头有风就凉快,现在日头毒辣的很,在外面别说纳凉了,别把你晒成人干就不错了。”
胡明河平时是好脾气的人,这会儿也忍不住有些心浮气躁:“这样不行那也不行,我真是得热死了,哎,今年这天气怎么这么热。”
老天爷就是这么热,他们凡人又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赵九福其实也热,不过他忍耐力比旁边两人好了许多,主要是体质也好所以才扛得住。
见胡明河坐立不安的样子,赵九福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葫芦来:“我娘给我准备的酸梅汤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冰镇过但也爽口,你们要不要喝一点。”
胡明河忙不迭的答应下来,拿着自己的水壶接了大半杯,他的水壶早就空了,这一口酸梅汤下去只觉得十分痛快,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连马车里头的闷热都好了一些:“阿福,你娘做的酸梅汤味道真不错,炳生,你也喝一些吧。”
赵炳生笑着也喝了一些,两人都觉得闷热的感觉好了一些,这其实也并不都是错觉,赵九福的酸梅汤里头加了许多灵泉,虽然大半天过去灵泉的作用也散去了大半,但剩下的这些还是有些安神静心的作用在,这才让两人好过了一些。
赵九福见他们都喝完了,这才打开车厢问道:“四哥,你要不要喝一口?”
赶着他们这辆牛车的可不就是赵老四,他自认皮糙肉厚不怕晒太阳,所以一开始就没往车厢里头去,觉得里头比外头还热。
听见弟弟的关心,赵老四笑着接过来喝了两口,这才说道:“果然还是咱家自己产的梅子味道正,现如今在外头喝他们的酸梅汤,都觉得不如咱娘煮的好。”
赵九福微微一笑,可不是吗,要知道后山的果树他可没少洒灵泉,这吸收了灵泉长出来的果子,能不比一般的果子好吗。
这几年老赵家可算是顺风顺水,每一年的果林都是大丰收,小部分新鲜的卖出去,大部分做成蜜饯卖出去,收入后者是大头,就这么两年下来,他大侄子赵顺德成亲的时候,赵老大都能拿出银子来造了一栋大青石屋子,都能比得上老赵家的祖屋了。
家里头过得好,赵九福读书也就更加专心,他看着赵老四被晒得满脸通红的样子,忍不住有些担心:“四哥,不如你还是到车厢里头去吧,反正也坐得下。”
赵老四却说道:“还是别了,你两个同窗都没带人,光我进去也不大好,再说了,这地里头抢收的时候可比现在热多了,还得干活,那时候我不也好好的。”
到了秋天,山脚下那一片也变得金灿灿的,那些没有人照顾的稻苗居然生长的不过,虽然产量低,但其中有无人照料的缘故在。
不说别的,光是这随地就能生长,生命力堪比野草的性能就足够赵九福主意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陈家村附近可就有不少的荒地,若是能开一开撒上种子,就算一亩地只产出一两百斤,那也是凭空多出来的收入啊。
赵九福能看到这一点,经年种地的老人们自然也知道,老村长果然又来了一趟赵家,这一次老赵头没有直接松口,只是说粮种太少,这要分出去也不知道给谁好,不如打听打听粮种是从哪里来的,找好路子过去买岂不是更好。
老村长一想也是,这粮种是赵九福找回来的,来路清白干净,自然很快就找到了来路,那地方距离新亭府可不近,看起来就是个穷山僻壤的地方。
老村长是个有决断的人,很快就从村子里头组织成一个队伍来,出发去那边买粮种。这些人里头还有赵九福的两个哥哥赵老大和赵老二在内。
村里头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但老村长这一次却独断专行,他心中明白稻种的优良带来的好处,如果按照一年来算,他们走这么老远的一趟说不定还亏了钱。
但村子里的人又不是只活这么一年,他们子子孙孙都能把这稻种种下去,这种子不挑地方,旱地也可以种植,一年年的下来肯定是能赚回来的。
再者,赵九福那边早早的找过孙光宗帮忙,孙家的车队答应了带着他们一块儿出发,路过那地方等他们买够了种子,再把他们带回来。
孙家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样一来大家伙儿的安全还是能保障的,也就是路上吃喝花费,但万事就是如此,想要一点不出钱就拿到东西的好事儿哪儿能有。
倒是有人提出过让赵九福去找孙家疏通,让他们带一些粮种回来就是。
没等赵九福反驳,老村长就直接驳回去了,这次他们可不是要买一袋两袋的粮食,而是足够全村人明年用的粮种,赵九福难道还能让孙家做生意的时候只带着粮食回来不成?
别说孙家平时并不做粮食的生意,就算他们做,这价格肯定也高出许多。再者,他们也没有这么大的脸,让赵九福去欠别人人情。
虽然还有人叽叽歪歪,但最后陈家村组成的队伍还是出发了,经此一事,赵九福倒是真的开始反省自己,他不是小孩子了,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应该要懂。
陈家村的队伍是秋天离开的,按照时间他们能在两个月后回来,也不会耽误各家各户过年。在这一年的秋天,县学也迎来了一批新的学生。
这一次来县学入学的新生生员只有三人,听说今年戴河镇的学子们考试失利,通过生员考试的并不多,这三人之中有一个人还是赵九福曾经的同窗,一样在胡秀才手底下读过书。
按理来说被同一个先生教导过,他们应该比常人亲密一些才是,事实上因为胡秀才的偏爱,他手底下其余的学生对赵九福并不感冒,即使现在都进了县学都疏远的很。
赵九福一开始还有心交好,见他并不放在心上也就不再上心,他向来不是暗中烂好心,能把自己热脸贴着冷屁股的人。
又一年下来,赵九福已经把顾行之书房里头的书看了七七八八,他的记忆力极好,虽说不是过目不忘,但背诵和看书的速度也比常人快上许多。
赵九福不但看了,觉得好的书都抄写了一本,这么一来他原本的小书架子就不够用了,也幸好如今老赵家房间够多,找一个干燥的小房间单独拉一个书架就是。
老赵头对于儿子老是往家里头搬书的举动十分支持,不但老是偷偷给他银钱买书买笔墨纸砚,还亲自动手给他打了一个楠木的书架子。
这书架子不但够大够结实,上头还雕刻着云纹,摸起来光滑润泽,看起来浑然一体,似乎连契结的地方也看不到,赵九福一看就喜欢上了,心底佩服自家老爹的手艺。
书搬回来自然不能就这么放着,赵九福自己看,也让家里头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来看,只是叮嘱他们不能把书弄脏弄坏了,每一次没看完一本不能拿下一本。
因为家里头出了一个读书人,赵九福又特别喜欢抓着侄子侄女教导,更或者是皇帝的一句夸赞带来的效果,赵家人上上下下不说有没有天分吧,至少是喜欢书的。
喜欢书,他们就不会故意弄破弄乱书,但喜欢却不代表能看得进去,就像是赵老大的大儿子赵顺德,他当年跟赵九福读书的时候就坐不住,现在年纪大了,好不容易家里头已经给收好了亲事,哪里能安安心心的看一本书。
相比起来他弟弟赵顺义是真的喜欢看书,虽然他脑子不如亲哥哥聪明,但胜在有恒心,除了赵老二的两个女儿,反倒是他看书最多一些,比下头赵老大赵老三咬牙送去读书的赵顺荣和赵顺昌还好一些,这两个读书其实没啥天分,即使家里头老人硬逼着而已。
正因为如此,老赵头和几个儿子也没指望家里头能再出一个读书人,只想着让他们多读几天书,以后前程也好一些。
赵九福如今读书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抓着侄子侄女读书,愿意来的,他就多教导一些,不愿意来的,也就轻轻放过,于是乎这个书房里头来的最多的人,除了赵顺义就是温柔了。
第92章 准备考试
顾行之这一两年养出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走到哪儿手里头都把玩着一颗鸡油黄,原本这颗石头是用来当纸镇的,比起把玩用的手把件个头大了一些,但顾行之显然并不介意。
这块石头原本就出色,如今被他把玩了一年越发的温润,在阳光下一眼看去就像是能够流动一般,看的县学里头其他的训导颇为眼红。
这一日也是如此,顾训导一边把玩着鸡油黄蜜蜡,溜达了一圈回到书房,就瞧见自己的小弟子还在用功,他忍不住笑道:“你整日的看书,这些书也快倒背如流了吧。”
赵九福谦虚的说道:“倒是没有倒背如流,不过确实是能够背出来了,先生,不如你考考我,看我今日学的如何?”
顾训导微微挑眉,扑哧笑道:“也不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喜欢被人考校,既然你不怕被人考,那我今日就出一个难题来考一考你。”
赵九福不但不害怕反倒是露出了兴致勃勃的神态来,实在是县学不如家里,他总不能天天缠着四个先生一人问他一个问题吧,既然拜了师,只能辛苦一下顾训导了。
顾训导略一思考,果然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赵九福微微皱眉很快就答了上来,师徒两个来了兴致,就在小小的书房里头你来我往的对答。
赵九福是拜师之后才发现的,顾训导虽然功名只是举人,但是他的才华恐怕不会比孔教谕低,甚至更胜一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先生一直没有继续考。
很快,十个积分就落到了赵九福的口袋里头,赵九福心中有些可惜,系统的积分计算中,功名好像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标准,即使顾训导的才学十分出众,但最后只能奖励十分。
不过现在他的积分奖励的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遇到小时候那种为了三个积分不得不折腰的事情了,脱离了积分控制之后,赵九福反倒是更加能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顾训导的遍布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偏偏即使他因为赵九福必定不知道的那一题,赵九福皱着眉头演算了一番也给出了答案来。
到了最后,顾训导忍不住露出一个笑容来,十分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弟子,觉得这孩子收的实在是不亏:“不错不错,虽然还有几分不足之处,但比为师年幼的时候强多了。”
赵九福与他熟悉了,这会儿笑着打诨:“这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先生您说是不是。”
顾行之的回答是直接给了他一个脑镚儿,似笑非笑的说道:“你这厚脸皮跟谁学的?”
赵九福笑嘻嘻的说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跟谁学的先生您能不知道吗?”
两人插科打诨了一会儿,顾行之才严肃了一下脸色,开口问道:“后年的乡试,你可有准备下场?”
乡试三年一次,都是在八月份的时候举行,如今距离下一场乡试满打满算其实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那时候赵九福正好十三岁,若是不去参加的话就得再等三年。
赵九福进县学之后已经错过了一次,这一次他私心里是想要去试试看的,不管能不能中至少知道一下乡试的情况,积累一下经验也是好的。
不过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转而问道:“老师,您心里头怎么看?”
顾行之眯了眯眼睛,淡淡说道:“你是县学的第一名,如今蝉联第一已经有两年之久,若是你都不敢去下场一试,那让其他人怎么办。”
话虽如此,要知道上一个蝉联第一的徐晖第一次参加乡试就惨败而归,赵九福不会小看自己,但也从来不会麻木自信:“既然老师不反对,那我必然是要去试一试的。”
顾行之见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忍不住又给了一个脑镚儿,笑着说道:“小狐狸,你心里头是不是早就打算下场试试看了,口中还故意问我的话。”
赵九福却没有被戳穿心思的不好意思,反倒是振振有词的说道:“我猜着老师的心思,肯定是希望我下场试试看的,自己个人也想去试试,不过老师万一不希望我去的话,那我肯定还是得听老师的。”
自从有了师徒名义之后,顾行之对他极好,虽然不至于体贴入微吧,但作为一个老师肯定是合格的,不说别的,就是赵九福抚琴的手艺都提升了不少。
这样一个老师是绝对不会故意害自己的,若是他十分激烈的反对自己参加这一次乡试,那么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在,赵九福自然也会听从。
顾行之再一次被取悦了,口中却还是骂道:“真是个小滑头。”
赵九福心中无奈,只得再接再厉的拍马屁,实在是自家这位师傅有点幼稚,有时候就跟个小孩儿似的得要别人捧着哄着,赵九福有时候会想,是不是他家师娘受不了所以才没跟来。
师徒俩说定了一年半以后就会参加乡试,这时候快到过年了,距离县学放假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春假又有一个月,算起来赵九福用来备考的时间也不长。
顾行之并不是个传统的好老师,看他在县学里头的表现就知道了,能跟上的都是天才,跟不上的在他眼中就是蠢材,根本不需要搭理。
但是现在,顾行之却为赵九福整理出一套备考的资料来,说是资料也不尽然,其实是顾行之自己总结了前三届乡试的考题而来的。
不止如此,从这一日开始,赵九福每日都要做一篇策论交给顾行之,顾行之这一次可没有丝毫留情,写的稳妥了,他骂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写的创新了,他骂狗屁不通。
这个时候赵九福才理解为什么当年孙训导那么讨厌顾训导,实在是这家伙毒舌起来不是人,不带一个脏字都能说得别人无地自容。
也幸好赵九福不是真正的稚龄小孩,不然的话这样子的打击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也就是他脸皮厚才能撑下来,换成自尊心特别强烈的人还不得恨死他。
不得不说,顾行之的方法虽然简单粗暴,却确实在短时间内让赵九福飞快的适应进步着,以前他也看书,也学习,但更像是在慢慢的积累沉淀,而现在却在顾行之的带领下飞奔的朝着前面,只要走慢一点就有毒舌的皮鞭等着。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至少县学里头的同窗们就不行,在他们看来顾训导这不是故意折腾自己的弟子吗,谁家读书这么卖命的。
但在赵九福看来却觉得不错,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优点多多,上辈子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不都是经历过这么一段黑暗的岁月,更别提读研考博之前的日子了,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顾行之一开始布置大量的作业,其中也带着几分测试和试探的意思在,若是赵九福真的受不了做不完,他后面就准备降低一些密度。
谁知道出乎他预料的是,这孩子不但不叫苦喊累,反倒是适应良好,甚至有几次都超额的完成了他不知的内容,要知道县学里头的课业也不轻松,有些生员光是那个就应付不来。
顾行之觉得自己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对小徒弟刮目相看了,赵九福越是出色,他越是想看看这孩子的极限在哪里,这才出现了之前的那一幕。
赵九福若是知道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获得了更多的作业,不知道会不会放慢一些脚步,他的心中有一个野望,院试的第一名奖励惊人,那么作为更高一级的考试乡试又会如何呢?
这师徒俩沉浸在学海无涯之中,日子只觉得过得飞快,却不知道赵家人看着赵九福担心的很,以前虽然也读书,但自家阿福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啊。
但是现在天不亮就得起来,天色黑了还看见他在涂写,一度老陈氏都想进去哄他早些安睡,却被老赵头一把拦住了。
老赵头他们都是知道赵九福打算参加下一届乡试的,这会儿儿子这般用功,老赵头是既心痛又骄傲:“这是孩子自己选的路,你就别去添乱了。”
老陈氏只得说道:“读书也不能这么拼命啊,这几日看着都瘦了。”
老赵头却说:“瘦了就瘦了,你多煮一些滋补的给他补补身体就是了,但读书是大事儿,咱们不能拖后腿。”
老陈氏一听也是,于是第二天就开始折腾起滋补品来,她的手艺不错,也不吝惜银子,没一天重样的煲汤烧肉给儿子吃,直把赵九福吃的满嘴流油。
其实赵九福看着清瘦了一些,但精神却不错,顾行之是想要锤炼弟子,又不是真的要害他,布置功课的多少还是有分寸在的。
再者他还有白玉灵泉这个金手指在,不愁身体调养不好,但全天下的父母估计都一个样,看着儿子就觉得瘦,生怕他们吃不饱吃不好,恨不得将最好的东西都塞进他们的嘴巴。看着老陈氏忙忙碌碌,赵九福痛并快乐着,他亲娘的手艺实在是太好了。
第93章 再战
赵九福坐在马车上,身边是胡明河和赵炳生两人,这会儿大家都没有心思看书,一个个恨不得拿着蒲扇一直用力,即使如此空气中的热潮还是源源不断的涌进来。
他们正在赶考的路上,这一届的乡试就在新亭府进行,倒是省了新亭府内的生员奔波太远,但这一年的秋天却分外的热,秋老虎的威名让人望而生畏。
胡明河是三人之中体质最差的一个,这会儿他浑身都湿透了,只穿着一件单衣也无济于事,忍不住说道:“不如我还是去车前坐着吧,这也太热了,真让人吃不消。”
赵九福却一把拉住他,劝道:“可别,你现在浑身是汗,车前有风,这要是吹了风着凉了可不好,你再忍忍,旁边的窗都开着呢,马车里头其实也不闷。”
赵炳生好歹是三年之前参加过一次乡试的,也跟着一起劝道:“可不是吗,你可别觉得外头有风就凉快,现在日头毒辣的很,在外面别说纳凉了,别把你晒成人干就不错了。”
胡明河平时是好脾气的人,这会儿也忍不住有些心浮气躁:“这样不行那也不行,我真是得热死了,哎,今年这天气怎么这么热。”
老天爷就是这么热,他们凡人又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赵九福其实也热,不过他忍耐力比旁边两人好了许多,主要是体质也好所以才扛得住。
见胡明河坐立不安的样子,赵九福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葫芦来:“我娘给我准备的酸梅汤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冰镇过但也爽口,你们要不要喝一点。”
胡明河忙不迭的答应下来,拿着自己的水壶接了大半杯,他的水壶早就空了,这一口酸梅汤下去只觉得十分痛快,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连马车里头的闷热都好了一些:“阿福,你娘做的酸梅汤味道真不错,炳生,你也喝一些吧。”
赵炳生笑着也喝了一些,两人都觉得闷热的感觉好了一些,这其实也并不都是错觉,赵九福的酸梅汤里头加了许多灵泉,虽然大半天过去灵泉的作用也散去了大半,但剩下的这些还是有些安神静心的作用在,这才让两人好过了一些。
赵九福见他们都喝完了,这才打开车厢问道:“四哥,你要不要喝一口?”
赶着他们这辆牛车的可不就是赵老四,他自认皮糙肉厚不怕晒太阳,所以一开始就没往车厢里头去,觉得里头比外头还热。
听见弟弟的关心,赵老四笑着接过来喝了两口,这才说道:“果然还是咱家自己产的梅子味道正,现如今在外头喝他们的酸梅汤,都觉得不如咱娘煮的好。”
赵九福微微一笑,可不是吗,要知道后山的果树他可没少洒灵泉,这吸收了灵泉长出来的果子,能不比一般的果子好吗。
这几年老赵家可算是顺风顺水,每一年的果林都是大丰收,小部分新鲜的卖出去,大部分做成蜜饯卖出去,收入后者是大头,就这么两年下来,他大侄子赵顺德成亲的时候,赵老大都能拿出银子来造了一栋大青石屋子,都能比得上老赵家的祖屋了。
家里头过得好,赵九福读书也就更加专心,他看着赵老四被晒得满脸通红的样子,忍不住有些担心:“四哥,不如你还是到车厢里头去吧,反正也坐得下。”
赵老四却说道:“还是别了,你两个同窗都没带人,光我进去也不大好,再说了,这地里头抢收的时候可比现在热多了,还得干活,那时候我不也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