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卷阅读_10
第17章 教书太难
大约是上辈子过得太艰难,以至于赵九福养成了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爱惜的性格,不管是现在用的笔墨纸砚,还是其他东西都是如此,这是因为上辈子所有的东西,都不容易得到的缘故,即使这辈子他成了家里头最受宠的那一个,这个习惯也没有改过来。
就是因为这样,虽然系统十分坑爹,出产的东西好看不好用,赵九福还是竭尽所能的利用起来。就像是白玉童,好歹还有一个养生的效果吧,虽说洗经伐髓是不用想了,但养生效果肯定还是有的吧,至少喝了这么大半年,赵九福自己觉得身体好了一些。
未免出现磕了药的效果,赵九福也不敢大口大口喝灵泉了,每天还是照旧只服用四滴灵泉,其余的就积攒起来,偶尔往家里头的水缸里头放一回。
效果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但大约是心理作用,他总觉得爹娘的身体也好了一些,以前老是腰酸背痛的,如今哀叹的时候也少了许多。
赵九福关注了一段时间就没有再盯着看,实在是效果微乎其微,他总不可能啥事儿不干光盯着白玉童的效果的。
比起这个来,多积攒一些积分才是正事儿,别的不说,要是能有一千积分的话,他好歹能攒到一个金元宝不是?
可惜除了日常生存积分之外,每天赵九福也就只能从胡秀才那边拿到五个积分,之前胡秀才会友的好事儿再也没有发生过。
看着一日日上涨的积分,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虽然还没正经的从系统买到过东西,但别的不提,至少不用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得担心自己的生存积分了不是。
不过抱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心态,赵九福每天还是要刷遍家里头的三个积分才停止,弄得老赵头和老陈氏私底下嘀咕,自家孩子就是喜欢读书,这不是,上了学之后劲头就更足了。
腊月二十这日,陈家村这边下了一场好大的雪,一夜起来,村里头的屋子,道路,甚至远处的山峰都变成了白色,整一个成了白雪世界。
赵九福已经不用去学堂了,毕竟先生也得过年,靠近年关的时候他们是有一个月的假期的,就是用来走亲戚的。
不过即使如此,在家的时候赵九福也没忘了念书,他不但自己念,还把在家的几个侄子都抓过来一起念,除了年关时候因为酒楼更忙,不得不留在城里头继续当学徒的赵顺德,其余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没逃过。
老陈氏生的不少,下一代的孩子就更多,赵老大家现在就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除了还在城里头的赵顺德之外,只有比赵九福还要小两岁,今年说话都还不利索的赵顺荣逃过一劫。赵老二一家都在城里头且不说,赵老三这边赵顺昌没逃开,就连六岁的赵桂花也得去。
除了赵九福之外,这些还都是真小孩啊,虽然都知道读书好,但哪一个都待不住,在屋子里头念了几句新鲜劲头过去了,就忍不住想要跑出去玩儿。
赵九福就说了:“之前不是你们说想要读书的吗,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因为想要出去玩就浪费了,玩什么时候不能玩,但读书的话,等我开始上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时间了。”
这么一说,年纪大一些的赵顺义倒是忍住了,他今年已经十岁知道一些好歹了,也知道若是能多认得几个字的话,将来出去找活儿也容易。
但才七岁的赵顺昌却嚷嚷道:“我还是不学了,看着那些字就头晕,小叔,我带桂花出去玩儿了,你就教二哥和二姐去吧。”
说完这话,赵顺昌拉着赵桂花就嗒嗒嗒的跑远了,赵九福只得把心思放到剩下的两个侄子侄女身上。赵顺义花了心思,好歹能记住一些,但赵菊花的心思却不在这里。
好容易熬了一会儿,赵菊花就说了:“小叔,我是女孩子学了字也没啥用,不如你就教二哥吧,我过去帮奶奶和娘干活儿,快过年了,家里头事情多,我也不能躲懒。”
于是就只留下赵九福和赵顺义两个大眼瞪小眼,赵九福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这位二侄子身上,但是从早到晚的,赵顺义能记住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字。
等几天下来,赵九福也不得不承认,这孩子估计是没啥读书的天分,能认得字将来谋一份工作就不错了,赵顺义估计也知道自己脑子不太灵光,连着几天都有些灰心丧气。
原本老赵头和老陈氏都看好自家小儿子教人读书呢,结果过了几天只剩下赵顺义一个人了,每天问他背了什么书还是磕磕碰碰的,一点儿也没有儿子那时候的灵光。
就是赵顺义的亲娘小陈氏,也忍不住私底下跟赵老大说道:“你看咱儿子背书的样子,哪有当初小叔那么厉害,哎,看来这读书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的。”
当初要不是已经送了大儿子去城里头,花了不少银子,小陈氏其实也动过送二儿子去读书的心思,现在看来得亏没花这个钱,不然也是打了水漂。
其实要说起来,赵顺义也不是真的那么差,就是普通孩子的记性和天分,最多只能说没啥天分,只是有一个赵九福珠玉在前,倒是显得他越发蠢笨起来,这孩子也是倒了血霉了。
相比起来,赵九福其实觉得三房那边的赵顺昌脑子更灵活一些,只是这孩子现在七岁了也没个定性,整天撒丫子出去乱玩,跑的都不见踪影,他想抓也抓不回来。
一开始他还出去找过几次,后头见他自己不上心,赵老三和邓氏也不当一回事儿,也就把这事儿放下了,专心每天就教赵顺义读书。
他却不知道,邓氏在屋子里头还抱怨过这事儿呢,抓着赵顺昌几个说道:“你们小叔也真是的,他自己才去学堂一年,能读出个什么来,也就是爹娘两个疼他才夸奖几句,他还当了真了,还说什么教你们,可别到时候教出来的都是错的,记住了反倒是让人笑话。”
邓氏自从连续生了两个女儿,自己觉得在赵家直不起腰杆子来,对于唯一的儿子赵顺昌分外的看重,心里头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就在儿子面前一番说道。
赵顺昌原本就玩心大,又听见他娘这么说,哪里还会真的用心读书,不是想办法溜出去玩耍,就是三心两意,没几天就把赵九福的耐心折腾光了。
相比起来,赵桂花倒是有心识得几个字,她年纪虽然小,却是比邓氏和赵顺昌知道一些好歹,只可惜邓氏重男轻女,老陈氏也差不多,对她并不十分看重。
赵顺昌想要拖着她一块儿出去玩,赵桂花也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只得委委屈屈的跟着出门了,心里头怨念的很。
这事儿赵九福不知道,但老陈氏却知道一二的,有一日又看见赵九福出门抓赵顺昌回来读书,就把人直接叫住了:“阿福啊,你想要教你那些侄子侄女读书是好事儿,但牛不吃草按着他的头也没用,阿义虽然笨了点,好歹还用心。”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他没听懂老陈氏话里头的意思,还说道:“就是想着教一个人也是教,多教几个人也是教,能识字总是好的。”
老陈氏却撇了撇嘴说道:“等阿昌长大了,知道好歹了,自己就会找到你,现在啊你整天抓他也没用,还不如多看着阿义一些,让他脑子快些开窍。”
赵九福原本也觉得烦了,听了这话自然不会坚持,索性回头去教赵顺义了。
赵顺义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但胜在一个踏实听话也用功,赵九福看了一段时间,觉得直接用胡秀才的教书办法估计不行,自己慢慢的琢磨出一套来。
这一套法子看似笨,却是针对赵顺义量身定制的,别的不提,至少十分适合他,对比之前的浑浑噩噩,赵顺义果然觉得清晰了一些。
虽说每日要记住的东西少了一些,但贵在一个实用,还能跟赵顺义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这么一来自然比死记硬背来得好,赵顺义又有了几分自信。
经过这事儿,赵九福也就把赵顺昌的事情忘在了脑后,倒是老陈氏私底下跟老赵头说道了几句:“当初就不该听老三的话,给他娶了邓氏回来,那三媳妇就一张脸能看,小肚鸡肠不说,目光也短浅的很,阿福多好的心思,在她眼里就跟要害了阿昌似的。”
老赵头都是比她看得开,说道:“这媳妇娶都娶回来了,这些年也没犯什么错,孩子都给老三生了三个了,还说这些做什么。”
老陈氏叹了口气,又说道:“我就会看不惯她那样儿,整天不想着点好的,光动歪心思了,得亏后头连生了两个女儿,这要是儿子的话肯定比现在还要折腾。你看着吧,现在是她自己拦着,以后有她后悔的时候,我就是怕她耽误了阿昌这孩子。”
“阿昌是她儿子,老三都不管,我们当爷爷奶奶的也少管,免得不讨好还沾了一身腥。”老赵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说了一句,“咱们俩啊,知道好好顾着阿福就行了,他们都成家立业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哪里还用咱们操心。”
第18章 意外之喜
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效果显然是不同的,赵九福每天除了自己读书之外,其他时间都花在了赵顺义身上,一开始赵顺义还磕磕碰碰不自信,慢慢的居然也开始走上正轨了。
这一日,赵九福照旧抽查了赵顺义的功课,比起前些日子来,赵顺义的功课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至少不会越背声音越小,先把自己的气势都弄丢了。
虽说赵顺义年纪比自家小叔还大了七岁,但他从小就是个温顺憨厚的性子,也愿意听赵九福的话,两人倒是也算相得益彰。
等他背的差不多了,赵九福也不吝啬自己的夸赞,笑着说道:“不错,阿义,你现在已经背的很好的,可见这些时日没少努力。”
作为家中二子,又是温吞吞的性格,赵顺义在赵老大家中也是不受重视的那一个,被夸赞更是难得的事情,这会儿被这么一夸,脸颊都变得红彤彤了。
赵九福却觉得这孩子其他都好,就是有些不自信,不然光是这个自制能力就能甩开其他孩子一条街,他想了想又说道:“前面这些你已经背下来了,笔顺也记住了,不如今天开始我教你写字吧。”
赵九福向来是个行动派,说了这事儿就找出一直毛笔来,那是他以前用的一直,笔头稍微有点秃,但并不影响写字,只是写出来会有些不好看而已。
赵顺义脸颊涨的更红了,支支吾吾的说道:“小叔,要不我还是先在地上写吧,不然浪费了纸张,这些纸张可不便宜。”
赵九福笑了笑,开口说道:“这个当然,一开始写字少有直接用纸张的,不过也不用在地上,你在这块板子上写,那是我以前启蒙的时候特意打的。”
那是赵九福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让老赵头磨出来的一块木板,只上了清漆,平滑并且耐耗,赵九福一直用了两三个月,等抽奖抽到了用不完的纸张才开始停用。
赵顺义一听也没有拒绝,一边死死的把赵九福说的话记住,一边笨手笨脚的开始写字。
赵九福有心调整他不太对的姿势,但他的个头太矮了,才将将到赵顺义的胸口处,想要握着他的手纠正是不可能了,只能垫着脚尖儿开口指导。
这么一连练了好几日,陆陆续续有人上门来求春联来了。
原本是没有人想到让赵九福写春联的,毕竟他去学堂才一年了,能顶什么事儿?只是赵家的春联却是赵九福亲手写的,乍一看居然还不错,至少齐齐整整跟街上卖的也差不离。
乡下人看不懂书法,只觉得看着齐整就是好的,再说春联去买的话至少也得十文钱一对,家里头贴上三对就是三十文,但是买红纸的话十文钱就有厚厚一叠了。
老陈氏对自家幺儿特别自信,早早的买了许多红纸回家裁好,就等着让赵九福去写。
赵九福倒是也不怯场,直接挥笔写下了几对春联,老陈氏一看,顿时笑着说道:“我家阿福就是能干,这得给家里头省了多少钱啊。”
说完就乐滋滋的带着两个媳妇孙女贴春联去了,这次一点儿也不小气,不但正房贴了,门口贴了,就连几个儿子媳妇的门口也贴了各一对。
贴了还不算,偶尔有人来串门,老陈氏还会不经意的说道:“瞧见没有,这是我家阿福写的,可见读书还是有用的,至少给家里头省了买春联的钱不是。”
那人一听,仔细一看也觉得不错,就问了:“阿福真是能干了,这才学了多久啊就写的这么好了,可见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大嫂子,要不你让他给我家也写一写?”
老陈氏自然不会推辞,有了第一个人上门,陈家村的人陆陆续续也找上门来了,毕竟这一来一去能省下不少呢,有便宜不占的都是王八蛋。
来的人太多了,赵九福索性就把自己的书桌搬到了院子里头,有人过来就直接挥笔就写,他一年来不间断的锻炼还是有用的,至少看起来动作十分顺畅。
原本有只是来凑热闹的人,一看他这个姿势也乐了,交头接耳的说道:“哎,这赵家小子还真有两下子啊,至少我是写不出这字儿来。”
“人家可是花了钱读的书能不学到一点真本事,哎,我也回家带点红纸来,写的真不错。”
也有人跟赵九福提要求了:“阿福啊,你给我家写点吉利的,我不图别的,就想地里头收成好,明年也能过一个好年。”
“行。”赵九福好歹装了一肚子的东西,想了一会儿就落笔了,“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那人一看就满意了,笑着说道:“不错不错,听起来就喜气的很。”
又有一人挤进来说道:“阿福,给我也写一个喜气一点的,不过可不能一模一样啊。”
赵九福又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行,叔你看着。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怎么样?”
后头一连串的写下来,居然一个重复的都没有,不说别人,老赵头和老陈氏都觉得惊讶了,等人都走光了,老陈氏忍不住问道:“阿福啊,你肚子里头怎么装了这么多的春联,有些我听都没听过,难道先生还教这个?”
赵九福心中咯噔一下,意识到自己有些露馅了,只得解释道:“先生倒是没有特意教,但我想着回家肯定要写,所以特意找了书看,多记住了一些。”
老陈氏这才拍着腿说道:“不愧是我儿子,就是机灵,哼,那些家伙都上门来让你写春联了,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说酸话。”
因为老赵家只送了赵九福去读书,村里村外不是没有人说酸话,不是说他们夫妻俩偏心,就是说他们犯傻,送孩子读书那不就是浪费钱吗。
老陈氏多要强的人,听见这话都得跟人撕扯一番,这会儿眼看着那些背地里说话的人也上门来求春联,顿时兴高采烈起来,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说话。
赵九福笑了笑没有接话,他愿意好声好气的给人写春联,其实也有几分这个意思在。乡下人家读书的少,他们家情况又特别特殊。
即使是赵九福自己,也不能说不知道老赵头和老陈氏的偏心的,更别提其他人了,因此只要是能给爹娘挣面子的事情,赵九福总是乐意去做。
乡里乡亲的,上门里求春联自然不可能直接给钱,但陈家村的日子还算不错,村人们也都是要脸的,有些大方的会带上几个鸡蛋,就算是小气的,也愿意带上一把自家种的青菜。
别看这些不值钱,一个村的东西加起来量可不少,足够赵家安安稳稳过个好年了。
老陈氏清点了一下东西,也有些乐滋滋的:“咱家过年的鸡蛋都不用买了,老大家的,这些鸡蛋留在外头,年初一的时候个每个娃娃都煮一个糖水鸡蛋。”
小陈氏一听也有些喜滋滋的,一个鸡蛋至少也得一文钱,平时可不敢这么造。
另一头的邓氏这会儿也觉得读书好了,有些酸溜溜的说道:“还是小叔有本事,这几天的功夫收到多少鸡蛋青菜。”
老陈氏不理会她酸溜溜的语气,继续说道:“可不是吗,要不是鸡蛋多我可舍不得,行啦,多放几个出来,初一索性大家都吃,免得有些人心里头惦记。”
赵九福向来是不管家里头女人之间的官司的,老陈氏也不让他管,这会儿他还站在院子里头,把剩下的红纸铺好了之后喊道:“阿义,你过来写写看。”
赵顺义原本在后头帮忙呢,听见这话连忙挥手说道:“不不不,小叔,我不行的,别弄坏了这些红纸,还是你来写吧。”
赵九福却一把拽住赵顺义,笑着把他推到了书桌前,他自己站在一个小板凳上,倒是显得两个人的身高差不那么明显了:“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再说了,原本就是多出来的红纸,就算是写坏了也不打紧。”
赵顺义还是不敢下手,赵九福又说道:“我这几日看你写的字已经不错了,你是我亲手交出来的,我对你有信心,难道你自己没有?”
赵顺义颇有几分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好说歹说才终于下手,他太紧张了,以至于第一笔就写的不对,看起来有些歪歪扭扭的,赵顺义恨不得将脑袋塞进裤子里头。
赵九福看了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还不错,除了第一笔太紧张了,其他都写的挺好的,可见你在写字还是有些天分的,来,再写一副。”
被夸了两句,赵顺义似乎有了一点自信心,鼓起勇气再写了一副,他的字比赵九福自然远远不如的,但撇是撇捺是捺,至少看得出来是完整的字。
等他写完了,赵九福就笑着说道:“你看,这不就写的不错,大哥大嫂,你们过来看下,这可是阿义亲手写的春联。”
里头的赵老大和小陈氏一听,立刻感兴趣的走了过来,两人齐齐一看,第一眼觉得这字跟小叔的差很多,但他们对儿子的期待值太低了,以至于再看的时候居然都觉得不错。
赵老大先说了:“这写的是什么,写的是还不错啊,这一是一,二是二的。”
大约是上辈子过得太艰难,以至于赵九福养成了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爱惜的性格,不管是现在用的笔墨纸砚,还是其他东西都是如此,这是因为上辈子所有的东西,都不容易得到的缘故,即使这辈子他成了家里头最受宠的那一个,这个习惯也没有改过来。
就是因为这样,虽然系统十分坑爹,出产的东西好看不好用,赵九福还是竭尽所能的利用起来。就像是白玉童,好歹还有一个养生的效果吧,虽说洗经伐髓是不用想了,但养生效果肯定还是有的吧,至少喝了这么大半年,赵九福自己觉得身体好了一些。
未免出现磕了药的效果,赵九福也不敢大口大口喝灵泉了,每天还是照旧只服用四滴灵泉,其余的就积攒起来,偶尔往家里头的水缸里头放一回。
效果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但大约是心理作用,他总觉得爹娘的身体也好了一些,以前老是腰酸背痛的,如今哀叹的时候也少了许多。
赵九福关注了一段时间就没有再盯着看,实在是效果微乎其微,他总不可能啥事儿不干光盯着白玉童的效果的。
比起这个来,多积攒一些积分才是正事儿,别的不说,要是能有一千积分的话,他好歹能攒到一个金元宝不是?
可惜除了日常生存积分之外,每天赵九福也就只能从胡秀才那边拿到五个积分,之前胡秀才会友的好事儿再也没有发生过。
看着一日日上涨的积分,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虽然还没正经的从系统买到过东西,但别的不提,至少不用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得担心自己的生存积分了不是。
不过抱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心态,赵九福每天还是要刷遍家里头的三个积分才停止,弄得老赵头和老陈氏私底下嘀咕,自家孩子就是喜欢读书,这不是,上了学之后劲头就更足了。
腊月二十这日,陈家村这边下了一场好大的雪,一夜起来,村里头的屋子,道路,甚至远处的山峰都变成了白色,整一个成了白雪世界。
赵九福已经不用去学堂了,毕竟先生也得过年,靠近年关的时候他们是有一个月的假期的,就是用来走亲戚的。
不过即使如此,在家的时候赵九福也没忘了念书,他不但自己念,还把在家的几个侄子都抓过来一起念,除了年关时候因为酒楼更忙,不得不留在城里头继续当学徒的赵顺德,其余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没逃过。
老陈氏生的不少,下一代的孩子就更多,赵老大家现在就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除了还在城里头的赵顺德之外,只有比赵九福还要小两岁,今年说话都还不利索的赵顺荣逃过一劫。赵老二一家都在城里头且不说,赵老三这边赵顺昌没逃开,就连六岁的赵桂花也得去。
除了赵九福之外,这些还都是真小孩啊,虽然都知道读书好,但哪一个都待不住,在屋子里头念了几句新鲜劲头过去了,就忍不住想要跑出去玩儿。
赵九福就说了:“之前不是你们说想要读书的吗,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因为想要出去玩就浪费了,玩什么时候不能玩,但读书的话,等我开始上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时间了。”
这么一说,年纪大一些的赵顺义倒是忍住了,他今年已经十岁知道一些好歹了,也知道若是能多认得几个字的话,将来出去找活儿也容易。
但才七岁的赵顺昌却嚷嚷道:“我还是不学了,看着那些字就头晕,小叔,我带桂花出去玩儿了,你就教二哥和二姐去吧。”
说完这话,赵顺昌拉着赵桂花就嗒嗒嗒的跑远了,赵九福只得把心思放到剩下的两个侄子侄女身上。赵顺义花了心思,好歹能记住一些,但赵菊花的心思却不在这里。
好容易熬了一会儿,赵菊花就说了:“小叔,我是女孩子学了字也没啥用,不如你就教二哥吧,我过去帮奶奶和娘干活儿,快过年了,家里头事情多,我也不能躲懒。”
于是就只留下赵九福和赵顺义两个大眼瞪小眼,赵九福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这位二侄子身上,但是从早到晚的,赵顺义能记住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字。
等几天下来,赵九福也不得不承认,这孩子估计是没啥读书的天分,能认得字将来谋一份工作就不错了,赵顺义估计也知道自己脑子不太灵光,连着几天都有些灰心丧气。
原本老赵头和老陈氏都看好自家小儿子教人读书呢,结果过了几天只剩下赵顺义一个人了,每天问他背了什么书还是磕磕碰碰的,一点儿也没有儿子那时候的灵光。
就是赵顺义的亲娘小陈氏,也忍不住私底下跟赵老大说道:“你看咱儿子背书的样子,哪有当初小叔那么厉害,哎,看来这读书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的。”
当初要不是已经送了大儿子去城里头,花了不少银子,小陈氏其实也动过送二儿子去读书的心思,现在看来得亏没花这个钱,不然也是打了水漂。
其实要说起来,赵顺义也不是真的那么差,就是普通孩子的记性和天分,最多只能说没啥天分,只是有一个赵九福珠玉在前,倒是显得他越发蠢笨起来,这孩子也是倒了血霉了。
相比起来,赵九福其实觉得三房那边的赵顺昌脑子更灵活一些,只是这孩子现在七岁了也没个定性,整天撒丫子出去乱玩,跑的都不见踪影,他想抓也抓不回来。
一开始他还出去找过几次,后头见他自己不上心,赵老三和邓氏也不当一回事儿,也就把这事儿放下了,专心每天就教赵顺义读书。
他却不知道,邓氏在屋子里头还抱怨过这事儿呢,抓着赵顺昌几个说道:“你们小叔也真是的,他自己才去学堂一年,能读出个什么来,也就是爹娘两个疼他才夸奖几句,他还当了真了,还说什么教你们,可别到时候教出来的都是错的,记住了反倒是让人笑话。”
邓氏自从连续生了两个女儿,自己觉得在赵家直不起腰杆子来,对于唯一的儿子赵顺昌分外的看重,心里头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就在儿子面前一番说道。
赵顺昌原本就玩心大,又听见他娘这么说,哪里还会真的用心读书,不是想办法溜出去玩耍,就是三心两意,没几天就把赵九福的耐心折腾光了。
相比起来,赵桂花倒是有心识得几个字,她年纪虽然小,却是比邓氏和赵顺昌知道一些好歹,只可惜邓氏重男轻女,老陈氏也差不多,对她并不十分看重。
赵顺昌想要拖着她一块儿出去玩,赵桂花也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只得委委屈屈的跟着出门了,心里头怨念的很。
这事儿赵九福不知道,但老陈氏却知道一二的,有一日又看见赵九福出门抓赵顺昌回来读书,就把人直接叫住了:“阿福啊,你想要教你那些侄子侄女读书是好事儿,但牛不吃草按着他的头也没用,阿义虽然笨了点,好歹还用心。”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他没听懂老陈氏话里头的意思,还说道:“就是想着教一个人也是教,多教几个人也是教,能识字总是好的。”
老陈氏却撇了撇嘴说道:“等阿昌长大了,知道好歹了,自己就会找到你,现在啊你整天抓他也没用,还不如多看着阿义一些,让他脑子快些开窍。”
赵九福原本也觉得烦了,听了这话自然不会坚持,索性回头去教赵顺义了。
赵顺义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但胜在一个踏实听话也用功,赵九福看了一段时间,觉得直接用胡秀才的教书办法估计不行,自己慢慢的琢磨出一套来。
这一套法子看似笨,却是针对赵顺义量身定制的,别的不提,至少十分适合他,对比之前的浑浑噩噩,赵顺义果然觉得清晰了一些。
虽说每日要记住的东西少了一些,但贵在一个实用,还能跟赵顺义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这么一来自然比死记硬背来得好,赵顺义又有了几分自信。
经过这事儿,赵九福也就把赵顺昌的事情忘在了脑后,倒是老陈氏私底下跟老赵头说道了几句:“当初就不该听老三的话,给他娶了邓氏回来,那三媳妇就一张脸能看,小肚鸡肠不说,目光也短浅的很,阿福多好的心思,在她眼里就跟要害了阿昌似的。”
老赵头都是比她看得开,说道:“这媳妇娶都娶回来了,这些年也没犯什么错,孩子都给老三生了三个了,还说这些做什么。”
老陈氏叹了口气,又说道:“我就会看不惯她那样儿,整天不想着点好的,光动歪心思了,得亏后头连生了两个女儿,这要是儿子的话肯定比现在还要折腾。你看着吧,现在是她自己拦着,以后有她后悔的时候,我就是怕她耽误了阿昌这孩子。”
“阿昌是她儿子,老三都不管,我们当爷爷奶奶的也少管,免得不讨好还沾了一身腥。”老赵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说了一句,“咱们俩啊,知道好好顾着阿福就行了,他们都成家立业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哪里还用咱们操心。”
第18章 意外之喜
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效果显然是不同的,赵九福每天除了自己读书之外,其他时间都花在了赵顺义身上,一开始赵顺义还磕磕碰碰不自信,慢慢的居然也开始走上正轨了。
这一日,赵九福照旧抽查了赵顺义的功课,比起前些日子来,赵顺义的功课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至少不会越背声音越小,先把自己的气势都弄丢了。
虽说赵顺义年纪比自家小叔还大了七岁,但他从小就是个温顺憨厚的性子,也愿意听赵九福的话,两人倒是也算相得益彰。
等他背的差不多了,赵九福也不吝啬自己的夸赞,笑着说道:“不错,阿义,你现在已经背的很好的,可见这些时日没少努力。”
作为家中二子,又是温吞吞的性格,赵顺义在赵老大家中也是不受重视的那一个,被夸赞更是难得的事情,这会儿被这么一夸,脸颊都变得红彤彤了。
赵九福却觉得这孩子其他都好,就是有些不自信,不然光是这个自制能力就能甩开其他孩子一条街,他想了想又说道:“前面这些你已经背下来了,笔顺也记住了,不如今天开始我教你写字吧。”
赵九福向来是个行动派,说了这事儿就找出一直毛笔来,那是他以前用的一直,笔头稍微有点秃,但并不影响写字,只是写出来会有些不好看而已。
赵顺义脸颊涨的更红了,支支吾吾的说道:“小叔,要不我还是先在地上写吧,不然浪费了纸张,这些纸张可不便宜。”
赵九福笑了笑,开口说道:“这个当然,一开始写字少有直接用纸张的,不过也不用在地上,你在这块板子上写,那是我以前启蒙的时候特意打的。”
那是赵九福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让老赵头磨出来的一块木板,只上了清漆,平滑并且耐耗,赵九福一直用了两三个月,等抽奖抽到了用不完的纸张才开始停用。
赵顺义一听也没有拒绝,一边死死的把赵九福说的话记住,一边笨手笨脚的开始写字。
赵九福有心调整他不太对的姿势,但他的个头太矮了,才将将到赵顺义的胸口处,想要握着他的手纠正是不可能了,只能垫着脚尖儿开口指导。
这么一连练了好几日,陆陆续续有人上门来求春联来了。
原本是没有人想到让赵九福写春联的,毕竟他去学堂才一年了,能顶什么事儿?只是赵家的春联却是赵九福亲手写的,乍一看居然还不错,至少齐齐整整跟街上卖的也差不离。
乡下人看不懂书法,只觉得看着齐整就是好的,再说春联去买的话至少也得十文钱一对,家里头贴上三对就是三十文,但是买红纸的话十文钱就有厚厚一叠了。
老陈氏对自家幺儿特别自信,早早的买了许多红纸回家裁好,就等着让赵九福去写。
赵九福倒是也不怯场,直接挥笔写下了几对春联,老陈氏一看,顿时笑着说道:“我家阿福就是能干,这得给家里头省了多少钱啊。”
说完就乐滋滋的带着两个媳妇孙女贴春联去了,这次一点儿也不小气,不但正房贴了,门口贴了,就连几个儿子媳妇的门口也贴了各一对。
贴了还不算,偶尔有人来串门,老陈氏还会不经意的说道:“瞧见没有,这是我家阿福写的,可见读书还是有用的,至少给家里头省了买春联的钱不是。”
那人一听,仔细一看也觉得不错,就问了:“阿福真是能干了,这才学了多久啊就写的这么好了,可见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大嫂子,要不你让他给我家也写一写?”
老陈氏自然不会推辞,有了第一个人上门,陈家村的人陆陆续续也找上门来了,毕竟这一来一去能省下不少呢,有便宜不占的都是王八蛋。
来的人太多了,赵九福索性就把自己的书桌搬到了院子里头,有人过来就直接挥笔就写,他一年来不间断的锻炼还是有用的,至少看起来动作十分顺畅。
原本有只是来凑热闹的人,一看他这个姿势也乐了,交头接耳的说道:“哎,这赵家小子还真有两下子啊,至少我是写不出这字儿来。”
“人家可是花了钱读的书能不学到一点真本事,哎,我也回家带点红纸来,写的真不错。”
也有人跟赵九福提要求了:“阿福啊,你给我家写点吉利的,我不图别的,就想地里头收成好,明年也能过一个好年。”
“行。”赵九福好歹装了一肚子的东西,想了一会儿就落笔了,“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那人一看就满意了,笑着说道:“不错不错,听起来就喜气的很。”
又有一人挤进来说道:“阿福,给我也写一个喜气一点的,不过可不能一模一样啊。”
赵九福又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行,叔你看着。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怎么样?”
后头一连串的写下来,居然一个重复的都没有,不说别人,老赵头和老陈氏都觉得惊讶了,等人都走光了,老陈氏忍不住问道:“阿福啊,你肚子里头怎么装了这么多的春联,有些我听都没听过,难道先生还教这个?”
赵九福心中咯噔一下,意识到自己有些露馅了,只得解释道:“先生倒是没有特意教,但我想着回家肯定要写,所以特意找了书看,多记住了一些。”
老陈氏这才拍着腿说道:“不愧是我儿子,就是机灵,哼,那些家伙都上门来让你写春联了,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说酸话。”
因为老赵家只送了赵九福去读书,村里村外不是没有人说酸话,不是说他们夫妻俩偏心,就是说他们犯傻,送孩子读书那不就是浪费钱吗。
老陈氏多要强的人,听见这话都得跟人撕扯一番,这会儿眼看着那些背地里说话的人也上门来求春联,顿时兴高采烈起来,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说话。
赵九福笑了笑没有接话,他愿意好声好气的给人写春联,其实也有几分这个意思在。乡下人家读书的少,他们家情况又特别特殊。
即使是赵九福自己,也不能说不知道老赵头和老陈氏的偏心的,更别提其他人了,因此只要是能给爹娘挣面子的事情,赵九福总是乐意去做。
乡里乡亲的,上门里求春联自然不可能直接给钱,但陈家村的日子还算不错,村人们也都是要脸的,有些大方的会带上几个鸡蛋,就算是小气的,也愿意带上一把自家种的青菜。
别看这些不值钱,一个村的东西加起来量可不少,足够赵家安安稳稳过个好年了。
老陈氏清点了一下东西,也有些乐滋滋的:“咱家过年的鸡蛋都不用买了,老大家的,这些鸡蛋留在外头,年初一的时候个每个娃娃都煮一个糖水鸡蛋。”
小陈氏一听也有些喜滋滋的,一个鸡蛋至少也得一文钱,平时可不敢这么造。
另一头的邓氏这会儿也觉得读书好了,有些酸溜溜的说道:“还是小叔有本事,这几天的功夫收到多少鸡蛋青菜。”
老陈氏不理会她酸溜溜的语气,继续说道:“可不是吗,要不是鸡蛋多我可舍不得,行啦,多放几个出来,初一索性大家都吃,免得有些人心里头惦记。”
赵九福向来是不管家里头女人之间的官司的,老陈氏也不让他管,这会儿他还站在院子里头,把剩下的红纸铺好了之后喊道:“阿义,你过来写写看。”
赵顺义原本在后头帮忙呢,听见这话连忙挥手说道:“不不不,小叔,我不行的,别弄坏了这些红纸,还是你来写吧。”
赵九福却一把拽住赵顺义,笑着把他推到了书桌前,他自己站在一个小板凳上,倒是显得两个人的身高差不那么明显了:“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再说了,原本就是多出来的红纸,就算是写坏了也不打紧。”
赵顺义还是不敢下手,赵九福又说道:“我这几日看你写的字已经不错了,你是我亲手交出来的,我对你有信心,难道你自己没有?”
赵顺义颇有几分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好说歹说才终于下手,他太紧张了,以至于第一笔就写的不对,看起来有些歪歪扭扭的,赵顺义恨不得将脑袋塞进裤子里头。
赵九福看了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还不错,除了第一笔太紧张了,其他都写的挺好的,可见你在写字还是有些天分的,来,再写一副。”
被夸了两句,赵顺义似乎有了一点自信心,鼓起勇气再写了一副,他的字比赵九福自然远远不如的,但撇是撇捺是捺,至少看得出来是完整的字。
等他写完了,赵九福就笑着说道:“你看,这不就写的不错,大哥大嫂,你们过来看下,这可是阿义亲手写的春联。”
里头的赵老大和小陈氏一听,立刻感兴趣的走了过来,两人齐齐一看,第一眼觉得这字跟小叔的差很多,但他们对儿子的期待值太低了,以至于再看的时候居然都觉得不错。
赵老大先说了:“这写的是什么,写的是还不错啊,这一是一,二是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