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_分卷阅读_48
宫女考试,出题阅卷都是女教习沈琼莲一人,故当天发榜,无人质疑考试结果,梅香在榜单排名倒数第五,不过她年纪最大,三十八岁“高龄”的灶下婢,还是在宫中轰动一时。
马皇后一直鼓励女子读书,认为读书使人明理,修身养性,远离愚昧无知,自己手不释卷,还在宫廷设置了从女秀才到女官的晋升通道,只要肯学,有天赋,就有机会出头。
梅香的成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励志典范了,马皇后为了鼓励宫中学习的风气,在得知胡善围是梅香的“师傅”后,特在今天一同召见这对师徒。
马皇后问两人要何种赏赐,胡善围是师傅,先开口,她说道:“梅香守着灶台读书,从大字不识到女秀才,微臣自叹不如。梅香是她当奴婢时别人随口叫的名字,如今她是女秀才了,微臣斗胆,想向皇后娘娘为她求一个正经的大名。”
马皇后问梅香:“你本家姓什么?那里人?”
皇后赐名,这是大恩典。梅香狂喜,忙说道:“姓黄,原籍广东,幼时因战乱和家人失散,被贩为奴婢。”
马皇后思忖片刻,因近日秦王府风波有感,说道:“才学和德行,都是需要毕生追逐和坚持的啊,缺一不可,你努力进学,走出厨房,踏上官途,实属不易,本宫就赐名‘惟德’,黄惟德。”
黄惟德叩谢:“谢皇后娘娘。”
第54章 说戏
皇宫是个神奇的地方。
在这里,无论发生多么震撼、凄惨、荒诞的事情,在宫人们的脑子里都停留不了几天。
并不是这里风水不好,集体得了失忆症。皇宫,尤其是大明皇宫,将天下最优秀、最有上进心的女人网络其中,这里的女官个个聪明绝顶,各有各的生存智慧。
这里的人们会淡忘过去的震撼,是因为身处权力和富贵的最顶端,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
死了多少人,死的有多惨,由于死亡来的太过频繁了,人们只是暗地唏嘘一番,然后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待下一桩风波的来临。
比如胡善围初进宫时,宰相胡惟庸谋反案刚刚平息,朝野内外大小官员死了千人,受到株连的家庭成员更是数不胜数,例如盩厔县十八寨的寨主陈瑄就从官宦家族纨绔子,变成了逼上梁山的“林冲”。
但很快,胡美乱宫案的风波就“抢走了”胡惟庸谋反案的风头,人们感叹延禧宫一夜成了冷宫,不可一世的胡贵妃成了胡庶人。
没过多久,又来个秦王邓侧妃虐待正室王妃,居然还胆敢虐杀刘司言和锦衣卫的惊天大命案。
此事一出,还有几人记得当年胡贵妃的嚣张跋扈?胡家一夜之间灭三族,连女婿全家都灭门的惨烈?
大明宫廷里的人,就像海边屹立的一块块礁石,迎接了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冲击,见惯了大风大浪,有的被卷进大海里拍碎了,例如刘司言。
不过,大部分依然留在岸上,无论怎么惊涛拍岸,到了明天,太阳照常从海平线上升起,风平浪静,海鸥飞舞,依然是一副繁华景象,酝酿下一次潮涌。
胡善围完成了任务,马皇后赏赐一些好物,没有升官,她照样在宫正司当七品典正。
典正的活计,就是在宫里出现纷争时当裁判、在宫人犯错时,按照宫规给予相应惩罚,并附上文书留档。此外,还有审核从宫外传来的戏曲,唱本等等是否有不雅或者靡靡之音,免得污了宫中贵人的耳朵。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繁琐复杂。
到了岁末,冬至,春节,上元节三大节扎堆,按照规矩,宫中要连日唱大戏,教坊司选了各地优异的曲目排演,在献唱之前,要先过宫正司的审核。
胡善围面前摆着厚厚一摞剧本,戏台上正在演出前朝剧作家杨景贤写的《西游记》,唐僧带着孙悟空等三个徒弟去西方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场面热闹好看,是经久不衰的戏曲,很适合节庆时演出。
各种《西游记》本子有上百个版本,其中杨景贤的本子辞藻最为优美,各种历险故事最完整。
台上,正在演师徒四人去了《女儿国》,孙悟空被美色诱惑,一时凡心大动,由此引发头上金箍发咒,金箍一圈圈的收紧,孙悟空疼得直翻跟斗,唱道:
“小行被一个婆娘按倒,凡心却待起。不想头上金箍儿紧将起来,浑身上下骨节疼痛,疼出几般儿蔬菜名来——”
接下来的唱词用几种蔬菜来表现身体的疼痛,写的通俗易懂,语言巧妙,颇具想象力:
“头疼得发蓬如韭菜,面色青似蓼牙,汗珠一似酱透的茄子,鸡巴一似腌软的黄瓜……”
胡善围毫不迟疑,提起朱笔,在黄瓜那行字画了个圈,批注道:“删掉。”
那孙悟空又唱了一支《寄生草》:“猪八戒吁吁喘,沙和尚悄悄声。上面的紧紧往前挣,下面的款款将腰肢应……”
悟空一边唱着,还一边做着挺胯的动作。
这一幕似曾相识——沐春在鹰扬卫擂台比赛后,也忘乎所以,做这些孟浪轻浮的动作,把去看望他的胡善围给吓跑了。
《西游记》的故事从民间而来,口口传颂,添油加醋,戏班子为了博眼球,加了更多的荤段子,杨景贤的这个《西游记》戏本子还是最干净文雅的。
胡善围再次提起朱笔,圈下这一段,写到“删除。”
笔下如此写,脑海却出现了沐春当日正在鹰扬卫擂台那一幕,胡善围不禁莞尔一笑:沐春这个叛逆突破常规的性格,还真的很像孙悟空。
这部《西游记》一共六折,《女儿国》审完,就是火焰山大战铁扇公主一折,并无不妥之处,之后就是唐僧取得真经回东土大唐大结局。
扮作佛祖的伶人唱道:“唐僧听我明言,数年得到西天。今日功成行满。方才正果朝元,大藏金经已得圆。唐僧敕赐与僧传,至今东土皆更寺。愿祝吾皇万万年。”
“停!”没等伶人唱完结尾,胡善围就大声喊停。
教坊司戴着绿头巾的伶官赶紧跑过去问:“有何纰漏?还请胡典正指正。”
胡善围拿笔将“方才正果朝元”的“元”字涂黑遮掩了,说道:
“‘原来’二字,以前都写作‘元来’,皇上不喜,好容易将元人赶出中原,‘元来’就是元朝再来的意思,所以将‘元来’改成了‘原来’,从朝廷公文一直推行到民间。科举考试,若有笔误将‘元原’两字弄混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会名落孙山。你们倒好,直接唱出‘朝元’,朝什么不好,非要朝元?皇上最忌讳这个。倘若听见,你们都要掉脑袋的。将戏本子改一改再唱。”
伶官忙道:“多谢胡典正指点。我们就改成‘朝明’好了。”
不朝元,朝明总不会错吧!
“朝明不押韵啊,你们再琢磨琢磨。”胡善围说道:“不用谢我,你们别嫌我在一旁指手画脚就行,改了这个,删了那个,毁了一出好戏。在民间可以这样唱,但是在宫廷,别出事,大家保命要紧。”
比如胡善围删除女儿国的“黄瓜”那段,在民间唱到此处,正是高潮,戏台下的观众彼此会心一笑,大声喝彩,纷纷出钱打赏,往台上扔铜钱,哗啦啦的如暴雨般响动。但在宫廷,掉的不就是铜钱,而是脑袋了。
伶官忙道:“怎么会嫌弃胡典正呢。您救了我们好多回了。”
胡善围想了想,指着扮演孙悟空的伶人说道:“少些那些……动作。”
胡善围使了个“你懂得”的眼神,“庄重一些,莫要太孟浪了。”
伶官面露难色,“孙悟空本就不是人,他是个猴子啊,猴子不孟浪,那还叫猴子吗?观音菩萨还叫他泼猴呢。”
胡善围说道:“在民间你们爱怎么演就怎么演,宫廷戏剧这样是不行的,有失体统。你们不改,我就不能放行,将来在御前唱戏的,就换成其他班子了。”
伶官无奈,重重点头,“好,我听胡典正的。他们如果能够到御前唱戏,将来身价毕定大涨。”
修改完《西游记》,下一个本子是《琵琶记》。
胡善围先粗略的翻了一遍本子,很是吃惊:“是南戏啊?”
在洪武朝,朝野内外几乎皆是北曲的天下,元朝那些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马致远等都是写北曲的,《窦娥冤》,《西厢记》,包括刚才上演的《西游记》都是北曲。南曲被视为登不上台面的小众曲目。
再说了,洪武帝是凤阳人,听惯了北调,这种南调能听懂吗?
伶官点头,说道:“是的,但本子实在写的太好了,雅俗共赏,没有一点粗俗,情感细腻,听者落泪,想请胡典正帮忙举荐给皇上。”
胡善围柳眉一蹙,“我的时间很有限,冬至就要上演新戏,你突然塞过来一个宫廷上下都不习惯听的南曲,我不会同意的。何况《琵琶记》的结尾,一道雷劈死了不认原配、贪慕富贵的蔡伯喈,是个悲剧,不适合在冬至、新年还有上元节等喜庆的日子演出。”
《琵琶记》的故事,人物原型是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字伯喈,所以叫蔡伯喈。他有个比他更出名的女儿——叫做蔡文姬!
和《西游记》一样,民间关于《琵琶记》也有很多版本,最常见的故事版本就是蔡伯喈上京赶考不归,娶了宰相之女,从此不回故乡。故乡里,妻子赵五娘吃糠咽菜,把白米让给公婆吃,处境艰难,但公婆最后还是死了,赵五娘以罗裙包土,安葬公婆,背着琵琶进京卖艺寻夫。但是蔡伯喈不认原配,不认琵琶上父母的遗相,还用马蹄踩踏赵五娘,杀人灭口,结果一道天雷劈死了蔡伯喈。
民间老百姓就是喜欢这种干脆利落、酣畅淋漓的复仇戏剧,就像包青天铡美案一样,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上京城寻夫,发现丈夫已经成了驸马,无论公主皇帝如何求情,铁面无私包青天还是砍了停妻再娶的陈世美的头颅。关于包青天的戏剧,最最出名的也是铡美案。
伶官点头哈腰,说道:“《琵琶记》的本子很多,南曲北曲都有,但高明写的这个本子真的好,唱词感人肺腑,故事结尾也和民间盛行的不一样,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伶官如此热情的一再举荐,胡善围有了一点兴趣,她没有耐心从头看起,只是随手一翻,正好看到第二十一出戏,是一首《山坡羊》,赵五娘在丈夫久去不归,又遭遇饥荒,公婆快要饿死等连连打击后唱道:
“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急煎煎不耐烦的二亲,软怯怯不济事的孤身己。”
刹那间,胡善围就被这首《山坡羊》击中了,每一个字都是一支箭,将她射得千疮百孔!
乱荒荒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急煎煎的双亲、软怯怯的自己,不就是胡家书坊里当抄书匠的胡善围吗?
胡善围情不自禁,接着往下看,近乎绝望的赵五娘唱的是:“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泪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身,战兢兢难捱过的时和岁。”
不!
胡善围猛地将戏本子合上。双拳紧握,指甲几乎要把手心掐出血来!
疼痛让胡善围清醒过来,心脏狂跳,犹如噩梦初醒时,人们一次次的告诉自己,不不不,这不是真的,只是个噩梦。只要醒过来,噩梦就会消散。
她如今是宫正司七品典正胡善围,宫廷风头最盛的女官,即使对上贵妃,亲王也毫不示弱。
那个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那个软怯怯只会抄书的胡善围,都是过去了。
第55章 爆款
“怎么了?胡典正不喜欢?不喜欢的话,我们就不演了。”戴着绿头巾的伶官胆战心惊的问道。
教坊司的官奴,男性皆戴着绿头巾,或者绿帽,不能和良家通婚,只能娶女官奴为妻,子女世世代代都是奴籍。
而教坊司的女性除了宫廷演出,有时候还要去官家宴会里演出甚至陪席劝酒,所以现在盛行把老婆在外面有野男人的丈夫戏称为“戴绿帽”。
胡善围深吸一口气,说道:“改了一天的戏,脑仁疼,今天就到这里,本子我留下,明天再演。”
伶官觉得《琵琶记》有戏了,大喜,“谢谢胡典正,明日我们一定好好演。”
胡善围拿着书回到宫正司,尚食局的陈二妹提着一个食盒来串门,来找写文书的女秀才黄惟德,她从食盒里拿出各种各样的吃食,胡善围都没见过。
陈二妹是广东番禺人,听说黄惟德也来自广东,小时候与家人失散,被歹人拐骗为奴的经历后,很是同情,经常来和黄惟德说话,帮她追忆童年的记忆,或许能够帮忙找到家人。
陈二妹先是叽里咕噜说了广东各个地方的话,问黄惟德是否有印象。
黄惟德如听鸟语,摇头,觉得都陌生。她记事起就被拐到南京,说的是金陵雅言——雅言,是通用语的意思,和文雅无关,类似现代通行的普通话。始于南北朝时期东晋朝廷东渡,定都建康城(现在的南京),为了南北地区的融合,颁布了以北方洛阳音和吴语结合的金陵雅音。
大明开国,洪武帝颁布了《洪武正韵》,是中原雅言和金陵雅言的结合体,俗称南京官话。陈二妹这个广东人时常翻阅《洪武正韵》来纠正她经常引人发笑的音调。
黄惟德对广东各地方言没有反应,陈二妹还不死心,今天又亲自下厨,做了几个地方特色小菜提过来,说道:“人们会忘记家乡在那里,但是对味觉的记忆是很难忘却的,每样菜你都尝一尝,说不定味觉能够唤醒你儿时的记忆。”
其实黄惟德自己早就放弃了,无奈陈二妹天生热心肠,少不得每样都夹了几筷子,吃到一块菱形有九层米皮似的东西压在一起的糕点时,停下了,没有尝下一道菜,而是拿起来端详片刻,继续吃着这道糕点,直至吃完。
“就是这个了!”黄惟德放下筷子时,已泪流满面,“我恍惚记得有人一层层的将糕点撕开喂给我。”
陈二妹大喜,说道:“这是九层糕,广东佛山南海一带的风物,或许你就是从那里来的,我写信给家里,要他们去这一带打听一下黄姓、曾今外出逃过难、丢失过女童、和你的年龄能对得上的人家。”
宫廷禁止和宫外私下通信,但并非表示和家人断绝联系。逢年过节的问候,或者家里至亲去世等消息是可以写信互通消息。
只是在信件出宫入宫前时需要通过尚仪局的审核,检查信中是否有透露宫廷秘闻等违禁话语,并留档才能送出去,每个人一旦进宫,就没有隐私可言了。禁的是“私下”,通过宫廷审核的,不算触犯宫规。
能读得起书、并且能通过女官考试的女性,必出身大户人家,陈二妹的家族接到信件后去找个人还是方便的。
众人都为黄惟德高兴,胡善围看这温情的一幕,心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过去的伤痛,才能成就今日的胡善围。
她一直都在逃避那个绝望卑微的胡善围,可是却对《琵琶记》里“软怯怯不济事”的赵五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看到了自己——曾经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上的胡善围。
未婚夫给了她多大的希望,就给她带了多大的绝望。又因这份不堪重负的绝望,让她毅然背水一战,走向了考女官这条路。
若不能直面伤痛,又怎么能彻底走出伤痛呢?
马皇后一直鼓励女子读书,认为读书使人明理,修身养性,远离愚昧无知,自己手不释卷,还在宫廷设置了从女秀才到女官的晋升通道,只要肯学,有天赋,就有机会出头。
梅香的成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励志典范了,马皇后为了鼓励宫中学习的风气,在得知胡善围是梅香的“师傅”后,特在今天一同召见这对师徒。
马皇后问两人要何种赏赐,胡善围是师傅,先开口,她说道:“梅香守着灶台读书,从大字不识到女秀才,微臣自叹不如。梅香是她当奴婢时别人随口叫的名字,如今她是女秀才了,微臣斗胆,想向皇后娘娘为她求一个正经的大名。”
马皇后问梅香:“你本家姓什么?那里人?”
皇后赐名,这是大恩典。梅香狂喜,忙说道:“姓黄,原籍广东,幼时因战乱和家人失散,被贩为奴婢。”
马皇后思忖片刻,因近日秦王府风波有感,说道:“才学和德行,都是需要毕生追逐和坚持的啊,缺一不可,你努力进学,走出厨房,踏上官途,实属不易,本宫就赐名‘惟德’,黄惟德。”
黄惟德叩谢:“谢皇后娘娘。”
第54章 说戏
皇宫是个神奇的地方。
在这里,无论发生多么震撼、凄惨、荒诞的事情,在宫人们的脑子里都停留不了几天。
并不是这里风水不好,集体得了失忆症。皇宫,尤其是大明皇宫,将天下最优秀、最有上进心的女人网络其中,这里的女官个个聪明绝顶,各有各的生存智慧。
这里的人们会淡忘过去的震撼,是因为身处权力和富贵的最顶端,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
死了多少人,死的有多惨,由于死亡来的太过频繁了,人们只是暗地唏嘘一番,然后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待下一桩风波的来临。
比如胡善围初进宫时,宰相胡惟庸谋反案刚刚平息,朝野内外大小官员死了千人,受到株连的家庭成员更是数不胜数,例如盩厔县十八寨的寨主陈瑄就从官宦家族纨绔子,变成了逼上梁山的“林冲”。
但很快,胡美乱宫案的风波就“抢走了”胡惟庸谋反案的风头,人们感叹延禧宫一夜成了冷宫,不可一世的胡贵妃成了胡庶人。
没过多久,又来个秦王邓侧妃虐待正室王妃,居然还胆敢虐杀刘司言和锦衣卫的惊天大命案。
此事一出,还有几人记得当年胡贵妃的嚣张跋扈?胡家一夜之间灭三族,连女婿全家都灭门的惨烈?
大明宫廷里的人,就像海边屹立的一块块礁石,迎接了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冲击,见惯了大风大浪,有的被卷进大海里拍碎了,例如刘司言。
不过,大部分依然留在岸上,无论怎么惊涛拍岸,到了明天,太阳照常从海平线上升起,风平浪静,海鸥飞舞,依然是一副繁华景象,酝酿下一次潮涌。
胡善围完成了任务,马皇后赏赐一些好物,没有升官,她照样在宫正司当七品典正。
典正的活计,就是在宫里出现纷争时当裁判、在宫人犯错时,按照宫规给予相应惩罚,并附上文书留档。此外,还有审核从宫外传来的戏曲,唱本等等是否有不雅或者靡靡之音,免得污了宫中贵人的耳朵。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繁琐复杂。
到了岁末,冬至,春节,上元节三大节扎堆,按照规矩,宫中要连日唱大戏,教坊司选了各地优异的曲目排演,在献唱之前,要先过宫正司的审核。
胡善围面前摆着厚厚一摞剧本,戏台上正在演出前朝剧作家杨景贤写的《西游记》,唐僧带着孙悟空等三个徒弟去西方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场面热闹好看,是经久不衰的戏曲,很适合节庆时演出。
各种《西游记》本子有上百个版本,其中杨景贤的本子辞藻最为优美,各种历险故事最完整。
台上,正在演师徒四人去了《女儿国》,孙悟空被美色诱惑,一时凡心大动,由此引发头上金箍发咒,金箍一圈圈的收紧,孙悟空疼得直翻跟斗,唱道:
“小行被一个婆娘按倒,凡心却待起。不想头上金箍儿紧将起来,浑身上下骨节疼痛,疼出几般儿蔬菜名来——”
接下来的唱词用几种蔬菜来表现身体的疼痛,写的通俗易懂,语言巧妙,颇具想象力:
“头疼得发蓬如韭菜,面色青似蓼牙,汗珠一似酱透的茄子,鸡巴一似腌软的黄瓜……”
胡善围毫不迟疑,提起朱笔,在黄瓜那行字画了个圈,批注道:“删掉。”
那孙悟空又唱了一支《寄生草》:“猪八戒吁吁喘,沙和尚悄悄声。上面的紧紧往前挣,下面的款款将腰肢应……”
悟空一边唱着,还一边做着挺胯的动作。
这一幕似曾相识——沐春在鹰扬卫擂台比赛后,也忘乎所以,做这些孟浪轻浮的动作,把去看望他的胡善围给吓跑了。
《西游记》的故事从民间而来,口口传颂,添油加醋,戏班子为了博眼球,加了更多的荤段子,杨景贤的这个《西游记》戏本子还是最干净文雅的。
胡善围再次提起朱笔,圈下这一段,写到“删除。”
笔下如此写,脑海却出现了沐春当日正在鹰扬卫擂台那一幕,胡善围不禁莞尔一笑:沐春这个叛逆突破常规的性格,还真的很像孙悟空。
这部《西游记》一共六折,《女儿国》审完,就是火焰山大战铁扇公主一折,并无不妥之处,之后就是唐僧取得真经回东土大唐大结局。
扮作佛祖的伶人唱道:“唐僧听我明言,数年得到西天。今日功成行满。方才正果朝元,大藏金经已得圆。唐僧敕赐与僧传,至今东土皆更寺。愿祝吾皇万万年。”
“停!”没等伶人唱完结尾,胡善围就大声喊停。
教坊司戴着绿头巾的伶官赶紧跑过去问:“有何纰漏?还请胡典正指正。”
胡善围拿笔将“方才正果朝元”的“元”字涂黑遮掩了,说道:
“‘原来’二字,以前都写作‘元来’,皇上不喜,好容易将元人赶出中原,‘元来’就是元朝再来的意思,所以将‘元来’改成了‘原来’,从朝廷公文一直推行到民间。科举考试,若有笔误将‘元原’两字弄混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会名落孙山。你们倒好,直接唱出‘朝元’,朝什么不好,非要朝元?皇上最忌讳这个。倘若听见,你们都要掉脑袋的。将戏本子改一改再唱。”
伶官忙道:“多谢胡典正指点。我们就改成‘朝明’好了。”
不朝元,朝明总不会错吧!
“朝明不押韵啊,你们再琢磨琢磨。”胡善围说道:“不用谢我,你们别嫌我在一旁指手画脚就行,改了这个,删了那个,毁了一出好戏。在民间可以这样唱,但是在宫廷,别出事,大家保命要紧。”
比如胡善围删除女儿国的“黄瓜”那段,在民间唱到此处,正是高潮,戏台下的观众彼此会心一笑,大声喝彩,纷纷出钱打赏,往台上扔铜钱,哗啦啦的如暴雨般响动。但在宫廷,掉的不就是铜钱,而是脑袋了。
伶官忙道:“怎么会嫌弃胡典正呢。您救了我们好多回了。”
胡善围想了想,指着扮演孙悟空的伶人说道:“少些那些……动作。”
胡善围使了个“你懂得”的眼神,“庄重一些,莫要太孟浪了。”
伶官面露难色,“孙悟空本就不是人,他是个猴子啊,猴子不孟浪,那还叫猴子吗?观音菩萨还叫他泼猴呢。”
胡善围说道:“在民间你们爱怎么演就怎么演,宫廷戏剧这样是不行的,有失体统。你们不改,我就不能放行,将来在御前唱戏的,就换成其他班子了。”
伶官无奈,重重点头,“好,我听胡典正的。他们如果能够到御前唱戏,将来身价毕定大涨。”
修改完《西游记》,下一个本子是《琵琶记》。
胡善围先粗略的翻了一遍本子,很是吃惊:“是南戏啊?”
在洪武朝,朝野内外几乎皆是北曲的天下,元朝那些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马致远等都是写北曲的,《窦娥冤》,《西厢记》,包括刚才上演的《西游记》都是北曲。南曲被视为登不上台面的小众曲目。
再说了,洪武帝是凤阳人,听惯了北调,这种南调能听懂吗?
伶官点头,说道:“是的,但本子实在写的太好了,雅俗共赏,没有一点粗俗,情感细腻,听者落泪,想请胡典正帮忙举荐给皇上。”
胡善围柳眉一蹙,“我的时间很有限,冬至就要上演新戏,你突然塞过来一个宫廷上下都不习惯听的南曲,我不会同意的。何况《琵琶记》的结尾,一道雷劈死了不认原配、贪慕富贵的蔡伯喈,是个悲剧,不适合在冬至、新年还有上元节等喜庆的日子演出。”
《琵琶记》的故事,人物原型是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字伯喈,所以叫蔡伯喈。他有个比他更出名的女儿——叫做蔡文姬!
和《西游记》一样,民间关于《琵琶记》也有很多版本,最常见的故事版本就是蔡伯喈上京赶考不归,娶了宰相之女,从此不回故乡。故乡里,妻子赵五娘吃糠咽菜,把白米让给公婆吃,处境艰难,但公婆最后还是死了,赵五娘以罗裙包土,安葬公婆,背着琵琶进京卖艺寻夫。但是蔡伯喈不认原配,不认琵琶上父母的遗相,还用马蹄踩踏赵五娘,杀人灭口,结果一道天雷劈死了蔡伯喈。
民间老百姓就是喜欢这种干脆利落、酣畅淋漓的复仇戏剧,就像包青天铡美案一样,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上京城寻夫,发现丈夫已经成了驸马,无论公主皇帝如何求情,铁面无私包青天还是砍了停妻再娶的陈世美的头颅。关于包青天的戏剧,最最出名的也是铡美案。
伶官点头哈腰,说道:“《琵琶记》的本子很多,南曲北曲都有,但高明写的这个本子真的好,唱词感人肺腑,故事结尾也和民间盛行的不一样,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伶官如此热情的一再举荐,胡善围有了一点兴趣,她没有耐心从头看起,只是随手一翻,正好看到第二十一出戏,是一首《山坡羊》,赵五娘在丈夫久去不归,又遭遇饥荒,公婆快要饿死等连连打击后唱道:
“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急煎煎不耐烦的二亲,软怯怯不济事的孤身己。”
刹那间,胡善围就被这首《山坡羊》击中了,每一个字都是一支箭,将她射得千疮百孔!
乱荒荒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急煎煎的双亲、软怯怯的自己,不就是胡家书坊里当抄书匠的胡善围吗?
胡善围情不自禁,接着往下看,近乎绝望的赵五娘唱的是:“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泪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身,战兢兢难捱过的时和岁。”
不!
胡善围猛地将戏本子合上。双拳紧握,指甲几乎要把手心掐出血来!
疼痛让胡善围清醒过来,心脏狂跳,犹如噩梦初醒时,人们一次次的告诉自己,不不不,这不是真的,只是个噩梦。只要醒过来,噩梦就会消散。
她如今是宫正司七品典正胡善围,宫廷风头最盛的女官,即使对上贵妃,亲王也毫不示弱。
那个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那个软怯怯只会抄书的胡善围,都是过去了。
第55章 爆款
“怎么了?胡典正不喜欢?不喜欢的话,我们就不演了。”戴着绿头巾的伶官胆战心惊的问道。
教坊司的官奴,男性皆戴着绿头巾,或者绿帽,不能和良家通婚,只能娶女官奴为妻,子女世世代代都是奴籍。
而教坊司的女性除了宫廷演出,有时候还要去官家宴会里演出甚至陪席劝酒,所以现在盛行把老婆在外面有野男人的丈夫戏称为“戴绿帽”。
胡善围深吸一口气,说道:“改了一天的戏,脑仁疼,今天就到这里,本子我留下,明天再演。”
伶官觉得《琵琶记》有戏了,大喜,“谢谢胡典正,明日我们一定好好演。”
胡善围拿着书回到宫正司,尚食局的陈二妹提着一个食盒来串门,来找写文书的女秀才黄惟德,她从食盒里拿出各种各样的吃食,胡善围都没见过。
陈二妹是广东番禺人,听说黄惟德也来自广东,小时候与家人失散,被歹人拐骗为奴的经历后,很是同情,经常来和黄惟德说话,帮她追忆童年的记忆,或许能够帮忙找到家人。
陈二妹先是叽里咕噜说了广东各个地方的话,问黄惟德是否有印象。
黄惟德如听鸟语,摇头,觉得都陌生。她记事起就被拐到南京,说的是金陵雅言——雅言,是通用语的意思,和文雅无关,类似现代通行的普通话。始于南北朝时期东晋朝廷东渡,定都建康城(现在的南京),为了南北地区的融合,颁布了以北方洛阳音和吴语结合的金陵雅音。
大明开国,洪武帝颁布了《洪武正韵》,是中原雅言和金陵雅言的结合体,俗称南京官话。陈二妹这个广东人时常翻阅《洪武正韵》来纠正她经常引人发笑的音调。
黄惟德对广东各地方言没有反应,陈二妹还不死心,今天又亲自下厨,做了几个地方特色小菜提过来,说道:“人们会忘记家乡在那里,但是对味觉的记忆是很难忘却的,每样菜你都尝一尝,说不定味觉能够唤醒你儿时的记忆。”
其实黄惟德自己早就放弃了,无奈陈二妹天生热心肠,少不得每样都夹了几筷子,吃到一块菱形有九层米皮似的东西压在一起的糕点时,停下了,没有尝下一道菜,而是拿起来端详片刻,继续吃着这道糕点,直至吃完。
“就是这个了!”黄惟德放下筷子时,已泪流满面,“我恍惚记得有人一层层的将糕点撕开喂给我。”
陈二妹大喜,说道:“这是九层糕,广东佛山南海一带的风物,或许你就是从那里来的,我写信给家里,要他们去这一带打听一下黄姓、曾今外出逃过难、丢失过女童、和你的年龄能对得上的人家。”
宫廷禁止和宫外私下通信,但并非表示和家人断绝联系。逢年过节的问候,或者家里至亲去世等消息是可以写信互通消息。
只是在信件出宫入宫前时需要通过尚仪局的审核,检查信中是否有透露宫廷秘闻等违禁话语,并留档才能送出去,每个人一旦进宫,就没有隐私可言了。禁的是“私下”,通过宫廷审核的,不算触犯宫规。
能读得起书、并且能通过女官考试的女性,必出身大户人家,陈二妹的家族接到信件后去找个人还是方便的。
众人都为黄惟德高兴,胡善围看这温情的一幕,心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过去的伤痛,才能成就今日的胡善围。
她一直都在逃避那个绝望卑微的胡善围,可是却对《琵琶记》里“软怯怯不济事”的赵五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看到了自己——曾经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上的胡善围。
未婚夫给了她多大的希望,就给她带了多大的绝望。又因这份不堪重负的绝望,让她毅然背水一战,走向了考女官这条路。
若不能直面伤痛,又怎么能彻底走出伤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