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为军嫂_分卷阅读_32
“你告诉我,我不就知道了吗?”卓文华在家呆的时间少,确实不够了解留在家里的三个儿女。
“他啊,喜欢上一个新来的女知青。”杨秋菊边铺床,边跟丈夫唠叨:“我见过那个女知青,模样长得挺好,看着文绉绉的,人家还会医术呢。那天二虎妈肚子疼……”
卓文华说:“这么说,这姑娘条件还不错。”
“可不是,知青们来的时候,玉航正好跟着队上的拖拉机去镇上买东西,他可能一眼就看上那个姑娘。就是不知道那个姑娘喜不喜欢他?人家可是城里来的,能看上咱家玉航吗”杨秋菊就担心这事。
卓文华思考一下说:“说起来玉航条件也不差,如果女知青短时间内不回城,玉航对女知青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对象。”
反正当下的情况大多是这样,农村人都希望找个城里的对象,很少有城里人愿意嫁到农村的。
卓文华猜得倒是没差,前世宁馨就是看短时间回城无望,才嫁给卓玉航。卓玉航可是追求宁馨的男人中条件非常不错的一个,再加上宁馨对军人有好感,两人逐渐产生感情,她最终选择了卓玉航。
“我倒是希望那姑娘能看上玉航,早点给他们办婚事。”杨秋菊看宁馨会给人治病,再说人家姑娘确实长得也不差,绝对配得上她儿子,她希望两人早点好上,早点给他们办婚事。
接着,杨秋菊又操心闺女的婚事,“既然你给玉婷在城里找了工作,最好让她嫁个城里人。咱玉婷从小没受过多少罪,下地干活的时候不多,让她嫁到农村,她不一定受得了那些苦,还是嫁到城里好一些。”
卓文华爽快地答应了,“等玉婷的工作落实了,我会让人帮忙给玉婷介绍对象的。”
第二天,因为卓文华和卓玉川一家回来,卓玉航便没有去城里处理那些狼肉,只能等他们走了再说。他爸和二哥一家刚回来,久违的他当然不能到处乱跑,一整天都不着家。
卓玉航只希望空间里的狼肉不会一天就变臭,那样的话那些肉就浪费了,太可惜了。要知道,这年月好多人家吃不上肉呢。
卓玉航没抽出时间去找宁馨,直到下午送走他爸和二哥一家。因为明天一早就得上班,卓文华他们必须周末下午就得赶回去。如果周一早晨往回赶,他们根本来不及在上班之前到单位。
对了,卓玉婷马上就要去城里上班,这次当然跟卓文华一起走。杨秋菊给闺女收拾好带的被褥,卓文婷自己收拾了几件体面点的衣服。好在卓文婷是家里的独女,杨秋菊疼她,自从闺女知道要好,就年年给她做新衣服穿。现在,卓玉婷要出门,穿得还算体面。
杨秋菊和卓玉航把他们送出家门,卓文华说:“行了,你们不用送了。我们这么多人一起走,不用你们送。”
去镇上坐车才三里路,这三里路在农村人来说就不算路,几句话的功夫就到了,真不用送。
杨秋菊嘱咐:“那你们路上赶紧走吧,别耽误时间,看天黑了。”现在才初春,天黑得早点。不是夏天,到八天来钟才擦黑。
卓玉航说:“爸,那你们路上注意安全。”
卓文华几人在路上遇到几个没上工的老头老太太,有人好奇地问:“文华,怎么这次玉婷也跟着,这是要去城里住几天?”
老太太说着,脸上还带着羡慕的神色。有的老太太很少出远门,就算市里离着只有几十里路,有的可能很多年都没有去过。问这话肯定是羡慕卓家有在城里上班的人,亲人也能跟着沾光住几天。
要是城里没个亲戚,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农村人不敢随便去城里,怕乱花钱。
卓文华笑着跟老太太说话,“嗯,婶子,让玉婷跟着去城里住几天。”
另一个老太太笑着打趣:“玉婷可真有福气,能随便去城里住。回头让你爸给你找个城里的对象,就能一辈子住城里了。”
大庭广众之下提到她的婚事,卓玉婷羞得脸红,往二嫂身边靠了靠。
卓文华笑笑说:“婶子,大妈,我们先走了,要不晚了,就赶不上坐车了。”
“行,你们赶紧走,可别耽误坐车。”
等卓文华一行人走后,老头老太太开始说起卓家的闲话。
有人唏嘘:“谁能想到文华和秋菊离了婚还能走到一起?看看现在一家子多好,在城里上班的上班,老三还当兵,就是老大也有一座砖瓦房,咱村里属卓家日子过得好。”
“可不是,谁让人家家里有几个能月月领工资的人呢?”有人满脸羡慕地叹气,“咱就没那个命,一辈子只能在土里刨食。”
“说起来,还是文华他爸有主意,一心供儿子念书,文华上学好,后来才在城里有了工作。”
村里人说起卓家的事,除了卓文华年轻时犯的那点错误,多数人羡慕嫉妒他家过得好。
家里只剩杨秋菊和卓玉航两个,突然变得非常清净。杨秋菊除了担心闺女上班的事,早已习惯这样的离别,她转身就去做自己的事。
卓玉航送走家人,除了想怎么处理空间的狼肉,就是想傍晚能不能找机会跟媳妇见个面。这天傍晚,两人到底没见上面。
因为傍晚吃饭的那个点,有个媳妇生孩子,生了一天还没生下来,可是刚刚羊水已经破了。接生婆怕出事,想让他们找个大夫给瞧瞧,要么赶紧送产妇去医院。
不知谁惊慌之下提起宁馨,有人觉得她会治病,医术应该不错,就跑去把她叫到孕妇家。
宁馨给孕妇查看情况,发现孕妇的胎位有点不正,而且孕妇费了一天精神,现在已经没多少力气,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可能就出两条人命。
人命关天的大事,宁馨也不敢马虎,马上动手给孕妇推拿肚子,转变胎位,让人给孕妇灌红糖水喝,希望孕妇能撑下去。
宁馨推拿的手法比接生婆可是强了多少倍,孕妇虽然感觉到疼痛,但是不如接生婆给她弄得那么疼,还在她的忍受范围内。
宁馨给产妇转变好胎位,又给产妇施针,“用力,再用力……”宁馨盯着产妇安她的心,“你放心,我肯定会让你和孩子好好的。”
产妇的婆婆说:“红梅,加把劲,回头生个大胖小子,我给你煮鸡蛋吃。”
宁馨没心思管一听就重男轻女的婆婆,一个劲给产妇打气,“再加把劲……”
也许宁馨来后给了产妇勇气,也许是宁馨施针效果好,再加上孕妇自身的努力,很快就把孩子生下来。
“哇哇哇……”
宁馨给刚出生的婴儿检查后,“你放心吧,是个男孩,孩子没有任何问题。”
累得筋疲力倦的产妇这才安心闭上眼睛歇着。
接生婆帮宁馨给孩子收拾身上的秽物后,赶紧把孩子包裹起来。孩子的奶奶很快把孩子接过去,都没管累极了的孕妇。接生婆倒是有心思开始跟宁馨聊天。
“你这闺女年纪不大,医术倒是不错,我还真怕红梅和孩子会出事。”接生婆对宁馨很是佩服。
这姑娘应该还没结婚,就敢给产妇接生,胆子够大的。
其实,这个接生婆也是跟很有经验的人,已经干这行好三十年。但是接生婆遇到的产妇不同,有的她能顺利帮产妇接生,有时候也会遇到难以抉择的时刻,要么保大人,要么保孩子。而且他们这里距离最近的医院好几十里路,如果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没法及时送到医院,有可能在路上一尸两命。
宁馨笑着回答:“婶子,我从小跟外公学习医术,治病救人是应该的。”说完她给产妇把脉,看产妇有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现在农村医疗条件差,既然她有能力帮人治病,当然会尽心尽力。
接生婆抱过孩子说:“你还学过给产妇接生,我看你挺厉害的,有空能教教我不?”
看来还是个喜欢跟人学习经验的主儿。接生婆也是看宁馨面嫩,觉得她好说话,这才提这种要求。要知道,当下农村很多赤脚大夫都是男人,哪会教给接生婆怎么接生孩子。
宁馨给产妇把脉后说:“婶子,如果我有时间,倒是愿意教给你。”
宁馨欣然应允,她还希望接生婆能懂得多点,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也能顺利给产妇接生。
“婶子先谢谢你了,有时间就跟你讨教。”
可惜她们平时都得上工,能学东西的时间不多。
然后,接生婆跟这家的婆婆说:“根生嫂子,咋样,你儿媳妇可是给你生了大胖小子,这下高兴了吧。”
婆婆高兴地挤了满脸褶子说:“高兴,再多生几个小子我更高兴!”
“人多力量大”。在农村,人丁兴旺的家族不会受欺负。生个小子长大能下力干活,闺女养大嫁到别人家。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多生儿子。
接生婆满口夸赞刚出生的孩子,“这孩子是有福气的,正好碰到这姑娘来到咱们村。”她决口不提自己没本事帮产妇接生的事。
接生婆觉得:就算今天不是她给顺利接生的,也不能白忙活一天。接生婆想多夸孩子几句,回头孩子奶奶一高兴,说不定多给她俩鸡蛋呢。
接生婆接生是门技术,每次给产妇接生之后,生了孩子的人家会给接生婆谢礼,也许是一二十个鸡蛋,也许是块儿八毛的钱。
宁馨倒是对这些没感觉,专心给产妇把脉后说:大人孩子都平安,让产妇好好休息,多给她喝点红糖水下恶露,让产妇多喝点小米粥,多吃点鸡蛋,炖点猪蹄汤和鲫鱼汤下奶,有了奶水好给孩子喂奶。大人吃好喝好,孩子才养得好。”
宁馨只能拐着弯给产妇争取好点的伙食。因为她知道,好多农村婆婆只对孙子好,拿儿媳妇不当人,有的产妇生完孩子接着就下地干活,料理家务,根本不会让产妇坐月子。
宁馨又嘱咐一句:“现在还冷,要注意给小孩子好好保暖。”
婆婆笑着说:“知道,肯定亏不着我孙子。”只字不提刚生完孩子的儿媳妇。
宁馨交待完,肯定要走。婆婆这才把孙子放到儿媳妇身边,去送宁馨和接生婆。
本来这家婆婆给接生婆准备的谢礼是十个鸡蛋,可是宁馨也来帮忙给儿媳妇接生,她总不能让宁馨空手回去。再说这姑娘可是会看病的大夫,说不定啥时候就用着人家,于是她只好肉痛地多拿出俩鸡蛋,分给宁馨和接生婆每人六个鸡蛋。
接生婆结果六个鸡蛋,有点嫌少。可这次对亏宁馨帮忙,要不她可能一个鸡蛋都拿不到。这样想着,接生婆倒是没觉得宁馨分了她那份东西,只是觉得根生嫂子有点小气。
宁馨拒绝接鸡蛋:“婶子,这鸡蛋还是留着给产妇吃,让她吃了好早点给孩子喂奶。孩子小,得好好照顾才是。”
宁馨拐弯抹角又提了一回。
这婆婆不知有没有听懂宁馨的意思,马上回答:“亏不着我孙子,回头就给她住鸡蛋吃。”接着她把鸡蛋往宁馨衣兜里塞:“你别嫌鸡蛋少,拿着。”
宁馨知道农村养几只鸡,攒下来的鸡蛋舍不得吃,她还是没要鸡蛋,“婶子,你还是把鸡蛋留给产妇吃,这样孩子早点吃上奶,身子才健康。这样吧,你要是非得送我东西,不如送我点蘑菇木耳这样的干货,我们那里正好缺菜吃。”
宁馨这话一说,婆婆马上塞鸡蛋的手缩回去,“你等着,家里有的是蘑菇木耳,我多给你装点回去。”
每年秋天村里都会组织村民去山上采摘山货,农村人只要不懒,一般家里不会却蘑菇木耳这类东西。这时又是缺油少盐的年代,蘑菇木耳白煮也不好吃,农村人不太会摆弄精致的菜肴,攒下的干货一般都吃不完。有人会给城里的亲戚送点山货去,亲戚家回礼的话,说不定送点农村人需要的东西。
婆婆找了个空竹篮,给宁馨装了大半篮子蘑菇木耳。
“你拿着这些,我家小云跟着你去,让她把篮子拿回来就行。”婆婆亮嗓子喊了一声,“小云,跟着这个姐姐去,回头把咱家篮子拿回来。”
一个瘦巴巴的小女孩出来了,怯生生地走到宁馨跟前,害羞地低着头,也不敢跟宁馨说话。
婆婆一脸嫌弃地说:“这妮子嘴巴真紧,跟蚌壳一样,也不知道好好说句话。”
宁馨可舍不得小孩子受委屈,忙拉起小姑娘的手,柔声说:“走,你跟我回去,回头把篮子带回来。”
第43章
宁馨给红梅接生的事很快让人传了出去,她给二虎妈针灸几次后, 把二虎妈的病症也治好了。最后大家传得神乎乎的, 都觉得宁馨医术好,起码比高和平医术好。
等宁馨再上工时, 偶尔会有女人跑到她跟前问点私密的病情, 还让她给保密。宁馨答应给病人保密,还会耐心地给病人治病。因为宁馨性子温柔,态度好,女人们显然更愿意让她给看病;再说宁馨的诊疗效果好,她医术好的名声很快传了出去。
有宁馨对比着,高和平那点半瓶子咣当的医术更显差劲。
有时病人吃了高和平开的药, 却没有效果,就到诊所找他。高和平就说他医术有限, 让病人去城里看病。在村里开药也花钱,虽然花钱不多, 但对农家来说也不愿意浪费这样的支出,病人一生气,就到老支书那里投诉高和平。
高和平当然也听说新来的女知青会治病的事,但他没放在心上。他觉得宁馨是个外地人, 就算医术好,老支书也不可能随便用她。
高和平才是个十□□的大小伙子, 他低估了村民们的心理。明明有更好的大夫在身边,他们干嘛选择医术不好的那个看病。
宁馨给人看病后,手头经常没有合适的药材。她会给病人说该抓什么药, 让病人自己去买药。病人就觉得这样很麻烦。他们又不识几个大字,也不咋出门,上哪里去买药材。
于是病人就找到老支书那里,跟支书反应情况。有几人反应情况之后,老支书经过考虑,决定把高和平换下来,让宁馨在村卫生室工作。
老支书首先找到高和平,跟他谈谈。
“和平啊,当年我是看你爹受伤有治骨伤那份手艺,觉得治病跟治疗骨伤有相同的地方,都是给人看病,再加上你上过学,我才让你去学习医术,学好之后为村里人造福。可是你学医时间短,看来学到的医术有限,咱村里的人对你经常推脱让他们去城里看病有意见……”
老支书铺垫了前提,一咬牙,终于把他的目的说出来,“你看,要不这样,以后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再安排你去继续学习医术,啥时候学好再为村民服务。只是,现在咱们村来了个有能耐的女知青,人家医术确实好,能给二虎妈治好病,还能帮人接生,村民更愿意让她在诊所上班。我打算让她接替你这份工作,回头我再帮你安排个别的活干。”
老支书说完后,还问隔房堂弟的意见,“广田,你看咋样?”
高广田当然不愿意,他皱着眉说:“广林哥,和平可是你侄子,你咋能让外人接替他的工作,那以后和平还能干啥,让他下地干活?我可不愿意。”他说着,还使劲摇摇头,表示不同意。
也是,高和平已经定亲,女方就是看上他有这份清闲的事干,家里条件也不错,才跟他定亲。要是老支书把诊所的工作让给宁馨跟,说不定高和平的亲事就黄了。
以前老支书让高和平去学医,高和平不愿意去的,因为他对村里的拖拉机更感兴趣,可是他那时太年轻,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老支书不放心把那么大,那么贵重的机器交给他,才选了别人学开拖拉机。
“他啊,喜欢上一个新来的女知青。”杨秋菊边铺床,边跟丈夫唠叨:“我见过那个女知青,模样长得挺好,看着文绉绉的,人家还会医术呢。那天二虎妈肚子疼……”
卓文华说:“这么说,这姑娘条件还不错。”
“可不是,知青们来的时候,玉航正好跟着队上的拖拉机去镇上买东西,他可能一眼就看上那个姑娘。就是不知道那个姑娘喜不喜欢他?人家可是城里来的,能看上咱家玉航吗”杨秋菊就担心这事。
卓文华思考一下说:“说起来玉航条件也不差,如果女知青短时间内不回城,玉航对女知青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对象。”
反正当下的情况大多是这样,农村人都希望找个城里的对象,很少有城里人愿意嫁到农村的。
卓文华猜得倒是没差,前世宁馨就是看短时间回城无望,才嫁给卓玉航。卓玉航可是追求宁馨的男人中条件非常不错的一个,再加上宁馨对军人有好感,两人逐渐产生感情,她最终选择了卓玉航。
“我倒是希望那姑娘能看上玉航,早点给他们办婚事。”杨秋菊看宁馨会给人治病,再说人家姑娘确实长得也不差,绝对配得上她儿子,她希望两人早点好上,早点给他们办婚事。
接着,杨秋菊又操心闺女的婚事,“既然你给玉婷在城里找了工作,最好让她嫁个城里人。咱玉婷从小没受过多少罪,下地干活的时候不多,让她嫁到农村,她不一定受得了那些苦,还是嫁到城里好一些。”
卓文华爽快地答应了,“等玉婷的工作落实了,我会让人帮忙给玉婷介绍对象的。”
第二天,因为卓文华和卓玉川一家回来,卓玉航便没有去城里处理那些狼肉,只能等他们走了再说。他爸和二哥一家刚回来,久违的他当然不能到处乱跑,一整天都不着家。
卓玉航只希望空间里的狼肉不会一天就变臭,那样的话那些肉就浪费了,太可惜了。要知道,这年月好多人家吃不上肉呢。
卓玉航没抽出时间去找宁馨,直到下午送走他爸和二哥一家。因为明天一早就得上班,卓文华他们必须周末下午就得赶回去。如果周一早晨往回赶,他们根本来不及在上班之前到单位。
对了,卓玉婷马上就要去城里上班,这次当然跟卓文华一起走。杨秋菊给闺女收拾好带的被褥,卓文婷自己收拾了几件体面点的衣服。好在卓文婷是家里的独女,杨秋菊疼她,自从闺女知道要好,就年年给她做新衣服穿。现在,卓玉婷要出门,穿得还算体面。
杨秋菊和卓玉航把他们送出家门,卓文华说:“行了,你们不用送了。我们这么多人一起走,不用你们送。”
去镇上坐车才三里路,这三里路在农村人来说就不算路,几句话的功夫就到了,真不用送。
杨秋菊嘱咐:“那你们路上赶紧走吧,别耽误时间,看天黑了。”现在才初春,天黑得早点。不是夏天,到八天来钟才擦黑。
卓玉航说:“爸,那你们路上注意安全。”
卓文华几人在路上遇到几个没上工的老头老太太,有人好奇地问:“文华,怎么这次玉婷也跟着,这是要去城里住几天?”
老太太说着,脸上还带着羡慕的神色。有的老太太很少出远门,就算市里离着只有几十里路,有的可能很多年都没有去过。问这话肯定是羡慕卓家有在城里上班的人,亲人也能跟着沾光住几天。
要是城里没个亲戚,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农村人不敢随便去城里,怕乱花钱。
卓文华笑着跟老太太说话,“嗯,婶子,让玉婷跟着去城里住几天。”
另一个老太太笑着打趣:“玉婷可真有福气,能随便去城里住。回头让你爸给你找个城里的对象,就能一辈子住城里了。”
大庭广众之下提到她的婚事,卓玉婷羞得脸红,往二嫂身边靠了靠。
卓文华笑笑说:“婶子,大妈,我们先走了,要不晚了,就赶不上坐车了。”
“行,你们赶紧走,可别耽误坐车。”
等卓文华一行人走后,老头老太太开始说起卓家的闲话。
有人唏嘘:“谁能想到文华和秋菊离了婚还能走到一起?看看现在一家子多好,在城里上班的上班,老三还当兵,就是老大也有一座砖瓦房,咱村里属卓家日子过得好。”
“可不是,谁让人家家里有几个能月月领工资的人呢?”有人满脸羡慕地叹气,“咱就没那个命,一辈子只能在土里刨食。”
“说起来,还是文华他爸有主意,一心供儿子念书,文华上学好,后来才在城里有了工作。”
村里人说起卓家的事,除了卓文华年轻时犯的那点错误,多数人羡慕嫉妒他家过得好。
家里只剩杨秋菊和卓玉航两个,突然变得非常清净。杨秋菊除了担心闺女上班的事,早已习惯这样的离别,她转身就去做自己的事。
卓玉航送走家人,除了想怎么处理空间的狼肉,就是想傍晚能不能找机会跟媳妇见个面。这天傍晚,两人到底没见上面。
因为傍晚吃饭的那个点,有个媳妇生孩子,生了一天还没生下来,可是刚刚羊水已经破了。接生婆怕出事,想让他们找个大夫给瞧瞧,要么赶紧送产妇去医院。
不知谁惊慌之下提起宁馨,有人觉得她会治病,医术应该不错,就跑去把她叫到孕妇家。
宁馨给孕妇查看情况,发现孕妇的胎位有点不正,而且孕妇费了一天精神,现在已经没多少力气,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可能就出两条人命。
人命关天的大事,宁馨也不敢马虎,马上动手给孕妇推拿肚子,转变胎位,让人给孕妇灌红糖水喝,希望孕妇能撑下去。
宁馨推拿的手法比接生婆可是强了多少倍,孕妇虽然感觉到疼痛,但是不如接生婆给她弄得那么疼,还在她的忍受范围内。
宁馨给产妇转变好胎位,又给产妇施针,“用力,再用力……”宁馨盯着产妇安她的心,“你放心,我肯定会让你和孩子好好的。”
产妇的婆婆说:“红梅,加把劲,回头生个大胖小子,我给你煮鸡蛋吃。”
宁馨没心思管一听就重男轻女的婆婆,一个劲给产妇打气,“再加把劲……”
也许宁馨来后给了产妇勇气,也许是宁馨施针效果好,再加上孕妇自身的努力,很快就把孩子生下来。
“哇哇哇……”
宁馨给刚出生的婴儿检查后,“你放心吧,是个男孩,孩子没有任何问题。”
累得筋疲力倦的产妇这才安心闭上眼睛歇着。
接生婆帮宁馨给孩子收拾身上的秽物后,赶紧把孩子包裹起来。孩子的奶奶很快把孩子接过去,都没管累极了的孕妇。接生婆倒是有心思开始跟宁馨聊天。
“你这闺女年纪不大,医术倒是不错,我还真怕红梅和孩子会出事。”接生婆对宁馨很是佩服。
这姑娘应该还没结婚,就敢给产妇接生,胆子够大的。
其实,这个接生婆也是跟很有经验的人,已经干这行好三十年。但是接生婆遇到的产妇不同,有的她能顺利帮产妇接生,有时候也会遇到难以抉择的时刻,要么保大人,要么保孩子。而且他们这里距离最近的医院好几十里路,如果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没法及时送到医院,有可能在路上一尸两命。
宁馨笑着回答:“婶子,我从小跟外公学习医术,治病救人是应该的。”说完她给产妇把脉,看产妇有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现在农村医疗条件差,既然她有能力帮人治病,当然会尽心尽力。
接生婆抱过孩子说:“你还学过给产妇接生,我看你挺厉害的,有空能教教我不?”
看来还是个喜欢跟人学习经验的主儿。接生婆也是看宁馨面嫩,觉得她好说话,这才提这种要求。要知道,当下农村很多赤脚大夫都是男人,哪会教给接生婆怎么接生孩子。
宁馨给产妇把脉后说:“婶子,如果我有时间,倒是愿意教给你。”
宁馨欣然应允,她还希望接生婆能懂得多点,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也能顺利给产妇接生。
“婶子先谢谢你了,有时间就跟你讨教。”
可惜她们平时都得上工,能学东西的时间不多。
然后,接生婆跟这家的婆婆说:“根生嫂子,咋样,你儿媳妇可是给你生了大胖小子,这下高兴了吧。”
婆婆高兴地挤了满脸褶子说:“高兴,再多生几个小子我更高兴!”
“人多力量大”。在农村,人丁兴旺的家族不会受欺负。生个小子长大能下力干活,闺女养大嫁到别人家。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多生儿子。
接生婆满口夸赞刚出生的孩子,“这孩子是有福气的,正好碰到这姑娘来到咱们村。”她决口不提自己没本事帮产妇接生的事。
接生婆觉得:就算今天不是她给顺利接生的,也不能白忙活一天。接生婆想多夸孩子几句,回头孩子奶奶一高兴,说不定多给她俩鸡蛋呢。
接生婆接生是门技术,每次给产妇接生之后,生了孩子的人家会给接生婆谢礼,也许是一二十个鸡蛋,也许是块儿八毛的钱。
宁馨倒是对这些没感觉,专心给产妇把脉后说:大人孩子都平安,让产妇好好休息,多给她喝点红糖水下恶露,让产妇多喝点小米粥,多吃点鸡蛋,炖点猪蹄汤和鲫鱼汤下奶,有了奶水好给孩子喂奶。大人吃好喝好,孩子才养得好。”
宁馨只能拐着弯给产妇争取好点的伙食。因为她知道,好多农村婆婆只对孙子好,拿儿媳妇不当人,有的产妇生完孩子接着就下地干活,料理家务,根本不会让产妇坐月子。
宁馨又嘱咐一句:“现在还冷,要注意给小孩子好好保暖。”
婆婆笑着说:“知道,肯定亏不着我孙子。”只字不提刚生完孩子的儿媳妇。
宁馨交待完,肯定要走。婆婆这才把孙子放到儿媳妇身边,去送宁馨和接生婆。
本来这家婆婆给接生婆准备的谢礼是十个鸡蛋,可是宁馨也来帮忙给儿媳妇接生,她总不能让宁馨空手回去。再说这姑娘可是会看病的大夫,说不定啥时候就用着人家,于是她只好肉痛地多拿出俩鸡蛋,分给宁馨和接生婆每人六个鸡蛋。
接生婆结果六个鸡蛋,有点嫌少。可这次对亏宁馨帮忙,要不她可能一个鸡蛋都拿不到。这样想着,接生婆倒是没觉得宁馨分了她那份东西,只是觉得根生嫂子有点小气。
宁馨拒绝接鸡蛋:“婶子,这鸡蛋还是留着给产妇吃,让她吃了好早点给孩子喂奶。孩子小,得好好照顾才是。”
宁馨拐弯抹角又提了一回。
这婆婆不知有没有听懂宁馨的意思,马上回答:“亏不着我孙子,回头就给她住鸡蛋吃。”接着她把鸡蛋往宁馨衣兜里塞:“你别嫌鸡蛋少,拿着。”
宁馨知道农村养几只鸡,攒下来的鸡蛋舍不得吃,她还是没要鸡蛋,“婶子,你还是把鸡蛋留给产妇吃,这样孩子早点吃上奶,身子才健康。这样吧,你要是非得送我东西,不如送我点蘑菇木耳这样的干货,我们那里正好缺菜吃。”
宁馨这话一说,婆婆马上塞鸡蛋的手缩回去,“你等着,家里有的是蘑菇木耳,我多给你装点回去。”
每年秋天村里都会组织村民去山上采摘山货,农村人只要不懒,一般家里不会却蘑菇木耳这类东西。这时又是缺油少盐的年代,蘑菇木耳白煮也不好吃,农村人不太会摆弄精致的菜肴,攒下的干货一般都吃不完。有人会给城里的亲戚送点山货去,亲戚家回礼的话,说不定送点农村人需要的东西。
婆婆找了个空竹篮,给宁馨装了大半篮子蘑菇木耳。
“你拿着这些,我家小云跟着你去,让她把篮子拿回来就行。”婆婆亮嗓子喊了一声,“小云,跟着这个姐姐去,回头把咱家篮子拿回来。”
一个瘦巴巴的小女孩出来了,怯生生地走到宁馨跟前,害羞地低着头,也不敢跟宁馨说话。
婆婆一脸嫌弃地说:“这妮子嘴巴真紧,跟蚌壳一样,也不知道好好说句话。”
宁馨可舍不得小孩子受委屈,忙拉起小姑娘的手,柔声说:“走,你跟我回去,回头把篮子带回来。”
第43章
宁馨给红梅接生的事很快让人传了出去,她给二虎妈针灸几次后, 把二虎妈的病症也治好了。最后大家传得神乎乎的, 都觉得宁馨医术好,起码比高和平医术好。
等宁馨再上工时, 偶尔会有女人跑到她跟前问点私密的病情, 还让她给保密。宁馨答应给病人保密,还会耐心地给病人治病。因为宁馨性子温柔,态度好,女人们显然更愿意让她给看病;再说宁馨的诊疗效果好,她医术好的名声很快传了出去。
有宁馨对比着,高和平那点半瓶子咣当的医术更显差劲。
有时病人吃了高和平开的药, 却没有效果,就到诊所找他。高和平就说他医术有限, 让病人去城里看病。在村里开药也花钱,虽然花钱不多, 但对农家来说也不愿意浪费这样的支出,病人一生气,就到老支书那里投诉高和平。
高和平当然也听说新来的女知青会治病的事,但他没放在心上。他觉得宁馨是个外地人, 就算医术好,老支书也不可能随便用她。
高和平才是个十□□的大小伙子, 他低估了村民们的心理。明明有更好的大夫在身边,他们干嘛选择医术不好的那个看病。
宁馨给人看病后,手头经常没有合适的药材。她会给病人说该抓什么药, 让病人自己去买药。病人就觉得这样很麻烦。他们又不识几个大字,也不咋出门,上哪里去买药材。
于是病人就找到老支书那里,跟支书反应情况。有几人反应情况之后,老支书经过考虑,决定把高和平换下来,让宁馨在村卫生室工作。
老支书首先找到高和平,跟他谈谈。
“和平啊,当年我是看你爹受伤有治骨伤那份手艺,觉得治病跟治疗骨伤有相同的地方,都是给人看病,再加上你上过学,我才让你去学习医术,学好之后为村里人造福。可是你学医时间短,看来学到的医术有限,咱村里的人对你经常推脱让他们去城里看病有意见……”
老支书铺垫了前提,一咬牙,终于把他的目的说出来,“你看,要不这样,以后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再安排你去继续学习医术,啥时候学好再为村民服务。只是,现在咱们村来了个有能耐的女知青,人家医术确实好,能给二虎妈治好病,还能帮人接生,村民更愿意让她在诊所上班。我打算让她接替你这份工作,回头我再帮你安排个别的活干。”
老支书说完后,还问隔房堂弟的意见,“广田,你看咋样?”
高广田当然不愿意,他皱着眉说:“广林哥,和平可是你侄子,你咋能让外人接替他的工作,那以后和平还能干啥,让他下地干活?我可不愿意。”他说着,还使劲摇摇头,表示不同意。
也是,高和平已经定亲,女方就是看上他有这份清闲的事干,家里条件也不错,才跟他定亲。要是老支书把诊所的工作让给宁馨跟,说不定高和平的亲事就黄了。
以前老支书让高和平去学医,高和平不愿意去的,因为他对村里的拖拉机更感兴趣,可是他那时太年轻,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老支书不放心把那么大,那么贵重的机器交给他,才选了别人学开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