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妻如玉_分卷阅读_106
皇宫。
皇帝的病日益苛重,这一日,太医院的院判领了药童赶至元仪殿,就见内侍已然等在了那里,甫一看见他,遂是迎了过来;“大人,皇后已经到了后殿,就等您去。”
院判微微颔首,一面走,一面对着那内侍道;“皇上今日如何?”
那内侍一脸苦色,小声道;“早起奴才服侍着皇上用药,皇上也没喝进去多少,又全给吐了出来,这两天除了喝些参汤,连一粒米也吃不下。”
院判心里有数,闭嘴不言,只随着内侍向着后殿走去。
一番望闻问切,院判则是开了方子,又亲自领了药童去偏殿熬夜,待药熬好,有专门的内侍先行试药,见药汤无误,皇后亲自端过药碗,一勺勺的喂着皇帝饮下。
皇帝的脸色一日比一日难看,如今已是面色如纸,身子更是瘦削的骇人,那药刚喝两口,他便是侧过了脸,再也喝不下了。
皇后心中难过,转过了身子,悄悄拭泪,永宁立在一旁,从皇后手中接过药碗,跪在了龙榻前,轻声道;“父皇,良药苦口,您再喝一点。”
皇上转过了眼睛,他看了女儿一会,瘦骨嶙峋的手握住了永宁的手腕,“父皇就是熬,也会熬到初六,看着你成亲,父皇才能咽下这口气”
永宁心中酸楚,她没有说话,只舀了一勺汤汁,送到了父亲唇边。
皇上气喘吁吁,刚张开口,胸前却是涌来一股血腥气,继而嗓间一甜,喷出了一口血,尽数落在永宁胸前,将那一身茜色的宫装染成了褐色。
“皇上!”皇后失声惊叫,
“父皇,”永宁丢下了碗,对着殿外唤道;“快传御医!”
一直到深夜,元仪殿仍旧是灯火通明。
几乎整个太医署的人都赶了过来,乌压压的跪了一地,皇上的情形瞧着委实凶险,礼部那边已是悄悄备起了后事,所有的嫔妃,皇子和公主,都是在内殿与皇后一块守着,朝中的王公大臣则是在外殿相侯,听着里头的情形。
梁泊昭与睿王一左一右,分坐于两侧,烛光隐隐,衬着两人的五官俱是落上一层淡淡的阴影,没有人说话,整座殿堂沉闷的令人头皮发麻。
不知何时,后殿传来一道哭声,未过多久,那哭声便是紧密起来,由啜泣变为嚎啕,在这黑漆漆的夜里,这些哭声听在耳里,显得格外渗人。
睿王听得这哭声,心知定是皇上驾崩了,他的脸色变得苍白,只慢慢站起了身子,眼底浮过一抹悲痛。
梁泊昭仍是坐在那里,任由诸臣一脸惶恐,面面相觑,他仍是坐在那里,神情不喜不怒,依旧是沉稳而冷峻的,让人看不出丝毫异色。
少顷,有内侍从后殿走了出来,就见他眼圈通红,满是哀痛,却仍是强撑着,对着诸臣颤抖着声音,说了句;“皇上已经龙驭宾天。”
顿时,元仪殿的诸臣纷纷跪地,涕泪交流,有些甚至哭的呼天抢地,如丧考批。
梁泊昭直到此时,方才单膝跪在了地上,听着一屋子的哭声,梁泊昭面色深隽,只将头低垂,淡淡阖上了眼睛。
洪章十七年,三月初三,先帝崩于元仪殿,年五十二,谥号穆。
三日后,便是永宁与梁泊昭的婚期。
无人想到皇帝会去的这样快,当初太医只道皇帝的身子再不济,也定能撑到公主出阁,岂料终是人算不如天算,赶在公主出阁的前三日,撒手人寰。
国有大丧,天下皆缟,原先为了永宁出阁,而布置的喜庆盈盈的皇宫,一夜间变成满目的白,那些刺目的红绸与灯笼尽数被人摘下,再也不敢露出一丝一毫,就连京师中家家户户也俱是挂起了白幡,男女老幼,俱是披麻戴孝,扯着嗓子干嚎。
消息传回定北王府,梁母听闻皇帝驾崩,无异于晴天霹雳,震得她好一会儿都没缓神,待神智渐渐恢复,梁母打起精神,只让人纷纷将王府里的那些红绸取下,仆人们纷纷穿上缟素,阖府上下,一道致哀。
回屋后,梁母神色颓败,坐在床上,喃喃道;“怎偏偏在这个时候,再有三日公主就要进门,哪怕在撑个几日,这可怎么是好”
一旁的秦氏为康儿将孝袍穿好,听得婆婆叨唠,遂是温声道;“婆婆不用着急,婚事已定,婚书也是昭告了天下,即便公主没有进门,也是咱们梁家的人了,只等三年孝期满,公主自然还是梁家的媳妇。”
梁母脸色无华,犹如霜打的茄子,恹恹道;“罢了罢了,权当泊昭没有这个福分,在等三年,还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错过了这门亲事,我看他这辈子也不会再娶了,就守着那个病秧子,也不知何时才能得子,想起来我就头疼。”
秦氏心知婆婆对凝香一肚子火,也不好开口,唯恐火上浇油,只搂着康儿,为儿子将孝袍捋好。
梁母目光转向孙儿,精瘦的脸庞上划过一丝慈爱,对着梁康招了招手,将孙儿揽入怀中,一叹道;“还好咱们梁家还有康儿,若泊昭一直无子,就让康儿兼祧两房,泊昭也算是后继有人,这家业,还有泊昭的爵位,往后一并都给康儿。”
秦氏心头一跳,赶忙道;“婆婆说的哪里话,康儿还小,先不说担不担得起,单说弟妹今年才十八岁,叔叔也正值盛年,孩子的事还不是说有就有,再说”
秦氏看了儿子一眼,将梁康从婆婆手里拉了回来,对着梁母道;“娘以后切勿在康儿面前说这些话,免得让这孩子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梁泊不以为然,瞧着梁康稚嫩清秀的小脸,自是疼爱逾常,对着秦氏道;“康儿是咱们梁家的独苗苗,泊昭又没儿子,他的还不是康儿的。”
秦氏有些不安,对着怀中的儿子看了一眼,就见梁康双眸晶亮,稚嫩的小脸上是与年纪不符的阴沉,她心头一凛,刚要和儿子说上几句,就见梁康已是从她怀里挣开了身子,扑倒梁母身边,让祖母带着自己去吃点心。
梁母生怕饿着自己的宝贝孙儿,连忙让人端了点心进屋,秦氏瞧着眼前的祖孙,手足却是发凉。
夜晚的元仪殿,静谧幽深。
皇后揽着幼帝,距新皇登基还有数日,先皇的灵柩已经运到太极宫,只等明日发丧。
望着殿下一众的文武百官,皇后面色如雪,艰涩开口;“先皇已去,新皇年幼,大齐的江山就担在诸位肩上,往后,一切都要仰仗诸位。”
皇后说完,领着儿子起身,对着殿下的文武百官一道行下礼去。
见母子二人如此,诸臣俱是诚惶诚恐,纷纷跪倒在地,俱是誓死效忠新皇。
待朝臣退下,元仪殿中,只留下左右两位丞相,与睿王,定北王,镇国公等人。
皇后抬了抬眼皮,对着诸人道;“眼下这元仪殿,都是咱们自家人,皇上骤然离世,也没来及授顾命大臣,众卿皆是朝廷栋梁,又是皇室至亲,想来即便先皇还在,所拟的顾命大臣也定是会从众卿中选得,本宫是个妇道人家,往后新皇,便是要仰仗各位多多辅佐。”
听得皇后开口,众人俱是俯身行礼,齐声称是。
皇后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梁泊昭身上,开口道;“若按着日子,前几日便是定北王与永宁的婚期,孰知造物弄人,喜事变成丧事,只得将婚期延迟,还望王爷体恤。”
梁泊昭俯身为礼,并不出声。
皇后向着身后的永宁看了一眼,徐徐道;“先皇明日发丧,短期内,永宁自是没法子嫁到王府,本宫与淑妃等人商议了,若要等个三年,待孝期除去在与王爷成亲,那也未免太久,是以,本宫的意思,是想在先皇故去百日之内,为王爷与永宁完婚,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皇后的话音刚落,不等梁泊昭开口,永宁已是唤了一声;“母后。”继而盈盈跪在了皇后面前。
皇帝的病日益苛重,这一日,太医院的院判领了药童赶至元仪殿,就见内侍已然等在了那里,甫一看见他,遂是迎了过来;“大人,皇后已经到了后殿,就等您去。”
院判微微颔首,一面走,一面对着那内侍道;“皇上今日如何?”
那内侍一脸苦色,小声道;“早起奴才服侍着皇上用药,皇上也没喝进去多少,又全给吐了出来,这两天除了喝些参汤,连一粒米也吃不下。”
院判心里有数,闭嘴不言,只随着内侍向着后殿走去。
一番望闻问切,院判则是开了方子,又亲自领了药童去偏殿熬夜,待药熬好,有专门的内侍先行试药,见药汤无误,皇后亲自端过药碗,一勺勺的喂着皇帝饮下。
皇帝的脸色一日比一日难看,如今已是面色如纸,身子更是瘦削的骇人,那药刚喝两口,他便是侧过了脸,再也喝不下了。
皇后心中难过,转过了身子,悄悄拭泪,永宁立在一旁,从皇后手中接过药碗,跪在了龙榻前,轻声道;“父皇,良药苦口,您再喝一点。”
皇上转过了眼睛,他看了女儿一会,瘦骨嶙峋的手握住了永宁的手腕,“父皇就是熬,也会熬到初六,看着你成亲,父皇才能咽下这口气”
永宁心中酸楚,她没有说话,只舀了一勺汤汁,送到了父亲唇边。
皇上气喘吁吁,刚张开口,胸前却是涌来一股血腥气,继而嗓间一甜,喷出了一口血,尽数落在永宁胸前,将那一身茜色的宫装染成了褐色。
“皇上!”皇后失声惊叫,
“父皇,”永宁丢下了碗,对着殿外唤道;“快传御医!”
一直到深夜,元仪殿仍旧是灯火通明。
几乎整个太医署的人都赶了过来,乌压压的跪了一地,皇上的情形瞧着委实凶险,礼部那边已是悄悄备起了后事,所有的嫔妃,皇子和公主,都是在内殿与皇后一块守着,朝中的王公大臣则是在外殿相侯,听着里头的情形。
梁泊昭与睿王一左一右,分坐于两侧,烛光隐隐,衬着两人的五官俱是落上一层淡淡的阴影,没有人说话,整座殿堂沉闷的令人头皮发麻。
不知何时,后殿传来一道哭声,未过多久,那哭声便是紧密起来,由啜泣变为嚎啕,在这黑漆漆的夜里,这些哭声听在耳里,显得格外渗人。
睿王听得这哭声,心知定是皇上驾崩了,他的脸色变得苍白,只慢慢站起了身子,眼底浮过一抹悲痛。
梁泊昭仍是坐在那里,任由诸臣一脸惶恐,面面相觑,他仍是坐在那里,神情不喜不怒,依旧是沉稳而冷峻的,让人看不出丝毫异色。
少顷,有内侍从后殿走了出来,就见他眼圈通红,满是哀痛,却仍是强撑着,对着诸臣颤抖着声音,说了句;“皇上已经龙驭宾天。”
顿时,元仪殿的诸臣纷纷跪地,涕泪交流,有些甚至哭的呼天抢地,如丧考批。
梁泊昭直到此时,方才单膝跪在了地上,听着一屋子的哭声,梁泊昭面色深隽,只将头低垂,淡淡阖上了眼睛。
洪章十七年,三月初三,先帝崩于元仪殿,年五十二,谥号穆。
三日后,便是永宁与梁泊昭的婚期。
无人想到皇帝会去的这样快,当初太医只道皇帝的身子再不济,也定能撑到公主出阁,岂料终是人算不如天算,赶在公主出阁的前三日,撒手人寰。
国有大丧,天下皆缟,原先为了永宁出阁,而布置的喜庆盈盈的皇宫,一夜间变成满目的白,那些刺目的红绸与灯笼尽数被人摘下,再也不敢露出一丝一毫,就连京师中家家户户也俱是挂起了白幡,男女老幼,俱是披麻戴孝,扯着嗓子干嚎。
消息传回定北王府,梁母听闻皇帝驾崩,无异于晴天霹雳,震得她好一会儿都没缓神,待神智渐渐恢复,梁母打起精神,只让人纷纷将王府里的那些红绸取下,仆人们纷纷穿上缟素,阖府上下,一道致哀。
回屋后,梁母神色颓败,坐在床上,喃喃道;“怎偏偏在这个时候,再有三日公主就要进门,哪怕在撑个几日,这可怎么是好”
一旁的秦氏为康儿将孝袍穿好,听得婆婆叨唠,遂是温声道;“婆婆不用着急,婚事已定,婚书也是昭告了天下,即便公主没有进门,也是咱们梁家的人了,只等三年孝期满,公主自然还是梁家的媳妇。”
梁母脸色无华,犹如霜打的茄子,恹恹道;“罢了罢了,权当泊昭没有这个福分,在等三年,还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错过了这门亲事,我看他这辈子也不会再娶了,就守着那个病秧子,也不知何时才能得子,想起来我就头疼。”
秦氏心知婆婆对凝香一肚子火,也不好开口,唯恐火上浇油,只搂着康儿,为儿子将孝袍捋好。
梁母目光转向孙儿,精瘦的脸庞上划过一丝慈爱,对着梁康招了招手,将孙儿揽入怀中,一叹道;“还好咱们梁家还有康儿,若泊昭一直无子,就让康儿兼祧两房,泊昭也算是后继有人,这家业,还有泊昭的爵位,往后一并都给康儿。”
秦氏心头一跳,赶忙道;“婆婆说的哪里话,康儿还小,先不说担不担得起,单说弟妹今年才十八岁,叔叔也正值盛年,孩子的事还不是说有就有,再说”
秦氏看了儿子一眼,将梁康从婆婆手里拉了回来,对着梁母道;“娘以后切勿在康儿面前说这些话,免得让这孩子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梁泊不以为然,瞧着梁康稚嫩清秀的小脸,自是疼爱逾常,对着秦氏道;“康儿是咱们梁家的独苗苗,泊昭又没儿子,他的还不是康儿的。”
秦氏有些不安,对着怀中的儿子看了一眼,就见梁康双眸晶亮,稚嫩的小脸上是与年纪不符的阴沉,她心头一凛,刚要和儿子说上几句,就见梁康已是从她怀里挣开了身子,扑倒梁母身边,让祖母带着自己去吃点心。
梁母生怕饿着自己的宝贝孙儿,连忙让人端了点心进屋,秦氏瞧着眼前的祖孙,手足却是发凉。
夜晚的元仪殿,静谧幽深。
皇后揽着幼帝,距新皇登基还有数日,先皇的灵柩已经运到太极宫,只等明日发丧。
望着殿下一众的文武百官,皇后面色如雪,艰涩开口;“先皇已去,新皇年幼,大齐的江山就担在诸位肩上,往后,一切都要仰仗诸位。”
皇后说完,领着儿子起身,对着殿下的文武百官一道行下礼去。
见母子二人如此,诸臣俱是诚惶诚恐,纷纷跪倒在地,俱是誓死效忠新皇。
待朝臣退下,元仪殿中,只留下左右两位丞相,与睿王,定北王,镇国公等人。
皇后抬了抬眼皮,对着诸人道;“眼下这元仪殿,都是咱们自家人,皇上骤然离世,也没来及授顾命大臣,众卿皆是朝廷栋梁,又是皇室至亲,想来即便先皇还在,所拟的顾命大臣也定是会从众卿中选得,本宫是个妇道人家,往后新皇,便是要仰仗各位多多辅佐。”
听得皇后开口,众人俱是俯身行礼,齐声称是。
皇后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梁泊昭身上,开口道;“若按着日子,前几日便是定北王与永宁的婚期,孰知造物弄人,喜事变成丧事,只得将婚期延迟,还望王爷体恤。”
梁泊昭俯身为礼,并不出声。
皇后向着身后的永宁看了一眼,徐徐道;“先皇明日发丧,短期内,永宁自是没法子嫁到王府,本宫与淑妃等人商议了,若要等个三年,待孝期除去在与王爷成亲,那也未免太久,是以,本宫的意思,是想在先皇故去百日之内,为王爷与永宁完婚,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皇后的话音刚落,不等梁泊昭开口,永宁已是唤了一声;“母后。”继而盈盈跪在了皇后面前。